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标学习计划

对标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标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标学习计划

对标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化学学习目标设计 新手型教师 反思 对策

优质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完成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前提,课时化学学习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新手型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思想的影响,在入职初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和设计上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也制约了新手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自身在学习目标设计上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提出对策。

一、课时学习目标设计反思

1.学习目标认知误区。

(1)学习目标无用。在入职初期,笔者以传统教学理念为指导,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是剧场,讲台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学生是观众。至于教师怎么完成一节课是教师的主观行为,是以教科书内容为基本载体的直感发挥,不需要设计明确的学习目标。

(2)学习目标是形式。在常规化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会进行常规检查,迫于形势要求,笔者在教学设计时照抄优秀教案上的教学目标,直接代替学习目标。照抄来的学习目标形式上是按照新课程的目标要求的三个维度来设计的,但是对笔者实际的教学过程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

(3)学习目标是知识点的罗列。受教师为本的思想束缚,笔者曾一度认为所谓的学习目标就是教师规定学习内容,上课前教师通过对教科书上的内容稍作分析,找出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按照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呈现顺序依次讲解,如果学生掌握了上述的知识点,就实现了学习目标。

(4)学习目标是课程目标。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化学课程目标代替学习目标。在《分子》的教学中,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直接拿来用。这样的目标是抽象的、不具体的,对学生学习没有指导意义。

2.学习目标设计误区.

(1)过分注重知识体系。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评价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学业成绩。笔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尤其面对中考。在学习目标的设计中,过分关注教科书中具体知识内容的落实。

(2)忽视隐性目标,强调显性目标。学生的发展不但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锻炼,而且包括过程的体会、方法的学习、情感的培养、态度的养成、价值观的形成。前者是可以观察的具体行为变化,后者是不可测量的心理变化。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往往忽视后者,强调前者。

3.学习目标陈述误区。

(1)行为主体颠倒。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笔者在做学习目标陈述时,使用“让学生知道溶解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等语句。这样描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错误的,而应该清楚地描述出目标达成的主体是学生。

(2)行为动词选择不恰当。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目标陈述应该具体。笔者倾向选择“了解”、“解释”、“理解”等模糊、笼统的行为动词,这样的行为动词是无从检测评价的。

(3)行为条件范围不明确。行为条件主要说明学生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境中获得学习体验。笔者使用这样的陈述语句“会查找出常见元素的符号”,这种描述没有明确的范围和条件。应该指出“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二、课时学习目标设计的对策

1.建立对学习目标正确认知。

学习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方向标。学习目标的设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是对“学生学什么”的具体化阐述,是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根本保证,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有效评价依据。

课时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维目标形式,根据马杰提出的ABCD行为目标陈述法进行陈述。

2.建立对学习目标设计的正确认知观。

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要进行如下的教学认知活动。

(1)研读课程标准。研读课程标准主要是研读课程内容标准部分。内容标准太抽象、不直观,不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因此应该将内容标准进一步细化,表达成学生显而易见的,通俗易懂的学习目标。

(2)进行教科书分析。首先,进行教科书内容的具体化分析,先研读教科书内容,在教科书中逐一找到教材内容的具体化,即找要点内容,具体化的内容必须是学生要记住的,在教科书中通常以例子、实验,以及“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的三种形式体现。

其次,进行教科书内容的进一步分析,从内容的知识性质和内容的回归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化学知识有四种不同类型,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在内容的知识性质分析时,最主要确定知识类型,进而确定学生学习方式的产生方式,为行为动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内容的回归性分析就是回归到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以及物质的变化这个基本主题上。

(3)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分析是建立在对教科书内容的第二轮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依据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原理。教师通过第二轮教科书分析、课后习题分析,以及练习册习题分析,确定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当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可以设计出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4)学习目标设计。

①基本学习目标的设计建立在以教科书内容的分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指导依据,精心设计行为动词。

②发展性学习目标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分析的基础上的。

③进一步的发展性目标是对课程标准的挖掘,是基于理解科学本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对标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字:幼儿园;小学化;对策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79-01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1教学过程小学化。近几年来,幼儿园教学采用了灌输式教学方式,幼儿园学生吃不消该教学方法。例如:汉语学习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授课程序为:出示字卡或者将其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认字,给幼儿讲解组词以及字义,进行造句训练。同时,教师还会给幼儿书写顺序规范指导,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书写练习,这个教学过程和小学生汉子学习过程比较相似。幼儿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会从而获得知识过程比较缺乏,而且幼儿教学中借助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活动也相对较少。教师比较强化纪律,比较重视纪律性,幼儿自逐渐被剥夺。

