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建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8日,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整体重组改制并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12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港口、码头、航道、公路、桥梁、铁路、隧道、机场、城市轨道、市政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业务遍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中交股份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第341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2位。2006―2009年,中交集团连续四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A类企业,2009年列第5位;荣获中国最佳诚信企业、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央企业优秀社会责任实践奖”等荣誉称号。2009年,中交股份全年新签合同额3603.6亿元,同比增长27.3%;完成营业收入2269.2亿元,同比增长26.8%;股东应占利润72亿元,同比增加18.5%;每股盈利0.49元,同比增加18.5%。
这是不久前发生的一则小故事――
一位外籍老师,一脸真诚地看着来自中国某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部部长,他们在讨论这家企业的工程和环境的关系。
这位外籍教师问了该部长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你们修建的京沪高铁从阳澄湖上经过,你们考虑过声音对大闸蟹生长环境的影响吗?”
这位企业文化部部长答道:“高铁在70米的高度经过湖面,声音对水面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因为我们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紧接着,这位外籍教师又追问了一句:“你们保护大闸蟹是出于什么目的?”
部长答道:“首先是为了保护渔民,因为沿岸的渔民要靠养殖大闸蟹为生;其次,我们是为了保护湖区的环境和周围居民的营生。”
其实,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场生动的“答记者问”模拟训练课,这位部长就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的部长杜胜熙。
他告诉本刊记者,上面对话谈论的内容就是有关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一流京沪高铁,而不破坏湖区宝贵环境,维护湖区生态平衡,保障湖区居民利益不受损害的故事。
京沪高铁路经阳澄湖
在中国苏州的东北部,镶嵌着一块晶莹的翡翠,它就是阳澄湖。
阳澄湖跨苏州市区、工业园区、昆山市及常熟市,面积120平方公里,约18万亩,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水质澄清、阳光透底,清澈的阳澄湖盛产着七十种淡水产品,鳜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
“为保证高铁施工阳澄湖水质不受污染,施工方从栈桥方案优化为双排桩筑坝围堰方案,实施绿色施工,有效保护湖区生态环境”。9月3日,杜胜熙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京沪高铁作为国家重大工程,是世界一流高速铁路工程,需要跨越阳澄湖,如何建设好一流高铁而不破坏湖区宝贵环境,维护湖区生态平衡,保障湖区居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工程建设的难点。
据了解,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一次性建设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连接环渤海,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穿越京、津、沪三个直辖市,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连通11个人口百万以上城市,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北京到上海只需4个多小时,京沪线运能长期紧张问题迎刃而解,对华北和华东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
中交集团旗下一公路局承担了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工程。在工程建设之初,中交一公局就认识到,要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增加环保投入,改进工艺流程,降低污染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努力保护环境。
“一年来,中交一公局努力实现了这一目标:工程进度、质量、环境保护得到了业主和利益相关方的高度评价,成为京沪高铁的样板工点之一。” 杜胜熙欣慰地告诉本刊记者,作为一家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中交股份在生产经营中,始终把保护环境作为企业的追求之一。公司制订工程项目资源和环境管理体系,明确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定落实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建立相应的程序、须知和操作规程、设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具体岗位。在绝大多数工程项目中,都充分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制订并执行完整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在每一个工程建设中,公司主动开展环境保护,力求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贯彻到每一个具体工程、每一个具体环节。
施工前的生态战
阳澄湖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这与阳澄湖的特殊生态环境有关。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质清纯如镜,水浅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得宜,正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所以,阳澄湖蟹的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与众不同。
