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控制质量

内部控制质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部控制质量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质量;内部审计制度

一、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特点。内部审计保证了财务报告是否可靠,而内部控制就是在前者作用发挥的时候所产生的相关影响。因此。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的质量高低。随着大环境之下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加强以及创新,学者们纷纷展开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的研究,内部审计虽然对内部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也与内控控制呈包含关系。内部审计的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但是最为主要的因素还是负责人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规模,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改进也就相当于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改进。

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背景

(一)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内部审计的评价指的就是进行审计的过程当中,审计人员发生操作的一个过程,相关人员展开审计的时候就是发现内部控制存在失控以及薄弱的部位的过程就,展开内部控制时就能按照发现的问题进行控制环节的薄弱部分的加强以及对失控的环节进行控制,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加强,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双双提高。内部控制的评价可以归为一种审计方法,划分了审计的难点、重点,实施审计的过程之中就是对企业整体的控制系统进行评价,审计之后得出的结果可以决定企业的发展,审计的工作量很多、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应该对被审计业务进行总结以及检查,给出正确的评价报告。

(二)界定内部控制审计中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

狭义的对内部审计进行说明,那就是对财务报告是否合理和真实进行确保,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认真的负责就是对企业认真的进行负责,而审计报告的准确就是保障了外界对信息使用人员的权力。内部控制审核工作最先展开的工作要做的就是对内部控制设计进行了解,接着就是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最后要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其他的财务不存在关联,进行内部审计的工作时不单单限制于财务报表。采用财务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的时候,还需要在同一时间给出相应的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其不需要单独的算作一项业务,只需要含有在财务报告审计之中即可。所以,为了实现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进行提高,应该借助于较大的一个口径进行内部控制才会更为合理、合适。企业在此之下能够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注册会计师也可以进行业务的扩展,提升审计工作质量,避免重复的做大量无用的工作。

三、研究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的结果

(一)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

内部审计的实力主要体现在两点:内部控制的质量与内部控制的规模,同时这两点也是保障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认为,如果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很大,那么说明其部门中专业技能员工人数也很多,表示企业十分重视内部审计,而且因为人数众多,所以内部也会产生相互的竞争和监督,对于监督以及控制的工作来说,职能会更加的有效。若是内部审计的规模越大,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之中就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解决问题以及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因此,就能得出如下结论:内部审计的部门规模大,内部控制质量就高,反之则相反,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也和内部控制的质量改进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

(二)内部审计负责人具备的专业能力

内部审计的负责人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直接对内部审计部门整体的水平起着决定着性作用,进行审计的时候主要核心力量就是负责人,因此其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会计或者是审计的水平会被阅历因素所限制,通常情况下工作经验越多的审计人员会比工作经验少的审计人员工作起来更加轻松。其次,还会受到资质因素的限制,资质越高的审计人员会掌握更为全面的金融知识,同时也更懂得对思维的发散,对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专业水平最好的体现就是职称,例如,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者是注册会计师就会比普通的审计师水平要高。接着就是学历因素的限制,不同的学历表明了学习阶段学习专业课程难度的不同,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负责人的不同综合素质,甚至还可以映射出其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高低以及责任心的强烈与否。除此之外,相同的工作经验是否具有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限制因素,若是审计人员在以前的工作中接触过类似或者相同的工作,那么执业态度、敏感性、谨慎性之都会更加有助于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所以,若是负责内部审计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那么审计工作的开展就会更加的顺利,,换言之,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能及时、准确的反映问题。所以,可以对如下结论进行得出:内部审计负责人的专业能力高低和内部控制质量高低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同样,也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改进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四、总结

综上,本文采取理论和实证结合的方法对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验证,本文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相较而言十分完善或者披露完善。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方面分析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的质量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具有直接的关系,公司之中内部审计的整置还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起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旭辉.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探讨[J].商,2015(40):147-147.

[2]齐卉.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关系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5(9):00240-00241.

[3]张锐.浅谈内部审计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4):130-130.

