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求助信怎么写

求助信怎么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求助信怎么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求助信怎么写范文第1篇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位英雄父亲发生了质变?

抗洪英雄遭遇致命梦魇,两岁儿子突患白血病

马书军,1978年出生在河北省涉县圣寺驼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马书军从小就跟着父母四处干活,这也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由于家庭贫困,马书军9岁时才在村支书的干涉下到学校念书,家离学校很远,每天都要往返走几小时的山路,马书军在学校里成绩不怎么好,性格也越来越内向。

15岁那年,马书军的父母离婚了,他被判给父亲,但是父亲又长年累月在外打工,根本无暇管他,也很少寄钱回家,没钱上学的马书军只好辍学,去了邻村的一家小煤窑打工。

煤窑老板并没有因为马书军年纪小而特意照顾他,马书军必须像那些成年人一样挖煤运煤,面孔整天都是黑糊糊的,还好他从小在苦水中泡大,受得住高强度的劳动。

马书军虽然性格内向,很少主动和邻里聊起家长里短,但他的勤劳肯干给村民们留下了好印象。见马书军小小年纪就要独自撑起一个家,周围的邻居平时总会照顾着马书军。

1996年,参军热在涉县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响应。一位村民见马书军符合入伍要求,并且部队里面能吃到白花花的大米饭,便建议他去应征。果然,身强力壮的马书军顺利通过了体检面试,时年18岁的马书军应征入伍走进了军营。到了部队后,作为一名普通士兵的马书军对未来还是没有多少信心,只是循规蹈矩地过着军营生活。

1998年,恰逢中国遭受百年罕见的大洪水肆虐。马书军的连队也赶赴灾区开展抗洪抢险工作。他所在的是舟桥旅,洪峰到来时,其他旅的战友在堤坝垮了之后,跳入汹涌的江水中组成人墙,抗击洪水。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他决定豁出去拼命一搏。

好在从小练就一副好身板,洪水没奈何于他,可他拼命三郎的形象却被记者拍摄下来,上了1998年抗洪纪念画册。

就这样,他很快成了名人,以英雄形象出现在多家媒体的重要版面上。部队大会上,领导专门表扬了他,班里的兄弟们也称赞他为英雄。这是马书军从小到大,第一次享受被肯定和被夸奖的荣耀。

马书军没想到“名人”带来的效应还远不止这些,因为纪念画册里他身穿橘黄色救生衣飒爽英姿的形象,居然还有不少女孩打听到他的通信地址,给他寄来爱慕书信。众多书信之中,马书军最心仪的是一个叫曹玉姣的女孩,两人你来我往,书信渐渐频繁起来。

1999年,待到马书军复员之后,他才与曹玉姣第一次正式见面。此时,18岁的曹玉姣正在武汉市打工。一切正如马书军想象的那样,曹玉姣漂亮可人,让他一见倾心。而曹玉姣也觉得马书军老实本分,是一个靠得住的男人。一年后,两人结婚了。曹玉姣在厂里打工,马书军也在一家公司应聘当保安,小日子过得温馨甜蜜。没过两年曹玉姣为他诞下了儿子马骁帆,三口之家更是其乐融融。

马书军觉得自己的命运已经从此发生转折了,可他没料到此时阴霾正悄悄逼近这个幸福的家庭。

2004年年末,两岁的马骁帆突然发起了高烧,身上起了很多小红点,慌乱的马书军和妻子赶紧将马骁帆带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仿若晴天霹雳在马书军和曹玉姣的脑海里炸开,马骁帆得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马上进行住院治疗,如果化疗效果不好,就必须换骨髓。这意味着需要一大笔治疗费用,回家后马书军和曹玉姣抱头痛哭,他们想不通,一向健康活泼的儿子怎么说病就病了呢?

第二天,马书军将儿子带到天津去复查,检查结果和上次一样,马骁帆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

为救病儿英雄下跪,“爱心父亲”成志愿者明星

家里所有的积蓄大约有3万元,半个月就用了个精光,可马骁帆还是持续不断地低烧。眼见医院的催款单子一张张递到手上,马书军四处奔波向亲戚朋友借钱,可最后只筹到几千元钱。马书军只好背着妻子把唯一的房子卖了。

妻子曹玉姣无法忍受这样饥寒交迫、居无定所的生活,她提出了离婚。马书军很快就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卖掉了房子,马书军把所有的钱都用到了马骁帆治病上。因为没有房子,他就睡在医院过道的长椅上。

2005年5月,马书军手里又一分不剩了,可马骁帆的病情只是稳定了,随时都有复发的危险,主治医师告诉他,要想治愈,至少还要10万元。这笔钱让马书军一夜之间急白了头发,借是没法借了,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可以卖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儿子的生命?

马书军思索良久,脑子里最后只蹦出了一个念头:绝不放弃。那么到哪里去找这笔钱呢?他走在大街上,盯着那些看上去富有的过往行人,脑海里居然萌生出抢劫的念头。但这个念头被迅速打消了,要是自己抢劫后锒铛入狱,将来谁来照顾儿子。这时他突然发现街边有个残疾乞丐正在行乞,有过往的善心人士慷慨解囊。马书军想来想去也只有行乞给儿子筹集医药费了。

当晚,马书军就把儿子马骁帆所遭受的厄运和自己所处的困境写在一张大幅求助信上,第二天他安顿好儿子,就携带着这封求助信出门了。

马书军选择人群集中的街心花园旁,将求助信铺开,自己跪在求助信的一角。男儿膝下有黄金,身上背着抗洪抢险英雄称号的马书军当街下跪,这让他多少有点不自在,他跪在那里一直垂着头不敢看周围的行人。

中午的时候行人多了起来,突然有一个一元的硬币扔在了马书军跟前,马书军赶紧捡起来,啪,一个响头磕在地上,他心里觉得与这个陌生人无亲无故,别人愿意给一元或五角都是恩人,他无以为报,只有靠一个响头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意。