2008年2月,中交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六标段五工区(一公局项目部)在阳澄湖附近扎营,开始京沪高铁跨阳澄湖段的施工。桥梁下部施工里程长度23.52公里,桥梁上部施工里程长度56.53公里。线路7次跨越阳澄湖区,累计跨越长度5.9公里,跨阳澄湖区共181个墩台,基础采用Φ1.0m米桩径钻孔灌注桩,桩基1858根,出渣量总计85283m3,单根桩长最大80米,最小桩长45米,桩基总长度97180米。
“一公局项目部意识到湖区保护和工程建设必须兼得,便首先派人多次登门拜访当地施工管理和环水保方面的专家,学习湖区施工经验。” 杜胜熙介绍说,当时一公局项目部派出了以项目总工、工程部主任、测量以及当地劳务队技术负责人为成员的阳澄湖水域施工前期排查小组,对湖区的水深(含不同季节变化)、水下地质(含淤泥厚度)进行了长达三个月之久的排查摸底工作,以便全面了解湖区的各项技术资料。并且根据可能产生污染的八个方面,拟定了多套水中施工和环水保方案。
随后,一公局项目部主动聘请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作为环水保咨询机构,给自己施工提供技术支持。一公局项目部还和苏州大学环境监测中心签订协议,委托其对阳澄湖水样进行检测,给环水保提供科学依据。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感慨说,自己还是头一次遇到施工单位主动提出环水保测试。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论证,一公局项目部建立健全了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对施工线路内环境敏感区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确定了以阳澄湖区域为施工环境保护的重点对象。五工区施工团队对施工可能对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科学分析,征求了地方有关部门的意见,确定了湖区施工环保要求:
1.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阳澄湖水质的不利影响;
2.确保阳澄湖水系畅通;
3.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阳澄湖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4.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扬尘和烟尘、废气及汽车尾气的排放;
5.严格控制施工中噪声污染和光污染。
杜胜熙介绍说,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影响湖区环境,五工区技术团队根据施工环保要求,结合阳澄湖区地质情况,将原钢栈桥方案与其他各种水中施工方案在环保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权衡对比,打破惯性思维,灵活地变水中施工为陆地施工,将原施工方案优化为分段双排桩筑坝围堰方案,创造性地将围堰方案应用于环境保护,巧妙地解决了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
清洁生产从严把控
据介绍,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五工区加强企业自控,始终坚持以环保监测数据作为环保施工过程控制的依据。从围堰构筑、桥梁下部施工、围堰拆除、箱梁架设、桥梁附属工程等各个环节细化了环保施工的节点目标,采取了木桩等洁净材料构筑围堰主体、以湖底原状土作为围堰堰芯填土、泥浆池防渗、围堰内绿化、便道防尘、施工生产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外运等一系列的得力措施,确保了施工环保方案的百分百落实。
“京沪高速铁路先后7次跨越阳澄湖湖区,线路经过湖区总长约6公里,需要制作181个墩台和1858根桩基。”杜胜熙认为,如此大的工程要想不污染湖区,只有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在穿越阳澄湖的高铁建设中,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科学严格的生态环保措施,做到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使铁路与沿线环境相协调,实施绿色施工。
杜胜熙介绍说,湖中施工的第一步就是设立围堰。最外层用木桩和竹篱笆,依次用彩条布、土工布、钢板桩。安全稳定的围堰,将施工区和湖水彻底隔开,施工生产的浑水就不能向扩散,杜绝了油污对湖水的污染。
围堰完成后,一公局项目部需要抽水清理堰内淤泥。淤泥是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形成的,含有大量的富营养物质、微生物、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经过围堰施工后可能将这些有害物质重新扩散污染水质,绝不能存放在堰内。然后,围堰内用少污染、容易清理的材料铺成施工便道,各种材料和设备才能够出入湖区。
“这样,施工点和湖水隔绝,水中施工变成了陆上施工,才可以钻孔打桩。”杜胜熙表示,每个墩位钻孔施工完毕后,采用泥浆泵将泥、钻渣抽到罐车内,外运至远离湖区的指定位置,最后利用开挖时的原状土进行回填。
在这个环节,杜胜熙告诉本刊记者一个细节,就是施工时在湖里面取的土分,需要确定无严重污染后,才能还原到原湖底取土区并尽量恢复到原貌。工区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麻烦”:湖区便道、钻孔泥浆、钻渣及废弃物必须在围堰拆除前清理干净,待环保部门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围堰拆除工作。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中交一公局领导高度重视阳澄湖区环保施工过程控制,多次亲临施工一线视察施工环保措施落实及工程进展情况。施工期间,苏州大学环境监测中心按每周一次的检测频率对湖区围堰附近布设的18个点位的水环境及围堰土壤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经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分段筑坝围堰施工对阳澄湖区自然环境影响不大,达到了预期的环保施工目标。
为了更全面地防止施工给阳澄湖带来的污染,一公局项目部制订了严格的污染物防护措施。据杜胜熙介绍,为了不污染湖水,施工营地设置远离水体边缘;规定有害物质的施工材料不得堆放在河流、渠沟等水体附近;生活污水,尤其是含氮、磷的生活肥料和含大量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卵的人体排泄物,则必须设置污水沉淀池,不得直接排入水源保护区市政污水管道或湖中。
据了解,阳澄湖水域桥段第二大段的东湖区施工现场靠近大闸蟹养殖、餐饮最大的“渔家灯火”区,施工中对大气、噪声、光污染的防止格外重视。夜间噪声会影响大闸蟹的蜕壳,尤其是八九月份大闸蟹生长的旺季,一公局项目部尽量将噪声和震动大的施工作业安排到白天,晚上施工严格控制机械作业噪声。
