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竹林深处人家

竹林深处人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竹林深处人家

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第1篇

竹不仅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给人留下完美的印象。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性和独特品格给了人们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美文赏读一】

竹林深处人家

黄蒙田

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得更远,更高。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但你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哪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策。你看,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陪我们来的当地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他不是从画家的观点去考虑问题,画家的话只说明了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吗?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他是以竹林为家的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

在竹坞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回过头来,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轻烟。那是雾还是山岚?都不是,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那位当地朋友说,那里有村庄,有人家,只是在竹海上面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如果不是烧饭的时候,就连这一点炊烟也没有。朋友,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呢。

于是我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先前看到的炊烟轻绕竹林,仿佛就在不远之处,但是从山坞再钻入竹海里,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后来逐渐地听到鸡鸭一类家禽的叫声,知道山村近了,再后来又看见孩子们赶着山羊回来,我们已经踏进村庄的街道上了。在路边,在空地上,在人家的门口,几乎全晾着新鲜的笋干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竹乡里的竹材早就运到外地去支援经济建设了,只有这两样东西留在乡里进行加工。

有一点我是猜到了,竹乡里的房子,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栋梁是竹的,天棚是竹的,连板壁、地板、门窗也无一不是竹的。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和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这是走进任何一家人家首先得到的鲜明、突出的印象。放眼望去,凳子和椅子、台子、凉床、碗橱、衣柜、茶几、摇篮,鸡笼和兔笼,还有斗笠和各种用具,全都是各种竹子制成的,接山泉用的水管是竹子,甚至穿的鞋子也是竹箬做的。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主人从门外抓一大把晾在匾箪里的盐笋子来招待我们,又用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子更和谐更有情调了。

品读

文章色调柔美,清丽动人。大概因为作者是一位画家,所以写文章也表现了他巧于设色、构图的特色。文章以竹林的嫩青色和墨绿色为基调,充分表现出大自然美的和谐。然后描写竹坞、村庄、农家,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清丽画面,有如一幅幅色调柔和的图画。

【美文赏读二】

一株湖北的竹子

龙应台

五月初回到欧洲的家。孩子们争相报告季节的消息:“快点来看,妈妈,竹子开花了,好漂亮!”

竹子开花了?

放下行囊,我们走向花园西角的竹丛。啊,真的开满了花穗,鼓胀地包在红褐色的苞瓣里。我摸摸那仍旧滑绿的竹杆,发现地上已经落了一园枯干卷起的竹叶。

孩子们不可置信地听我的解释:怎么会……怎么会呢?这竹子怎么会开了花就死?

我也不明白。竹子不是每九十年或一百二十年才开花死亡吗?这丛与玫瑰花比邻的竹子才来我们家三年,来时还是一丛年纪轻轻的嫩竹。

翻看前两天的报纸,完全没有预料到,一翻开就是竹子的新闻:欧洲竹子全面开花,濒临死亡。

原来欧洲的竹林来自一根竹子。1907年,英国人威尔逊从中国湖北用船运了一株竹子回到英国,并且以他钟爱的女儿之名为竹子取名:Muriel。原本无竹的欧洲从此就有了竹子,德国大约就有五百万丛竹子分散在大大小小的花园里头,在九十年后的今天,默默地开了花。

千万丛的竹子,在我驻足凝视的此刻,点点滴滴绽开了花穗;每一粒花穗里埋藏着种子,每一粒种子里埋藏着时间,回走的时间里埋藏着1907年湖北的土壤和雨水。谁又能向我解释所谓基因的哲学意义?三年前我自园丁手中买下的嫩竹,虽然年纪极轻,虽然竹叶新绿、竹杆初挺,但是它已经承继了1907年以来的岁月,一日亦不稍减。即使是昨日培植而成的新枝,今天也已到了开花的时辰。原来每一粒种子里不只埋藏着过去,还隐藏着未来。