[4]赵毅萍.企业内部审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几点内容[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1):00282-00282.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最终控制人性质 内部控制 盈余质量

盈余信息是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盈余质量将促使决策成功,同时也提高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市场的有效性。然而,“问题公司”“违规高管”“盈余粉饰”“财务舞弊”等情况不断涌现,却是近年来资本市场司空见惯的现象。由此,内部控制作为保障盈余质量的主要手段,逐渐进入监管部门的视野。2008年我国财政部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在2010年4月出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内部控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预期的执行效果?已有的文献对此还未有一致定论。同时在对内部控制的衡量方法上,学者往往采用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免有失偏颇,不具有全面性。本文尝试采用王宏等编著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中的内部控制指数衡量内部控制水平,选取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沿着公司控制链层层追溯至最终控制人,进一步分析最终控制人性质不同时,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作用程度,从而有助于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优化最终控制人性质,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提高盈余质量。

一、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

(二)最终控制人性质、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

最终控制人性质不同的企业,其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程度也不同。关于这一方面,国内外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提及。刘启亮等(2012)利用厦门大学内控课题组(2010)构建的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实证研究发现,相比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差,而非政府控制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前人的研究表明,最终控制人的存在,会导致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成本的增加(Fan & Wong,2002),从而降低盈余的信息含量。而杨德明、林斌、王彦超(2009)以2007―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成本。同时,林斌等(2012)选取2001―2010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与成本的关系,得出了与杨德明等(2009)一致的结论,并且他们还发现,内部控制降低成本的作用在中央企业中起到的作用更大。

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还没有一致的定论,而且对内部控制的衡量方法,大多为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企业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否经过审核等。这些衡量方法大多依据公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经过主观判断而得,显得较为粗略。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发现,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支持了内部控制能提高盈余质量的论点,同时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一方面,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促使公司全体员工诚实守信,并忠诚于公司;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拥有严格的控制活动,约束管理者人为的操纵或粉饰对外报告的行为,并能够监督不法分子的舞弊行为,同时,也能够减少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导致的对外报告的失误行为。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有重要影响,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非国有控股公司在决策的时候可能会显得更加的谨慎。因此,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对提高盈余质量的作用可能更加明显。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对提高其盈余质量的作用更大。

三、研究设计

(一)概念的界定

1.盈余质量。盈余信息作为会计信息的核心内容,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作出理性投资、借贷等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盈余质量的衡量方法存在众多不同的看法,本文根据决策有用性的盈余特征,采用资本市场的反应来衡量盈余质量,即通过当期盈余与公司未来市场回报的相关度,也就是盈余反应系数(王化成、佟岩,2006)来衡量盈余质量。

2.内部控制。本文采用王宏等2011年编著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一书中的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水平。该指数是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参考国外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制度,基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由于目前该书仅制定了2009年的内部控制指数,故本文的样本仅限于2009年。

3.最终控制人性质。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控制链进行层层追溯,笔者发现,大部分公司都存在着终极控制人。本文通过对最终控制人性质的划分,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两类。其中,国有控股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开发区、事业单位;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民营企业、外国政府、自治组织、自然人等。本文最终控制人的信息是从国泰安(CSMAR)股东研究数据库中取得的。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年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此基础上作如下剔除:(1)剔除具有特殊性质的金融行业;(2)剔除主要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选取391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的财务数据、个股和市场收益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内部控制指数数据系查阅王宏等(2011)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一书,通过手工搜集获得。

(三)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1.变量的选择与界定。本文研究变量包括:市场回报率、每股收益率、内部控制指数对数、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总资产增长率、β系数和行业控制变量。各变量的定义如表所示。

其中,β2为内部控制的盈余反应系数,系数越大,表明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越大。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所有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表略,编者注)中发现,内部控制指数对数的平均值为6.514 6,最大值为9.12,最小值为5.7。内部控制执行好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水平将近似稍差企业的2倍,由此可见,各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高低不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表明,虽然监管当局要求建立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在各企业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结果。此外,市场回报率、每股收益和调整后的股价标准差也特别大,尤其是调整后的股价,标准差达到74.53,波动性最为突出。以上信息说明,研究不同水平的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回归结果分析

1.首先对总体样本进行分析,使用Eviews 6.0对模型进行总体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略,编者注)。

