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贷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代文学论文论王士禛的悼亡文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济南新城人。王士禛终身居官四十多年,康熙朝以刑部尚书致仕,位列台阁,但他生前身后均以诗显。《四库全书总目》曰:“当康熙中,其名望奔波天下,凡刻诗集者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者。”赵翼《瓯北诗话》论康熙朝诗人,称:“其名位名望为一时山斗者,莫如阮亭。”所以在清诗研讨上,王士禛是不能略过的“一代正宗”。但正是由于王氏以诗而特显,关于王士禛的阐述和评价常常也就停留在诗论和诗作上。他的门人程哲在《渔洋文集序》中就曾言:“新城先生以渔洋著称海内者,凡五十余年,盖皆称其诗也。”“或疑先生之文,殆为诗掩”。[1]王士禛的散文创作直到如今还处在存而不管的状态,甚少有人加以研讨。本文以渔洋山人王士禛的悼亡文为研讨对象,从一个侧面反映王士禛古文创作的相貌与特征。
张宜人是作者的第一位“糟糠之妇”,是她陪伴着本人从家乡一步步走向京城,从布衣一步步仕至郎中任上。王士禛在《诰封宜人先室张氏行述》思念妻子张氏“宜人十四归予,二十年甘苦两人相与共之。数载以来,牛衣对泣,忧患惟两人共之。”“抑人情最不能忘者,所与共忧患之人也。”因此先生对她的感情相当深沉与真诚。王家是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宜人初归“典尽恩礼”。在先生最初的印象之中“时予方为诸生,与诸兄读书家塾,每至丙夜不归,宜人一灯荧荧,缝纫以待无倦容。”张宜人节俭持家的状貌与侯夫归家的缱绻深情如在目前。随着作者登第入仕,张宜人随之扬州任上。当时王士禛的扬州之任是颇不自得的,难能可贵的是张宜人“了无事俗交谪意”。在扬州“与予同志相助”,“忆辛丑在广陵,闽中友人许天玉公车北上,以缺资斧来告。会囊无一钱,宜人笑曰:‘君勿忧,我为君筹之。’除腕上跳脱付予曰:‘此缺乏为许君行李费耶?’予一笑,持遗天玉。”“同里徐东痴隐君贫且老,虽冻饿不干人。每严冬风雪无御寒之计,宜人辄出絮帛属予曰:‘君得勿念徐先生乎?曷以遗之?’”张宜人的音容笑貌明晰可见,使读者激烈感遭到作者对死者鲜活形象的留恋与思念。作者选择这两件小事,使张宜人的形象超越了普通妇女宥于家庭生活的传统,而在更这宽广的意义上表现了张宜人的仁慈品性。随着先生谒选京师,应该说生活该呈现改观了。但不幸衔接来临。先是子启涑新妇“以产殁”,再是子沂病死,然后子浑又死矣。中年丧子,可谓人生之大不幸,“宜人益悲不自胜,自是病日增。形神悴矣。”死别甫过,生离又至,张宜人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予奉使入蜀”。“时两丧爱子,宜人病骨支床,而予有万里之行,宜人虑伤予心,破涕为笑,反覆慰譬,扶病治装,刀尺之声与呜咽相间,生怕予闻之也。”以形象的画面“破涕为笑”“扶病治装,刀尺之声与呜咽相间”直面读者,宜人心中的大悲大痛不写而写,浓浓的悲伤充溢其中。先生未归而母孙太君卒,未几兄西樵又死。先生自是“屡绝复甦”,张宜人以一女子之弱,“涕泪之余,凡予饮食起居,调护备至,予非宜人其不濒死者仅矣。”之后的五年之中,张宜人“为予上事严亲,中恤姊妹,力已殚矣,心良苦矣!”直至病逝。
张宜人终身是勤劳悲苦的终身,少失恃,中丧子,家门多丧乱,上要孝养舅姑,下要抚育诸子,料理家务。特别是先生“性疏懒,好读书不问家人消费。
假如没有张宜人的贤惠,很难想象先生一房的日常生活。“予岂木石,忍须臾忘之哉!”全文根本采用了历时性构造,紧紧抓住“抑人情最不能忘者,所与共忧患之人也。”回想了张宜人从归嫁到逝世悲苦的终身。“宜人婴生艰之至极,又薄命而早终,病不及知,敛不及见,决语不及闻”在可惜与淡淡的自责之中,发出了“天荒地老,此恨何穷哉”的浩叹。
陈孺人是先生的第二位妻子,张孺人卒后由父母作主聘之。时陈孺人十六岁,先生四十七岁。作为掌管中馈的家庭主妇,陈孺人十七年的生活无甚大事可记。这篇行实多从亲人如父司徒公口中转述陈孺人之贤,但陈孺人聪明的性格特性还是给人留下的深入的印象“孺人性慧强记,初从予,口授唐诗绝句百首,皆成育,吟讽中律吕。予所赋诗,亦颇能诵数十篇,禅诵之余,每举以相文娱,既十四五年,扣之一无遗忘,似有慧业然。”夫妻闺房之乐温馨怡人。但想起其诀别之言又让人无限悲伤“孺人诀别无他语,但曰:‘君身受国恩深重,致身九卿,当黾勉服官以图报称。遇下人当以宽。’久之又曰:‘从君十七年,止有一女,且善病,可谨视之如我在也。’”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传统妇女,陈孺人自然摆脱不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无子的她当然要一切从夫,顾忌到丈夫的仕途,这是“大节”。但是子女作为父母生命的持续,父母深受子女期之以成的天性是如何也泯灭不了的。“久之又曰”在心中环绕了许久的对儿女的挂念终于化为最后的嘱托,一笔将母亲奄奄一息时放心不下儿女的心态描写出来,可谓写实之笔。这样的“儿女语”比任何的美德评价更具感人的力气,由于它表现出了一个普通人的普通情感,更能惹起读者的共鸣。不幸的是“孰谓孺人逝后三月而女亦相随于公开哉!”死神擦除了陈孺人留在人世的最后一丝痕迹,只留下了无尽的怀念与悲伤。
《亡儿启浑墓碣铭》是在子启浑卒后二十一年所写的碑志。时隔多年,作者依然难以忘怀,丧子之痛一直挥之不去。启浑十七岁而夭,与作者生活的时间不长,加之作者已入仕途,繁冗的公务又缩短了父子两人相处的有限时间。但是作者选择了本人印象最深的几个生活片段,略加点染就让人过目难忘。启浑生而多难“时年从宦淮浦榷署,得悬痈疾,庸医施刀针,予方以河涸额缺,愦愦听医所为,症遂不可疗,予不悟也。”由于本人疏于关爱,“愦愦听医所为”,启浑后来竟成跛子。“明年入都,从浙西李生学为文,颇清拔,然坐或跛倚,予初诃责之,儿不自言,其母淑人为言,予始知医所向为,悔之然无及矣。”颇为传神地展示了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对儿子缺乏关爱的父亲,竟不知儿子由于本人的忽略而落下残疾。儿“颇清拔,然坐或跛倚”,努力在父亲面前坚持端正的坐姿而终不能,父只一味“诃责之”,然儿“不自言”。父的“不悟”与儿的恭顺构成比照,作者深深的自责与后悔从笔尖倾注而出。“又明年,其幼弟狮儿病亟,儿五更冒风露驰召医,躬视汤药,其孝友有过人者,儿亦不数以病告也。”想像跛儿风露之中的艰苦与爱弟的关切之情,作者不能不悲喜交集,情难自禁。启浑年少而早夭,没有大的功业与德行可言,但是这两件小事却让一个跛儿的形象感人至深。作者有自责,自悔,有对亡儿深深的愧疚,又有对生命脆弱的感受“生十七年,而芳兰忽摧。既二十年,而尚俾我哀。电光泡露兮,汝胡为乎来哉?”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变
