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班育儿知识文章

小班育儿知识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班育儿知识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班育儿知识文章

小班育儿知识文章范文第1篇

家长育儿知识文章一

幼儿期培养孩子自信最佳

自信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行为和态度。当然也不可自信过度,到达自负的程度就会变得冒进。孩子的自信会在三岁以后表现的最为强烈。一切能够做到的事情都会让孩子有尝试更加困难的事情的心理。即使是自己吃饭这种小事。

当然家长也要适时适度的鼓励,这样能让孩子更加乐观。尤其是对比较自卑的孩子,偶尔的自信受到鼓励会更加努力的去做应当做的事。

自信心强的孩子自我感觉较好,喜欢与别人交往,愿意追求新的兴趣,从不轻视自己。遇到难题时不说“我是白痴”,而说“我暂时还不理解”。反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比较悲观,总是感觉“我不行”或“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往往表现出被动、抑郁和孤独。

据此培养孩子的自信,父母的正确做法如下:

1、对孩子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爱。将孩子抱在怀里告诉他你为他而骄傲,经常地、诚恳地给予表扬。

2、注意孩子说话的语气。不仅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扬,而且在孩子做出努力后,尽管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也要进行鼓励。

3、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家里没有安全感或受虐待时,将会丧失自信心,如父母经常争吵。让你的家成为孩子的避风港,时刻注意孩子是否有受他人虐待的迹象。

4、及时给孩子做好引导,不要让孩子自信心膨胀误入歧途,让孩子知道山外有青山,不论是做事还是想事情,要让孩子踏踏实实,不要冒进。及时以及准确的纠正孩子的错误观念。不要让孩子太固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让孩子做一个踏踏实实的稳健的自信者。

家长育儿知识文章二

要适度的给小孩子进行文化知识学习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6岁之前是人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行为文化知识学习放面,是人一生中最富有可塑性的时期,学龄前的孩了从有发展智力,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巨大潜力和可能,对学龄前的孩子进行一定的识字及算术等文化基础知识教育是完全适宜和可行的。

许多家长也希望能得到一张具体的时间表,注明孩子在什么时候可以学习那些具体的知识,以便照章执行二但这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在孩子早期心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速度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对孩子的早期知识学习必须考虑孩子心理发育的成熟程度。适时、恰当的早期知识学习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速度,提高孩子智力发展的质量。但如果早期知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与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相差太大,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过度、过分的早期知识学习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会伤害孩子。

什么才是适时、恰当的早期知识学习呢?一般情况下,适时、恰当的早期知识学习应该是稍微超前的,也就是科学家们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对于每一个其体的孩子来说,是可以区分出他在钾力发展水平上知识学习己经达到的阶段和即将达到的阶段,而即将达到的阶段就是他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孩子现有的知识发展水平,指向他的娘近发展区的知识学习就是适时、恰当的早期知识学习。

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早期知识教育时,教育者尤其是孩子的父母,应该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对孩子进行认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孩子发展的具体情况找出他的最近发展区,因才施教。要适度的给小孩子进行文化知识学习。

家长育儿知识文章三

与同伴交流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培养

社会性是指儿童开始学习与周围人进行交往,建立人际关系,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感情及意向,控制自身行为,逐步适应社会生活要求,学习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同伴交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意义重大。