这时人群中一个小伙子站出来说:“兄弟,我真的很佩服你,但你这样讨钱什么时候才能凑够医药费呢,我知道中国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是专门为你儿子这样的白血病患儿提供救助的,你可以向他们提出救助申请,我恰好是其中的志愿者,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助你申请。”

马书军听到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当即就收了摊子,同这个小伙子聊了起来,并带他去医院看望了自己的儿子。马书军了解了整个流程之后,在小伙子的帮助下写了份申请,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相关负责人知道情况之后也十分钦佩这位父亲的行为,决定资助马骁帆至其康复。

2006年1月,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为马书军定向捐款30万元。而马书军这位伟大的父亲为了儿子的病情不顾尊严在街边悲壮一跪的事情经过当地媒体报道后,也感动了不少热心人士,他们纷纷咨询马书军的银行账号,想为他提供捐助。很快,幸运的马骁帆在大家的呵护中逃脱了死神的魔爪,基本恢复了健康。

2006年年末,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要做公益节目,给白血病患儿募捐,他们想请马书军出面做节目。一心想要报恩的马书军立马答应下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还在忍受病痛的白血病患儿筹集费用,让更多的家庭不要放弃治疗。

因为上了中央台的节目,马书军再一次声名大振,更被网友们评为“爱心父亲”。他一面继续着自己保安的工作,一面申请成为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的志愿者,成为一名十足的志愿者明星。

英雄难过金钱关,截留救命善款罪责难逃

马书军出名之后,许多白血病患儿的家长慕名前来向他求助。他听着家长们讲述求医路上的艰难,似乎看到了从前的自己,一阵心酸后,总是以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鼓励他们不要放弃。

然而,对于众多求助者来说,马书军一遍遍讲自己的故事只是起到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作用,这些绝望的家长最需要的却是救命钱。马书军看着这些千里迢迢来拜访他的人希冀的眼神,不忍心让他们失望地离开,都满口答应帮助他们向红十字会小天使基金写申请的请求。

其实,刚开始马书军心里也没有底,他不知道小天使基金是否买他的账。他试着从求助者中挑选了一名特别困难的患儿向基金会写了一份申请。不知道是因为马书军已经是基金会的志愿者还是对这位“名人”的信任,这份申请很快获得批准,治疗费用也打到了患儿家人的银行账户上。

当患儿的父母跪在地上给马书军磕头千恩万谢时,马书军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他觉得现在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随着马书军对申请流程越来越熟悉,源源不断的求助者向他请求救助。渐渐地,有些成功申请到救助的家长开始给马书军一些回报,从水果到一些土特产,后来发展到手机、手表等贵重物品。刚开始马书军对于这些礼物还会严词拒绝,可后来他也觉得是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就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马书军帮助申请的人越来越多,忙于公益事业的他再也无心工作。随着生活开支的增加,他不满足于家长送礼物这样的小恩小惠了。特别是马骁帆因为生病输血后感染了丙肝,急需一大笔医疗费用,马书军更是对为其他患者申请到的救助款垂涎三尺。于是,当再有人找到马书军求助时,他在帮助申请救助之前便向对方提出要从这笔治疗费中提成“辛苦费”,家长们迫于无奈也只得答应他。

马书军一心想更快地捞取更多“辛苦费”,他决定帮助那些前来求助但不满足救助条件的患者。其中有一个叫王婷的单身母亲,她女儿是名尿毒症患者,这根本不属于小天使基金的救助范围,但马书军却一口应允帮助她申请,并答应申请成功后给她三万元治疗费用,剩下的归自己所有,王婷无奈答应了他的条件。

于是,马书军利用自己便利的关系为王婷的女儿制造了假病历、假医药发票,经过申请后,小天使基金却只拨给马书军3万元钱,这下马书军想自己也不能白帮忙,就只将2万元交到王婷手里。没想到王婷女儿的治疗费用刚好差3万元,她苦苦哀求马书军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她3万元钱,但利欲熏心的马书军说什么也不答应,还说已经拿这笔钱为儿子买电脑了。

王婷的女儿因为医药费迟迟没有到位,最终病情恶化,不幸去世。悲恸欲绝的王婷把马书军告上了法庭,将他诈骗求助者救助费用的事如实告诉法院。接到法院通知的小天使基金会这才认真调查,发现马书军经手的救助款除了一部分到了患者手上之外,还有25万余元被马书军截留占为己有。

2009年5月7日,马书军的恶劣行径被红十字基金会发现后,他立即退还了人民币3.4万元。5月8日,红十字基金会向北京警方报案。5月26日,自认罪责难逃的马书军选择了向北京东城警方自首。

2010年11月25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检方指控,马书军于2006年至2009年间,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使用提供虚假就医票据、控制患儿家长银行卡等手段,以患儿程某等十余人的名义,骗取红十字基金会救助款共计25万余元。马书军依然为自己辩护,称他私吞的钱几乎全部给了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他是为了行侠仗义。马书军的朋友和邻居也为他作证,称他除了一小部分钱自用之外确实拿了很多钱去做好事,平日里的马书军很讲义气。最后,法院没有当庭作出判决。

2010年12月20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对马书军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马书军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根据现有证据,认定其骗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善款金额21万元。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马书军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7000元。

得知自己获刑7年时,马书军脸上的表情突然僵硬了起来。原来,这位“爱心父亲”前来北京自首时,将8岁的儿子也带到了北京。由于这几年忙于帮患者申请救助款,孩子一直没来得及送进校园接受教育。自从他被警方控制后,儿子便被安顿在东城区救助站生活,未来一片茫然。想到7年后的光景,马书军难免有些担忧。

求助信怎么写范文第2篇

关于《解忧杂货铺》读后感范文   僻静的街道上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浪矢雄治开了一家浪矢杂货店。当得知这里可以咨询烦恼时,一些小孩子经常开玩笑地问不正经的问题,但浪矢坚持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后来,渐渐的,有成年人也来咨询,问的问题也认真、严肃起来。

