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名师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觉得于老师的课如其人,亲切自然,真实质朴,他的课堂深入浅出,游刃而有余,他的课堂正是他多年积淀的“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法的真实写照。
大家知道,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教学非常重视知识传授。到了70年代,人们发现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于是又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口号。而今,人们又认识到还有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于老师正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步入小学语文教坛的,细细品味他的课,恰恰综合了不同历史时期语文教学的重点,真有着穿过历史的成熟与丰厚。
他的课堂知识传授扎实,能力培养得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更是匠心独运。不管是情节波折的《月光曲》,还是描绘细腻的《荷花》,不管教学任务多么繁琐,时间多么紧迫,他总是那么自信,那么从容地引领学生充分阅读,有反复的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还有画龙点睛的示范读,从学生自主体验,到个别交流,再到集体整合,从整体感知,到细读品味,再到美读表演,每个层次,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引人入胜。他不放过一个读错的音节,不忘提醒生字的起笔收笔,不厌弃一个读书或发言结结巴巴的孩子,甚至不会错过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教学《荷花》一文时,课题下正常的作者署名却成了他培养学生“读书要有选择”习惯的资源。课堂上他是老师,又像是一位大朋友,更活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和学生一起读词解句,一起手舞足蹈,同喜同悲。他总是通过他竖起的大拇指,通过他期待的眼神,通过他亲切的微笑,通过他关爱的抚摸,伴随着带点夸张的表扬,把他的理解与信任,把他的关爱和智慧传递给学生。他用他独特的体验、成熟的智慧,轻松驾驭着课堂,驱使着学生不断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大胆想象、探究,让学生不断品尝到进步的喜悦,成功的快乐。难怪学生都说上于老师的课DD不累,即使是学习一些抽象的写作方法,即使是枯燥的一向令学生头疼的课堂练笔,学生也兴致盎然。如在《月光曲》的课堂上,当学生分辨出事物和联想时,于老师及时出示了描写荷花的片断,要求学生加上适当联想,使文章更美。于老师通过不断激励,点评,引导学生在补充阅读中领悟写作方法,在拓展写作时消化写作方法,使读写有机结合,学生的补充联想一个比一个丰富,一个比一个精彩,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写作知识进行练笔,这是阅读教学中作文训练的重要方法。但于老师这样的训练决不是简单的迁移,也不是简单的移植,他总能巧妙把握住读与写的结合点,把读与写的训练融合于一体,从而才能水到渠成地变知识为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真令人叹服。
素质教育之路漫长修远,比照名师,反省自己,我觉得我们要学的、要做的还有很多。让我们深入研究名师的课堂,研究名师的教学思想,学习名师做人、做事的态度,博览群书,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日臻成熟,使我们的教育更科学、更和谐。
关键词:名师;课堂;教师执教能力
一、引言
我们骨干教师的成长以及研究工作应始终围绕“在n堂中成长,始终处于研究的状态,关注团队与我们的共同发展”。其中面对“课堂”“研究”“团队”,这三个关键词,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就是团队意识相对弱一点,怎样让教师在团队中有更好的发展呢?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课堂时,要从教师最需要的地方入手。
二、名师对教师执政能力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它强调:“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教师研修的重点是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研修活动要重视引导教师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研修的内容包括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学业辅导、过程性评价、考试命题研究等,即要从聚焦课堂到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改后的课堂正积极地发生着变化,课堂教学实现着新课程的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的课堂也正在由从聚焦课堂到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也就是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课堂要求教学也更加关注实效,关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包括动手实践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活动经验、交流合作活动经验,等。在新课改的这十多年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探索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得到了有效推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骨干教师,尤其是我们的数学骨干教师,在数学这一领域的高端发展上、专业发展上关注、研究课堂,让教师们来分享我们在教学研究中的一些思考、一些成果。
在教学中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用课这五个环节当中,上课是重点,这一环节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备课、说课是为了上好课,备课和上课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做到的;评课和用课也是为了上好课。但这个我们就更加要求骨干教师、要求名师、要求教学研究人员、要求教学管理干部,要有评课和把“课”用作情境的能力,并将之设计在教研活动当中,让更多的教师把它用好。总之,整个环节都是为了上好课。备课、说课、上课是每位教师的基本技能,评课、用课则更强调我们骨干教师的作用。在这五个环节中,说课、评课、用课是典型的团队活动,这三个团队活动所介入的专家和参加的人员又各有差异,我们可以去思考找什么样的专家、应该组织哪类活动,这不是“一言堂”的说课比赛,而是“头脑风暴”式的共同讨论;评课又要请什么样的专家,应组织哪类活动;用课更应该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三、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基本路径
