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态制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用活菌微生态制剂饲喂10~28日龄哺乳仔猪,采食量平均增加70克/天,增重提高4.2%。7日龄仔猪日粮中添加低聚果糖,可以减少腹泻发生率3%,日增重提高6.4%,饲料转化率提高11.7%。在35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2%~0.4%微生态活菌制剂,可使粪中大肠杆菌数明显降低(P<0.05)。仔猪从出生后1~2天开始直接饲喂微生态制剂可使仔猪成活率提高4%~5%,降低仔猪黄痢发病率7.0%,仔猪在15日内多增重390克,提高了15.2%,料比降低4.8%,并确保仔猪早期健康发育。母猪饲养试验显示,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母猪分娩指数提高5.7%,窝仔数提高6.5%,每窝死胎率降低19.1%,哺乳期仔猪死亡率降低6.3%,哺乳期仔猪日增重提高11.3%,母猪受胎成功率提高8.5%。
2家禽饲料
在肉鸡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使日增重提高12%,生长速度提高了5.35%,饲料消耗降低了5.34%。用微生态制剂预防鸡白痢,表明有显著效果。15~56日龄肉鸡在饲料中添加0.25%~0.50%的低聚果糖,可以减少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在肉鸡肠道上的附着能力,生产性能得到改善,腹泻率亦明显降低。另外,利用微生物饲养的肉鸡,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鸡,热量低,而且胆固醇也低10%左右。采用这种方法喂鸡,鸡舍的臭味大大减少。雏鸡饲喂乳酸杆菌培养物能显著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提高对沙门氏菌的抵抗力,降低死亡率20%。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使产蛋率提高了8.1%,蛋重提高了1.37克,破蛋率降低了1.1%,增重500克总成本分别降低了2.3%、2.6%、4.3%、1.96%,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经检测蛋中无残留,且鸡蛋腥味小,符合保健食品的要求。
3水产饲料
水中微生物的生态情况直接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包括对鱼虾等的疾病防治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鱼、虾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使鱼虾增重提高10%~20%。以光合细菌的活菌投喂孵化后2天,体长3毫米的鲤鱼苗,2星期后体多增长2倍;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干粉与常用的蛋黄粉分别饲养幼鲫,14天后的成活率提高10%。据报道,在0.1立方米的水槽中,每槽放对虾苗4000尾,每天投喂100~140毫升光会细菌菌液,试验组虾苗变态率91.40%~94.15%,成活率53.9%~63.7%,而对照组变态率为77.0%,成活率44.4%。应用芽胞杆菌等制剂用于对虾,按1毫克/千克投入池水,在虾苗放养1个月后投入,每星期投入1次,计3次,结果试验池对虾病毒病发病时间较对照池延迟10天,产量增加40%。除单一菌剂外,亦有将复合菌剂用于改善渔业生态环境。
4在反刍动物饲料
在犊牛日粮中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日增重提高5.3%,饲料利率提高5.2%。犊牛腹泻发病率由82%降低至35%,死亡率由10.2%降至2.8%,且病情经过减轻。用乳酸杆菌培养的饲喂奶牛,产奶量提高26%,乳脂率上升0.03%。1~35日龄的新生犊牛的代乳液体饲料中添加寡糖制品,使犊牛的增重速度比对照组提高8%,采食量增加约10%,细菌性肺炎等类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肉羊育肥中的添加量力0.4%微生态制剂,在60天的饲养试验期内,增重提高10.7%和12.3%。
胃肠道内菌群的数量和种类
在人体的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有几十亿到几百亿的细菌,重量达1.5~2.0千克,其中胃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超过1千克。胃肠道内的细菌按对人体健康的利弊可分为:(1)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2)致病菌,如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3)中间型,人体健康时起到益生菌的作用,人体有病时起到致病菌的作用,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微生态制剂与益生菌
微生态制剂又称为微生态调节剂,其作用为调整微生态的失调,保持微生态的平衡,一般均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正常微生物或促进物复制而成,以此来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这就要提到益生菌,益生菌指能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菌类。培菲康中所含是益生菌,所以属于微生态制剂。
有研究者提出,益生菌应满足以下条件:(1)益生菌必须要有存活能力,并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2)在使用时和保存期内,应保持存活状态和稳定;(3)在肠道生态系统中必须存活;(4)必须对宿主产生有益的作用;(5)应是肠道内菌群的正常成员。
常用的益生菌包括两大类:(1)乳酸菌类,即细菌是能产生乳酸的,如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2)非产乳酸细菌类,即细菌不产生乳酸的,如芽胞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培菲康是由粪链球菌(链球菌属的一种)、嗜酸乳杆菌及长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中的一种)组成,完全符合上述益生菌的要求,属于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的应用,包括治疗与保健两方面。
1.治疗
(1)既治疗腹泻又治疗便秘,具有双向的作用。给腹泻病孩服益生菌后,使肠道内细菌数量增加,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有益细菌的大量繁殖,使肠道环境转为酸性,水分进入肠腔,促进肠蠕动增加,又能改善便秘。
(2)改善机体过敏状态,减轻对牛奶及其他食物的过敏现象。
(3)通过改善肠道内产气荚膜杆菌的生长,使肠道内产气减少,改善腹胀。
(4)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缓解肠功能紊乱,控制内毒素血症,改善肝昏迷。
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摄入益生菌、扶植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完成的。
2.保健
(1)使大便变软,缓解便秘。
(2)益生菌定植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上,形成“隔离带”,可防止致病菌的侵入,预防肠道感染。
(3)合成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K。
(4)促进钙的吸收,在酸性环境下钙易于被吸收。
(5)益生菌可产生乳糖酶,促进乳糖的消化吸收。
