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万以上数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同步测试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单选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一年级修补多少本图书?(
)
A
.
85
B
.
186
C
.
185
2.
(2分)
(2019三上·慈利期中)
下列算式中,十位相减不需要退位是(
)
A
.
362﹣115
B
.
210﹣124
C
.
500﹣132
二、填空题
(共6题;共16分)
3.
(1分)
推算
________
4.
(1分)
巧算,由容易的题推出结果
例
,计算765-100=________765-102=________765-98=________
5.
(3分)
比较计算结果:
例如983-296,精确计算983-296=687,用整十或整百数估算980-300=680
965-196,精确计算965-196=________,用整十或整百数估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分)
计算
________
7.
(2分)
有12支代表队参加足球比赛,先分成3组,每组4支球队进行单循环赛,再从小组中选出2支球队进行淘汰赛,最后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________场。
8.
(6分)
计算。
________
三、计算题
(共3题;共15分)
9.
(5分)
(2017四上·邻水期末)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564+134×28
②840﹣624÷12
③298+657
④582﹣(182+346)
⑤432﹣397
⑥375+128+225+72.
10.
(5分)
(2020三上·天桥期末)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①205×8=
②723+518=
③702﹣84=
④324×7=
⑤890×4=
⑥645+387=
11.
(5分)
列竖式计算。
(1)
604-279
(2)
705-616
(3)
803-527
(4)
501-364
四、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12.
(5分)
看图回答
13.
(5分)
水果店有苹果、梨和香蕉共260千克,苹果和梨共157千克,香蕉和苹
果218千克,水果店有多少千克苹果?
14.
(5分)
(2019三上·苍溪期中)
水果店运来苹果450千克,运来的香蕉比苹果少275千克,香蕉有多少千克?
15.
(5分)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按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填写)
16.
(5分)
(2019三上·南浔期末)
修一段长800米的路,每天修125米,修了5天。还剩下多少米没修?
五、应用题
(共1题;共5分)
17.
(5分)
小明的妈妈要买一件478元的衣服,付给售货员5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六、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
18.
(10分)
下面是淘气的爸爸上周前5天每天下班回家后汽车里程表的读数。(单位:千米)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234
277
315
354
402
(1)
星期一出发前,里程表的读数是199千米,淘气的爸爸星期一开车行驶了________千米。
(2)
淘气的爸爸星期三开车行驶了________千米。
(3)
淘气的爸爸在星期________开车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填空题
(共6题;共16分)
3-1、
4-1、
5-1、
6-1、
7-1、
8-1、
三、计算题
(共3题;共15分)
9-1、
10-1、
11-1、
11-2、
11-3、
11-4、
四、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12-1、
13-1、
14-1、
15-1、
16-1、
五、应用题
(共1题;共5分)
17-1、
六、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
18-1、
1.极端性气候趋于频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世界各种自然灾害频繁,以2007年为例:英国夏季出现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和60年一遇的洪水;南亚夏季高温达51.6℃,意大利和美国西海岸都出现45℃以上的高温;在海湾地区,历年极少见到的强热带风暴“古努”6月在卡塔尔登陆;11月超强热带风暴“锡德”孟加拉登陆,造成3400余人死亡。在中国:2月28日在新疆,从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旅客列车被14级大风(风速41.8m/s)吹翻;在淮河流域6月下旬到7月底连续降雨,出现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重庆沙坪坝区7月17日24小时降雨266.6mm;济南,7月18日降雨151mm;福州夏季有32天的气温超过35℃;上海气温35℃以上的连续多日;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在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同时,江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干旱,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夏季出现严重干旱。另外龙卷风和雷暴等特殊天气事件多发,造成多起人员死亡,2007年,因雷击死亡人数已经达676人。