  几十年后,三个“不良少年”无意中走进了这家杂货店,并发现了它一个神奇的现象:在这一天的午夜到黎明之间,过去和未来会相通。由此,三个人收到了许多来自过去的烦恼:因男友身患绝症,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书中每一个人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一家叫做丸光园的孤儿院,好似一根无形的细线,把所有人都串在了一起。人生就是这样,看似毫无关系,但其实不经意间所有人的人生都紧密相连,人只有在互帮互助中,才能在相互支撑中活下去。这使我想到了一个发现: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之间最多只要转5道关系,就能联系上。现在看来,任何人之间不仅有联系,还相互影响着他人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选择。

  每个人都会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但这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出选择?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古时候的伟人是怎么做的。南宋末期,最后一个皇帝逃到了海上,以躲避元军。这时,他是像阿斗那样投降,虽然保住了命,但屈辱地活着;还是作为一国之主,英勇殉国?他选择了后者,守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还有明朝的杨继康,他是选择加入奸臣严嵩的队伍,享受荣华富贵,还是拼死一搏,死劾严嵩?他选择了后者,从此流芳百世。所以,人生中必然会遇到选择,而做出重要的决定更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这本书使我感慨万千,思如泉涌。最后,我想这本书的作者——东野圭吾的一句话表达了我的感受:“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我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关于《解忧杂货铺》读后感范文   “不管是骚扰还是恶作剧,写这些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和普通的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应对疑似出自同一人之手的三十封恶作剧信件,浪矢老爷爷如是说。从那一刻开始,我想,对浪矢老爷爷,对浪矢杂货店,对《解忧杂货店》,我有了一种说不清的情感,或许是敬重吧,好像全身都充满了一种温暖的力量。

  浪矢老爷爷的杂货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出售杂货,而且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写信给杂货店,第二天总能在牛奶箱里拿到浪矢爷爷的回信。

  许多事情在还未发生时就已经在世界上留下痕迹。浪矢老爷爷不会想到当年问“怎样才能不学习也拿到100分”的孩子,会将他的回答应用到工作中,帮忙更多的孩子;也不会想到,神奇的杂货店,交错的时空线会在他逝世多年后帮忙了三个迷途的青年。

  敦也、幸平、翔太在抢劫之后跑到废弃的浪矢杂货店中藏身,却因杂货店中不会流淌的时间而收到了来自过去的人的求助信。在一封一封信中,他们尝试帮忙别人,也在救赎着自我――原先。像我们这样的人,也是能够帮忙到别人的啊。因一张不慎掉进牛奶箱里的白纸,他们收到了来自过去的浪矢爷爷的信――“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能够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我。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可能的。这但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祷你能够相信自我,无悔地燃烧自我的人生。”那么,就告别这间杂货店,告别过去那个阴暗的自我,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走出那里,面向一个全新的自我,无悔地燃烧自我的人生吧。

  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小说开始时似乎呈现的是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片段,每个故事都有独立的主人公,都有完整的情节,唯一的关联是浪矢杂货店,它像一个纽带,冥冥中将这些人和故事连接起来。看到后面,似乎断开的关系又逐渐联系起来,他们之间的关联被揭示出来,这样的情节竟使人震撼,原先人与人之间一向都在相互支撑,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人的生活。

  一开始我以为小说打动我的是作者排篇布局的功力,读完才发现,原先真正一向触动我内心的,是人的心中最本质的东西,那些听起来似乎老掉牙的字眼,善良,关爱,宽容。真庆幸这世界上还有善良,有一个善良的老爷爷愿意耐心地倾听他人的烦恼,帮忙他们出谋划策;真庆幸这世界上还有关爱,即使是抢劫犯,也会在收到他人的求助信时无法置之不理,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回复;真庆幸这世界上还有宽容,应对三十封恶作剧信,浪矢老爷爷没有指责,只是认真地一封一封写了回信。

  正是因为这样的善良,关爱和宽容,帮忙了无数面临困境不知如何逃脱的人,拯救了一个小男孩的生命,也完成了三个抢劫犯对自我内心的救赎。世界如同一套巨大的多米诺骨牌,只是一个充满善良、关爱和宽容的开始,就触动了整个世界最柔软的内心。

  而我们为什么需要善良,关爱和宽容?

  浪矢老爷爷收到过一封匿名的信,笔迹和那三十封恶作剧信的如出一辙,那上方只写了一句话:“对不起,多谢你。”我想这是最好的答案了吧。”

关于《解忧杂货铺》读后感范文   这两天看的也是我看的第一本东野圭吾的书,很久很久以前意外看到过书名和开篇简介,就开始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在图书馆看到马上就借了出来。断断续续看完,内心感受到的是一种莫大的感动,每一个单独的故事,很多线同时进行,最后都可以隐约归结在一起,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关联,每一件事最后也能看到因果关系。交换信件在浪矢杂货店,而他们多少都去过丸光圆。

  故事情节非常精妙不容赘述,每个读者自己体会能更深刻,事情的奇特来源于浪矢杂货店自身在九月十三号这天对过去和现在的时空进行了链接,过去浪矢老爷爷一直以真诚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份来信,这天给儿子遗嘱以后,最后一次跟着莫名的指引,来到了店里,收取来自未来的感谢信,而三个“小偷”翔太,敦也,幸平,在三十三年后同时误入了这里,面对莫名奇妙的烦恼信,由好奇的回复,到认真对待,文章对他们描写既体现了以他们不高的文化面对这样的事的真实反应,简单直接,又体现了他们内心最真善美的一面,尤其是到最后,他们感受到自己被人需要,自己做出的回复被感谢,感受到自己做了好事情的快乐后,他们决定了自首,此时又收到了,他们仅是为了尝试证明投递出的白纸投到了过去,老爷爷给出的认真的回复:“…正是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面前是无限的可能…我衷心的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的燃烧自己的人生。浪矢杂货店”至少当我看到这里,被感动,总是以善意去推测每个人的老爷爷,又遗憾他的离去。而书也就意犹未尽的结束了。

  人与人间信任与真诚,可能是解忧这件事能进行下去的原因吧,哪怕因为开始了解不完全,过程中就会产生矛盾,但最后都耐心的说明,也就有了好好的结果,有一点点理想化情节是,后来三人给出的回复对于寄信人来说都是未卜先知的,选择相信信里的内容的晴美改变了人生轨迹,成功后好像差一点就要过于功利,又被他们三人打劫后(所以说这个因果关系写得很好很神奇),开始考虑去帮助那家濒危的小店。追求音乐梦想的克朗,最后也有了流传的音乐,虽然方式在于自己解救了有天赋的小女孩的弟弟。

求助信怎么写范文第3篇

2006年7月,本刊特约记者专程赶赴黑龙江绥化采访李梅。李梅坚定不移地说“无论前路有多远,我都要走下去,奋斗到底,永不言弃!”

