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夜郎自大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华文化是多元的,当汉文化在中原兴起时,边疆地区也出现多种民族文化,夜郎则是“西南夷”文化的代表。所谓“西南夷”,是指巴蜀以西和以南的少数民族,川西、甘南为“西夷”,云南、贵州为“南夷”。
中原长期以来并不知道夜郎的存在。夜郎的发现极富戏剧性,是“枸酱引出了夜郎”。那是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朝为了制服在两广的南越国,派唐蒙去探虚实。在南越都城番禺(今广州)吃到一种叫“构酱”的食品。商人对他说此物产于蜀地(今四川),经夜郎沿江(珠江上游)运来,于是始知“夜郎沿江”。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出奇制胜”的方案,借夜郎“十万之兵”,“浮船江”,直捣南越。由此引出了许多关于夜郎的故事。
《史记・西南夷列传》开宗明义第一句话便说“西南夷君什以计数,夜郎最大”。这句话并不是凭空说的,而是基于对“西南夷”社会状况的分析。当时的“西南夷”有许多部落,分属七个民族集团。夜郎、滇(滇池一带)和邛都(今西昌)“耕田、有邑聚”,进入农耕社会,定居而有村落,有政权首领(即“君长”)。其东北的作都(甘孜一带)、冉珑(今汶川一带)、白马(今甘南),尚处在游牧向农耕过渡阶段,故云“或土著,或迁移”。而滇以西的昆明等部落,还停留在“随畜迁徙”的游牧阶段。从社会发展阶段看,以夜郎、滇、邛都最高。故司马迁在篇末写道:“西南夷君什以计数,独夜郎、滇授权王印。滇小邑也,最庞焉。”显然,在众多部落之中,以夜郎最大,“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前后,唐蒙出使夜郎,夜郎及旁小邑归附,派官治理,后来因汉朝集中力量对付匈奴,遂“罢西南夷”,而将夜郎、南夷两县划犍为郡(今川南)管辖。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反,汉朝“发南夷兵”攻打南越,“且兰君恐远行,乃与其众反”,汉军顺势灭了且兰,夜郎诸部皆归附于汉,“遂平南夷置郡”。由此看来,夜郎的故土,当时应为汉代的群舸郡及犍方郡的一部分。据史家考证,郡所辖17县在今贵州大部分,云南东部及桂西北一带,而犍为郡南部在黔西北,因此,夜郎故地的主体在贵州。从《中国历史地图集》看,群舸郡的北面是犍为郡和巴郡(今重庆市),东部为黔中郡(川鄂湘黔交界处),南为交趾刺史部(两广及越南北部),西为益州郡(云南曲靖、陆良、澄江、蒙自一线以西)。
人的肋骨有十二对,左右对称生长,所以人的软肋也有左右之分。左软肋指的是左肋骨的肋弓部位,就是左肋骨的第八到第十根肋软骨的上下相连处。右软肋与左软肋部位相同,方向则相反。左右软肋都属人的要害部位。因为,左右软肋都很脆弱,不堪一击,一击便容易骨折、断裂。偏偏左软肋下保护的是最不堪一击的脾脏,右软肋下保护的是同样不堪一击的肝脏。如果左右软肋受到攻击,很容易造成脾脏、肝脏破裂,导致人体因失血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内休克死亡。
如果我们明确了自己的软肋所在,就能对症下药,妥善保护自己。那么,作为领导干部,什么是他们的“软肋”呢? 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领导往往比一般人的“软肋”,或称精神、性格“软肋”要更多一些。比如,“自大”与“自信”,“轻信”与“轻言”,历来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惯有的四根“软肋”。
“夜郎自大”是中国很有名的一个历史故事。西汉班固《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张骞于公元前138-前126年,历时13年;公元前119-前115年,历时5年,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回来后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人情。汉武帝受到张骞出使西域成功的刺激,更加的豪情万丈,又叫他接着出使西南,沟通与当时的大夏国,就是今天的云、贵地区一带的关系。张骞一行先后出访了昆明、滇国和夜郎国,并将大本营设在四川的宜宾。其间,滇王曾问张骞等人:“汉朝与我们相比,哪个大?”后来汉朝使者在与夜郎国王一起喝酒时,夜郎国王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汉朝与我们夜郎比,哪个大?”张骞心里明白,夜郎的地盘充其量只及得上汉朝的一个小郡。因为夜郎国位于贵州北部桐梓县以东二十里的地方,面积非常小,国王姓竹。因为这个姓竹的夜郎国王长期处于山高林密的山区,没有走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还以为夜郎是当时天下的大国。