1.2课程设置小学化。有些幼儿园已经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课程,这些课程包含拼音、计算、汉字以及古诗等等。还有的幼儿园开始增设了英语、珠心算等教学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将少部分的时间用于游戏、绘画以及舞蹈。幼儿从小便处于忙碌的学习环境中,这容易导致幼儿天性丢失,容易使得幼儿出现学习疲劳。

1.3教育目标小学化。有些幼儿园不将过多的力度放置在幼儿身心健康规律研究上,而是强调培养幼儿教育,将其作为教学目标。导教功能难以发挥,却过重的强调教学目的。幼儿和小学衔接比较强,很多的幼儿在学习中都开始被要求珠算、识字以及拼音等等,给幼儿布置过多的作业,会使得幼儿学习出现不良后果。

2.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2.1加强课程设置的生活性。幼儿园教学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情况确定,需要将幼儿心理需求作为课程布置出发点。选择一些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内容。幼儿教育课程设置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知识内部结构组建,还应该考虑到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和顺序。课程设置时,应该根据幼儿兴趣、幼儿发展特点以及需求,选择一些生活化比较强的课程内容,使得幼儿在情境中去学习,从而体验到学习乐趣。幼儿园课程设置应该同现实生活相互结合,并且可以逐渐形成五类活动,这五类活动可以是语文活动、艺术活动、科学活动、健康活动以及社会活动。一些日常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纳入教学内容,例如:早操、睡眠、游戏以及种植物饲养种植等。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具备幼儿园设置特色,应该不断突破传统的课程内容,将局限摒弃。遵循幼儿生活逻辑,满足幼儿心理世界为基础上开设课程,使得个性化设置更加符合需求。

2.2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幼儿教学应该实现"玩"中"学",游戏是幼儿学习重要方式。因此,幼儿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于幼儿参与性教学,将体验性、游行性以及活动性融合为一体。教师可以综合使用游戏形式、小组谈论形式以及操作形式进行多项教学。逐渐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在游戏中获得乐趣,从而形成积极、乐观学习心态。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有效手段。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应该使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幼儿身心健康。教师可以组织起多种活动,例如常见的数学发现活动、写字活动以及电脑游戏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幼儿学习乐趣。这些活动满足了幼儿对游戏的需求,还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学习,该教学过程更好避免"小学化"倾向出现。孩子拥有基本的读、写、算能力,还可以在游戏中感受游戏乐趣,这是一种自由式学习方式,更好避免倾向化教学出现。

2.3重视幼儿行为规范训练的自主性、快乐性。幼儿行为规范一般需要建立在自我管理基础上,教师应该做好学生启发工作,逐渐引导幼儿,使得幼儿有更好的约束力,在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拥有良好学习习惯,应该选择愉快的教育方式,将教学融入活动中。在对幼儿进行规范性训练过程中,应该基于正面去引导,进行反复的强化正确行为,可以给幼儿合适的鼓励和表扬。教师应该明确这个度的把握,不能伤害的孩子自尊,也不能使得孩子出现高傲心理。教师本身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孩子参与其中,逐渐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在该教学过程中,将幼儿主体地位展现出来。基于该教学理念开展教学,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孩子在该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发展。

3.结束语

当前幼儿教学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在教学中出现小学化问题比较严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教学方法,避免小学化问题出现,这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才能让幼儿基于欢乐的氛围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参考文献:

[1]王廷廷."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J].西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

[2]安惠敏,孙丽花.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认识的现状调查--以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27期

[3]刘占兰.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 PKU -2012年2期

对标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观察光化学疗法(P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K562、NB4凋亡时对Fas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白血病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补骨脂素(PSO)、接受或不接受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后共同培养,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Fas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和Fas蛋白的表达,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UVA处理后的人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PSO、UVA照射及PUVA可使细胞凋亡率增加,可上调白血病细胞Fas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PUVA的作用显著强于前两者(P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白血病;HL-60细胞;K562细胞;NB4细胞;细胞凋亡;Fas

Key words:PUVA therapy;leukemia;HL-60 cells;K562 cells;NB4 cells;apoptosis;Fas

补骨脂素(psoralen,PSO)具有光敏性质与抗肿瘤活性。本实验以不同浓度加波长为360 nm,不同照射时间的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光照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HL-60、K562、NB4,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在光化学疗法(PUVA)后的凋亡情况;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Fas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以探讨PUVA法对人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及部分作用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株