剪下几枝竹花,插在瓶里,放在案头。孩子们追逐嬉闹的声音随着风飘进来,使5月的春光明媚又增加了天真烂漫的欢快。孩子与竹花之间,一定存在着一种关系。让我在这竹花前坐上几分钟,我可以听见极其细微的遥远的声音。

品读

文章半叙半议,讲述了作者由一株本未到时间却开了花的竹子引发的思考。竹子开花是因为它来自1907年的第一株,虽然才来到作者庭院中三年,却落户欧洲大陆整一个世纪,在这潜藏的关联里,世纪初与世纪末就这样牵扯上了。就是如此,一样事物逝去,总会有新事物来取代。正如竹子虽消亡了,可种子明年会发芽,再次茁壮成长。

【美文赏读三】

翠竹清音

李四平

流连在赣南的山水间,常常被一种生命的景象所打动,那就是随处可见的丛丛翠竹。

翠竹,是赣南山岭上不会褪色的衣裳。

翠竹,是赣南江河边舒展大气的图画。

翠竹,是村头屋舍边忠诚友善的陪伴。

“翠竹江村缭白沙”的美景,曾使坡以为是梦,当然“酒醒风动竹”的深夜,他又从随处生存的竹子身上,获得了心灵的莫大慰藉。

赣南的竹子,是一种平常可见的景观,更是与山水同在的生命。

每一棵竹子,拥有着坚韧不阿的骨气,任凭风雨吹打、霜雪欺压而不屈的筋骨,颜色不改、根柢不移的性格。

每一竿翠竹,都有对家园的挚爱。它们守持故土,不为疾风流云所动。

每一竿翠竹,都是威武不屈的英雄,富贵不的丈夫,贫贱不移的君子。它们忠贞其志,不改其节。

作为和睦融洽的群体,翠竹是一种清雅的生命,平和的风景。

它们相依共存时,可以漫山遍岭地同生长,一起把生命的青颜翠色延伸到天高地远。

有了翠竹,莽莽山岭就不会荒芜。

有了翠竹,蜿蜒河流便有了生动的坐标。

有了翠竹,宁静村舍就多了希望的生气。

翠竹摇风,在赣南山水间挥扬起生命的旗帜。

潇潇竹林、淡淡清风,曾使多少客居赣南的人心生诗情雅意。

摇曳竹影、淅沥雨声,曾使多少学者灵光闪现,意解心开。

在赣南的清风竹影中,周敦颐开蒙课徒,传道授业,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注入人们的心灵。

在赣南的山岚竹韵间,一学宗师王阳明先生,不仅力倡“知行合一”,更用“正心”与“良知”的至理,感召着世道人心。

赣南的竹子,让苦难者找到坚强,让思想者受到启示,让智慧者得到顿悟。

翠竹,是坚韧而灵动的生命,在它的悠长清音里,原本就有一番境界。

品读

《翠竹清音》一文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翠竹的景观、生命、骨气、雅意、精神以及对人们的启迪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让人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意境深远。

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第2篇

一、整体感知,发现文章之美

四位教师都设计了整体感知环节,其中三位老师从内容入手,通过解题整体感知课文。如龙承兵老师提出“从课题看文中写了哪两个内容”的问题,陈慧琳老师将问题设计成“哪几段写竹林,哪几段写人家生活”,盛丽芳老师另辟溪径,从竹乡特点入手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发现文章结构之美。

文章的重点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为写“欢笑声”作铺垫,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精心设计,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写人。作品结尾处写竹乡人家,呈现出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陈慧琳老师重在引导学生体味材料安排的妙处,未见竹乡,遥见炊烟,未见村民,先闻其声,让学生体会到步步深入的结构之妙;盛丽芳老师从竹乡特色入手,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把握竹乡三大特色——竹乡丰收、用竹彻底、生活闲适,环环相扣,深切体会作者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之情;王玉萍老师则从分段入手,让学生把握行文思路,写竹海意在写丰收,写竹园意在写人们喜悦和谐,这些都是作者对竹乡神往的原因。王老师通过精妙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段与段之间的紧密衔接,发现文章结构的严谨之美。