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独自发展,儿童也一样。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如果只有良好的智力,而社会性没有很好的发展,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没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协作精神,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就是不健全的,有缺陷的。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下的情况:有的孩子看见陌生人就害羞、胆怯,性格孤独、怪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也不会与人交往;有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骄傲、猫进,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需要,不讲道理,不懂礼貌和规矩;有的孩子随心所欲,任意攻击别人,不遵守集体的生活规则,不能以一定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这些不仅影响孩子的发展,也使孩子难以与人接触和交往,不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生活要求和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儿童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而一切活动又是离不开社会交往的,可以说儿童的成长过程也是他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封闭式的抚养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支持和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与同伴交往,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学龄前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婴儿时期开始,就要让孩子接触陌生人,不要让孩子的生活环境过于封闭。凡是作过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家中来往的人多,孩子就显的活拔大方;反之,如果孩子很少与外人接触,孩子会变的胆小害羞.见到生人就会如老鼠见猫一样;通过孩子与同伴的和谐交往,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与热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可以培养孩子的群体愈识,使其学会与同伴在平等的荃础上协调各种关系,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还可以培养孩子具有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独立处理问题的实际生活能力。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大人们要注愈为孩子提供和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帮助孩子和同伴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同伴关系对孩了社会性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这种交往对孩子的社会经验也是很有益处的。在一个研究中,把实验组的22名婴儿放在一个班里,让他们共同交谈、游戏等,其中1-2岁的11名,2-3岁的11名,经过4个月之后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婴儿在词汇、微笑和交换玩具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对照组(对照组是在一般情况下,如在家里由老人、保姆照看等等),更有意义的是,实验组中仅仅巧个月的婴儿,在社会行为的形式和数量方面就已接近两岁儿童。这个实验也表明,在孩子早期就给他们提供和同伴相处的机会,它的意义是深远的。而且早期社会关系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情绪和个性的发展。

看了“家长育儿知识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大班家长育儿知识文章3篇

2.小班家长的育儿知识文章

3.家长育儿知识分享

4.家长育儿知识

小班育儿知识文章范文第2篇

QQ群作为一个灵活、便捷的网络信息平台广受欢迎。QQ群的产生给人们的网络生活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和兴趣。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在学生家长中通过建立班级QQ群这个灵活、便捷的窗口呢?这样就可以让老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育儿的方法,总结育儿的经验,搭建家园互动新平台。

1 家园多沟通,形成良好群聊氛围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我们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和家长一起进行群聊,对家长提出相关于幼儿园和班级工作的问题,采取不回避,有问必答的态度,确保家长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应答。同时,我们站在家长的角度,选择了一些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原因,提供相关幼儿教育的经验和策略。及时了解家长的所提出的问题和话题的意图,进行内容的梳理和问题归纳。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健康、正确的议题来实现对群聊舆论的引导。另外,班级教师尽量提高班级教育与服务质量,争取家长的信任。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老师与家长相互之间的情感有了沟通,就会产生信任和理解。

2 多展示,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

小班的孩子新入园时,家长特别不放心,孩子在园有没有哭闹、孩子在幼儿园能不能吃饱、睡觉是不是没盖被子、有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参与游戏……等等,都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他们很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教师在家长接送孩子时短短的语言交流不能完全解决家长的担心。还有的家长甚至对老师给孩子进步的评价提出质疑。我们通过建立班级QQ群相册,每天将孩子在园吃饭、睡觉、做游戏的情景用照相机记录下来,并及时上传到群相册,满足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学习和生活等全方位了解的需求。孩子每一天的点滴进步都会给家长带来莫大的喜悦。家长通过相册了解孩子到进步的同时,对班级老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更加信任了。

3 建立家长论坛,交流育儿经验

部分家长有很多好的教育方法与经验,对其他家长教育孩子起到可以借鉴或直接指导得作用。例如:小班的孩子就餐一直是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不愿自己吃,挑食、偏食的情况比较严重。针对这些情况,班级老师邀请了果果小朋友(果果小朋友进餐习惯却很好,不挑食,能自己吃饭,还能保持桌面的干净。)的妈妈做一个关于“怎样解决宝宝吃饭难的问题”的论坛,并在群上公告,通知家长开展论坛的主题、时间以及跟帖的方法。围绕这个话题,果果妈妈给了很多好的建议,家长们也纷纷跟帖献计献策,各抒己见,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好办法。家长们马上就表示尽快按照这些方法解决孩子吃饭难的问题。很快就有了“宝宝最近在家吃饭有了很大的进步,能自己吃完,很少让大人喂了”等等诸如此类的反馈。

