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节课堂活动

中秋节课堂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秋节课堂活动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感;备课精心;良好环境

语感是“语言的感觉”的简称,它使人们对语言的 ,直接感觉,即对语言直觉地领悟和敏锐的感受。语感是人们在对语言规律熟练掌握和运用中而自然产生的一种感觉和敏感性。这种对语言的敏感性在感知语言的一瞬间,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就立即表现出的对语言的正确,敏锐的感受力与领悟力。

英语教学应该首先关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尽量使学生多听英语,多阅读英语。为此,我们进行了初中英语语感教学的尝试,在教学当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一、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

l、备课精心、充分

课上需要的书面材料、图片、卡片、幻灯片等,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口语练习当中可能遇到的词汇、句型也要充分准备。尽量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丰富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无话可说的状态。同时还可丰富学生的口语表达。

2、创造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造英语学科的特殊吸引力。要增强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如一些简单问题的快速抢答,学生可以按座位分成几个小组,由每组的第一个同学提出问题,第二个同学作答,然后第二个同学提问,第三个同学作答。依此类推,哪―个小组先问答完毕即为优胜组。对优胜组的学生以及在竞赛中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逐步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3、课堂教学多样化,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的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对我国教师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英语口语课应上成表演课、聊天课、辩论课、采访课等。在这些非正式的氛围中,学生练习口语才没有压力,学生参与口语活动才有积极性。如Mid-Autumn Day在这一单元中,我并没有让学生按部就班一课一课去学。在第一节课上,经过了每人的Free Talk以后,我在黑板上写了个汉语拼音zhongqiujie留下悬念。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们开始观察这个拼音,有的在想如何拼读,有的已念出怪腔怪调的中秋节。在笑声中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中秋节。这时学生已是兴趣高昂,再趁热打铁告诉学生.“We can call it Mid.AutumnDay。同时板书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主题。要求学生用英语谈论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学生的谈论并不困难。紧接着再问学生:中秋节到了,能否邀请我去你家做三块月饼,分别拿在手中并告诉学生:This moon-cake is very nice: This one is nicer. This one is the nicest.引出比较和最高级。这一节课,学生的热情很高,谈论积极踊跃,话题几乎覆盖了后几课所有的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每一课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重视其他形式的辅助教学

l、游戏

游戏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语言认识了世界。精心设计的游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完身体部位的几个单词以后,让学生做“Touch”游戏。一个学生问,一个学生做动作。几轮游戏下来,学生几乎毫不费力就记下了这几个单词。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语序有些是不一样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句子,可以经常让学生做一些连词组句比赛。如制作一些单词卡片,发给每一组学生,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卡片,迅速地站好组成一句话,并把卡片上的单词以及整个句子读出来。也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给对方出题,最后决出优胜小组给与奖励。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提高了兴趣,教师还要善于用激励机制,对在练习中表现好的同学及时给与表扬与鼓励。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在口语训练当中,不要轻易打断,否则可能会影响学小的积极性,自尊心。可以记下来,课后予以纠正。

2、英语歌曲

唱英语歌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易于产生愉快心理,记忆效果也好。每堂课前的英语歌曲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也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现在我们实行“每周一歌”制度。即每周一首新歌。曲目由学生自定,歌词由学生自己整理,不认识的单词由学生自己去查找。因为学生喜欢唱,所以做的兴趣就浓,记忆也就更深刻。而这同时,加强了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进行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晚会、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朗读竞赛、英语小短剧表演等。新编英语教材的许多课文都采用对话形式,适合进行这一类活动。这些都为上好口语课打下了基础,作了准备。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学习目标语言与目标文化的关系,强调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间互动,使得学生语言知识学习与运用有机结合。本文总结了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实施中学英语节庆文化教学的方法,旨在通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素质教育与学习目的兼容,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拓展立体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多元智慧素质。

一、引言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以下简称《课标》)指导性地阐述了我国中学英语课程的目标、原则和学生应掌握的技能,明确了学习目标语言与目标文化的关系。《课标》强调英语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应形成有效的互动,学生能运用其语言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笔者认为,引人任务型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可尝试的教学途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笔者回顾和归纳了近两年来国内英语教学期刊上刊登的有关探讨“任务型教学法”的溯源、认识、课堂运用及误区的文章,重新认识和理解任务型教学方法,提出在中学英语节庆文化教学中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拓展中学生的中外文化认知,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多元智慧素质。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思想