我们今天的一些领导干部,也有这种目光短浅、妄自尊大的“软肋”,他们除了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外,常常盲目地自我感觉良好。这是非常致命的弱点。
不听人言,过分自信,也是今天一些领导干部常有的“软肋”。这显然和作为领导者的实力有关。今天的草包领导不是没有,但在逐步严格的选拔之下,这种人应该是越来越少了。所以,也更容易产生自信。三国时的关羽武艺高强,除了吕布外,无人能比。因此,关羽出战,杀人于马下,大多不过三个回合。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关羽瞬间斩颜良那一场就很精彩:
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
从关羽和曹操的短短几句对话,不难看出,关羽骄傲自信的性格呼之欲出。当然,关羽杀颜良固然也是一刀毙命,但由此膨胀的自信,如果过了头也容易变质,就是转换成了自负。这毛病于关羽而言,是致命的。所以到后来,关羽只喜欢听好话、奉承话,听不得逆耳之言。孙权派陆逊讨好关羽,说恭维话,称他是大丈夫,使关羽轻视了陆逊带来的军队,于是撤掉防守荆州之兵,北上对付魏军去了。结果,关羽受伤之后,荆州被袭,丢失了对蜀国而言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己灰溜溜败走麦城。最后,关羽被吕蒙擒获,孙权下令杀害,连关羽的儿子关平的性命也搭上了。可见,诸葛亮让关羽担起守卫荆州的大任,怎么说都像是自编自导了一场轻信的游戏,至少也是用人失当。由此,我们可以说,关羽最终死在自信之上。
如果说,自大与自信是一些领导的第一和第二根“软肋”,那么轻信就是一些领导的第三根“软肋”。历史上,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患有轻信的毛病,冤杀了抗金大将袁崇焕。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生于1584年。1619年考中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由此起家,袁崇焕有胆有识,关心国家西北安危。于1622年单骑出关,考察关外形势,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并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以抵御清兵入侵。因获“宁远大捷”,清太祖努尔哈赤此役受炮伤致死,袁崇焕深得崇祯皇帝重用,官至辽东巡抚。次年又获“宁锦大捷”,使清太宗皇太极又大败而去。崇祯皇帝再升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
1629年,后金军队打不过袁崇焕的军队,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从遵化进围北京。忠心耿耿的袁崇焕闻警星夜率兵驰援京师。皇太极计无所出,最后采用了最卑劣的反间计,伪造了袁崇焕想要投降后金的书信,并设法让其落入两个太监之手,再传给崇祯皇帝。不料,这么拙劣的计谋,却让昏庸的朱由检深信不疑,以为袁崇焕与后金真有密约,故以通敌罪判袁崇焕凌迟处死。哪知,袁崇焕一死,大明王朝迅速被后金(满清)所灭。三十四岁的朱由检悔之已晚,只能孑然一身,于1644年春吊死在紫禁城煤山之上(今景山公园内)。据传,朱由检死前咬破手指血一遗书,说自己的尸身任凭分割, 但“勿伤朕百姓一人”。李自成读后喟叹不已,念其临终之际还能够思念百姓,遂派人将其遗骸葬入刚刚死于崇祯之前的贵妃田氏墓中。
最后,说说一些领导干部的第四根“软肋”,就是“轻言”。 “轻言”就是说大话。本来,身处高位,一言九鼎,作为一方诸侯,一任领导,得说话算话,不可信口开河、说大话的。可是,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为了“政绩”,为了在位时的“短期效应”,却习惯“轻言”,习惯说大话,如马谡一般。《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这么写道:
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相当一部分成语出自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或外民族寓言。如果不明白成语产生的背景或来源,那么理解成语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在成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古代文献、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以绘声绘色的故事来讲解成语,让学生在时空穿越和历史情境中感受和体悟成语的魅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神话寓言故事类成语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历史故事类成语如“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完璧归赵”等,来自民间的如“水到渠成”、“雪中送炭”等,来自外民族寓言的如“醍醐灌顶”、“夜郎自大”等。