“为了减少噪声影响,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时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尽可能采取设备和摩擦设备代替震动式设备,并采取消声、隔音、安装防震底座等措施减少噪音”。杜胜熙告诉本刊记者,一公局项目部还制定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和道路定时洒水,防止施工扬尘对湖区的污染;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冲洗设备,对施工车辆轮胎进行冲洗,确保城市道路清洁;运输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或土石方,也被篷布严密覆盖;所有的施工车辆尽量使用清洁燃油,减少尾气污染等。
阳澄湖美景依旧 中交建再上台阶
努力没有白费,监测表明:京沪高速铁路的施工没有污染阳澄湖水质,达到了“施工零排放”、“水质零污染”的环水保工作目标,湖区生态环境及大闸蟹养殖业没有受到影响。
“整个施工期间,一公局项目部实现了阳澄湖区的环境水及围堰土壤‘环境零污染、环保零投诉’。” 杜胜熙表示,京沪高速铁路跨阳澄湖湖区环保施工成功地践行了“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出了中央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也充分展现了中交一公局“诚信、合作、人本、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中交建的阳澄湖湖区项目给国内同行创造了一个标准,提升了公司在工程中的环境标准和能力,对今后中国工程整体水平的提升有贡献。”杜胜熙认为,阳澄湖高标准的环保施工标准树立了中交建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开拓更多的业务;同时该项目也在国内同行业中达到了一个高度,有利于同行在类似施工中予以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社团是校园文化的观测点之一,其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有效延伸补充高校第一课堂,具有结构松散、活动多样、形式灵活、会员自发、成员广泛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者意识到“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学生”,近年来高校社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对社团管理模式带来新的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世界变成地球村,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渠道。在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下如何让社团百花齐放,呈现生态平衡;如何培育社团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对社团科学定位,开发新社团;如何保证社团管理自主性,控制社团活动质量等,这些在社团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难题必须有效回应才能为社团可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促进社团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协调发展,真正繁荣校园文化。
二新媒体视域下构建高校社团建设思路
学生自身成长的内驱力与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推动着高校各方对社团建设的热情不断升温,新媒体开放、多元、交互、虚拟等特点,使社团管理越发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社团管理必须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和更多元的成长平台;细分社团市场,促进社团错位竞争;有效配置资源,构建科学的社团组织流程,打造品牌社团。
1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交互性要求社团管理多样化,提供多元服务方式
社团成员加入社团动机有很多种,课余乐趣、提高素质、功利目的、从众心理、扩大人际交往、志愿服务等。进校后学生参加社团具有普遍性,每个社团的成员具有广泛性,社团成员数量庞大,但在社团活动中只有17. 33% 学生每次都参加。社团成员各种多样化的需求赋予了社团管理反作用力,社团要长足发展,就不能将会员当成过去弱小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社团管理必须充分考虑会员多元化成长需求、体验感、方便性、接受度等,提供更多元的社团服务和更多元的成长平台,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社团管理的有效性。
新媒体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交流和聚集方式。新媒体的多种形式交融,网上各种组织的生态环境表现出多元化、交互性、多样性特点。线上发动、线下聚集已日益成为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一种常态。社团管理者需要设置更多的活动方式提供给社团成员选择,从而组织社团活动对社团各类群体成员进行多样化的管理。社团建设必须在新媒体阵地上主动作为,善用新媒体,切实改进社团活动方式和社团传播方法,同社团成员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最大程度地互动、共鸣、重合,使社团活动覆盖更广泛,服务手段更生动,品牌活动更丰富,社团内涵挖掘更深入。如果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仅依靠传统活动模式连结会员,长此以往将丧失社团会员对社团的忠诚度,丧失社团活动主阵地,更罔谈社团影响力、引导力,最后恐怕连生存都会有危机。
2 新媒体的实时性和丰富性要求社团建设细分市场,构建错位竞争模式
各高校的社团数量近年来呈扩张之势,社团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全校121 个社团中社团规模100 人以下的占63%,100~ 200 人的社团占15%,200 人以上的社团占22%,半数有余的社团属于小型社团,大型社团和超大型社团占总数的1/3。
不同类型的社团利用新媒体的实时性和丰富性可以使会员感受到社团的活力和现代感。丰富、细致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加深社团和会员之间的关系,会员能够更多了解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与自己相类似的人和群体,一种更深刻的联系就会油然而生。新媒体的个性化还意味着社团建设必须细分社团市场,根据不同的社团会员群体进行不同的社团定位,构建错位竞争模式,错位竞争的模式包括社团类型错位、社团文化取向错位、活动内容错位、社团形象识别错位等,错位竞争使不同社团个体形成富有特色的竞争力。在新媒体环境下,社团针对社团会员定制化的精心筛选信息,充分触及社团会员的兴奋点,集中受众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让每位会员体验到个性化的社团体验和服务,使新媒体成为社团建设最有效的工具。