二、美段精读,发现自然之美

四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将本课重点放在赏读竹美景上,突出了教学重点,达成了教学目标。

1、训练具体,注重实效。他们都精当地挑选和确定了能力训练点,概括为:一个特点、三种视角、一组比喻、一组动词。

一个特点:请用一个字或词概括竹海的特点。三种视角:圈出三个观景点,说说作者从哪三个角度写的。一组比喻:找出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作用。一组动词:说说“铺”“涌”“推”的妙处。

对竹海特点的概括,意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竹海之美;对三种视角的分析,意在训练对“移步换景”的理解;一组比喻意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一组动词的分析,意在培养学生语言欣赏能力。训练目的不同,着力点各异,有词语理解、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等多个训练点。

下面是盛丽芳老师课堂实录片断。

师:朗读课文,大声读,读出气势。

生:齐读课文前三段。

师: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竹海景象的?

生:视觉。

师:再想一想。

生:远望。

生:深入竹海。

师:多聪明的孩子,还有吗?

生:在竹坞那里四顾。

师:答得真好,继续。

生:从远写到近。

师:写出了竹林什么特点?

生:密密匝匝。

师: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喜爱。

……

师:大胆一些,秀出一个勇敢的自己。

生:喜悦。

这个片断再现盛丽芳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景物观察的三种视角,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不同的视角来描写茂密的竹林的教学过程。作者先写远望,竹林如海,再写深入竹海,近看如海底遂道,深不可测,然后作者来到了竹坞,举目四顾,竹海密不见底,处处表现竹林茂密的特点。不仅让学生体味竹乡之美,而且感受到竹乡丰收的喜悦。

2、紧扣文本,启发诱导。

品析“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到很远,你很难知识那一片嫩清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的妙处。

四位老师都注重了这个句子的品析。陈慧琳老师尤其注重了方法的引导,设计了“第一段 语句运用了 修辞体现竹林 的特点,用了 描写方法”的答题格式。学生答题积极性很高。

下面是陈慧琳老师的课堂实录片断。

师:写了哪种景?

生:竹景。

生:以景衬人。

师:赏析第一段,找出描写竹林的优美语句,并说明理由。

生:像屏风一样的竹,密而多。

生:第一自然段,竹海。

生:竹浪,写了竹之多,用了比喻的手法。

生:动态描写。

师:作者在 地方的 角度观看竹林美景?找出关键词。

生:远望,从远处看的。

陈老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进行小结。这一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因为它关联到很多方面的知识:第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的无边无际;第二,“铺”“涌”“推”用得妙,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涌着暗,一浪推一浪,一直涌到很远”就动感十足了,写出了竹林的深不可测;第三,给我们画面之美。

语文阅读教学在很长时间内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学流程轻学生的学习态度的现象,学生能力的训练停留在知道、领会、应用层面上,而分析、综合、评价能力相当弱,因而学生对句子的解析能力欠缺,陈老师重视对句子解析的训练,理解文字言外之意。老师就这一句解析得出了“比喻手法”“无边无际”“有静有动”“深不可测”“画面之美”,学生真切地感觉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发现自然之美,如身临其境一般,对竹乡留下深刻印象。

三、师生互动,产生和谐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四位教师安排了多样的教学活动,精心选择了授课策略,教师能直接参与学生交流,其中以盛丽芳老师最为出色。这表现在教学流程安排合理,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简介作者、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线索提炼主题、音乐欣赏陶冶情操;表现在合理使用媒体,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多层次立体式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人机互动,有讨论、有交流、有展示、有合作,有思想碰撞的火花;表现在课堂教学产生的和谐美,老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有信心完成的是哪些同学?”“声音大一点就更棒了。”“大家给他一点掌声。”“另一组同学最勤奋,其他的同学要加油。”“我希望听到后面同学的声音”,鼓励产生动力。