(6)抑制亚硝酸转化为亚硝酸盐,后者为致癌物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缩短内容物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可防止癌症的发生。
(7)通过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8)通过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
1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持微生态平衡
(1)优势种群作用。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筛选于水产动物体内,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后,水产动物机体内有益菌群便得到了补充,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从而排斥致病菌使其难以生存,防止病害的发生。(2)生物夺氧作用。一般情况下,水产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占99%,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只占1%,某些好氧性有益菌进入机体后,消耗机体内大量氧气,有助于厌氧菌生长、抑制好氧致病菌的生长。(3)生物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包括化学拮抗和生物拮抗,有益菌群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酸、过氧化氢和其他活性物质等形成化学拮抗;有益菌群有序定植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拮抗,抵御和阻止有害微生物的繁衍。
2补充机体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促进机体生长,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动物体内可产生许多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促生长因子等,并且产生各种酶类,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有些有益菌群本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作为饵料添加剂,为水产动物补充营养,促进机体生长。同时,微生态制剂可产生一些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氨基氧化酶、分解硫化物的酶类等,可以降低机体血液及粪便中氨、吲哚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起到降解和去毒的作用。
3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
微生态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和免疫佐剂,刺激肠粘膜内淋巴组织,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防止疾病发生和恶化。
4参与生物降解,消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水质净化剂,能发挥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硫、硫化、固氮等作用,将水环境中的动物排泄物、残存饵料、动物残体、化学药物、有害气体等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二、几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及用途
微生态制剂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内微生态改良剂,即通过注射、浸浴生物体或添加到饲料中以改良水产动物体内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主要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EM菌等;另一类是体外微生态改良剂,即通过投放到水环境中以改良底质或水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直接投放养殖水体的方式,内服的方式使用的还不多。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只有在使用环境和使用对象符合其生理及生态特性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1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归属于红螺菌目,分为红螺菌科、着色菌科、绿杆菌科和绿色丝状菌科等4科2属80余种,其中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主要是红螺菌科。从1965年起,日本就开展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功,研究成果已在日本、东南亚和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普遍应用。光合细菌能在有光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光能,以硫化物和有机物作为氢供体,以二氧化碳或有机物作为碳源生长发育,也可在有氧无光的条件下,通过有氧呼吸,氧化有机物从中获取能量生长。它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消耗氧气,也不释放氧气,而是通过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耗氧化合物,降低氧气的消耗而起到增氧的作用。光合细菌以上述独特的生理功能可以作为水质净化剂,降解池底有机污染物,增加溶氧,改善水体环境。但光合细菌不能氧化大分子有机物,对有机物污染严重的底泥作用则不明显。另一方面,光合细菌营养价值很高,其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生物素、类胡萝卜素、辅酶Q、叶酸等活性物质,它作为饵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率、产卵率和成活率,除此之外,它还含有抗病毒因子及多种免疫促进因子,可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应激反应,可以防治水产动物的烂腮病、肠道疾病、水霉病、赤鳍病等多种疾病。
2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可形成内生孢子,因此其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稳定性高、抗逆性强、耐高温、耐酸碱、耐加工、便于储藏和运输等优点。Kozasa首次将从土壤中分离的东洋芽孢杆菌孢子应用于水产养殖,此后芽孢杆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多的种类主要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能产生活性很高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同时还有能降解饲料中复杂化合物的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葡萄糖异构酶等,不仅可以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和动物残体等有机物,明显降低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净化水质,减少疾病发生,还可以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水产动物生长。
