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争力模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模糊评价;评价矩阵; 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O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6-4569-01
Application of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Capacity of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HU Yu-chen, WU Zhao-chun
(Aviation University of Air Force,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Because the evaluation of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capacity are fuzzy,the fuzzy mathematic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and treat it. In this paper the fuzzy mathematic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capacity ofcorporation competition.
Key word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valuation matrix; capacity of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1 指标的确定和处理
1.1 确定评价指标集
我们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历史业绩X1、科技潜在能力X2、战略策划X3、品牌影响X4、营销管理X5等。而二级指标是在一级指标之下,如历史业绩X1包括利润x11、市场占有率x12、信誉x13,并把x11,x12,x13对X1由专家赋予权重P1=(p11,p12,p13),科技潜在能力X2包括技术潜力x21、创新潜力x22、开发潜能x23、成本潜力x24、质量潜力x25等,权重P2=(p21,p22,p23,P24,P25)。用相同的办法,可以得到X3,X4,X5的二级指标及权重。
1.2 确定企业竞争力的评语集Y
Y ={Y1,Y2,Y3,Y4}。如{很强,较强,一般,较差}。
1.3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对每个一级指标Xi(i=1,2,3,4,5)下的二级xij建立评价矩阵
n为一级指标Xi(i=1,2,3,4,5)下的二级指标数,rijk为第j个二级指标隶属于评语k的程度(j=1,2,…,n,k=1,2,3,4)。做Ai=Pi•Ri 得到Ai=(ai1,ai2,ai3,ai4) 其中。
这里“∨∧”是模糊运算符号,不同的运算有不同的模型,下面采用模糊数学求赋权Borda 数的方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定。
2 模糊数学对企业竞争力评定模型
对各项一级指标X1,X2,X3,X4,X5再赋予权重W1,W2,W3,W4,W5。然后,按各项一级指标对企业竞争力排序,如表1所示。
表1中mij代表按第i项指标排名第j的企业i=1,2,3,4,5; j=1,2,…,n。对排序结果求赋权Borda数,。
其中Bi(m1j)是Xi项指标下,排在m1j之后的人数(i=1,2,3,4,5; j=1,2,…,n)。按Borda数(m1j)的大小排序,大者优,小者劣。
3 例
设有甲、乙、丙、丁、四企业,取四项一级X1,X2,X3,X4加权平均后列表如表2,表3。
设级X1,X2,X3,X4的权重为(0.35,0.25,0.25,0.15)。求Borda数。
排序结果为乙优,丁最差,顺序是乙、甲、丙、丁。
【关键词】人的竞争力;模型构建;构建思路;“钻石体系”
人的竞争力,是指人这一竞争主体在社会竞争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获得社会资源及利益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法度约束下发展起来的,并由这一社会制度所确定、所鼓励,主体的能力结果,通常由社会法制加以保护。从哲学上讲,个体的本质是每一个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内在规定性。马克思认为人的个体本质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以个体的独特体貌和遗传能力为内容的生理特征;以个体特有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的社会特征;以个体的个性为内容的精神特征。这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个体本质结构,构成了个体特有的,使其与他人区别开来的个人风貌。从管理学上讲,人的竞争力主要是由健康力、经济支配力等五大分力决定。本文通过引入波特关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钻石体系”的分析方法,结合前人有关方面的研究,构建人的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给人类能力的释放提供了新的机遇,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各企业纷纷建立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计划。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要想在更残酷的竞争中制胜,归根到底,要看企业人力资本的多寡、知识管理能力的强弱。在更宏观的角度上,人的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本理论证明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有知识有技能的人不一定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出他的人力资本。笔者认为人力资本的发挥要靠人力资本的载体——人,以及所处的使用环境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而人的竞争力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基础。
二、人的竞争力模型构建
(一)构建思路
波特认为,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因为它能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条件,从而帮助企业克服惰性和依赖保护的心态。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要素”,“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四个基本因素和“机会”、“政府”两个辅助因素。这些要素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影响着一国的竞争力的发展。人的竞争力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自身的因素以外,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钻石模型的研究思路,建立人的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二)人的竞争力模型
