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话剧表演

话剧表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话剧表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话剧表演范文第1篇

最真实的舞台交流来自于演员间的互动。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戏剧的技巧是交流的技巧。无交流,戏剧便丧失其生命力。”由此可见,交流在话剧表演中是相当重要的。舞台上演员之间的交流主要依赖于语言、眼神、动作、表情、手势等来完成,如果演员之间没有交流,就不能完成表演,更谈不上整部戏的创作,交流是表演艺术的基础。然而,有些素质较差的演员,明明知道交流互动的重要性,却投机取巧,运用所谓的技巧来欺骗观众,在舞台上对自己的表演对手视而不见,在自己表演的时候,能够表达角色,一旦对手开始表演,就停止了自己的角色表演,对对手完全失去关注,当对手完成表演时,自己仍采用排练形成的既有模式进行表演,这就意味着完全做不到相互交流,即我们所谈的表演中的互动,表演中互动的不间断性完全被这种表演方式大打折扣,对手之间的“能量”交换也完全被打断了,这样表演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

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在舞台上与同样进行表演的对手应该有心灵上的交流。舞台上演员间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对台词与动作重合,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种精神上的相互支持、配合与给予。戏剧大师斯坦尼提出过表演互动中的“能量”说。表演中演员间互动的能量包括演员之间的各种感应,感应表演过程中真实的肢体接触时力量的大小,感应对手的思想与心灵感受,积极地汲取与释放这种能量,就能够获得最真实的舞台交流,表演效果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在表演互动中,把握好话剧表演的节奏感,使得话剧更具有生活逻辑。曾有人这样问过:“表演过程中,我不停地与对手尽力交流,深切地去判断思考,但为何还会配合不好呢?”我想这是由于他们惯于表演,同时人为地扩大了“思考判断”过程。的确,“思考判断”是表演过程中无法缺省的部分。人在思考判断的过程中,内心是充满着思想活动的。在表演过程中,演员能够作出正确的判别就要将内心独白组织到位,做一名好演员就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刚刚提出问题的那位演员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为这样真实的表演可以发生判断、思维、情感与有机的行动,所以他们人为地在互动中夹杂着表演成分,展示给观众的是毫无保留的思考判断的过程。然而这种互动往往不完全是真实的,原本认为在和自己心灵内心独白互动的他们,其实他们表演过程中的互动早已失去了生命力,同时这种互动完全没有能量的传递。这样就会导致表演者的主观意识与现实的生活逻辑背道而驰。

其实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的思维判断是连续的,因为我们的思维与对手的交流是同时进行的,这种互动能够将能量真实地进行传递,而且我们并不会将自己的内心独白在内心深处默数,因为随着对手的交流,所有内心独白的产生都是自然而然的。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不必过分地展现什么,只需记住进行创作要从现实生活逻辑出发,保持一种真实的思维判别的态度,根据精心布置的舞台设计,有机地进行表演,就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让舞台上的所想表达的生活真实起来。

大家都说戏剧就是由观众与演员组成的,观众能够与演员共同制造出一种精神共鸣,他们既能感受演员们的情感思维,又能将生活中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表演中的演员,这样就产生了一种互动,这种互动就是表演艺术的魅力所在。当今的话剧要提供给观众的不仅是一场生动的表演,而且是要让观众也参与进来,共同完成整部戏剧的创作。这也说明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现代的话剧表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因为这种不可忽略的互动关系,使得现在媒体如此繁荣的景象中,依然能够给观众以无法抵抗的吸引力,如果舞台艺术中没有了这种互动,那么话剧表演就会彻底地失去生命,舞台表演艺术也就无法存在了。

多年来在从事话剧表演的工作中,让我对于现代话剧有着系统的认识,并对表演艺术有了全新的感悟,结合多年来对舞台表演艺术的认知、实践与研究,我深刻地意识到,无论多么另类别致的舞台设计,无论多么变幻莫测的戏剧主题思想,追根到底都无法摆脱互动的效果。互动随着戏剧的诞生与千百年来的磨炼,积累了顽强的生命力,并随着话剧的蓬勃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深入。演员能够出色地完成表演,完美地完成整部话剧的创作,均离不开互动的效果,互动是戏剧的生命力,互动的艺术成就了表演艺术。

