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侧目而视

侧目而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侧目而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侧目而视范文第1篇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2)实习时数安排为2学时。实习小组由4~5人组成。

2、仪器与工具

微倾式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测伞1把。

3、方法与步骤

(1)在地面选定B、C、D三个坚固点作为待定高程点,BM、A为已知高程点,其高程由老师提供。安置仪器于A点和转点TP、1之间目估前、后视距离相等, 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测站编号为1;

(2)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记入手簿;

(3)前视TP、1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记入手簿;

(4)升高(或降低)仪器10cm以上,重复2与3步骤;

(5)计算高差: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两次仪器高测得高差之差不大于6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差;

(6)迁至第2站继续观测。沿选定的路线,将仪器迁至TP1和点B的中间,仍用第一站施测的方法,后视TP1,前视点B,经过B点和点D连续观测,最后仍回到点A;

(7)计算简核: ∑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高差=2∑平均高差

(8)高差闭和差的计算与调整;

(9)计算待定点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A的高程和各点间改正后的高差计算B、C、D、A四点的高程,最后算得的A点高程应与已知值相等,以资校核。 4、注意事项

(1)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

(2)同一测站,圆水准器只能整平一次。

(3)每次读数前,要消除视差和精平。

(4)水准尺应立直,水准点和待测点上立尺不放尺垫,只在转点处放尺垫,也可选择有凸出点的坚实地物作为转点而不用尺垫。

(5)仪器未搬迁,前、后视点若安放尺垫则均不得移动。仪器搬迁了,后视点才能携尺和尺垫前进,但前视点尺垫不得移动。

(6)水准路线的高差闭

5、思考与练习作业

(1)为什么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

侧目而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地栽木耳 栽培 失败 五种原因及对策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自1999年开始栽培地栽木耳。由于工作原因,走访接触菌农较多,有很多菌农因正确使用地栽木耳技术而发家致富,也有很多菌农因没有掌握地栽木耳技术,导致栽培失败,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使更多的菌农能够利用地栽木耳技术,改善他们的生活现状,我在很多菌农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地栽木耳生产过程中易导致栽培失败的五种原因及对策,希望能对新从事地栽木耳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菌种引种不当,导致栽培失败。由于个别菌农没有到有实力的正规研究单位引种,随意引种,引得菌种带杂菌或菌种老化,造成栽培失败和经济损失。每年的地栽木耳生产中,都有这样的失败个案。正确的引种方法是必须到正规的研究单位引种,按自己的生产计划提前预约菌种。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栽培菌袋,为提高地栽木耳产量打下基础。

二、灭菌不彻底,导致栽培失败。造成灭菌不彻底的原因有很多:灭菌锅设计不合理;菌袋在灭菌锅内摆放过密,使四周的蒸汽不能流动;灭菌达到100℃后,温度又掉到100℃以下等。特别是地栽木耳生产头一锅灭菌,灭菌锅温度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迅速达到100℃,否则时间过长易滋生杂菌,导致栽培失败。解决的方法是在生产之前,先把灭菌锅预烧一次,以烧干锅灶为标准,确保正式生产时能在一小时内烧开锅。灭菌不彻底发现较晚,具体表现是在养菌过程中菌袋杂菌感染率偏高,大于10%,甚至全部感染。对策是规范灭菌(菌袋四周能流动蒸汽,保证温度100℃以上,不间断八个小时的灭菌时间),杂菌感染阶段,只能把感染的菌袋重新生产,减少损失,别无他法。

三、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栽培失败。如拌料不均;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袋装袋过紧或过松;养菌上架时没拿袋身,空气压力把杂菌吹到菌袋内;养菌室过干或过湿等都可以导致栽培失败。具体表现是地栽木耳减产,甚至绝收。对策是规范操作,从拌料均匀开始;使栽培袋内基质含水65%为标准;上架养菌时拿袋身;保持养菌室温度、湿度,适时通气。

四、下地管理不当,导致栽培失败。由于选地不当,加之现今极端天气多,暴雨灾害使排水不畅,甚至洪水卷走栽培袋也时有发生,造成菌农的巨大经济损失。(散射)光、温度、水分管理不当,导致栽培袋感染杂菌。对策是选地要地势较高、交通方便、排水通畅、水源近的地块。栽培过程中最好先集中催耳芽,可大大缩短管理时间,早上市。(散射)光、温度、水分三者不能长期处于不利于地栽木耳生长的状态,尽可能想办法调整使(散射)光、温度、水分向有利于地栽木耳生长的方向,提高栽培成功率。