人的竞争力的构成可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可形成类似“钻石体系”的关系。身体素质、气质因人的先天条件为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思维品质、阅历则重在后天的培养。这四个因素构成人的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机会、环境作为辅助因素影响着四个基本因素,通过他们间接影响着人的竞争力变化。
三、人的竞争力模型分析
(一)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不仅指身体本身(性别、身高等),还包括人的精神面貌。亚当·斯密认为,一个人权威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个人资格的优越。它包括身体的力量、美观和灵敏的优越,以及精神上的智慧、德行、坚韧和克制的优越。对于大多数人,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健康,没有心理疾病。只有这样才能面对生活、工作的压力,才能进一步发挥自己竞争力的优势。
(二)气质
气质是指有机体的、主要是由生物决定的、相当稳定的特点,它由反应的外部特质表现出来,而这些特质构成了行为的能量水平和时间特点。气质主要决定于生物基础,由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如人格);个体一出生,就具有由生理机制决定的某种气质。个体先天的生理机制构成了个体气质的最初基础,由于环境的影响,个体成长发育中气质会发生改变。气质的主要特点是反应性,反应性越高,刺激性活动越低,反之亦然。某方面的反应性高低,往往决定一个人职业选择的倾向。一个人并不是从事什么职业都具有竞争优势。这份职业干的出色,并不意味着换成另一份工作也会带来成功。而要根据本身对该职业的主要要素的反应性而定。反应性匹配才能投入工作环境从而激发个人的潜力,对工作产生兴趣,更易创新。从事与自己气质不相符的职业或活动,即使加以时日能够适应,成本也是巨大的,不利于竞争优势的发挥。
(三)思维品质
有能力、能胜任工作的人,思维品质要好。这一标注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1)交流沟通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具有创新思维、能在某一方面进行创新性活动的人,是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人。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四)阅历
阅历是指一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的经历。包括某人的家庭出身、教育经历、工作履历等。从人生阅历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成长的轨迹。阅历的丰富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经历丰富往往形成一定的习惯、兴趣甚至偏好。“偏好”往往导致对特定的人或事物先入为主。因此,有时需要利用偏好,有时则需克服。
(五)机会
机遇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打破原本的状态,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它会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人的竞争优势无效,后进者若能顺应局势的变化、利用突破性优点能获得竞争优势。在获得机会的过程中,“伯乐”是非常重要的。故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六)环境
环境是一个人生存的外在因素的综合,包括社会环境、职业、家境等。皮埃尔·布迪厄在《theformsofcapital》中认为,资本是一种镶嵌在客体或主体的结构当中的力量,也是一种强调社会内在规律的原则,正是这一点使得社会博弈区别于碰运气。资本的形式有三种: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种转化在于主体人与客体环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可能是一个人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是障碍。关键要看个人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能透过自己的努力改造客体以利于自己的发展。
四、结语
人的竞争力的构成体系是一个互动的体系。除了机会、环境两个辅助要素以外,四个关键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互动。它内部的每个要素都会强化或弱化其他要素的表现,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竞争的优势。竞争优势可长可久,随着自身年龄的增加、时代的进步,原来的竞争优势会逐渐减弱。竞争优势的持续取决于自我的改善和提升。改善的压力通常来自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而非本身,所以一个人应勇于面对新鲜事物,积极迎接挑战。对于一个国家应该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本国的竞争力,而对于个人应通过工作、学习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换句话说,当处于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逐渐消失时,一个人的竞争优势也同时在退化。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关键词:波特菱形竞争理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波特菱形理论由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EPorter在1990年对国家形成整体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提出,因此也称为波特钻石模型。[1]波特认为,“集群”的观点能够指导形成相互关联的企业、供应商、相关行业以及特定组织机构的更具有竞争力的新贸易方式。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已快于制造业,远远超过农业,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增速也超过同期商品贸易,其总额占全球75%左右。不论从国民产值还是就I率来看,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性的地位愈发重要。任何产业,无论其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禀赋,竞争力大小都决定于六种要素上:资源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战略决策、政府行为、机遇。[2]
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低,贸易竞争力弱,贸易逆差持续三年超过1000亿美元。“G20峰会”同志特别强调要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面对形势严峻的服务贸易,有必要研究其竞争力以提高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促进世界联动式经济发展。
一、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综述
