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游山西村古诗

游山西村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游山西村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游山西村古诗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第1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课本上册必背课文有文言文和古诗,具体如下:

1、文言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

2、古诗:《望岳》《春望》《石壕吏》《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长歌行》《野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早寒江上有怀》《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浣溪沙》。

(来源:文章屋网 )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第2篇

一、知人论世——以“人”入境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因此,要了解作者,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例如,在教学《泊秦淮》一诗中,可先让学生了解杜牧所处的时代:当时的唐朝虽不是末落,但已经开始衰败。当朝官员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沉迷于花天酒地。作为一位有学识且有正义感的杜牧,在秦淮河畔目睹当朝者的腐化堕落场面,感叹于国之将亡。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以一首诗来表现对唐王朝亡之隐忧。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把学生带入这首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看诗初悟——以“题”入境

题目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因此,在赏析诗歌时,应当提醒学生揣摩诗题。具体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一)展开联想,培养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提出的要求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由此可见,联想和想象是初中阶段需要培养的能力目标之一。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古诗文教学中,也有必要让学生由作品的题目展开联想和想象。

比如: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诗的题目是游山西村,也就是去山西村游玩,那么去一个地方游玩,联系我们平时学过的游记文章,作者大概会在文章中写什么,抒发什么感情呢?同学们很快回答,所见,所闻,所感。那么诗人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学生一听,“哦!好简单”,马上信心十足地去诗中寻找。这样,让学生在联想中进入诗的情境,从而有效地学习。

(二)有效引领,激发兴趣。兴趣对人的活动有重要作用,兴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让学生很好地进入诗的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所以,要想引领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能够有效入境,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学白的《渡荆门送别》,笔者对学生提示:“我们要离开朋友,或送朋友离开,一般会抒发什么情感呢?”学生回答:“依依不舍之情”。笔者接着问:“既然依依不舍,那说明两人的友情怎样?”“深厚”,学生不假思索的异口同声地回答。“而此处作者是和谁告别呢?”学生很快(因课文写作背景有注解)回答“和蜀中的山水”。“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对蜀中山水的依依不舍之情。”就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交流中,学生感觉到:不用看诗歌内容,就凭标题就可以把握住诗歌的主旨。这样学生有了自信心,从而慢慢地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当然乐于对诗歌情境的感受和体验。

三、吟诵悟情——以“意”入境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事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了解读这首诗词的一把金钥匙。

中国古典诗歌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例如:明月象征思乡怀人,柳树象征别离等。不了解这些意象,读起来可能会不知所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多介绍典型意象的文化内涵,并让学生有意识地多积累。

例如,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在讲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时,笔者介绍了“为什么要用大雁代表书信、思乡怀人呢?”这源于一个典故,《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十九年,后来汉使者对匈奴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打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有帛书,帛书上写着苏武在匈奴何处,这样,匈奴单于才放苏武回到汉朝。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天要飞到南方过冬,因为这个习性,在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期望通过大雁来传送书信。随着《苏武传》中“鸿雁传书”故事的流传,越来越多的诗人在诗歌中用大雁象征书信,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大雁也就称为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了。

经过以上几种策略的运用,学生掌握了欣赏诗歌的具体方法,甚至笔者还会教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学会有感而发,捕抓意象,用诗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有授予学生以“渔”,才有可能让学生自己走进那虚幻的诗歌艺术空间,去触摸到诗人情感跳动的脉搏,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精深,去品味到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有效入境。

参考文献

[1]张振环.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第3篇

第一,读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一般都比较短小精悍,所以在简要了解作者常识和写作背景后,我就立即引导学生读溜古诗词。如何咀嚼读溜呢?首先是解决朗读中的字音和停顿,具体方法因学生而异,但不管什么方法都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准字音和读好停顿。其次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跟读、齐渎、串读、连读、比读、对读、互读、默读等,促使学生读溜文本。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也可指导其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和情感韵味。

第二,读通。由于古诗词大多是文言句式,语言比较精练,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点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疏通文意。古语日“通则达,达则慧”。疏通文意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译出文意。简单地说,就是尽量将古诗词中的单字组成词组,并运用“直、留、删、补、调”的方法,准确地明了句意,从而通晓文意。

第三,读透。白居易把古诗词比作一棵树,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诗这个东西,感情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实。我们教学生学习古诗词,就是要品味它的语言,感受它的情感,探究它的思想。如何教会学生读透古诗词呢?我的做法是先通过“知识树”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欣赏古诗词的多维角度,如诗人经历、作品背景、描述画面、妙词佳句、修辞手法、主题思想、作者情感、作品风格、艺术特色、写作手法等等,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每一首古诗词的特点从一个角度或几个角度深入探究。

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在教《过故人庄》《游山西村》时,首先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来表述――诗人啊,在一个明朗的春日,在青山绿水间漫步,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山谷间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啊,又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头。学生在余先生的示范引领下,每个小组品读一联,其中一名学生这样写道:“诗人啊,你轻轻地打开窗户,一缕和煦的阳光照在窗子上,空旷的打谷场上,不时走过大公鸡,菜园里彩蝶在飞舞,花儿把菜园子装扮得分外美丽,你手里拿着酒杯,在和朋友们畅谈今年的好收成。”

当然在欣赏古诗词之前最好还能通过“知识树”渗透一些语文专业术语,帮助学生在自主赏析诗词时表述更准确。如评价主旨时可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深化意境”“意境深远”“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含蓄蕴藉”等;分析写作手法时可用“呼应”“作铺垫”“埋伏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浑然天成”“侧面描写”“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等;分析语言特点时可用“细腻”“勾勒”“简洁”“浅显”“平淡”“淡雅”“描写详尽”“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质朴清新”“词藻华丽”等;分析诗歌风格时可用“雄浑”“苍凉”“低沉”“苍劲”“悲凉”“豪迈俊爽”“沉郁顿挫”“豪放旷达”等。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第4篇