(一)经济环境。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全球经济逐渐知识密集化。因特网的建立,形成了全球单一的电子市场基础;企业的资源配置,产品的销售,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组也跨越了国界。企业通过互联网不仅向社会提供服务,并且可以从事网络经贸活动(即电子商务),因此纷纷在网上开设“网址”,树立网络形象。互联网络的迅速延伸和扩展,使得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使地球“缩小”变成一个“地球村”。世界经济成为了一个资源共享、高速运转、多元化发展的一体化经济,经济模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如家庭办公,与生活(如网上购物),也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如虚拟企业的组建,和管理方式(如网络财务的应用)。
全球经济的网络化、一体化,便全球的竞争更加激剧,同时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机制,在竞争中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全球网络化,资本、技术、智力的全球“流动”与扩散,使企业逐渐趋向“无界”经济。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求得共同的生存与发展。技术变革要求企业变为松散、精简和更加灵活的结构。总公司重点从事设计、组装和开发市场,生产分包给公司,公司之间构成各种协作关系。大公司之间组成战略同盟,大公司与小公司构成几何网络企业。一种虚拟的动态联盟组织便适应时代的需求产生,销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企业的财务管理功能将延伸到企业之外。
(二)技术环境。以网络技术为主的各种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广阔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企业可以以柔性技术为基础保持技术的领先;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实现资源整合,将网络与财务相结合形成网络财务,并且开发网络财务软件,实行动态的、实时的财务管理。
(三)金融环境、社会环境。电子货币成了网络交易市场的主要货币流通结算工具,互联网的延伸使得全球外汇市场每天24小时都可以进行交易,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将资金以“光的速度”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并且流通费用、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电子货币形态的资金将成为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网上银行的建立为网络经济的五常运转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金融保障。网络经济时代技术变革相应会带来社会变革,企业组织和工作结构、社会工种的改变也将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变,是财务管理技术方法、职能、观念革新的前提,同时也是其直接影响因素之一。
二、财务管理技术方法的创新
网络经济社会,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新的财务管理技术方法应运而生:
(一)网络财务管理。是企业运用网络来实现财务管理职能。企业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中,从而实现解决一系列目前的财务活动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跨地区财务数据传递、会计报表合并、动态分析财务及资源状况等,便形成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网络财务管理依靠网络财务软件来执行完成,网络财务软件将完成财务与业务的协同管理、在线管理和对电子商务的管理。通过网络财务软件可以实现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经济资源管理,实现企业对分支机构的远程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及诸如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控制行为。
(二)财务柔性管理。网络时代中企业为了增强在不可预见的、多变的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必须实行企业柔性管理,推出新产品和个性化的产品,以适应动态的持续创新的网络经济需求。企业柔性管理包括生产、人员、信息等各方面的管理,财务的柔性管理是从财务的核算、计划、控制、分析角度,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核心和目的是使企业信息资源具有柔性,以促使企业提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被使用的程度,从而促进企业全面的经营管理。
(三)财务再生管理。企业流程再生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者迈克尔、哈默等提出的一种新思想,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再设计,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效率。企业流程再生管理的目标是重振企业活力,重建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战略规划和重启新生。财务再生管理是对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的革命性调整和财务资源的重新配置,目的是为了适应企业内外部的需要,并与企业管理目标相适应。
财务再生管理是协助企业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财务策略。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使企业财务再生管理成为了必要和可能。企业财务再生管理通过明确会计部门各工作环节,各相关人员的责权利,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如价值观念的顾客导向化,职工实行自主管理,绩效的衡量转为测定群体成果。财务再生管理给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突出了财务管理的地位。