根据紧急灾难数据库记载,2008年全世界发生321次自然灾害(其中80%~90%与气候恶化有关),死亡23.6万人,受灾人口达21.1亿,经济损失1800亿美元,是2000~2007年年均值的2倍。其中1月10日~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出现四次大面积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受其影响有19个省、市、区受灾。此期间全国累计23万公里公路被迫封闭,8.2万公里公路损毁;湖南郴州的输电塔倒塌,压倒京广铁路的输电线,使京广线和沪昆铁路部分区段停运,受灾期间正值2008年春节前后,部分省市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全国13个省、市、区的2.7万条输电线路断线,严重影响当地的社会生活,成为2008年年初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事件。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随着地面和海洋上空气温升高,大气环流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极端性天气事件发生的次数和强度都会增加。
2.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宁静期即将结束,下一轮地震活跃期即将开始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东南部,在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的交汇处,受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地震活跃区分布广泛,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所有省(市、区)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按中国地震烈度表的统计,基本烈度为7度以上区域面积为31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2.5%,全国299个大中城市中有136个城市(其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一半)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以上;人口在50万以上的61个大城市中有33个(其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54.1%)的地震基本烈度在7度以上。
中国从1900年到1994年共发生过1921次5级以上以上地震,平均每年18~20次。20世纪全世界共发生过7级及7级以上地震约1500次,约有1/10发生在中国境内;全世界陆地地震约有33%发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中国发生的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世界的35%。20世纪,全世界发生过震级≧8.5级的陆地地震3次,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1920.12.16.宁夏海原,8.6级;1950.08.15.察隅,8.5级)。
根据对历史上发生地震的统计,中国的地震活动有活动相对强烈的活跃期(持续时间11~25年,此期间发生7级或7级以上地震的频度为1.25~2次/年)和宁静期(持续时间11~22年,此期间发生7级或7级以上地震的的频度为0.36~0.8次/年),每个活跃期都有强震活动相对活跃的区域。中国上一个活跃期是1988年~1999年,这12年内共发生7级和7级以上地震16次,主要活跃区域是台湾、云南和新疆的地震带。
从2000年开始中国进入地震宁静期,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发生过8级地震1次(2001.11.14.昆仑山口,8.1级),7级以上地震4次(其中3次在台湾及其附近海域)。从2003年~2007年,中国大陆已经连续5年没有发生7级及7级以上地震。按历史资料推断,从2000年开始的宁静期将在近期结束,2008年3月21日在新疆于田发生的7.3级地震及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标志中国重新进入地震活跃期。
由于地震是所有自然灾害中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195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灾害的人数超过35万,其中唐山地震(1976.07.28.河北唐山,7.8级)死亡近24万人,是20世纪地震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同时地震也是社会恐怖心理最严重的灾害。随地震活跃期临近,必须有得当的应对措施。
3.中国历来是自然灾害频繁、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
20世纪以来,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自然灾害都会使上万人丧生,而严重的自然灾害甚至可在短时间内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发生的、一次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的自然灾害约50次,而且每次受严重灾害影响的人数达万人以上。每年因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00亿~1000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的种类多而且频繁,灾害对公众和社会的危害强烈。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给公众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生产力的破坏,也是产生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
20世纪全世界发生过四次死亡人数在10万以上的严重自然灾害,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20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
根据民政部和国家气象中心的统计,中国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71%,以下依次为:地震灾害,占8%;海洋灾害,占7%;农林和畜牧业的生物灾害,占6%;其他灾害(太阳活动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等),占8%。1990年~2004年,每年由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台湾、香港、澳门未统计在内),往往一次台风就刮掉当年GDP的1%~3%。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的8级地震死亡6.9万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约占2008年GDP的2.8%。
