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班音乐游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班幼儿;教育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一、小班幼儿音乐游戏的特色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韵律活动和歌舞表演,它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因此,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感受游戏的音乐入手。教师可用教唱歌和反复欣赏音乐的方法让幼儿熟悉音乐,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变化,直到幼儿完全熟悉和理解音乐的旋律、节拍、性质和形象为止,为理解和掌握游戏做准备。
2.介绍音乐游戏的名称及内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和直观教具介绍音乐游戏的名称及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3.引导幼儿学习典型动作。教师结合音乐启发幼儿想象,创编动作,并在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从而引导幼儿学习。
4.讲解音乐游戏的规则。教师讲解时,可以把游戏规则进行分类,帮助幼儿比较有条理地记住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之外,教师还应提出注意点,引导幼儿理解并接受。
二、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便于幼儿记忆的,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由此可见,幼儿在浅而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游戏,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幼儿能够朗朗上口,老师只需稍微引导,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2.运用游戏化语言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对于小班幼儿犯错误时,不一定要采用批评的教育方式,并且对于他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相对温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游戏化语言让小班幼儿可以在非常有趣的环境中,进行音乐学习。小班幼儿在运用游戏语言时要注重时机和形式,只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才能更好地掌握音乐,只有通过游戏化语言才会更好地提高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能够让幼儿的情操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样游戏化语言可以让这种教育方式显得很有效,因为幼儿对玩游戏非常喜欢,在音乐教育中穿插游戏化的因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时候,老师要和宝宝“斗智斗勇”,做个有心人,如对于爱生气的孩子,老师就可以尝试运用拟人的方法说:“坏脾气的小精灵来找宝宝了”,孩子当然不愿意变成坏脾气的小精灵了,之后,老师再给宝宝讲道理,就容易得多。总之,立足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无论是儿歌还是其他形式游戏化语言,最好是孩子们熟悉而又喜欢的,这样才能达到“巧”的功效。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将教育内容贯穿到游戏中,用有趣的游戏情景和形象的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更容易通过自我努力获得成功的欢欣和自豪,逐渐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
3.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一 精心选材和设计游戏情节,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意识
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不稳定,而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音乐游戏本身就是生动形象的,它能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注意提高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艺术性、趣味性。我在选择游戏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使小班幼儿能够接受,这样才能吸引幼儿,使幼儿产生兴趣。我对每一个音乐游戏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并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的语言进入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我还在音乐游戏的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使我的教育方法力求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幼儿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先走步拍手去找好朋友,拉手转圆圈游戏,再过渡到跑步拍手找好朋友,并用亲热动作来完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用动作来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既能吸引他们,又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又如教师设计的小班音乐游戏“蝴蝶和花”,就是让一部分幼儿扮演蝴蝶,一部分幼儿扮演花儿,“蝴蝶”随着乐曲的旋律变化,不断地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花儿”,“蝴蝶”和“花儿”在一起做亲一亲、抱一抱、拍一拍的动作,然后互换角色继续表演,幼儿就是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愉快地交流,既满足了情感的需要,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样,在学《袋鼠》的音乐游戏时,我先给小朋友编袋鼠妈妈和小袋鼠相亲相爱的故事,设置游戏的情节,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内容,从而产生游戏的兴趣。我还让幼儿两人一组,自己商量谁扮演袋鼠妈妈,谁扮演小袋鼠,全班幼儿在欢快的音乐节奏里,积极地投入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二 积极引导幼儿参加游戏,提高小班幼儿合作交往的技能
孩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者只和自己熟悉的同伴游戏,这都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合作意识和交往经验造成的,因此,教给孩子们一些合作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1.教给幼儿简单的交往技能,再融入到游戏中
第一,我经常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形式教幼儿礼貌待人,要求幼儿和老师、同伴、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第二,我注意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一起与小朋友分享,和老师、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地方、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在幼儿来园过生日时,有意让过生日的孩子分发蛋糕,并提醒全班小朋友表示祝福和感谢,共同分享生日的快乐,体会幼儿在一起互动交往的愉悦之情。