语文教学,一个发现美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美的过程。

1、努力提高提问质量,体验课堂教学生成之美。教师的提问是门艺术,课堂教学的生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教师的提问缺乏指向性、趣味性,不具有可操作性,往往犯大而空的毛病,学生无所适从,过于宽泛的提问加大了学生回答的难度。

2、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体验语文教学简洁之美。

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第3篇

《婺源县志》里有一首有关“婺源物候”的歌谣:“立春,杨柳萌芽;惊蛰,桃李现蕾;春分,茶叶麟片张开,桃花红、李花开;清明,杜鹃花红,春笋出土;小满,枣花旺、苦菜秀,石榴花开;小暑,荷花开放;白露,桂花香;霜降,黄;立冬,柳叶变黄。”

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婺源是气象学那些枯燥数字最无可奈何的地方,四季皆美,且风情不同。

春之黄,不再平面化的梦幻

婺源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是它不变的景象。

在水墨丹青里点缀一点灿烂的色彩如何?或干脆泼上一罐耀眼的黄色颜料?如果真有这样一幅画,那画家本人很可能感受过春天的婺源八万亩油菜花绽放芳华的刹那。

当长江以北尚未完全摆脱严冬的桎梏,婺源已经是绿茵蒙蒙的天地了。绿绿的山,绿绿的水,绿绿的茶园、绿绿的田野、绿绿的油菜,连片的绿,将人们裹挟在翠色的世界里。碧绿的水面漂浮着杜鹃花叶,打着旋儿传递出春的信息。春花从山脚下开起,沿着山谷一直攀上山顶。

而点缀在绿色之间,幢幢斑驳不一的老屋,密密地依水而立,青石板的曲径,沿着溪、沿着街巷铺陈开去。河溪曲折蜿蜒,河边便是块块洗衣的青石板。

但大多数人听闻婺源时,头脑里会出现还是那幅金黄的画面。对中国许多地方来说,油菜花也许没什么特别,但于婺源,它如奔腾海洋般开得漫山遍野,整个都是花的海洋,令人惊叹。

“莺飞草长三月天,油菜花开满山间”,当春的细雨润湿了婺源的山峦,油菜花也渐次绽放姣好的容颜。倘伫立岭上远眺,那满心满眼的油菜花,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像一张天际无边延伸的鹅黄地毯。山水间弥漫着一层淡淡的薄雾,依稀可辨的远山勾勒着朦胧的轮廓,其间渐次渐远柔和的明黄色阡陌曲弯,如画笔随意泼抹在画布上的痕迹。

看油菜花,首推江岭,梯田重重叠叠,直抵云间。梦幻的颜色不再平面化,而是随着山势,延伸至半空,将这一方天地变成金黄的世界。

夏之绿,并作南来一味凉

婺源夏之美,美在晨雾、山雨、清风、绿天。它让你想起黄庭坚的诗句“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夏日的风是婺源旅游的一大享受。炎炎夏日,当你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浑身燥热、大汗淋漓之时,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迎面清风徐来,一阵清凉的山风抵得上十打冰激凌。婺源的山里人是会唤风的,当他们劳累了的时候,村民从头就会扇动身上沾满汗水的衣襟,“哦――荷荷荷――”地唤上几声,于是,树叶飒飒作响,凉风应声而至,暑气即刻消散。那种滋味,绝非空调可比。所以,在这里你是可以“要风得风”的……

但最醉人的,还是那漫山遍野的绿。你尽可以随意钻进一片竹林,体会一下古人的“竹林风雅”。

婺源的竹类资源非常丰富,品种就有毛竹、紫竹、苦竹、方竹、斑竹、淡竹、金竹、观音竹、凤尾竹等二十多种,栽有竹类过百万株,平均一算每个婺源人都享有三棵竹子。跌入竹海深处,你会想到郑板桥,想到“竹林七贤”,想到李商隐对春笋“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的惊诧,想到“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些诗句。你会顿时脱俗,感觉人生是如此潇洒。