3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泛化性要求社团有效配置资源,设置科学组织流程
目前高校社团组织形式有:直线型组织结构模式、职能型组织结构模式、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模式、事业部型组织结构模式。但社团自主性缺乏, 社团自身组织结构不完善、组织流程不科学依旧是目前社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媒体时代一个明显标志就是信息权威在教育者和管理者身上逐渐弱化,大学生社会化的实体流程让渡于虚拟现实已被广泛认知,新媒体的虚拟性和泛化性要求社团科学配置资源,设置高效组织流程,使社团组织从有限空间到无限空间,从点对点到点对面,从硬性灌输到体验参与,活动方式从单向到多维。
近年来,南京审计学院成立了学生审计委员会对全校社团每年进行社团审计,透过社团审计发现社团管理组织和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在社团审计中,发现社团一些“屡审屡犯”的问题,比如入帐凭证不规范,社团内部管理的松散对经费使用的内部监管不到位,社团大笔费用开支前未履行合理程序,部分社团会费等资金不用于会员活动和社团发展,社团会员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因为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导致屡审屡犯,通过制度、机制完善是保证这些问题不再出现的良药。这一成功探索,值得借鉴。
三高校社团品牌提升的路径规划
各高校学生社团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种种弊病,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集中体现在社团活动质量待提升、社团活动模式单一、社团指导乏力、社团运作不规范、社团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大学生社团建设如果不能在品牌提升过程有根本性的突破,社团就不能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建设的教育阵地。
1 结合社团类型结构,制定社团发展品牌战略
学生社团应结合社团类型结构,因地制宜,研究学生对社团的需求,根据所在社团的特点制定社团发展品牌战略。社团制定品牌战略可以引入CI 战略管理理念,CI 称为企业形象设计,分为MI (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l(视觉识别)。借鉴CI战略管理理论,把社团理念、社团文化、社团发展战略、社团活动,通过统一的识别设计,将社团隐性概念和潜在感知进行视觉化、规范化、个性化和系统化的外在呈现,使师生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提升和突出社团品牌形象。
要提升社团质量就必须打造社团品牌活动,社团活动质量是保护社团核心价值的唯一法宝。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与专业结合的学生社团证券投资俱乐部的模拟股市、与兴趣结合的君和辩论社的世界华语辩论赛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这些活动也成为这些社团的名片。经调查发现,具有强烈组织认同和归属的社团会员绝大部分来自那些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品牌社团。这些社团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孕育了社团文化,社团文化不仅代表了社团的价值观,也是社团活动和行为的规范。要成为凝聚力强、学生参与度广的社团就要在社团品牌建设上狠下功夫,凝炼社团核心价值。
2 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以适度、多维、平衡为原则完善社团品牌运营组织体系
学生社团能促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管理和活动中发觉和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这和职业生涯规划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提升竞争力的作用高度吻合,学生社团建设蕴含大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契机。同时,学生社团在与社会广泛接触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社团活动的社会服务功能。学生在与社会对接的过程中,容易将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产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
良好的社团品牌运营体系,需要强有力制度和环境体系用以规范、约束和服务学生社团发展,完善社团各类奖惩制度、社团成长帮扶制度、社团表彰制度,促使社团的品牌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化发展轨道。学生社团运营要以适度、多维、平衡为原则,适度主要是指在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权利界限,在管理过程中既要重视管理范围的适度,也要重视高校学生社团自我利益表达的适度。多维指既要不断加大对已有精品社团的投入,也要对其他社团的成长进行有效扶持和指导,促进各类社团有序发展。平衡是指从社团发展的长远战略出发,合理布局专业、兴趣爱好、公益类社团,保持管理过程中的平衡,保证社团权利、义务和权力、责任能够在规定的限度内实现。
3 提升新媒体载体合力,建立完善的社团品牌传播体系在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如何有效传播信息是社团必须直面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差异化宣传是有效生存之道。在进行社团品牌传播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某一种方法,而是通过几种方法的整合与演化来进行。
社团要提升品牌就要充分挖掘传播资源,开展整合式品牌传播,以便达到预期效果。很多社团重视对外传播忽视对内传播,其实对内传播目的在于使组织的所有成员能够理解品牌的含义,并能将它转化为满足会员需求的实际行动。在对内传播过程中要注重在宣传内容上取胜,在自身的特点和服务建设上做足功夫,以保证社团品牌传播工作效果的最大化。手机微信、人人网等主题网站等媒体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互动方便、传播及时,可以就大学生关心的热门社团话题进行展开讨论,社团通过及时关注讨论动向,针对会员的兴趣点设计社团活动,积极放大社团声音是进行社团品牌建设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戴维·阿克.管理品牌资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2]丁建洋.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高效学生社团建设模式[D].辽宁师范大学,2004(7).