第三,教师加入幼儿的游戏,也是教给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教师加入游戏活动中,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活动中,可以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师有什么好主意、好办法,是怎么和小伙伴说的、做的。
如在玩音乐游戏《找小猫》时,我就扮演猫妈妈适时加入游戏中,增加找小猫、抱小猫、小猫的游戏情节,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又如在玩《开火车》的音乐游戏时,我先当火车头让幼儿模仿学习,再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火车头继续游戏,当个别幼儿不知怎么加入游戏时,我会及时告诉他:“我们一起去和他们玩,好吗?”“那好,你看看我是怎么跟大家说的。”让他尝试着和小朋友商量,也加入到游戏中,在我的带动下,小朋友们愉快地接纳了大家,开始了新的一轮游戏。
2.让幼儿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交往,并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幼儿开朗活泼,有的幼儿乖巧、内向,不同的幼儿合作交往的意识不同。那些积极开朗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幼儿却因害羞而不敢表现,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也为了能给幼儿提供更多地合作交往的机会,在游戏前,我们总是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游戏,而且经常会看到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在请性格较内向的小朋友一起游戏,还主动、亲热地拉手一起准备游戏,以此来带动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幼儿,并给幼儿一定的时间来商量扮演的角色。这样不仅给幼儿创造了交往的机会,还给了幼儿更多自主的机会。
如在《两只小鸟》的音乐游戏中,我就先让幼儿自己找好朋友,然后与好朋友商量,谁做丁丁,谁做东东。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游戏时,我会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某某某小朋友,他们俩配合得非常好!”或“你们能商量着一起游戏,很不错!”小朋友们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会得到极大的鼓励。游戏中,我还经常会对合作较好的幼儿轻抚肩膀、亲切地点头或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等,这样能使小朋友们受到极大的感染,因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合作的愿望,使幼儿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那些不善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我会更加注意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通过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分配角色之后,小朋友游戏的兴趣更浓,游戏得更带劲,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 在音乐游戏中,鼓励幼儿从两两合作到多个合作
针对小班幼儿合作意识较差的情况,我们班刚开始玩音乐游戏时,主要采用了两两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如《办家家》、《两只小鸟》、《小鸡小鸭》、《袋鼠》等游戏都是两两合作的。而在两两合作中我还鼓励小朋友与不同的幼儿合作游戏。只有两个小朋友在合作中有了一定的协调性,与不同幼儿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才能过渡到与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幼儿合作。
如音乐游戏《逛公园》,我首先请男孩子当爸爸进行表演,然后邀请一个他喜欢的女孩儿当妈妈,抱着娃娃(小弟弟)一起表演后,再请一个好朋友当他们的宝宝(我),共同来玩这个游戏,从两两合作逐渐过渡到三人合作。
又如音乐游戏《学螃蟹》,在刚学游戏时,也是两个幼儿合作,学螃蟹横着走。在熟悉了游戏玩法后,我再让多个幼儿一起学螃蟹横着走,并要求遵守横着走的游戏规则。在让幼儿自由组合时,有好几组幼儿的人数都超过了5名。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看着小朋友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以及他们愉快地合作游戏,我更加确定音乐游戏能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并获得合作成功的快乐。
四 游戏中鼓励幼儿合作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游戏中,我们不仅注重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而且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因为音乐游戏中也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放弃模仿,在音乐游戏中模仿是需要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模仿尤为重要,在模仿的同时,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当找到了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然后用亲热动作来表示“我是你的好朋友”时,鼓励幼儿大胆地与同伴做不同的亲热动作:如有的小朋友拥抱在一起;有的小朋友双手拉着双手;有的小朋友脸碰脸,手搭着同伴的肩膀等等,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关键词 小班幼儿 游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Game Strategies of Small Class Children's Ethnic Musical Activities
ZHU Chunjuan
(Zhangjiagang Donghuyuan Kindergarten, 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00)
Abstract Children are wonderful nature, which requires educato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have always stood keep children nature perspective, seeking to benefit ment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education. Under China's curr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ntangled in the game of whether to adopt teaching strategies, this topic can easily lead to controversy. Based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small children to explore folk music classroom, select the application game of strategy execution, highlighting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 early childhood music activities elaborated using game-oriented educational advantages for teachers or scholars to carry out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small children learn folk music activities.