随着贸易服务业分工的发展与完善,世界各国间的服务贸易交换日益扩大,逐渐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新焦点。但关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林淑玲(2015)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得出其竞争力较弱[3];舒燕(2011)通过主分量分析,对原始变量降维线性变换成互不相关的主成分变量结合差分对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4];卢素梅(2006)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五个角度分析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5];李晓峰、漆美峰(2013)从要素禀赋的角度对中国和美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进行研究[6];杨东升(2015)将境外高等教育消费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对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7];张瑞雪(2013)对金砖国家中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得出要大力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提高开放度与竞争力[8]。由此看来,鉴于我国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问题,有必要通过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提高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二、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
一个国家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在该国服务贸易总量上,包括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贸易顺逆差情况、占世界份额以及世界排名等。自2000年到2015年,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作为唯一的进入全球前十强的发展中国家,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然较低,对外开放程度明显不够。从本国的角度、来看,服务贸易总额占国家外贸总额的比重相对偏低。就2015年来看,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为713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45%,可出口总额才达到2880亿美元;而同期的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为 148%、73%、53%、51%,分别是中国的302倍、149倍、108倍、104倍。表12015年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单位:十亿美元
国家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份额进口总额占全球进口份额世界46751000%45701000&美国690148%469103%英国34173%20545%中国28849%42596%德国24653%29264%法国23951%22449%注:数据来源――中国数据来自商务部服务司,其他数据来自世界贸易组织。(一)TC竞争优势指数
即贸易竞争力指数,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9]。下面,将服务贸易行业定性化为某一具体产业,对2015年的TC指数进行计算:
TC=Xij-MijXij+Mij=-0192
其中:Xij为i国j产品的出口,Mij为i国j产品的进口,Xij-Mij为i国净出口,如果TC指数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弱;指数为零,表明此类商品为产业内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基本持平。由此看来,我国服务贸易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甚至低于国际水平。
(二)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通过该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的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于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的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相比具有的相对优势[10]。
RCAij=(Xij/Xtj)(Xiw/Xtw)=055
其中,Xij表示j国家出口i产品的出口额,Xtj表示j国家的总出口额;Xiw表示世界市场上出口i产品的出口额,Xtw代表着世界总出口额。RCA小于08,意味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稍微较弱,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在国际上不具有优势。
(三)CA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
产业内部一般不仅有出口而且又存在进口,上述RCA指数只考虑了一个产业出口所占总体的相对比例,并没有考虑到其进口的影响[11]。CA指数越高,服务贸易产业的国际地位越高,竞争力越强,该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被认为是越弱的。根据我国2015年统计数据可得:
CAij=RCAij-Mij/MiMwj/Mw=-059
可知,我国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小于0不具有比较优势,相对来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其中,Mij表示i国家在产品j上的进口额,Mi表示i国家在某时期的总进口额,Mwj表示产品j同期在全球市场的进口额,Mw表示全球在同一时期的总进口额。
(一)实证模型设定与检验
设定STC表示服务贸易竞争力大小,FOP表示一国服务贸易产业具有的生产要素,指标量选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DC表示需求状况,数据来源为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RI表示相关产业,这里数据选用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CS表示企业战略与政策,用农业与部分工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全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比重来衡量;机遇OPT这一因素用对外开放度量衡量,政府行为为辅助因素且由于服务贸易涉及面的广泛性,数据的偏差性对结果衡量可能有偏,因此暂且先不考虑,则可构建表示服务贸易竞争力强度的模型如下:
STC=β0+β1FOP+β2DC+β3RI+β4CS+β5OPT+μ(1)
