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狗种鲜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于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厚爱,笔者深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先进文化理念,是打开提升农村小学办学品位与效益之门的一把宝贵“钥匙”,是建构学校先进管理文化的重要抓手。本文针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师道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对学校教育管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意义及成效,谈一点浅见。
一、礼仪文化的传承――创校园文化特色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教育思想是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少先队员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以及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福建省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应邀参加了由、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在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涂寨中心小学开展的一系列礼仪文化活动,对深化学校教育管理意义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礼仪文化进校园――传承美德,文明薪火代代传。
学校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活动主题,实行礼仪教育主题月活动机制,建立、完善文明督导队伍,搭建礼仪教育普及活动平台。
(1)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围绕“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少先队中队观摩、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法绘画展评、讲故事比赛、文化艺术节、实践教育体验活动、专题论坛研讨活动等。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被、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授予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并同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2)文明督导队伍。学校组建“文明礼仪先锋监督岗”队伍,他们既是文明的传播者,又是文明的监督者,他们成了校园的一道文明风景,示范引领着整个校园。同时,“校园小记者”利用校园广播,定期报道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文明人、文明事。
(3)礼仪教育平台。学校利用“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教育QQ群、“涂寨中心小学”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上传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的进展与新闻,让教师与学生在平台里互相交流与学习,让教育普及活动根植人心。活动的信息也经常在惠安教育信息网、惠安乡讯报、泉州德育网、泉州教育局等媒体平台上进行报道。
2. 礼仪文化进课堂――传播课堂,礼仪养成时时教。
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宝藏与财富,博大而精深,承接这些悠久的礼仪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亦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学校将礼仪文化的学习纳入了班队教育活动计划中,要求每班每月必须安排一次文明礼仪教育的班队活动。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对礼仪教育的反馈或随笔记录,让礼仪养成教育真正根植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另一方面,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线,积极挖掘传统礼仪文化资源,开发以“礼仪文化”为学习内容的校本课程。目前,“礼满人生”校本课程已在全校各个年级进行了开课实践。
3. 礼仪文化进社区――传递效应,校内校外双向走。
(1)效应辐射。学校组织了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成果展示汇报演出及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德育长廊现场风采展等活动。这些演出及活动,经惠安县有线电视台播报,受到县镇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同时,学校还常年坚持“文明中队”“文明小标兵”的评选活动,充分展现了文明标兵的风采。
(2)延伸实践。一是坚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小手牵大手”的少先队课外实践活动,让“文明做人、文明做事、文明学习”的行为规范走进千家万户,牵动每个家庭;二是成立“文明礼仪假日雏鹰小分队”,小分队每个月定期走进各村的弱势群体家庭,通过服务社会,从而向社会宣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明礼仪美德;三是结合学校“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系列主题活动,每学年坚持开展“走进外来工子女的家”“做留守儿童的亲人”及“‘温暖特困的心灵’阳光助学”教育实践活动。
二、师道文化的凝练――筑专业成长基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古代教育及传统教育理念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弃其糟粕,以形成适应现代教育的“师道文化”。
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下的“147师德工程”。
涂寨中心小学“147师德工程”,就是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建立健全师德评议考核、师德督查、师德档案、师德问责四项师德管理机制,开展师德公开承诺、师德建设月、师德论坛、践行诺言、师德典型树立、师德评价及师德宣传七大师德管理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大同”的师德信念,营造民主、文明、和谐、法治、诚信、友善的新型学校教育氛围。
2. 建立精细化管理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
从教师素养提升到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是涂寨中心小学“师能”文化建设的灵魂。W校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抓机遇,锤炼队伍,提升素质。