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AB-M2)HL-60细胞、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由大连医科大学惠赠;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AB- M3)NB4细胞为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陈竺院士惠赠。

1.2 药物及主要试剂

PSO由大连理工大学及本院共同从补骨脂中提取和制备。二甲基亚砜(DMSO)购自北京化工厂,RPMI1640培养液、胎牛血清为Gibco产品,小牛血清系杭州四季青生物材料工程公司产品,Trizol为美国GIBCOBRL产品,Fas基因表达试剂盒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鼠抗人Fas(CD95)单克隆抗体为美国CALTAG实验室产品。

1.3 仪器和设备

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GLY-10型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仪由徐州华卫医疗设备公司研制,荧光定量PCR仪(DA7600型)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1.4 细胞培养

HL-60、K562、NB4细胞分别常规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及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含硫酸庆大霉素0.025 U/mL)中,于37 ℃、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进行连续培养。

1.5 分组

依据紫外线照射时间将实验组分为下列2组:长波紫外线照射0 min组;长波紫外线照射5 min组。

1.6 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收集浓度为5.0×105/mL,经PUVA处理的白血病细胞10 mL,用PBS清洗2次,转入2.0 mL离心管,离心(2 000 r/min)3 min,弃上清,缓缓加入2.5%戊二醛2 mL,4 ℃冰箱静置2 h以上。磷酸缓冲液冲洗,锇酸固定,水洗、脱水,浸透、包埋,制定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

1.7 光化学疗法24 h后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

取浓度为4.0×105/mL、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细胞株5 mL,分别加入0、5、10、20、40 μL的PSO,使其在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分别为0、10、20、40、80 μg/mL,放入石英比色皿中,在GLY-10型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仪(λ=360 nm)上以1 J/m2辐射量边照射边震荡,照射时间分别为0、5 min。处理后各实验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5.0×105/mL细胞,用PBS洗2次,弃上清,加入100 μL碘化丙啶(PI)染液,避光反应30 min,加入PBS 400 μL,上机检测,并用Multicycle软件分析得出相应的细胞凋亡百分率。

1.8 光化学疗法24 h后白血病细胞Fas基因表达情况

①总RNA提取,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mRNA,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②cDNA合成,反应体系包括:5×反转录buffer 4 μL(含Mg2+=4 mmol/L),反转录酶(200 U/μL)1 μL,dNTPs (10 mmol/L)0.5 μL,上游引物0.4 μL,下游引物0.4 μL,DEPC水9.7 μL,RNA模板4 μL,总体积20 μL;反应条件:37 ℃ 1 h, 95 ℃ 3 min。③将cDNA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包括:5×定量PCR buffer 10 μL(含Mg2+=2 mmol/L),Taq酶(3 U/μL)1 μL,Fas上游引物1.0 μL,下游引物1.0 μL,各自的荧光探针1.0 μL(注:上、下游引物,探针的终浓度均为10 pmol/L),dNTP 1 μL,ddH2O 30 μL,cDNA模板5 μL,总体积50 μL;同时,将制备的定量模板按照2×108/mL、2×107/mL、2×106/mL、2×105/mL、2×104/mL梯度稀释,加入不同反应管中,在DA7600型荧光PCR仪进行扩增;反应条件:93 ℃ 2 min,93 ℃ 1 min, 55 ℃ 1 min,共40个循环。④反应结束后用由计算机计算定量结果,再通过换算得出每微克总RNA中Fas的mRNA拷贝数。上、下游引物及探针序列:Forward Primer:5’-GGGCAT CTGGACCCTCCTA-3’;Reverse Primer:5’-GGCATTAACACTTTTGGA CGATAA-3’;Probe:5’-FAM-CTCTGGTTCTTACGTCTGTTGCTAG- TAMRA-3’。

1.9 光化学疗法24 h后白血病细胞Fas蛋白表达情况

收集白血病细胞1×106个,PBS洗涤1次后弃上清液,加入FITC-Fas抗体10 μL,避光孵育20 min,加500 μL PBS上机检测Fas蛋白表达,以FITC-IgG1做对照。

1.10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结果均来自至少3组平行或3次重复实验。各种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所有统计计算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P

转贴于   2 结果

2.1 光化学疗法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白血病细胞HL-60、K562、NB4均出现细胞体积缩小,胞浆浓缩,胞核体积减小,可裂解成一个或数个致密体,可见核小体碎裂,核染色质聚集或边集,部分染色质致密成斑块状或沿核膜收缩成新月体状,整个细胞可裂解成大小不一凋亡小体。