自然灾害最直接的后果是农作物减产、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公众财产和设施受损(房屋、厂房和店铺的损坏和倒塌等)等经济损失。也会由于发生次生的灾害(如地震后的火灾,洪水后的瘟疫,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等)。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自然灾害还影响到交通运输、水和电力的供应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9世纪50年代,中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的损失平均为476亿元,90年代则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1998年由于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洪水,全年经济2978亿元;自然灾害总体偏轻的1999年,经济损失800亿员。进入21世纪后,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04年为1566亿元,2006年为1528亿元。2008年1月中旬~2月中旬中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就造成10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
中国既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同时也是自然灾害记录最完整的国家。从公元前18世纪以来,几乎无年不灾,有文字记载的2000多年以来,有记录的水灾约1600次;从公元前16世纪的夏桀五十二年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BC)的3363年间共有3322次地震记录。在近四千年有文献记录的灾害中,水灾、旱灾和地震是发生频度最高,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录为灾害研究提供了条件。
4.中国的普通群众甚至地方官员对自然灾害的知识普遍匮乏
中国的灾害预防教育还相当落后,公众对自然灾害的知识相当匮乏。普遍的问题是各类学校里很少有关于预防自然灾害的系统教育,公众普遍缺乏有关自然灾害防御和灾害救助的知识。特别是,中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交通和通讯落后,居民知识水平有限,预防和抗御自然灾害的知识极为匮乏。即使是在城市,居民社区的预防和抗御灾害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仅限于散发宣传材料,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更没有像美国的佛罗里达州那样每年定期进行抗御热带风暴的演习和像日本那样定期的应对地震灾害的教育和演习。特别要提到的是,作为公共信息传播的媒体对自然灾害这样影响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事件,在日常的关注程度上,在宣传的广泛和深入程度上,在宣传的技术上都十分不够。在严重灾害发生时,及时、充分向公众公告有关信息做得非常不够,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在某些时段,有关地震的谣言,有关SARS疫病的传闻则不胫而走。在灾害发生后媒体宣传介绍各种简单适用的抗御灾害的知识(例如,如何抗御低温、预防长期旅途中的精神障碍、在拥堵的公路上的司机和人群如何自救等)则非常不够。
由于公众抗御灾害的知识匮乏,使灾害发生时相当多的公众无所措,例如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某乡村小学在雷击事故中死亡7人,受伤44人。究其原因,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防灾知识匮乏,教室没有避雷设施。还有人在雷击发生时躲避位置不当(在大树下)。再例如,每年钱塘江中秋节后观潮,不顾安全规定,超越警戒线而被潮水冲走的事件几乎年年发生。
而政府官员由于在自然灾害面前缺乏正确的应对措施则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例如2005年10月2日,当年第19号台风“龙王”在福建登陆,福州连续7日大雨,而地方政府决策者没有及时腾空水库,山洪泻下时,致使155人死亡,经济损失155亿元。2007年,有部分人认为,长江流域将出现类似1998年的全流域大洪水,又由于6月汛期开始时的几场大雨误导,于是匆忙放空了水库的存水,其结果是连续数十天干旱,由于水库的“保命水”已被放空,致使人畜饮水都发生困难。
5.自然灾害的教育应该被列在重要位置
鉴于20世纪后期,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给人类带来灾难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每年死亡万人以上,经济损失250~1000亿美元)1984年7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提出,由联合国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目的是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危害的、为期10年的活动。1987年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1900年到1999年在全世界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InternationalDecadeforNaturalDissasterReduction,缩写为IDNDR,中文简称“国际减灾十年”)。在该活动中,教育计划列为重要内容,除了对公众的减灾知识普及和教育外,特别提出:针对减轻自然灾害设置专门的大学课程。