(1)借活动,练队伍。通过迎接各种检查、蹲点听课、集体备课研讨、教学开放周、岗位技术练兵、片区教学研讨等活动,让教师们认识到,这些活动是对学校办学情况的检阅,更是促进学校和个人发展的有利契机。这些活动,得到了行家名师的指导和点拨,对学校的发展、个人的成长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竞赛,增阅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对这些教学竞赛活动都积极准备,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把最优秀的教师送出去参加交流。教师们认识到,赛课活动就是一次积极学习、促进提高的过程,是实现自我超越的一条捷径。
(3)借交流,促提升。城乡交流、校际交流是缩小学校之间差距的一个良好途径。惠安县南埔小学与惠安县城南第二小学结成教学联盟,经常进行校级管理交流和教学之间的互访工作。在分享城南第二小学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名师又给我们送来了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精品课。这是开阔视野,增进交流的大好机会。学校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听评思议活动,认真听取同行来自不同角度的评价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进度。
(4)借结对,促成长。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缩短“适应期”,早日走向“成熟期”,实现由新手向能手的转化,学校坚持实施“师徒结对工程”,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氛围,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每学期开学初,当年度的新教师与学校的骨干教师结成教育教学合作伙伴关系。经过青年教师自选、学校协调、被选教师认定等程序,建立教学伙伴关系,结成师徒教学联盟。按照《师徒结对》的要求,师傅要承担起责任,履行好自己的义务,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做到带德、带才、带教、带研。徒弟要以师傅为榜样,以学而不厌的态度虚心向师傅请教,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同时,对师徒教学成绩进行捆绑评价,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做好服务,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激活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在不断的“充电”中,教师们提高了业务能力。几年来,在省市县各类赛课活动的获奖者中,都留下了涂寨中心小学教师的身影。
三、民俗文化的弘扬――树教育鲜活文化
农村小学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为学校教科研探索、办学品位的提升提供了一条特殊的途径。地方人文民俗、文化遗产也为学校开发、实践校本课程留下了宝贵的资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活文化”。
1. 人文地理历史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涂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其特殊的地理区域位置是推动涂寨乡镇小学教育发展的“活资源”。一本集涂寨名人传记、革命故事、名胜古迹、书画经典及民俗戏曲为一体的校本教材《文笔苑》,在历经了半年多的资料采集、探访取证以及推敲纂文中产生了,并在全学区各“完小”进行全面开课实践。
校本教材《文笔苑》激发了涂寨中心小学学生们爱家爱乡的热情。学生们写生采风,笔下的风采篇章层出不穷,参与各级各类征文投稿也是成就不断,《文笔苑》校刊、乡村少年宫“文笔苑小记者团”应运而生。通过对校本教材《文笔苑》中的地方名人书画的学习、鉴赏,一股书法、绘画的学习培训兴趣热潮再次席卷了各个乡村“完小”的校园,也让涂寨中心小学的学生在县市书法、绘画作品创作及现场赛中屡创佳绩。
2. 地方文化遗产对学校教育的意义。
被联合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闽南“活文化”的“闽南童谣”濒临失传,抢救及弘扬这个“活文化”是教育人责无旁贷的任务。涂寨中心小学开发编制了校本教材《闽南童谣与经典诵读》,乡村少年宫设立了“闽南童谣”吟诵兴趣小组,民间老一辈自编的童谣重新在校园里传唱。在童谣里,我们不仅感受到祖辈们深切的乡情,在传唱童谣中接受着爱家爱乡的心灵洗礼,更让我们看到了祖辈们的智慧,看到了文化瑰传承弘扬下去的希望。
关键词:软构件;工作流;构件化工作流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Component Workflow Technology Realization in the Party Management System
Feng Jian,Huang Lijuan
(Information Colleg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14,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university need to develop a more comprehensive functional school management system.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ponent-based software,based on workflow technology,developed a highly efficient workflow system and,
ultimately,party school management in a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Keywords:Software component;Workflow;Component workflow
一、前言
党校管理是高校党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党校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促进党校管理的水平,开发符合高校管理模式的党校日常管理系统,实现学生的在线测试,网上党校选课,学员结业情况的查询和统计等,全面提高党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基于构件的工作流技术是一种在工作流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构件化工作流技术能实现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成功复用,所以在开发工作流管理系统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基于软构件的软件复用方法。本文就是研究利用软构件技术和工作流技术,运用现代软件工程的思想,开发实现高校党校管理系统。