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交际教学思想的发展成果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在外语研究者和应用语言学家探索二语习得的不懈努力之下,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来的。但它在20世纪50年代的职业教育中就开始应用了(龚亚夫、罗少茜,2003),并非一些教师所认为的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

一些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基本上是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产物(张伊娜,2006 )。然而龚亚夫和罗少茜(2003)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起源于多种学习的理论,如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发展以及教育理论,并阐明了其理论的主要依据是学习理论而不是语言理论。基于任务型教学不同的理念、认识、教学目的和对象,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其课堂应用褒贬不一,甚至提出质疑。

Nunan (1999)认为任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世界的任务,即目标型任务,这种任务是学生离开学校最终要做的事情,也是学生学习外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另一种是教育型任务,指的是课堂内的活动,如:听录音并复述、小组讨论问题。这类任务可以使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最终达到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设计这类任务的依据来自教育学与心理语言学。Nunan(1999)实际上强调语言使用中任务的交际性。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内容上以课文为中心、练习以语法规则为核心、教法上以教师为中心、学法上基于行为主义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僵化模式可以归纳为:输人一重复一强化记忆一形成长效记忆和习惯,注重所学习语言的准确性和用法,却忽视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这种现象也使得一些学者对注重语言运用和交际的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提出批评和质疑。张伊娜(2006)认为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将注意力集中在意义表达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有悖于语言使用和学习的规律,不可能促进外语学习”。在目前高考的反拨效应主导下,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特定英语教学的现实和无奈。张伊娜(2006)提出,“学习者和与之交往的对象大致都在同一水平上,如何能达到通过意义协商获得更多的可理解输人,调整、修正他们的输出?”这些教师仍然只是从英语熟练水平上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这些因素在英语教学水平较差的地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具有一定的依据,但笔者持不同的观点。

Nunan (1999)曾批评说,“即使能阐述语法规则的学习者也还是在语言使用中违背这些规则”。而龚亚夫和罗少茜(2003 )则进一步指出,“事实上语言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掌握。语法知识的记忆并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同样,Richards和Rodgers (1986)认为学习者语言技能的使用是获取知识最为重要的途径。学习一门外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有效的交际,而语言使用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也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实践的过程。教材的编者分类设计和编排各类活动,使学习内容、方法和学习者三维互动来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多元智慧素质。

显然,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受,强调语言运用能力。它引导学生在多重层面上学习语言文化知识,提出有意义的任务。通过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大量增加语言输人与输出的量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从而使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得到逐步发展。

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正是我们教学实践中所忽视的若干层面,这些层面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参与和合作,寓语言实践和能力拓展于自我学习、体验之中以及以共同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多维过程中。任务型英语教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因而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提倡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资源,如课外阅读、网络学习等来认识问题和建构知识,深化学习内容。它注重每个学习者与学习元素的多层互动和交融建构,而非着眼于立竿见影。

从语言学习规律来说,学生本身才是学习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的个人学习经历都可以成为推动整个小组活动的动力。Littlewood ( 2002 )将课堂上获得交际能力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非交流的学习、交流前的语言练习、交流型语言练习、有组织的交流和真实交际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各自教学实际将其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

三、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学习

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一方面需要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学习目标语文化和本国文化以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问题。对文化的认知反过来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在此很有必要提及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李光耀曾指出“了解了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还语言的血肉之躯,使人感受到它是活生生的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负载着具体文化内容的语言”(转引自宋学侠,2002 )。怎样帮助学习者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呢?遗憾的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文化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语法知识和词句用法层面上,仅对具体影响语义和语用的文化因素作出解释,却未能真正引导学生综合掌握语言运用和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节庆文化教学融入英语课程是英语教师会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多数仅局限于介绍节庆的基本概念,如:节日的起源及庆祝方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第2版)高中英语教材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第二册第三单元,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版)高中英语教材New Intermediate English for China第一册第六单元以及第二册第五单元中,都不同程度提及美国三大节日之一的感恩节,但编者并未对这个美国节庆文化内容展开进行介绍,并使之系统化地成为综合学习过程的延伸。事实上,我们初、高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体验感恩节。如果教师有目的地策划,在内容和方法上多层面地引导,将感恩节的文化元素与任务型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如:感恩节大餐起源于英国清教徒抵达北美后一年秋收的庆祝活动,与中华民族秋收举办丰年祭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基于上述理念,笔者借用任务型英语教学原则,针对高中一、二年级学生设计和呈现下面教学活动,为高中生搭建一座英语文化知识的桥梁。教学活动延伸至对中美节日文化的了解和对比。活动设计寓英语学习于培养学生多元智慧和基本能力目标之中,正如王学华(2007 )指出的那样,“通过目标特定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具体学习任务感受英语文化,寓英语学习于体验、发现和参与的过程中”。同样,教师也借用相似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民族文化精华,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意识。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与步骤