1999年在“国际减灾十年”结束后,联合国第54届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0年起,将减灾作为长期的、战略的行动持续开展下去,并规定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作为“国际减灾日”,每年的减灾日都有特定的主题,2006年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2007年的主题是:防灾,教育和青年。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国际减灾十年”不仅关注自然灾害发生的机理研究和抗御对策等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的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还特别注重“探讨不同文化基础对自然灾害的反应”,以及“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可以接受的灾害的危险性水平和选择减灾的对策”(例如,由于传统的习惯和文化背景,某些人群不愿意甚至拒绝从容易发生灾害的地区迁出)这显然是重视对自然灾害认识和抗御的人文科学背景。
二、国内外有关自然灾害的教育和知识普及情况及建议
据悉:几年前,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大学先后开设了有关自然灾害的公共课程,选修该门课程的人数随开设年数增加很快,从初期的二十几人,到近期,选修该课程的人数已经超过200人。
在中国,2004年陈颙院士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了《新闻中的自然灾害》(NaturalDisasterontheNews);2005年该课程名称为《自然灾害中的物理学》,力图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说明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机理和特征。同期,北京师范大学的史培军教授也在讲授类似课程。近日媒体报道,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教中心联合开设《气候变化》课程,并对其他大学开放。应该说,这都是新的开始。
国外相应课程有印刷版和电子版的教材,但是自然灾害的史料和实例则几乎全部是西方国家的案例,而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东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例很少。为此,陈颙院士和史培军教授编写了《自然灾害》一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内容生动的,一改以往中国高等学校教材在形式上“生、冷、硬、涩”的面貌,做到了编著者希望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而且视野开阔,思路灵活,因而比一般的教科书更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应该延续陈顒等人的思路,编辑出版一本在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上,更为广泛;在内容扩展上则更兼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实例及图片选择上,更结合中国和现代的教学参考书。
应该明确,更进一步的普及有关自然灾害和危机应对的知识,是学校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而且应该明确:减灾始于学校,使公众,特别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有比较深入的关于自然灾害和应对灾害的必要知识,使大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既有成就感,又有危机感,特别是培养大学生有超越职业训练以外的想像能力。
应该使每个学生明白地球和太阳系的一般知识,并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人类对自然灾害认识的历史等进行说明和讨论;对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环境灾害的形成机理,危害特征,空间和时间分布和重要案例给于介绍;并介绍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及灾害救援的一般知识。
三、对自然灾害认识的出发点
本书在考察自然灾害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是:1)自然灾害毕竟是地球上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因此应该是有规律的,而既然有规律,就应该是可以认识的,当然,这种认识是有过程和阶段的。2)对自然灾害的治理,应该着重于预测,应该用“将自然灾害的危险减为最小”来代替“将自然灾害的损失减为最小”的减灾思路。
【关键词】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宣传教育
龙岗区是深圳市6区之一,位于深圳市的东部,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前身以农业生产为主。2004年深圳实现全面城市化,使深圳市的宝安、龙岗2区27万农村人口,完成了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1]。城市化初期存在着,经济发展方式、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及管理工作、外来打工人群与深圳市其他区相比相对弱化。龙岗区总人口为293.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60.2万人,占总人口的88.7%。全区育龄妇女人数54.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47.6万人,占育龄妇女的87.7%,女性人数占流动人口总人数的74.5%。因此有必要了解他们性与生殖健康的现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为《深圳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宣传、服务评估的模式研究》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2]。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区3个镇的,员工人数在1 500人左右,月均收入相对稳定,人员流动性小,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的10个工厂,随机调查了7 047人。