上述模型中,STC表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衡量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强度;模型自变量有五个,分别为:FOP、DC、RI、CS、OPT。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但被解释变量值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无法Ρ淞拷行对数处理,但将进行偏相关系数检验排除变量内生性的问题;β表示各个自变量的系数,意味着对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解释的贡献度; μ表示其他无法观测到的随机干扰因素,包括气候对经济的间接影响、消费者心理倾向、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由于三项衡量竞争力指数的特点, RCA指数表示一国出口与世界出口能力的比较,衡量的是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竞争力的强弱;CA指数反映了一国服务贸易在本国全部产业和世界各国该产业的竞争力,两项指数均衡量的是一国相对世界他国的地位,而TC指数反映的是本国国家内部服务贸易对其全部贸易的竞争力大小,这正是我们所研究的,因此模型被解释变量选取TC指数作为数据来源更具有解释力。
虽然上述回归效果较好,但经济现象问题的研究经常由于数据之间存在自相关导致模型参数不具最优性、统计检验失效,且根据回归结果显示,就DW值我们无法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自相关,因此进行偏相关系数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各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表4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
(二)模型结果分析
基于以上说明,运用Eviews运算,检验结果表明,决定服务贸易产业的生产要素、其他相关产业以及机遇在1%的显著性水下通过检验,表明这三项因素对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战略结构这一影响因素在5%的水平下显著,虽然计量结果得到人们的需求状况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表现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但考虑到数据指标选择存在一定的偏误性,这里依然可以解释人们的需求状况也是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整体回归效果上来看,整体模型在1%的水平上通过检验,并且模型的拟合程度达到9585%,说明五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度,说服力较强。
服务贸易行业所具有的生产要素越丰富,则其生产能力越强,对其竞争力自然表现为正向作用;人们对服务产品的需求量越大,越能促进服务贸易市场效率的提高;从计量结果可以看出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从而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并且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服务贸易竞争力越强。
四、结论和应对策
(一)加强对外谈判,扩大市场准入,优化产业结构
面对在竞争力上处于劣势地位的服务贸易行业,强化全社会共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自主意识,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注重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注重务实性、技术性促进措施,改变我国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现状,提高服务贸易综合国际竞争力。(二)降低服务贸易门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扩大贸易自由化程度,鼓励和支持降低、减免关税,落实WTO五项基本原则;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增强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发展服务产业,充分重视国内服务产业的发展;出口以服务贸易重点行业为重点,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采取不同的市场战略。实现“引进来”、“走出去”,渐进开放国内市场,将国内市场作为服务贸易的后援团。
(三)加强服务贸易法制确立,完善服务贸易体制管理
加强国际贸易谈判与“经济外交”;对服务贸易对外谈判进行国内立法;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制定有效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处理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关系,建立完善的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协商机制。可以以中央为龙头,成立自上而下的国际服务贸易小组或者委员会,专门负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政策立法等等。
(四)提供有力的公共财政保障 ,给予服务业合理的优惠政策,有效应对服务贸易壁垒
国家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给予适当的公共财政保障措施,基本保障稳定国际服务贸易的稳步向前发展,政府适时的给予合理的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活力,利用GATS实现对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跨越,增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实现服务贸易国际化、自由化、法制化、系统化。同时,这也是“G20峰会”主旨所在,加大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进公平开放竞争,营造优良营商环境。逐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继续推动人民币走出去,促进金融业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卫平,朱述斌国外竞争力理论的新发展―波特“钻石模型”的缺陷与改进[J].国际经贸探索,2006
[2]王东,赵天南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分析[J].淮南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3]林淑玲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5
[4]舒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
[5]卢素梅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相关分析[J].北方经贸,2006
[6]李晓峰,漆美峰中国和美国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3
[7]杨东升辽宁省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J].对外经贸,2015
[8]张瑞雪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金砖五国”的国际比较[J].经济纵横,2013