话剧表演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话剧 表演 斯氏 体系 渊源构成 精神

中国话剧表演与前苏联的“斯氏体系”,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研究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必须首先弄通它与“斯氏体系”的关系。本文根据笔者个人多年来话剧表演的艺术实践与对“斯氏体系”的理性思辨,对中国话剧表演艺术与“斯氏体系”的关系这一重要艺术命题发表几点肤浅之见,以与同行共同切磋。

一、话剧表演与“斯氏体系”的历史渊源

所谓“斯氏体系”,是以前苏联著名导演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命名的一种戏剧体系或日“演剧体系”。我国著名话剧导演艺术家黄佐临将它与德国布莱希特的“布氏体系”、中国梅兰芳的“梅氏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演剧体系”,此说已得到全球剧界的普遍认同。

中国话剧表演与“斯氏体系”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话剧表演是喝着“斯氏体系”的奶水长大的。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我国戏剧家郑君里、陈鲤庭、贺孟斧、章泯、瞿白音、葛一虹、姜椿芳、焦菊隐等,就开始介绍“斯氏体系”,翻译了许多“斯氏体系”的著作。导演艺术家章泯还在导演艺术实践中率先运用了“斯氏体系”的艺术方法,并取得了成就,例如他导演的《娜拉》、《北京人》等话剧,就拉开了中国话剧表演引进“斯氏体系”的序幕。当时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和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戏剧教学中,也引进了“斯氏体系”的理论,斯氏的某些著作,已成为许多话剧工作者珍视的学习材料。建国以后,我国话剧界掀起了学习“斯氏体系”的:1953年,中国剧协在北京召开了学习“斯氏体系”的座谈会。自1954年至1957年,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先后聘请前苏联“斯氏体系”专家列斯里、库里涅夫、古里也夫、列普柯芙斯卡亚、雷柯夫等来华讲学、开办导演干部训练班、表演干部训练班、导演师资进修班等,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地培养出一大批“斯氏体系”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苏联专家还亲自示范,运用“斯氏体系”理论排出一大批中国话剧,如列斯里为青艺排出《万尼亚舅舅》,库里涅夫为北京人艺排出《布雷乔布》。我国导演焦菊隐,结合自己导演的《龙须沟》的艺术实践,发表了《导演的艺术创造》一文,重点论述了“怎样认识”“斯氏体系”与“怎样运用”“斯氏体系”的问题。导演孙维世,也根据排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艺术实践,发表了运用“斯氏体系”的艺术总结。戏剧家舒强于1956年出版10万字的专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问题》。

由此可见,我国话剧表演与“斯氏体系”渊源深厚,难解难分。

二、话剧表演与“斯氏体系”的艺术构成

中国话剧表演曾一度“一面倒”,全面照搬“斯氏体系”的全部理论,其中主要有“最高任务和贯串动作”、“形象的种子”、“表演艺术是行动(动作)的艺术”、“心理和形体的有机统一”、“从自我出发生活于角色”、“舞台生活的双重性”等学说,即重视生活真实,重视内心体验,塑造出形象逼真、感情真挚、动作有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

三、话剧表演与“斯氏体系”的戏剧精神

话剧表演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话剧;肢体语言;艺术效果;运用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36-02

话剧是我国现代舞台表演艺术之一,它是从戏曲脱胎而来。它生长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反映了我国现代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话剧就是这样一种舞台艺术形式,从话剧当中可以感受到现代文化生活的独特魅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话剧为首的一些艺术剧种经历了时代的变化,在众多艺术门类当中脱颖而出,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结合了当代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内容,可以说在艺术的层面取得了新的高度和认识。现代话剧最大特点就是表演手段的多元化,肢体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肢体语言对话剧的作用不可置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去研究话剧的肢体语言艺术特点,发现其关键所在。话剧艺术和其他艺术有所不同。有人将话剧艺术称为艺术当中的自然艺术,因为它依靠肢体、表情、动作、内心情绪的表达来完成艺术表演,肢体在表演过程里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肢体的运用,话剧就无从谈起。因此有的人将之纳入戏剧表演艺术当中,应该归在大的戏曲领域当中。本文认为,话剧表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既不同于戏曲艺术,也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就是独特的一门艺术形式,理应在艺术门类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它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是独一无二的,也是难以超越和复制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传达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话剧是语言和肢体表演的艺术。这是传统的理论定义,也是公认的一种概念。话剧演员在舞台上面通过表情传达剧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内心世界方面,必须要通过语言和表情来传达。这和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话剧是一个动态的可见的时空延续过程。小说等文学艺术和话剧不同,文学可以通过想象来传达,但是话剧不可以。因为人们到剧场看话剧,就是为了欣赏语言艺术和动作表演等。人物要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只能用语言,或者肢体语言来传达。传统的话剧表演就是如此。