3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统称,均为好氧自养性微生物,需要在体内制造有机物供其生长,这使得硝化细菌繁殖速度较缓慢,过多的有机物反而会抑制其生长。亚硝化细菌把水体中的氨氮转化成亚硝酸氮,并从中获得能量,再从二氧化碳或碳酸根离子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而硝化细菌则把亚硝酸氮最终氧化成对水体无害的硝酸氮,并从中获得能量。硝化细菌主要与其他细菌一起制成复合微生态制剂使用。
4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都能有效分解水体中的糖类,迅速降低水中生物耗氧量,在池内繁殖出的酵母菌又可为水产动物的所利用。酵母细胞中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多种消化酶免疫活性物质,特殊营养成分弥补了常规饵料的营养缺陷,主要做饵料添加剂,目前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酵母主要有酿酒酒酵母、假丝酵母、海洋酵母和饲料酵母等。
5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种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降低肠道pH值,阻止和抑制有害物质,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在水产养殖中,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
6EM菌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缩写,它是由光合细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放线菌类、醋酸杆菌类等5科10属80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而成,采用优化组合确定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筛选出来的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的复杂稳定的能发挥多种功能的混合微生态制剂。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微生态制剂;临床疗效;安全性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具体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临床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及免疫三大因素有直接关系,治疗难度较大[1]。现阶段,炎症性肠病多进行药物治疗,不同药物疗效各异[2]。本文选取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微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症均符合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及药物禁忌证患者等。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2.5±4.6)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为(43.5±5.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5-氨基水杨酸制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5-氨基水杨酸制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双歧四联活菌片口服剂量为0.5g/次,每天用药3次。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时长均为2个月,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病症改善情况,总结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结肠黏膜炎症进行评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结肠黏膜炎症评分时着重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血红蛋白、血沉及结肠镜下炎症表现,并参照Macpherson结肠炎症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3]。0级为正常,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指标恢复正常,血红蛋白与血沉指标恢复正常水平,结肠镜下可见炎症病变消失。I级为轻度炎症,表示患者结肠黏膜有轻微炎症,上下皮伴有炎性渗出与水肿病症,结肠镜下可见片状黏膜轻度糜烂及毛细血管轻度扩张,黏膜肌层组织恢复正常。II级为中度炎症,表示近50%的结肠炎症为I级炎症,其余结肠组织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渗出、水肿病症,结肠镜下可见片状黏膜中度糜烂与中度血管扩张。III级为重度炎症,表示大部分中性粒细胞有炎性渗出,并伴有重度溃疡,溃疡深度达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行χ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病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结肠炎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药物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微生态制剂主要成分是具有调理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增进宿主健康状态或提高其健康水平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疾病防治、增进健康等作用[4]。现阶段,随着广谱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的推广应用,民众体内微生物系统失衡不断加剧,各种疾病多发,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价值不断凸显。临床实践证明,微生态制剂在感染防治、机体菌群平衡调节、生长发育促进等方面具有极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炎症性肠病,可以切实改善肠道炎性环境,缓解患者临床病症,且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5],提示采用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炎症性肠病作用机制科学,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可以推广应用。
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炎症性肠病,可以直接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肠内物质的转化;可以提高肠道上皮组织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易位,进而减少肠道炎症因子,改善肠道环境,缓解或治愈炎性病症。临床研究发现[6],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肠道免疫功能,对于炎症的治疗作用十分突出。
参考文献
[1] 农智新.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24(29):91-92.