五、市场销售原因,导致栽培失败。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当产品销售价格大大低于生产成本时,进行地栽木耳生产、销售,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导致栽培失败。对策是科学贮藏,待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再进行销售。贮藏方法:把地栽木耳晒干后,装入塑料薄膜筒中封闭,再装入塑料编织袋,扎紧袋口,放到通风干燥的仓库贮藏。同时注意防潮、防鼠、防虫害。贮藏得当,放置2至3年没问题。

多用途花草――食用芳香熏蚊草

该草原产非洲及太平洋岛屿等地区,属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已传到我国,现种植规模已逐渐扩大,它集食用、药用、驱蚊杀虫、香化居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于一体,株高30~45厘米,分枝繁多,盆、地两栽,株型优美,碧绿的叶片向内缩郑,好似少女害羞一般;朵朵白花倒悬于枝间密集环生,犹如银铃,美观至极,全株散发悠悠清香,旦枯而尤存,可随风飘至数十米远,闻之令人心旷神怡,精力倍增,有提神醒脑、清除疲劳的功效。但这种悠香使蚊蝇虫蚁极为敏感,具有很强的驱逐蚊蝇虫蚁的效能,将其生生盛期的茎、叶晒干放于衣柜,不但衣物悠香长久,且虫蚁不咬不蛀;放到畜、禽圈舍里,不但没有蚊蝇,而且畜、禽身上不染跳蚤生不虱;若作香料放入加工的食品里,闻之清香扑年轻,食之回味悠长,将该草鲜叶捣烂敷贴可消肿、止痛、止痒,还可治无名肿毒。用在化妆品里不但香味浓郁,而且还有杀虫、消炎、止关、治毒疮的功能。它用途广、无污染、无毒副作用,为纯天然环保香料,颇受现代人的欢迎和注重。

侧目而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娱教;电视节目;娱教内容;娱教方法;娱教策略

幼儿电视节目不同于一般的新闻、经济报道和其他类型节目,这些节目主要具有舆论宣传或产品广告动能,而幼儿电视节目由于面对的是特殊的受众群体,其功能也就比较独特和广泛。大致说来有知识教育、人格教育、趣味娱乐、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维护儿童权益等五个方面。可以说这是一种知识和思想的渗透,这种渗透是在一种轻松活泼的环境下进行的。电视节目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即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让幼儿在玩中成长,玩中长智。这种融合了娱教思想的电视节目,称之为娱教电视节目。

一、幼儿与电视媒介的关系研究

1.生物生态学的启示

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幼儿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的,这些系统表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由里到外分别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代系统。其中微观系统(家庭、幼儿园、扩大家庭、学校、社区及邻居、宗教机构、医疗机构)和中间系统(微观系统中的两个实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最大。因此要重视从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相互关系中,来研究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以优化幼儿成长的环境;要利用好外层系统,包括父母的工作场所、家庭生活条件、各种视听媒体等,保证幼儿的发展,而且这些都会渗透到成人和幼儿的相互作用中去。

2.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在每个幼儿身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9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因此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出社区参与教育活动,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可以满足幼儿的这些需要。要注意发掘社会的资源,特别是与幼儿密切相关的电视媒介,来扩大幼儿的视野,发展其智能强项,改进弱项,促进其心灵全面而充分地成长。

3.把握幼儿与电视媒介形态的独特之处,制作适合幼儿的娱教电视节目

幼儿电视的媒介形态有着与其他媒介(包括视媒介),

不同的独特地方,应该明确幼儿与电视媒介的关系、幼儿在电视媒介中的角色位置。幼儿在观看时间和观看节目等方面,有着与成人不同的收视行为。施拉姆将幼儿的电视需要分为三类:第一点是娱乐需要,第二点是认知需要,第三点是交往需要。《虾仔魔铃叩》正是从这三方面去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样能激发他们收看节目的动机。可以让观众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作为采访对象,通过对自己拍摄的节目发表言论,提出更好的意见;或作为主持人直接参与节目的制作来突出节目的幼儿化。