二、古今比照法
由于成语脱胎于古代寓言,许多词的古今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古今语言又有一定的承接性和连贯性。因此,通过古今比照,加以区别,让学生在比照中掌握成语,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古今词义相比,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河日下”中的“江河”专指长江、黄河,现在已经泛指所有河流。有的词缩小了,如“乳臭未干”中的“臭”是气味的意思,现代汉语中词义缩小了,指不好的气味。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苟且偷生”的“偷”原指苟且、马虎,现已转移为“偷窃”。有的感彩发生了变化,如“灯红酒绿”,在古代是指饮美、环境华丽、夜饮聚会的欢乐场面,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的繁华景象,现在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古今语法比较,如词类活用现象,“春风风人”的“风”的名词用作动词,“汗牛充栋”中的“汗”名词的使动用法,“飞沙走石”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厚此薄彼”中“厚”、“薄”的意动用法,等等。
古今特殊句式的比照,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的判断句式,“见笑大方”中的被动句式,“唯利是图”中的宾语前置句式,等等。
三、结构分析法
成语是一种结构固定的词组,通过分析成语的语法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准确的辨析成语的音义,灵活的运用成语,从而提高成语教学效率。成语的语法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并列式:高瞻远瞩、云蒸霞蔚、改弦更张
2.偏正式:得意忘形、面面相觑、不经之谈
3.主谓式:胸有成竹、群贤毕至、鞭长莫及
4.动宾式:包罗万象、混淆黑白、草菅人命
5.连动式:一蹴而就、借花献佛、刻舟求剑
四、情景表演法
在成语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通过编故事、创设情景或者现场表演等,可让枯燥无味的成语变得活灵活现,如身临其境,在学会成语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体悟成语,体悟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历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成语教育和文化教育。
我要求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然后构思一段对话,尽可能地多用成语。有的学生表达得相当不错: “中考名落孙山,百无聊赖的我整日碌碌无为,一天好友约我去海边散步,面对一望无际、此起彼伏的大海,我若有所思,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人的一生不也如此吗?谁都渴望一帆风顺的日子,但曲折坎坷在所难免,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只要奋发图强,明天会更美好!”短短一句话,就用了11个成语。
我还借鉴电视节目中的“你猜我猜”栏目,让一个同学表演成语,另一个同学来猜。如让学生表演“相依为命”,两名同学背靠着背,头无力地贴在一起,一脸的无助,表情真实而自然,一下子勾起了大家的恻隐之心。“相依为命”,所有学生都深深的理解了这个成语。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成语的记忆不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还可以将一些成语让学生变成小品、话剧等,利用课余时间演出,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
五、幽默问答法
充分利用汉语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将一些成语幽默地组织到一起,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在笑声和欢乐中不知不觉的学习成语知识,感受成语的魅力。
问:“最远地方有多远?”