[关键词] 学生社团 个性化教育 实践研究
一、背景:寻求高中社团育人功能的最优化
(一) 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教育呼唤个性的张扬。而学生个体与特长的发展是通过各种教育载体实现的。作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我校认为,千校一面的高中教育模式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学生社团在弥补高中课程学习之不足,在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原有社团不足分析
2006年自萧山区实施新课程后,我校的学生社团也逐渐活跃起来,但由于对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实践探索还很不深入,又由于原有学生社团存在特色不明、定位不准、重视不够、类型不足、活力不高、管理不善等问题,使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如何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解决社团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已成为学校需要迫切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构思:让社团与课程联姻,激活社团育人优势
(一)概念界定
1.“双向、双自”课程化社团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或目的而自愿组织起来的,通过各项赋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挥特长,锻炼能力,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学生团体。所谓“双向、双自”社团课程,是指以师生双向申报,教师自主开发,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课程化社团。
2.“双向、双自”高中学生社团建设
“双向、双自”高中学生社团建设,是指让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联姻,以社团活动的课程化作为学生社团建设的研究思路。可从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学校层面的社团是要探求基于学生社团建设的校本管理机制,教师层面的视角探讨学生社团课程的研发与指导、运作机制,学生层面是探讨学生社团课程的自主创建、自主选择学习与自主管理机制。
(二)研究理念
本研究重在改变原先那种只教书本上的知识、只教知识技能、只教既定的知识教育模式,实现以育人为本的开放、多元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使教育实现从“重知识”向“重育人”转换,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换,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换,从“封闭式”向“开放式”教学转换。
(三)操作框架
本课题以课程建设理论与上述“四转换”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的坚强后盾作用,通过设置开放多元的六大类学生社团课程,经宣传发动,氛围烘托,鼓励师生对社团课程进行“双向”研发申报,发动学生自主选择社团进行选择性学习;通过规范社团课程的“双自”运作,加强学生社团课程运作的系统管理;对于社团课程的活动质量优劣进行考核与评价,确保障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发展。具体操作框架可用下列图式表示(图1):
(四)研究方法与历程
本课题是学校发展规划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结合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个案研究等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结合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个案研究等
方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的研究历程。
第一个时期:酝酿准备期(2006.8―2007.10)。
成立课题组,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学校红色教育特色,提出研究思想,策划研究思路,撰写研究方案,形成对课题研究必要性的共识。
第二个时期:初步尝试期(2007.11―2019.11 )。成立第一个特色社团――红色乐团的基础上,逐步创建了生活实践类、文化艺术类、体育健美类、学科拓展类、科技活动类等六大类多元学生社团。师生通过对社团课程的“双向”申报与“双自”运作,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第三个时期:深化研究期(2009.12―2011.3月)。在且行且思中,课题组进一步创新实践思路,拓宽研究渠道,深化研究力度,构建了比较规范完善的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第四个时期:总结提升期(2011.4―2011.8)。拟定研究报告,修改、完善与升华研究成果。
三、实践:让学生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健康成长
(一) 学生课程化社团的多元化设置
萧山三中以素质教育理论及学校办学思想为依据,将课程化社团建设的研究思想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三年来创办了多种以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化社团,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经历,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思维,唤醒自主意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独立精神与人格,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生动的、有活力的校园生活,使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成为校园的一道美丽风景。
(二)社团课程的“双向”申报与选择
在六大类学生社团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需要等情况,向校团委提出社团课程的书面申请,说明申请社团原因。经学校团委审核,最后以张贴“海报”形式,动员各年级部班级学生自主报名进行选择性学习。
教师的申报与选择程序,首先由教务处牵头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申报通知,并在校内内网上传申报表,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兴趣爱好与特长,对学生社团
课程提出申。近三年来,教师总共申报了40多个学生社团。经过学校审批的学生社团,最终以菜单的形式向各年级部学生公布,再动员各班级学生报名参加。
(三)社团课程的“双自”运作
1.学生社团课程的自主创建与运作
学生社团课程的自主创建,必须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为指导,以自主管理、自主实践为实施原则,具体运作流程图表示如下:
2.教师对社团课程的自主研发与运作
根据邦多拉的德育活动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确定了学生社团课程内容必须始终贯彻“成长即学习,生活即教育”、“为学生发展服务”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开放灵活、内容时尚多样、活动有效有用为原则,具体对学生社团课程的自主研发与实施流程可表示如下:
(四)学生社团的实施方式
六大类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包括课题研究式、走班教学式、现场模仿训练式、采访或采风式等。
1.课题研究式。
课题研究(包括调查研究式)式,主要指生活实践类社团所采用的“小课题、长作业”社团活动方式。如校地理老师高莎莎所指导的“家乡之旅”学生社团,重点研究了在城市交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写出了《关于杭州火车站搬入萧山后对周边交通影响》的研究报告。
2.走班教学式