[9][10][11]庄惠民,包婷基于服务贸易开放度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中国经济,2014
关键词:煤炭产业;“钻石”模型;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
一、“钻石体系”模型简介
迈克尔・波特横跨企业战略管理和产业经济学两个领域,他融合两个领域写的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从企业层次、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对竞争进行了分析。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提出了著名的波特钻石模型。该模型认为,一个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及结构和竞争对象、机会、政府等六要素的综合表现。
二、由钻石体系看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
(一)生产要素
1、理论部分。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成: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五大类。波特又把这些生产要素按等级分类,第一种分类方式是划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第二种分类方式是划分为普通生产要素和特殊生产要素。其中,高级生产要素和特殊生产要素对产业强大而持久的竞争力提供决定性作用,它们的可获得性与专业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
2,山西煤炭产业实际情况。自然资源:煤炭产业离不开煤炭资源。全省煤炭资源总量6,652.0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1.9%。人力资源:煤炭行业已面临人才严重短缺和断档现象,尤其缺乏从事井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基础设施: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在全国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中承东启西。随着大秦线、侯月线以及配套的充石线复线改造、邯长线与邯济线的贯通、京九线的运营,山西煤炭铁路外运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产业竞争力生产要素中关键要素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山西煤炭产业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二)需求条件
1、理论部分。需求条件指的是区域内的需求,即国内需求市场,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也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根据竞争优势理论,本国市场要能产生国家竞争优势,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需求的结构、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及预期型需求:(2)需求的规模和成长模式。“在竞争优势中,国内市场需求的成长率和市场需求的规模,是一体两面”;(3)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将本国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将国内需求转移至外国客户,也对该国提升国际竞争优势有所帮助。
2、山西煤炭产业的需求条件。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综合国情决定了煤炭在国内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据《国际能源展望2003版》预测,在2025年之前,煤炭在发展中的亚洲国家燃料市场中将继续是主要燃料。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能源消费量预计将大幅增长,预计世界煤炭消费量到2025年将达到75亿吨。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10~202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约为0.4。据此,能源消费增长速度2010~2020年约为3%。2010年国内煤炭需求量约为2,414亿吨,2020年国内煤炭需求量约为2,914亿吨。主要耗煤部门预测,全国煤炭消费量2010年约为25亿吨、2020年约为29亿吨。到2010年,山西煤炭供应能力的缺口将是2.49亿吨,年,到2015年缺口将达3.4亿吨/年。
(三)相关产业与支柱产业
1、理论部分。国内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某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游产业及相关辅助产业与该国能否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着密切联系。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关系形成相关产业在技术、流程、服务等各方面的竞争力,即波特提出的“提升效应”,从而有助于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
2、山西煤炭产业的相关产业。煤炭产业竞争力还受到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煤矿机械装备企业和产业:煤机产品专业性强,其发展受控于煤矿的发展。山西煤机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用高新技术改造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坚持与煤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行有效联合,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煤炭运输行业:是煤炭产业重要的辅助产业。在我国,煤炭运输主要集中在铁路,煤炭运输的费用普遍比较高,究其原因在于长期计划经济所建设的煤矿铁路是孤立分散的,不能直接面向铁路运输市场,一旦矿井的煤炭资源枯竭,其使用价值也就丧失了;煤矿铁路自身效益低下;由于煤矿和矿区铁路不能直接进入流通领域,自身利润大量流失到运输环节,致使大量煤矿企业亏损。电力:电力行业是煤炭消费的第一大户。发达国家用于发电的煤炭一般都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0%以上,中国发电用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钢铁:钢铁工业是煤炭消费的第二大户,是焦炭消费的最大行业。钢铁产量的强力增长拉动了焦炭市场的持续火暴。
(四)企业战略
1、理论部分。研究一个国家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研究该产业内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企业必须根据希望取得的目标和发展的要求而采取一系列手段,调整和优化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
