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浓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血红蛋白浓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血红蛋白浓度

血红蛋白浓度范文第1篇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HBC)对放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接受根治性放疗的NPC患者336例临床资料,根据放疗前HBC分为贫血组(男性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治疗;血红蛋白;预后

Correlation between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radiotherapy ef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HBC) and the radiotherapy ef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ethods: Data of 336 patients who were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y examination as NPC and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1, 2001 and December 31, 2004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ases that were shown as HBC

[KEY WORD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adiotherapy; Hemoglobin; Prognosis

已有研究表明, 血红蛋白浓度(HBC)与食管癌、宫颈癌等肿瘤的局部控制和/或生存有关[1,2]。为了解HBC与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关系,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初治的336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36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低分化鳞癌285例,中分化鳞癌20例,高分化鳞癌6例,未分化鳞癌20例,腺癌及其他类型5例。男性250例(74.4%),女性86例(25.6%);年龄31~72岁,中位年龄45岁。根据中国NPC 92福州分期标准, T1期28例(8.3%),T2期154例(45.8%),T3期62例(18.5%),T4期92例(27.3%);N0期69例(20.5%),N1期113例(33.6%),N2期121例(36.0%),N3期33例(9.8%);临床分期:1期3例(0.9%),2期81例(24.1%),3期132例(39.3%),4期120例(35.7%)。

1.2 方法

放疗前5 d内和放疗结束5 d内分别测定HBC。根据放疗前HBC是否低于正常值下限分为两组:贫血组(男性

1.3 随访

随访60个月,随访率为90.5%。随访期间定期行间接鼻咽镜、胸片、B超、鼻咽CT等检查,了解有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HBC与放疗后肿瘤局控率的关系

正常组1期、2期、3期、4期的局控率分别为100.00%(2/2),87.80%(36/41),68.65%(46/67),65.50%(38/58)。贫血组1期、2期、3期、4期的局控率分别为100.00%(1/1),75.00%(30/40),66.70%(44/66),59.01%(36/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放疗前HBC与鼻咽癌生存率的关系

NPC患者5年生存率,贫血组为35.12%;正常组为55.36%,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放疗后HBC下降情况与鼻咽癌生存率的关系

贫血组168例放疗结束时HBC下降组与未下降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45%和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鼻咽癌的治疗由于肿瘤位置深在、隐蔽,无法手术切除,且癌细胞95%为鳞癌,分化差,对射线敏感,故其治疗首选放射治疗,其5年生存率约为38%~53%。研究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效果的因素,提高鼻咽癌的放射敏感性,对减少局部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有重要作用[3]。大量的研究表明肿瘤内存在乏氧细胞,而乏氧是放疗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4,5]。人体依赖氧而生存,正常组织氧合很好,但所有半径≥200 μm的实体肿瘤,其中心都可见到坏死组织,在坏死区和活细胞区之间存在的几层细胞是乏氧细胞,这些细胞既有形成克隆的能力,又足以保护细胞不受电离辐射的影响[6]。放射生物学证明了在肿瘤的放疗中,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乏氧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氧含量,氧是最强的放射增敏剂[6]。血红蛋白是体内携氧的主要载体,血液中绝大部分的氧以氧结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血红蛋白的浓度可直接影响人体血氧含量及肿瘤的供氧。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时,血氧的含量降低,从而引起组织缺氧,导致肿瘤组织内乏氧细胞增多,使肿瘤对放射有抗拒性,最终导致局控率及生存率下降。

本研究结果表明,放疗后贫血组较正常组的肿瘤局控率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中放疗后血红蛋白下降组的5年生存率较未下降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对放射治疗前存在HBC降低的鼻咽癌患者,应及时予以纠正。对贫血患者除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外,需及时、足量给予纠正缺铁性贫血药物,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9],提高患者的血红细胞水平,改善组织乏氧状态,增加放射敏感性,提高局控率,延长生存时间。不主张以输血方式快速改善贫血状态,因为异体输血易诱发免疫抑制,有资料表明输血使肿瘤复发率明显上升[10]。同时,我们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积极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以期提高治疗效果。也要注意到在提高血红蛋白浓度时可能会加重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孔琳等[11]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前的血红蛋白浓度是早期黏膜放射反应的影响因素,血红蛋白浓度高者的早期黏膜反应较重。因此,对放疗前血红蛋白低的患者,如何提高其血红蛋白浓度及提高到什么程度来获得对鼻咽癌的最佳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Rades D, Lang S, Schild SE,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haemoglobin levels during concurrent radio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J].Clin Oncol (R Coll Radiol),2006,18(2): 139144.