秋之红,黛瓦白墙寻人家

婺源的秋天,山间古村中枫林成片、枫红成林。这里的枫红绝不像北京香山红叶那般浩荡、激昂和凌峰挺拔,山下山上那样的泾渭分明。它显得有些腼腆,是那种小家碧玉型的或者是大山里没见过世面的山姑娘那样纯美、羞涩。直至秋意渐浓,婺源的颜色越来越红,简直是枫红的海洋、秋天童话的世界。

当你到了婺源古坦乡石城村 、长溪村这些枫红黛瓦白墙的世界,你才真真切切感受大自然把美的极致慷慨的奉献给你,感悟美的同时去品尝生活的价值。

石城村在婺源县西北的古坦乡境内,村头有石壁,岩如古城,危耸的城“墙”内外有许多古树名木,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这里的百来棵枫树,一百多棵高大的红枫耸立在白墙黛瓦间,每棵树高都在35米以上,远远超过村里的高矮屋顶,和巨大而且笔直向上的树冠相比,黑瓦白墙简直就是玩具屋子。

此时你会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杜牧那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内涵?到了每年11月下旬的深秋,这里的一树一树的枫叶就会变得像火一样红,把黑瓦白墙的徽州古村照得更清晰了。

灿烂的红使婺源变得异常生动,远处的山峰层林叠嶂,高低错落,绿色的背景上点叠着红色的枫叶、金黄色的收获,与黑白色古民居早已相映成趣,仿佛走进了七彩的染坊,掉进了颜料桶里。无怪乎古人感慨不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之白,留下身后的美好

冬游婺源,则可前往位于县境西北40公里的赋春镇的鸳鸯湖。这里四周的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生态资源保护得十分完好,给来此越冬的候鸟提供了一处良好的越冬栖息环境。每年汇聚于此越冬的鸳鸯已达2000多对,据说是亚洲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它们一般第一年的10月来到婺源,一直待到来年的四月左右才会离开。

鸳鸯喜静,要看鸳鸯,得坐船到鸳鸯湖的纵深处,但千万不能有响动。你可以租只小船,由舵手轻轻摇橹,向湖心悄然而进。这时,你会看到,在岸边那密密的树荫底下,有数不清的鸳鸯。红红绿绿的一大片,卿卿我我地挨着,梳理着羽毛,打着盹,不时有在湖中玩累了的爬上岸来,抖落身上的水珠,悠然自乐,用桔红色的嘴精心地梳理着华丽的羽毛。

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第4篇

我首先来到了一个掩映在一片百年核桃林中的山庄。我仔细看那些核桃树,我还从未见过这么古老粗壮的核桃树。它们都长在奇形怪状的巨大山石之间,高度不是很高,但树冠却特别大,能为很大一块地方撑起阴凉。那看上去粗矮的树干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每棵树都在不到一人高的地方分叉,这些大枝干使劲向周围拓展生长,简直可以用“隐天蔽日”这个词来形容了。茂密的核桃枝叶间,单个的或者对生的或者三五成堆地长着翠绿的鸡蛋般大小的核桃,泛着油绿油绿的光,显得煞是可爱。真想伸手去摘一个,其实还不到核桃成熟的季节,谁忍心去摘呢?再低头看看树下的那些奇石,每一块都那么浑然天成,干净得让你忍不住用手去摸,于是又生出坐上去的愿望,或者索性躺下来,真是惹人喜爱的山石。

这树下不见一点点阳光透下来,凉风习习,好不惬意。我向周围看去,发现沿着山麓有好多这样的核桃树林,树林深处潜藏着好多家这样的避暑山庄,树下有很多游客都在指指点点,估计他们和我一样,是被核桃树迷醉了吧。