“如何解决孩子早上上幼儿园哭闹”、“怎样让孩子主动和小朋友交往”的问题都通过论坛一一解决了,既让受到困扰的家长得到了启发,又让那些想出好办法的家长们备受鼓舞。

在QQ群的论坛和留言中,从家长的提问能体现出对所反映的问题的焦虑和烦恼。于是,我们成立了各个研讨小组,对家长提出的各种建议和问题集中或分小组展开讨论、研究。同时查找相关资料,找出准确的答案,给提问的家长回复或直接在群上参与讨论或答复。同时,我们还通过QQ群向一些相关幼儿教育经验的专家发出邀请,主持讨论最近家长比较关注的专题,如在手、足、口病高发的时段,邀请公共卫生科的医生在QQ群主持论坛,告诉家长“手、足、口综合症”是一种通过空气接触传染的呼吸道疾病,让家长了解症状的特征、治疗的方法及消毒预防的措施。家长通过参与论坛的讨论,建立了一个家长和家长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专家和家长之间育儿经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下转第250页)(上接第238页)

4 利用群公告,发挥家长的积极性

通过公告栏及时向家长新的活动公告,让家长及时对幼儿园及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解。让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幼儿园工作。如在开展主题“苹果”时,在公告栏了“请您配合”,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相关“苹果”的资料并带来园,以方便开展相关“苹果”的活动。家长们在群上看到了这个信息之后,第二天,孩子们就把相关资料带到幼儿园来,为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群上的信息使家长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又使家长知道了为配合目标的落实自己应如何配合。另外还准时一周食谱,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园的饮食搭配,同时为家庭饮食搭配提供依据;有目的地发动一些家长推荐好书,让大家好书共分享;推荐好玩的地方,节假日一起带孩子外出活动。推荐好文章,让大家分享经验等等。给家长一个参与和相互沟通的空间,提高家长的积极性。

通过QQ群的使用,教师还可以向更宽的资源空间开拓。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不但要利用好园内的教育资源,还要开发利用园外的教育资源。QQ群可以改变个体性劳动方式下形成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利用互动、下载、积累、写录、链接、搜索等功能,精选和积累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吸纳、扩充、整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进行高效率学习。积累相关育儿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与家长更好地沟通、为家长提供丰富的育儿知识。

家园互动的方式需要不断的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家园共育。QQ群这个家园互动的新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的家园互动,改变了由传统的一对一的家园互动方式到多角色全方位家园互动方式。让家长和老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通过沟通交流、互动分享、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让家长发挥主动性,更加主动的参与教育。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儿。我们的家园共育才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有生机。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方明.推进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学前教育研究,2002.1.

[3]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中国致公出版社.

小班育儿知识文章范文第3篇

摘要: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

关键词:儿歌;儿童;日常生活;规范;经验;兴趣

短小的儿歌不仅培养了幼儿记忆力,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同时也给了幼儿一个大胆表现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易于小班幼儿接受、理解、记忆,对于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效果。

一、儿歌渗透日常生活教育

孩子刚入园时由于刚离开父母,孩子们哭闹。通过儿歌《幼儿园像我家》让小朋友高高兴兴入园,使其适应幼儿园生活:“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渐渐消除他对教师的戒备心理,大人对孩子也特别的宠爱,每天都有很多孩子是由大人抱着进幼儿园的,我们对幼儿进行过相关的教育但是显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因为还是有很多孩子不愿意自己走进教室,这时,我就采用儿歌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孩子安全意识很差,随心所欲,常常看到别的家长带孩子下楼玩也跟着去玩,不知道要跟老师打招呼,不知道保护自己。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运用行为教育儿歌教孩子一些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我让孩子学习行为儿歌《狐狸来到小鸡家》,内容是“狐狸来到小鸡家,又敲房门又说话:‘我请你吃糖,我领你找妈!’小鸡识破老狐狸,坚决不开门,忙给警察打电话。”通过这首儿歌让孩子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遇到坏人会打电话求救等安全知识。孩子们一开始有点儿听不明白,我就让孩子看图说说狐狸到小鸡家准备干什么坏事?小鸡是怎么做的?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保护自己?最后告诉小朋友家长没来接不能一个人走,家长来接要和老师说再见等安全知识。