Task 1讲解课文:以课文中感恩节的内容为基础,依照who/where/what/when/why ( how)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感恩节的由来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内容中重要事件的英文句子随意张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依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以确定学生对整篇文章是否完全了解。教师教会学生有关感恩节的歌曲,并请学生表述对歌曲内容的感想。

Task 2探索与思考:关于感恩节的更多背景知识并未在课文中出现,教师提出诱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阅读参考书寻找答案,在下一节课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620年英格兰和荷兰的清教徒们背井离乡移民北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迁移去北美?

Task 3延伸教材:教师利用PPT幻灯片逐一呈现所有问题,请多位学生回答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个人思想的能力,扩大他们参与分享不同见解的机会。教师利用PPT幻灯片将感恩节的起源、习俗、庆祝方式及其涵意完整地介绍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完成Crossword Puzzle来联想扩充词汇。

Task 4课外任务:感恩节是美国三大重要节日之一,但对中国学生而言,感恩节距离我们的生活时空遥远。本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并设计以下活动,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进而具备策划与组织能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任务:介绍清教徒在大西洋航行中遇到哪些困难(海上恶劣的天气、人群中的疾病、食品困难和未来目的地的不确定性)。

以下活动都可以包括在“Task 4课外任务”之中,供教师参考。

Task 4—1寻根之旅:通过感恩节的节庆教学活动,学生已经知道首批到达美国的清教徒来自英国的Plymouth,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清教徒移民北美大陆和相继而来的移民潮对北美大陆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Task4一2梦想满行囊:学生已经了解清教徒当年搭乘五月花号帆船前往他们的梦想之地。这是一艘装满他们的梦想之船。引导学生做小组活动:

·想象在航程中清教徒们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

·描述清教徒们历经艰险登陆北美大陆时的兴奋心情。

·描述清教徒们看到的北美大陆的风景、天气、动物和植物等。

Task 4一3中西文化喜相逢:通过Brainstorming,让学生思考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认知中感恩节的精神内涵什么?在中国文化中哪些节日可以与感恩节的精神相契合。可以参考The West Meets the East补充阅读材料等其他相关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问答练习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其他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比较节日和庆祝活动中蕴涵的文化特点。

Task 4—4感恩岁月:感恩节是一个表达感谢与传达祝福的节日,让学生制作感恩卡片,写下感恩话语,并鼓励学生寄出感恩卡片,把爱传递出去。

Task4一5扮演角色:设计多个帮助他人的情境,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一段对话,并在课堂上表演。

应该指出的是任务型教学过程具有三维一体的特点,笔者寄希望于教师与学生、学习任务与内容及所学语言的形式结构形成立体交汇点,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智能、能力和促进学生整体人格发展的目标。教师或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全部和部分地使用“三维任务型教学互动板块评估表”,例如:教师或学生可使用表1记录自我评价与各纵向部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和问题,以便在以后的同类型教学中更加有的放矢。同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表1记录自我评价与多元智能横向部分在教学活动刚结束时对自己表现的反思和评估,从而认识和提高自己的多元智能,成为更有意识的学习者。

1.学生自我评价:教师除了评价学生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表现以外,学生自我评价也要列成清单表,让学生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表现,教师以此作为参考,提升教学效果。

2.知识拓展:学生对于感恩节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进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情感教育:由于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步实施,学生由认识自己、关怀自己进而升华到认识别人、关怀别人。