2、山西煤炭产业战略。集中度:山西在煤炭大集团战略实施数年来,煤炭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大公司大集团产量占到全省一半以上。竞争:从经济效率看,煤炭产业的过度竞争不仅造成了煤炭生产能力的闲置浪费、煤炭资源的破坏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全行业的亏损和不正当竞争带来的经济秩序混乱,而且对煤炭产业自身的结构升级、其他产业的技术进步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煤炭产业中,山西的动力煤市场属于过度竞争;焦煤市场属于单寡头市场结构;无烟煤市场属于多寡头市场结构,产业利润居中。
(五)机会和政府
1、理论部分。机会来源于超出国家和企业控制范围的突发事件,包括发明创新、技术突破、自然危害危机等。它的出现往往会消除原有某些产业的竞争优势,打乱原来的竞争次序,提供新的竞争环境和空间,也会影响到钻石体系的各个关键要素。
政府对一国某产业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它通过政策工具来影响一个产业,同时也是影响本国需求的重大因素之一。但政府本身无法提升竞争力,因此政府应尽力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在改善一般资源、颁布适当的政策、鼓励创新和品牌意识、刺激产业集群升级、培养企业更强的竞争力等方面扮演好角色。
2、山西煤炭产业面临的机会及政府对煤炭产业的影响。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13个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将达1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8%;并形成5~6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5~6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
山西省政府对全省煤炭总量的控制,有利于按照节能降耗的要求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使供需在更好质量的层面上达到平衡。
三、山西煤炭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措施
关键词:煤炭产业钻石模型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07-03
一、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依据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经过对许多国家的产业竞争力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也已证明“钻石模型”被作为“经济分析范式”运用于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分析之中,在产业竞争力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钻石模型”指出,一国的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四个内生要素和“政府行为”、“机遇”两个外生因素。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紧密联系,使竞争力成为综合性极强的问题。
当然波特的范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对于不同国家的特定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范式也不尽相同。山西煤炭产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产业,体制因索对竞争力的影响就非常大。因此在本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是改善过的钻石模型,即考虑到政府对“相关与辅助产业”的影响和政府对“机会”的影响。
二、由“钻石模型”来看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力
(一)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五个方面,其别强调的是“要素创造”而不是一般的“要素禀赋”。
1.山西省自然资源概况。山西省拥有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竞争中占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能源基地前沿,直接辐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据国家煤矿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山西省已探明的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652.84亿吨,占全国10210.56亿吨的26%。其中炼焦煤查明资源量1544.54亿吨,占全国同类煤炭资源储量2758.60亿吨的61.4%;无烟煤资源储量则占全国的30%。山西省煤炭资源有储量丰富,煤质优良,且易于采掘,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2.山西省人力资源概况。山西省为中部欠发达省份,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01.25万人,但煤矿采掘一线人员主要来自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7.93万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含后续学历)1.36万人,占总数的1.34%;大专学历的3.18万人,占总数的3.16%;中专学历的2.41万人.占总数的2.39%,这与专业技术人员应占从业人员总数30%的要求相距甚远(资料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12月/15日/第006版)。山西煤炭行业已面临人才严重短缺和断档现象,尤其缺乏从事井下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及高级技术工人。
3.山西省知识资源概况。知识资源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生产要素,且主要存在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中。山西省已拥有煤炭科研设计机构30多所,其中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院太原分院在全国同类研究机构中具有一定优势,有煤基合成油、煤化工系列技术领域的两大国家级重点试验室。省内高校中主要是太原理工大学设有专门研究机构,其在煤化工研究、材料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研究等领域均形成了明显的研究趋势,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4.山西省资本资源概况。山西省以煤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积累了较多的资本资源,但由于粗放型发展,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欠账严重。煤炭资源整合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省内银行存款大量资金外贷。都流失了大量省内可利用资金。煤炭资源整合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承担社会发展责任越来越重。在政府的推动下煤炭企业的信贷额度大幅提高,多家煤炭公司已实现部分资产上市,省内多家商业银行投入运行。现阶段山西省煤炭产业资本资源距离发达国家(地区)仍有不小差距。