Key words small class children; game; strategy
1 民族音乐、民间童谣活动中的游戏化策略分析
1.1 以“自主式体验快乐”为导向,激发幼儿内心的音乐兴趣
“自主式体验快乐”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幼儿体会出沉浸在美妙音乐中的感觉,有时能够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这就是让儿童获得体验的快乐,民族音乐的魅力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幼儿通过对音乐的共鸣,和小伙伴之间建立一种友谊,共同回应彼此的感受。如:《手指歌》歌词最后两小节的节奏是┃咯В笥衷黾铀姆帧朔帧⑹值冉谧啵纭奥杪柘匆路Щ┃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幼儿的一日活动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求,音乐能够安抚幼儿的心灵,加入音乐的活动能够辅助幼儿建立基本的知识认知体系。
1.2 强化游戏与音乐的融合性
幼教运用游戏化的课程教学,令幼儿更容易在不知不觉记忆或哼唱童谣歌曲,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唱民谣时,可以边做模仿动物的动作边教幼儿学唱民谣,比如《小老鼠上灯台》,让幼儿在学习唱民谣的同时,学会了模仿小动物,让孩子们表现出一种童真的愉悦、享受了民族音乐之美。
1.3 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有益于幼儿个性的自由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游戏的话题讨论不再局限于教育游戏开发的传统视角,而是扩大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国外很早就开展了游戏化的教育过程,其原因在于:首先,游戏是由人本身的内在驱动和自发的,儿童愿意参与游戏,游戏中包含了较多的非字画面或符号,对于声音或者音乐的创造和想象也包含在游戏之中;其次,游戏让儿童主动参与其中,从而令儿童沉浸在他们自己的游戏世界中,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将游戏与民族音乐有效的联系起来;最后,游戏的目标是灵活的,对幼儿发展没有任何束缚感。
在游戏中,注意力放在游戏的方法与过程中,而非一个既定的结果上,重要的游戏过程本身,与它的结果呈现无关。这就是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游戏是我国目前幼儿民族音乐活动课堂的构建目标,策略是根据形势而生成的一系列行动和思考。儿童的游戏本质根植于儿童的天性里,儿童通过游戏的过程构建其自身的梦想世界,逐渐让幼儿感知到生活其中的乐趣,也是基于游戏的体验,慢慢让幼儿成长并成熟,游戏实则贯穿了生命的各个阶段,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起到不可预估的重要作用。在课堂音乐活动中融入游戏不仅仅有益于授课过程,更是对孩子自身人格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形成贡献力量。例如:孩子的协调能力、专注力、创造力等等。
2 民族乐器听辨中暗涵的游戏化策略
音乐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分支,在幼儿教育中极其重要,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活动内容,游戏的融合更使得教学过程有了进一步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有益于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已经可以用少量的语言来将其自身在生活所感知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并且把接触到的事物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儿童的思维模式中存在一种象征转化,即儿童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干扰和转移注意力。游戏也能够起到转移幼儿注意力的作用,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道具的使用,都与幼儿能够感知到的世界形成一定的联系,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营造出他们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的既定课程中,教师运用节奏的媒介物――腰鼓进行节拍的掌控,民族音乐具有节奏强、动作缓慢等特点,腰鼓的击打能够表现出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在幼儿看来教师腰间的腰鼓就成为了一种意识依托,幼儿借此产生联想,从而记住两者之间的微妙联系。由于幼儿的语言记忆和表达的功能没有成熟,所以游戏过程中的视觉印象就成了幼儿记忆的重要线索。
3 将“道具”用作转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化策略
在游戏中,道具是“游戏化”的依托,而探索是“游戏化”的真正体现,这种理解方式便于教师在实际的小班幼儿音乐活动中顺利完成教育过程,游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以独特的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展开,化成幼儿能够理解的声音、画面或动作。在幼儿的意识范畴里,更看重的是教师行为的导向性而不是其依托的物品,两者的重心一般可以单项转移,而不可逆转。例如:同样是在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中,在打击乐课堂上,引导幼儿把吸引力放在打击乐器――小手鼓上,试图教小朋友认识民族乐器。教师开始给每个小朋友手中配有一只小鼓,发到后来,发现教学用的道具鼓量不足,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拿到小手鼓,教师使用另一种同样具有吸引力的物品代替其他小朋友手中的小手鼓给到最后那个小朋友手中,此刻发现,其他已经拿到小手鼓的幼儿的注意力全都转移到教师刚刚送出的新物品上,导致对自己手中物品的忽视。可见,幼儿并不在意物品本身的属性,而是在乎教师如何在活动中做出引导,附加给新物品的价值信息是否高于原物品,让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认知,从而对事物产生印象和对价值的理解。所以,对于整个环境或环境中的某个具体实物来说,在幼儿的眼中,游戏活动过程很容易演化成象征性物品的转移过程,让重点物品与民族音乐进行有效连接,这就是游戏或游戏道具带给民族音乐活动教育的启示。
4 结束语
尽管我国幼儿园的教育仍以组织不同年龄层的幼儿分别传承事先规划好的课程,以灌输简单知识和组织安全活动为主,并且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到底会对幼儿未来发展产生何种影响也无从考证,但是游戏融入民族音乐活动这一过程定会逐渐凸显其优势,游戏永远不会在幼儿教育的领域消失,幼童的心灵自由与追逐游戏将是幼儿音乐活动的最终导向,从而积极开启他们漫长而又极其宝贵的学习生涯。
参考文献
[1] 潘华东.给孩子创造一个玩学习的快乐天空[J].信息技术教育,2010.10(5):105-106.
[2] 柳栋.关于学习游戏化的思考[J].现代教学,2011.3(5):210-211.
