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创儿童诗

自创儿童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创儿童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创儿童诗

自创儿童诗范文第1篇

卖的是儿童网络消费品

你知道“盒子世界”吗?不知道?那你可有点“out”了!它是专为6-14岁孩子量身定做的网上新游戏,每个孩子都是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盒子,需要完成小任务,做趣味测试,还可以去“梦乡”造梦……这个社区凌晨关闭,直到早6点才开启。该网站已低调运行4个多月。

发起人是孙彤宇、李炼、邹咏凯。李炼在电视广告界工作了16年,邹咏凯是前农夫山泉广告总监。李炼注意到:儿童市场成长速度快,儿童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6-14岁的城市儿童有3600多万人;成人网络产品日趋饱和,儿童网络消费市场显露巨大的成长空间。如何把儿童市场与互联网嫁接?2007年8月,迪斯尼宣布以3.5亿美元现金,买下在孩子中人气极高的社区网站“企鹅俱乐部”,这让他灵机一动!社区很容易带入角色,可以把它当成一个互动电影做。

2008年5月,听了李炼和邹咏凯的想法,孙彤宇立刻决定加入博卡思教育软件公司。李炼做广告创意出身,负责制造盒子的形象:每个刚出生的小孩就是一个空盒子,在成长中不断学习,不断往盒子里面装东西;一个小盒子装满后,也慢慢长大,发现之前装的东西变得很浅。人和盒子一样,必须OPEN以后才能和别人交流,才能装进不同的东西。“这和我们想要传递的价值观很吻合。2008年6月,这个概念提出来大家接受了,我们才决定用盒子这个形象。”李炼说。

盒子形象定下来,设计反反复复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李炼脑子里一开始就想,要做一个可以被产品化、品牌化的东西。这个形象要独立,而且可以被延展。这个品牌形象要达到几个标准:1.原始形态要最简单的,孩子能够画出来的。2.简单而百变,可以赋予它不同的东西。3.盒子本身个性要强,要与众不同。

寓教于乐赚平衡钱

孙彤宇一直试图在孩子和家长之间找到平衡点:“你说做游戏,父母就紧张了;你说做教育,孩子就紧张了。”其实,儿童网络虚拟社区是游走在游戏和教育之间的新模式。在现实世界中,一个孩子要做完1000道算术题或许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在“盒子世界”的游戏里,当风沙怪降临的时候,孩子们要正确做完1000道题,才能打败风沙怪。当参与战斗的孩子超过25人时,每人只需完成30余题。当参与战斗的人多到70人,孩子们会觉得做题做得还没过瘾,就结束战斗了。”

在盒子世界,3个人的主要任务是投入地“陪玩儿”,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和潜在的要求及冲动,不断完善盒子世界。现在的小孩不喜欢帮助别人,但在网上,孩子们很愿意帮助别人。

自创儿童诗范文第2篇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创新是灵魂,是动力,是社会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世界上每一个发达国家的强大,无不是不断创新的结果。面向未来,在人类的各种素质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就是创造素质。我国的素质教育也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重点。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美术学科是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教授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与创造力为特点,在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亦即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美术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美术无固定的答案,作品贵在创新,即便是儿童的作品,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无疑非常有利。

2.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交互式白板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支持互动学习活动的教学设备,具有典型的“五化”“三性”特征。“五化”是指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电子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三性”是指开放性、非线性和交互性。

(1)弥补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不足,改进课堂教学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电脑、投影、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的一种常态,美术教学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改进了课堂教学活动。

①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多少会挫伤学生的创新欲望,使有些学生更依赖于资料进行创作。②电脑、投影、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多为教师操控,学生鲜有机会参与其中并成为多媒体教学的构建者,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迸发。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互动性教学媒体,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师设计的多进程、多层次的课堂教学实施步骤,也可以将资料进行重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白板向同伴展示成果。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性增强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根据需要调整教学过程

当下,由于多媒体在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课件制作的完成情况,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步骤,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迎合课件展开教学,而不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设计的课件进行一种新的生成,学生在思考、操作中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观点,更加有效、便捷地支持课堂教学中的协作与会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的意义建构。

(3)更平滑的课堂转换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信息聚合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活动与多种媒体之间的无缝转换,从而使学生很顺利地融入课堂教学。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媒体是教育信息化的两个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要素,它们之间是乘法的关系,即如果只有现代教育思想理论而缺乏现代教育媒体,那么所搞的就不是教育信息化;反之,如果只有现代教育媒体,而不遵守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也不是在搞教育信息化。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要求。创新意识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思考模式,是获得创新成果所必需的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是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素质保证。如何让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好地发挥优势,更好地为美术课堂服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精心准备基于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精神是有心理成分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学生若对自己的创造活动不清楚或没有创造意识,就谈不上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学生若对自己不报有信心,或者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那自然从情感与行为意向上都难以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何通过美术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克拉克教授指出:“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因而要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来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例如,笔者在做《奇异的组合》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巧妙地组合以产生“奇异”的效果,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构思更新颖……于是笔者利用白板的拖拽、组合、勾画等功能,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分析达利的“公寓式梅·维斯特头像”。分析大师如何利用公寓里的物品巧妙地组合成梅·维斯特头像。此处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让学生边分析边把各组合部分提取出来,这样,大师组合的“巧”就一目了然了,教师无需多讲。学生在分析自己动手的同时,也体悟到了大师创作时的一些思路,对于自己的创作也是很好的启示。