2 刘孜,原红,罗伟. 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效果与血红蛋白浓度关系的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 2003,30(3):231232.

3 香.鼻咽癌放疗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4):1516.

4 Brizel DM, Scully SP, Harrelson JM, et al. Tumor oxygenationpredicts for the likelihood of distant metastases in human soft tissuesarcoma[J]. Cancer Res, 1996,56:941943.

5 Hockel M, Schlenger K, Arad D,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umorhypoxia ans malignant progression in advanced cancer of the uterinecervix[J]. Cancer Res,1996,56:45094515.

6 沈瑜,于洪. 乏氧细胞及其在放射治疗中的重要性.见:沈瑜,糜福顺. 肿瘤放射生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5175.

7 Chua DT, Sham JS, Choy DT. Prognostic impact of hemoglobin levels on treatment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sequential chemoradi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alone[J].Cancer, 2004,101(2):307316.

8 洪金省,潘建基,张瑜.血红蛋白浓度对鼻咽癌放射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41(3):225228.

9 李斌,陈晓钟,张鸿末.促人红细胞生成素对放疗患者贫血的疗效[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7):407408.

血红蛋白浓度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用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评判的老年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并发终末期肾病 (ESRD)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改变。方法 收集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肾病且≥60岁患者230例,将eGFR

【关键词】 高血压;2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浓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 of plasma hemoglobin(Hb) concentr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and/or type 2 diabetes (T2DM) complicated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 determined by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 Methods Two hundred thirty cases of patient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and/or T2DM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renal disease were enroll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disease were pided into ESRD group with eGFR less than 15 ml·min-1·1.73 m-2 (7.80±3.14 ml·min-1·1.73 m-2)and nonESRD group with eGFR not less than 15 ml·min-1·1.73 m-2 〔(29.76±12.90) ml·min-1·1.73 m-2〕. Hb concentra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above two groups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nESRD group〔(Hb 100.8 ± 23.0)g/L〕 there was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Hb concentration 〔(74.4 ± 22.5)g/L〕 in ESRD group(P

【Key words】 Primary hypertension;Type 2 diabetes; Endstage renal diseas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Plasma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越来越常见,且常并存出现〔1〕。若长期控制不佳,易导致慢性肾病及肾功能不全〔2~4〕。尽管其机制不完全清楚,但研究显示老年代谢性慢性肾病,特别是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时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5~7〕。 研究显示根据血肌酐(Cr)浓度,年龄,民族及性别等参数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较血Cr及尿素氮(BUN)浓度,能更好地评价老年人肾脏功能〔8〕。而另一方面,贫血被认为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9〕。因此,有理由推测老年ESRD患者eGFR与血红蛋白(Hb)浓度等贫血参数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本研究比较了ESRD组与非ESRD组两组间血Hb浓度,以期探讨eGFR评判的老年ESRD患者血Hb浓度改变,以及eGFR与血Hb浓度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93例,2型糖尿病患者15例。尿蛋白≥30 mg/24 h或血Cr≥177 μmol/L〔4,10〕持续3个月以上,被确定为慢性肾病,≥60岁患者,共230例,男135例,女95例,年龄60~92岁,平均(71.1±6.7)岁。将eGFR

1.2 方法 常规方法检测血Cr、BUN、Hb浓度等指标。eGFR(ml·min-1·1.73 m-2)=186.3×Cr浓度(mg/dl)-1.154×年龄(岁)-0.203×1.233(汉族)×0.742(女性)〔11〕。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两参数间相关性用r检验。

2 结 果

2.1 高血压、糖尿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等参数比较 ESRD组较非ESRD组冠心病、脑血管病史长(P0.05)。见表1。表1 高血压、糖尿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等参数比较与非ESRD组比较:1)P

2.2 eGFR、血Hb浓度等参数比较 ESRD组较非ESRD组eGFR、血Hb浓度显著降低,血Cr、BUN浓度显著增高(P

2.3 性别分层后eGFR、血Hb浓度等参数比较 男性ESRD组较非ESRD组eGFR、血Hb浓度显著降低,血Cr、BUN浓度显著增高(P

2.4 eGFR与血Hb浓度相关性分析 ESRD患者eGFR与血Hb浓度显著正相关(r=0.18,P

3 讨 论

肾脏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具有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分泌红细胞生成素等作用。肾功能不全可导致许多代谢异常。临床上常用内生Cr清除率来评估GFR,但此方法繁琐费时、不实用。因此,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推荐用简化的MDRD(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公式计算出GFR即eGFR。此方法不需要留尿标本,而只需根据血Cr浓度、年龄、民族及性别等参数计算出eGFR。eGFR与GFR一致性非常好〔9〕。本研究采用了适用于我国患者的简化MDRD公式来计算出eGFR〔11〕。特别对老年患者,较血Cr、BUN浓度,eGFR更方便实用,且能真实地评价肾功能,值得在我国更广泛的推广。