一、古代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

许多人都认为广告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实际上,我国古代就有广告的存在。而且,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还十分久远。

还记得大诗人李白的《客中行》吗?诗中写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其实是李白喝了兰陵美酒之后写的一首广告诗,通过寄情诗画的语言把兰陵酒的色、香、味巧妙地描绘出来,让人心驰神往,一饮为快。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苏轼为卖油煎馓子所作的这首七言诗,也是流传千古的广告诗。“玉”“碧油”“嫩黄”几个词将馓子的色、香、味描述出来,让读者对馓子的美味向往无比。此诗句句押韵,易于记忆;文词优美,清新自然,引发联想,堪称佳句。

由此看来,我国古代不仅有广告,而且还与当时的诗词有着密切联系。而我国的古典诗词也为广告提供了文化底蕴,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二、现代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广告更成为传播各种社会信息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现代广告中,尽管运用了声、光、电、色彩等多种手段和表现方式,但语言文字依然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告的灵魂。因此,广告人往往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增强广告语言的生动性、艺术力和感染力。这样,古典诗词自然而然就越来越受到现代广告的青睐。比如某房地产公司用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作为销售广告,树立了企业亲善的社会形象;济南某广告公司则以南宋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为企业的广告宣传语印在公交车车体上。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千古佳句灿如星河,这是现代广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意境、音韵都很美,现代广告可在这些方面加以运用和借鉴。

(1) 广告作为一种商业艺术,意境美是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古诗词恰好能够提供给广告创作美的意境。某月饼的广告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优美的古诗用在月饼这一象征人们中秋团聚的食品广告文案上,不仅能够以语言的优美吸引人,同时,还能运用古诗的象征意义和诗的本意即对忍受别离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创造一种美的意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虽不能一起花前月下,但可以共享一轮明月。而“江南春别墅”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为广告文案,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此诗采用比喻、夸张、对偶、反问等多种修辞,以“红、绿、蓝”富有鲜艳色彩的词将千里江南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用这首诗作为广告文案,让人读之就像看到一幅优美的江南山水风景图,引发无数游子的悠悠思乡之情,其宣传效果可想而知了。

(2)古典诗词的形式之美也是现代广告借鉴的亮点。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诗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被北京某公司用作“学府园”的广告文案。此广告告诉人们:来这里的都是高雅超然的文人墨客。这句诗作为广告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印象颇佳,学府园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展现在顾客面前。还有,爱护树木的公益广告“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是仿造唐诗《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中的后两句,用对比的手法提醒人们:当花儿盛开,可以欣赏的时候,就必须赶快欣赏,不要攀折花朵,留下那空无所有的枝。仿拟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广告语言诙谐幽默,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策略;初读;品味;拓展;共性

“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构思新颖,清新隽永。如何构建古诗教学策略,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古诗的内涵,领悟诗中所蕴涵的意蕴?教师可以采取“三步曲”的教学策略。

一、初读——东城渐觉风光好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初读环节,不要急于去了解诗意,而是做好做足读的功课,有助于学生渐入佳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绝句》开课伊始,教师可以先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或开小火车读等方式,力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通过师生合作,教师引读诗句前四字方式,巧妙地带学生读出诗句前四后三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节奏和韵味。古诗独具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读的时候还可配上各种肢体语言,或摇头晃脑,或高歌低唱……将诗人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

二、品味——红杏枝头春意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讲究一个“悟”字,如果教师把诗的注释、作者的思想感情简单地灌输给学生,收获的只能是对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教师应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韵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诗句,想象诗中蕴涵的意境,领悟诗句背后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方法一:想象。诗是最具想象力的,想象赋予诗灵动的生命。杜甫的《绝句》,一句一景,的确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要想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画面美,教师在教学时需引导学生斟字酌句,细细品味,慢慢欣赏,展开想象,感悟诗文的意境。如学生对第一句中的“翠柳”是怎样的形象比较模糊,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翠柳图”,让“翠柳”的形象在学生脑海里丰满起来,原来春天的柳树刚长出嫩绿的叶子,翠生生、油亮亮的,这样翠绿的柳树就叫“翠柳”。有了“翠柳”的形象,诗句在学生脑海里已然化成了美丽的图画。

方法二:诵读。读古诗,重要的是吟读,即还原文本的原生价值特点,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比朗读的味道更足一点。如果说文字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流布千年,那么诵读能把一首首平面的古诗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如讲《题西林壁》一课时,教师范读“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将“岭”字字音拖得长一些,“峰”字则读得干脆利落,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师要这么读?以此帮助学生辨析“岭”“峰”的不同。再以师生“踏”读(即教师读完一句,学生重复这一句的后三个字)的方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为了使学生在思维的想象和情感的活动中明白道理、升华认识,进而可以活化运用,在身临其“景”中感悟、体验抽象的道理,教师可在“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前加上叹词“唉”,一声长叹,来自心底,韵味皆出。

三、拓展——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的语言精炼,内涵非常丰富,课堂上适时、适度的拓展,可以使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有质的飞跃。在众多歌咏庐山的作品中,《题西林壁》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启发读者思考和领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苏轼的《初入庐山》,白居易、等人歌咏庐山的诗句,还有《登飞来峰》《游山西村》等进行比对,以诗带诗,这样既可加深了学生对此诗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了学习内容,扩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把学生对诗的理解引向深入。

相关期刊更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