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生活出行

低碳生活出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生活出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生活出行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第1篇

――衣物集中洗涤,小件尽量手洗

――请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华保鱼虾

――尽量少用洗涤液,呵护环境与肌肤

――拒穿羊绒衫,保护大草原

――少用纸尿布,环保又省钱

――拒穿裘皮衣,不剥野兽皮

责任消费之――食

――告别一次性餐具,不让碗筷变垃圾

――不进野味店,拒食鸟兽餐

――拒食鱼翅燕窝,不做愚昧食客

――消费肉类应适量,口腹命不长

――选择绿色食品,支持生态农业

责任消费之――住

――阳台绿化,装点咱家

――提笼架鸟,伤天害命

――婚丧嫁娶,植树为据

――生活垃圾减量,家庭源头环保

――尊敬捡破烂的,理解“循环经济”

――窗前投鸟食,鸟来有喜事

――一水可多用,洗衣水冲厕

――选择节水器具,增强忧惠意识

――选择节能灯,电省钱也省

――随手关灯,节俭本能

――出门下榻宾馆,减少用具更换

――少用空调器,心静自然凉

――简易装修,减少毒素

――太阳能供热,温馨又持续

责任消费之――行

――低碳出行,环保英雄

――公交首选,市民方便

――多步行,多骑车

――选择小排量,省油又低碳

――停车及时熄火,以免空耗能源

――每月或每周,少开一天车

――生态旅游,乐活出行

――出游轻留步,归去捡垃圾

――支持保护区,莫入核心

――网购减少交通出行

责任消费之――用

――网上拜年,短信传情

――认养绿地,关爱大地

――纸张双面用,低碳又省钱

――旧物再利用,物尽其值

――回收废品,循环再生

――选择清净能源,耗油不如用电

――限制或不用,一次性物品

――倡导使用绿色产品

――选择再生材料制品

责任消费之――购

――选购简装商品,垃圾减量要紧

――购物自备布袋,减少白色污染

――认定绿商标,钞票变选票

――购本地产品,减长途贩运

――选购使用寿命长的产品

――避免一次性,外出自带日用品

――按需购买食物,减少排污压力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重要意义;发展研究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是以破环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虽然经济的进步与科技的应用让人类的生活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逐年提升。环境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温室效应就是其中典型问题。面对温室效应的巨大影响,世界各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各国需要改善自己的经济政策,调整自身经济结构,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低碳经济正处于发展建设之中,相关部门需要了解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探究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保证低碳经济能够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在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而造成温室效应的根本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世界人口数量正在逐渐增多,世界各国的经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燃料的使用导致众多有害气体的排放,这些有害气体形成的酸雨、烟雾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逐渐提升造成了温室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开始被提出,并且得到各国的认可与应用。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利用新能源使用、企业转型、技术开发等手段,降低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以及有害气体的排放,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对低碳经济进行发展,可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降低能源消耗,也能够调整自身产业结构,让新兴工业得到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自身经济,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低碳经济的提出涌现出众多新型理念,例如低碳生活、低碳技术、低碳交通、低碳城市等,它直接造成了民众生活观念的变化,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全新途径,让低碳经济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1.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很多专业学者对低碳经济存在误解,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摒弃众多高能耗产业,例如建材、钢铁等,这样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降低我国综合国力。实际上,我国仍旧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钢材、水泥等是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必需材料,所谓的高能耗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它们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增长,因此发展这些产业具有合理性。低碳经济能够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某些产业需要因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而遭到摒弃。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每一类产业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众多产业需要以低碳经济为原则进行调整,让自身逐步得到完善,使我国能够以良好的产业结构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建设。2.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煤炭与石油是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主要应用能源,这些能源能够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保障,但是它们的大量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与温室气体,这也是造成温室效应主要原因。随着时代的变迁,煤炭与石油在我国的储存量开始逐年减少,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要求我国必须对自身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对无污染、可再生、便于获得的新型能源进行使用,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此类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同时使用此类能源,让这些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一部分,逐步对我国能源结构进行优化。3.进行国际合作。由温室效应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正常发展,各国开始就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展开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并且就某些问题签署协议,制定规则。对外开放政策要求我国将自身投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与多样的国际问题,我国需要与其他国家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与众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让我国拥有了更多与发展国家合作、交流的机会,为我国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我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能够参与某些国际规则的制定,这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让我国在与其他国际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