随着话剧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发现,除了可以用语言来传达内心世界,还可以使用肢体语言介绍剧情和人物形象,有一出话剧叫阳台,其中有个片段就很好地体现了肢体语言的衬托作用。为了表现人们的内心苦闷,通过肢体语言和热闹的张牙舞爪的人群形成了对比,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

二、有效地控制剧情发展

话剧的肢体语言作用还体现在话剧的表演过渡当中。这好比是戏曲当中发挥的指挥作用。

话剧属于精神文化财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当中具有固定的模式。传统剧情过渡、调节气氛要靠固定的形式,进一步突出剧情,甚至可以让演员在肢体语言的作用下改变表演节奏,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表演氛围。通过肢体语言的作用,分层表演内容,演出流畅,达到全局掌握,立体呈现。

总的来说,肢体语言的作用有以下几种,一是引导剧情过渡,二是调节剧情气氛。在遇到剧情过渡时,肢体语言的调节作用无处不在,整个话剧的过场,都是肢体语言完成的。这种功能也是信号,专业的演员一看,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这种肢体语言相当于演员之间的暗号,起到心知肚明的作用。

三、突出现代时尚的特色

话剧是现代社会具有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的时尚流行艺术形式。目前分为严肃话剧、现代话剧、轻话剧等,它们都体现出了现代文化特色和年轻人的个性。

话剧的肢体语言效果具有现代语言的魅力。话剧主要是反映当地人们生活所使用的语言特色的。它的说话,都和现代人们生活语言贯通,只有这样观众才能产生共鸣感。比如开心麻花的话剧,广泛使用肢体语言,它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风格,因此才能独具一格。

话剧展现现代生活特色。话剧是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取材于民间,从民间的生活元素里面汲取养料,通过不断打磨、修改、整理和加工,然后整理成为一种具有艺术高度的艺术种类。人们在听话剧的时候,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现代生活文化特色。比如开心麻花的话剧,那种轻松幽默欢快的感觉,很容易让人放松身心,并联系到当下的生活。

肢体语言在体现文化特色的时候,主要会结合语言来完成,这样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更加富有感染力,瞬间就可以点燃观众的情绪。

四、将形和神统一起来

话剧是高难度的艺术表演,它需要精湛的表演功底。北京人艺曾经演出过好几场老舍先生的《茶馆》。可谓是艺术炉火纯青,演技高超的表演。在《茶馆》当中,体现了完美的艺术水准,将形和神统一了起来,达到了艺术的完美体现。

角色松二爷和常四爷,这两个人物是老舍先生精心设计的人物,他们是整场戏的灵魂人物,两个人性格完全相反,松二爷属于传统的八旗子弟的代表,性格散漫,而常四爷则比较刚烈。两个人的表演体现了形和神的统一,肢体语言比较多。比如,在松二爷喝茶的时候,非常悠闲,提一个鸟笼子,动作很轻盈,很潇洒,举手投足之间,漫不经心,和他的性格很吻合。而常四爷就是另外的一个样子,他比较谨慎,动作较少,但是都很有力量,比较沉稳。两个人坐在一起,动作就明显不同,形成对比效果。但是,两个人的结局却十分相同,都比较落魄。可见,肢体动作将形和神完全统一了起来,传达了艺术感染力,因此受到了一致的好评。形神结合是难度最大的话剧表演效果,是许多艺术家都追求的境界。这需要肢体语言来衬托。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话剧表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里,融合了诸多不同类型技术手段和表演形式,成为了许多人心目当中最喜爱的艺术剧种之一,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虽然话剧表演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并不热门,算是一种小众形式,但是我们看到许多有志于发扬话剧艺术的人在做着许多不同的努力。话剧的火热就是由于不保守,敢于创新,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话剧表演的未来发展和出路,要坚持节目创新和技巧创新来完成,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不断摸索实践和科学的方式,才能让话剧表演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让话剧表演符合市场规律。另外,随着市场化的发展,话剧表演内容的提升也要遵循目前市场化法则,注重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为话剧表演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的空间。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话剧表演艺术集中体现了现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我们不应该让话剧表演就此消失,而是要让其继续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为社会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只有做到了真正的节目表演创新,坚持市场化道路,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和愿望。