2.2 光化学疗法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见表1~表3)表1 PUVA后24 h HL-60细胞凋亡率(略)注:与0 min组 0 μg/mL比较,*P

2.3 光化学疗法24 h后白血病细胞Fas基因表达情况

(见表4~表6)表4 PUVA后24 h HL-60细胞Fas mRNA的表达(略)表5 PUVA后24 h K562细胞Fas mRNA的表达(略)表6 PUVA后24 h NB4细胞Fas mRNA的表达(略)

2.4 光化学疗法24 h后白血病细胞Fas蛋白表达情况

(见表7~表9)表7 PUVA后24 h HL-60细胞Fas蛋白表达(略)表8 PUVA后24 h K562细胞Fas蛋白表达(略)表9 PUVA后24 h NB4细胞Fas蛋白表达(略)

3 讨论

PSO的抗肿瘤、抗白血病作用,以及其具有的光敏活性已被人们所认识[1-5]。本院开展了PUVA体外净化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各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令人鼓舞。

本实验采用紫外波长为360 nm的GLY-10型光量子血液平衡治疗仪和/或补骨脂中提取的PSO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K562、NB4进行处理,结果从电镜下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细胞凋亡率两个方面证实了PUVA对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

Fas/FasL系统在传递细胞凋亡信号中起着重要作用[6]。结果显示HL-60、K562、NB4细胞Fas的表达下降。当Fas水平下调至低于Fas/FasL途径诱导凋亡的阈值时,凋亡受到抑制,从而导致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监视,在体内无限增殖。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PUVA上调Fas基因的表达,经PUVA作用后,HL-60细胞Fas基因表达拷贝数的数量级由对照组的103上升至106,K562细胞Fas基因表达拷贝数的数量级由对照组的104上升至107,NB4细胞Fas基因表达拷贝数的数量级由对照组的105上升至108,均上调了3个数量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在Fas蛋白质水平上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由此我们认为,P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途径之一是对Fas/FasL系统的调控,通过上调Fas基因而诱导细胞凋亡。

另外,实验结果显示,PSO、UVA及PUVA均有诱导细胞凋亡及上调Fas基因、蛋白表达的作用,但无论从直观角度还是从统计分析结果上看,PUVA的作用要显著强于前两者,再一次证明PSO光敏活性的同时,也反映出中药成分PSO的光敏活性在PUVA对白血病治疗作用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陈楠楠,黄世林,张德杰.等.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对人白血病细胞株NB4、HL-60、K562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44-446.

[2] 吴少华,张仲海,赵建斌.补骨脂素体内外抗癌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303-305.

[3] Garneiro LV, Ferreira SR, Chen CL, et al. Psoralen derivatives and longwave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are active in vitro against human melanoma cell line[J]. J Photochem Photobiol B,2004, 76(1/3):49-53.

[4] Plumas J,Drillat P,Jacob MC,et al.Extracorporeal photo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clonal T cell proliferations[J]. Bull Cancer, 2003,90(8/9):63-70.

对标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55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在儿童白血病中发病率较高,B-ALL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占80%~85%[1],临床预后比其他急性白血病较好。但在B-ALL中有一种变异高表达CD13的急性白血病,我们称之为B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表达CD13,这种疾病临床预后较差,化疗时副作用大,并发症严重,因此,采取合适的护理对策,不但可减轻患儿的痛苦,还能达到满意的化疗效果。近年来我科共收治13例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表达CD13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3例患儿,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5岁4例,6~12岁9例。均通过骨髓穿刺确诊为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表达CD13。其主要诊断依据为符合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且具有典型异常高表达髓系标志CD13的特点,在流式细胞技术检验中主要表达的抗体有CD19,CD34,CD38,HLA-DR,CD20,CD22,TdT及CD13,其形态学特点有细胞胞体大小不等,染色质疏松,核仁明显1~2个,胞质多数不整齐,边缘易见突出,部分浆中有可疑细小颗粒。本组13例患儿中对初治的4例采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CODPL)方案,虽然并发症较少但临床缓解率较低,预后较差,化疗效果不满意;后治的9例患儿改用CODPL加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临床缓解率比采用CODPL方案较高,但缺点是化疗周期长,化疗副作用大,并发症严重,其中并发支气管肺炎4例,重度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口腔溃疡1例,化疗药静脉炎1例。