走班教学式,主要是学科拓展型社团的活动方式,是以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需求、发展潜能等为出发点来组建授课班级的。学校每个学期总要为学生社团活动统一安排教室与课表。由于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因而这类走班式学习就具有更大的教学针对性、更大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3.模仿训练式
模仿训练式,主要是体育健美类与音乐艺术类社团的活动方式。比如足球社、网球社的训练场地分别在室外足球场、网球场;乒乓球社训练场在体艺楼1楼乒乓球室,韩燕舞蹈社、连娟瑜珈社的训练场地在体艺楼舞蹈房,邹锰太极拳社的训练场所在三中凤凰广场等,学生在规定的社团活动时间(如周三下午第一节课)去规定的场地参加社团活动,或在课余休息时间、中午时间进行训练。
4.采访采风式
采访采风式,主要是学生自主管理类社团与部分红色教育特色社团的活动方式。如“校友面对面”社团,就是通过采访优秀校友或邀请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等方式。又如我校的几个文学社团,经常以外出去坡纪念馆、杭州神博农家博物苑、绍兴鲁讯故居三味书屋、乌镇等地采风,引导社员走进历史,感悟现实,开阔胸襟,积累素材,感受传统文化与精神的魅力,提高文学写作水平。
四、成效: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彰显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特色
我校的学生社团,按照“发展个性,培育精神,经营成功人生”的指导思想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富有创意,活动精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促进了个性化发展,滋养了精神世界
六大类学生社团的设置与创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个性特长得到了有效的展示与发展。五年来,我校学生在参加航模、海模、电子制作等劳科技竞赛,参加学科类竞赛等方面成绩喜人。社团活动也使学生享受了生活,提升了能力,培养了素养。
(二)提升了社团建设能力,享受了教育幸福
在社团课程的实践推进中,社团课程的设置、研发与运作,给教师们创造了一次课程开发的机会,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在社团指导老师队伍中,涌现了不少省市区名优教师,从中享受了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三)打造了精品社团,彰显了个性化教育特色
近年来,学校特色社团经过校领导的大力扶持,强化管理,创造品牌。如晓钟文学社刊获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刊称号,心心点灯心理社团被评为萧山区的德育精品社团,铃兰合唱团被评为萧山区十佳合唱团之一……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三大具有鲜明特色的、能体现学生社团成果的校园特色活动,它们分别是以阅读写作为主要活动,以文学社成果展示为精品内容的读书节;以高唱红歌与艺术表演为主要活动,以红色乐团、王欣书画社、科技活动社成果展示为精品内容的艺术节(包括红歌会);以体育竞技为主要活动,以体育健美类社团成果展示为精品内容的健康节。
可以说,萧山三中的学生社团建设,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撑起了一片晴空,学生社团建设播下的种子,已经在校园内生根、长叶、吐蕊、开花,并正以她的芬芳装点着万紫千红的素质教育春天。
参考文献
[1] 陈鸿雁. 苑帅民. 张洪春.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培养创新型人才[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3(62~63)
关键词:医学院校 法律社团 对策
当前,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促使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亟待加强。法律素养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意识到法律对其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基于对法律的兴趣而自发地尝试组建法律社团。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法律社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有效地弥补了医学院校重医学专业技能,轻人文精神陶冶与法律修为的不足。然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校园特点及“法律社团”的宗旨属性却造成法律社团在建设发展中呈现出一系列的困境。据此,有针对性地改变困境,摸索出适合法律社团实效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特点、法律社团的基本属性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相对综合院校专业设置较为单一,有着较强的医学专业氛围与环境。医学生课业压力大,知识学习强度高,课堂之外活动参与兴趣不高。法律社团属于专业知识性社团,法律社团的成员不仅需要对法律感兴趣,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
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法律社团的特点及现状分析
1.法律社团功能发挥上,状态不理想
高职高专的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这种法律意识是基础的甚至是浅薄的。在实际社团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遇到需要运用的法律专业知识,其成员往往是被动地等待指导老师的告知,不能有效自主地完成。例如,法律社团成员对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表露出极大的兴趣,活动策划书做得很是完善,但具体到模拟法庭的案例选取上,参与角色的任务承担上,及整个模拟法庭的前期准备、庭审程序等则无所适从,完全依赖于指导老师对模拟法庭活动每一个步骤中的法律知识的分析讲解,完成的是一种机械单一的复制过程。
2.机构设置流于形式,空效低能运转
高职高专法律社团在成立时,通常因为借鉴的是其他学生社团的机构设置模式,缺乏基于自身运行特点的机构设置,开展活动时,内部机构在组织协调时常产生冲突,效率低下的情况时有发生。再者,社团成员多为大一新生,参与活动有热情没实力,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能力不足。
3.法律社团成员流动性大,组织不稳定
高职高专的医学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法律社团吸收招纳新成员时,几乎全部是大一新生,而就是这批构成社团成员主体的大一学生却又在加入社团后,不久纷纷离开。这是由于医学院校专业学习压力大,其它年级的同学忙于见习、实习,学习生活圈子不在校园。大一新生则在认识到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设置满而全,考试多,实训多等负担重的实际情况下,虽有一腔热情但奈何无力分身,加之法律社团不比一些文艺体育类,可以调节学习压力,丰富业余生活,迎合医学生课堂之外求轻松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团组织松散,缺乏稳定性,培养社团骨干成员更是难上加难。
4.社团活动单一,层次较低,运行缺乏内在活力
由于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符合一定的标准在校团委备案即可组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法律社团在成立时,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可能是发起人为了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而“标新立异”的结果。一旦社团成立,面临种种问题,发起人普遍采取逃避态度。在社团建设的过程中,定位比较模糊,目标低,组织规模小,开展活动少,是真实的现状。缺乏对法律的了解,欠缺对法律知识的运用,法律社团徒有虚名。
三、对策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该不该有法律社团。答案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学与法律知识密切相关。法律社团应该是医学生锻炼提高素质的一个平台,是一个传播法律知识,培养能力,发挥潜能,塑造自我的“第二课堂”。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法律社团应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和自身工作现状,使社团逐步规范化,同时注重汲取其他社团建设经验,锤炼自身,办出水平,做出特色,构筑校园里一道亮丽风景线。