参考文献:

[1][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演员自我修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话剧表演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幼儿园 童话剧表演 指导方法

幼儿园是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对于幼儿未来语言表达能力有直接影响,通过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更加充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幼儿园童话剧表演指导方法,是当前幼儿园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童话剧表演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参与其中,实现语言学习的多元化,为后续语言能力培养奠定良好基础。由此看来,加强对幼儿园童话剧表演的指导方法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创设童话剧环境

幼儿园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基础阶段,对于幼儿未来发展有深远影响,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容易受外界客观因素影响,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十分有必要[1]。就营造学习氛围而言,创造童话剧的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内心展现自我、表演的欲望,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幼儿园的幼儿视觉神经较为敏感,通过童话剧表演形式能够在视觉方面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为幼儿构建一个童话般美好的世界,幼儿能够同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亲密接触,自由表演,使想象力飞跃。由此,可以通过提供童话书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为其提供画纸和画笔,学生将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描绘出来,并将其作为班级壁纸,达到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幼儿园在创设童话剧环境中,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更好地为幼儿营造童话剧氛围。

二、搭建童话剧舞台

创造童话剧环境后,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搭建童话剧舞台,就是让幼儿更加切身地进行语言表达,在舞台上更加充分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舞台剧目表演,选择幼儿熟知并且喜爱的故事情节,幼儿可以通过自由发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2]。在童话剧表演中,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以及幼儿之间沟通和交流,营造更加和谐的语言学习氛围。

童话剧表演,首先需要搭建相应的舞台,准备道具,通过更加绚丽多彩的舞台道具营造舞台环境,在充分吸引幼儿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舞台上,幼儿即是舞台的中心,由幼儿自己塑造的各种形形动漫形象,能够大大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提升表现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舞台是一种另类的幼儿教学课堂,能够让语言学习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三、举办童话剧文艺演出

幼儿园童话剧表演中,教师首先应明晰自身的引导作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因此一些事务的组织和安排,均需要教师亲自操作。教师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幼儿们提供更加充分的童话剧表演,设计表演形式,并教会幼儿如何表演人物形象,在表演的同时展现自我价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童话剧表演所选取的故事内容,可以由孩子们自己进行挑选,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由教师在其中筛选教学意义更为突出的故事内容,加以改编,作为幼儿表演的素材[3]。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为幼儿播放,提高幼儿对舞台表演的理解力和兴趣。最后,将幼儿分组,由教师进行指导和训练,排练相应表演节目,以比赛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这种童话剧表演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促使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的说来,幼儿园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幼儿未来成长有较为深远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在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这种指导方法更具教育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推动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这对于幼儿阶段的心智启迪有重要作用。从幼儿园童话剧表演的指导方法研究中能够看出,教学活动首先应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以此为前提,才能保障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娴静.排排剧学英语――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童话剧表演教学的体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44-145.

话剧表演范文第5篇

摘要: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演员的自我与角色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演员的“自我”又称本我,是演员真实的心理状态和行动。而演员的“角色”是指在话剧表演过程中塑造的人物的性格、行为等等。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员的自我与角色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而达到表演过程中自我与角色的有机统一,则是话剧艺术的最高境界。在本文中,笔者研究了话剧表演中自我与角色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结合话剧艺术的主要特点,就如何做到自我与角色的有机统一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话剧表演 自我 角色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1]。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在舞台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通过肢体语言、神态、表情、对白等方式塑造角色的人物形象,表达感情,推动剧情发展。因此,演员的表演水平直接决定了话剧的艺术感染力。

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存在着演员的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演员有着自身真实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动作表情,另一方面由于舞台表演和剧情发展的需要,还要根据所塑造的人物的特点,从舞台角色的角度构筑另外一套情绪情感及神态动作等等,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话剧演员来说,能否正确处理表演过程中的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将是决定表演水平的关键。