2 护 理

2.1 心理疏导及干预 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目前国内治疗的疗程要求达到5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效稳定患儿及家长的情绪,使其自觉接受治疗是保证医疗效果的关键,还可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作用。对于6岁左右的幼小患儿,因本身的知识所限,其负性情绪如焦虑等反应就较少,这类患儿要尽量让家长陪伴,提供有趣的书籍和玩具等,分散其对穿刺所致的疼痛、化疗所致各种反应的注意力,还应更多地关注家长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心理指导[2],因为家长的情绪变化与患儿的心理和治疗效果呈直接关系,要让家长树立信心,积极配和治疗,并告之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让家长了解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合并感染、出血、 血尿、脱发等),并讲解定期化验(血象,骨髓、肝、肾功能,脑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儿所处的治疗阶段。对于11岁左右的患儿,虽然对白血病的危害性还未感到恐惧,但却很容易受住院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及脱发后自我形象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告诉患儿及其家长,脱发只是暂时现象,待化疗结束后,头发会慢慢长出来[3]。我们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措施,13例患儿全部积极接受治疗,保证了治疗方案的有效进行。

2.2 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儿本来自身抵抗力低,再加上使用化疗药物,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就会明显降低,当粒细胞<0.5×109/L时,感染的发生率增高,而粒细胞<0.1×109/L时,败血症及其他严重感染更易出现。本组患儿中有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4例支气管肺炎,2例重度感染,1例口腔溃疡,以上感染的患儿除应用广谱抗生素外,重度感染的患儿还加用了万古霉素联合治疗,万古霉素虽抗菌力强但毒副作用也大,使用时注意严格控制滴速在1 h以上,严密观察有无血尿等肾毒性表现,定期监测听力,发现耳鸣、眩晕等症状及时处理。护理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病室空气流通,地面及床头桌椅均用84消毒液擦拭,做好保护性隔离。对于高热患儿要进行体温监测,给予适当的降温处理,多饮水,保证水分的摄入。对于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可雾化吸入生理盐水+盐酸氨溴索,进行消炎、镇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对于发生口腔溃疡的患儿我们用生理盐水棉球做口腔护理,每天2~3次,在溃疡面涂冰硼散,每天3~4次,漱口液可选用碳酸氢钠与呋喃西林漱口液交替漱口,如疼痛严重,可用1%普鲁卡因2 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2 mg+生理盐水100 ml溶液含漱,以减轻疼痛[4]。皮肤护理时要注意大小便后及时清洁会阴处及肛周皮肤以防感染。以上感染病例均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消失。

2.3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要密切观察患儿口腔、鼻腔、皮肤黏膜、颅内及胃肠道有无出血现象。定期监测血常规,一般2~3 d 检测1次,如血小板低于80×109/L,容易出现出血倾向,此时要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温水擦浴、热敷,注意观察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做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穿刺要准确无误,注射治疗后要延长穿刺点按压时间,一般在5 min以上。发热的患儿应用药物退热时,要避免使用复方氨 基 比林、水 杨 酸 类 药 物,以免加重出血。颅内出血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应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儿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则提示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配合医师抢救。本组有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经给予清淡、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严禁辛辣、坚硬及过热的食物,并配合应用止血药物,出血3 d后停止。

2.4 化疗药物应用时的静脉护理 有些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阿霉素、柔红霉素等对皮肤刺激性较大,多次注射或药液渗漏都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或坏死,所以应用时要注意:(1)血管的选择,要尽量有计划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穿刺,并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静脉穿刺技巧,避免反复穿刺血管。若药物剂量过大,刺激性过强,应首先选择双上肢粗直的血管注射。每次应更换注射部位,若需要长期注射化疗药物,最好使用PICC置管或静脉港[5]。(2)静脉注射前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方可注入药物;静脉注射时要边抽回血边注药;药物输注完毕后再用生理盐水10~20 ml冲洗后方可拔出针头[6],拔针后局部按压数分钟,以防药物外渗或发生血肿。(3)输注时疑有或已经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注入,不宜立即拔针,应由原部位抽取3~5 ml血液以除去部分药液,拔除注射针,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镁湿敷,也可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4)本组中有1例已发生静脉炎的患儿,我们采用患肢抬高制动,矾冰液湿敷,紫外线灯照射,每日1次,每次30 min,28 d后症状基本消失。

3 小 结

综上所述,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表达CD13的患儿在做化疗时,副作用和并发症虽然比其他白血病化疗时重,但只要我们通过提前预防、注意观察、积极处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患儿的痛苦就会降低到最小化,从而达到满意的化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桂兰,张乐萍,陆爱东,等.短疗程化疗方案治疗儿童标危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5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948-949.

