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来七往打一生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唐代扬州是南北方货运中心和海内外交通枢纽,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采访使和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交通的枢纽地位促进了扬州经济的空前发展,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格外依赖江淮财富,扬州成为两京之外城市生活最开放和最繁华的地方,时有“扬一益二”之称。随着对外贸易的频繁,扬州成为重要的国际大港,在中外文化交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唐代漕运的兴起,刺激了扬州商业的发展,在蜀冈下的运河两岸形成了工商业者的聚居区,唐代扩建后的“罗城”内出现了“十里长街”。蜀冈上的衙城和蜀冈下的罗城相连接,形成了连贯蜀冈上下的唐代扬州城。蜀冈下罗城的发展,是沿运河地带社会经济繁盛的产物,并对古代坊市制度的瓦解起了重要作用。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的时期,留下了许多奇珍异宝。唐代扬州手工业发达,有类型众多的手工行业,包括铜坊、纸坊、冶坊、官锦坊等,其中尤以金银制造、纺织、皮革、造船、鞋帽著称,其他木器、珠宝、服饰、玩具、刺绣等业都很有名。考古学家在多处历史遗存都发现了唐代手工作坊,包括骨制品作坊和金属熔铸作坊等。考古工作者在配合扬州汶河北路与东岳巷整修改造的发掘中,发现了唐代房屋基础、建筑配套设施和唐代制作骨器的边角料、冶炼金属渣等手工业作坊遗迹,同时还出土了一批隋、唐、宋时期的陶瓷器和铜钗、钱币等。这一发现,说明唐代市河两岸不仅是重要的商业繁华区,还是一个重要的手工业作坊区。
扬州铜镜自隋代以来便成为贡品。唐代扬州成为全国主要的铜器制作中心,继续承担贡镜的制作任务。在著名的长安广运潭水博览会上,船上的妇女齐声高唱“潭里车船闹,扬州铜器多”,可见扬州铜器在当时的影响。
白居易《百炼镜》云:百炼镜,熔范非常规,日辰所处灵且祗,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己,化为一片秋潭水。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有过这样的记载:“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铸也。或言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易破难成,往往有自鸣者。”这段文字,为人们描绘了这样一个传奇的场面:每年的阳历五月五日的正午,是一年中“至阳”的时节。那天,会有一艘载着滚烫铜水的船只,驶向长江的中心。船上的工人,边浇铸铜镜,边用江心湍急的河水,千锤百炼铜镜。用这种方法制造的铜镜,是扬州铜镜的上品,专为进贡之用。那么,皇帝所用铜镜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朝野佥载》:唐中宗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常骑马自照,人马并在镜中。
唐代的铜镜,它们本身是实用的器具,也是一件件不可多得艺术品。在扬州博物馆,收藏有近百面唐代铜镜。其中,打马球铜镜,海兽葡萄镜,月宫飞龙镜,双鸾衔绶带镜等十分著名,
打马球铜镜(图一),直径18.5厘米,1965年邗江县泰安乡金湾坝工地出土。唐代风行的打马球由波斯引进,成为中国宫廷和军队体育的运动项目之一,需要高超的骑术、充沛的体力和精湛的技艺。赛手在马上击球的情景,在这面铜镜上表现得惟妙惟肖。铜镜以高浮雕的手法创作,描绘出四骑士驾驭奔马抢击马球的场面。如同将数千年前的盛唐场景,折射到了今天。因为打马球铜镜描绘的是现实生活,题材十分少见,所以极具艺术和历史价值,更被后人称为唐代铜镜中的精妙之作。
“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诗作《破镜》中,比喻夫妻分离,团圆无望的凄美诗句。在唐代,铜镜不仅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有象征爱情信物的寓意。
玉兔捣药镜(图二),直径14.6厘米,扬州凤凰河段出土。铜镜以八瓣菱花为造型,铜镜背后的图案,巧妙地将月宫中的挂树为主体,左边的玉兔捣药,右边的人物是吴刚。桂树开枝散叶、落英缤纷,一派浪漫之姿,将本该凄美萧条的月宫,营造出几分灵动飘渺的意境。
月宫飞龙镜(图三),直径15.1厘米。镜钮的左右各有一只喜鹊,钮下方为海水飞龙,双目炯炯有神。在镜钮的上方,铸刻了月宫中桂树、玉兔的画面。
生肖八卦镜(图四),直径16.8厘米。唐代诗人李廓的《镜听词》中有:“昔时长著照容色,今夜潜将听消息”的诗句。占卜的铜镜,又叫镜听。传说,凭镜听心,能照得见千里之外的人影,静听的纹饰主要以八卦等宗教符号为主,海棠形的镜身,中心环绕八卦纹,八卦纹外,还环列着跳跃奔跑着的十二生肖。