[3]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12(6):189-192.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教学;音乐游戏教学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经历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以在教育教学经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别。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认识,提出音乐游戏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见解。
1.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班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仅与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还与知识和活动及身体的协调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系。在整游戏中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其形成健康而又向上的人格。幼儿园小班内的幼儿大都在4岁左右,且进入幼儿园的时间最短,教师不能像对待大班和中班幼儿那样,应采取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音乐游戏主要是幼儿教师将具有较强律动性的儿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在儿歌的带动下简单地进行游戏活动和学习。游戏是一种快速引导幼儿进入课堂状态的重要方式,在小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1]。
2.关于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中采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的几点经验
一是在幼儿园小班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时,首先就应具有一定游戏的规则。在小班幼儿学习中,加强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掌握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只是一种游戏,其必定需要一定的规则,与非音乐游戏相同。在音乐游戏中,其规则主要是按照音乐节拍实施,否则就会导致其成为背景音乐,最终导致其失去应有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音乐进行游戏,若幼儿不熟悉游戏中所采取的音乐,那么首先应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简单的学唱,待其在熟悉歌曲之后进行游戏活动。所采用的游戏规则应越简单越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则,并在设计中做到循序渐进,从而促进音乐游戏教学成效的提升。二是尽可能将音乐游戏与歌曲个舞蹈及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在幼儿学习中,不仅有音乐的欣赏,还有唱歌和跳舞及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应确保所选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但是歌词内容应尽可能地简洁,教师同时应配备一定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加深小班幼儿对其的理解[2]。三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学习,小班幼儿若采取课堂进行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主要是由于其自律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不能生硬地要求学生学习这些东西,而应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对其的教学,在音乐游戏中加强幼儿对其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在游戏和娱乐中促进其在玩中乐和乐中学。四是利用音乐游戏加强知识的学习。在注重上述应用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利用音乐游戏引导幼儿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一般而言,大班幼儿可以采取音乐游戏进行诗词学习,但是小班幼儿应以数字学习作为重点进行游戏教学。例如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可以引导幼儿做《找朋友》的音乐游戏,一边唱《找朋友》,一边丢手绢,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引导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这样在音乐游戏中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锻炼,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在这一游戏中,幼儿还能随着游戏的进行而拍手和点头及摆手和摇头等,从而促进其对知识的学习。五是在音乐游戏中缩小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情感方面的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游戏之中,最终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热爱。例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教师作为火车头,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3]。
3.结语
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紧密结合当代幼儿的特点,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采取诸多音乐游戏等方式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小班幼儿教学,从而更好地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快乐地渡过幼儿学习时段,成为幼儿的启蒙导师,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作者:江吉平 单位:高邮市送桥镇郭集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余娓生.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动性[J].就业与保障,2012,Z1:45-46.