1.注重节能减排。工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但是工业生产能够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排出有害气体与温室气体,因此,发展我国低碳经济首先应当注重工业生产的节能减排。相关部门应统计消耗能源过多或排出温室气体过多的产业,为其设置相关标准并且责令起进行整改。改良部分工业生产方式,控制它们的能源消耗;注重制度建设,保证相关考评标准得到落实,降低有害气体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节能减排的同时需要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让能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为节能减排的进行奠定基础。2.建设低碳城市。城市建设者需要具备低碳理念,并且在城市设计、建设过程中对其进行体现,对城市布局以及城市各部分功能进行合理规划。对城市建筑进行建设时,需要注重太阳能的使用,合理利用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采光、通风,取暖系统与制冷系统应尽可能节约能源,在材料选择上应以保温材料为主。提倡各个家庭、单位使用节能灯具与电器,降低生活中的能源消耗。提倡步行、单车等低碳出行方式,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对汽车进行科学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注重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汽车对环境的压力,对低碳城市进行建设。3.进行低碳生产。国家需要向社会各界普及关于低碳生产的知识,并且制定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与法律法规,让低碳生产拥有进行的基础。同时完善评价体系与技术体系,在某一行业中进行试点工作,检验低碳生产所具有的效果,并且逐渐对其进行调整。以低消耗、高效率作为低碳生产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对传统企业进行改造,让传统企业接受低碳生产的洗礼,降低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对新型能源、清洁能源进行利用,使低碳化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特征,注重对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能源的使用。加强对低碳技术的研究,注重对低碳技术的创新,让低碳技术成为核心技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总之,温室效应带来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我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国,因此,需要及时对自身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进行调整,让低碳经济得到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关领导需要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探索良好的发展途径,保证自身工作的有效性,让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取得实际效果,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姜孟.低碳经济下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评述[J/OL].资源与产业,2016,18(02):1-5.

[2]甄晓非,孟凡生.低碳经济驱动下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2):115-119.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设计

引 言:在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残障人士日益融入社会城市生活的背景下,城市路政建设越来越需要考虑城市居民有特殊情况的出行需要。以老、弱、病、残、孕为代表的出行障碍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交通问题的关注点。

1 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无障碍理念

1.1 市政道路设计中传统的无障碍理念

市政道路设计对于无障碍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只需要为残疾人士提供方便即可,这种设计理念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大部分的市政道路建设为了给残疾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会刻意改变道路建设的范围,希望残疾群体能够获得同样的福利,但是很多的无障碍设计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设计的市政道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阻碍了下阶段建设工作的进度。

1.2 无障碍道路设计的必要性

在市政道路中进行无障碍道路设计是有着其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无障碍道路设计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特别是由特殊需要的居民的出行需要;其次,它的存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观体现;其三,它能够使得城市交通按照出行居民个人特点对人流、车流进行分流,极大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最后,它能够保证城市各条道路的交通秩序的井然有序,最大化避免由于障碍出行导致的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

1.3 无障碍理念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障碍理念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创新后的无障碍理念将社会群体分为健全人和障碍群体两类,障碍群体的范围不再仅仅是残疾人,小孩、妇女、病患以及携带重物的人都成为了障碍群体。障碍与残疾有本质上的区别,障碍主要是指由于某种客观条件,导致人的行为受到限制,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解决。根据不同环境无障碍理念也有不同,残疾人面对平整的道路并没有障碍,但是乘车 电动扶梯等就会造成不便,因此市政道路中的无障碍设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障碍人群的困扰,为大众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1.4 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由于不同障碍群体自身条件的差异,市政道路的设计也应该有所不同,增加道路设计的种类,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安全性,是道路设计中首要考虑的因素,障碍人群本身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正常活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需要保证障碍人群使用设备的安全性;二是可达性,简单地说就是障碍人群可以借助一些设施达到自己的目的地;三是人性化,市政道路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无障碍设计中要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不能因为满足障碍人群的实际需要,而损害到其他群体的正常生活,因此在道路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人性化的原则。

2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

我国市政道路设计发展相对成熟,但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却不明显。可以说,无障碍设计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特别是坡道、盲道、楼梯口以及信号灯等设计还有待完善。通过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才能最终实现道路设计的最终目的。

