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任务驱动,落实“备课”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特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当“老师”的习惯,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养成“备课”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人人有事做。只有人人有事做,才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因此,在讲新课的前一天,老师就给学生布置任务,把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写在黑板上,学生回家按照学习目标、学习指导来“备课”。学生“备课”的内容要写在书上或小纸片上并贴在书上,第二天组长检查,老师抽查;朗读课文让家长在书上签字。任务完成在红花榜上加分,没完成减分。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老师在讲新课的前一天就在小黑板上出示学习目标: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学习指导:(1)认识“絮、脊、姥、槛”等8个生字,理解“飘飘悠悠、光溜溜”等词语。(2)朗读课文五遍,给各部分加小标题。(3)结合课文写写我眼中的雨来。这样,学生回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备课”。坚持任务驱动,落实“备课”的方法,让学生渐渐地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喜欢这种学习方法,养成课前“备课”的习惯。
二 小组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小组合作交流。该环节老师要重点进行小组建设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从小组长的选定,到学生如何在小组内交流都认真仔细地对待。为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小组建设非常重要,学生优差结合,分工具体明确,小组内群策群力,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兵教兵。这样既加强了小组的团结意识,又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好的途径。具体操作:学习指导有六个,六个小组的组长上讲台上抽题,抽到哪个学习指导就在小组里准备,由于组员在课前进行了充分“备课”,自由思考后,就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积极发言,将个人独立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集体意识和活动能力,为学生当“老师”讲课奠定了基础。
三 学生争当“老师”
由于孩子天生就有表现欲,渴望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尤其是得到自己的老师和小伙伴的认可。因此,语文课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学中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在课堂上各个小组按照抽到的学习指导题顺序讲课,学生当“老师”,如果组里代表讲的不全面,就先由小组人员补充,再由其他组同学补充。学生当“老师”,也可以分层次,差生说简单的,优秀生说难点的。由于学生事先自己“备课”,拥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疑惑后,通过生生互动,更容易实现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流露、心灵的放飞、才艺的展示。学生讲课的内容大概有:生字、词(词语解释)、多音字(本课出现的,学过的不再说)、课文主要内容、文章脉络、写作特点。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一样,思考的方法也不一样,通过生生互动,语文课就变得多姿多彩,神采飞扬。如果有剩余时间就交流资料。学生当“老师”,提升了认知结构、养成了健全性格、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最后,再由师生总结,找出重点,补充说明。
如学习了《凡卡》第一自然段后,一学生提出质疑:凡卡为什么要“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才开始写信?这时,老师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产生一种闯关的精神。有了这种自主的意识,学习才会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待了一会儿,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说:“因为他害怕老板、老板娘打他。”接着,提出质疑的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凡卡真可怜,连写封信都要偷偷摸摸地写。”老师点评:“同学们回答得真好。”这些课例都体现了老师引导,学生讲课,亲身实践,知识记得更牢固,也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又如:让学生讲评试卷,试卷通过投影机直接投影到白板上,谁想讲试卷就讲,有异议时,大家讨论、探究,老师适时点拨。学生当“老师”使学生得到了实践、锻炼和展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