1.2调查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与调查需要,设计制作了“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问卷"。问卷经专家咨询、预试验和进一步修正后,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负责,集中发放,让被调查者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填写。收回调查问卷经审查有效问卷列为统计学分析。
1.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认识;避孕方法的认识和选择;安全、生殖健康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1.4数据处理对于收集到的调查结果资料,我们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编程,由2人分别录入全部数据。数据经过清洁复核后,采用SPSS 1.0LQ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应答者中男性有1 845人,占26.2%,女性有5 202人,占73.8%。男性的平均年龄为25岁,年龄16~49岁。女性的平均年龄为24岁,年龄15~59岁。在所有的应答者中,未婚的占54.1%,初婚的占40.7%。74.9%的应答者是工人,16.8%是农民,2.3%是干部,其余的分别有服务员(1.9%)、行政人员(1.7%)和待业者(1.4%)。在应答者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7.4%,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5.0%,高中及以上者共占27.6%。应答者的平均收入为726元,大部分应答者的收入在500~1 000元之间,占80.1%,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13.8%,收入在1 000元以上者占6.1%。有68.3%的应答者是居住在单位宿舍里,而有28.1%的人是自己租房子居住。见表1。
2.2男女文化层次对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认识(%)见表2。
2.3婚姻对避孕方法的认识和选择在避孕方法的认识上,已婚和未婚有一定差异,已婚者56.7%的人知道避孕方法类型在3种或3种以上,未婚者只有28%, 已婚者34%的人知道有3种以下避孕方法,未婚者只有43.3%,还有24.7%的人不知道避孕的方法有哪些。已婚者有46.1%的人接受过关于避孕方法知识的宣传教育,未婚者只有10%。已婚者认为副作用最小的避孕方法是使用宫内节育器(36.4%),其次是(25.5%)和女扎(13.5%),未婚者则不知道。已婚者认为最有效的避孕方法是宫内节育器(34.2%)、女扎(30.4%)、男扎(11.9%)和(11.7%)。所以他(她)们最愿意用的避孕方法也就是宫内节育器(44.0%)、(20.3%)、女扎(12.1%)和男扎(7.2%)。未婚者认为最有效的避孕方法是(54%),最愿意用的也是(43%)。见表3。
2.4目前对安全及非意愿性妊娠的认知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发现未婚有的人占86.5%。男性未婚有的发生率为89%,而女性未婚有的发生率85.7%。在的人中,每次同房都采取避孕措施占6.8%,从未采用避孕措施的人则占62.5%,偶尔采用的人占30.7%。主要的避孕方式是和避孕药,经常使用套的人占8.8%,而在首次发生时,有25.4%采取了避孕措施,有25%的人非意愿妊娠做人流手术,有89%在附近社康或诊所手术,11%到医院。应答者96%的人认为人流术对身体有损害。66.6%的应答者认为婚前有相当大的危害。52.4%的人认为婚前可以理解,而35.9%的人则对婚前持反对态度。63.5%的人认为自己的是安全的,而36.5%的人则认为自己的不安全或是不完全安全。
2.5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来源情况调查显示:有40.6%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书籍、报纸、杂志。从计划生育宣传部门获取的24.8%,从专题讲座中获取的23.2%,当面咨询的19.0%,从电视台获取的19.6%,观看录像带获取的14.9%,培训的14.0%,热线咨询电话的11.9%。93.7%的人希望多了解一些关于生殖健康的知识[3]。他(她)们认为由计生人员(59.5%)和医务人员(31.3%)来提供这样的宣传教育比较合适。但男女性别差异对获取知识又有所区别。见表4。
3讨论
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积极发展沼气、畜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种养模式,通过沼气发酵、提高粪便以及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农牧业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内蒙古已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一池三改”。“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增加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近年来,内蒙古结合实际在“一池三改”等两种基本模式下,创新出6种户用沼气建设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内蒙古沼气建设的总体水平。2010年内蒙古又新建成16个标准高、示范效果好、带动作用强、影响力大的生态家园典型示范村,沼气建设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一、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现状
(一)农业基本情况
全区已播种农作物6250万亩,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259.9万人,占总人口的52.8%。