4.技能训练:活动内容包含听、说、读、写,学生经过不同活动的经历和感受,这四项技能皆有所提高。

5.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培养了勇于接受挑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自信心。教学活动的设计因具备多元性,所以也激发了学生多元智慧的发展。下表展示了通过任务型教学学生在以感恩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所提升的“多元智能”。

五、结语

寓文化于任务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新尝试,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课外延伸,也可考虑作为学校文化节的表演内容,使之成为诱发学生思考、引导体验、扩大参与机会和提升英语学习能力的途径。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学习任务要精心设计,做到内容和步骤有的放矢;2)适当参考和引人教学资源;3)教师应清楚本学期哪些单元中有可挖掘的文化素材;4)教师应了解任务教学费时费力,要注意教学中的可行性。

王学华(2007 )指出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促进文化交流和学习,而当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却存在严重“人超”,即英语文化过于强势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与感恩节在形式和意义上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除了感恩节的宗教意义和中秋节的民俗意义,两者都是家人和朋友的聚会,融亲情、爱情、友情于一体,表达祝福、思念,并有典型食物—感恩节的火鸡和南瓜饼,中秋节的月饼和茉莉花茶。鉴于此,笔者建议在每学期的教学中以中秋节为主题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其过程同以上呈现的感恩节教学步骤,让学生分小组分别开展以下活动: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第3篇

1增强亲和力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上课的时候,如果我们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学生这一节课就比较活跃,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如果我们板着脸走进教室,学生们这一节课会比较沉默,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一个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树立师生平等观,努力塑造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魅力,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带着我们的热情去上课,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取信于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热切的希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增强生活性

高中政治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恰当运用各模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努力将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尽管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活化书本上的知识。

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消费,这块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是最紧密的,这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生活(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比如第一框的内容是商品、货币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可学生对这些事物的认识水平仍是低层次的,所以教师不妨从他们身边的学习用品、毛衣、饭卡等常见事物入手,通过对比如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和商场买的毛衣有何特点来理解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逐步引导他们架设课本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的桥梁,解决他们的认识困惑。

如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置几个情境问题:①这课教学一般是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前后,我们就利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历,总结每年中秋节前、后时期月饼价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②夏天西瓜比较多,可是西瓜刚上市时价格会比较高,大量上市后价格就会降低一些。③即使供不应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的价钱高。通过这些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为此需要我们教师对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也有比较多的观察和思考,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时事热点,小到学生每天生活的校园、教室、身边小事、流行歌曲、动画动漫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品,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整理、运用,都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3增强体验性

体验性学习,是指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再造和再创活动,进而产生理性的发展和意义的一种学习方法。这里的体验我们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课堂情境的体验。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乐于学,乐于思。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结合所提供的情景材料,体会和领悟蕴涵在其中的教学内容,达到寓知识于情景,借情景感悟知识的效果。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第六课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理论性较强,学生虽有听说但缺乏实际经验,怎样才能让学生带着兴致去接触这些理论,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通俗的接受它们?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知识点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境《小张投资记》,使学生在故事情境及问题的引导下想要并急于学习相关的知识,在本课的内容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套最合适的理财方案。当然我们还可以选择很多的图片、故事、诗文、社会热点问题等来丰富我们的课堂资源,营造快乐趣味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课外实践的体验。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收集相关主题的资料、或指导学生设置相应的调查问卷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课堂中给予学生时间及相关器材如投影仪支持等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成果和收获,这个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的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锻炼才能。何乐而不为呢?

4增强成就感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第4篇

技工院校培养的是职业人才,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兼以“传道”。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例如:《孔子的诚信观》、《一碗清汤荞麦面》、《好雪片片》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天堂与地狱比邻》、《信客》、《把信送给加西亚》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职业的本质内涵,懂得爱岗敬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我有一个梦想》、《士兵突击》可以引导学生体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生活品位。《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洛阳诗韵》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等。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领略作品的情感和美,教会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融入自己的情感,做一个有品味,有内涵的人。通过潜移默化的熏染与陶冶,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等方面和谐发展。