总体回归方程的F值为2 909.655,调整后的R2为 0.992 175,方程拟合效果较好,DW为2.070 475,接近2,表明模型不存在序列自相关。从内部控制指数对数的系数来看,内部控制指数对数与盈余质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内部控制水平越高,盈余质量越高。假设1得到了有力的统计支持。

2.为了深入分析最终控制人性质不同时,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程度,我们将样本进行分类,取得“国有控股公司”268家,“非国有控股公司”123家,分别输入模型进行回归。

从回归方程的F值、调整后的R2来看,分组后方程拟合效果较好,DW值均接近2,表明两个模型均不存在序列自相关。观察两组回归结果的盈余反应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且非国有控股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33.089 2大于国有控股公司的13.038 96。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最终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控股公司时,其内部控制水平对提高盈余质量的作用更大。

五、稳健性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本文采用Kothari等(2005)改进后的业绩调整的修正琼斯模型来估计操纵性应计利润,并用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质量,操纵性应计利润越大,表明盈余质量越低。研究结果显示,操纵性应计利润与内部控制指数对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操纵性应计利润当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控股公司时,内部控制指数对数的系数为-1.693 4,在10%的水平上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当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控股公司时,内部控制指数对数的系数为-6.294 9,在1%的水平上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假设1和假设2均得到了支持,故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稳健的。

六、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本文采用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水平,证实了其确实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内部控制水平对盈余质量有重要影响,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同时加大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时,企业的盈余质量确实会有所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第二,当公司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控股公司时,其内部控制水平更能够提高盈余信息的质量。内部控制实施的好坏,对公司正常经营攸关重要。非国有控股公司若经营失败,只能依靠自己,因此应该更加关注内部控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ASHBAUGH-SKAIFE H,COLLINS D W,KINNEY W R,Jr,et al.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8,83(1).

[2] B DARD J.Sarbanes oxley internal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earnings quality[EB/OL]. /so13/papers.cfm / abstract=926271.

[3] CHAN K C,FARRELL B R,LEE P.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8, 27(2).

[4] DOYLE J T,GE W and 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D].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82(5).

[5] HOGAN C,WILKINS M.Do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result in lower earnings quality Implications and evidence from the audit risk model[D].Working Paper,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2005.

[6] 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4).

[7] 林斌,林东杰,胡为民.内部控制、产权性质与成本――基于2001―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C].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8] 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2).

[9] 刘启亮,罗乐、何威风.产权性质、制度环境与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12(3).

[10] 王宏,蒋占华,胡为民,等.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1] 王化成,佟岩.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考察[J].会计研究,2006(2).

[12] 王美英,张伟华.盈余质量与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C].第五届“五校”会计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2010.

[13] 吴益兵.内部控制审计、价值相关性与资本成本[J].经济管理,2009(9).

[14] 杨德明,林斌,王彦超.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成本[J].财经研究,2009(12).

[15] 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成本相关性研究――基于沪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审计研究,2010(1).

[16] 于忠泊,田高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信息有效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4).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第3篇

一,公司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 公司规模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投入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越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徐菁忆C2014认为,财务杠杆越高,外债角度力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也越高。但是,当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而触及退市临界点时,企业为了降低退市风险、转亏为盈,易于出现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王芸等(201D认为,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2. 公司的成长阶段与上市年限

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长阶段、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张颖等(2010采用Likertscale,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会显著改善遵循法律法规的情况,更易于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促进经营业绩并与战略目标呈正相关。因此,成熟期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

3. 企业的自身特征

李越冬等(2014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自身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有重要影响。上市时间越久的企业,由于早期较为宽松的监管,以及为拯救国企而建立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适应新颁布法规的滞后性,使得内部控制存在较多缺陷,有效性较低。周川楣C201f)认为,经营复杂程度越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也越大,内部控制质量越低。

   二,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 所有者影响

程晓陵等(2008)以沪深股市116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显著优于其他公司。张先治等(2010)发现,国有控股及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赵晓铃等(2015)通过深市主板6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发现控股股东性质对内部控制的质量不具有显著影响。除了研究股权性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外,许多学者对机构投资者也进行了研究。朱熙等(2012)发现,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具有更专业的投资技能和投资规模,机构投资者持股越高,对企业内部控制越有积极影响。李阳等(2014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即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并提出我国应积极引进诸如证券机构、合格境外机构等高质量的机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储成兵(2013)研究了金字塔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实证检验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中,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数的负相关关系,即金字塔层级越多,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差。研究还发现,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选择和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来攫取控制权私利,因此,公司治理中应重点关注终极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