二、幼儿娱教电视节目的内容设计策略

1.形成适合于幼儿的娱教电视节目风格

幼儿电视节目必须依据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方面的原理,使幼儿电视节目给孩子新颖的感受、奇妙的情趣、生动的形象、丰富的知识、愉悦的气氛;能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品德情操和民族自豪感;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智力、理解力、接受程度等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开发《虾仔魔铃叩》时应使用明快的节奏和突出鲜明的时代性。为了适应幼儿跳跃式的思维,应控制电视节目的节奏,避免拖沓。另外,在设计内容的时候应尽量使其具有童真、童趣,避免成人化。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要贴近幼儿,反映幼儿的真实生活和他们独特的生活情趣。

2.特色的娱教目标决定了娱教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这就为在确定节目的预期效果和设计节目的内容方面提供了依据。《虾仔魔铃叩》的节目应围绕着以下要点展开: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正确应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加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爱护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3.为幼儿提供建立条件反射、获取知识技能的条件

幼儿期,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机制都在不断增强。兴奋过程的加强表现为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条件反射容易形成,这就使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去听、去接触各种事物,从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提供了条件。

条件反射的建立,说明幼儿具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电

视作为幼儿最容易接触的媒介,应该更多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节目。在《虾仔魔铃叩》节目中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建立条件反射、获取知识技能的条件,从一开始的唱游节目,就选择了具有适当难度的歌曲和舞蹈,以便电视机前的幼儿观众能够跟着一起学习。之后的内容也考虑到了如何让幼儿观众建立这种条件反射的机制,通过多次重复、多通道感光刺激,增加故事情节的吸引力、增加环境的气氛来达到教学目的。

4.注意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幼儿跟成人的交际活动增多,幼儿参加集体性游戏活动的增多,幼儿的第二信号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表现在:幼儿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感知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而且能通过词的描述、

讲解来认识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同时幼儿还能通过接受成人的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在《虾仔魔铃叩》中可设置一些儿歌、童谣和滑稽的喜剧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开始关注周围的世界,使其对外界环境形成好奇心,随之吸收能力也会增强,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

三、幼儿娱教电视节目的娱教方法设计策略

1.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传递娱教内容

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状态和思维特点,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操作法、暗示教学法和发现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法,才能达到更好的信息传授效果。

如在《虾仔魔铃叩》中综合运用音乐、图画等来创设或再现某一情景,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其情感体验。或者在节目中加入讲述具体形象、幼儿熟知的事物,激发联想,引导幼儿进行对照,启迪其思维。通过电视节目中人物的榜样作用,带领幼儿一起动手,使幼儿在操作摆弄实物、材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活动的主体。也可以给幼儿观众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独立探究。

2.建立体验学习环境,实现一种渗透式的学习

娱教是娱乐和教育结合的称谓,也被称为Edutainment,Techno-tainment,Edu-game等,是以尊重学习者当前的生活价值为基础,通过创建、使用与管理恰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者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与教育目的及手段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Edutainment最主要的形式是游戏公司推出的某种探究或模拟类的电子游戏,电视台制作的“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电视节目”,机器人(宠物)玩具和类似“夏令营”或“儿童之家”。

运用娱教理论来指导电视节目的制作。如在《虾仔魔铃叩》中营造这种体验学习的环境,以它作为支撑平台,让幼儿观众通过与电视节目的互动、主动参与和亲身经历达到情感体验。在节目的设计中通过增加情境的吸引力和激发兴趣,让观众在逐渐进步的愉悦感中主动尝试加入到节目的制作中,投入我们设计的情境。如在《科学小飞侠》的舞蹈中,可以让观众感受科学,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以便日后形成一种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这是一种体验,一种对节目当中隐性内容的体验。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幼儿在节目中展示他们的手工制作,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快乐,观众也可以跟着一起制作、一起体验。

3.寓教于乐,一种思想塑造一种娱教的策略

娱教理论实质是一种寓教于乐思想。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学园,主要是为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而设立的;我国的孔子也是一个寓教于乐思想的倡导者。而当代新的教育理念也认为教育应该是愉悦的,应该是解放人的。通过对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的分析,目前对寓教于乐思想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一为课堂游戏类,占的比例最大;二为计算机游戏类;三为电视节目类,仅占2.32%。

在《虾仔魔铃叩》的制作中,为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隐性和显性结合,娱乐和审美结合。有些知识直接通过主持人或者其他表演者表现出来,有些知识则可融入到谈话、舞蹈或者短剧当中,让这些知识在娱乐中被幼儿接受。

(2)强化人际传播,实现精神互动。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互动,有内容上的情感互动、通信互动和直接参与的方式。

(3)平民化定位与参与性特征。通过电话参与、合作拍摄及观众自己制作节目的方式,来扩大观众的参与面,体现出平民化的定位与参与性。

因此幼儿娱教电视节目的娱教策略主要包括娱教内容设计和娱教方法设计这两部分。通过生物生态学、多元智能的理论指导,对幼儿与电视媒介的关系进行分析;制作具有幼儿电视节目风格的、形成特色的娱教目标、能提供学习知识和技能条件的节目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建立体验学习环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舒平.儿童电视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05.

