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天生天养

天生天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天生天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天生天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天真”;养生康复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37-02

一含义与沿革:

1含义

“天真”一词,首见于《黄帝内径?素问》,并贯之于首篇之名,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对“天真”的理解,可以广义,狭义两方面:广义“天真”指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狭义“天真”指先天赋予的元真,即“真阴”、“真阳”,也就是“肾气”,“精气”的合称。本文所论“天真”主要指狭义“天真”。

养生,通俗讲就是保养形体,医学上称“保健”。即是通过防止邪气外侵、内生,调摄情志精神,饮食及运动锻炼等方式使人体“真气”内存,形体强健,达到防病之目的。康复,就是通过治身,使病态的形体恢复健康。即是对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调理、非药物治疗(理疗)、心理调整及功能锻炼等方式使其阴阳平衡,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阳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况。

2沿革

中医历来重视养生康复医学,充分认识到养生康复学的重要性,早在《内径》时代就认为防重于治,强调“治未病”的观点。“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若“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则“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于是确立了养生两大原则:在外必须“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在内必须“恬淡虚无”,使“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汉代医家张仲景继承和发扬了《内径》“治未病”的理论,主张先安未受邪之地。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观点。同时强调保养形体的重要性,认为“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晋代医家葛洪不仅精于炼丹术,而且对养生康复医学也有卓越贡献,提出了养生康复的新见解。他认为:要想养生,必须治身,身如难保,焉能养生。“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元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国亡,气衰身谢,是以至人之士,乃施药于未病之前,不追修于既败之后,故知身难保而易散,气难清而易浊”。唐代医家孙思邈素有“药王”之称,对养生之道也颇有研究,总结了养生十法:“故其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后世医家对养生学也是很重视,总结了各种养生方法。如现代学者刘树农教授把养生理论及经验概括为:通、适、防、淡、乐五字。通,。即运动无障,周流不止;适,适可而止,顺适自然,不逾规矩;防,先机御寇,未雨绸缪;淡,恬淡虚无,不恣情;乐,志有寄托,情志快慰。

二“天真”在人体生长衰老变化中的作用。

1、“天真”的来源:

前面已述,狭义“天真”指“真阴”“真阳”,即“肾气”、“精气”,也就是“肾精”。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它与生俱来,是构成形体的原始物质。故《灵枢?本神》篇说:“生之来谓之精”。因此,肾称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指出身后,摄入的营养物质, 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气藏于肾中者,以充养“先天之精”,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后天之精,同藏肾中,互相充养,共同构成“肾精”。

2、“天真”的充养: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资助。“先天生后天”即“后天之精”的化生有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后天养先天”,即“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这样则肾精不断充盛。

“天真”为“真阴”“真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充养。通过保养形体,使脏腑精气充盛,则肾精充盛。《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这就充分说明形体强健,脏腑功能强盛,才能充养肾精。

3、“天真”与阴阳:

“天真”就是指“真阴”“真阳”,可见“天真”本身就有阴阳之分,包括阴阳两个方面。并且“真阴”“真阳”双方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具有对立斗争,依存互根,消长转化的变化规律。“真阴”“真阳”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任何一方都以另一方为存在的前提,同时阴阳双方相互转化,共同资长,故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人体在正常生理状况下,阴阳之间总是处于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之中,阴阳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才能保持协调一致。即所谓“阴平阳秘”。机体只有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使脏腑功能强盛,气血津液充足,真阴、真阳方能得以充养,所以,阴阳相济,精气得充。