同病相怜,距离千里结为姐弟

2005年初的一个晚上,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一民居的电话又响了起来,李梅拿起话筒,温柔地说“您好!”

李梅是秀外慧中、相貌端庄的姑娘,但肘关节像锈蚀般僵弯着,以至于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只能躺在炕上。由于手够不到耳朵,她在话筒上绑着筷子,借助筷子把话筒送到耳边。那天,她给黑龙江广播电台的热线直播栏目打电话,说自己想学编中国结,问哪里可以买到有关的书。她还跟主持人讲了自己的故事。放下电话不一会儿,她就接到几位好心听众打来的电话,有人告诉她在哪儿能够卖到那些书,有人向她推荐药物和偏方。

这次,话筒里传出轻弱而低沉的男声。对方自我介绍说,他叫孙兴利,曾是密山地区兴凯湖农场的小学教师,三年前被风湿病撂倒,如今两膝僵弯,肌肉萎缩,丧失了自理能力。他向李梅推荐一种药物,说这种药物他曾经服过。

也许是同病相怜,也许是彼此都需要关爱,他们之间的隔膜像春风中的冰雪渐渐消融。李梅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孙兴利。

25年前,她才7岁,是健康的女孩,聪明伶俐,活蹦乱跳。背着书包上学时,由于个子矮小,她被安排坐在笫一排,靠着门窗坐。冬天的西北风像无数条将要冻僵的蛇,拼命从窗缝、门缝钻进教室,教室里的炉火却经常被淘气的男生浇灭,结果她的手脚冻得红肿,像猫咬似的疼痛。小学毕业时,她的四肢开始变形变僵,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她家六口人,全靠父亲那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根本挤不出钱来给她治病,她只好硬挺着。26岁那年,她的关节腔像了无数把刀似的疼痛,痛得她脸上是泪、身上是汗,最可怕的是,她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像蜗牛似的趴在炕上。她曾悄悄藏起父亲的刀片,想用它割断自己的动脉。准备自杀的那天晚上,她对母亲说“妈,我要是死了,您别难过。我这病,咱家是治不起的。”母亲一听就哭了“小梅,你死了,妈妈活着还有什么奔头?你的病要是治好了,妈妈死的时候就能闭上眼睛。”母女俩抱着哭成一团。她开始为自己的自私而愧疚我为什么只想到自己,怎么就没想想妈妈的感受呢?

李梅还说生育她后,母亲先是患上肠梗阻,继而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弯曲成90度,内脏被挤压成一团,尽管这样,在她病倒后,母亲仍形影不离地照料她。

孙兴利也对李梅说了自己的情况。他父亲是盲人,两年前患上胃癌,为了照顾他,父亲说什么也不去医院治病。父亲死后,他准备用安眠药自杀,还打算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像父亲那样失去光明的人。那天,他一边收听电台的热线直播栏目,一边拨打热线电话,没想到收听到李梅讲述的故事。

听孙兴利说到父亲,李梅泪水长流,因为她的母亲后来患上尿毒症,比他父亲早17天去世了。在那些日子里,她白天对着母亲的遗像说话,晚上搂着母亲的遗像入睡。深夜,她恍惚觉得母亲回来了,对她说“小梅,你一定要活下去,只有活着才有希望。”从那以后,她变了,变得坚强了,不仅学会了洗脸、穿衣、接听电话,而且想学电脑和编中国结……

孙兴利说,他今年32岁。太巧了,李梅也32岁。她一问,得知自己比他大22天。他们不仅同病同龄,而且同样有深深爱着自己的、刚刚过世的残疾父亲或母亲。他说“我有两个哥哥。”她说“我有三个姐姐。”他非常羡慕她有姐姐。她便爽快地说:“那就让我来做你的姐姐吧!”

生死相许:生不能相见死一定相守

见孙兴利一直情绪很低落,李梅劝道:“生活就像镜子,你对着它哭就会看到哭泣的脸,你对着它笑就可以得到灿烂的笑容。你每天对着镜子笑一笑,好吗?”孙兴利沮丧地说“我有两年没照镜子了,已经没有勇气看自己现在的模样。”她鼓励道“要相信自己。哪怕所有人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对得起死去的父亲。”

每次挂断电话前,李梅都会说“来,给姐一个灿烂的笑。”孙兴利便对着话筒傻傻地笑几声。她似乎听出什么“你笑得很不阳光。再来一次!”在她的引领下,孙兴利终于打消自杀念头。

一天,孙兴利说“姐,我好像喜欢上你了。”李梅佯作生气“说什么呢?哪有弟弟这样跟姐姐说话的,”其实,敏感的她早已察觉到孙兴利的感情。哪有女人不渴望被爱,何况她已经32岁。然而,她不敢接受异性的爱,也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过去曾有人向她表示过好感,她都拒绝了。如今她更认为,和孙兴利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都瘫痪在床。

孙兴利真诚地说“姐,如果病好了,我第一个想见的就是你!”李梅揶揄道“我是老太太,见啥?”孙兴利很执著“就是老太太我也要见,也喜欢。”

第二天早晨,孙兴利早早就往李家打电话“我不想叫姐了,想叫梅,因为爱上你了。”李梅不知所措地握着话筒,良久,无奈地说“还是叫姐吧!”电话挂断后,莫名的悔意涌上她的心头,而她弄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后悔伤害了他的感情,还是后悔拒绝了他的求爱。