再往前走,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我已来到了山溪中。这是一股怎样清澈的水呀?那水从峻峭的山石间汩汩奔来,我想发现其源头,根本不可能,因为要么被巨石遮挡,要么被树林遮淹。近处,山溪潺潺从奇形怪状的山石上流过。两岸全是果林,树上挂满累累的桃子和苹果。如果你想尝尝早熟的桃子和苹果,绝对不会有人制止。好客的山里人就是这样慷慨,游人摘几个果子尝尝鲜,他们会是很高兴的。

溪水中是各色各样嬉水的游人,其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涧和山石树木间。很多小孩,光着脊背,像泥鳅一样在水中游弋。有的在打水仗,有的在石缝间捉小鱼小蟹。我也禁不住诱惑,加入到他们当中。那种凉爽,那种快乐,真是难以言表。

沿着山谷的溪流顺水而下,我想去看一些更加幽深的风景。这里没有多少人家,远处的山坡上,每户人家都是两三层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我忍不住想,在这山水俊秀的地方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别墅,住在里面,那真是赛过神仙啊!

沿着溪流向下,有很多条四通八达的小路,或者水泥夯筑,或者鹅卵石铺就,也有的是自然的土路。这些小路阡陌相通,每条路都通向某个特色的旅游度假村。

在这个山谷中,掩藏着至少一二十个度假村,每家都独具特色。你走进任何一家,都会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的。任何一个初来乍到的人,都会有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之感。这里真的是处处池塘处处蛙,步步峰回步步路转,处处小桥处处流水,时时处处的植被和风景各不相同。游览在其间,你不仅会赞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和人类的巧夺天工,真是处处有风景,时时有惊喜。可以说是一步一风景,一步一风情,十步以内风光各不相同。

我一边走一边欣赏,不知道要看山石还是林木,也不知道要戏水,还是要纳凉,我也不知道该向那家山庄走去。走着走着,发现溪水在某处很宽敞了。溪底有很多干净的山石被流水冲刷着,每块石头都没有棱角,略显圆滑的石头露出水面的和水下的部分绝对不是一个颜色,这说明山溪每年的流水量实际是不一样的。今年,水量相对不算太大,所以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都了出来,游人玩水玩累了,就坐在石头上休息。

再向前边看去,有几个写生的学生正在画画。有男生也有女生,年龄也有大小。他们打扮得都很时尚,一看就是各院校下来的。是啊,这里的风光,真是写生的绝好课堂。我忍不住走近那些学生,在一个看上去很娴静很美丽的女孩子后面站定。我在离她三五步的地方欣赏她的画。她的神情很专注,根本没有发现她的身后多了一个欣赏她的人。我看到她正在画夹的画纸上用不同的颜色“写”下了山水树林的样貌。你看,黛色的青山,苍翠的核桃树,潺潺的溪水,干净的石头,偶然几个色彩鲜艳的点,那是欢快游玩的人们的背影。

默默依依辞别了这些写生的学生,我继续向前行,我决定去探访一家避暑山庄。不经意间走进了一条竹林夹道的幽僻去处。一条鹅卵石小路,两边是密密的竹林,清风吹动竹林,仿佛无数的哨兵,我感到很惬意,有了一种青林绕翠竹的感觉。经过了一段长长的竹路,不久人已经横穿了山涧,我来到了山涧的另翼。继续前行,又出现了巨大的成片的百年核桃林和巨石的环境。我看到此处山庄的名字――栗子园。好名字,我决定进去探访一下。

依然是巨大的核桃树遮掩着山庄的店面,店前依然是自然玲珑的石头,带着灵气,惹人喜欢。店面里还有很多地方旅游纪念品展卖,各式各样的蒙山纪念品随您挑。

再前进几步,我庆幸我进了这家特色山庄。这家和之前看过的几家绝对不是一样的风格,我觉得这真是一处隐藏最深的风景带。这儿的环境简直可以用意想不到和美不胜收来形容。穿梭在这家山庄的特色“雅间”和“大厅”之间,探访着此处绝妙的风光,简直要醉了。