关键词:音乐游戏;亲子游戏;幼儿;害怕心理;面对困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43-02
现在的孩子都被视作为“掌上明珠”,都是家人心目中的小公主、小王子,而在幼儿园孩子们同样被教师们爱护着。同样在音乐活动中,我们所提供给孩子们的音乐,尽可能选择美的、和谐的东西,但是现实生活里只有“美”的东西吗?其实不然,事事都有相对性,在我们一味想给孩子提供保护时,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学会面对。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却不是件容易事,在经过多次音乐教研实践活动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尝试着找到突破口,以小班亲子音乐游戏《小青蛙与笨笨蛇》为例,来分享下在音乐游戏中我们为缓解幼儿遇到困难时所产生的害怕心理所做的努力。
一、音乐游戏活动的由来
本活动灵感来源于绘本《999个青蛙兄弟》,绘本故事里青蛙大哥遇到大猛蛇,因为害怕被蛇吃掉,拼命逃跑中无意间让蛇打了一个结,而侥幸地逃过一劫。这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以及青蛙与蛇的角色故事的冲突,引起了我们音乐教研组的兴趣。于是,我选取色彩明亮、节奏欢快的音乐歌曲《小青蛙》,作为活动的主音乐,开始了漫长的教研之旅,不过,在教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猛蛇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畏惧害怕心理,怎么办?在不断地反复教研中,我们进行着各种尝试与调整。就如何在角色矛盾中缓解幼儿害怕心理我们想了很多点子。
二、音乐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在音乐活动教研过程中,里面的每一个片段,都反映着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了解、分析每一次活动幼儿情绪变化的原因,当幼儿害怕面对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
片段一:小班幼儿很开心的跟着老师伴着音乐的节奏扮演小青蛙,当老师开始讲述青蛙碰上大蛇的故事片段时,一名幼儿开始面露怯色,随之伴着泪水,哇哇大哭,另外3名幼儿不知所措……
片段二:教师尝试着陪伴幼儿参加活动,当大猛蛇出场的B段音乐播放时,一名幼儿紧张地抱着老师,不愿松开,拉着老师不愿再次参加游戏……
片段三:请部分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与游戏,在教师亲切引导下,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们在心理上虽然得到了安抚,但是内心还是有点儿胆怯与害怕,经过劝说,最后勉强参加了游戏……
三、分析问题,进行原因剖析
通过这几次教研活动,我们察觉到了孩子们心理上遇到的害怕问题,经过细心观察、发现,总结出以下主要原因。
(一)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产生害怕心理,跟音乐故事里的角色有关
该小班亲子音乐游戏《小青蛙与笨笨蛇》的背景,是以日本作家木村研的《999个青蛙兄弟》一书为蓝本的,在该书中,作者所描绘的青蛙险些被大蛇吃掉。我们借鉴过来后,在第一次教研过程中,因为没有把大猛蛇加以美化和修饰,裸地把这种小青蛙与大猛蛇“遭遇战”的场景展示在幼儿面前,而让幼儿产生了害怕和畏惧的心理,虽然最终青蛙战胜了大蛇,但是年幼的孩子显然对大猛蛇心存畏惧,面对绘本资源,我们应当有取舍。
(二)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产生害怕心理,与活动中背景音乐有关
通过反复教研发现,音乐游戏中让孩子产生害怕甚至恐惧心理因素,其实跟我们所运用的背景音乐有莫大的关系。音乐能启迪一个人的心灵,同时也能渲染一种诧异的氛围,如何在幼儿音乐游戏中成功运用它,使恰当的背景音乐为音乐教研活动加分,而不是减分,那么,背景音乐的甄选就显得格外重要。
此次小班亲子音乐游戏《小青蛙与笨笨蛇》在B段音乐选取时,我们发现了不恰当的地方。B段正是小青蛙遇到大猛蛇的段落,而此时按照成人的思维,就会选取相对比较惊悚,能够渲染紧张氛围的背景音乐来烘托活动气氛,然而,面对一群幼儿,我们不能够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幼儿在面对“坏角色”的过程中缺乏经验因此产生害怕,部分幼儿在听到紧张音乐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而无所适从。
(三)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产生害怕心理,跟家人的呵护与老师的关爱有关
在小班亲子音乐游戏《小青蛙与笨笨蛇》教研活动进行到中期时,教师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发挥亲子音乐活动优势,让家长和幼儿愉悦地参与其中。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内心面对蛇和紧张的背景音乐还是有点胆怯与害怕,不过,有家人的鼓励和老师的引导,幼儿在心理上得到了一定的安抚,勉强参加了游戏。
四、分析原因,整理经验
我们探讨了幼儿在实施音乐游戏过程中,出现种种害怕心理,跟故事角色、背景音乐的运用、人们的关爱等原因有关,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到这些原因的出现,而使幼儿产生害怕心理呢?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小班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出现害怕心理,年龄特点是关键因素