世界上关于演员的三大表演体系都是来源于戏剧舞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强调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的一种体验;布莱希特则要求演员表演上要突出自我和角色的距离感;另外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则是一种程式化的模式,演员的一板一眼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从中国戏剧发展和教学的实践来看,体验派的表演还是目前中国演员表演方法的主流,也是几乎绝大多数演员表演的思路和风格。所以我们也是针对体验派表演方法来谈演员的自我与角色。

一、话剧表演过程中自我与角色的关系

演员一方面作为形象的主人――创作者,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人物形象――角色。两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著名戏剧家金山先生说过“演员在表演时大脑是一分为二的,一半是角色一半是自己。自己这一半随时在监督角色的演出是否正确”。不单是话剧艺术,所有的艺术表演形式都存在着演员的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这个问题都是艺术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课题,也带动了人们对于艺术本质规律的深入探索。笔者认为,话剧表演过程中的演员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

1.话剧演员的自我与角色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别。由于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差距非常大,当然与演员自身的真实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许多著名的话剧演员在生活之中的性格非常内向沉稳,而为了在舞台上展示出鲜明的艺术形象,会采取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动作和语言表达方式,完全颠覆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这种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巨大反差是话剧演员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塑造这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演员往往会因反差过大而导致无所适从,塑造这类人物则是对演员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的重大考验。

2.演员自我与角色之间存在契合的可能。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话剧演员的自我与角色之间会存在巨大的反差,但是仍然不能排除一些演员的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与舞台塑造的角色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契合。很多著名的话剧演员曾经说过,某某角色就是再现生活中的自己。在这种角色与自我高度契合的情况下,演员的表演完全是生活的再现,会非常轻松自如、得心应手,角色与自我之间高度融合,会达到一个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对于话剧演员来说,这种情况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

3.演员角色与自我之间存在交叉。演员的角色与自我之间存在着交叉,这是话剧表演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演员在现实生活中的性格特点与需要塑造角色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不完全相同。对于话剧演员来说,这种情况非常考验其艺术造诣,如果能够深入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结合日常的艺术积累,则非常容易获得成功。而如果演员不能够很好地研究角色的性格特点,在表演的过程中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二、话剧演员在处理自我与角色关系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何处理好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是话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始终伴随的问题。笔者认为,话剧演员在处理自我与角色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1.演员对于塑造人物角色的特质分析不清。话剧演员在排练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深入研究剧本,侧重分析剧中所需塑造的人物性格特质。这是话剧演员的必修课,也是对其艺术修养的考验。但是对于很多话剧演员来说,由于艺术修养程度不足、心态浮躁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并不能对于塑造的人物形象特质进行深度挖掘,仅仅凭借初步获取的印象就开始登台表演。这样他们往往很难抓住角色的人物特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难言生动。许多观众认为某演员扮演的角色“不像”,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2.演员不善于将自我与角色进行有机整合。为了在舞台上很好地饰演角色,演员必须要学会调动自身的表演元素,适应角色的需要,即为从自我出发到达角色。但是很多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并不善于动员自身的表演元素,不能很好地调动自我为角色服务,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会感觉没有深入角色之中,产生力不从心之感,表演的效果更是难以得到保证。

3.演员的自我与角色转换技巧不足。虽然演员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自我适应角色,更多地是将现实中的自我隐藏起来,但是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演员更多地是在自我与角色之间转换和调整。对于演员来说,这种转换和调整的技巧及熟练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自身能否充分调动潜力,适应角色表演的要求。

三、对于进一步提高话剧演员处理自我与角色能力的建议

为了有效地处理好演员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话剧演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坚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炼角色表演技巧。现实生活是演员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生活中形形的人物都能给演员的表演提供有益的借鉴。笔者认为,为了有效处理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演员应当坚持深入实际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习和积累,逐步提高自身的艺术造诣。通过观察揣摩各行各业中的人物性格特质,为提高舞台表演过程中的角色塑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重完善自我。对于演员来说,注重完善自我也是提高处理自我与角色关系能力的重要途径。话剧演员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完善自我,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学习,一方面学习艺术理论,提高艺术修养,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借鉴其他艺术表演形式及优秀话剧演员的特点,以完善自我为基础,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知识的积累达到提高角色塑造能力的目的。(作者单位:辽宁人民艺术剧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话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大舞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戏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