(四)财务虚拟管理。对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虚拟企业必须实施财务虚拟管理。虚拟企业是一种动态的短期的战略同盟,由几个有共同目标和合作协议的公司组成。以网络为依托,虚拟企业突破了企业的有形界限,虽然表面上有着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部却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企业只掌握核心功能,即把企业知识和技术依赖性强的高增值部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把其他低增值部门虚拟化。财务虚拟管理就是以企业的核心功能为财务管理的中心,对各虚拟化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协调性的财务管理。虚拟企业的中层经理的监督与协调功能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财务虚拟管理是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横向管理,可去掉很多中间环节,使价值的产生与确认直接相对应。财务虚拟管理还包括对通过网络进行的虚拟经营、虚拟交易所产生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的管理。财务虚拟管理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创新的,以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的一种财务管理策略,所以又是财务柔性管理,财务再生管理和网络财务管理等技术方法的综合。
三、财务管理职能执行的新特点
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决策、计划和控制职能。网络技术的使用,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新的财务管理技术方法的应用,使得财务管理职能的执行具有了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的新特点:
(一)与传统的财务相比,首先,网络财务由于充分地利用了因特网,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在本质上极大地延伸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其次,网络财务下的会计核算将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达到事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因而能便
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最后,通过与网上银行的连接,可随时查询企业最新银行资金信息,最大限度地加大资金流程,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地掌握第一手信息,作出反应,部署经营活动和作出财务安排。
(二)通过网络的连接,企业能够实现整体管理,可以对企业所有下属机构实现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即可减少下属单位的人员和费用支出,又可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能够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从而改变了过去财务与业务各行其是非常松散的结合,使企业的财务资源与业务运作直接挂钩,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大程度上节约人类资源。
(三)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财务管理功能与其他相关功能可以集成履行。如实现传统的财务功能的同时,还能实现数据的远程处理、数据的及时传递、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审计以及财务监控的同步运作,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法规及财务信息查询、网上服务、网上理财等都可与财务管理功能履行的同时完成。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与外部各相关机构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极大地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管理者基于网络可以随时随地把握公司的财务脉搏及业务运作情况,在线办公、移动办公、家庭办公都可实现。
四、财务管理新观念
理财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将随网络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技术方法的创新而变化,适应网络时代的理财新观念将逐渐形成:
(一)合作竞争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一方面通过信息的快速传播与反映,加剧了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进行沟通和合作。要求企业理财人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确处理和协调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实现企业间的双赢策略。
(二)目标协调观念。网络经济时代,全球经济成为一个整体,销各环节上的利益主体的利益息息相关,一个全新的财富创造机制正在出现,企业财富的创造完全依赖于各环节上的及时通讯,及时的数据,思想、符号和象征体系的传递。企业理财人员应使企业经营为整个销链条上的所有相关利益主体服务。网络时代需要企业通过网络建立自己的网上信誉、品质保证等,企业理财人员还必须考虑到企业经营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宽带接入网,宽带业务,宽带网络
1引言
宽带是指在同一传输介质上,使用特殊的技术或者设备,可以利用不同的频道进行多重(并行)传输,并且速率在256Kbps以上。至于到底多少速率以上算作宽带,目前没有国际标准,这里我们按照约定俗成和网络多媒体视频数据量来计量为256K。
2宽带主干网技术
2.1千兆以太网技术
最高传输速率为1Gbps,与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技术向下兼容。在传输介质上由氏叻⒄刮庀耍渚嗬耄ㄔ谖拗屑烫跫拢钤犊纱?20KM。这样,在传输距离上已不再受传输介质的限制,可以满足城域网的需求。而且,因为世界上80%的网络节点均为以太网形式,所以光以太网和现有网络形式有最好的兼容性。以太网具有设备便宜,组网成本低,便于运维的特点,所以非常适合传输大带宽、低利润的数据业务。特别适合小型城市的城域网建设。