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选择性大

从2013年开始,笔者所在学院,就在下午第三节课推行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活动,语文学科也为此开设了“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中国传统文化讲座”、“中外影视欣赏”等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需要,从各个角度挖掘教学内容:如通过文学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通过富有时代性的选文,可以让学生感受时代精神和职业道德;通过各种文体的写作,可以提高学生职业所需的写作能力;通过讨论、交谈、演讲等专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品格素养的提升。

在中秋节前夕,笔者让学生开展“中秋月”专题学习,按照“月的诗句”、“月的歌曲”、“月的舞蹈”、“月的科普”四个专题,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专题PPT的制作。并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包括资料的查询、图片的筛选、PPT制作、上台展示讲解、小组拉票等。这样的语文课堂,一者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二者,培养了他们自我学习、自我展示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三、语文课程教学方法——学生为本,灵活选择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教学,要明确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立足学生的实际现状和专业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应尝试如资料查找、小组合作、质疑探究等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也可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拓展训练法等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中秋节课堂活动范文第5篇

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知识为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搭建的知识框架,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还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所以,笔者对计算机相关可能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了挑选与优化。表2就是计算机课程公共基础的详细教学内容。高校计算机课程公共基础详细教学内容计算机教育公共基础的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应遵循实用性、连续性、系统性、基础性原则,重点突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具体化、项目化,体现实用性及应用性,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脱离应用、强调知识、点化的落后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还能大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与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属于不同的领域,他们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各不相同,教学过程也由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师承担。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质教育和计算机教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在新出现的信息中,单字信息的占有率已达90%以上。因此,高校的计算机教育课弥补信息素质教育的不足,只要有效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就可将其当作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目标。

1.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上,可以采用课堂的案例教学及课后的项目驱动两种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师在上课前,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核心,精心选择、灵活设计教学案例,确保所选择的案例及设计的教学步骤适合学生学习,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可见,教师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所以选择的案例要同时具备知识性与趣味性,并且还要有良好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艺术报刊的设计”这一节课时,因为艺术报刊的设计本身就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在该案例中,教师可以“月到中秋”为主题,由于大学生对传统的中秋节很熟悉,并且这个万家团聚的日子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及风俗习惯,使其趣味性很强,学生可通过中秋节的符号性特征“月饼”“月亮”等切入设计主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可以联系段落、字体等格式,还可熟悉图片、艺术字等对象编辑机插入技巧,把Word软件编辑功能中能用到的功能都包括在内了,实现了学生熟悉该软件功能、灵活运用软件解决具体问题的目标。

2.提高教学过程的网络化

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地点应该为学校机房,授课方式应采用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该软件的特点是能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课堂上教师可边讲解知识边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可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实践操作,可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疑惑、作业的提交都可在网上轻松解决。笔者所在的高校还引进了多课题组学习系统或课程网站、BB教学平台,课下学生提交作业、单元测试、预习新课、复习教学内容等都能通过学习系统或网站、教学平台轻松完成,实现“网络上学、网络上教、网络上考”的网络教学过程。为保证网络教学的高效落实,计算机教室应对学生实行全天开放,除了正规上课时间,学生进入教室学习时只要刷卡就可以了,这样就能大幅度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频率,更重要是提高了学生网络学习的机会,有效缓解了计算机课程课时过少、课堂练习不到位的矛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为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完善计算机教育考核方式

传统的高校计算机考核方式,一般都是全靠凭借“期末试卷”,该评价方式的弊端是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活动,并且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提高对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效果,必须改变传统上单一的、片面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和项目完成情况按不同的比例,科学权衡后一同计入学期总成绩。其中,学生的平时表现,是指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几率情况、学习表现等,都编制成一定的成绩记录下来,学期末根据学生整个学期的各方面表现情况计算成分数,学生平时表现情况考核的权重系数是0.2;项目成绩是指项目授课后,教师通过布置“拓展训练”,让学生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不知的“拓展练习”,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将其评估为成绩,此项的权重系数是0.4;剩下的0.4系数是属于期末考试成绩。这种新的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在整个计算机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积极性与热情参与性,减少了学生到期末突击学习应付考试的状况。需要注意的时,为了减少学生课后项目出现相互抄袭设计方案的情况,教师可将学生设计的作品传送到网上,进行展示,让同学们相互评价。该评价措施不仅降低了作业抄袭现象,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进取心,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课后项目设计,并全力完成课后项目练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