我和孩子一起把生活情节中的内容也尝试放进儿歌里,如:漱口、洗手等一些常规的生活行为,孩子们能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一边念相应的儿歌,使儿歌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不仅孩子们轻松的学习了儿歌,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二、学习符合幼儿生活规范的儿歌

儿歌首先与生活密切相连,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由于小班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我们可能发现,一个故事,一个儿歌,一个图片,幼儿可能只记住了其中一句有趣的、经典的话,但可能就是这一句幼儿感兴趣的、幽默的语言,就规范了幼儿的某些活动中的规则,加深了幼儿的理解,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三、模仿适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儿歌

儿歌是幼儿生活的感受,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幼儿共同创编。有时可能不是很押韵,但只要符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幼儿一样会积极响应的。春天时,我们带幼儿去春游,路上幼儿兴奋的畅所欲言,回来后他们的热烈讨论,我想怎么样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记忆自己眼里的春天呢?于是,我就根据幼儿所看到的、讨论的内容编成了儿歌《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玉兰花儿开了。春天来了,小草钻出来了。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春天来了,老爷爷卖鱼了。春天来了,小朋友郊游了。”在幼儿有所经历的同时,教师及时用幼儿易于理解、记忆的儿歌形式总结出来。小朋友学说的时候主动参与模仿,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老爷爷卖鱼了”这句话,小朋友记忆犹新,因为那时他们还和爷爷聊起了卖鱼的事。当我问他们“什么是‘郊游’呢?开始时他们还不是很理解,我引导说:“今天我们就去郊游了。”这时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知道,郊游就是‘走走看看’。”这就是幼儿对儿歌的理解,通过感受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总结出来的含义。这首幼儿讨论,教师总结创编的儿歌,他们两遍就学会了,因为这是他们理解的儿歌语言。我又把郊游的照片按照儿歌的顺序贴了起来,他们会对着照片和同伴说:“这是我抱着玉兰花树照的。”加强了幼儿与同伴的交流,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了解、记忆。

四、创编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儿歌

小班育儿知识文章范文第4篇

欢迎你们加入小一班这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温馨和睦的班级,相信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可爱的小宝贝们,可能你暂时还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没关系!老师会尽最大的努力关心你们、照顾你们;老师会给你们讲好听的故事,会带你们做好玩的游戏,会教给你们许多知识。对了,你在幼儿园还会认识许多朋友。

小班孩子入园会产生焦虑,哭闹、不愿上学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会用爱心和耐心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的。为了保证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园内生活,同时保证我们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请你每天准时送幼儿入园,为了稳定幼儿情绪,请你尽量按时接幼儿离园,不要让幼儿产生恐慌心理。同时应采取送下就走的方式,不要围观幼儿,以免引起幼儿的不安心理。另外,小朋友有对某种食物过敏的经历,请你一定要如实的告诉我们,请家长监督孩子不要讲危险的物品带在身上,如小豆子、硬币等细小尖锐的物品。

家长、孩子、教师是教育的三原色,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多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经常和我们保持联系,进行有效的沟通,指出我们的不对之处。如果你有好的育儿经验,也希望你们和我们交流,共同关心幼儿的健康成长,形成教育合力,让我们一起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谢谢!

2、幼儿园新学期开学寄语(二)

亲爱的贝贝班小宝贝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小博士幼儿园贝贝班这个大家庭!

宝贝们,你们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来到幼儿园生活一定有点陌生、不习惯吧?没关系,那是因为你们还没有认识老师和小朋友,从现在起,这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就是你们的好朋友了,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心肝,也是老师的宝贝。

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爱护、照顾好你们。以后,贝贝班就是我们的大家庭,张老师、李老师、吕老师将和你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快乐的集体里,我们一块学习、游戏、交往、参观、远足……在丰富而有趣的思维游戏活动中,老师会让你们更加活泼、快乐,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干、健康、自信且富有创造性……

同时,我们的工作也需要爸爸妈妈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对于我们工作中的疏忽,请给我们及时地指正与沟通,为了宝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愿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小班育儿知识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入园焦虑家庭因素