答:“九霄云外、天涯海角”
问:“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添饭滴入、天崩地裂、沧海桑田、面目全非、改天换地”
狂妄自大。前不久,笔者给兰州某乳品企业的经销商讲课时,有一个现场颁奖的安排,期间,有两个年龄稍大的经销商到台上领奖,他们仅仅是三等奖,可在台上表现出的一幕让人不敢恭维:十分傲慢地走上讲台,然后,叉开双腿,双手向后一背,高昂着头颅,活像“黑社会老大”似的等着别人给颁奖,会后在餐桌吃饭沟通,也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大有天下唯我独尊的架势,后来,企业的大区经理告诉笔者,这个客户很傲气的,其实,他销售额也不大,但有了几百万的家产,他就感觉非常满足,甚至不可一世。这其实就是夜郎自大。一个人的谦虚度跟他个人的业绩是成正比的,当一个经销商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就意味着他前进的动力已经慢慢失去了。经商如逆水行舟,你不可能一直维持着一个局面,狂妄自大,只能让一个经销商慢慢走向没落。
墨守成规。曾经见过很多这样的经销商,交流起来,动辄就把自己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几年前的市场做法侃侃而谈,他们抱着有好产品就不愁卖,以自己的老资格,客户都会给面子等等思想,一些供销社、糖酒公司出身的经销商,甚至骨子里还存留着一种优越感,他们抱残守缺,缺乏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观念,这种墨守成规,让他们的发展遭遇“天花板”。笔者曾经在石家庄讲课时,就遇到过一位“高人”,其在酒桌上夸夸其谈,销售某著名火腿肠企业的产品曾经名列前茅,但维持这种位居前列的地位他一直感觉如履薄冰,区域第一的地位也早已被别人取代。一家老酒企的业务代表曾经找到他经销产品,可能是考虑到其名气,企业非常信任,并且是销后结款,但没有想到的是,等过了一年半载,企业营销人员去结账时,除了烂掉的几瓶产品以及喝掉的一些产品外,几乎丝毫未卖。这种依靠市场自然驱动来做销售的做法,只能让其经销名牌产品,单纯地依靠品牌拉力来做市场,但这种墨守成规,仍然让其行而不久,行而不远。
鼠目寸光。一些经销商为何做了多年,都成名副其实的“老经销商”了,可依然做不大,这跟他们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有很大的关系。当有一些厂家找到他们时,他们往往考虑最多的是,赚不赚钱?赚多少钱?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至于什么市场的投入期、培育期,他们统统不顾,他们眼中只有“钱”,只要有钱挣,他们甚至可以铤而走险,打擦边球,卖假冒伪劣,全然不顾市场的游戏规则,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往往会与大品牌失之交臂,他们只能给一些中小型企业交往与合作,他们的眼界与观念,只能停留在某一局域市场,而缺乏更高远的眼光与视野。视野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格局,鼠目寸光,让一些经销商失去了做强做大的机会,从而只能在小型经销商群体里徘徊,而得不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懂学习。经销商在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后,必然面临着转型和升级,可如何去转,如何去实现升级,这些必须要经过结合自身企业实际,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来完成,可很多的经销商显然不具备学习的能力或者兴趣。笔者在全国各地培训经销商的过程中,曾经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销商,比如,珠三角、长三角,越是爱好学习,擅长学习,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还读了MBA、EMBA等,相反,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比如,中西部的一些区域,他们往往是自我封闭的,在学习上也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被动地去接受厂家要求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不懂学习,让他们缺乏主动改变、主动创新的意识,让他们成为“绵羊”型的经销商,而任人宰割。
腐化堕落。一些“泥腿子”或者“土八路”出身的经销商,随着自身财富的增加,个人的欲望无限制膨胀,他们沉迷其中,从而成了他们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一些经销商涉身商海,不是去学习优秀的商界精英成长和发展的事迹,而是日渐庸俗和无聊,逐步陷入堕落和腐朽。他们“白天围着客户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吃喝赌样样俱全。中国有句老古话,叫业精于勤荒于嬉,你在某一方面的时间用的多了,必然会失去在另一方面运用的时间,过分地沉溺于“杂陈”,让一些经销商“乐不思蜀”,难以自拔,于是,荒于打理的企业会慢慢日落西山,甚至一蹶不振,从而走向不归路。
疏于管理。一些经销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水涨船高地发展起来了,可随着企业规模的日渐扩大,一些经销商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一些经销商曾经告诉笔者:自己不但是老板,还是司机、业务员、装卸工、会计等等,同时,他们还扮演了一个“指挥员”的角色,凡事都是靠指挥、靠命令,一些经销商虽然也曾制度上墙,规范一大套,但真正实施的却极少,制度化管理流于形式,更多的还是靠老板的命令,即使老板出去几天参加一些会议,仍然还需要打电话到门店,去远距离“遥控”指挥家里的事情,这种靠指挥、命令做事的习惯,让一些经销商身心疲惫,但却难以做强、做大,靠流程、制度办事,成了一纸空文。