第三天,电话像冬眠似的卧在那里一声不响。晚上,李梅睡不着了。

第四天,孙兴利又打来电话“我爱你,我会用爱滋润你。如果你不同意,我就永远等下去 ”李梅本想拒绝,嘴里却溜出这么一句“你会心疼我吗?”孙兴利听了十分兴奋“会的,会的。我会疼你,会爱你!你是老天赐给我的宝。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就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从不敢奢望走近爱情的李梅哭了,泪若霏霏春雨,飘飘洒洒。

恋爱后,孙兴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经常浮现出多年不见的笑容,让母亲和家人万分欣喜。母亲鼓励他勇敢追求爱情和幸福,嫂子跑到父亲的坟前,把这一消息告诉老是为他牵肠挂肚的父亲

从姐弟变为恋人后,孙兴利对李梅更加体贴入微了。“天热了,家里有蚊香吗?点蚊香时,要开着门窗。”“天冷了,家里有煤吗?有人帮你烧炉子吗?”遥远的关爱让李梅心里荡漾着幸福,有人牵挂自己,有人让自己牵挂,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一次,李梅打来电话时,孙兴利正对着父亲的遗像伤心落泪。她发现声音不对,不安地问“你怎么啦?”“没怎么,有点儿感冒。”她焦急而霸道地说“赶快吃感冒药!如果明天早晨还不好,就说明你没听我的话。”放下电话后,她的心仍然悬着他会不会服药?他家会不会没有感冒

药?她恨自己不能在他生病时给他端一杯水、递一片药,更恨患感冒的偏偏是他而不是自己。

不久,李梅得了一场大病,连续五天高烧不退,体温高达39℃,胸痛得不敢呼吸。她每月的低保金只有70元,而父亲的退休金才300元,她哪里去得起医院看病啊!她觉得自己要死了,便挣扎着爬起来写信“兴利,如果我死了,你可以难过,但不能自杀。你一定要想法治好病 ”写到这里,她再也抑制不住泪水,泪水打湿了信纸,湿得字迹模糊。她和孙兴利有过生死相许的约定生不能相见,死一定相守,不论谁先走,都要把骨灰寄给对方,等对方死后合葬。可是,生前还没见过孙兴利一面,没有拉一下他的手,她不甘心哪!她又含泪写道“我死之后,也许会化为一只小鸟,飞去看你……”

在李梅生病的第五天,孙兴利发觉她的病势很重,说“如果你死了,我也不活。我无法面对没有你的日子 ”李梅突然意识到生命已不仅仅属于自己,如果自己死了,他郁闷时向谁倾诉,孤独时谁给他唱歌,哭泣时谁给他安慰?不能死呀,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于是,她请父亲去借钱,把她送进医院。

对恋人而言,相聚恨短,离恨绵绵。而李梅和孙兴利不能相见,只能在电话里神会。有时,他们刚刚放下话筒,又情不自禁将话筒抓在手里。他们常常一天打三四次电话,令话费飙升得难以承受。于是,她规定每天通话不超过一分钟。为了充分享受这一分钟的幸福,她将这一分钟分成几次享用,每次通话按秒计算。可是,他们根本控制不住自己,话费还是不断超支。后来,他们发明了一种不花钱的通话方式――用铃声表达关爱。睡觉前,她拨通电话,响两声就挂断,那是说“亲爱的,我要睡了,晚安!”他回拨,也是响两声就挂断,那是说“宝贝,睡吧!我会像王子一样守候在你的梦里,让你做个好梦。”为节省开支,他们还像几十年前的恋人那样写情书,常常把写好的信积攒起来,打包寄给对方。有一次,邮件里竟有13封情书!

2005年7月,二姐在自家附近租了小屋,让李梅和父亲搬到绥化,以便照顾他们。出租屋没电话,李梅和孙兴利将在一段时间内不能通话。出发前,她打电话说“我要走了。”他情绪稳定,没说什么。但挂断电话不一会儿,他就打电话给她,声音哽咽。她知道他哭,故作轻松说“给我唱首歌吧!”于是,他对着话筒唱起了真挚的恋歌。听着听着,她眼圈红了,泪流满面。歌声断了,她难舍难分地说“再见”,不敢多说话,生怕他发现她也哭了。

李梅到绥化后的第七天,孙兴利把电话打到她二姐家。二姐用轮椅推着李梅去接电话。在那七天里,他几乎是不吃不喝不睡觉地等待她的电话,人瘦了一圈,眼睛布满了血丝。几天后,李梅又收到他寄来的六封信,信纸上布前泪痕。他在信里说“明知道你走了,还是忍不住给你打电话,祈望听到你的声音。那边没人接,我才意识到你真的走了,呆呆地握着话筒,泪水不知不觉落下来。我终于懂得了什么是度日如年……”他还随信寄了一幅自己抱着枕头哭泣的自画像。

李梅看一遍哭一遍,哭一遍再看一遍,越来越意识到这份爱情已成为他们生命的重要部分,成为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童话到现实:爱之路究竟走多远

2005年端午节,绥化飘着小雨,孙兴利打电话关切地问:“有人陪你过节吗?”李梅告诉他,自从母亲去世后,在她的字典里已没有“节日”两字了。

一小时后,李梅拨通孙兴利的电话,感觉到他在哭,“你怎么了?”“我在画漫画,忍不住就哭了。”“画什么呢?”“两只小鸟被装在两个笼子里。它们拼命想飞到对方身边,可是飞不出去。”放下电话,她哭了很久。

晚上,李梅失眠了,她翻来覆去思考他们的爱情。这段奇特的情缘是那么温馨、那么甜蜜,也是那么无奈、那么凄苦,两人不能相见和结婚,只能相爱和相思,忍受煎熬和痛苦。要让爱情不成为童话,给爱情美好的结局,他们就必须站起来,走到对方身边。站立和行走,这不仅是他们的梦想,也是他们死去的父母的梦想!她读过许多医书,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他们患的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植入人工关节,就能够恢复站立和行走,就可以相见,就可以结婚,就可以朝夕相守。可是,那需要一大笔钱!