4、“天真”在人体生长衰老变化中的作用。

肾中精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机能具有促进作用,并对人体衰老具有延缓作用。它主宰着人体生、长、壮、老的节奏。肾精充盛,则能促进脏腑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使其功能强健和延缓机体的功能衰退,从而延缓衰老。如肾精不足,则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减退,功能低下等,临床上根据肾虚是衰老的根本原因的理论,用填补肾精的方法,防治多种老年性疾病,使之健康长寿。同时“用补肾法延缓老年期衰退”的研究结果表明:补肾法(补肾益寿法)对老年人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延年益寿的中药中,补肾药占重要地位,如首乌、熟地、枸杞等。因此,无论是从生理或病理,无论是以辨证治疗或现代研究,都表明肾精在人体的生、长、壮、老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主宰作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壮盛,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三“天真”在养生康复中的作用:

1、影响养生康复的诸因素:

养生康复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内径》从各种因素中,执简驭繁,提纲挈领归纳为四方面:精神、饮食、环境气候、锻炼。

精神状态是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体内真气和顺,精气不得耗散。所以调养精神,可使气血调和,脏腑安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否则就会五志过极,形体受损。

饮食是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合理调节饮食,使量不至过多、过少,味不至过偏,才能使机体健康无病。“服食节其冷热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酸则伤肾”。因此,合理饮食,是养生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从古至今的食疗法,也是养生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食疗不仅可以通过食物充养形体,也可通过药物治理形体。

整体观念认为: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但如何适应一定范围内的环境气候变化,以及避免异常的环境气候的刺激,则对养生康复有着重要意义,有意识地接受一定的环境变化的刺激,可以逐步提高机体的低抗力和适应力,从而增强人体的正气,避免过大的环境气候变化的刺激,可使形体无伤。即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体格锻炼,历来就作为养生康复最盛行的方法,从华陀的“五禽戏”到中华武术、气功及现代体操等,对强身健体都有着重要作用,并对很多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如华陀对其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不朽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内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变,腹中欲食”。吴普仿行,虽年逾九十,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此所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蝼”也。反之,若“形体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2、“天真”与影响养生康复诸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养生康复的作用:

《内径》把养生康复诸因素归为:精神、饮食、环境气候,锻炼四方面,而“天真”与这四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若肾精充盛,可使精神振奋,思维敏捷;脾胃健旺,食欲增进;机体对环境气候变化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提高,形体强健有力,动作敏捷。同样,如精神内守,则精气不得耗散,真气和顺,肾精充盛;饮食得调,水谷精微得充,则后天之精足,先天之精得以充养;经常接受适当的环境气候变化的刺激和避免过大有害因素的刺激,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减少邪气对正气的损伤,从而使正气强盛,精气充足;体育锻炼,可使气血流通,筋骨强健,且动则生阳,阳气可以化生阴津,使精气充足。可见“天真”与养生康复诸因素关系极为密切。

既然“天真”对人体的生、长、壮、老变化起着主宰作用,而养生康复的实质就是要促进机体的发育,延缓衰老,并且“天真”和影响养生康复诸因素有着相互依存,共同资长的关系,这同样也决定了“天真”在养生康复中的主宰作用。这种主宰作用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作用,肾精为人体真阴,真阳,可直接控制人体的强弱盛衰。如节制,可使肾精藏,气血充盛,筋骨强壮,对养生、长寿有着重要作用。二是间接作用,即是肾精通过对影响养生康复诸因素的作用,来调节气血阴阳的盛衰,以达防病治病、养生长寿之目的。现代“补肾法”延缓衰老的研究表明:补肾法可使下丘脑―垂体―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得以改善;补肾法可以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补肾法对大脑功能有影响等。这些实验表明:人体生长壮老的速度,都取决于“天真”的盛衰盈亏。因此,保养天真,不得妄泄,就可以保身长全,延年益寿。