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多方面都存在影响是很多研究都证明了的。许多幼儿的父母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在他们出生后就几乎全职在家育儿,这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使该幼儿与父母的感情联结极深,对父母非常依恋甚至是过度依赖,在入园后这些幼儿也是焦虑最严重的幼儿。

一、建立高质量的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是幼儿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前期的观察以及对家长的访谈中发现,儿童之所以产生焦虑,是和家庭密切相关的,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要防止幼儿产生入园焦虑,首先必须建立高质量的家庭教养方式。

(一)家长要合理地向孩子表达情感,掌握好爱的分寸

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本能,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然而真正的爱与无原则的娇惯、放纵、溺爱是不同的。真正的爱应当表现得有理智、有分寸,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又要抵制孩子不合理的条件和要求。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文明的行为、优良的品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所谓的严厉也应适当、适度,做到宽严适度,既不过分溺爱,又不严厉苛刻,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掌握好爱的分寸和尺度,给孩子适度的爱。

(二)给幼儿积极、肯定的评价

只有在给予儿童积极关注的基础上,儿童才会产生安全感,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之后,才会肯定自己。父母是学前儿童的重要他人,他们的评价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父母,必须要注意,在评价孩子的时候要多用肯定语,经常说"你真棒""你还能做的更好""你能行""我相信你"这样积极、肯定的话语,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家长的支持与肯定,感受到父母是尊重他的,是爱他的,这样,孩子就会变得自信、乐观、有安全感,即使遇到挫折,也会从容应对。

(三)教养方式的首选——民主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既不能对孩子过度溺爱、处处大包大揽,也不能对孩子处处限制、处处要求,当然更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拒绝否定。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大胆的探索和游戏,并及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实践证明宽容民主的家庭环境是最有利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安全依恋。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既有严格的要求,同时也给幼儿以充分的自,所以是一种最理想、最值得借鉴和提倡的教养方式类型。

二、为幼儿提供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共同创设的,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温暖、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幼儿安全型依恋的形成;反之,冷漠、疏远的家庭氛围则容易使儿童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幼儿长期处在一种压抑状态下,因此会变得孤僻、内向、霸道,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上的扭曲或偏差,这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家长应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父母相亲相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是一个心地善良、温和、乐观、心理健康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良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馨,享受到父母的关爱。这些最初的、美好的人生体验,为幼儿的早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三、家长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素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决定着家庭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方式及方法,最终将决定教育的效果。而家长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作为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从提高自身的素质着手。

(一)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得冷静、乐观

社会学习理论证明,儿童对榜样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儿童的许多言行都是通过模仿学来的。而焦虑作为一种传染力比较强的情绪,更容易被幼儿习得,更容易传染给幼儿。恰恰有的父母本身就很紧张,常常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饿着、冻着、磕着、碰着,父母经常提醒有什么坏的事情要发生,会让孩子慢慢觉得真的有不幸的事情要发生,这种气氛只会使人焦虑、胆怯,产生悲观情绪。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的冷静、乐观,不要把自己悲观的情绪带给幼儿,面对幼儿始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要多让孩子感受事情积极的一面,如接孩子离园时可以问:"今天交新朋友了没有?""今天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等等,以此来强化幼儿对幼儿园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渐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并能以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二)不断学习,转变观念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家长首先应该在思想和观念上有所转变,注重自身的理论学习与知识更新,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从而树立正确的育儿观,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意识,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渠道、各种途径获取育儿方面的知识,如可以通过广播、电视、阅读专业书籍以及到家长学校听取专家的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力争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兴趣、积极主动的态度、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来影响孩子,让孩子无论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次,家长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如果父母一贯宽容、富有同情心,那么孩子也必然学会了谦让和谅解。因此,作为家长来讲,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是幼儿心理方面的问题,却在幼儿园中以教育的方式寻求着缓解的途径。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希望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小班幼儿新入园的分离焦虑,进而为缓解分离焦虑给幼儿造成的心理煎熬寻求一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