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煜的诗

李煜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李煜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李煜的诗范文第1篇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涵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且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将其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传达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悔恨与惆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这种通过写已逝之景,虚实结合表达感情的诗不少。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古诗大多运用这种写法。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前四句说的是西晋王濬率大军征服东吴的情景,是虚写。诗人用东吴由兴盛走向衰亡的特例作为下面议论的基础。“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四句诗告诉人们:山河依旧,人事已改。秉政者若不按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办事,失去民心这个最根本的东西,都会由兴盛走向衰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李唐王朝在“四海为家日”的表面繁荣所掩盖下的危机的深深忧虑:现今江山一统,四海一家,可是又有谁能保证那令人悲伤的往事不再重演呢?

三、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景,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李煜的诗范文第2篇

摘要 隐喻性语言不仅为想象提供了广阔天地,而且为事物创造着新的意义,对事物进行新的建构,形成一个双重的意义系统。但是,隐喻性语言的陈旧会丧失对人类感官的刺激,自然也就取消了语言本身的张力场。

关键词:隐喻 语言张力 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学艺术文本是由沾濡了浓重感情的想象所构成的一个虚幻世界,它通过艺术符号的双重功能――能指和所指,使这个世界生成一种开放的多重价值系统。在这个系统的解读活动中,接受者通过审美认识活动,来重新感知创作活动的情感历程,开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自我意识和情感体验。这就使解读变成了一种重构,读者沿着本文的潜在引导,于自己的经验和感情世界中重新建构了不同于原作的世界。

这是一种受到文体制约的创作活动,严格说来,它只是对原作中符号世界的拓展。它通过语言或物象的暗示向着意义和价值生成。这个空间拓进得愈深、愈广,主体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和享受也就愈充分。因此,它要求艺术符号在能指和所指之间,在相似经验的基础上尽力扩大其不相似性,以加强两者间的张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必然依靠增加符号的隐喻性,在诗歌语言中尤其如此。

隐喻性语言不仅为想象提供了广阔天地,而且为事物创造着新的意义,对事物之间进行新的建构,形成一个双重的意义系统。我国古典诗歌里面不乏其例。如李贺诗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来描述箜篌的乐声,以“黑云压城城欲摧”来状两军对垒等。这些比喻或象征捕捉到主体在一瞬间深隐的、模糊的感受,通过联觉通感的形式来实现意象间的联系。这种语言总是尽力地把不同意义的联系空间扩张到最大限度,从而充分调动人的想象力,激活情绪的波动,因而也就是对人的生命意志的肯定,对人的超越意识的满足。

不仅如此,由于两个意象相互间在联系上的超越性、开放性,使语言形成一种象征性结构,接受者可以在充分展开想象的同时进而观照自身的存在,在近乎迷狂的状态下实现对生命本质的直观。人们从“黑云压城城欲摧”中不难感到一种异己的力量对存在的威胁,从“波心荡,冷月无声”内感受到人生的失落和弥漫无际的孤独。相对于这种单一的隐喻来说,隐喻间的联络更具有一种系统性的象征结构。通过组合,意象之间生成向心或贯串之力,共同指向深层内蕴,从而使意象群构成一个庞大的情感和价值系统。

古代传统诗歌理论中的“兴”、“观”、“群”、“怨”之说,道家的不可言说而又不得不借助语言来传达的矛盾,同诗歌的基本特性融合在一起,使诗歌自然而然地部分走向隐喻和象征。楚辞《离骚》全篇即充满了这种意象。通过“美人”、“芝兰”、“芰荷”、“凤凰”、“飞龙”等一系列纷繁的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象征体系,大大拓展了诗歌表达与阅读两个层面之间的空间,给阅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的领域代。

循着这一启发,后代诗歌终于走出这种简单的对应指向的象征,诗歌的喻指空间渐成为一个“空筐”式结构。它不再简单地指向深层的隐含意义,而成为主体存在本身的扩展。“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这里,主客体之间实在难以找出明晰的界线。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它是人向自然的回归,但并不是人的物化,而是人类个体存在的扩张,是人类自我超越,向自由生成的一种尝试。这里的自然景象乃是人的存在本质的表象化,它以极端空灵的结构形式充分赋予读者以想象和观照的自由。