2.2IPoverATM
融合了IP和ATM的技术特点,基本原理为:将IP数据包在ATM层全部封装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传输。当网络中的交换机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它首先根据IP数据包的IP地址通过某种机制进行路由地址处理,按路由转发。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电路(VC)。以后的IP数据包将在此虚电路上以直通方式传输。采用信元传输和交换技术,减少处理时延,保障服务质量,使其端口可以支持从E1(2Mbps)到STM-1(155Mbps)、STM-4(622Mbps)、STM-16(2.4Gbps)的传输速率。优点为:1、ATM技术本身能提供QoS保证,因此可利用此特点提高IP业务的服务质量。2、具有良好的流量控制均衡能力以及故障恢复能力,网络可靠性高。3、适应于多种业务,具有良好的网络可扩展能力。4、对其它几种网络协议如IPX等能提供支持。
缺点为网络体系结构复杂且重复,ATM与TCP/IP都具寻址、选路和流量控制功能,开销损失大,因而主要用于网络边缘多业务的收集和一般IP骨干网,不太适合超大型IP骨干网应用。
2.3IPoverSDH技术
它使用链路及PPP协议对IP数据包进行封装,把IP分组根据RFC1662规范简单地插入到PPP帧中的信息段中,然后再由SDH通道层的业务适配器把封装后的IP数据包映射到SDH的同步净荷中,再经过SDH传输层和段层,把净荷装入一个SDH帧中,最后到达光层,在光纤中传输。采用高速光纤传输,以点对点方式提供从STM1到STM64甚至更高的传输速率。其中IPoverSDH技术也简称为POS技术,也就是将IP包直接封装到SDH帧中,提高了传输的效率。特点为:1、对IP路由的支持能力强,具有很高的IP传输效率。2、符合Internet业务的特点,如有利于实施多路广播方式。3、能利用SDH技术本身的环路达到链路纠错,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4、省略了不必要的ATM层,简化了网络结构,降低了运行费用。5、仅对IP业务提供好的支持,不适于多业务平台。6、不能像IPoverATM技术那样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保障。7、对IPX等其它主要网络技术支持有限。
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带宽和相对的传输速率,不仅可以与现有通信网络兼容,还可以支持未来的宽带业务网及网络升级,并具有可推广性、高度生存性等特点。
3宽带接入技术
3.1铜线接入
3.1.1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
ADSL属于铜线接入技术,是以铜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点对点传输技术。它是一种非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即用户线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同,根据用户使用各种多媒体业务的特点,上行速率较低,下行速率则比较高,特别适合传输多媒体信息业务。
ADSL技术为家庭和小型业务提供了增强带宽的标准方式,国际电信联盟公布的G.Lite或ADSLLite标准规定的下行带宽为1.5Mbs,上行带宽为384Kbps,前者大约是现有拨号模拟调制解调器的50倍,为此实际上与网络建立了两个连接,它们分别用于电话和数据业务,并可同时打开和连续使用。
ADSL除可提供电话业务外,还能提供多种宽带业务,在未来几年内,ADSL接入技术将会是终端用户最主要的宽带接入方式。
缺点是传输距离非常有限,对线路质量要求较高,当线路质量不高时,推广使用有困难。
3.1.2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VDSL)
VDSL是ADSL的升级,是DSL技术根据HDTV、视频会议以及对称/非对称业务的需要而发展的技术。该技术是在94年下半年提出,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双绞线上实现比ADSL更高的传输速率。VDSL提供了更高的带宽,满足更多的业务需求,它除了支持与ADSL相同的应用外,还支持包括高保真音乐、高清晰度的电视,多通道视频业务、MPEG-2图象等,是真正的全业务接入(FSAN)手段。它的特点是传输速率快,有效距离短,速率可变自适应,并可以按照要求配制成对称和非对称两种传输模式。
3.2光纤同轴(HFC)接入技术
CabelModem是一种基于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基础上的一种技术,可在不影响有线电视广播的频带内实现对互联网信息的接入与访问。它的下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bps~30Mbps,上行速率可以在512kbps以上。这种技术的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它只占用了有线电视系统可用频谱中的一小部分,因而用户上网时不影响收看电视和使用电话。
缺点是需要进行双向改造,带宽进一步扩展能力有限,而且无法建设独立的社区内部网络平台。
3.3以太网接入技术
原本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以太网技术,由于技术上的发展,使得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大为扩展,完全可以满足接入网和城域网数据通信的需求。由于具有性能价格比好、可扩展、易安装的特点,这一技术正在成为为企事业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的主要手段,目前全球企事业用户80%以上都采用以太网接入。
缺点是对已经建成的社区,需重新进行布线和设施改造。
3.4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移动无线接入和蜂窝移动三大系列。
3.4.1固定无线接入
⑴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宽带特性,可用频谱往往达1GHz以上。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电信管理部门分配给LMDS的具体工作频段及频带宽度有所不同,其中大部分国家将27.5GHz~29.5GHz定为LMDS频段。我国则采用26GHz及38GHz。
由于该技术利用高容量点对多点毫米波进行传输,它几乎可以提供任何种类的业务,如话音、数据及视频图像等,能够实现从64Kbps到2Mbps,甚至高达155Mbps的用户接入速率,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被认为是一种“无线光纤”技术。
