首页 > 文章中心 > 怀念母亲的诗

怀念母亲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怀念母亲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怀念母亲的诗

怀念母亲的诗范文第1篇

《秋天的怀念》和《第一次抱母亲》是两篇从不同角度写母亲的文章。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对这两篇文章的解读独具匠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母亲情结,而且领略了其课堂教学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精彩朗读,奏响课堂动人的旋律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张田若先生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于老师的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一直是重头戏,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最动人的旋律。

在《第一次抱母亲》和《秋天的怀念》这两节课上,于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如坐春风,心潮起伏,使课堂迭起,掌声不断。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周一贯意味深长地说:“听了于老师的范读,可以少讲三分之二。”于老师不仅善于朗读,而且善于指导朗读,善于把解读文本和朗读指导有机融为一体。范读完《第一次抱母亲》后,他“现身说法”:“多好的母亲!多好的儿子!我每次读眼里都含着泪水,因为我是用心读的。你们刚才读的是字,而我读的是故事。读书要用心读,反复读,把作者的感情体会出来。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就是最好的朗读。当然你们才四年级,可以慢慢来,但是一定要去练,要去学,要去听……”无论是第一课时,抑或第二课时,他总是不遗余力地指导朗读,使学生于一次次身心入境的朗读中,穿越时空与作者对话,与故事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二、聚焦细节,款款走进母亲的情怀

于老师说:“细节往往是不起眼的,但是细节决定一切,大家千万不要忽视细节。”教学中,他没有凌驾教材去谈悠悠母爱,而是紧扣一些司空见惯的字眼和标点符号,引领学生反复品味咀嚼,进而感受文字背后饱含的深厚意蕴。这样的解读看似平淡无奇,信手拈来,却是匠心独运,浑然天成的。

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他引领学生聚焦课文中的“躲”、“挡”、“笑”这几个不经意的动作和“?”这一标点符号,深入体会其中所凝聚的无限深情,使学生豁然开朗:“哦,母爱就是一堆细节!一堆不起眼的细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他紧扣“重担”、“翻山越岭”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母亲养育儿女时那超乎想象的艰辛历程;他还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是幸福的,还是激动的?你是怎么理解的?引领学生款款走进母亲的内心,走进母爱的情怀里。这些解读,悄悄地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不约而同,有感而发:“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母亲是大树,是天使,是海洋。”

三、多维整合,挖掘厚重的文化价值

解读文本时积极审视和反思阅读教学的现状,通过对多维文化的整合与融通,唤醒并吸纳传统文化,挖掘其中沉甸甸的文化价值,是使语文教学远离肤浅的必由之路。

于老师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有这样一段独白:“一片树叶黄了,落了下来,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古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让人难过,让人感到哀伤。‘一叶梧桐一叶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身有残疾的史铁生面对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情景,他一定想到了自己,他感到凄凉、悲怆,甚至于绝望……”落叶悲秋复悲己,于老师信手拈来,一些悲秋的诗句,使课堂多了一分摇曳多姿的文学色彩。于老师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中也有这样一段深情叙述:“……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朴素厚重的语言,铸就了灵动的语文课堂,加深了语文课堂的文化底蕴。

四、深入浅出,实现文本再创造

文本解读,“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本解读的过程,就是一种特殊的“入”与“出”的过程。“入”,就是深入钻研文本,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作者深度对话。“出”,就是在学生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实现文本阅读的再创造。在文本解读中,“入”与“出”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于老师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结尾,通过“暴怒无常”和“活泼洒脱”的对比,实现了从“入”到“出”的飞跃。在《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总结时,他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连起来,“作者只抱了母亲一次,母亲就那么激动,可是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看这个‘无数次’,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第一次”和“无数次”的对比体验,实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感升华。这才是真正的深入浅出。

怀念母亲的诗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的词语: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

2、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4、领悟作者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感情。

教学设想:

一、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

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二、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三、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同学学过或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表达游子思乡的诗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渡荆门送别》《静夜思》

现代诗文中,你还读过哪些诗歌、散文能表达作者的乡愁?

二、今天我们学习琦君的作品《春酒》

学生自读课文——你认为文章能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A、文章写了与春酒有关的哪些事情?作者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吗?

1、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

2、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B、文章描绘了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处?用下列句式说话:

a、风俗之美美在……,表现为……

b、人情之美美在……,表现为……

C、文末作者的感叹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理解文章中母亲的形象。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逼肖。本文中母亲的描写尤为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的,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

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着“爱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方,充满美德,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二、体会本文生动传神语言,

设喻奇特形象:“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善于运用细节:

请用“我认为……这个细节最生动,因为它写出了……”这个句式说话》

细节描写举例: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过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

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几个细节中得到充分的刻画,这样活泼、天真的小女孩立刻在纸上活动起来,还微微歪着脑袋冲读者笑着……

怀念母亲的诗范文第3篇

唢呐,你铜质的音调,飘散着太阳最初的光芒,仿佛一条流淌在乡村时间之上的河流,

唢呐,你这乡村的歌手,民俗的艺术家,吟唱着乡村千年的喜悦与忧伤。

唢呐,你的声韵响成一串串熟稔的乡情,挂在乡村古朴的屋槽,深入村民的骨血世代相传。

二胡

你的悲怆,在乡村的一间小屋。被一双粗大的手拉出了一条山溪,汩汩流淌在人们的心田,滋润孤独寂寞的灵魂。

二胡,你是一个乡村的抒情诗人,我是你最忠实信赖的读者;美妙的词句,谱写古典的音符,我是你最痴迷不悟的听众。夜深人静时,那如水的月华,被谁拉成了一首古老的谣曲!