教师成长的基本路径是: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现―作业设计―作业评析―测验编制―测验分析等,要用这些基本的路径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学者在独立备课时,对小学阶段数学这一学科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的文本解读要有课程设计意识,在以编者、读者的身份进行解析的文本解读过程中提高自己文本解读的素养,并试图将此转化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现就是让教师和学生模拟课堂中的多角度转换,让我们又一次确定课堂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学生什么样的教学。
1.课堂诊析
课堂诊析是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诊断旨在根据教学评价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有目的地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看、听、问等手段来获取有关信息,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学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经常被要求对同行的课进行评课、课堂诊析,即我们开展的教研活动。教师怎样去进行课堂诊析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课堂诊析有哪几种:①素描实录式的评课;②对话追问式评课;③诊断建议式评课。采取的形式大概有三种:①综合性诊断;②主题式诊断;③分类式诊断。
2.作业设计及作业评析
(1)编制布置作业的教师需要以作业使用者的身份来看作业,以学生的角色体验作业,借此研究和反思作业的布置是否有效、长效。
(2)测验编制与测验分析。即研究命题的教师以应试学生的身份看测验,以学生的角色体验了解测验,借此来研究和反思命题及评分标准。
四、“同课同构”,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
“同课同构”的教研形式更多的是关注课堂教学能力的呈现和提升,追求教学设计的“动态落实”曲线过程。 教师们“同课同构”,简而言之就是用一样的教案、相同的课件,由不同的教学者进行的教学。我想,我们的教师可能会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会有些不以为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环境,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主体,师生之间又存在一个相互反馈的过程。所以预设仅仅就是预设,无法调控整堂课。虽然大家的“主流”过程是一致的,但对于细节的处理还得依靠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比同课异构更有挑战性、可比性。
总之,教师们如果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你一定会感觉这样的课是真实的课,因为这不是展示课,更不是表演课,而是常态课、研究课。它没有演、没有秀,让人觉得很亲近、很实用,让人受益匪浅。我想,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很多疑惑点一定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作为旁听者也会感觉离自己很近,自己平时的表现也投影在执教者的身上,这样的听课、评课,受益的不仅是“当局者”,更有 “旁观者”。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能使人深深感受到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有力地促使了教学者的专业化成长。同时,也会带给听课的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让我们从中去发现、分析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境,等等,从而引发我们探讨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这对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在实践研修中,最核心的活动是紧紧围绕某一专题而展开的研究与实践。在接近真实教学现场的任务面前,教会表现出很强的探索欲。当然,尽管教师们的研修成果会因个体能力的不同而有些差异,但却能真实地主导各自的思考与研究,参与伙伴的合作研磨,并在实践中使自己越来越成熟地完成任务。
五、骨干教师的听评课
骨干教师的听评课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研发阶段―培训阶段―实践阶段―总结阶段。在课堂教学诊断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下面四点;①缺失科学的观察手段;②偏重教师教的行为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活动;③研讨点到为止,缺乏深入研究;④分析的观点散乱,忽视核心主见。
面对以上课堂教学诊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我们数学教师课堂诊断能力为切入点,有三个方面的措施:
(1)推广课堂观察技术,紧扣三个“坚持”:①坚持“课程标准意识”;②坚持“以学生为本”;③坚持“小处着眼”。
(2)提高教师基于课堂观察、透视教学意图、正确诊断课堂的能力,抓四要:①要分析课堂的本质特点;②要学会揣摩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③要善于分析具有教学活动的教学实效性;④要善于反思,敢于质疑。
(3)认真经历和体验教学改进对策的研讨过程,方式有:①养成边记录课堂细节,边现场换位思考对策的课堂观察习惯;②课后与授课者研究,进一步改变教学策略;③提出教学策略。
这里我结合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出课堂诊断的三种模式:①素描实录式评课;②对话追问式评课;③体验角色式评课。“实录”就是对课堂内容进行全方位记录,从点到滴。什么是素描型实录?素描型实录就是“白描”,对课堂进行不加修饰渲染地记录。
素描型实录的评课一般这样安排:①课堂流程,记录下课堂的主要流程(时间分配、板块结构、过渡语言),主要是师生的活动,简要分析各个活动环节教师的教学目的;②教师提问:记录教师在课堂中所提的每个问题,包括主问题、分问题和追问;③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口头和书面),教师的即时点评;④教师的肢体语言:包括教师的神情、姿态、动作、站立的位置、移动的情态等;⑤学生表现:关注学生集体及个体的表现(情绪、表达)。
六、学生学习指导