2. 治理层影响姚嘉等(2014选取2013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和ST、ST、S*ST公司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人数越多,董事会会议召开的频率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低。

步磊(2014以上交所258个A股公司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资产负债率均值为4.84%。其中,214家公司财务报告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样本数据的82.9%。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会议召开次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影响,说明董事会与监事会的会议质量能够发挥监督与战略决策的职能。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甚至出现消极影响,说明独立董事未真正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雷辉等(2014采用面板数据模型、Driscoll-Kraay标准误差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权利结构,更有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而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特别提到了异地独立董事因素的影响,证实异地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假设。陈汉文等(2014借鉴Coles、Daniel、Naveen(2007)的做法,以审计委员会成员中就职时间晚于董事长就职时间的人数占比,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董事长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审计委员会作用并不明显。刘怡芳等(201#选择因财务报告违规披露被处罚、对财务报告进行重述和财务报告被出具费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及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规模、会议频率4个特征,实证分析审计委员会质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越大、成员专业性越强、独立董事占比越高、开会次数越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即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周敏(2015)与以往横向研究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同,他将企业分为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研究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纵向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3.管理层影响

唐冬妮(2012)选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剔除异常数据后,共采用1215个观测值,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即管理层持股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反而越差。原因可能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股权改革不彻底,管理层身居要职受利益驱使侵占股东利益等。蔚风英等(2015)与以往多元回归法分析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同,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来评价内部控制的质量。研究发现,管理层对风险持厌恶态度,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好。吴秋生(2013)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领导者权利及其运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领导者的强制权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不显著相关外,领导者的合法权、奖赏权、专家权和崇拜权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赵晓玲等(2015)选用员工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反映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的重视,以此考察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素质的员工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池国华等(2014与以往研究影响内部控制的显性硬因素不同,而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隐性软因素上,从管理层背景特征入手,以2009—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高管的风险意识、管理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观等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背景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提出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发挥软因素的积极作用。刘长奎等(2015以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包括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管薪酬、管理层年龄、管理层学历等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作用是相当复杂的,是通过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不同方面,进而对整体有效性产生影响。

三,信息披露的影响

张建儒等(2015)选择中小企业披露2013年财务报告的635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2013年财务报告中,标准意见审计报告高达98.93%,审计意见披露情况差异较小,对内部控制影响不明显,标准审计意见没有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影响显著,外部审计的监督能够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披露,比自愿披露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更大。张加存(2015)以2009—2013年发表在《审计研究》、《会计研究》等期刊的相关文章为依据,从内控信息披露现状、影响因素、披露效果、改进建议四个维度,总结了内控信息披露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积极影响。

四,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与执行的影响

李小燕等(2015)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分析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建构逻辑与执行偏差后得出,我国应吸取美国SOX法案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本国实际,从制度设计、执行机制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建立制度的自强化机制,使制度的设计者、执行者与受益者达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问题。王龙英(2012)提出,要设计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遵循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强化对会计信息和经营活动控制,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以此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孙洪哲等(2014针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从相关要素出发,提出构建和执行对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影响。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和谐;其次,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沟通机制,通过有效沟通,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达到自觉进行能力完善和行为监督的目的湯后,要重视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提高风险评估水平,改善内部控制质量。齐保垒等(2010)以2007年、2008年沪深两市219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一个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归分析,验证了企业内部控制越好,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金成浩(2015与以往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主要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健全内控体系的措施,强调了科学、合理的内控体系,对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现实意义。

五,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图与结论

1.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图

综合上述文献,将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用下图表示: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质量;会计稳健性;盈余管理;坏消息

一、引言

财务报告可靠性是会计契约发挥作用的条件。利益相关者要求以财务报告可靠性信息为支撑,构建企业利益在企业股东、经理和债权人之间合理分配,进而产生了会计稳健性。稳健性是指为了确保对环境中风险或不确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而对其进行的谨慎反映。