5.山西省基础设施概况。山西省作为重要能源基地辐射东部沿海省份,具有明显的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目前,山西煤炭外运已经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路网体系。随着大秦线、侯月线、兖石线的复线改造,邯长线与邯济线的贯通,石太线客货分离等工程的基本完成,山西煤炭铁路外运条件得到了改善。2009年山西省煤炭外调计划3.77亿吨,占到全国跨省区煤炭运力配置调控目标8.46亿吨的44.5%。
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煤炭产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初级生产要素(天然资源)。目前山西省煤炭运输的基础设施较好,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资本资源虽得到快速发展.但距离发达国家(地区)仍有不小差距。人力资源的紧缺和知识资源的落后制约了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需求条件
1.国内外对煤炭的需求短期增长,长期稳定。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1.5%,将达到85亿吨.其中中国35亿吨;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署(EIA)预测,到203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2.2%,将达到100亿吨,其中中国45亿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院等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国能源需求总燃为53亿吨标煤,其中煤炭为28亿吨标煤,占52.8%。充分考虑除煤炭外的其他一次能源(含新能源)供给能力的增长及节能等因素。预测2030年中国煤炭需求量将达到39亿吨.其中电力需求28亿吨,钢铁3.3亿吨,建材3亿吨,化工3.2亿吨,其他1.5亿吨。2050年需求将在2030年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2.届内能源结构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对煤炭的依赖。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耗比重很大,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山西省的煤炭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因此国内需求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从中长期来看,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短缺,价格持续上涨,更加凸显出煤炭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随着山西省“十二五”期间在煤化工领域加大投资力度,煤炭在我国能源需求的地位短期内将不可替代。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煤炭行业的下游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用煤行业发展速度均超过煤炭行业,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煤炭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多年来,山西省的煤炭生产和供应状况都对全国煤炭供求形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历年煤炭供求的运行状况来看,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状况仍是决定或影响全国煤炭供求形势的关键所在。
3.中国煤炭开发的格局改变,中部将成为重点。根据中国煤炭资源赋存和消费区域分布,可以把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东部煤炭调入区、二是中部煤炭调出区带、三是西部煤炭自给区带。这三个区域,分别
占全国煤炭产量的17.2%、46.2%、36.6%。东部地区煤炭资源长期处于超强度开采状态,储量和产量持续下滑,预计到2030年前后,广东、浙江、北京、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8个省(区)将陆续退出煤炭生产领域。中部地区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好,适宜建设大型、特大型安全高效煤矿,是中国煤炭的主要生产区和调出区,对满足全国煤炭供应、调节市场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随着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日趋衰竭,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将主要由中部区带补给。西部自给区带煤炭资源丰富,新疆、贵州、云南煤炭产能增长潜力大。由于新疆远离煤炭消费中心,在高级煤化工、特高压输电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前,未来几十年新疆煤炭生产仍以满足区内需求为主。根据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开发和消费格局,今后30-50年.中国煤炭开发战略将调整为“稳定东部,大力开发中部,适度开发西部,积极开发国外煤炭资源”。
对煤炭产业的竞争优势而言,需求条件可能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根据我国国情来看,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重要组成,短时间内无法动摇煤炭产业的地位。但是,我国发展低炭经济趋势仍不容忽视。受国家政策、宏观调控、非预期的突发事件的影响以及主要用煤产业在短期内的需求波动的影响,山西煤炭产业有时也会处于相对被动的境地。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已提出了“煤炭战略储备体系研究报告”,其储备体系包括资源储备、现货储备、产能储备三个层面。这一构想的提出,增加了山西煤炭产业需求供给的主动性。
(三)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
1.电力行业将持续加强对煤炭的需求。电力行业是煤炭消费的第一大户。发达国家用于发电的煤炭一般都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0%以上。2000年美国发电用煤占90.8%,较我国同期发电及供热用煤的总和49.2%高出41.6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发电用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山西作为北京及华北电网的主要电源地,在山西省和国家直接配置资本的扶持下已建成投产_批大型发电厂。2009年山西发电量达到1873.8亿千瓦时,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达到4089.35万千瓦。与此同时山西省加快电网建设,彻底消除“北电南送”的瓶颈。2008年9月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提出的实施煤电合作的战略结构调整,将促进煤、电大企业集团之间的战略合作。实施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个体,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实现共赢与合作提供平台。