[2] 朱柏桂,陈中和,张梅.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3,37(8):38-39,42.
[3] 秦环龙,陈红旗.微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4(7):546-549.
[4] 杨明,韩真.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14):1634-1638.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微生态制剂;预防作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14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的是新生儿阶段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 即足月儿的胆红素水平>20.6 μmol/L, 早产儿>256.5 μmol/L, 患儿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的症状, 若血胆红素持续高水平会引起患儿的窒息、酸中毒、感染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1]。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光照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 而预防是关键[2]。为了探析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 本院选取186例新生儿进行了本次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2月在本院出生的186例足月新生儿, 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儿科学》中关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了窒息、红细胞增多症、畸形、溶血症、低氧血症、急性呼吸酸中毒、慢性呼吸酸中毒、高热及母亲患有糖尿病、颅内有血肿、颅内出血、先天代谢性疾病的新生儿。所有患儿的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法将新生儿分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93例。对照组中男49例, 女44例;胎龄37~40周, 平均胎龄(38.25±0.74)周;出生体质量2.4~4.6 kg, 平均体质量(3.12±1.05)kg;顺产54例, 剖宫产39例。干预组中男51例, 女42例;胎龄37~40周, 平均胎龄(38.21±0.77)周;
出生体质量2.3~4.5 kg, 平均体质量(3.08±1.06)kg;顺产56例,
剖宫产37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未进行预防干预。干预组新生儿出生12 h内给予预防干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S20060010, 规格:0.5 g×24 s, 每片双岐四联活菌片中婴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5×107 CFU, 粪肠球菌≥5×106 CFU, 蜡样芽胞杆菌≥5×105 CFU), 1片/次, 3次/ d。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2.9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住院疾病中所占的比例为20%~40%, 其中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5%和25.3%, 是新生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是新生儿机体内生成的胆红素过多, 但肝功能发育不完善, 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导致血清中间接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 此时若间接胆红素通过生物膜及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与神经元结合对突触电位造成了影响, 并沉积于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神经行为功能的障碍[4, 5]。此外, 新生儿肠道内的细菌缺乏, 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 而肠腔内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较高, 可进一步将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 被肠细胞吸收后进入肝脏, 引起游离胆红素的产生和重吸收均明显增加[6, 7]。
近年来, 微生态学在医学领域中发展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微生态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的活菌含量大, 使用后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立即增加, 降低了肠道内的pH值, 并抑制了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 减少了结合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分解, 对肝肠循环起到了阻断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2.9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口服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小云, 戴礼忠.不同光疗时间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6):2892-2893.
[2] 蔡春连, 熊丽娜, 王燕, 等. 更换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效果的meta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12):1432-1437.
[3] 李胜涛, 史文元, 彭小友, 等. 郴州地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因构成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1): 37-39.
[4] 刘孝桥.行为神经评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95-96.
[5] 黄鹏, 曾绮丹, 童锋. 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中国药师, 2014, 17(1):114-116.
[6] 张文昊.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10):86-87, 93.
[7] 赵亮.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研究.医药与保健, 2014, 22(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