贫血在老年患者中常见,且其病因较多。特别是老年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贫血的原因常难鉴别。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并发ESRD时肾脏病变及结构破坏使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肾功能不全使体内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积蓄,代谢紊乱、厌食、营养不良,最终可导致贫血〔12,13〕。本研究证实ESRD患者Hb浓度显著降低,性别分层后男女ESRD患者Hb浓度仍然显著降低,且ESRD患者eGFR与Hb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eGFR越低,肾功能越差,Hb浓度越低,贫血越严重。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营养检查报告一致〔12,13〕。另外,本研究亦提示用eGFR来评价肾功能,可协助除外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并发ESRD引起的贫血,对老年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贫血原因的鉴别亦有帮助。

综上,本研究发现eGFR评判的老年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并发ESRD患者Hb浓度显著降低,且eGFR与Hb浓度显著正相关。eGFR越低,肾功能越差,Hb浓度越低,贫血越严重,此与老年ESR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及总死亡率显著增加可能有关。

参考文献

1 李 刚,严清波,魏良明.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及层黏蛋白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3):2679.

2 Foley RN,Murray AM,Li S,et al.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the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renal replacement,and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Medicare population,1998 to 1999〔J〕.J Am Soc Nephrol,2005;16:48995.

3 Henry RM,Kostense PJ,Bos G,et al.Mild renal insuf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The Hoorn Study〔J〕.Kidney Int,2002;62:14027.

4 Manjunath G,Tighiouart H,Ibrahim H,et al.Level of kidney func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the community〔J〕.J Am Coll Cardiol,2003;41:4755.

5 Fried LF,Shlipak MG,Crump C,et al.Renal insufficiency a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 inpiduals〔J〕.J Am Coll Cardiol,2003;41:136472.

6 Shlipak MG,Fried LF,Crump C,et al.Elevations of inflammatory and procoagulant biomarkers in elderly person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J〕. Circulation,2003;107:8792.

7 Knight EL,Rimm EB,Pai JK,et al.Kidney dysfunction,inflammation,and coronary events:a prospective study〔J〕.J Am Soc Nephrol,2004;15(7):1897903.

8 Go AS,Chertow GM,Fan D,et al.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the risks of death,cardiovascular events,and hospitalization〔J〕.N Engl J Med,2004;351:1296305.

9 Shlipak MG,Fried LF,Cushman M,et al.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risk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and novel risk factors〔J〕.J Am Med Assoc,2005;293:173745.

10 Basi S,Fesler P,Mimran A,et al.Microalbuminuria in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a marker,treatment target,or innocent bystander〔J〕? Diabetes Care,2008;31(Suppl 2):S194S201.

11 Ma YC,Zuo L,Chen JH,et al.Modifi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stimating equation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06;17:293744.

血红蛋白浓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化检验;糖尿病;诊断;价值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患者机体各组织,尤其是眼部、肾脏、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和功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需及早诊断以避免延误治疗。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5例糖尿病患者予以生化检验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诊治糖尿病的12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57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2±5.62)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1.25)年。

1.2检验方法

1.2.1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检测

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和和餐后2h血糖检测,患者空腹血糖检查前10h保持空腹状态,于次日清晨从患者静脉处抽取约2ml血液作为检测样本。之后患者进餐,并于餐后2h再次抽取2ml血液,以检测餐后2h血糖浓度。为了提高血糖浓度检测的准确性,每位患者均需进行3次检测。

1.2.2糖化血红蛋白

采用MQ-200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MQ-2000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根据HbAlc与非糖化血红蛋白带电量不同进行分离。非糖化血红蛋白带正电荷,而糖化血红蛋白几乎不带电,根据他们带电性质的不同,利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将其分离。使用的固定相为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固定相,该固定相带有可交换的阳离子基团,能与带正电荷的非糖化血红蛋白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而糖化血红蛋白不带电,故不能与固定相结合。在选定低浓度条件下洗脱,糖化血红蛋白首先被洗脱;再用高浓度洗脱液洗出非糖化血红蛋白,被分离出来的血红蛋白洗脱液通过415nm波长检测吸光度,得到相应的血红蛋白层析谱。HbAlc值以色谱图中HbAlc的峰值面积占全血红蛋白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在空腹样本血液中加入EDTA-K2抗凝全血,并对样本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1.2.3葡萄糖耐量试验