1.明确自身定位,理清发展方向
从实践中来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法律社团具有复合型社团特点:兴趣爱好,理论学习,倡导社会公益在整个社团建设中交叉存在。同时,成员没有接触过系统的法律学习,无法把法律社团打造成一个运用专业法律知识服务校园的组织。但是“法律”二字是社团建设的核心与优势,社团要通过“法律”的魅力,不仅吸收对法律感兴趣的成员,而且要逐步培养成员的法律素养,建立以自我学法为基础,宣传普及法律为途径,动态反馈校园师生所需法律信息的运行模式。从这个角度说,法律社团自身定位应明确为校园师生进行法制服务的基础性社团,是构筑法制校园的一个重要活动载体。
2.创新社团内部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法律社团在成立之初过多地参照、复制了一般社团的内部工作模式及流程,与自身情况严重不符。据此,在法律社团建设中,应围绕法律社团的工作性质,工作途径,工作目的对内部机构及工作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法律社团工作的高效。
3.立足医学教育,创建特色社团
在医学校园里蕴育诞生的法律社团,社团成员又都是清一色的医学生,他们对医学事业感情深厚。活动是社团的生命线,法律社团的活动开展中,要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品牌活动,例如组织开展卫生法规知识讲座,开展以“医疗事件”为内容的模拟法庭等。社团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完全可以把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开展活动时,突显卫生法律相关知识,发挥自身特色及优势的同时赢得校园师生欢迎,社团自身永葆活力。
四、小结
总之,法律社团的建设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构建法制校园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认清法律社团发展的意义,明确其发展方向,合理定位、创新思路、科学引导,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法律案例的衔接,从学生自身的经历中选取典型案例,提高社团成员乃至全体学生的法律学习热情,营造一种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切实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法律社团建设成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56-03
【作者简介】欧阳志梅,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党委副书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管理。穆欣,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信息系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管理。孙琳,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基础部书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社团建设。
一、“四四四”社团建设运行模式创新
(一)四种社团类型,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学校将学生社团归纳为四个类型,即人文素养类社团、职业技能类社团、志愿服务类社团、强身健体类社团。
1.人文素养类社团:主要由学校横向德育团队负责管理。其目标是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培养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提高仪表风度和性情修养,最终落实到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定。如宜墨汉学社、百草园文学社,着力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提升学生人文品位;校园吉他社、合唱社,意在唤起学生对美的认知与体验。
2.职业技能类社团:主要由学校纵向德育团队负责管理。其目标是通过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同一专业的不同就业方向,学校开设了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类社团。如布丁导游社、墨兮动漫社、光伏发电社等,通过社团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志愿服务类社团:由学校团委和系部团总支实施管理。其目标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领广大学生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机电工程系的星火・曙光分队、信息工程系的星火・星海分队、旅游系的星火・向阳分队、基础部的星火・分队、财经艺术系的星火・火影分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校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影响。
4.强身健体类社团:由学校体育部门负责管理。其目标是锻炼学生健康强壮的体魄,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将过于旺盛的精力通过正确的途径进行释放。如体育舞蹈社、空竹社、轮滑社等。
(二)四类管理形式,适应职校办学特点
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社团灵活采用不同的管理形式,使得这些社团在运行过程中既符合学校校情,又符合这些社团的发展规律。
1.工作室制管理形式。一些具备工作室条件的专业技能类社团,由工作室负责人牵头,组建工作室师资团队,招募工作室成员。这些社团立足工作流程,帮助学生实现“企业化转型”。负责人相当于企业老总,教师团队相当于项目工程师,学生相当于企业员工,活动过程就是项目开发。
2.现代学徒制管理形式。一些专业技能类社团由实训项目社团负责人牵头,由专业教学团队担任指导教师,对某个专业学生的某一个专项技能提供训练指导,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来强化学生专项技能。
3.兴趣小组式管理形式。学校人文素养类和强身健体类社团,由社团负责人牵头,带领教师团队,开设校本选修课程或兴趣小组,通过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正当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修养。
4.联合体式管理形式。学校的志愿服务类社团,由各个系部分别组建分社团,联合形成学校的总社团。这样的社团既可以由分社团独立开展活动,又随时可以整合起来联合开展活动。
(三)四个紧密结合,促进社团内涵发展
1.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力行”为校训,通过“三好(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四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五S(整洁、安全、节约、技能、素养)”教育目标的追求来进行学生三维素养(公民素养、能力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大力建设“力行”校园文化。而社团正是“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活跃的有生力量。志愿服务类社团及人文素养类社团,以“奉献、传承、感悟、审美”为关键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品格,社团成为“三好”教育的“助推器”。职业技能类社团全面引入企业文化,实行企业式管理。学生开展活动时,从安全习惯到文明行为再到规范操作,全过程都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进行。社团成为“五S”教育的“强化剂”。