[2] 陈红艳.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7):27-28.

[3] 韩 静,刘均娥,马岳红,等.白血病患儿对护士的期望[J].护理研究,2011,25(6C):1623-1624.

[4] 范壮先.正确的漱口方法对白血病病人口腔感染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9B):2458.

[5] 梅俊辉,赵婷媛,刘 霞,等.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时机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22-23.

[6] 牛志坤,刘玉芳,高 欣,等.正压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7):770.

对标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目的 研究高糖对肝星状细胞T6(HSCsT6)增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Ⅲ型前胶原(PCⅢ)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不同葡萄糖浓度组,观察30min~16h时间段,各组对HSCsT6分化、增殖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在48、72h后测胞浆内TGFβ1、PDGF及细胞上清液中PCⅢ的表达。结果 在2~16h,1500~6000mg/L浓度葡萄糖对HSCsT6增殖具有时间依赖性,而在4500~6000mg/L浓度组更显著;同时在4500~6000mg/L浓度组,培养48h后胞浆中TGFβ1和PDGF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明显增加;培养72h后,细胞上清液中PCⅢ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高血糖可能通过刺激HSCsT6分泌TGFβ1、PDGF及PCⅢ促进肝纤维化。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Ⅲ型前胶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igh glucose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T6 (HSCT6) and the expressions of 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and precollagen Ⅲ (PCⅢ). Methods Based on glucose group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we observ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SC in 30min-16h time period, and used the method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radioimmunoassay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1, PDGF and PCⅢ in the supernatant at 48h and 72h. Results In 2-16h time period, the proliferation of HSC was increased stepwise over time in 1500-6000mg/L group, and was more visible in 4500-6000mg/L group.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1 and PDGF increased at 48h, and the expression of PCⅢ in the supernatant increased at 72h in 4500-6000mg/L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in glucose control and hypertonic control groups. Conclusion High glucose can promote hepatic fibrosis by stimulating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1, PDGF and PCⅢ in HSCT6.

KEY WORDS: 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 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 (TG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precollagen Ⅲ (PCⅢ)

肝硬化可由多种病因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其常见原因之一,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则被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表明,高血糖在NAFLD患者肝纤维化形成中起促进作用[12]。已证实高血糖能够诱导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中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并诱导HSCs增殖[3];其诱导HSCs活化、增殖可能通过依赖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β, TGFβ)机制[4]、TGFβ激活p38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通路起作用[5];在糖尿病时,葡萄糖可通过增加细胞内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的敏感性引起TGFβ1翻译水平升高[6];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Ⅲ, PCⅢ)在肝脏主要由肝星状细胞合成,其与肝纤维化形成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本试验运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体外培养的HSCsT6,运用MTT方法检测HSCsT6的分化、增殖;并探讨高糖对HSCsT6产生TGFβ1、PDGF及PCⅢ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高糖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发现肝纤维化形成的新病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肝星状细胞(HSCs)采用大鼠HSCsT6细胞株,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张俊平教授馈赠;MTT购自美国Sigma公司;多聚赖氨酸购自美国Sigma公司;兔抗大鼠TGFβ1抗体及兔抗大鼠PDGFBB抗体购自北京中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PCⅢ放免试剂盒购自北京401研究所。

1.2 试验分组

A组(对照组):葡萄糖1000mg/L剂量组;B组:葡萄糖1500mg/L剂量组;C组:葡萄糖3000mg/L剂量组;D组:葡萄糖4500mg/L剂量组;E组:葡萄糖6000mg/L剂量组;F组(高渗对照组):甘露醇6000mg/L剂量组。

1.3 试验方法

1.3.1 细胞复苏及培养

将冻存于液氮中的 HSC 取出迅速置37℃水浴解冻后移至超净台中,用移液管将细胞悬液移入离心管加入10倍以上普通DMEM(葡萄糖1000g/L),1000r/min离心5min,除去上清液,加DMEM 5mL,将细胞吹打为混悬液并移至无菌培养瓶中置于5mL/L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至细胞贴壁。

1.3.2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

HSCs细胞贴壁长至单层90%~95%时,2.5g/L胰蛋白酶消化,以普通的DMEM(含100mL/L小牛血清、100IU/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及葡萄糖1000mg/L的培养液)调整细胞为1×105个/mL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待HSCs细胞贴壁长至单层70%~80%时,换无血清的DMEM同步化细胞,每孔100μL继续培养24h。分别于培养结束前30min、1、2、4、8、16h加入A液、B液、C液、D液、E液和F液,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设6个复孔,试验重复3次。培养24h后,每孔加入MTT 20μL,37℃继续培养4h。终止培养后弃上清,每孔加入150μL DMSO溶解振荡,待结晶物充分溶解后(溶液呈蓝紫色),置酶标仪上检测各孔吸光度值(表1)。