第二天,李梅问:“你想过吗?如果我们的病治不好,怎么办?”孙兴利说得很干脆“自杀,骨灰合葬,来世再做夫妻。”“我要今生!”“那怎么办?”“我想公开我们的爱情,寻求好心人的帮助,让我们能够站立和行走,能够生活在一起!”

于是,他们分别用鸡爪般的僵指书写了14封求助信,分别寄往黑龙江省的媒体和慈善机构。有几位电视记者被他们童话般的爱情感动,分别去绥化和密山采访他们,以检查病情和拍片需要为由,把他们接到省城哈尔滨,要给他们一份惊喜――与无望相逢的恋人见上一面。

李梅坐在轮椅上,被推进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诊室。在那里,她看到了另一辆轮椅,不禁怦然心动那人肯定是她朝思暮想的兴利!

孙兴利艰难地转过头,看见了李梅。这不会是做梦吧?多少次,他在梦中醒来,惬意散去后是无尽的惆怅。相爱不能相见,相亲不能相守,这是多么残酷的折磨啊!他们梦想过千遍万遍相见,想得满心苦涩、悲凉和绝望,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他们多么渴望拉一下手,可是够不着,他们多想说几句悄悄话呀,可是身边围着许多记者,三台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对着他们。他们只能脉脉含情地望着对方,不遗余力地望,望得眼里噙满泪水……

医生为他们做了检查,认为他们植入人工关节后就可以恢复站立和行走。不过,这种手术的费用需要十几万元。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他们就是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不可能攒下这么多钱。希望渺茫了,黯淡了。两小时的采访和检查结束后,两辆轮椅相错而过,两人的心碎了,泪流满面。这也许是他们今生今世唯一的相见!

求助信怎么写范文第4篇

不速之客 梅老板拒绝会面

这年9月14日下午,一名长相清秀、2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来到北京东四无量大人胡同5号,求见主人梅兰芳。此人称自己和梅老板素未谋面,然而非常崇敬他,如今特来拜访。过了一会,一辆马车飞驰而至,车上下来几名访客,一边和门房打招呼,一边好奇地询问那男子的来历,门房答称系求助客。这些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看男子,然后一齐进入院门。

梅兰芳正在客厅里和好友冯耿光等人品茗聊天,听见门房通报有客来访,便起身出来迎接,然后引入客厅继续谈笑。当晚冯耿光设家宴请客,梅兰芳打算偕友人参加。眼看天色渐暗,梅兰芳预备出发,但担心被门外的男子纠缠,不知如何办好。冯耿光提议,为避免麻烦,让他夹杂在大家中间出去。梅兰芳一行到达冯宅后,打电话回家问那名男子是否离开,门房答称还在。梅兰芳嘱咐关紧大门,以防万一。

晚上8点多,估计宴席将散,梅家派汽车去冯宅接主人。一直守在门外的青年男子见汽车驶出梅宅,立即雇一辆黄包车紧随其后。车抵东四牌楼九条胡同35号,冯家仆役挡住男子,客气地问道:“先生贵姓?到这里来有什么事吗?”。男子回答:“敝人姓李名志刚。今有一件急事,想请梅老板帮忙。”仆役见他不像无赖之徒,便请其稍待片刻,转身进去报告。梅兰芳一听就晓得是白天那名男子,表示并不认识,不愿见面。不料座中客张汉举出于好奇,自告奋勇地说:“我去看看,设法把他打发走算了。”

事后查明,这名自称“李志刚”的青年男子真名叫刘学曾,原籍山东,客居天津。他虽然出生于普通家庭,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由于酷爱赌博和妓,花钱如流水,因此时常手头拮据。无奈之下,他决定铤而走险,企图通过绑架发一笔横财,以供自己挥霍。一番冥思苦想后,他决定找名伶下手,而名伶中第一个想到的是梅兰芳,觉得梅唱京戏红遍全国,必定家底殷实,绑架成功就可拿到巨额赎金。主意已定,他着手置办一套西服,又设法购买一支勃朗宁手枪和一把电刀,做好进京实施犯罪的一切准备。临行前,他跟老相好、津门名妓花金英告别,谎称自己要离开一段时间,去老家筹钱。他从天津乘火车到北京,一路打听找到无量大人胡同梅宅,于是出现了上述一幕。

待张汉举出门,刘学曾即脱帽致意。张问:“你找梅老板有什么事?”刘学曾回答:“我与梅老板并不认识,但我祖父和他有旧。几天前祖父去世,停尸三日,无钱入殓,想向梅老板借点钱,以解燃眉之急。”张汉举又问:“你既然不认识梅老板,他怎么肯借钱给你?不如写一封求助信,托熟人转交为妥。”刘学曾闻言,当即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封信,“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泣着说:“请先生帮助转交。”张汉举见状,急忙将他扶起,并好言劝慰几句,然后拿着那封信回到屋内。座中人一起阅看那信,见言词凄惨,都很同情,当场凑集30元请张汉举交给他。张汉举又出来对刘学曾说,这是大家的一片心意,请拿回去操办丧事。岂料,对方嫌钱太少,竟不肯接受。张汉举心想好事做到底,便回去劝众人再凑些,于是增加到50元,但刘学曾仍说不够。张说:“如果须再添钱,我就要和你同去贵宅看了再说。”得知对方家在东斜街14号,便说:“那很方便,我就住在西斜街,我有汽车,等散席一起乘车回去。”刘学曾点头同意,但提出饥肠辘辘,请求给些食物果腹。经张汉举禀明主人,冯家厨房专备四菜一汤,让男子在门房里饱餐一顿。

乘车同行 张三爷不幸遭劫

很快,冯宅家宴散席,客人陆续离开。张汉举出来,果然让刘学曾同乘汽车回去。同席宾客汪吉麟住在太常寺附近,和张汉举同路,因此也搭乘张的汽车回家。在车上,张、汪并肩而坐,刘学曾则坐对面。