系统开发的意图是为了便于学校党校和学院分党校的日常管理,通过网络满足各级组织干部(党员)多媒体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查询统计和灵活输出,实现党员日常工作的科学化和统计工作的自动化,优化工作方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为学校党校实施党员培训的分析、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和保证。
二、软构件和工作流技术概述
软构件是指一组封装的、规范的、可重用的软件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1]。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2]。它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来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3]。
三、工作流流程构件的构建
构件接口是由构件中的多个类来实现的,用户要使用接口,必须对构件中的类有一定的了解。为了降低用户和构件实现之间的耦合度,构件需要屏蔽用户对内部类的依赖,增加构件对用户信息的自动处理机制[4]。
在构件中添加一个fasade类,该类提供构件的接口,它接收所有发往该构件的请求消息,并将消息转发给构件内的类对象进行处理,发往外部其它构件的消息也经由fasade类发送,这样就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访问模式。封装后的构件如下图:
四、基于构件化工作流的党校管理系统系统模块的功能分析
党校管理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在J2EE平台上构建,通过目前最为通用而成熟的开发技术,通过对业务构件需求的分析,得到本系统的实现框架,使系统的运行能够安全和稳定。
在功能模块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一)学校党校管理:学校党校管理模块完成在线测试题目的设置、用户账号设置、预备党员培训班管理以及各类统计信息的查询。
(二)学院分党校管理:学院分党校管理模块完成学员考核信息的录入和管理,包括理论测试成绩,培训班学习考核情况等;具有学员的证书的打印(单个和批量)功能;负责具体的开班管理,起草开班计划,通过学校审核后,负责开班,并将班级信息录入系统;同时提供基本信息的管理功能。
(三)学员管理:包括注册、在线测试、网上报名、文档上传等流程,主要完成学员的网上注册,在线测试、党校培训班报名和文档上传功能等。
五、结束语
长期以来,工作流技术和软构件技术一直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工作流技术所提出的协同化办公和任务流程化处理等,在增强个人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效率,满足了高校的信息化要求;而基于构件的方法使得大型分布式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变得更为简单,可以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和开发效率,本文将软构件的技术思想应用于高校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现,对于提高高校机关部门运行效率和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Katharine Whitehead.基于组件开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Wil van der Aalst&Kee8 van Hee.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M].王建民,闻立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9-20,63-65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清洁能源;城镇化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我国的城镇化率从建国时的10.6%到2012年年初的51.27%,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不仅体现在量上,在质上我们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譬如单位GDP产能过高,工业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不高但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却能够排在世界的第一和第二位。为了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实现人口,城市和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势在必行。
国内学者对我国城镇化与能源消费的研究主要以我国整体区域为对象,研究城镇化进程对能源消费机构的影响,不同城市规模和城市结构对能源消费总量的作用机制。耿海青(2004)选取中国1953~2002年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和城镇化率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城镇化与人均能源消费存在高度正相关[1]。张晓平(2005)采用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分析得到:宏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能源消费[2]。刘耀彬(2007)采用全国1978~2005年的数据,运用因果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得到城镇化在短期内促进能源需求,但对能源需求的贡献作用尚小的结论[3]。张欢,成金华(2011)采用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选取城镇化率和人均GDP两个指标对能源需求进行分析,认为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增加对能源
[HJ2.22mm]
需求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城镇化率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表现出集约和节约的效应[4]。本文将把能源消费细分为清洁能源(1)消费和非清洁能源消费,分别与城镇化率做协整性以及因果关系研究并与城镇化率高的发达国家作比较,最后为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国家城镇化战略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
街头拐角处,熙熙攘攘的人群闪现一个刺眼的光点,身穿红色大夹袄的老奶奶在人群中焦急不安。川流不息的车辆让老奶奶望而生畏,她在迷茫,她在伤感……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好是坏……)
镜头二:
马路中心停留着一只可怜巴巴灰褐色的小狗,它静静地坐在冰凉的水泥地上,时不时发出一声哀鸣,它已经没有力气了,软弱地瘫在地上,就像随时可能夭折的小树,那般弱不禁风……
(是福是祸,谁又将会知道……)
镜头三:
阴雨绵绵,一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走在人行道上,前面有一处小水洼,小女孩为避开它滑了一跤,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行人似乎无动于衷,没有人站出来,小女孩哭了起来,眼睛红红的……