教师根据现场提供的内容,独立设计随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并写出作业设计意图,然后交流、讨论和点评。活动后,将讨论生成的观点、建议整理汇总成研究报告,并分别撰写自己的研究体会。“现场作业设计”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们过去从未接触过这种教研形式。它能考量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以及学习点的捕捉、习题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七、结语
最后,我用“潜心致力,深造自得”这八个字与教师们共勉。深造自得,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认为,培养学生成才,须使其达到“自得于己”的境界。而沉下心,不断地努力,是臻于此境的必由之路。学生成才是这样,教师深造更是这样。教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易,而教学工作又是不能间断的,容不得教师全想明白之后再去上课。许多问题搞不明白,不妨慢慢去想;有的问题不能全搞明白,不妨在有所悟的地方坚持做下去。只要潜心致力,假以时日,定有进步。尽管每个教师走过的路不一样,但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石志玲
2018年3月18日,2018年春 “名师大课堂”实用与高效课堂培训活动在南宁市江南体育馆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听课活动,看到三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着课堂教学艺术,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他们在开启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受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执教理念的启发。
一、导课要为教学服务。.
如管小冬老师精心设计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导入,她是以陀螺学生喜爱的小游戏来引入话题,并使之贯穿于全课,以此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学生的向师性更强,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浙江省何月丰老师的课前谈话也很引人入胜,课前他让学生准备好一张纸,对折写上学生的名字制作成姓名签,学生们都非常乐意参与进来介绍同桌。于是,在这种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师生们共同交流中打破了隔阂,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为后面指名回答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堂上应让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位教师在教学上都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做到收放自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曹彬老师在讲《神奇的黄金比》一课时,课前让每一位学生学习了三项任务,学生自己先看一看一些黄金比的视频,在熏陶中学生投入到生活中,找一找黄金比的例子,最后自己动手画一画五角星中的黄金比。又如何月丰老师为了突破“比”的概念和区分比赛的比分,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遇到过的比,从比大小、多少引导到赛场上的比分、生活中做馒头面粉和水的比例,让学生根据面粉和水的比例为2:1,自己随意取,教师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引出无论面粉取多少,只要满足这样的比就行了,也就是面粉和水是相除、倍数关系,借助再回到上半场足球比分2:1,谁是谁的几倍?列举丰富的比分材料知道不一定是倍数关系。还有管小冬老师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一课时,她着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先在上课之前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用眼睛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嘴交流,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认识,又通过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辩论的中,找到了圆柱和圆锥的高。
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让他们感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曹老师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她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黄金三角的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这一实际生活中的话题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接着曹老师又让学生运用这一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掌握了规律并学会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总之,这次的听课,使我感触颇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力的,而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知与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与思考,来自于对知识的猜想与验证,来自于对活动的探究与解决。而这些恰恰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所以,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问题。我还要多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名师大课堂”听课心得体会
石志玲
2018年3月18日,2018年春 “名师大课堂”实用与高效课堂培训活动在南宁市江南体育馆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听课活动,看到三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着课堂教学艺术,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她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他们在开启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受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执教理念的启发。
一、导课要为教学服务。.