二、文献综述

1.内部控制质量相关研究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严格有效的执行之后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盈余管理质量、财务报告可靠性、减少公司舞弊现象、增加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绩效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盈余稳健性相关研究综述。Basu(1997)采用实证方法指出,会计稳健性意味着公司管理层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对“坏消息”的确认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证据,保障契约各方的权益。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强化董事会治理、减少经理人机会主义会计选择的可能性,是增强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的重要途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盈余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价值;内部控制对会计稳健性存在影响。

三、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根据委托理论管理层的目标是个人薪酬福利最大化,而股东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内部的监管减少管理层机会主义心理。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作者提出假设:

假设H: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盈余管理越强,会计稳健性越高。

四、研究设计

五、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从表2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基本一致,处于良好水平。通过利用模型(2)对样本数据的检验,可以发现在良好水平的内部控制之下,可显著降低高管对盈余管理中“坏消息”规避所带来的投资报酬率降低现象。

2.多元回归分析。通过以上表3回归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约束管理层按时确认企业的资产与收益、按时确认损失与负债,提高企业的会计盈余稳健性。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存在正相关关系,自此本文假设得到证明。

六、结论

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同会计稳健性研究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那么在市场众多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市场经济下,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稳健性,达到多方利益的平衡。

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审计 会计 信息质量

调查发现,百分之七十的公司破产是因为内部控制不利引起的,例如曾经叱咤一时的银广夏、巴林银行、中航油等。这些巨头的轰然倒塌给我敲醒了警钟:内部控制审计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对于公司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对于公司风险防范至关重要。

一、内部控制审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建立有效的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激励上市公司完善内部体制,减少市场投资者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健全资本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内部控制审计的缺失则会导致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不完整,造成企业与市场信息不对称,从而加剧投资者的风险,使公司的信誉降低。因此,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予以实施是会计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会计信息质量也反向促进了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改善。

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理论研究

哲学表明,实践与理论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我们应该给予其理论高度重视,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研究,提升自身内部控制审计理论水平,从而反过来指导实践,最后使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水平上升到新的台阶。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理论的研究,一方面要从公司实际情况入手,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借鉴国际上现有的经验和理论,从而建设适合我国自身国情的内部控制审计理论。与此同时,应该大力宣传和推介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成果,使企业能够充分理解认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企业的管理层真正认识到位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含义,才能有效的落实并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实施。

(二)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建立。这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的建设,而且影响到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对于内部牵制,其主要组成包括: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责任分工、凭证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内部牵制既有上下级间的牵制,也存在相关部门的相互制约。对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其主要包括:关键岗位员工、关键财务程序、关键物件等。在牵制制度和财务制度建立的基础上,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应予以重点加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尽可能的设立审计委员会,聘请较高职业素养的内部审计人员,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立性,使其真正起到监督和保护企业资产的作用。总而言之,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完善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基础扎实,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才不会变成一纸空文。

(三)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环境

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适合自己的制度。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适合自身需求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从而达到权责分明、相互牵制、协调控制的效果。此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关键是对集权与分权的把握,使其形成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良好内部控制机制。与此同时,企业应该重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企业经营理念与风险意识深入每位管理人员的心中,此外,对于基层企业员工,其道德思想教育也不应该忽略。只有通过这些基础性教育,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企业内部环境得到显著优化,那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才能得到有效推广,顺利实施。

(四)加强企业外部政府社会监督

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完善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业绩成就,还关系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利益。因此,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单单是企业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国家和其他社会各界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时,通常会遇到各种相关利益者的阻力,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往往无法克服。所以政府和有关各界应该大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实施。政府及其有关部分应该在企业外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通过立法手段,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管力量,对企业施加压力,迫使企业落实内部管理控制审计制度,但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法律以及规章制度时应该站在内部管理控制的角度,保证其各条各款的衔接性及务实性,使其为有效实施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审计制度发挥积极作用。

三、结束语

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内部控制审议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然产物。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内部控制审计不但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对企业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对企业外其他利益相关者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信息的传递机制,它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审议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作为表现,是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黎金定.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