环节二:拼图小游戏环节。将几幅画巧妙地重新组合,成为一幅新的画作。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游戏当中,笔者先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试一试、拼一拼小学具,再把小组讨论出的拼摆结果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展示出来。这个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从思考到动手,到展示,一直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被动地看着他们的思考结果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对于“奇异的组合”会有更深刻的思考,从而在创作时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创作欲望。

利用白板的互动特性,可以设计让更多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环节,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也能更好地成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

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又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教学各环节的组织、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接受与理解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每名学生都有好奇心,这是学生的天性,是一种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客观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在头脑中产生许多疑问,从而去积极思考,并力求获得认知。所以,做好教学的组织、设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启发求异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创造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而多角度观察内容的积累及表现又是实现思维多向性的基础。教师通过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比较观察,逐步养成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习惯;让学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促使他们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限制,产生变异见解,并由此使自身的独立个性得到表现,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1)诱发学生想象

在《奇异的组合》一课中,笔者依然利用白板的一些特性来进行示范。把事先准备好的形象摆放在白板的不同位置,利用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白板旋转、缩放功能)拼摆、添加不同内容,集中相同的形象却可以得到不同的组合效果。这样的示范既能展示出笔者的思路,又能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到同样的形象不同的构思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效果。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做几个设想;在学生提出的众多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中展开讨论,学生既解决了问题,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如《小小旅行壶》一课,围绕如何设计出更方便、更美观的旅行壶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在白板上勾画出图片中水壶的实用、美观之处;对比分析作品与生活中水壶的不同之处;如何让自己所设计的水壶外形更加新颖、功能更加实用。通过讨论,学生也可以在白板上进行勾画、添加,把自己的思路展示在同学面前,而这同时也会形成新的教学资源。

(3)在互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卡通标志牌》一课中,如何将卡通形象与标识语巧妙地结合到一起是本课的难点。笔者利用白板设计了选择环节和游戏互动环节。在选择环节中,根据“请慢行”来找适合的卡通形象,学生在白板上把卡通形象和适合的提示语字体根据自己的设计摆放在一起,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即使有些学生选择的卡通形象趋于一致,也可以催生出不同的字体搭配或者组合方式,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卡通形象要配合提示语这一要求,又能让他们展示出更多的卡通提示牌。

而在游戏环节中,主要是巩固卡通形象与提示语的巧妙搭配。笔者围绕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设计了几个卡通形象和几条提示语,让学生思考怎样组合更恰当。这一环节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利用白板旋转、缩放、拖拽等功能,学生可以得到很多的组合效果,而这些组合效果可以保存下来作为生成的资源,其他学生可以进行修改或对比,即便是没有机会上前操作的学生,也可以说说自己的见解。

在这样的互动环节中,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卡通标志牌组合方式,都有自己的创意,在展示中也可以得到

很多的组合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创作兴趣更浓了,创新的思维也被激发出来。

三、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培养取得了良好成果

在美术课上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得到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自信心增强。

让小学生学习绘画,是为了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这种发展通过一个人的个性或自我形象显示出来,每一名少年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的愿望,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欲望。针对每名少年儿童的素质特点,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名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际平,张踰山.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原理与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创新: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复亮.创新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赵家骥.创造教育论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王建军.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收稿日期:2012-06-22

自创儿童诗范文第3篇

《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家》时,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笑……”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使学生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二)想象入境,情感熏陶

儿童诗的语言精炼、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家》同样如此。在读通读懂后,我在诗歌的空白处设计这样的一些提问“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蓝天里的白云怎么样?”“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条小鱼儿,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干些什么呢?”……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自由的联想去填补这些空白,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其间播放一段与教学情境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表演。音乐的渲染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鲜明丰满,表演时拥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三)句式迁移,创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以及其他的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无需说教,一样亲切感人。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积淀了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四)以诗歌咏,启迪性灵

诗歌是韵律和谐的文学作品,有很强的音乐性。抓住诗歌所表达的主题,以不同的旋律(或舒缓悠扬、或节奏欢快)歌咏出来,会带给学生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更深的更细腻的感悟。学生在其间先愉悦身心,然后“由音到义,由动听到动心”直至启发性灵。

二、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想认识他们吗?伺机板书这四个词。

2.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3.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

4.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出示课文第一句。

[教学刚开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能激发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契机运用相关句式练习说话。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了初步感知的学习,既遵循了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