然而,相对于语言的自由来说,古典诗歌的严整结构则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语言的张力。由于字数、语言、对仗等方面的严格限定,使古典诗歌形成了一套特殊的语法结构,意象的叠加,语句的对偶、并置以及词语顺序的倒置等等,都使它无法同散文化的叙述相提并论。

如杨炼《山・第八》通过一系列似乎毫不相关的意象,构织成为深广的多重象征系统。“蔚蓝”与“石头”、飞翔的“鸟”与“湿透”的“羽毛”、“”与“污迹”、“背叛”与“轻盈”等含有反义意味的意象并置在一起,使一个个单独的隐喻扩张成为象征体,从而使阅读者在意象的张力空间中感受到一种荒诞的肃穆和背叛的沉重。像这样进行大量的意象构置在古典诗歌中是很难见到的。

由于语法的限制,古典诗歌的意象不得不凝缩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尽管苏轼《百步洪》诗中连用了“梭”、“凫雁”、“免”、“鹰”等七个比喻来形容河水的湍急惊险,写得气势磅礴,“实古所未有”。然而这不过是一连串想象的排列而已,意象间是并列而不是聚合关系。它们只是摆在案上的一排品种不同的活鱼,而不是一座游鱼往来的鱼塘。意象群落内部缺乏深层的意义流动,故而无法形成一个内蕴丰富的价值整体。

相对来说,唐张九龄的《感遇》诗更具有这种整体性,“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诗以物写人,使全诗成为一个隐喻,加强了内涵,但这只是一个喻体的横向引申,它的象征性是比较浅显、明析的。

为了开拓意境,扩大意义空间,多数诗人不得不借助于使用典故。然而这一方面要求诗人必须具备很高的化用典故的能力,以使诗文写得“不隔”,另一方面也对诗歌的生成机制要求较高,“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鹭齐飞”的事情毕竟是极其有限的。那些临朝应制、即席酬和等交际性行为使写诗成了一种编织性的工作而不是创作,传统的“绘事后素”的文艺价值观也对诗歌的创作活动起到某种潜在的抑制作用。他们就像怀有高超手艺而又不以此为生的高等富人,创作不过是一种兴趣的游戏。尤其是词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使诗歌语言几乎走向了死亡。

这里并非有意要对传统诗歌领域里的这株奇葩涂上一层恶意的黑色,只是想指出那种严格限定、功利性质的创作机制等等给诗歌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引用前人诗文成语,在我国“诗”、“书”之后便成为名正言顺的传统。文艺创作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之后,前代诗文中优美典丽的诗语更成为他们意象构造的直接源泉、宋代“江西诗派”的主张 “点铁生金”、“脱胎换骨”,所谓“无一字无来处”等等就是这种传统的极端化的表现。久而久之,它逐渐成为文学创造活动中的一股惰性力量,使生产者自觉不自觉地到故纸堆里面去“寻寻觅觅”,以化用的巧妙、隐蔽为能事。如自从王粲《神女赋》中描写美女“婉约绮媚,举动多宜”,谢灵运《江妃赋》又称“姿非定容、服无常度,两宜欢颦,俱运华素”等以来,美女“多宜”之谓,遂至泛滥。

不仅在诗歌意境或人物刻画上这样波翻浪继,历代不绝,这种因袭相承的现象更多的还是表现在具体意象构置上。陶潜《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悲罗襟之宵离”之后,文人们似乎由此而得到无限启示,遂至饱墨酣笔极尽铺排――“愿作轻罗着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刘希夷《公子行》),“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和凝《何满子》),“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佳人纤子手,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幸”(黄损《望江南》),“自恨不如灯,通宵犹照伊眠”(李邴《玉楼春》)。

其他如写惜别则画柳态,言老瘦即称“沈腰”,述相思“明月高楼栏独凭”,描愁苦则“斜阳远树草萋萋”。这些意象的构造或典故的运用并非拙劣,相反,如果单独来看,它们有的显然是非常绝妙的隐喻性语言。不幸的是递相因袭太多,这种现象在诗文大家那里也难以避免。王沂孙《眉妩》词中“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一句,如果把它从文学史中独立出来看,它通过借喻和通感构置了一幅幽深、清冷的优美意境,确实十分精巧。然而倘读一读刘瑗的“仙宫云箔卷,露出玉帘钩”(《新月》),沈 期“台前疑持镜,帘外似重钩”(《和洛州康士曹庭芝望月有怀》),李贺“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之六》),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乌夜啼》)等等就会发现这原也是诗歌中惯熟的意象。