(会有人来帮助小女孩吗?他(她)又会是谁……)
结果
镜头一:
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走到老奶奶身旁,微笑着将老奶奶送到了对面马路,老人喜笑颜开,笑意不觉已上眉梢。他是一位路人,他也是一个充满爱的人。
镜头二:
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将小狗抱在怀里,用干纸巾给它擦嘴,用手里刚吃一口的饼干喂给小狗,小狗在他怀里撒欢了娇,直舔他的脸。他是一个小孩,他也是一个充满爱的人。
镜头三:
三十多岁的妇女止下脚步,轻轻扶起小女孩,掸干净小女孩裤脚上的泥,用手帕擦她的衣服,小女孩懂事地睁大眼睛,甜甜地笑着。她是一位母亲,她也是一个充满爱的人。
诗歌教学是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孔子《六艺》中就有《诗》这门功课。用诗歌来对儿童进行语文教学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诗歌的精神。而当下儿童诗歌的教学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材中儿童诗歌数量的贫乏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一至六年级的课文中儿童诗歌仅只有十几首,而且以低年级为主。如金波的《鲜花和星星》、冰心的《雨后》等,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富有情趣的诗歌的数量还是少了一些。谭旭东老师在《童诗在困境中挣扎》一文中将童诗的尴尬处境精辟地概括为:(1)儿童文学家庭里的失宠儿;(2)新诗家族里的流浪儿。
2.教学方法单一
诗歌往往用凝练的语句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短短几十个字就能展现诗意的美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片面地对诗歌进行分析,将流畅的语句肢解为单纯的字或词,在分析字词的过程中,不但一点点抹杀了孩子对诗歌仅存的那点好奇心,而且破坏了诗歌所创设的那种意境,那种美好。
3.儿童诗创作的苍白
当下的语文课堂,儿童诗创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大部分老师总是认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诗歌的创作对孩子来说是很难的。于是,课堂上只是读诗、解诗,很少涉及儿童诗歌的创作。在台湾,语文教学明确规定,小学低段的课文以韵文为主,小学生从写诗到写文,写诗是写文的基础。台湾教育界认为,让低段的孩子写诗比写文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二、诗歌教学策略的思考
面对以上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反复琢磨,希望能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幸福地徜徉于诗海。
1.及时的补充
儿童热爱大自然,倾情于多样的生活,但又很难将自己对生活的这份喜爱、这份体悟表达出来。许多儿童诗歌作品则做到了,帮助儿童更准确、更细致地去感受生活,更活泼、更鲜活地去描摹大自然。因而,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一首诗的教学,拓展一个作家诗歌阅读;由一位儿童诗人诗歌的阅读,拓展到其他儿童诗人创作的诗歌的阅读。这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意的美好。诗人笔下的星空、明月、春风、夏雨、秋实、冬雪、飞鸟、走兽……都与孩子的情感水融。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第14课《鲜花和星星》时,笔者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一起欣赏了著名儿童诗人金波的这首小诗,在反复朗读之后,在看图背诵之后,孩子们是越来越喜欢这首小诗,因为诗中的鲜花是那么美丽,那么繁多。置身于花海,孩子们仿佛就是花海中的一朵花或一只蝶;诗中的星星更是勾起了笔者与孩子共同的回忆——在晴朗的夜空下,举起小手,一颗一颗数着满天的星星。于是,出示金波的儿童诗集《长出翅膀的太阳》就水到渠成了。孩子们带着对儿童诗歌的好奇,带着对金波的崇拜走进书中,走进一首首小诗里。
2.儿童的立场
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有一颗童心,这样,才能和学生一起用学生的眼睛、学生的性情去学习甚至欣赏一首童诗。
如今,我们总是站在成年人的立场去阅读儿童诗,总觉得那些诗歌平淡无奇,没有深度,有时甚至会怀疑诗人的想象力。总之,把一切看得太过简单,太过容易,缺少了那份童真,缺少了那份浪漫。我们真的是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怎样上好儿童诗的课?
(1)读一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明白了朗读在儿童诗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儿童诗简单易懂,形象生动。首先可以鼓励孩子各自去大声朗读。自主性的阅读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在朗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全体孩子拿着书本,大声朗读。此时,因为有了对诗歌的理解,他们朗读起来,就津津有味了。最后,个别学生示范性地朗读,更是可以激起孩子学习诗歌的热情。各具特色的朗读让孩子对诗歌的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想一想。记得严清老师在听完周益民老师执教的《力量,在冥思中拔节》后,曾说:“这堂课,我们不禁去关心蝴蝶的命运,不禁跟孩子一起通过美的文字去领略一种美的感情,去体悟一种人生的哲理,去享用一种凄美的诗意。这种很宝贵的情感是文化,这种很质朴的哲理是文化,这种凄美色彩的诗意是文化。”是啊,诗歌中内藏的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课堂上,孩子在大声朗读之后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由“闹”到“静”,鲜明的对比,更是给孩子插上了思考的翅膀,在诗中让思绪飞扬,在诗中让情感交融。
比如,雪天,我领着我的小狗/从冰上走过/小狗也会叹息/它说,很寂寞。——《雪天,我领着我的小狗》
短短的几句话,纯净得令人心颤。读了之后,我们眼前马上会出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纯美意境。整个天地之间是一片纯净的雪白,在这样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我”和那只可爱的小狗,悄悄地从冰上走过,就如画家手执画笔,在一块巨大而洁白的画布上轻轻地画下两条生命律动的线。世界仿佛静止了,但生命就如冰面下的河水一样在涌动。简单的语言和凄美的画面表达的是一种纯净、寂寞的思想。这看似简单的诗句却透着深意,透着深度。孩子们可以根据诗句去思考,读了诗句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诗歌的情感就跃然纸上了。我们真的是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我们的诗歌教学的课堂,也只有
当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才能在课堂上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