[2]周念丽,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侧目而视范文第4篇

一、电视少儿节目发展态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有3.67亿少年少儿,他们是世界上最大最为固定的电视收视群体。对于处在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少年少儿来说,各种传媒无处不在,媒体的信息是他们须臾不可分离的“社会空气”。在大众传媒中,电视媒体以其声画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观具体、视听兼备的独特优势而深受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少儿钟情于电视,更多是因为他们对电视中的新闻、动画、娱乐和知识性节目有着强烈的需求。当代少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成员里,他们缺乏同龄人的交流对象,于是,加重了他们对电视的沉迷和依恋,电视成了他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渠道。所以,少儿节目在今天不仅仅肩负着娱乐观众的作用,还肩负着影响少儿身心成长的重要历史使命。

现在,少儿节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传媒资源的丰富和少儿日益增长的信息渴求,少儿节目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各地已经不满足于只在某个时段,播出短小的少儿节目,开始开设少儿节目专场、少儿频道等,纷纷争抢少儿节目这个广阔的收视市场,节目结构已经脱离了以往那种单一的创作流程。2001年南方台开办了我国首个少儿频道,少儿电视节目开始踏上专业化的征程。2003年,我国内地第一家面向全国少年少儿的专业化少儿频道――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正式开播,开辟了中国少儿电视传播的新里程。2004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开办少儿频道的通知》,于是少儿频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截至2005年,我国内地共开办了29家少儿频道和3家卡通频道,2006年广东卫视又推出了嘉佳卡通少儿频道,等等。少儿节目以少儿频道这样一个形式得到了充分表达,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比较少见。

少儿节目一路发展,与它的特殊观众是分不开的。不同的观众群体会有不同的收视特点。电视声画合作的传播形式决定了它“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语言特点,电视节目与受众间的沟通交流,目的是传输的节目信息能让受众理解并接受,因此需遵循声画合作原则。少儿电视节目声画合作的传播形式是指在处理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声画关系时应注意适应少儿受众的认知习惯和心理需求。少儿电视节目的受众年龄在14岁以下,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少儿认知发展的起点是感知,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形来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的关系,以后再逐渐发展表象或形象思维。12岁的少儿虽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电视图像以其具体形象性给人的视觉比较直观,容易接受,适应少儿的认知能力。因此,相对于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的少儿来说,图像易于少儿理解,也就能更有效地向少儿传播信息。

二、电视少儿节目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少儿节目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被人们讨论,也被列入了专家学者潜心研究的课题领域。从总体上看,我国电视少儿节目普遍存在着专业化定位缺失问题,对目标受众的特点缺乏理智的细分和定位。随着信息多元化趋势的发展,电视节目资源应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高效率、高密集地向受众传播信息,电视少儿节目也不例外,虽然收看少儿节目的观众都定位在14岁以下,但是这个群体,又可以细分为好几个年龄层。英国的BBC办有三套青少年少儿节目,即针对婴幼儿受众(0~6岁)的CBEEBIES频道;针对少年受众(6~12岁)的CCBBC频道和针对16~24岁之间的青年受众开设的BBC3频道。

相比之下,我国内地电视少儿节目的定位则显得过于宽泛,大多把观众范围定为0~18岁的少年少儿,甚至还包括青年等相关人群。从大角度看,这样貌似符合更多人口味,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收视率。其实不然,这样子,就会对少儿节目的收视群体缺乏细分,一部分少儿想看节目的时候,却在选取频道上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从节目的发展角度考虑,这样的不细化的划分,也阻碍了少儿节目的迅速发展,容易让发展步入瓶颈。另外,部分节目内容定位不清楚,在少儿节目的专项时段里,出现了不适宜少儿观看的内容。有些节目制作者,片面地追求收视率,甚至想吸引少儿家长这样的收视群体,也是要不得的。片面地追求收视率,用约束成年人节目的那一套方法,来束缚少儿节目,本身就是要不得的。少儿节目起着引导少儿心灵的积极意义,如果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在我国少儿节目发展的道路上,势必会造成不小的麻烦。