汪吉麟是个长者,听刘的口音不像山东人,便问:“听你口音,颇似天津话。”刘学曾笑笑说:“我儿时在天津读书数年,因此带有天津口音。”汪吉麟笑着点点头。一路谈笑风生,很快来到东斜街14号,这是一幢学校宿舍。张汉举感到奇怪,正想询问对方,刘学曾先开口道:“敝宅在北边横胡同内,因胡同狭窄,汽车无法开进,请二位先生下车步行如何?”三人下车前行,刚抵胡同口,刘学曾突然掏出手枪,对准张、汪两人,满脸狰狞地大喝道:“鄙人今日请君到此,系调虎离山之计,本意是向梅老板借款5万元,现在和你们同回冯宅,找梅老板要钱。请不要做无谓的反抗,否则性命难保。”张、汪大惊失色。过了很长时间,张汉举才回过神来,忙说:“朋友,有话好好讲,不必如此。大家都是好心帮你,何必这样做呢?”刘学曾冷笑一声道:“少啰唆,如果梅老板不肯给钱,就借你二位的脑袋!”张、汪不得不遵命而行,三人重新回到车上。这次刘学曾和张汉举并肩而坐,汪吉麟坐在对面。刘用枪抵着张、汪,警告不许声张。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张汉举神色泰然,还拿出洋式烟斗抽烟,不时和对手攀谈。十多分钟后,汽车回到九条胡同西口。刘学曾从衣袋里取出事先拟定好的“借款书”,交给张汉举的司机,命其转交给梅兰芳。这封信写得很长,主要内容就是向梅兰芳“借款”5万元。

当时已11点多,冯家客人早已全部离开,冯耿光正在上房陪卧病的母亲闲聊。收到“借款书”,他大吃一惊,家人提议马上报告军警机关,捉拿罪犯。张汉举的司机听罢,连连摇头道:“这万万不可!三爷(指张汉举)还在车上呢,如果调来军警,那三爷就危险了!”冯耿光认为司机说得有理,便发动家人筹款,连佣人的私房钱也拿出来,共筹得500余元,让司机带去。刘学曾一见此数,很不高兴,说区区几百元想打发他,未免太天真了,5万元一文都不能少。司机又奉命回冯宅报告。眼看情况危急,若不满足绑匪的要求,张、汪会有性命之虞。于是,冯耿光打电话给梅兰芳,一面告知绑匪勒索之事,一面请老友设法筹款。不用说梅兰芳不可能立刻拿出5万元现钞来,就是5000元也筹措不及。双方商量很久,也没有得出好办法来。那年月军警机关都在邮电局派驻密探员,专门监听用户的通话内容,发现案件线索或反政府言论,军警就会突然上门。当时,冯、梅的通话也被密探员听到,当即上报到公府密探处。处长朱继武知道冯耿光是金融大腕,和政府上层关系密切,听说冯宅遇到绑匪,自然不敢马虎,亲自率领几十名密探赶到九条胡同。

这时,冯家正乱作一团,不知所措。忽然门房送来一张名片,报告密探处长朱继武求见。冯耿光出门一看,果然是朱继武,一问之下,才知道对方是从电话里得到的消息。朱继武简单问了问绑匪的情况,说:“冯总裁,请不要惊慌,军警人员已控制附近地区。请您帮我弄一套佣人衣服,由我前去和绑匪周旋,然后趁机将他捉住。”

朱继武换上一件佣人常穿的蓝布大褂,怀揣那500元钱,来到胡同西口汽车旁。他自称是冯耿光的跟班,因为夜已很深,主人勉强凑得500元,请客人暂且收用,天亮后再去银行取5万元来。刘学曾闻言,断然拒绝。他命令张、汪下车,高举双手在前面走,自己用手枪抵住张的后背,鱼贯进入冯宅。朱继武跟在他们后面,也进了大门。刘学曾发现院内站着几名警察,便喝问是怎么回事。冯宅门房很机敏,称主人兄弟间争家务,请警察前来调停,现在事情已解决,他们马上就会离开。刘学曾将信将疑,一只手拿枪抵住张汉举,另一只手抓住其衣领,寸步不离。走到西边回廊的中间时,朱继武突然从背后上前抱住刘学曾的腰部,企图将他生擒。刘学曾全力挣扎,终于抽出右手,举枪从腋下向后面连发两弹,一弹击穿朱继武的衣袖,另一弹打在地上。朱继武害怕伤人,不得不放开双手,然后快速转入右门逃走。因为要看住人质,刘学曾并未追赶。

见势不妙 冯总裁越墙逃遁

听到枪声,冯耿光知道不妙,命家人先扶老母从后门撤离,避往附近友人家中。他害怕住宅周围有绑匪同党埋伏,急匆匆从后院翻墙逃出。在胡同口,拦下一辆黄包车,直奔无量大人胡同梅宅而去。

军警得到冯宅警报后,深恐另有绑匪包围梅兰芳家,便派出暗探在无量大人胡同戒备。当黄包车来到胡同口,离梅宅大门尚有数百米远,冯耿光发现附近有不少便衣,三五成群,徘徊观望,便怀疑是绑匪同党,急命车夫停车,摸出一元大洋,让车夫迅速离开。不料,暗探上前拦住车夫,盘问刚才从何处来,车夫如实回答从九条胡同拉客过来。暗探怀疑冯耿光为绑匪,便围了上来。冯耿光也认定对方是绑匪,便先发制人,挥拳打去。他过去在北洋军队里受过严格训练,膂力过人。暗探被其击中,纷纷负痛后退。他乘机冲向梅宅,敲门而入。等暗探追过来,大门已紧紧关上。

