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逝的琥珀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加坡;公积金账户;运行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引言
2013年10月,新加坡的公积金养老金制度在“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报告中,以66.5的整体指数首次跻身十大,排名第七,是十大唯一的亚洲国家。新加坡能在该报告中获得如此成绩,说明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体系日渐成熟,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因此,探讨新加坡公积金账户的运行效率,对我国社保账户尤其是养老账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社会保障绩效评估进行了不少研究,但都不能准确的评估社会保障部门的运行效率,下面我们用数据包络分析来进行尝试。
一、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介绍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是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它计算的是已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效率,应用目的是以越少的投入带来越多的产出则说明其有效。
该方法中,投入指标是可视为成本的一切变量,越小则表示效率值越高。产出指标是指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越大则表示效率值越高。输出结果有综合技术效率,纯粹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规模趋势,冗余和不足。由于该方法是根据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对决策单元分配最优的权重,避免了确定权重的主观性。目前普遍认可的DEA模型有两种:CCR模型和BCC模型,前者基于固定规模报酬,后者基于可变规模报酬。
二、新加坡公积金账户运行效率体系构建
(一)模型中主要指标的确定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由雇主、雇员和政府三者共同支持,雇主雇员向公积金局缴费,而政府则对中央公积金的运行提供法律支持和管理框架。公积金涉及四个账户,55岁以前分设三个,一是普通账户,二是专门账户,用于退休金的积累,提供养老保障,三是医疗储蓄账户,成员满55岁后,普通账户和专门账户合并为退休账户,到时,成员只涉及退休账户和医疗储蓄两个账户。
新加坡在强制性储蓄的社保制度模式下,完全积累制度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参与中央公积金的成员越多,越有利于公积金账户的资金收入。与此同时,才能保证基金的支出与实施覆盖的比例。因此,新加坡公积金账户的实施可以看做是中央公积金资金数量和成员人数的投入――产出过程。具体来说,公积金账户评估中输入指标是中央公积金支出(Total Contributions)、中央公积金成员人数(CPF Membership),输出指标是中央公积金收入(Annual Withdrawal)、累计结余(Total Members’ Balance)。
(二)数据的选取与整理
基于数据可得性和及时性,本文中选取了1998年至201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除了成员数单位均是SMYMm)。在养老保险的环节,只选取了2008年至2012年共5年的数据,因为在新加坡与我国横向比较的过程中,不同的社保制度与账户体系限制了相关数据的选取(具体数据如下)。
三、模型所得结果及相关分析
(一)对新加坡公积金账户运行效率的总体评价
本文基于CCR模型和BCC模型,运用Deap2.1软件,计算了新加坡公积金账户的综合技术效率、纯粹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情况,结果如上图所示。
上表说明,15年中新加坡公积金账户运行的综合技术效率较高,其均值是0.8548。其中有两年综合技术效率为1,分别是2001年和2012年,效率最低的一年是2004年,仅为0.721。另外,有12个年份在公积金账户运行方面即存在纯粹技术非有效,又存在规模效率非有效,这说明公积金账户的资金运行效率和支出规模偏低。
再如,1998年的综合技术效率0.861,并未达到综合技术效率的最优状态,但从整体来看,这一年的纯粹技术效率为1,不存在公积金账户投入指标的冗余。说明与其他年份相比,1998年公积金账户的资金利用效率比较高。而如果想要调整到最优的规模水平,则平均可减少13.9%的投入达到现有产出水平。
最后从规模报酬看,除了效率有效的两个年份,其他年份均是递增的状况,此时它们的综合技术效率均没达到1,因此新加坡政府应在保证公积金账户资金管理高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公积金的支出规模,以便提高公积金账户的规模效率。由于上表中的结果显示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证明公积金账户不用缩减其投入规模,管理者在投入指标上把控的很好。
(二)新加坡和我国养老账户运行效率的比较
我国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是借鉴了新加坡的强制储蓄模式,下面我们就从横向方面分析近年来新加坡和我国的养老账户运行效率的情况。
新加坡数据可同理从上述来源得出,从2008年到2012年专门账户余额(输出)是30547、35389、40393、46534、53192,而输入项则选用对应五年的投保人数。我国数据可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得出,同样的五年我国参保人数(输入)分别是21891、23550、25707、28391、30427,基金累计余额(输出)是9931、12526、15365、19497、23941。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进一步得出我国和新加坡养老账户的运行效率如下:
从上述结果可以分析得到,中国和新加坡的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且两国均在2012年达到了1,说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满足了离退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需要,但中国的效率每年都低于新加坡的效率。而纯粹技术效率每年的变化是不定的,两国在2008年和2012年均达到1,另外三年除2009年中国的效率高外,其他的均是新加坡的效率高。这说明在整体水平上,新加坡的养老账户运行效率优于我国。
规模报酬方面,两国是相同的。除了2012年不变外,其他年份均是增加趋势,因此两国政府都应提高养老账户的资金管理高水平,进一步扩大支出规模,以便提高养老账户的规模效率。同理,上表结果显示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证明养老账户不用缩减其投入规模,管理者在投入指标上把控的很好。究其原因,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域差异性和经济差异性,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在各个区域发展不均衡。
四、提高我国养老账户运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我们得知新加坡的公积金账户运行效率虽然不是绝对有效的,但它一直在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而通过两国养老账户的比较,更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两国的效率运行差异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来提高养老账户的运行效率。
首先,加强社会保障绩效管理意识和公民的自我保障意识,广泛听取来自民众的心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提高社保覆盖率,以便加速体系的运转。
其次,效仿新加坡公积金独立化、科学化管理,运用市场化的管理预防基金通胀问题。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透明度,尽快解决空账运转、隐性债务危机等难题。
最后,推进社保体系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有效的制定投入和产出的各项指标,适当的增大社保账户的基金支出。此外还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体制,比如,新加坡政府的中央公积金管理局,就是一个独立于政府财政部之外的系统,并且实行的是现代化公司组织机构结构,这种组成方式既能够平衡各方的利益,使得公积金的管理更加专业化,同时又受到政府的监控,能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新加坡养老金制度和养老金市场,互联网数据.
[2]朱鹏,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法制与经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