3、临床研究表明补肾益脾对促进功能延缓衰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病经验》表明:补肾填精养血能增强脑力和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思维和智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过程具有抑制作用。他们认为:老年人及久病之人肾精亏虚,则髓海失养,复加脑络不利,痹阻于脑窍而发生痴呆。肾主藏精,精能化气,气能化神,成为人之三宝,精不足则化气不能而气虚,气虚不能养神则神衰,所以脾肾两虚,髓海失充,脑神失养,故肾亏和气虚是痴呆发病的基础。肾精亏虚,百病由生,气虚又易产生血瘀,所以治疗血管性痴呆病当以补肾益气为本,兼以活血化瘀、豁痰通络。自拟补肾益智胶囊治疗,方中鹿角胶、龟甲胶、杜仲补肾填精养血,能增强脑力和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思维智力,在治疗本病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黄芪、党参是补气健脾要药,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中风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过程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更具后天养先天的作用。

(2)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用《温肾健脾通络法干预老年亚临床甲状腺机能衰退症临床观察》表明:亚临床甲状腺机能衰退症病因多为年老体衰,积劳内伤或久病失调引起的脾肾亏虚,病机关键为脾肾阳虚、血瘀阻络。肾虚患者存在内分泌、免疫、生殖等系统功能紊乱和低下,尤其是下丘脑─垂体系统功能减退,因而导致甲状腺素、性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水平低下。阳虚的体质之一是核酸代谢低下,随着年龄增长,微血管对缺氧的代偿能力下降,自由清除率减退,微循环障碍随之加重。温补肾阳药对各种内分泌腺体功能起促进和调节作用,具有提高甲状腺机能减退者能量水平,增加耗氧量的作用。治疗运用补肾温阳、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方用蓉芪颗粒,方中肉苁蓉具有补肾壮阳、填精补髓、养血润燥之功,其主要活性成分,苯乙醇总苷对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中心─下丘脑的老化有调整作用,可改善阳虚者的营养、体质量、耐力和抗寒力等,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或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样作用,能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延缓衰老。羊藿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的功效,其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及羊藿多糖,能增强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功能,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调节线粒体的亚微结构,改善细胞能量代谢,提高“阳虚”模型动物的耐寒力,延缓衰老及强心、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的功能,并有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抗血栓作用。黄芪补气升阳与茯苓健脾渗湿利水相配伍,固护脾胃后天之本,气血旺盛可充养先天之精,用川芎活血行气,抗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唐学敏,张运克,周英武,等.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3,11(6):968-969

天生天养范文第2篇

夏季出汗可排毒祛病

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空调不当而引发的“空调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空调人为制造了“风”与“冷”,长时间使用,会使得人体无法自行进行温度调节。这种外来之气就成为能致病的“邪”,中医称之为“风”和“寒”,与夏天的暑湿相合侵犯人体,会使阳气消耗而虚弱,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寒邪还会伤人阳气,出现畏寒怕冷,颈肩、腰背、四肢关节酸痛,不出汗或少汗等表现。当外寒束闭,内热炽盛,就容易导致发烧、咽痛、咳嗽、痰多等症状。

我国古代名医张子和的学术见解是:内毒外排,祛邪安正,疾病自愈。也就是说,夏季如果能多正常出汗,就可以起到排毒祛病的作用,把使用空调的危害降到最低。而如果汗腺不畅,就会丧失一条重要的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因此,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的角度出发,该出汗时就出汗。

现代人出汗都太被动

出汗有两种方式: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下班等公交车时,被太阳晒得衣服都湿透了;被工作压力所困扰,烦躁焦虑,急得额头微微渗出汗珠;和朋友一起蒸桑拿,在闷热的环境中汗如雨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教授朱学骏表示,这些出汗方式大都非常被动。总体来说,因为天气、环境或心理压力造成的出汗称为被动出汗,而因为运动产生的排汗才是主动出汗。调查显示,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能经常运动的人,比例只占到28.2%。这说明,现代人的主要出汗方式是被动出汗。

逼自己出点“养生汗”

同样是出汗,天气炎热时,被动出汗照样能让人大汗淋漓,为什么就不如主动出汗好呢?专家解释,不管是因为天气炎热而出的汗,还是桑拿蒸出来的汗,都只是在人体浅表层出汗,而运动才是真正的深层出汗,也就是让人从里向外出汗。这种汗是人体进行的自我调节,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服,还能起到排出毒素、控制血压、促进消化、护肤美容和减肥的作用。