LMDS系统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基础骨干网络、基站、用户端设备以及网管系统。由于LMDS直接支持无线ATM协议,可以使链路效率得到提高。
缺点是覆盖范围小,覆盖30平方英里。
⑵多点多信道分布式系统(MMDS)
MMDS不需要本地电信或有线广播公司的干涉就能够通过用户安装在屋顶上的天线为每位用户提供服务。
MMDS最初用于单向传输的影像广播服务,包括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无线网络系统。现在则可以采用双向的数据业务传输,允许更加灵活地使用MMDS频谱。而LMDS技术,则属于区域性的无线技术,可被应用在城市内、郊区等小范围的通信网络。
⑶自由空间光通信(FSO)
激光无线通信与以往的利用电磁波(radio)的无线通信相比,具有容量大、发射装置和功率小、不用政府特许证、对人体无影响等优点。但容易受到天气和障碍物的影响,一般用于近距离室内通信,如各种遥控信号的传递、微机间和手机间的数据通信等。现在开始应用到室外通信,但需要使用抗天气劣化的自适应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FSO)使用光脉冲调制信号,按照FSO联盟的规定可以采用两个红外线波长:长波长1550nm和短波长800nm。以提供100、155和622Mbps的数据速率。
3.4.2移动无线接入
⑴宽带无线局域网络(WLAN)
无线局域网络是便携式移动通信的产物,终端多为便携式微机。其构成包括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P)和无线路由器等。目前最流行的是IEEE802.11系列标准,它们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校园、机场、车站及购物中心等处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
在802.11的基础上,IEEE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标准。三者之间技术上的主要差别在于MAC子层和物理层。802.11b使用动态速率漂移,可因环境变化,在11Mbps、5.5Mbps、2Mbps、1Mbps之间切换,且在2Mbps、1Mbps速率时与802.11兼容。802.11a工作在5GHz频段,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ps,传输层可达25Mbps。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
⑵蓝牙技术
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用于提供一个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解决方案。家庭信息网络由于距离短,可以利用蓝牙技术。
蓝牙采用2.4GHz的ISM(工业、科研和医疗)频段,不受各国频率分配不统一的
影响;采用FM调制方式,降低了设备成本;采用快速跳频、正向纠错(FEC)和短分组技术,可减少同频干扰和随机噪声,使无线通信质量有所提高。蓝牙的传输速率为1Mb/s,传输距离约10米,加大功率后可达100米。
⑶无线ATM网络
由于无线ATM网络采用的无线传输信道与ATM骨干网所采用的光纤传输信道具有很大的差异,一些新的问题,如介质共享性、广播性、较长的传输延时、较高的信道误比特率以及信道衰落的影响等等,必须加以解决。因而无线ATM除了具有与ATM相同的ATM层、AAL层以及信令部分外,还要增加与无线通信有关的无线物理层(PHY)、介质访问控制层(MAC)、数据链路控制层(DLC),以及相应的无线控制功能,这样才能在无线网络中实现ATM服务。为支持对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控制,DLC协议常常针对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MAC协议则一般采用信道动态分配算法来支持业务速率的可变。
另外,无线ATM通信网要支持移动用户,因此网络应具有移动管理功能。当无线ATM通信网采用微蜂窝小区形式的网络结构时,越区切换控制就是移动管理的一项关键技术。无线ATM网和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如GSM)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例如,无线ATM网可支持多种类型的业务及多速率业务的通信,越区切换时需保证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信元丢失率、延时等)不恶化;ATM信元字头没有序号字段,越区切换时可能出现信元次序混乱,造成信元丢失;现有的ATM网络采用固定VP/VC连接方式(即固定路由),而越区切换需更新原来的连接、重建路由。这就必须研究适用于无线ATM网络的切换控制方案。
关于无线ATM的无线接口方面和移动管理方面的标准分别由ETSI和ATM论坛负责制定。依据这些标准,许多无线ATM系统被推出,如下表所示。
移动无线宽带接入还包括欧洲ACTS项目中著名的AWACS、SAMBA及MEDLAN系统,其工作频段分别使用19GHz、40GHz、61GHz等,MEDIAN为室内慢速移动,AWACS及SAMBA可用于室外较高移动速度的情况,覆盖范围一般较小,为数十米至200米左右。它们的目标是实现155Mbps乃至速率更高的移动或半移动环境下高速优质多媒体个人通信服务。
表2无线ATM系统比较
3.4.3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是当前移动通信的主力军,它采用蜂窝结构,频率可重复利用,实现了大区域覆盖;并支持漫游和越区切换,实现了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不间断通信。从70年代起,它已经历了第一代(1G)、第二代(2G)并开始进入第三代(3G),未来向超(Beyond)3G过渡。
目前,国内外的主流系统是2G,它采用TDMA/CDMA和数字调制,提高了系统容量和通话质量。但1G/2G主要提供语音服务,为了提供自由的移动多媒体接入,例如话音、可视电话和高速数据传输,则需要发展3G和超3G移动通信系统。
在1999年10月的ITU芬兰会议上,3G(即IMT-2000)的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如图4)获得通过,标志着第三代技术的格局最终确定。它分为CDMA和TDMA两大类共五种技术,其中主流技术为三种CDMA技术:CDMA-DS(直接扩频)即欧洲和日本共同提出的WCDMA技术;CDMA-MC(多载波)即美国提出的cdma2000技术;CDMA-TDD(时分双工)包括我国提出的TD-SCDMA和欧洲提出的UTRATDD。这些标准的制定主要靠3GPP和3GPP2两个国际组织。
3.5卫星接入
相对较少的上行数据(如对网站的信息请求)可以通过现有的Modem和ISDN等任何方式传输,大量的下行数据(如图片、动态图像)则通过54M宽带卫星转发器直接发送到用户端,用户可以享受高达400kbps的浏览和下载速度。