2.1 优化道路的坡道设计

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坡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衡量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的水平,其关键的因素在于坡道设计。坡道设计一般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进坡道二是缘石坡道。前者比较好理解,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体现比较全面,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大商场等楼梯口,都可以见到行进坡道的设计。这种设计比较简单,要求坡度比较平坦,不能出现太大的角度,行进坡道的两侧可以通过栏杆进行隔离,也可以完全开放。缘石坡道与水平地面的角度可以略大于行进坡道,但缘石坡道的整体路面必须平整,不能存在陡峭的部位。缘石坡道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根据缘石坡道设计的区域进行单面缘石坡道与多面缘石坡道的选择,单面缘石坡道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几何常识进行科学设计,对路面的宽度要求不高。多面缘石坡道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在不同方向的连接处加入适当的平台作为中转枢纽,平台的长度要大于2米,在缘石坡道的两侧必须设置栏杆,栏杆的高度可以根据使用人群的差异进行差异化的选择。因此在无障碍设计中,进行针对性地设计,在设计中满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是无障碍设计必须遵守的原则。

2.2 科学合理地进行台阶设计

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台阶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无障碍设计中应该重视台阶高度的设计,台阶的高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要保证台阶高度的科学性,台阶的高宽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实际水平的,台阶的宽度应该在0.3米左右,台阶的高度应该控制在0.15米左右,这样有助于行动不便的人进行行走。在台阶的两侧应该设置扶手,扶手的高度应该在1.2米左右。在台阶与楼层或建筑物之间不要预留缝隙,防止人们在使用台阶时,造成脚扭伤或贵重物品掉落。

2.3 盲道设计的人性化与科学性

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行动不便的人群,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残疾人。那么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应该重点针对残疾人,尤其是存在视力障碍的残障人士进行盲道设计。在盲道设计中应该体现人性化和科学性的原则。在盲道设计时,可以通过颜色的区别来实现盲道的通达性,颜色主要是给视力正常的人看得,通过颜色可以让视力正常人尽可能地远离盲道,给视力障碍人士腾出空间。在盲道设计中,为了突出盲道的特点,往往会进行一定的棱道设计,不过这种设计会给人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盲道设计时,可以用圆点来代替棱道,圆点设计既可以实现脚底按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盲人顺利地辨别方向。为了提升盲道的通达性,在盲道上不应该设置障碍物,如园林景观。不予以将盲道占作他用,如停车。此外,在盲道上不应该设置下水道井盖等其他干扰性物体。

2.4 公交车站的无障碍设计

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公交车站的无障碍设计也是重中之重。在公交车站的设计中,应该将站台与盲道相连,公交车站牌应该设置相应的盲文。

2.5 交叉路口的安全化设计

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中,交叉口路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交叉路口是各个方向交通相互转化的枢纽,这也决定交叉路口车流、人流的繁忙,在交叉路口进行无障碍设计尤其要突出其安全性。在交叉路口人行道的平行方向应该设置缘石坡道,铺设提示性材料,与人行道中的盲道联系在一起。在交口路口的无障碍设计中,应该有专为出行不便的人提供的专用通道,这种通道可以通过明亮的颜色来标示出来,提醒司机注意。同时在交叉路口的无障碍设计还应该运用语音系统,通过声音来提醒来往的残障人士。

3 结束语

总之,市政道路规划中的无障碍设计不仅是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采用严谨、科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中,以保证城市居民的无障碍出行,是现代城市演变的需要,也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广泛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晓丰.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低碳世界,2013(22).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第4篇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拉萨城市范围正快速扩大,人口的增加也使得新的城区涌现。但新区的开发与建设还不够成熟,老城区依旧还是城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拉萨市老城区交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且对于未来拉萨的经济、交通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具体的了解老城区交通问题,2015年9月到10月,我们小组成员在老城区(二所站、神力时代广场、八廓商城、冲赛康等几个重点地段)比较容易发生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地点进行了问卷的定点发放,发放的对象主要包括附近的商贩、行人、学生以及居民等。本次调查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60份,有效率为87%,所有收回问卷皆按地区分类放置。其中发放对象教师占12%,学生15%,在职人员19%,商户27%,其它人员包括居民、游客等占27%。本文是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上网查找得到的资料加以整合。

一、拉萨市老城区调查的交通现状

老城实际上是位于北京东路附近,以大昭寺为核心、八廓街为环线的。老城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又融合着现代城区的功能,是拉萨市商业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的聚集地,因而交通对于老城区来说更是尤为重要。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等原因,拉萨老城区成为交通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人们生活需求增多等问题使老城区的交通设施不在适用于如今,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拥挤严重,道路已经超负荷,这使老城区交通问题的改善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13%的人认为老城区的交通严重拥堵,有43%的人认为老城区交通非常拥堵,此外还有26%的人抱有比较拥堵的态度,18%的人认为其交通不矶隆4右陨鲜据我们可以看出,拉萨市老城区的交通拥堵情况令人堪忧。