1.3.3 干预及细胞上清液的收集

将含普通的DMEM调整细胞为1×105个/mL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待细胞贴壁后,将培养板中DMEM培养液倒出,换用A液、B液、C液、D液、E液和F液培养72h后,收集 HSC 培养上清液于EP管中-20℃冻存待检。后将收集的PCⅢ各组细胞上清液送同位素室,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检测均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1.3.4 细胞免疫化学染色

将HSCs悬液按2×105个/mL密度传代于6孔板内,使细胞混悬液覆盖盖玻片,换用A液、B液、C液、D液、E液和F液,每小孔中2mL,每组设3个小孔,培养48h后,当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变化,细胞贴壁于盖玻片生长至90%左右,停止干预用冷PBS轻柔冲洗细胞爬片3次,50g/L多聚甲醛固定30min,固定后的细胞爬片经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灭活、抗原修复、羊血清非特异位点封闭后,分别加入兔抗大鼠TGFβ1及PDGF抗体孵育2h,再依次加入二抗试剂液孵育,后进行脱水、封片,镜下观察。采用HPIAS2000型多媒体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阳性部位进行平均灰度值(average gray scale values, AGSV)的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多组间比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Oneway ANOVA和LSDt检验,α=0.05。

2 结 果

2.1 高糖对HSCs细胞增殖的影响

MTT法检测HSCs细胞增殖率结果表明:甘露醇组在30min~8h作用时间对HSCs增殖无明显影响;与各浓度组空白对照相比较:葡萄糖浓度≤3000mg/L时,在8~16h作用时间呈时间依赖性地刺激HSCs增殖,而在30min~4h作用时间对HSCs增殖无明显影响;而当葡萄糖浓度≥4500mg/L时,在2~16h作用时间呈时间依赖性地刺激HSCs增殖,而在30min~1h作用时间对HSCs增殖无明显影响(表1)。表1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HSCs增殖的影响(略)

2.2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浓度组HSCs对TGFβ1和PDGF的表达

D组、E组分别与A及F组相比较,TGFβ1、PDGF的表达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图1、图2)。表2 HSCs产生的TGFβ1和PDGFBB免疫化学分析平均吸光度值(略)

2.3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PCⅢ的表达

将收集的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PCⅢ的表达,结果显示D组(488.35±61.60)、E组(499.53±79.76)PCⅢ的表达较A组(288.05±0.68)、F组(311.79±38.20)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 论

目前,对DM的肾脏、神经、血管等病变的研究较多,肝脏病变研究较少,其发病机制是否相似尚不清楚。HSCs是肝脏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其活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活化的HSCs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胶原酶和少量的ECM,释放多种细胞因子[7]参与肝脏的物质代谢。TGFβ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肝纤维化促进剂[8],可促进ECM的表达[910],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还能刺激肝星状细胞产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PDGF是肝星状细胞的强有丝分裂原[11],能促使肝星状细胞增殖、移行,诱导合成TGFβ1[12]。并且TGFβ1可引起细胞自分泌,加强细胞合成胶原,而大量产生的细胞外基质使肝纤维化过程不断加重,因此,TGFβ1可使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处于一种正反馈的不断加强中[13]。研究表明,高糖可促进TGFβ的表达[14],并且糖尿病患者体内TGFβ的表达是增加的[15]。PDGF主要由肝内枯否细胞和HSC产生,其中PDGFBB在刺激HSCs生长和相关细胞间信号传递方面更为重要[16]。PDGF对HSC的活化、分裂、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诱导HSCs合成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IGF)等细胞因子。活化的HSCs分泌活性PDGF,又进一步刺激HSC活化,形成了PDGF自分泌循环。已证实,高糖环境能促进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17]。高血糖能够诱导HSCs中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以及HSCs增殖;其诱导HSCs活化、增殖及胶原分泌可能通过依赖TGFβ机制、TGFβ激活p38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通路起作用;TGFβ1可诱导HSC释放的CTGF高表达,后者能促进HSC对Ⅰ、Ⅲ型胶原、LN、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和TGFβ1的高表达而促进了纤维化的形成。