冯耿光告诉梅兰芳大门前有不少绑匪,应马上报警,梅兰芳即打电话向辖区警察署报告。不一会,大批警察赶到现场,发现原来是一场误会。

方寸大乱 刘学曾开枪杀人

刘学曾和朱继武搏斗时,汪吉麟伺机跑进西廊中间的木门,沿着西院的绿花丛避走,由此逃过劫难。张汉举也紧跟着进入西院,不知道前面有出路,只好伏在路边躲避,但门道上有一盏电灯,使得周围无处藏身。刘学曾见张汉举趴在地上,朝他的屁股上狠踢两脚,大喝道:“三爷起来吧!”张汉举无奈,慌忙站起身。两人一前一后,继续沿着走廊前行,拐弯进入二道门边的一间小屋。刘学曾命令张汉举坐在坑上,关闭室内电灯,然后半开着门,站在门内大喊:“让冯、梅速筹5万元现钞,赶快送来给张三赎命。”其时,二道门前后、四周屋顶均已布满军警,气氛异常紧张。张汉举唯恐军警射击,害及自己,高喊:“三爷在此,勿得妄动。”

经过一番商量,军警决定先用现钞稳住歹徒,再设法解救人质。很快凑集5000元派人送去,刘学曾拒收;再送上5千元,依然不收;第三次增至1万元,仍被拒绝,且声明全部要面额为1元、5元的零票。这时天已大亮,时针指向15日早晨7时,众人力劝冯耿光出面筹钱,暂且满足绑匪的要求,防止其狗急跳墙,危害人质。现场早已被军警封锁,绑匪插翅难逃,钱肯定可以收回的。冯耿光只好答应照办,派人从中国银行调出现款1万元,共计2万元,全部换成零钞,装在一只大布袋里,由警方派人送去。军警计划待绑匪接收钱袋时,扑上去将其抱住,然后夺枪救人,即可成功。可是,刘学曾发现来人胸前似乎藏有东西,便伸手去摸,然后快速退后几步,喝问:“这是什么东西?是手枪吗?”送钱人慌忙回答“不是手枪”,刘学曾命令道:“把钱放在地上,人赶快退出门外。”送钱人知道已被识破,很难按原计划下手,只好放下布袋,迅速撤出房间。

求助信怎么写范文第5篇

    一、用童心的视角捕捉语言

    我们小学课文中的语言大多都能接近儿童。着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的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蕴涵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言语智慧,但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这着实让我们明白在读教材时,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看看哪些语言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捕捉这样的语言,仔细推敲这样的语言,悟其意,品其神。哪些是学生值得积累的精辟语言,让学生积累。用这样的解读语文教材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有些课文的语言是伙伴式的语言,无须我们就是过多地讲解,只要学生自己阅读、体会就可以了。一些值得学生学习的课文语言,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式语言,设计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运用,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对于捕捉到的精粹语言(文学语言),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甚至更多的是讲解赏析。这样的语言我们让学生整体的朗读、积累,存留在学生的记忆里,留待今后在成长的岁月中慢慢融化。

    二、用童心的感受体验情感

    课标实验教材课文的选用十分重视重视人文色彩。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是:所选文章的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情趣盎然。小学语文教材中以“露”笔叙事写景,状物写人,以“含”笔抒情写理的范例是很多的,我们教师既要善于体味“露”笔的情感,又要善于挖掘“含”着的情感。解读《凡卡》一课时,读到凡卡给爷爷投出求助信后,满怀希望进入了幸福的美梦之中。此时,这位天真的凡卡却不知爷爷是收不到这封信的,因为他连地址也没写上。即使收到了,这位穷苦的守夜人也不可能让凡卡跳出火坑。对于这位九岁的孩子来说,属于他的幸福只能在梦中!这是“含”的情感点,如果教学中能在这里启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心动情发,起到了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作用。当然,我们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处理好“含”与“露”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作者之情产生共鸣。另外,想要摸清学生的情感点,教师的眼中应有“人”。这里的“人”是活生生的,他们不仅为现在而活,也为将来而活,生命旅途的每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有精神的,有趣味的,当我们的语文教学漠视有情感有追求的人的存在,而指向单一、枯燥的题山题海之时,语文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本真,而走向了虚无。阅读《月光曲》一文,这篇文章叙述了贝多芬同情盲姑娘,被其对音乐的热爱所感动,于是即兴为她弹奏《月光曲》的故事。文中对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是通过盲姑娘的想像来完成的,贝多芬感情的变化也正是寓于其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感悟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如果解读时想到要采取一边让学生欣赏音乐的教学策略带进课堂,一边静思、想像。“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我看到了月亮缓缓升起,钻破了轻纱。”“老师,我看到了月亮钻进了云层,听到了大海上风吼浪涌。”“老师,我看到了小女孩哭了,她也看见了月亮。”“我看出了贝多芬太激动了。”……如果教学中能做到这样,学生就能亲身感受到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三、用童心的眼光链接生活

    要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斓,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教材中很多的课文是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比如,《柳树醒了》、《荷叶圆圆》;有更多的课文是表现儿童的生活的,比如,《两只鸟蛋》、《失物招领》;有更多的课文是反映儿童的心愿的,比如,《棉鞋里的阳光》、《四个太阳》,还有更多的课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童思。因为课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想象,在解读文本时,抓住儿童的生活,链接生活,于是我们可以自然地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于是在《荷叶圆圆》的课堂上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小蜻蜓说……”

    生:“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师:“小蜻蜓立在荷叶上……”

    生:“展开透明的翅膀。”

    (边读边用双手做展翅动作)

    师:(拿出一个未展开的“荷叶”,将一只“小蜻蜓”放在荷叶角上)看到这里的荷叶和蜻蜓,大家想到了什么?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背一遍,好吗?

    因为课文贴近儿童的兴趣和愿望,于是我们可以激励孩子在不经意间走进课文,表现自我,于是在《荷叶圆圆》的课堂上又有了这样的情景。

    生:(从座位上“起飞”,“飞”到“大荷叶”上)我是一只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我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飞呀飞。

    (掌声)

    师:“碧绿”这个词用得好!不过,你已经立在停机坪上了,还能再“飞呀飞”吗?

    生:不能了。

    师:那应该怎么说?

    生:我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大家看我多美丽呀!

    (笑声)

    我们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要在确立语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构建适合学生语文学习话题,设计生活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

    四、用童心的思维思考问题

相关期刊更多

农村养殖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猪业观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