1.户用沼气建设情况。2008、2009年将农村户用沼气列为政府民生工程之一,内蒙古将在60个旗县的500个村建设10万个农村家用沼气池,以帮助解决农村家庭的做饭、照明等问题,减少农村煤炭和柴草的使用量。完成后内蒙古农村牧区家庭用沼气保有量将达14万6千户。2009年底,全国户用沼气池保有量约3500万户,占适宜农户数的25%;广西、海南等省区已超过适宜农户数的40%;而我区仅43万户,占适宜农户数的12.6%。2009年我区共计新建户用沼气179845户,乡村服务网点700个,沼气县级服务站2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51座,大中型沼气工程10处,全区户用沼气池的保有量一举达到了42万多户、沼气县级服务站从无到有,乡村服务网点亦有了显著增加。
2.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目前,自治区已形成比较健全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农村牧区能源管理和技术推广体系,全区12个盟市、81个旗县设有农村牧区能源服务机构。全区持有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的人数达3716人,已具备每年建设18万个以上沼气池的能力,72个旗县沼气生产工人数在40人以上。自治区、旗县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步。另外,自治区在2010-2015年规划建设旗县级服务站58个,使总数达到75处,建设自治区级实训基地1处,加之分布在8个盟市的已建和在建实训基地,共同形成较为完整的全区实训基地网络。为适应沼气建设发展形势的需要,全区进一步加大了培训工作的力度。截至目前,仅自治区农牧业厅就先后组织举办了玻璃钢沼气池行业标准、农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沼气工程安全运行、大中型沼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工程技术培训、沼气服务网点设备操作技术培训、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培训、农村牧区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师资培训等7个大型培训班。我区是全国首个专门就玻璃钢沼气池行业标准举办大型培训班的省份。2010年前10个月,我区新增沼气生产工408人,沼气生产工总工人数已达6396人。内蒙古农村能源职业技能鉴定站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沼气生产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单位,成为目前全国农村能源行业仅有的4个“金蓝领计划”试点单位之一。
3.沼渣沼液利用情况。沼渣、沼液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其中沼液还有防治植物病虫害和提高植物抗性的功能。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10-15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同时可使粮食增产15%-20%,蔬菜增产30%-40%,从而显著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沼气建设的环保作用
大力开展沼气建设,将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通过沼气池变废为宝、变害为利,解决农牧民群众的生活用能,对于保护生态作用很大。一个户用沼气池所产的沼气,平均每年可替代薪柴或秸秆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林地,75-150亩半干旱、干旱草原的年生物蓄积量。开展沼气建设,能够使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美好。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户用沼气在适宜农牧户中的普及率达到55.7%,在全部完成国家目前已下达的户用沼气投资计划后,户用沼气数量将达到55.8万户。2015年前我区还将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基金建设的24.8万户,在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有保证的情况下,“十二五”期间计划利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新建70.8万户,到2015年全区户用沼气数量将达到151.4万户。据测算,到2015年,全区沼气适宜农牧户数为271.8万户,届时全区户用沼气在适宜农牧户中的普及率将达到55.7%。
二、内蒙古户用沼气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农民的认可性差距大。虽然推广工作者对沼气项目的推广积极性比较高,但从近年来沼气项目实施过程发现,农村沼气项目还面临政策、资金、科研、后续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农民对沼气项目的热情,不少人持等待观望态度。
二是农户接受沼气的认识不到位,建池不规范,发酵模式单一,冬季保暖意识淡薄,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较差许多沼气用户简单地认为,沼气只能点灯、做饭,对沼渣沼液在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还缺乏综合利用,加之许多农户受庭院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煤炭等工矿区地质塌陷裂缝等因素,给发展沼气造成了困难。
三是服务相对滞后,难以完全用户需求。建后服务是推动沼气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建池农户自身的管理意识淡薄,重用轻管,甚至只用不管,沼气管理知识少,技工队伍相对薄弱。沼气存有量偏少而技工服务范围偏大,仅用现有的沼气服务难以维持其生存需要,政府没有技工服务补助金给予保证,致使不少建池农户得不到满意的服务影响了使用率。
三、加强我区户用沼气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
要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想方设法调动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培训沼气用户,增强建沼气池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让群众认识到沼气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关心农村能源建设、支持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培训,保证质量