小班(3~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同时伴有婴儿的“残余”与幼儿期的成长痕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1.3岁幼儿易被情绪支配。他们容易激动,且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这个时期,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在活动中如果一旦遇到困境或者是“危险”很容易产生害怕心理。
2.3岁幼儿爱模仿。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在音乐游戏中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会主动地模仿里面的角色,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二)活动内容是影响幼儿产生害怕心理的因素之一
小班3岁左右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这是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年龄特征的体现,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所以不管在音乐游戏活动中选取什么样的活动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思维模式,很容易把活动内容的物体“拟人化”,这就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因此,而在“青蛙与蛇”的音乐游戏中,幼儿往往容易把自己置身在故事的角色中,心理反应出害怕的幼儿,很大程度上把自己想象成了故事中的青蛙。当青蛙遭遇危险时,幼儿也会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
(三)教师组织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又是幼儿活动的指导者。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参与者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主要的影响源包括教师的神态、语言、行为和情绪表达。在“青蛙和蛇”的音乐游戏中,B段教师用了以为能打动自己语言,采用紧张、激烈的语调让故事情节更生动,可在活动中却让幼儿过分处于一种紧张的气氛中。
五、实施对策
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分析原因,治病才能对症下药。通过音乐游戏反复的教研活动,发现小班幼儿有时还不能把游戏的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区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策略巧妙的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把大猛蛇定位为笨笨蛇
在音乐游戏中,我们有意把大猛蛇的“形象”进行了弱化,使其变为可爱的笨笨蛇,让孩子们看到笨笨蛇的可爱,而不是大猛蛇的可怕。从心里上给幼儿安慰;从视觉上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画面想象。因此在这项音乐游戏教研中,我们的教研课题的题目就定位为《小青蛙与笨笨蛇》,以这个为基调来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二)恰当运用音乐游戏的背景音乐
1.运用减法策略,对音乐进行弱化。小班亲子音乐游戏《小青蛙与笨笨蛇》的音乐结构为ABA,原本B段音乐蛇的特效音乐气氛紧张,同时节奏快、不规律。有家长和老师反映B段音乐氛围过于紧张。在与家长与教师们的反复教研后,把节奏进行了调整,对音效进行弱化。减轻了整个活动的音乐氛围。
2.分层级的感知音乐,进行活动。教学节奏的把握,是指老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为教学进程快慢得宜,教学方式动静相生,教学疏密相间。一个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同样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结构。
首先通过打招呼的方式让幼儿及家长感知A段音乐的基本节奏,这里包括教师、幼儿、家长三方之间的互动。其次,在完整游戏时,我们引导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之间的互动游戏。最后,在游戏结束后,我们全体一起在轻快的主旋律中与客人老师们说再见。
(三)采用亲子活动模式,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游戏引导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创设的游戏活动、采用专业的游戏手段、亲子游戏等多种引导方式。亲子互动,能激发幼儿更大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家长参与活动,走到孩子的身边来,他们的言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推动。活动中,家长与幼儿在活动中彼此进行着心理支持,彼此体验着亲子游戏的乐趣。活动后,我们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家长在活动中的感受,抛出问题,共同献计献策。
(四)提供成功示范,增强幼儿信心
在讲故事环节,通过教师的成功表演,给予幼儿心理鼓励,通过表演引导幼儿进行尝试,有利于在幼儿与家长“想办法”,想出更多的好点子战胜“笨笨蛇”,为幼儿在完整游戏时减轻压力,增加自信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