3.5.1IPover卫星
这里的卫星主要指现阶段的C或Ku波段静止轨道卫星,可用于作为地面网中继的大型卫星关口站或VSAT卫星通信网。这种方式主要是采用协议网关来实现。协议网络既可以是单独的设备,也可以将功能集成到卫星调制解调器中。它截取来自客户机的TCP连接,将数据转换成适合卫星传输的卫星协议(卫星协议是根据前面所述的针对卫星特点对TCP的改进),然后在卫星线路的另一端将数据还原成TCP,实现与服务器的通信。整个过程中,协议网关将端到端的TCP连接分成三个独立的部分:一是客户机与网关间的远程TCP连接;二是两个网关间的卫星协议连接;三是服务器方网关与服务器问的TCP连接。
这一结构采取分解端到瑞连接的方式,既保持了对最终用户的全部透明,又改进了性能。客户机和服务器不需做任何改动,TCP避免拥塞装置可继续保留地面连接部分,以保持地面网段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在两个网关间采用大窗口和改进的数据确认算法,减弱了窗口大小对吞吐量的限制,避免了将分组丢失引起的传输超时误认为是拥塞所致。
3.5.2IPover卫星ATM
为了满足多媒体通信业务的需求,许多宽带卫星计划正在快速发展中,采用星上处理和ATM技术是其主要特点。IPover卫星ATM使宽带卫星能够无缝传输Internet业务,因而这种方式的卫星IP网将更好地满足未来人们对数据传输的需求。在卫星ATM网络中,卫星被设计为能支持几千个地面终端。地面终端通过星上交换机建立VC(VirtualChannel),与另一个地面终端之间传输ATM信元。由于星上交换机有限的能力,每个地面终端能用于TCP/IP数据传输的VC数量有限。当路由选择IP业务进出ATM网时,这些地面终端成为IP与ATM间的边缘设备(路由器)。这些路由器必须能够将多个IP流聚集到单个VC中。除了流量和VC管理之外,地面终端还提供在IP和ATM网间拥塞控制的方法。卫星上ATM交换机必须在信元和VC级完成业务管理。此外,为了有效利用网络带宽,TCP主机实现各种TCP流量和拥塞控制机制。IPover卫星ATM可以利用前面讨论的卫星知P改进和协议网关等技术,地面网中IPoverATM的一些技术也适用。
4宽带网络技术发展趋式
4.1宽带网络主干技术发展趋式
光以太网技术是现有两大主流通信技术的融合和发展:以太网和光网络。它集中了以太网和光网络的优点,如以太网应用普遍、价格低廉、组网灵活、管理简单,光网络可靠性高、容量大。光以太网的高速率、大容量消除了存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带宽瓶颈,将成为未来融合话音、数据和视频的单一网络结构。
光网络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现在兴起的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ASON,假如未来的ASON节点设备(如大容量的OXC)可以实现全光域上的恢复保护(电信级),实现多波长动态分配和路由,灵活的波长上/下路,SDH体系和产品也会逐步向电信网络的边缘转移,演变为一种客户层信号或标准接口,网络形态将更为简单。
4.2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发展趋式
4.2.1无线接入
⑴高业务量
2010年,在3G系统中将广泛采用多媒体业务,上下行链路的话音和多媒体业务量之间的比率预计约为1∶2。到2010后,假若多媒体业务量年增长率为40%,那么它将是目前水平的23倍,多媒体和话音业务量的比率将是10∶1。为了适应业务量的高速增长,到2010年,频宽将增加160MHz。因此,对4G系统的研究包含提供频谱利用率和开发新的频段,以适应用户业务量的增长。
⑵高机动性
4G蜂窝系统将对移动用户提供至少2Mbps的数据率。尽管高数据率系统实现高机动性相当困难,但5.8GHz的智能传输系统实现这一要求是可能的。上述是专用于运输车辆的通信系统,但它将向通用系统发展,将在毫米波频段提供50~200Mbps的数据率。
⑶覆盖地域广和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隙漫游
由于未来系统的目标数据率将比目前系统高两个数量级,蜂窝半径将缩小;但是,利用距地面高20公里的同温层平台(HAPS)可以实现广域覆盖。同时,对户内WLAN、户外宽带接入系统和ITS等其他系统的平滑切换,是未来系统的极其重要的功能。实现这种漫游功能的第一步是构造基于IP技术的网络,支持下一代Internet。
⑷低成本
鉴于到2010年,4G系统的每单位面积的容量将是3G蜂窝系统的10倍,而传输信息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
⑸无线QoS资源控制
无线系统使用有限的资源(频率和发射功率),而且易于受拥塞的影响,因此无线QoS资源控制对于保证服务质量、支持各种应用和不同类型的服务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扩大用户数量的重要保证。
4.2.2光纤接入
随着IP技术的不断完善,大多数的运营商已经将IP技术作为数据网络的主要承载技术。由此也衍生出大量以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接入技术。同时由于以太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ATM技术完全退出了局域网。因此把简单经济的以太技术与无源光网络(EPON)的传输结构结合起来的EthernetoverPON概念,自2000年开始引起技术界和网络运营商的广泛重视。在IEEE802.3EFM(EthernetfortheFirstMile)会议上,加速了EPON的标准化工作。但是EPON产品在严格意义上还没有标准,另外还存在诸如测距、同步等一些技术难点以及突发性光器件成本等问题。
EPON宽带光纤接入技术正成为主要的开发方向和应用重点。随着宽带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视频和端到端应用的兴起,人们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北美,每个用户的带宽需求在5年内将达到20~50Mb/s,而在10年内将达到70Mb/s。在如此高的带宽需求下,传统的技术将无法胜任,而PON技术却可以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NordbottenALMDSsystemsandtheirapplication.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2002;38(6):150–154
[2]VaccaJR.WirelessBroadbandNetworksHandbook3G,LMDS&WirelessIntemet.TheMcGraw-HillCompanies,Inc.2001
[3]邓永红.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及其比较[DB/OL].http:∥,2003.