充分认识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把建设高素质的技术队伍、确保高标准的工程质量作为沼气工程建设健康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来抓,认真抓好专业施工人员的培训, 加快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的发展步伐,强化对沼气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B2C发展势头很猛,淘宝更是咄咄逼人,孰优孰劣,电商圈子内争得热闹非凡。圈外也是蠢蠢欲动,尤其是那些意图进军网络的传统企业,正不断打听到底要先做淘宝还是先做B2C直销,还是双管齐下?
关于淘宝与B2C的争论中,或者是思维的陷阱,让我们看不到本质;抑或是电子商务有着不同的经济规律,分析时,可能缺乏了一点经济学方向的思考,而太停留在简单商务的表面吧。
淘宝的赫希曼指数
先简单分析一下女装这个品类。在淘宝几百万家的网店中,女装有21万多家,最大的2金冠店只有3家,每家月交易额差不多300万~500万元。1钻以下的女装网店却有15万家,每家月交易额在0.5万~1万元之间。这样说来,1钻以下的门店每个月累计就几个亿,而最大的3家店一个月累计也不过1千多万元而已。
这个现象在实体是匪夷所思的,实体能够塞下销量十几万的品牌吗?实体面积的有限性,注定了实体零售品牌的市场集中度会比淘宝高(不管淘宝发展多少年),品牌数量很难无限制增长,但是到了淘宝就不一样了,理论上品牌和店面可以无限多。淘宝与实体的这个区别是致命的,决定了淘宝和实体在以后的发展上就是如下的格局(如图一):
这个图说明啥问题?它说明:实体零售品牌的市场份额集中,从高到低的曲线更加陡峭,集中度比较高,比如说牛仔裤,Levis和Lee可能就占了40%以上的份额了。剩下的份额再让给其他屈指可数的品牌。
大家注意到,实体品牌的曲线,有个最低值,叫“实体要求最低交易”,所以实体不存在交易额差不多等于O的品牌,你要在实体做个品牌,每个月低于100万元,几乎没法活。100万元这把刀一切割,实体的品牌世界就只剩下数得清的几个好品牌了。
但是淘宝的网店不一样,最大的也不过占1%的市场份额,然后拖尾到无穷多的小店(有趣的是,不管小店如何小,还是有交易额的)。只要淘宝还允许无门槛或低门槛的开店,品牌或网店的长尾是无法避免的。淘宝店是中小作坊和创业者的天堂,要培养个大品牌来(比如占同行市场份额的10%以上),难于上青天。
这是顾客在淘宝的无穷多选择性和很低的忠诚度决定的。经济学上有个指标来衡量市场集中度,那就是赫希曼指数,介于0~1之间,越是接近1的越垄断,越是接近O的越自由竞争。快消行业,比如洗发水,这个指数差不多是0.3,石油行业,就可能在0.8左右了。但是在淘宝,21万个女装网店,市场集中度不过0.002%,说明啥?淘宝就是一个白菜市场! (可参考本刊第四期《破碎的网络世界》一文提到的“互联网孤岛效应”)
淘宝没有太高门槛,你只要有货源、美编和信心,依然可以生存。这是个前浪推后浪,后浪拍在沙滩上的世界。
有人说,淘宝越来越难做了,对小店越来越不利了,我倒是不认为,至少从数据来看,淘宝目前还是风起云涌的自由市场,让你开心又让你郁闷――开心的是,你完全可以有信心去做起来;郁闷的是,你很难在淘宝做出个大品牌。
一来是因为淘宝的本质决定的,二来也是因为,淘宝大店没有几个有资格说在做品牌,都是在做销售。最近有些女装网店喜欢在国外取景来吸引眼球,可谓用心良苦,但是,这不算做品牌,顶多算作吸引眼球而已。
令人抓狂的结论
目前淘宝商城进展速度倒是蛮快的,马云自己也很清楚,必须靠传统品牌扶持一把,商城才有未来,但是对传统品牌来说:除了割实体的肉之外,额外价值无几。
如果实体品牌不是肯德基或者杜蕾斯,那么在4个亿的网民中,就很难做到80%以上的人都认识这个品牌。其实除了极少数常打广告的品牌,其他大部分传统企业,能够让1%~3%的网民认识就很不错了(那也有400万~1200万元了)。
如果传统企业人驻淘宝商城,面临的网民就分为两类:一类是认识这个品牌的(0~3%),一类是压根不认识这个品牌的(97%99%)。认识这个品牌的网民在网络购买这个品牌的商品,不过是把实体的肉分割到网络上来(当然,也会由于便利性适当增加购物);但是不认识这个品牌的网民,和其他的非实体品牌的网商或网店有何实质区别?甚至连C店都不如。
所以,很多传统品牌入驻淘宝商城,虽然实体内功不错(而且在电商发展中有更多后劲和功力),但是在互联网这个大世界,面对90%多的新网民,你和其他的普通网商还得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步和奋斗。
所以我觉得,淘宝商城挖掉的是实体品牌的交易额,不算纯粹的电商交易,只是切割了实体本来就有的交易份额而已。
反过头来说淘宝和B2C的争论。在讨论之前,我觉得:如果只谈销售这个层面,淘宝和B2C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你愿意看得更深,区别就出来了。
我先说说坐飞机的感受:飞机起飞的时候,在跑道上速度越来越快,直到某个速度的时候,忽然有超重感,飞机就起飞了。因为飞机机翼的上下面是不一样的,机翼上方平坦,下方有曲折,所以飞机奔跑速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下方的压力会比上方大,所以飞机就能够起飞:
这个现象可以来说明B2C,京东是个好例子。飞机的离地起飞代表京东的赢利平衡点,而这个速度就代表京东的交易量。对于京东这样的B2C来说,卖的是标准品,这样的白菜行业,毛利就几个点,没有足够的量,也只是在做社会公益事业。所以京东巨资投入仓储和其他基础设施,就是在修跑道;拼命地走量,就是降低每个商品的固定成本摊销,追求规模经济。京东走的是B2C巨无霸路子,走得起来就有了门槛和实体内功,不是没有门槛的淘宝能够相比的。
我们对比一下淘宝与独立B2C,如图二:
如图,曲线下面有条灰色的虚线,代表的是在淘宝开店的平均运营成本,很低,90%的网店都吃得消(除非有意去淘宝购买广告资源)。
但是看看B2C行业的曲线,就有意思了,首先,这条曲线有断层!为什么?B2C也是有长尾的,只不过我们在统计B2C行业交易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所有的B2C小店统计进去而已,但是在淘宝上,就是1年只做100元销售,你也被统计进去了。这种B2C店何止几千家?就是B2C曲线的下面拖尾部分,所有这些小店交易额加起来,也会占B2C行业的3成以上吧!所以B2C行业和淘宝一样,也是拖尾的,只是大家很难在一个页面上看到所有的B2C网站而已。
但是,断层以上的这部分曲线,就是实实在在投钱做B2C的,有前期固定资产的投入,有运营成本,但是
运营成本划在中间,是因为大部分B2C都是不赢利的。但是这里和淘宝有个巨大的区别:那些排名靠前的B2C网站,交易额要比淘宝的金冠们大多了!