2.与推进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职业学校培养质量的提高与课程改革的深化关系密切。职业技能类社团旨在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加“高、精、尖”的技术技能,在这一过程中也推进了课改的深入。工作室制的社团是按照“自主合作学习―虚拟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展示―争取真实项目―真实项目实施―成功案例积累”的路线进行的,其最终走向就是“公司式运作”,直接对接企业需求,完全实施订单培养。社团不是课堂,没有十分严格的授课计划限制,教师们能大胆尝试自己的课程安排与教学设计。技能类社团活动立足于课堂教学,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高质量的社团活动奠定基础,而社团中课程改革的成功尝试,也将反哺到课堂教学之中,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社团成为课改的“试验田”。
3.与校本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很多其他类型的社团也进行着校本课程的建设。宜墨汉学社,从汉族的服饰文化、礼仪文化、节庆文化、艺术文化等方面构建汉学社的课程体系。学校礼仪社则从仪表礼仪、言谈礼仪、行走礼仪、待人礼仪等方面,构建了学生校园礼仪的规范化校本教材。随着社团活动渐进而有序地进行,师生们积累了丰富而详实的课程素材,将课程素材加以整理,进而形成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又反过来促进社团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性。社团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孵化场”。
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学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过程,就是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职业人”转化的过程。学校通过志愿服务类社团深入社区、街道、乡村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其最终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技能社团的企业参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企业、感知职业,为学生顺利进入职场铺平道路。社团成为学生联系社会的“引桥”。
二、“四四四”社团建设模式管理途径
(一)形成立体管理结构是社团建设的前提
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有组建社团的热情,但通常并不具备很强的社团建设与管理能力,经常出现开头轰轰烈烈,中途稀稀拉拉,最后不了了之的情况。加上职业学校社团种类多,有文学社、诗社、合唱团等人文素养提升方面的,也有与职业技能培养有关的,这些不同种类的社团管理要求不一样,甚至负责管理的部门也不一样,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你打你的鼓,我敲我的锣”的现象,活动时间、场地、人员冲突不断,秩序比较混乱。
镇江高职校对社团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尽管其管理涉及所有系部和绝大多数部门,但学校形成了立体的社团管理结构,从而奠定了社团管理良性发展的基础。学校组成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各职能处室和系部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的社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社团工作进行指导、研究、协调和检查。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学工团委牵头、校系同步运行、部门齐抓共管、师生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工作组织体系。每个部门在其中承担相应的职责。学工团委负责总体牵头协调社团建设,教学部门将社团活动时间列入学校总课表,信息化建设部门负责社团专题网站建设与协助维护,保卫部门负责社团活动期间的安全管理,后勤部门负责全校社团活动的场地安排,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社团活动所需设备器材的供应与调配,各系部的德育团队负责绝大多数社团活动组织与运行的管理。
(二)配套管理制度建设是社团运行的保证
为了保证学校社团活动正常、有效开展,领导小组先后逐步审核通过了《社团管理制度》《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社团指导教师业务培训制度》,为社团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为了促进社团规范化建设,学校还制定了《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格社团、品牌社团考核认定办法》,规定:学校每学期对各个社团活动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五有”(开学有计划、活动有记录、过程有管理、成果有展示、期末有总结)社团认定为合格。被认定合格的社团,认可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对不合格社团责令整改,视具体情况对指导教师工作量进行扣减或取消。对“七有”(开学有计划、活动有记录、过程有管理、成果有展示、期末有总结、对学校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在社会上有良好影响)社团,学校将评定其为校级“品牌社团”,适当给予指导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活动经费向“品牌社团”倾斜。这样一来,激发了各个社团争先争优的积极性,也使品牌社团在校内更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设社团展示平台是社团管理的抓手
1.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社团人之家。学校利用信息化技术,建成了“社团人之家”网络管理平台,学校的所有社团都在上面建有独立的模块,每个社团都定期上传社团活动记录以及图片、视频资料。一方面,社团通过网站资料上传来展示自己的建设成果和师生风采,另一方面,平台也为相关部门进行社团活动情况检查提供了方便。
2.校园社团展示活动――学校社团节。学校开展学生社团节活动,按照不同的社团类型和特点,分别开展“社团作品义卖秀”“社团广场秀”“社团舞台秀”“社团竞赛秀”和“社团设计秀”系列展示活动,为广大社团搭建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学生们在各类“秀”中展示自己得到的锻炼与成长,学校也对社团节展示活动中各个社团的参与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检查考核。
三、“四四四”社团建设模式实践成效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和锻炼了广大学生,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行为素质和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了更多高素质的有用人才。学校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五年获得全省总分第一名;学校星火志愿服务社团长期坚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社团;九点工作室社团探索“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获江苏省教学成果评选特等奖;学校体育舞蹈社团在全国体育舞蹈邀请赛和江苏省第八届体育舞蹈锦标赛中均获总分第一,夺得金奖。
社团是学校育人的新阵地,在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可以产生强大的助推力量。只要学校对社团建设的重要性有充足认识,建立适合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好配套的管理与激励措施,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就一定能实现学校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怡安,任飞帆.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J].教育纵横,2010(8).
[2]徐婧.初探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4(30).
[3]张瑾琳.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J].青年与社会,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