[4]毛京丽,孙学康.SDH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5]高文龙,刘力编著.宽带无线接入技术-LMDS.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一、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表现
不可否认,由于先天的代际差异,传统社会中的亲子两代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冲突。但在剧烈的社会与文化转型时期,亲子之间的文化冲突有着某些有别于传统的特别之处。以下三方面的描述,力图抓住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表现的重要方面。
第一,亲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与子代浸染多元文化的冲突。在网络时代,亲代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子代习得的多元文化很容易发生冲突。在一定意义上,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带给人类社会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观念上的革命。美国社会学家、来来学家阿夫道·托夫勒认为,进入网络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新价值观念时代,例如健康价值观、时间价值观、知识成长价值观、情绪价值观、财富价值观等。因而,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年老一代和年轻一代都在经历着思维的创新、价值观念的转化。相对而言,亲代成长于社会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承继了社会传统文化;而子代成长于社会日益开放、瞬息变化的转型时期和网络时代,更易接纳有别于传统文化的其他多元文化。与过去相比,亲子在文化价值方面存在着更大的鸿沟,也更容易发生文化冲突。
第二,亲代知识结构单一陈旧与子代新生知识多样速变的冲突。在网络时代,亲代已经相对成型的知识体系,也容易与子代成长过程中学习的文化知识发生冲突。在网络时代之前,知识的变化和更新相对缓慢,知识体系之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比较单一稳定。亲代大多成长在这样的社会与文化知识背景之下,学到相应的知识和习得相应的文化,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固化。而子代的知识体系则还处在成长过程之中,他们对网络时代新鲜事物的感知和接受能力比亲代强。在这个过程中,子代迅速地接触、认同网络时代新产生的知识与价值是不足为奇的,而这些知识与价值,并不见得都可以与家长习惯的知识与价值很好地和谐相处。当亲代单一陈旧的知识结构与子代多样新生的知识发生碰撞的时候,如果亲子双方都缺乏足够的理智和正确的处理方法,那么这种形态的亲子文化冲突就会显现出来。
第三,亲代习惯权威专断管理与子代要求民主平等参与的冲突。在传统文化氛围相对浓厚的社会中成长的家长,习惯于权威、专断的管理,在他们的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残留着“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封建传统观念,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的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而他们的孩子生活在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期,在学校、在社会广泛接受的是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等一些现代观念,他们渴望父母尊重自己的兴趣和选择、与父母平等相处、拥有家庭建设的话语权和参与权。面对家长的权威和强权,孩子们不会自觉地、无条件地服从。这样一来,权威专断的亲代和要求民主平等的子代之间的文化冲突就会显现出来。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孩子观念的更新、知识的获取、眼界的开阔程度大大超过以往,他们比以往的孩子更要求民主、平等,比以往的孩子更不能忍受父母权威专断的管理,因而两者的文化冲突较之以往大大凸现。
二、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特点
网络时代的亲子文化冲突,几乎包含以往亲子文化冲突的所有形式,还发展出一些新的冲突形式,使得亲子文化冲突更为多样、激烈、多变。这使得亲子文化冲突的具体原因和最终结果以及影响更加难以预料,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景象。
第一,表现多样。在网络时代出现之前,亲子之间的文化冲突已经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向。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了这种状态。在网络时代,亲子之间的文化冲突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化与儿童文化的冲突,也包括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还呈现信息文化与农业文化的冲突、信息文化与工业文化的冲突、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的冲突,等等。其中,亲子文化冲突中包含的信息文化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的冲突,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的冲突,是网络时代社会背景下新鲜出炉的亲子文化冲突型式。
第二,因果复杂。网络时代的亲子文化冲突,不仅与外在社会与文化转型所带来的多元与混乱并存的文化格局有关,也与亲子间在某些方面不断加剧的代沟有密切关系,甚至学校中传递的文化价值和青少年群体亚文化在其中也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正是亲子知识、观念的差距和相互理解、沟通的困难达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因此,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和谐的亲子关系。并有可能加剧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行为,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尽管如此,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所具有的进步意义仍是其主要方面。具体来说,其积极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首先,促进亲子双方认识各自和对方的文化;其次,推动亲子关系的改善;最后,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品味。