如管小冬老师精心设计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导入,她是以陀螺学生喜爱的小游戏来引入话题,并使之贯穿于全课,以此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学生的向师性更强,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浙江省何月丰老师的课前谈话也很引人入胜,课前他让学生准备好一张纸,对折写上学生的名字制作成姓名签,学生们都非常乐意参与进来介绍同桌。于是,在这种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师生们共同交流中打破了隔阂,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为后面指名回答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堂上应让学生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位教师在教学上都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做到收放自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曹彬老师在讲《神奇的黄金比》一课时,课前让每一位学生学习了三项任务,学生自己先看一看一些黄金比的视频,在熏陶中学生投入到生活中,找一找黄金比的例子,最后自己动手画一画五角星中的黄金比。又如何月丰老师为了突破“比”的概念和区分比赛的比分,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遇到过的比,从比大小、多少引导到赛场上的比分、生活中做馒头面粉和水的比例,让学生根据面粉和水的比例为2:1,自己随意取,教师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引出无论面粉取多少,只要满足这样的比就行了,也就是面粉和水是相除、倍数关系,借助再回到上半场足球比分2:1,谁是谁的几倍?列举丰富的比分材料知道不一定是倍数关系。还有管小冬老师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一课时,她着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先在上课之前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用眼睛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嘴交流,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认识,又通过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辩论的中,找到了圆柱和圆锥的高。
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在“名师空中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我校全体教师积极投入,最辛苦的是各位班主任老师,他们每天开课之前用各种方式提醒学生准备上课;开课后随时关注直播情况,及时反馈相关信息;课程结束后提醒学生完成作业;不定时的在微信群、钉钉群内做各种签到、调查和信息汇总上报……
结合“名师空中课堂”教学内容,相应学科老师也投入其中,及时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做好学生解惑答疑……
班主任利用微信群,抽查核实学生线上学习出勤情况。做到全员听课,有学习,有笔记,有作业,有反馈,切实做到了学生离校不离学,教师离校不离教。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校长、各年级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实行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学生家长一如既往的配合学校工作,坚持每天健康打卡,及时汇报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反馈收看“名师空中课堂”的相关问题,家校合作,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全体同学学习认真,配合家长及时上交作业、展示笔记、预习复习。
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多种途径向家长普及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好家庭教育活动,强化亲情教育、感恩教育,融洽亲子关系;帮助家长指导学生科学制定延期开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计划,引导学生坚持良好作息时间,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配合老师完成各项主题教育任务。
“空中课堂会不会让孩子沉迷手机和网络?”“在家学习状态不理想、效率也不高,影响了学习进度怎么办?”各种问题萦绕在家长和学生的脑海。随着“名师空中课堂”学习的逐步进行,很多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已经习惯了早早守在手机或电脑前,心里也逐渐踏实起来。
延期开学期间,以“阻击疫情,用爱与担当静待花开”为主题,精心设计方案,创新途径方法,通过开设网络班会课、网上升旗仪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居家教育活动、精心设计各项主题作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落实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
在空中课堂期间我校还举行了“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主题网上升旗仪式,不忘在疫情期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读书习惯培养等。 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和“第25个全国中小学生(幼儿)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利用网络宣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课堂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主阵地,没有课堂的教育信息化,就不会有学校的信息化,就更不会有整个教育的信息化。如果环境不改变,人是很难去创新的。为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提供一个新的环境,就是打造‘未来课堂’的目的之一,也是NOC活动组委会设立这一赛项的初衷。”赛项主任评委、华东师范大学张际平教授如是说。
“未来课堂”高度整合了先进设备和海量教育资源,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现了课堂线上线下互动的混合式学习。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则可通过测评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分析,给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课堂互动模式,实现了一对多互动教学、多屏互动分组合作学习、情景化教学,最终达到“培养学习精英而非考精英”的目的。
本次决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参赛教师在“未来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展示。决赛评审及考查的重点在于,是否突显教学特色,能否充分利用“未来课堂”的先进教学环境实现师生互动,是否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以实现高效课堂等。
经各地层层选拔,入围全国决赛的参赛作品近百件,最终决出一等奖21名,活动的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