那缥缈在时光中的情韵,让我流下了簌簌的泪水。

笛子

你曾经是那江南竹林里的一棵?经乐工的巧手,你成了一支七孔的竹笛。

你走入一个黄土高原的小山村。被一位老人用红绸包裹,珍藏。在鸡鸣犬吠。静谧的小山村,时时听到老人吹的笛声,婉转缠绵。在清远悠扬的笛声里,飞出了七只相思的鸟?那抒情的笛声,随岁月流淌;在七个笛孔中流淌的是日夜的思念?

笛声,乘着那轮皎洁的山月,夜夜魂归江南的故乡?

牧童

童年的牧童,遗失在昨夜长满青草的山坡,吃草的牛儿又被谁骑走?在我的耳畔,还回荡着牧童的歌声。青草地上早已没有吃草的牛儿。孤独落寞的牧童头戴金黄的草帽,坐在青草坡上。忧郁的双眼看着远处的白云,心想,如果那是一群小羊该多好!想到这儿,牧童吹起了清脆悦耳的牧笛,仿佛在召唤着云朵,飘落在青草的山坡。就这样牧童用笛声放牧着白云。我一页一页地翻开记忆,为什么却找不到童年的那个牧童?是否牧童已随白云远去?抑或是牧童都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去了学堂?还是那清远的牧笛声已衍成童话里的一声鸟鸣?

只有那青青的草坡还在怀念当年的牧童?

五月的乡村

乡村的五月,雨水充沛,青草丰茂。

我坐在五月的田头,放牧小羊在山坳里安静悠闲地吃草。五月的麦香漫过谁的心房?

正午,村庄的上空飘起了缕缕炊烟,我赶着小羊在回家的路上。离小河不远有架古老的水车,像我年迈的祖母不知疲倦地哼唱着古老的歌谣!

村口的那棵古槐,是谁撑起的一把凉伞,还是一座古亭。村民们经常在槐荫下乘凉,下棋,打牌,玩古老的游戏,诱人的故事和古老的传说从老人的口里流出,熏陶着村民古朴的心灵!妹妹早已站在五月的村口,向我招手。母亲做好了香喷喷的午饭,等我回家。

五月的村庄富有诗意。遥远的童年像五月里一把透着奶香的青草。抑或是谁钓起一串晶莹的浪花!

煤油灯

打开古老乡村的记忆,童年的煤油灯,就像一朵开在乡间的野花,点亮村民的生活!现在,煤油灯已成村民心里美好的记忆,静静地蹲在某个尘封的角落。怀念温馨的乡村夜晚!

童年一朵散发着煤油味的灯花,被母亲点燃。晚饭后,周围的一切都进入梦乡,煤油灯啊,夜夜绽放!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把她的希望和憧憬都纳进了鞋底!这一纳,就纳出了父亲的鼾声,纳出了我梦想的翅膀。纳出了鸡鸣和曙光。

母亲啊,熬红了眼睛的母亲,又把暗了的灯芯拨亮!

落叶

落叶是秋天送给人们的一封短函吗?上面写满季节的诗行。

阳光曾把心事写在绿叶上,成为一首温暖的绝句;月光曾把心事写在绿叶上,成为一阙思念的宋词;细雨曾把心事写在绿叶上。成为一则忧伤的小令。风把流霞裁成一幅彩色的封面,然后又把落叶装帧成一册精美的诗集。

翻开这本诗集,有山岚轻轻从眼帘飘过。整座山林已被秋风灌醉!落叶飘如美丽的蝴蝶,婉约成一首首抒情的小诗!

似水流年

怀念母亲的诗范文第4篇

我正在翻看你的照片

看你一步步成长的轨迹

襁褓中的懵懂

木马上的童年

快乐调皮的嬉戏

你的每一个笑靥

无不让我心系

我也回头审视自己

看时光怎样任青葱似的少年

渐渐褪却了红颜

昨日还是的少女

转眼间却已是他的妻

妈妈

我现在已懂得了你

退后数十载

你何尝不是一朵傲春的梅

青丝白发

就这样一代代交替

舒婷的诗:呵,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怀念母亲的诗范文第5篇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

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

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

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

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 ;

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提起你手中的笔,为亲爱的母亲写点什么或做点什么

沧桑后的纯净-献给母亲

我仿佛不太爱她

太柔弱的肩

撑不起我的太阳

沉重

我常常叹息

为她

为父亲离去后

难以抹去的心伤

母亲的头发是染过的黑

漂亮的眼睛

掩盖了无声的迷茫

她不曾埋怨

我少不更事的成长

从来的隐忍

为我无知的错伤

她老了

依然淡淡的没有语言

偶尔的笑容

孩子般无恙

那些被生命洗涤的沧桑

在她的心里变得纯净

或者没有

或者遗忘----

2011年母亲节征文精选(3):

懂你

孩子

我正在翻看你的照片

看你一步步成长的轨迹

襁褓中的懵懂

木马上的童年

快乐调皮的嬉戏

你的每一个笑靥

无不让我心系

我也回头审视自己

看时光怎样任青葱似的少年

渐渐褪却了红颜

昨日还是的少女

转眼间却已是他的妻

妈妈

我现在已懂得了你

退后数十载

你何尝不是一朵傲春的梅

青丝白发

就这样一代代交替

2011年母亲节征文精选(4):

舒婷的诗

呵,母亲

作者: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2011年母亲节征文精选(5):

冰心的诗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放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只,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