1.1老城区交通历来发展情况

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演变,拉萨市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拉萨市老城区已不再是牦牛穿行马路,只有稀稀疏疏车辆的景象了。以前的老城区可以说是脏乱差,电路老化,交通管制不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如今随之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从2006年6.3万多辆机动车到2016年近20万辆机动车。十年当中随着机动车的增长,来拉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不仅让拉萨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拉萨的交通发展。连接区内区外最重要的枢纽就是拉萨,所以每天都有各种车辆出入拉萨市区。虽与以前相比,拉萨市老城区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上下班高峰期时段老城区各个路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的情况。

从2007年至2016年拉萨市机动车每年都增长近一万的数量,虽然带动了拉萨市的经济发展,但也使拉萨市老城区的交通问题变的显著。早在2012年6月18日开始拉萨市政府开始在人流量多、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建设人行天桥。而位于老城区娘热路与林廓北路十字路口的过街人行天桥成为拉萨市首座人行天桥,缓解了拉萨市老城区拥堵路段交通压力,同时方便了信教民众朝拜。

在2012年,政府也声明将计划建设十座人行天桥用来缓解拉萨市城区交通拥堵情况,但2016年拉萨市机动车保有量对于2007年翻了近三倍,使原本只适用于历史老城区交通的道路不堪重负。在此,政府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在北京东路靠近冲赛康批发市场和赛鑫综合市场之间建设了人行天桥,天桥建造完成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以前交通拥堵状况,避免了因为拥堵而致使车辆停滞不前且浪费资源的情况的出现,但缓解措施依旧不能应对增长越来越迅速的车辆,老城区交通问题不容小视。

1.2人均拥有机动车增长情况

由图一可以看出,全国从2009年到2015年人均机动车占有量在逐年增加,从09年的人均占有0.13辆到15年的人均占有0.2辆,得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全国人均机动车占有也在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图中也可以看出,拉萨从2009年到2015年拉萨的人均机动车占有从人均0.18辆上升到人均0.34辆,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拉萨经济发展的支持以及上升的经济,拉萨人均机动车占有量在逐年上升,并且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虽然在2011年和2013年人均占有量有所下降,但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老城区交通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人群对老城区交通现状满意程度普遍较低。我们统计问卷“您对老城区交通状况满意程度”,有28.8%的人觉得非常不满意,46.2%觉得不满意,一般满意的占了19.2%,而非常满意的只占了5.8%。通过询问老城区附近商贩、居民、行人等,我们发现老城区存在的交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出行方式结构不合理

小组成员通过走访老城区部分家庭发现,有60%的人会选择以私家车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尽管政府倡导绿色出行,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家庭会选择私家车作为出行工具,这对老城区不宽的机动车道而言负担较大。

(二)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不协调

小组通过实地勘察发现,老城区道路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存在不协调的情况,人行道太窄以致于在人群拥挤时人们会选择占用机动车道,另外成员也询问过路人选择行走在机动车道的原因,人们认为人行道太窄而且拥挤,只能选择占用机动车道。而机动车停放在人行道和路边的现象也增多,调查时在老城区几乎都能看到违规停放的车辆。

(三)交通存在的“乱”“差”

所谓“乱”是指交通秩序混乱,“差”是指交通意识差。小组成员到老城区的主干道进行调查发现,人群与机动车交叉通行,秩序很差。人力车虽然是拉萨绿色交通的一种特色,但是他们时常穿行于机动车道,给交通增加了隐患。人们不能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选择占用机动车道行走,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即使建设了人行天桥,还是有部分人选择横跨道路减少时间。

(四)慢性系统不完善

老城区的交通功能相对较完善,但是由于老城区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本来该选择以自行车、步行作为主要交通方式,这两种方式却居于从属地位,人们会选择以汽车作为主要代步工具,这样就形成了本末倒置的情况。另外小组也调查到,老城区重赛康附近是物资批发市场,人流量与车流量达到经常有高峰,不利于慢行系y的发展。