这种程式化的联想使本体与喻体之间形成一种凝固的一一对应关系,接受者无须借助想象和思考等解读行为即可直接明了语言意指。对于艺术语言来说,这不啻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艺术要求文本以“陌生化”的姿态出现于读者面前。文学语言,尤其是隐喻性语言的陈旧会使它混同于日常语言之中,从而取消对人类感官的刺激,自然也就取消了语言本身的张力场。尽管特殊的文学形式竭力要把它从日常语言的惯熟状态中独立出来,欲构造成特殊的意境,使语言走向审美,但因为熟常而连成的对人类想象力的漠视。从这面来说,古典诗歌中的构思陈陈相因的传统现象是对艺术创造的一种扼杀。

参考文献:

[1] 仪平策:《中国美学文化阐释》,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李煜的诗范文第3篇

龙利鱼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俗称子板鱼、鳎目、鳎米,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为3、5至32摄氏度,最适水温为14至24摄氏度。

龙利鱼作为优质海洋鱼类,其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之功效,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有益处,可以抑制眼睛里的自由基,防止新血管的形成,降低晶体炎症的发生,因此它又被称为“护眼鱼肉”。

(来源:文章屋网 )

李煜的诗范文第4篇

    “哪里来的金鱼?”我好奇地问。

    “是我们班主任从家里带来的。”一个小男孩说。

    “小金鱼有意思吗?”

    “当然有意思了!你看,小金鱼多自由自在呀,我们在学校里要能像小金鱼一样就好了。”

    “我们家也有,把金鱼放在教室里就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

    “家的感觉?”走出教室,我细细体味着刚才那位女同学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是的,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老师能让学生有点家的感觉吗?家里有爱,处处给人以温馨;在家里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可以脱离很多约束;在家里可以释放孩子的天性,可以把自己的童年装饰得五彩缤纷,深深镌刻在记忆中。而学校又是什么样呢?看看我们的校园,到处是张贴学生违纪处理的公示牌和写满学生一日守则、行为规范的宣传栏;学校的草坪、假山全都成了摆设;绿树、红花远离了教学区;学生唯一的可供活动的场所是那光秃秃、尘土飞扬的操场。再看我们的教室,黑板上或是写满了课堂上学生的听写、演算,或是还没擦掉的昨天晚上布置的各科作业;墙上除了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就是各类考试的答案、成绩单;学生的课桌上堆满了课本、作业……学校里始终给人一种单调、枯燥、缺失生机活力的感觉,甚至教师的办公室也是书山题海,满眼尽是老师们忙碌的身影。真的很感谢这位把鱼带到班里来的班主任,她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之余的放松,给班级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会到了一点家的感觉。

    两条小小的金鱼,能给学生带来这么多的快乐。我们的教育本该是让学生享受到快乐的,因为任何一种教育都是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的,而教育规律的立足点就是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身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老师,无形之中却在以种种理由过高过严过分地要求学生,这种要求让很多的学生难负其重,学习上的副作用随处可见:学生的整体近视率逐年上升,课堂上坐姿不端正,书写不规范,不会预习和复习,作业应付……此类现象的发生应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作为一名现代型的教师,应该具有对教育方式的识别、评判和选择能力,应该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意识,不为当前的功利思想所左右。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端正心态,脚踏实地,凡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坚定自己的教育底线和教育理想。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可以把一颗真正的爱心奉献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如家”的美丽!

李煜的诗范文第5篇

鲤鱼的鱼泡不是鱼胶。鱼胶通常来源于石首鱼,鱼胶的营养价值暂无科学定论。鱼胶主要成分为高级胶原蛋白、多种维生素及钙、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其蛋白质含量高达84.2%,脂肪仅为0.2%,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鱼胶极有滋补食疗作用,是取自鱼鳔晒干制成,一般会采用巨大的鲟鱼、和大黄花鱼为原料,由于各种花胶鱼肚会随著不同鱼类加工炮制,故鱼鳔坚硬程度亦有异,可分成广肚、花胶与炸肚三种,身价由每斤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期刊更多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

潍坊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华北电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