患者实验前数日可正常饮食,若进食量较少,可于试验前三日进食超过150g的米、面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另外,患者需在试验前日晚餐后至试验日清晨禁食。患者口服60g葡萄糖溶液,于0.5h、1h、2h、3h后从患者静脉处抽取2ml血液以检测血糖浓度,并且收集患者尿液,对其进行尿糖检测,从而观察患者服用葡萄糖前后血糖浓度变化,以推断胰岛素分泌情况。

1.3检测标准

糖尿病判定指标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规定糖化血红蛋白≥6.5%,患者若服用葡萄糖溶液后2h血糖浓度未恢复至空腹正常水平,且尿糖呈阳性,则糖耐量减低[1]。

2.结果

125例患者空腹血糖检测中,120(96.00%)例血糖浓度平均值为(8.65±1.24)mmol/L,餐后2h血糖检测中,118(94.40%)例血糖浓度平均值为(13.52±1.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中,122(97.60%)例糖化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的比例为9.14%,葡萄糖耐量试验中,121(96.80%)例患者服用葡萄糖溶液后2h血糖浓度为(13.68±1.53)mmol/L,糖耐量减低。

3.讨论

糖尿病患者虽然临床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和疲乏无力等,但要较准确诊断出糖尿病还需进行以血糖测试为主的生化检验,患者应及时至医院进行检测,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1]。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25例糖尿病患者,予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四方面的生化检验。

分析诊断结果可知,125例糖尿病患者中,120(96.00%)例血糖浓度平均值为(8.65±1.24)mmol/L,118(94.40%)例血糖浓度平均值为(13.52±1.64)mmol/L,122(97.60%)例糖化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的比例为9.14%,121(96.80%)例患者服用葡萄糖溶液后2h血糖浓度为(13.68±1.53)mmol/L,糖耐量减低,这表明生化检验可有效检测出糖尿病,并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

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检测指标,通常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本研究中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平均值明显大于正常值,且每位患者均进行了3次检测,因此空腹血糖可作用糖尿病诊断中的有效检测指标[2]。另外,餐后2h血糖在患者发病10年前已处于临界状态,其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敏感性更高,而且大量研究证实其是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因此检测人员通过检测餐后2h血糖浓度,也可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3]。

同时,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患者检测前8-12w的血糖控制情况,受空腹等因素干扰较小,而且该指标是国际公认的最优血糖控制指标,对指导患者调整血糖和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意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提高对该项指标的重视,并在1年内至少检测两次,以更好地控制血糖[4]。最后,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的糖耐量均呈减低状态,这表明其胰岛素功能均出现异常,也就说明糖耐量减低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要远高于糖耐量正常者,再结合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便可实现对糖尿病的准确检测,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但糖尿病与肝脏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应激状态等在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方面相似度较高,因此需注意糖尿病和上述疾病的鉴别诊断,从而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准确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刘艳华.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10):141.

[2]黄玉英.糖尿病患者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诊断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4,08(07):26.

血红蛋白浓度范文第4篇

血糖检测

血糖指血中葡萄糖的浓度,代表进入和移出血液的葡萄糖的动态水平。血糖浓度受激素调节,胰岛素是唯一的降血糖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肝或肌糖原、甘油三酯及糖有氧氧化,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下降。

使血糖升高的物质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肾上腺素在应激时发挥升血糖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糖异生升高血糖和增加肝糖原;生长激素也有升血糖的作用。血糖是胰岛素分泌的主要调节因子,测定血糖是了解糖代谢和胰岛功能最简便的方法。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为了解胰岛素的基础功能,判断病情变化,以及前一天晚间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应检查空腹血糖。

临床上所称的血糖专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每个个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会有波动。一般在空腹时的血糖水平为恒定。临床检测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异的测出真实的血糖浓度。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整2个小时后测血糖。测量时应按与平时一样的时间和剂量服药、注射胰岛素和吃饭。餐后2小时血糖受所进食物的种类、胃肠蠕动快慢、饭后运动量和餐前血糖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