(五)老城区路网规划不合理

由于车辆多数经过主干道,次干道的车辆分流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主干道的压力就倍增,这样就直接增加了主干道的车辆通行负担。主次干道的功能变得模糊,整个老城区的交通路网没有发挥它最大的系统优化。

三、造成老城区交通问题的原因

1、公交车、出租车、人力车等交通工具之间缺少良好的协调性。比如:人力车在拉萨市因为纯靠人力十分环保,加之都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载客,所以受欢迎。但是因为缺乏严格管理,人力车随意的穿梭在马路中间,给行人出行和汽车行驶都产生了安全隐患,不利于人力车长久运营;出租车欺骗乘客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主要公交线路都经过老城区,乘坐公交车的人数较多十分拥挤,导致选择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2、车流量增长迅猛,停车位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在当时修建公路时只考虑当时车辆的需要,并未为以后经济发展车辆增加留下可扩建空间,现在停车场空间狭小,不能满足车位的需求,以致一部分车辆会选择停在路边,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在调查中我们统计有30%的人们都觉得停车位的不足是造成老城区交通问题原因。

3、人们交通意识淡薄。修建天桥之后,仍然有部分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穿过马路,翻栏杆过马路等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车辆鸣笛扰到附近的居民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在问卷调查中,有65%的人们觉得应该加大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交通意识。拉萨每天的流动人口很多都是牧区上来的人们,他们对交通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很容易出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4、交通管理力度不够。老城区位于市中心,人流量车流量大,仅靠人们的自觉性维持交通秩序是不够的。虽然在上下班高峰期时会有交警在十字路口进行秩序维护,可是平时车辆乱停乱放,人行道被商贩占用等现象依旧无人管理。在问卷调查中有33%的人不满意交通部门的工作,有53%的人觉得一般,没有一个人非常满意交通部门的工作。绝大多数人们觉得交通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应对老城区交通问题。

5、基础设施不完善。拉萨老城区部分红绿灯的持续时间及道路的改道有不合理的地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二所站与措美林站之间的十字路口就经常发生拥堵,红灯时间长绿灯时间相对于短些,而人流量、车流量大,导致每次绿灯通行的车辆不多进而发生拥堵现象。人行道过于狭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划分不明确影响交通的正常通行。

6、早期道路规划想法不同。以前主要关注主干道而忽略支路,导致支路利用率较低,而现在随着车流量的增加,主干道超负荷运转,应该合理将车流量分散于支路。机动车道为双向车道,但由于老城区基础设施过于陈旧不能满足于现有车辆水平,导致交通问题的发生。

四、改善老城区交通问题的途径

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对比拉萨市老城区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途径:

1.采取分流措施,限制进入老城区车流量

由于老城区的客观地理位置和客观条件限制,老城区的车辆承载力是有限的。所以,可以适当采取分流措施,限制进入老城区的车流量,分散市中心的压力。

2.实施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建立立体交通

规划立体的交通路线,做到系统优化,可以与地面交通建立紧密的联系,与地面交通合二为一,这样能够做到相互缓解交通的压力。已经建成的公交报站系统也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告知公交车的距离,这样有一大部分群众会选择等待公交。

3. 加大监管力度

在高峰期多派些交警进行维护管理,让行人、机动车严格遵守交通秩序,会有效缓解老城区的交通拥堵情况。

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在问卷调查中有60%的人们选择私家车出行,而只有35%人们选择公交车出行。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导,在市内倡导公共交通,拉萨市公交车在前两年已经逐步升级为电车,这样既能够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拉萨本地的发展。

5.转变交通观念,绿色出行

拉萨市内已经建设一些公共的单车据点,民众可以通过办理自行车卡,免费使用市内提供的自行车,人人践行低碳行动。对民众进行交通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民众的交通素质。

低碳生活出行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水利桥梁是我国最基础的运输方式之一,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们在水利桥梁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抓住工作重点,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抓好工程施工的质量,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工程项目达到质量高、成本低的目标,为我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 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桥梁工程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不仅关系着我国交通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的完善也成为了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就我国目前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施工质量不过关,管理工作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㈠、水利桥梁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

1、施工质量不过关

现今阶段,我国水利桥梁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着,但是,由于我国水利桥梁施工的建筑材料不过关,供给的新型建筑材料无法满足水利桥梁施工方面的复杂环境,并且,建筑过程中,许多施工技术的应用参差不齐,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水利桥梁建设在整体强度和使用质量方面以及安全方面都无法得到应有保障,各种建筑材料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以及材料所处环境的差距,也会导致水利桥梁的建设难以达到标准的抗震要求以及标准质量要求。