讨论至此,我们不难得出两个令人抓狂的扯淡式结论:
1 淘宝很难培育1个月做1000万以上的大品牌!
2 B2C是培育电子商务大佬的市场!但是大佬也不赚钱。
那做网络营销意义何在?利润。品牌、规模,一个都得不到,花那力气作甚?做电子商务,跳不出这些宿命?
可有正途?
关于淘宝,马云当然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了,只不过为了蛊惑人心,一方面继续传播“网络渠道成本低”这个冠冕堂皇的诡辩(马云完全不考虑品牌传播成本,仅仅与制造成本做对比),另一方面他聪明地学习我党抓大放小的指导思想,一则大力扶持大品牌和淘宝商城,试图打造高端形象;二则悄悄开展“斩尾行动”,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打压小网店,不掏钱连指名搜索都找不到你的店铺(下期将专文介绍淘宝的斩尾行动与“出淘”动向,敬请关注)。
前面已经说过,扶持大牌必定落败,顾客忠诚度低,同质商品选择性那么丰富,这个市场被你拖得很平坦了,你的系统也无法满足无穷多的希望追求品牌营销路线的网店需求,你凭什么可以培养出一条陡峭的市场曲线呢?
关于B2C,我很遗憾地发现,电子商务还没有踏人品牌之门。如果仅仅谈电子商务销货,只要满足某些使用价值的可以交换的凝聚了人类劳动的都是货,但是什么是品牌商品?品牌货最大的特点是有比较大的markup
(成本加价)。品牌商凭什么得到这个markup?凭4样东西:品牌公关、门店环境和陈列、商品、服务。
同仁堂,古色古香的门店装潢,里面都是木质釉的药箱抽屉,这个就是品牌识别,Coach或者Dior的专柜,国际巨星高雅的巨幅海报,晶莹璀璨而不俗气的灰色、黑色或金色的陈列道具等,纯英文的logo,字体都有讲究,这些都在传达一个概念“国际顶尖的奢侈感受与品质,不与俗流合污”。
我们很遗憾地发现,都市自领讨论首饰只说Tiffany,谈包包只说LV……哪里看到哪个白领在显示品位的时候说买衣服到凡客的?品牌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是都市约定俗成的时尚元素,我们的B2C们,除了销售,丝毫没有文化底蕴。
再说门店与陈列,你去百货商城买东西,店面环境舒适优雅的,背景音乐很唯美的,这些都是让顾客产生 “昂贵价格”幻觉的资本,并让其树立了心理预期。女孩子去Barbie Girl的旗舰店,都是因为喜欢这个主题旗舰店的氛围才买单的。
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笑容可掬、容貌美丽、身材姣好、走制服路线的导购MM,也是高价钱雇佣的,你支付的价格里面,可能有lO%就是为这些服务买单的。
品牌与公关自不用说,范冰冰的不少新闻,就是在某个高端品牌会上如何穿着性感服装。品牌商为什么不太希望做电子商务?因为到了网络上,环境、陈列、服务、甚至品牌等都很难在网络实现和复制(当然,扰乱价格也是原因)。
传统品牌的品牌无形资产和价值是很高的,是通过品牌策划大师加上无数多的市场营销与公关积累出来的!看看我们的B2C或C2C们,品牌做得好的有几个?凡客都不算!我现在都不知道凡客到底想表达什么,品牌冲击感还是比较差的,还是在卖货而已,请了个愤青韩寒,难不成想表达都市叛逆和自由的风尚?但是和自己的商品特质也不是很挂钩啊,说白了就是一个不靠谱的拉人气的代言而已。做品牌是传统企业的优势,一旦做电子商务。可不要重蹈现在B2C们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