(二)自由选读,体会诗境

1.指名朗读,要求读出情感,读出对文本的认知。

2.学生自由选读。

3.随学生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蓝天是白云的家”。看图或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蓝天上的白云怎么样?学生交流后指名读,及时评价。

(2)“树林是小鸟的家”通过图理解“树林”一词。(再指名读)学生参与评价。

(3)“小河是鱼儿的家”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说我们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条小鱼儿,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干些什么事呢?带着想象请你再读这一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小组竞赛读)

(4)“泥土是种子的家”。(有关种子生长的录像)师描述:春天,阳光暖暖地照着泥土,小种子醒来了。它伸伸小腿,生根了;它伸伸手臂,发芽了。在泥土的怀抱里,它慢慢地长大,长成花,长成草,长成树木和庄稼。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5)小结:你看,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美。

4.学生再读第一句,带着想象读好。

5.课间活动:听音乐自由想象表演。师在音乐声中引导背诵第一句。

[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时稍作点拨,(如播放种子生长录像)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

(三)句式迁移,突破难点

1.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练说,交流。

2.小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小朋友们也有自己的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祖国。

3.(出示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图)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第二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利用句式“( )是( )的家”练说引出课文第2句。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会从蓝天之于白云,树林之于小鸟……迁移过来。既突破了难点,又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感情朗读,以诗歌咏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小诗,它的题目就是――家。(板书课题,教学写字。)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小组里练读,和老师比赛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伺机进行评价。

3.师以诗歌咏,学生跟唱。

[教师以这首诗为歌词自编歌曲唱出来,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语言的优美。]

(五)背诵全文,创编诗歌(以文中出现的句式创编)

背诵诗歌,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感受加上表情和动作进行演诵,教师作适当示范指点。创编诗歌主要是进行句式迁移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请课后用画画出你想象中的可爱的家。并自创同类诗歌一首。

自创儿童诗范文第4篇

一、创设语境,感悟诗句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都不能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离不开生动的语境。

在学习“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时,教师抓住“睡”这个词,通过语言的描述帮助学生还原语境,让学生闭眼想象,体会自己就是小雨滴睡在绿叶上的感受。

师:小朋友,闭上眼睛,让我们也来做小雨滴睡在绿叶上。风儿吹起来了,绿叶儿随着风摇啊摇,摇啊摇,小雨滴们,我们躺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生:我躺在上面,觉得很舒服。

师:读出你舒服的感觉来。

生:我在绿叶上滚过来,滚过去,感觉像在滑滑梯。

师:呀,这颗小雨滴真快乐,请你读。

生:风吹过来,我躺在上面觉得特别凉爽。

师:请你也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这时,学生深深地沉浸在其中,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用朗读抒发自己的心情。

又如,在教学“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这句诗时,教师围绕“这条小鱼,你在小河里看到了什么?”展开学习。

师:这条小鱼,你在水里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在水里看到了很多水草。

师:呀,你在水里能看到水草,看来这水可真干净。

生:我在水里看到了很多小石子。

师:这河水清澈见底呢,真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河。

出示“清凌凌”,学生读好这个词语。

教师在创设语境过程中,通过现场捕捉、经验激活、生活引入、语境模拟等多种手法,促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其中,在和老师、文本的对话中,学生拓宽了想象的空间,进一步感受到了文本语言的魅力,创造性地促进了理解和表达。

二、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是培养语感的第一要义。读课题时,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并通过读,抓住关键词“真想”“大大”体会题目的字眼。初读时,教师关注学生对“在花丛中穿梭”这一词组的朗读正音,通过点拨“读的时候可以在‘中’后面稍微停顿一下”“放慢语速读也是一个好的方法”等来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多的词组;教师关注诗歌中“的”字短语的朗读,通过对学生朗读的点评,指导学生将词组读正确,并读出“小小的荷塘”“大大的荷叶”等事物的特点。精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想变的事物,抓住关键词语移情体悟、换位体验、深度体会,进行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表演读、配乐读……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地接触,从而领悟诗句中蕴含的情感。在反复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朗读方式尽情地表达出来。

三、仿说创编,发展语用

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语形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义教学,而是语用教学。

“以语言带动内容”是“语用型”教学区别于以内容学习为主的教学的显著特点。教师能抓住诗歌中的留白处,指导学生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在教学第四小节“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后,教师指导学生口头练说: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干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在天空中玩耍”;有的学生说“我想变眨眼的星星,对着小朋友微微笑”,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如:教学第五小节时,教师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模仿句式“ 来了,在荷叶 。”进行说话练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尽情想象,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课的结尾处,教师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让学生用文中的句式“我想变 , 。”自创小诗,既让学生对语言有所“发现”,又让学生“亲历”和“历练”,说写并重,言意兼得,进一步促进了语言的内化和外显,强化了应用语言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初步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北方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总工会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快乐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