2、施工管理方面技术欠缺

我国的水利桥梁施工依赖于实际施工技术,还依靠于过硬的施工管理技术,具有规范施工技术应用的作用,当前,由于施工管理技术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只能在水利桥梁施工过程中,简单对各种步骤进行技术管理,无法对庞大的水利施工工程进行完整、系统的监管与记录。并且,从事水利桥梁施工管理技术的人员因缺乏应用管理技术、整合施工技术资料的意识以及能力,都无法针对水利桥梁施工提出高水平、高质量、合理的技术应用建议。

㈡、今后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的技术分析

当今时代,我国科技水平提高,水利桥梁施工技术有了重大突破,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减少了工作效率,也将成为我国水利桥梁建筑工程领域的潮流。

1、钢筋与混凝土的工艺要求

钢筋与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类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水利桥梁施工方面的重要基础部分,当今时期,钢筋与混凝土的连接与预应力技术以及混凝土技术都是水利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连接技术已运用到了实际工程施工中,且应用日益增多,为桥梁建设提供了帮助与技术保证,是水利桥梁建设的重要施工环节。

2、地基稳定加固

地基加固是水利桥梁施工方面最重要的基础环节,目前,在建筑施工方面,已广发应用,该技术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土质为基础,选择最好的施工建筑材料及恰当的工艺,从而开始建筑施工的工作,仔细说来,该项技术包括水泥搅拌以及水泥碎石桩等工作,是建筑工程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

3、高度的防水技术

当今,我国加快对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步伐不断加快,新型的防水材料已经为水利桥梁建设提供了技术帮助,新时期水利桥梁建设防水的主要方向是柔性防水。具体来说,防水材料主要以高分子材料、胶结密封的材料以及80多个品种,大大加强了水利桥梁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二、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的完善与应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实现施工技术的节能化和自动化,从根本上将施工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进而更好的为我国桥梁施工工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㈠、施工技术的节能化

现阶段,随着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的经济模式在我国的深入产开,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水利桥梁建筑工程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也将成为我国建筑施工领域的潮流,由于节能环保,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为建筑施工方减轻成本负担。比如混凝土木质末班将被纤维板和塑料板代替,低合金刚质材料将会成为未来桥梁基础框架的主要材料,石膏板将会代替实心粘土砖等。

㈡、施工技术的自动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注重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的科技性、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的自动化、智控化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渴望科技的到来,对建筑施工产生了更高端的要求,因此,水利桥梁施工必须具备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等显著特点。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应用GPS技术进行测控,可以高效精准的完成测控,减少人为因素的失误。更要加强施工技术,逐步开发安全预警系统、现在通信系统、自动管理系统等高科技,提高桥梁的现代科技性,在未来发展趋势中,水利桥梁施工技术更为复杂、更为智能化与自动化,也逐步提高了后期的工作效率与安全性,为此,减少了人员以及财产的损害。

㈢、施工加固技术的更新化

加固技术式跳高水利桥梁的有利措施之一,体现以下几点:

1、混凝土是石灰与水的合理配比,为此,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应采用喷射混凝土技术,完成整个浇筑过程,这样,有利于防止混凝土初凝现象的发生,提高水利桥梁建筑的质量。

2、利用科学技术设计桥梁结构,采用环境因素与桥梁的使用要求相结合的方法,改变桥梁结构,提高桥梁的性能。

3、碳布纤维制作预应力筋具有低重力、高强度和抗腐蚀的优点,防止钢筋受雨水侵蚀,延长了水利桥梁的使用寿命。

㈣、施工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随着未来水利桥梁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科技性,有效的施工管理技术才能使工程建筑的顺利实施,为此,大量应用先进的施工管理技术与新型的施工设备,才能不断提高施工工作效率、减轻施工难度、减少施工从业人员的压力,即使发现施工技术的不足与失误,从而提高工程质量与水平。此外,水利桥梁施工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完善施工信息的管理系统,实现系统数据和信息的更新,提高施工工程效率。

结语:

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在水利桥梁施工过程中,正确处理安全、质量、进度与成本控制的相互关系,决定着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经济效益和建筑工程企业信誉,因此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工程质量检验,提高施工技术的创新,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与人员、财产的损失。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是当今建设发展必然选择,也是保证其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可以说水利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将直接决定着我国的经济能否更快更好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为此,我们都需要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