不敢决断。一些经销商不能快速大发展,跟其缺乏一个决断机制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往往较为“内秀”,遇事瞻前顾后,扭扭捏捏,不敢大胆决策,这其实是一种惧怕风险的表现,殊不知,在当前微利时代下,利润与风险是同担的,过于考虑风险的因素,必定会丧失掉一些好的市场机会。同时,这些经销商在决断时,往往不是请教专业人士或者专家,而是将意见征求转向家人,比如,太太,这里并不是说有些事情不能征求太太或者家人的意见,只想说每个人的眼界和观念是不同的,这就好比小时候学到的“小马过河”的故事,河水的深浅在每个人眼里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过于保守而不敢决断,会让经销商失去一些发展的良机。
一、新的网络条件下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
教师要对新的网络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有个科学的认识,科学的定位,然后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年级偏大的教师固执地认为自己多少年都靠一本教材加一本教参过来了,学不学一个样,他们没有认识到网络教学科学的一面,积极的一面,网络的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是时代的潮流。不走进网络就不知道网络资源的丰富,只有走进广阔的网络世界,才知道世界原来这么的宽广。其实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就是最好的解释。所以,要充分认识网络对教学优化的一面,全面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的学习网络知识,才是教学的出路所在。比如教学上古的神话传说时,仅凭老师的讲解和板书,很难让学生全面理解这些神话故事的积极思想意义以及它们的文学价值。“精卫填海”的意义就在于战胜自然的精神力量,不在故事本身的过程如何。上课时有的学生就质疑,大海那么大什么时候才能填满!同样教学“夸父逐日”时,学生无法想象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口才不好的老师是很难把神话故事的神秘力量描述清楚的,如果借助网络手段,把这两则神话故事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在借助百家讲坛的名人讲解,学生就能理解看似短小的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力量了。两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网络面前不知逊色多少倍,所以树立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新的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二、新的网络条件下教师的备课方式的转变
多年前网络还不这么普及的时候,老师备课,一是靠的经验,二是靠买的教学参考书,三是靠其他老师的传帮带。现在老师的备课,基本上靠的是网络资源,打开需要的网站,下载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料,就可以了。如笔者在备的《沁园春雪》时,通过上网查找,下载了一些幻灯片,下载了几个视频,经过加工组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资源,这样就彻底转变了学生先背诵然后老师再讲解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科学气息。
三、新的网络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十年前,大多数老师是一根粉笔,就能走进教室进行教学,因为那时候网络还没有普及到每个班级,学校就一个多媒体教室,每周那天谁上都有安排表。现在每个班级都安装了一体机,网也开通了,教学十分方便。笔者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利用多媒体设计自己的教案,笔者彻底抛弃背诵翻译做题的死板模式,根据学生的情况,共设计了三节课时,第一课时,把一些课文下面的音节或者是比较难认的音节,利用幻灯片播放出来,学生根据音节自己去读课文,同时在文中注音,这样读够三遍后,笔者有意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读课文,检测他们阅读的情况,然后在展示词语的诠释,根据诠释的词语,学生自己疏通课文的意思,无需老师讲解,有的时候老师讲解得很是费劲,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第二课时就逐段分析课文,当然老师不能满堂灌,还是要设计一些问题,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理解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人物情怀,理解愚公决心战胜自然伟大精神的主旨。今天我们学习,就是学习这种精神,汲取精神力量。第三课时就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网络上搜索有关愚公的话题,进行分析和取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上课内容就完全依靠网络来完成,彻底颠覆了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新的网络条件下教师的辅导方式的转变
十根指头伸出来有个长短,学生不可能都是那么的优秀,总有几个学生在学习方面显得非常吃力,如提出问题半天理解不透,书写方面又脏又乱,格式方面没有章法。面对这样的学生,只有课余补习了,就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导。老师把教学的内容,到学校的教学平台上,或者是到班级的QQ和微信群里,学生晚上下载继续观看学习,这样家长和老师的辅导就在一条线上,因为理解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家长对句子的理解就和老师的不一样,这样学习越是吃力的学生,方法越多越不知道该学习哪种,反而啥都记不住。如作文,这是最让后进生头疼的事。老师把拟定的提纲,选材的范围,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段落的布局,中心的提炼等要求,提供给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