第三,影响深远。亲子间在文化层面上的交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假如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和采取得当的处理方法,那么很有可能造成亲子代沟的进一步扩大,进而造成家长代表的传统文化很难为青少年接受,使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因为文化冲突而出现断裂。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也可能造成家长更加难以认同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形成的文化价值,进而使得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更为困难。这样,网络时代的亲子文化冲突对亲子双方的生活与学习都有长远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也对家庭文化中原有的秩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强烈的冲击,使那些传统的、不合理的家庭文化显露其不合时宜的一面,并且有可能打破传统家庭文化“一统家庭”的局面。所谓“不破则不立”,传统家庭文化的危机和失势,为新式家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如此,亲子文化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催化新型家庭文化产生的作用。
三、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成因
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其根源又是如何发生作用而形成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在这里,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点简单的分析。
第一,生物人与社会人或文化人的矛盾。网络时代的亲子文化冲突尽管有着明显的时代痕迹,但归根结底源于人成长过程中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我们知道,从孩童到成人是一个人生理上成长的过程,也是文化上成熟的过程。而要把一个纯粹生物意义上的人转变成融入社会的一分子,这个转变工作的起始步骤就开始于家庭。但是,当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家庭的时候,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他闯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因而,在个体社会化和文化化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少被强迫养成成人所要求的习惯的时候,难免有许多不自由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承担社会文化传承的家长就会产生无可避免的矛盾,最终导致亲子文化冲突的产生。第二,西方理性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时代所拥有的技术条件,无疑为中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尽管西方理性文化有着弊端,但其强调对个性的尊重,提倡个体自由和个体意识,为个体的独立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基于西方工业文明的理性文化,在很多方面更能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这对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独立意识,压抑个性。而以传统文化为自己生活准则的年长一辈,虽然在网络时代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文化准则,但一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用过去形成的价值观来衡量现在的文化。因为“人们既然接受了赖以生活的价值体系,就不可能同时在其生活的另一部分按照相反的价值体系来思考和行动,否则就势必陷于混乱和不便。他们将力求更加和谐一致。他们为自己准备了种种共同的理由和共同的动机。”这样,对于接受西方理性文化的青少年来说,容易对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年长一辈产生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
第三,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与转型。网络时代是一个社会与文化急剧变迁的时代,社会与文化的转型则会加剧亲子文化冲突。我们都知道亲子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文化差异,这种难以消解的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即便在文化缓慢发展的传统社会,亲子之间文化上的融洽相处仍然存在不少困难,更何况这样的社会基础在网络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难发现,民主、自由、平等、宽容等观念,已经渗入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亚文化中,并借助发达的媒介不断地、大范围地发生着影响,从而影响年轻一代对父辈的态度。不过,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多的父辈,却在很多时候强调“长幼有序”等尊卑观念。这多多少少给网络时代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一些困扰。如此的社会现实,必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加剧了亲子之间的隔膜。在这种情况下,假如长辈坚持用社会赋予的权力把孩子培养成符合旧有标准的人,孩子又接受了一套与旧的文化格格不入的网络时代新价值,那么亲子文化冲突的发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的应对
同时,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各类电商、支付平台的手机客户端应用也逐渐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银行逐渐“触网”,纷纷推出了针对手机客户端交易的优惠措施。手机客户端安装率成为考核银行电子渠道发展的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各大银行建设的WLAN系统基本是内网应用,与互联网完全分隔。为降低银行手机客户端的推广难度,有的银行将客户端软件存储在内网服务中,供客户免费下载。但这种方式只能在Android系统手机中实现,苹果iOS系统的各类应用则必须连接互联网从苹果的AppStore才能下载安装,而下载安装完成后的应用,也必须连接互联网才能获取到相关数据。在银行网点让用户使用自己手机的3G/4G流量来下载网银客户端等应用,显然不符合客户的使用逻辑,因此建设网点的互联网WLAN网络对银行来说势在必行。
二、传统银行要与互联网企业竞争也必须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平台。
银行的平台优势在于拥有众多的营业网点,在营业网点部署互联网WiFi,可以通过WebPortal页面的推送实现网点轻量级门户平台的搭建,通过定制化WebPortal页面银行最新的金融动态及营销活动广告。不仅可以让银行客户进行手机银行客户端的便捷下载、银行官方微博、微信的点击关注,并且可以拓展网点的无纸化智能排队、银行电子商务实体店营销等业务。依靠营业网点的无线互联网平台,也能通过Portal短信认证方式合规获取用户实名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等),并收集客户的上网行为日志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实现用户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为实现后续精准化的产品营销和用户信贷级别的智能评估铺路。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