八卦十二生辰金木水火镜(图五),直径14.6厘米,1986年扬庙公社花瓶大队潘庄生产队出土。镜中双线四方框上,设有天干地支。框外上下左右各设代表金、木、水、火元素的炼丹炉、树、水纹、火焰,以此象征八卦。据说,千百年前,八卦铜镜就曾用于占卜,在预测吉凶的同时,还能保证家宅平安。
双鸾衔绶带镜(图六),直径19厘米,1978年邗江县雷塘大队和一生产队出土。是一面典型的双鸾镜,铜镜成八瓣葵花形,由蝴蝶、蜜蜂、绶带相间排列在花瓣中。铜镜的圆钮两侧,由鸾鸟衔绶带的图形,造型优美灵动,象征着喜庆吉祥的寓意。“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是唐代诗人李贺《美人梳头歌》中的名句。双鸾镜是唐代女性最常使用的铜镜,造型精美繁复,透露出雍容华贵的气韵。
双鸾双鹊绕花枝镜(图七),直径15.5厘米,1986年江苏江都县绵西乡银坝村砖瓦厂唐墓出土。镜中有双鸾双鹊,一鸾一鹊展翅飞翔,另外的一鸾一鹊则抬首伫立。四只飞鸟被四束花枝间隔开来,花瓣间有蜜蜂蝴蝶,中间还有流云环绕,更显露出春光无限、喜气洋洋的意境。
金鹊镜(图八),直径11厘米。是以雀鸟为主要图案的铜镜,也是唐代贵族女性的常用之物。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笔下,也曾有过对铜镜与佳人的描绘,在《代美人愁镜二首》中写道:“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拂衣交冰月,光辉何清圆”。这面飞鹊绕花枝镜,镜中飞鹊四只,花枝相伴。整体纹饰精美,铜镜质地优良,至今光泽依然。边缘处荷花、荷叶相间排列,一派清新之美。
狻猊镜(图九),直径10厘米,1972年郊区西湖公社朱塘大队朱庄生产队出土。镜中四只狻猊围绕,姿态各异、独具魅力。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人中国的,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成为中国的传统纹样,后来成了传说中龙所生九子之一,排行第五,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喜欢烟火,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
方形的双狮飞马镜(图十),直径10.7厘米,1963年扬州市邗江公社出土。镜钮左右,各有一只张口跳跃的雄师,顶部还有飞马翱翔天际。
天马镜(图十一),直径15.8厘米,1986年江苏扬州五金厂工地出土。镜中四只天马展翅翘尾,飘逸的流云纹隔开镜面,显现出飞马的神姿,令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
飞仙镜(图十二),直径11厘米,1978年扬州邗江扬寿公社田庄生产队出土。“铸镜广陵市,菱花匣中发。”是唐代大诗人韦应物《感镜》中的名句。八瓣葵花的镜形,镜中内饰四位仙女各骑一飞鹤或飞马,腾空飞翔的场面。镜中仙女身姿婀娜,镜缘处花丛点缀一周;纹饰内繁外简、图案一动一静,犹如天成。
海兽葡萄镜(图十三),直径20.5厘米。镜背中心的镜钮被工匠巧妙地雕铸为海兽的造型。在这只海兽周围,还有两只海马和两只海狮环绕。再向外一圈,铸刻的是鸳鸯和鸾鸟。最为精妙的是,在铜镜的空白处,巧妙地装饰着葡萄的纹样。仔细观看,铜镜上的每颗葡萄珠不足一毫米,却粒粒分明,足见扬州工精密细腻。海兽葡萄镜的纹饰,有着典型的西域风情,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历史。然而,在传统文化中海兽镇水、祥鸟呈祥,代表着风调雨顺、平安祥和,葡萄又象征着多子多福。因为海兽葡萄镜的纹饰,蕴含着许多种祝福,备受人们的喜爱。自宋代开始,到明清时期,直至现在都有此类铜镜的仿制。
四瑞兽缠枝镜(图十四),直径9.1厘米。镜面四只瑞兽,有的昂首飞奔,有的回首顾盼。高浮雕的技法,令瑞兽身型丰腴浑圆,极具立体感。与海兽葡萄镜一样,这面铜镜花样繁复、制作精良。
飞龙天子镜(图十五),直径15.5厘米,1976年高邮宋桥公社黄圩大队姜庄生产队出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百炼镜》的诗句:“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飞龙天子镜就是当年皇帝所用的铜镜,如今这样的铜镜又被人称为“盘龙镜”。整个镜背描绘了一条盘踞的神龙,神龙辗转腾挪、神姿绰约,五朵祥云分布镜中,难掩霸气与威严。
龙纹镜(图十六),直径3,9厘米,它的直径较小,却在镜背铸刻了一整条飞龙,这是扬州博物馆馆藏最小的铜镜。
八角花卉铜镜(图十七),直径5厘米,1984年收购于文物商店。此镜人称“怀镜”,方便女性随时整理仪容,是唐代人风韵长存的奥秘所在。
素面铜镜(图十八),直径21.3厘米,城北公社三星大队出土。朴素无华让人肃然起敬,边缘一道凸出弦纹是其全部华彩,简约——让今人和古人心灵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