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用溪涧鹅卵石砌起来的不大也不规则的鱼池,鱼池的不规则显示了其自然之趣。为什么不规则呢,是借助了这溪涧的地势,显得画意十足。而池中养的各色的鱼儿更是惹人喜爱,有红的、黄的、白的小鱼,当然也有很多鱼我说不出种类叫不上名字。连着这个池子的还有一个更小的不规则小池子,这里面养着要上餐桌的大“活”鱼。谁若是要点餐,可以来池子里随便挑选。

这里的溪岸长着很多野生槐树和平柳树,平柳树结满了一串串“小燕子”般的果实,可爱极了。在这些树木的掩映之下,那一座座小小的鹅卵石砌成的石屋,错落有致地呈现于你的眼前。那高高低低的石头屋子,墙面有实有虚,有的从涧底造几个桥墩,在桥墩之上再造起鹅卵石墙和茅草屋顶的“雅”间,游客在“雅”间或用餐或赏景或边用餐边赏景,实在是享受极了。

每间石屋都如鸟巢一般凌驾于山石竹林间,连接涧溪两边的还有晃悠悠的木索吊桥和小石桥,从木索吊桥过来就走进了优雅的竹林,竹林中也铺着鹅卵石的小路,仅容一个人通过,你可以从竹林间的小路走进任何一个“雅”间,几乎每个雅间都已经坐上了客人。走在林间可以依稀听见食客们的笑谈和说话。吊桥和溪水间处处荡漾着妇女、老人和孩子的笑声。我走上那晃悠悠的吊桥,驻足看着清澈的溪水正从小石桥上流过,哗啦啦响着还泛着粼粼的波光,迤逦而来。我走下吊桥,走进了幽深的竹林,耳畔是婉转的小鸟儿的鸣唱,我在曲径通幽的竹林小路上行走,希望逢着更加美妙的仙境桃园。

行走在这里,处处鸟鸣,时时清风,没有半点炎热的感觉,只有清凉和舒爽。走累了,坐在溪边一块巨大的山岩上休息,我甚至想躺下来,感受竹林清风。这块大石头平整而干净,多像一张天然的大床啊。当然比大床大得多,而且还有水流绕过,浓密的树荫就像自然的空调带来无比的凉爽。这时,一阵风儿吹来,我听见“咩咩”的叫声,顺着声音找去,在我面前的不远处,一个牧羊的老人,手里握着一条皮鞭。他的周围,几只黑山羊和青山羊在悠闲地啃着青草,而几只小羊正在撒欢。

从羊群看过去,一个农家小院出现了。几间茅屋掩在林间,从我坐的位置可以看到院子中的一切。不大的小院里,种满了各种蔬菜,那爬上架的一定是芸豆和豆角,还有茄子土豆什么的。再看,还有黄瓜架和西红柿架呢,我能看到架上的绿黄瓜和熟透了的西红柿。

快到晌午了,我向着新一家山庄走去。这里的山庄每家有自己的特色,我都不知道选择哪家更好。随便进一家吧,饿了就随便点几个小菜。服务员把菜单交给我,满眼的菜名我都不知道吃点啥。我知道这里有很多名声在外的蒙山菜,蒙山不但慷慨馈赠了我们无限的风光,更馈赠了我们很多的美食。蒙山鸡、蒙山羊、蒙山蝎子、蒙山蚂蚱、蒙山野菜、蒙山野虫,你想吃什么,应有尽有,即使一盘地瓜叶子和野薄荷也是上等的舌尖上的美味。试想一下,如果您是个品酒的人,也许要上一盘花生米,一盘油炸蝎子或者一盘蘑菇炖山鸡,喝着蒙山泉水酿制的蒙山系列佳酿,再和朋友们聊个小天,您该是怎样的惬意酣爽呢?酒后您还可以喝一碗蒙山地瓜干汤或者一碗小白菜小萝卜做的豆沫,那又该有多享受呢?