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无胰岛素抵抗现象,则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4.6~7.8毫摩尔/升。但若储备功能虽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比正常人还高,却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抵抗虽不明显,但胰岛β细胞功能已较差,则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

测餐后2小时血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很高,如果只检查空腹血糖,往往会使部分患者漏诊。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完全反映的。另外,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不影响正常服药或打针,也不影响正常进食,所以餐后2小时检测不会引起血糖特别大的波动。

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4.6~7.8mmol/L。

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何时候测得的血糖值。正常人一般不超过11.1 mmol/L。如果患者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的症状,且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 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可以了解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量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表示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

血糖是通过弥散方式进入细胞内的,无需胰岛素参与。血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很缓慢,而且是不可逆的,在红细胞死亡之前一直存在,故体内衰老红细胞比新生红细胞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约高出1.5倍。每一个红细胞内都有血红蛋白,而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平均6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比例,能反应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因而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已成为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的重要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若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可引发白内障。糖化血红蛋白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以引起血脂和血黏度增高,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每增高1%,则1~2月前的血糖平均水平约增高1.5 mmol/L,也就是说,糖化血红蛋白×1.5等于近两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也可用公式计算,平均血糖(mg/dl)=37(糖化血红蛋白-4.55)。如糖化血红蛋白为12%,则近两个月的空腹血糖=37(12-4.55)=375mg/dl,也就是15.2 mmol/L。此计算法只适用于空腹血糖高的病人血糖预测。

血红蛋白浓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069-02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Treatment Effect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on the Diabetes

QI Xiao-ming

First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acheng People’s Hospital, Tacheng, Xinjiang, 834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linical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treatment effect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on the diabetes. Methods 10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group 1, while 108 cases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persons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group 2, and th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valu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observed and th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value in the group 1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Diabetes; Observation on effect

糖尿病是最常的一种内分泌失调疾病,是因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或相对缺乏而引起糖、脂、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异常[1],临床中主表现为慢性高血糖。由于机体长期处于糖代谢紊乱状态会促进多脏器功能发生障碍问题,严重不利于机体健康。因此,对糖尿病早期确诊与针对治疗对提高其生存质量及预后有重大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葡萄糖经过非酶作用,使细胞膜及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链颉氨酸交互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产物,其合成速率可与红细胞的周围环境中的糖浓构成正比关系。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具有不可逆性[2],其浓度又与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 d)及该时期阶段内的血糖平均浓度有很大关联,不会受血浆葡萄糖的浓度波动变化,也不会受机体运动及饮食的改变影响,因此,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是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浓度,属于一种可以准确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实验室指标[3]。该文以该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为检测1组;以同期到院行健康体检者108名为检测2组,对比观察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值的检测结果,以深入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4―12月该院门诊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课题观察研究的检测1组,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2.56±5.62)岁;病程0.3~9年,患者均符合WHO对糖尿病的最新诊断标准规定,其中合并并发症患者有30例、无合并并发症者有78例。另外,同期选取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8名作为检测2组,其中男67名,女41名;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2.61±5.65)岁。比较两组性别与年龄方面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测方法

对两组待检者均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通过糖化血红蛋白分析检测仪进行数值检测;而空腹血糖值的测定则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数值测定[4]。分别观察两组检测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值的检测结果,并严格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组间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空腹血糖值

检测1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值的检测结果均高于检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检测1组中有无并发症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值

有并发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值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

3 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变化对人体可有多方面的影响,它可明显改变红细胞对氧分子的亲和能力[5],使组织及细胞出现缺氧症状,易加速引发心脑血管类的并发症的出现;也可刺激肾小球明显增厚,进而诱发糖尿病肾病;还可使血脂、血粘滞度的不断增高,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早期O测机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不论是对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还是对各种并发症的预测评估,以及对糖尿病的筛查工作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糖尿病的临床主要指标,其为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结合产物,其浓度正比于血糖浓度,但并不反映瞬间的血糖值,而是反映出机体近3个月的血糖均值水平[6];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具有不可逆性且稳定性高,作为糖尿病的检测指标具有相当高的准确率,利于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及评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对于糖尿病的确切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积极辅助作用,其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 傅秀慧.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 2016(21):251-253.

[2] 梁丹青.糖尿病诊治中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6):341-342.

[3] 史美芳.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5(9):3406-3408.

[4] 单忠奎.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4):3406-3408.

[5] 宋丽杰,由晓颜,邴艳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0):16-17.

相关期刊更多

肉类研究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生育健康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实验诊断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