怎样才能主动出汗

长期使用空调、缺乏运动,让现代人的毛孔变得越来越迟钝。怎样才能主动出汗呢?专家建议,在生活中,不妨试试以下几招:

运动前喝热水、热粥。运动前喝杯热水或热粥,让毛孔进入蓄势待发的状态,再锻炼一段时间,就能让毛孔全部打开,汗出透了,一通百通。但运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吹空调、风扇或洗凉水澡,要耐心等汗消退。

巧用生姜促汗出。生姜既散湿暖脾胃,又走表开汗孔。不得不在空调环境中上班的人,可以坚持喝点生姜水,比如茶叶加生姜片泡水、生姜红枣水等,促进排汗。

天生天养范文第3篇

1、取适量的花生米,倒入开水中浸泡几分钟,然后捞起控干水分。

2、控干后的花生米放入大碗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面粉、两个鸡蛋搅拌均匀,让每个花生米上都黏有面糊。(面粉要一点一点的加,免得加多。喜欢吃甜的可以多加一些白砂糖)

3、炒锅内加入多一些的油,把花生米放入油锅内,大火炸到油温升起时换小火慢炸,炸至面糊差不多固定时用漏勺搅拌一下使花生米分开。然后继续炸,炸至花生米表面焦黄就可以捞出了。放凉时花生米会很脆。

(来源:文章屋网 )

天生天养范文第4篇

美 导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祖国中医学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因此,初春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

下面简介几种养肝护肝的方法:

多喝水――减少毒素损肝脏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饮食平衡――保障肝脏功能正常运转

不要暴饮暴食或常饥饿,这种饥、饱不匀的饮食习惯,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的失调。所以。春季饮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少饮酒――利于肝脏阳气升发

初春时节,寒气较盘,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要知道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会伤肝。

乐观开朗――有利肝气顺调心情舒畅

乐观使人健康。由于肝喜疏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

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5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比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久之,易导致肝病。

春天应少吃羊肉

吴利蕊

立春一过,天气回暖,热气腾腾的涮羊肉、烤羊肉就容易和气候“撞车”,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补过了头。

确实,羊肉能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冬季常吃,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黏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但是,进入正月,特别是立春以后,羊肉就不能作为餐桌上的常备佳肴了,否则会对身体不利。

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就指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禁吃热物。”而羊肉正是“热物”的代表,多吃很可能会上火,导致胃疼、大便干结、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当然,也不是说一点羊肉也不能吃,偶尔吃一点没什么大碍,如果吃羊肉时能配点萝卜,会减少羊肉的这种燥热。

享受“生发”好食物

春天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饮食则应遵循养肝明目、减酸增甘、清补养肝、通利肠胃的原则。可以多吃点豆芽、豆子类的食物,或者韭菜、青菜、香椿头、百合、枸杞头、马兰头、豌豆苗、荸荠、海带、鸡蛋、瘦猪肉、鲤鱼、山药等食物。由于春季气候开始转暖,风干物燥,应多吃些蔬果,如西红柿、萝卜等,也能为人体补充水分。

天生天养范文第5篇

多雨潮湿的季节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因而极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因此饮食应清淡、多样化,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

夏季本身空气潮湿,加上雨水增多,室内空气潮湿。一些家庭在使用空调后,不注意通风除湿,导致室内湿气过重,久而久之可能诱发风湿疾病。

相对干燥的环境无论对人体还是食物都更有利。

在南方夏季经常遭遇室外大雨,比室内还湿的情况,此时大家可以关窗开风扇(别对人吹),维持空气的流通,也能给室内除湿,避免关节受潮,预防关节炎。

相关期刊更多

乙烯工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中医药大学

西藏体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