竹林深处人家范文第5篇

我嘻哈着和他对话:“要是我妈在这儿就好了!她就会帮我按摩脚。”

“你要是在我身边,我也会帮你按摩的。”赖先生呵呵笑了一声,很不自然地说出这么句甜言蜜语后,他自己也有些不知所措,嘿嘿傻笑几声混过去了。

我出生时就认识赖先生了。那年冬季,赖先生从远在千里外的深圳回家,妈妈让他抱抱我,他却躲得远远的,有时甚至宁愿到别人家聊天,也不愿意抱我10分钟。唯一的一次最亲密接触就是赖先生曾在夜里把我当枕头垫着。

赖先生总是来不及参加我人生的许多第一次,上幼稚园、小学,以至到初中家长会,我每次都作为优秀生发表演讲,别家父母都早早在位置上坐好,骄傲自豪地等待着孩子上台,而赖先生却总是有事不能前来,我永远都是落寞地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的空席。

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赖先生还是没有前来观礼、拍照。赖先生始终没有赶上出席我人生的重要场合,而我也慢慢地由伤心、失望到最后的默然和无所谓。

到最后,他的存在好像对我已没有任何的意义,他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父亲”,偶尔会回来一起生活的男人赖先生,我们一切的交集都不痛不痒。

妈说,有些男人是比较晚熟,他无法面对新婚后孩子的突然来临,不知所措,他只能选择逃避。当他醒悟时,我已长大,而他的头发也已花白。

50岁以后,赖先生和妈妈回到了最初认识的地方,停下奔走的步伐,和妈妈在那个乡村住下。那地方有很多竹林,知道我爱吃竹笋,每年的春季,竹笋刚冒出来的时候,赖先生就拿着铁锹、背着竹筐,到河坝的竹林深处挖春笋,然后和妈妈把鲜笋腌制成笋干,待我秋季回家后焖鸭给我吃。

常常,我在吃的时候,赖先生便忍不住告诉我他挖笋伤了手,还被大花蚊子咬得浑身痒,如何避开觊觎那些春笋的乡邻……一开始我对赖先生这样撒娇式的叙述不以为然,后来懂得夸奖他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和孩子一样,一句赞美会让他对再多的辛苦都甘之如饴。

于是常常表扬他。每次,他眼角的皱纹都开成一朵花。

逐渐体会父母的艰辛,慢慢收起尖锐的刺,和赖先生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虽然偶尔还是觉得生涩、羞窘。更熟悉以后,我便开始清算赖先生的账,抱怨他打小就不疼我,只记得他曾狠狠地用他那厚实的巴掌扇我的脸,鼻血流出来。赖先生听着我的抱怨,只是涩涩地微笑,不作回答。

妈妈告诉我,其实赖先生很爱我。高考那年,赖先生曾做梦我考不上大学,赖先生哭了,担心我的前途。妈妈说,那是她嫁给赖先生那么多年后,第一次见他哭。我想着赖先生那张戴上墨镜便十足黑社会老大的脸,哭得惨兮兮的样子,鸡皮疙瘩便起来,但心里却有一股柔软的感动。

或许,赖先生真的很爱我吧。我打小坐汽车必晕吐。于是,每年暑假,为了满足我看书的愿望,胖胖的赖先生冒着酷热的天气,花40分钟把我从马家龙载到“深圳书城”。自行车上的我高兴悠闲地晃着双腿,而赖先生在前面骑得呼哧直喘气―――我后来才发现,这段美好的路程竟然有13站那么遥远!赖先生愣是拖着肥胖的身子,暑假的每一天,天天不落地送我去书城,再接我回家。车夫工作,赖先生一直做到我大学毕业。

平时工作稍有不顺心,和赖先生讲电话时,就会莫名其妙朝着他发火,他总是安静地等我发泄完,才笑着说:“你可不能这么对同事朋友哦!”让我一下既感动又内疚。赖先生性子暴躁,一辈子对别人都是急吼吼,但遇上我,他却温和忍让得像绵羊。

相关期刊更多

寻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浙江省科技厅

世界竹藤通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