本实验通过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体外培养HSCsT6,结果显示:在2~16h,1500~6000mg/L浓度葡萄糖对HSCsT6分化、增殖具有时间依赖性,在4500~6000mg/L浓度更显著。这表明在短期内高糖能够刺激HSCsT6分化、增殖,且增殖程度与葡萄糖作用时间呈正相关;HSCsT6在高糖环境中培养48h后,高浓度组(4500~6000mg/L)胞浆中TGFβ1和PDGF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明显增加;其在高糖环境中培养72h后,高浓度组(4500~6000mg/L)细胞上清液中PCⅢ表达较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HSCsT6分泌TGFβ1、PDGF及PCⅢ的量与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并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考虑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重要表现可能通过刺激HSC活化并大量分泌TGFβ1、PDGF及PCⅢ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同时为排除高渗状态对HSCsT6分泌胶原、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另设立甘露醇组作为高渗对照组,通过比较发现HSCsT6分泌胶原、细胞因子量的增加与干预液的渗透压无关。

本实验虽初步证实了高糖有致肝纤维化的作用,但仍有待于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通过研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等途径,来证实这一理论,使研究进入一个较深的层次。

参考文献

[1]SUGIMOTO R, ENJOJI M, KOHJIMA M, et al. High glucose stimulates hepatic stellate cells to proliferate and to produce collagen through free radical production and activ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J]. Liver Int, 2005, 25(5):10181026.

[2]TROMBETTA M, SPIAZZI G, ZOPPINI G. Type 2 diabetes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 the Verona diabetes study aliment [J]. Pharmacol Ther, 2005, 22(Suppl. 2):2427.

[3]GUYTON KZ, LIU Y, GOROSPE M, et al. Activ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by H2O2 role in cell survival following oxidant injury [J]. J Biol Chem, 1996, 271(8):41384142.

[4]DOOLEY S, DELVOUX B, STRECKERT M, 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signal transduction 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via Smad2/3 phosphorylation, a pathway that is abrogated during in vitro progression to myofibroblasts [J]. FEBS Lett, 2001,502(12):410.

[5]ZIYADEH FN, SHARMA K, ERICKSE M, et al. Stimulation of collagen gene expression and protein synthesis in murine mesangial cells by high glucose is mediated by autocrine activat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 [J]. J Clin Invest, 1994, 93(2):536542.

[6]FRASER D, BRUSKILL N, ITO T, et al. longterm exposure of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to glucose induces TGFβ1 synthesis via an autocrine PDGF loop [J]. Am J Pathol, 2003, 163(6):25642574.

[7]LIU C, GACA MD, SWENSON ES, et al. Smads2 and 3 are differentially actiVated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1) inquies centandactiVate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constitutive nuclear localization of smads in activated cells in TGF betadependent [J]. J Biol Chem, 2003,278(13):1172111728.

[8]郭平,王继峰.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器官纤维化 [J]. 生命的化学, 2003, 23(6):2325.

[9]LINDAHL GE, CHAMBERS RC, PAPAKRIVOPOULOU J, et al. Activation of fibroblast procollagen alpha1(Ⅰ) transcription by mechanical strain i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dependent and involves increased binding of CCAATbinding factor (CBF/NFY) at the proximalpromoter [J]. J Biol Chem, 2002, 277(8):61536161.

[10]KANAMARU Y, NAKAO A, TANAKA Y, et al. Involvement of p300 inTGFbeta/Smadpathwaymediated alpha2(I) collagen expression in mouse mesangial cells [J]. Nephron Exp Nephrol, 2003, 95(1):3642.

[11]CAMPBELL JS, HUGHES SD, GILBERTSON DG, et al.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C induces liver fibrosis, steat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5, 102(9):33893394.

[12]CHUN L, ROBERT M, RUSSEL L, et al. Ethanolenhancesretinoicacidmetabo Lism into polar metabolitesin rat liver via induction of cytochrom P4502E1 [J]. Gastroenterology, 2001, 120(1):179189.

[13]KNITTEL T, JANNECK T, MULLER L, 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 of Ito cells [J]. Hepatology, 1996, 24(2):352360.

[14]UMEZONO T, TOYODA M, KATO M, et al. Glomerular expression of CTGF, TGFbeta 1 and type IV collage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J]. J Nephrol, 2006, 19(6):751757.

[15]FAGERUDD JA, GROOP PH, HONKANEN E, et al. Urinary excretion of TGFbeta 1, PDGFBB and fibronectin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J]. Kidney Int Suppl, 1997, 63(3):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