2.钢铁工业将继续加强对煤炭的需求。钢铁工业是煤炭消费的第二大户'是焦炭消费的最大行业。我国钢、铁产量双双强力增长拉动了焦炭市场的持续火暴。焦炭是山西省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的重要产品,全省实陈生产的焦炭,其出口量占国际焦炭贸易的50%左右,占有绝对垄断地位。据山西省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山西省生产的生铁达3127.5万吨,增长14.2%;粗钢达2648.5万吨,增长12.9%;钢材达2288.4万吨,增长16.1%。
3.建材行业对煤炭的需求稳定。建材行业也是高耗能行业之一,2005年建材工业消费煤炭2.9亿吨。目前我国建材工业平均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50%以上,节能潜力很大。2005年我国水泥产量高达10.6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约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45%。水泥主要消耗的能源品种是煤炭和电力,其中煤炭消耗占水泥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近年来由于水泥行业产品单耗指标逐年降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建材行业煤炭需求量主要由水泥产量和能耗计算。据相关部门预测,20lO年我国水泥产量为15亿-16亿吨;2020年达到17亿吨左右。20lO、2020年建材工业煤炭需求量分别为3.1亿-3.2亿吨左右。建材行业煤炭需求量2005年(实际)2.9亿吨.2010年3.1亿-3.2亿吨,2020年3亿吨。
4.化学工业对煤炭的需求稳定。我国化学工业能源结构以煤焦为主,煤焦消耗占化工总能耗的45%左右,电力占39%。化学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相比低15%左右。我国目前吨氨能耗1900kg标准煤,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230―330千克标准煤。煤炭液化和煤制醇等替代液体燃料将是未来化工煤炭需求的增长点。“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液化主要以工程开发和工业化示范为主,预测2010年化学工业煤炭需求量为1.4亿-1.7亿吨。2010年后随着国内煤炭液化工程化技术开发的逐渐成熟和工程运行经验的积累,煤炭液化转化就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但大规模开发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预测2020年化学工业煤炭需求量为2.7-亿3.6亿吨。化工行业煤炭需求量2005年(实际)0.97亿吨,2010年1.4亿-1.7亿吨,2020年2.7亿-3.6亿吨
5.煤机制造有力支持煤炭产业发展。煤机制造业作为与煤炭产业相关的辅产业,其发展呈现出规模化趋势。据统计,山西煤机制造业拥有企业110多家,可生产23大类、170多个品种、300多个规格的煤机产品。矿山机械等专用设备制造也有相当快的发展,2010年山西省制博会也推动了山西省制造业的发展。
某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能否提供更健全的相关的支持性产业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对我国与煤炭产业相关的电力、钢铁等相关产业的状况分析得出:电力、钢铁、建筑、化工行业的发展保证了煤炭的产期需求稳定,拉动山西省的煤炭需求,但是这些行业普遍存在节能技术的提升空间。山西省的煤机制造具有国内领先的水平,有力的支持了山西省的煤炭生产。
(四)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长期以来,山西省煤炭产业的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无序市场竞争时有发生。市场竞争无序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仅造成了煤炭生产能力的闲置浪费、煤炭资源的破坏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全行业的亏损,还带来了经济秩序的混乱。
截至2010年初,山西省矿井个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被淘汰,保留矿井全部采用机械化采掘。山西省将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1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72个300万吨级的地方集团公司,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75%以上,根本上提高全省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促使煤炭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预计,2010年山西省煤炭产量达到7亿吨,同比增长12%。
山西省在国内率先完成煤炭产业改革,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煤炭企业,这些企业在人员素质、组织机构、应对国内外竞争的策略上均有了质的提升。再进一步的发展中,大型煤炭企业的合作将加强山西对煤炭市场的控制。
(五)政府行为与机遇
政府对一国某产业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它通过政策工具来影响一个产业,同时也是影响本国需求的重大因素之一。但政府本身无法提升竞争力,因此政府应尽力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在改善一般资源、颁布适当的政策、鼓励创新和品牌意识、刺激产业集群升级、培养企业更强的竞争力等方面扮演好角色。
山西煤炭产业面临的机会及政府对煤炭产业的影响。201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确定,“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推进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并兼并重组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力争期末其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0%,基地内大中型煤矿生产能力占到90%。能源发展整体上将“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山西省政府在“十二五”期间,也将对全省煤炭总量进行控制,按照规划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煤炭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煤炭企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山西省政府在煤炭产业整合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借助大型煤炭企业整合全省的煤炭资源,有力的支持了煤炭企业若干大企业的形成。煤炭产业作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山西省政府也会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