三、积极应对,良性发展

电视节目要引导少儿心灵健康成长,必须考虑少儿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主体性,一切话语设计贴近少儿视角,让孩子说话,说孩子的话,为孩子说话。在吸引和感染少儿的前提下,了解当今少儿心灵深处的思考,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引导和帮助少儿成长。

成人应当在少儿提出问题与困惑、表达观点和意见时认真倾听,并在与他们的平等交流中助其形成正确的意见,以促进他们认知和发展。要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将目标受众的年龄、兴趣、心理特征、收视习惯、作息时间等诸多因素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来设置节目内容。少儿的作息时间与成人不同,不同年龄少儿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有别,同龄的城乡少儿的作息时间又有差异,因此节目在细化受众定位的基础上需对播出时间作出相应安排,才能真正满足少儿的电视需求。

侧目而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 社会教育 目标解读 实施策略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建立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实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期既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期,而如何对社会教育目标进行解读则直接影响着幼儿社会教育的实施方向。

一、幼儿园社会领域目标的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社会领域的幼儿培养目标确定为两个方面,即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从人际交往来看,其目标主要有喜欢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从适应社会来讲,其目标主要有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而这些目标基本上可以从社会关系和心理素质两个层面来解读。

从社会关系层面来讲,它要求幼儿初步形成“社会人”意识,对简单的社会规范形成认识,并能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处理好与长辈、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某一地域文化形成情感认同,进而形成爱国意识;从心理素质层面来讲,就是教会幼儿正确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即当生活、学习、游戏中出现困难的时候,幼儿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而这种思想品质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实施策略

(一)在社会领域课程中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落实社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幼儿的身心发展尚不健全,他们无法对单纯的理论知识形成情感认同,因此幼儿教师就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社会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以保证教学效果。例如新入园的幼儿会因为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焦虑心理,甚至出现哭闹情况,而这时教师就可以先安抚幼儿情绪,然后组织幼儿去园内“探险”,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熟悉幼儿园里吃饭、喝水、洗漱、上厕所、学习、游戏等区域,这样幼儿就会在熟悉环境的过程中逐渐适应教育目的。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B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包含着许多社会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善于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与教育的契合点,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幼儿营造一个社会教育的环境,例如生活习惯的培养是落实社会教育中“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这一目标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上学、放学的过程中规定一些与家长、教师等人的礼仪规范;在洗漱时,为幼儿制定礼貌排队、节约用水等行为规范;在用餐时,用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水稻、面粉的来历等,从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社会教育目标。

(三)在区域活动中延伸社会性教育

区域活动是幼儿参与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在区域活动的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材料的投放为幼儿营造一个建立社会关系、提升综合素质的区域环境,例如为了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放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玩具,并指导幼儿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开展游戏,从而让幼儿在合作中增进情感、融洽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区域游戏,让孩子们在情境中真实体会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如教师可以利用家庭、医院、道路交通等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让孩子们在职业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四)在其他领域课程与活动中落实文化教育

不是专门的社会课程才能落实社会教育目标,幼儿园在其他领域课程的活动中也能够对幼儿开展社会教育,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其他教育资源中的社会教育因素,以实现幼儿文化教育的目标。例如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家庭成员的关系、幼儿行为规范、交通守则等内容成儿歌,让幼儿在体会语言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接受社会教育;而在国庆节、中秋节等节日活动中,教师则可以通过文艺汇演的方式强化幼儿对我国传统风俗习惯的认识,并对其形行成初步的情感认同与情感归属,从而完成幼儿文化教育目标。

(五)在家校合作中提高社会教育效果

家校合作是保证幼儿教育一致性的关键,在家校合作中,家庭和幼儿园不仅要承担起各自对幼儿教育的责任,还应该通过沟通,消除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分歧,从而为幼儿营造一个统一、优质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在实施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整合家校资源,畅通家庭与幼儿园的沟通渠道,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校园开放日、亲子互动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认识到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进而推动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共同落实幼儿社会教育。

三、结语

总之,要想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提高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社会教育教学经验,更新社会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使社会教育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丽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解读与实施途径[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AI文章写作

高效、专业、量身定制满意为止!

开始体验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