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心理健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课程 单元设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具有活动性、主体性、互动性、体验性和感悟性等性质[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绪辅导、自我意识辅导、青春期辅导和生涯辅导等。这些内容的选择,并不是严格按照年龄特点划分,而是依照学生的即时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内容,如情绪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等可以贯穿中小学的每个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活动课程的单元设计至关重要。所谓单元设计,是指为了顺利实施某一具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而制订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

一、确定单元名称

根据单元围绕的话题对其进行命名。单元名称是对活动特定内容的概括,因此应尽量做到表述贴切、新颖别致、通俗易懂。如“认识挫折”话题的单元,可命名为“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主题理论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开展不能偏离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指导,因此在单元设计过程中,应对与主题相关的理论作一番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如“品德心理”的主题,教师应对道德发展理论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设计过程中的其它环节。

三、确定活动对象

活动课程的对象可以是全班学生,也可以是小组学生。活动对象的确定应以主题的广泛性为依据,若主题只适用于小团体,即不应面对全班学生开展,而要选择小组学生为活动对象;但小组学生的选择要注意分组的标准,如同质、异质小组等。

四、确定单元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活动主题所要达成的目标。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可观察评定、可训练操作的原则。即活动目标不能太高太空,而要明确、具体化,切合实际,是可以观察评定、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例如“我们都是好同学”这个单元名称下的目标,若确定为“学会人际交往”就非常含糊,我们可以将目标确定为“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促进同学团结,教育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常识”等可观察评定、可操作的具体目标。

五、选择活动策略与方法

活动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单元主题、目标,结合活动内容、对象进行选择,如:针对小学生,应多选择游戏、讲故事等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策略方法;而针对中学生,则应多选择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法引导其体验感悟;高中生由于思维发展较完全,可选择心理自述、讨论等方法。策略和方法的选择经常需要根据活动对象的年龄特征而定。

六、确定活动时间

每个单元由于主题不同,因此所需要的课时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先根据单元主题的需要,估算整个单元需要的课时量,一般一个单元主题所需的课时通常是1-3节不等;此外,单元内各具体环节所需的时间也应事先估算,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握节奏。

七、活动程序的安排

这是单元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准备阶段(材料准备、场所规划、人员安排等)和实施阶段(具体步骤)。特别是对实施阶段的安排,应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同时,每个步骤的安排要符合逻辑规律,即环环相扣、丝丝相连、循序渐进,做到既完整又系统[3]。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单元设计,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思考、总结、探索,才能够有力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发展。

[注释]

学校心理健康范文第2篇

一、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中学生,他们面临着家庭、学校和社会所给予的种种压力。社会上各种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心灵产生冲击,使其不断陷入迷惘和困惑之中。在对高一学生进行的一次心理健康自测中发现,学生存在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是学生不愿真实反应自己的所思所想,对于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不敢正视,怕被别人笑话;二是不能正确理解一些心理现象,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老师不能正确、全面地了解学生个性,导致教育方法的失误。魏书生教学之道的第一条是“教书必须育人”,强调育人首先是个人心理上的需要。因此,让学生和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性课程,它将认知教学、学生的主体活动和心理体验结合起来。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教育是一种体验教育。在一次调查中发现,有15%左右的学生存在学习、情绪、人格、适应力、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为了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学校决定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由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职心理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班主任配合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计包括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气质类型、职业评定等方面的问卷。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团体辅导,借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学生定期进行专业咨询。根据平时观察,发现学生行为的闪光点,通过咨询,挖掘问题,分析心理问题的深度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三、建立校内外教育网络,提升健康教育实效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心理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校内外教育网络。学校注重专业学习和业余学习相结合,确立由副校长牵头,教科主任具体负责,全体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团干部为骨干,各学科老师和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教育管理网络。校外则由家委会主任牵头,通过家长会、分发心理家教辅导资料、开设家长心理辅导教育讲座等途径开展教育,形成一个校内外完整的教育网络。只有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证。为了让教师以良好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以情感去陶冶学生,全面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学校一方面选拔教师参加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及各类心理辅导培训班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际联谊活动,吸收他校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校本培训:一是通过橱窗、大会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全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方面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学生家长、团委干部进行培训,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需求问题;同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三是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心理辅导个例征集活动,帮助广大教师运用心理咨询知识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推广优秀经验;四是充实学校图书室中有关心理咨询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为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 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学校利用黑板报、广播、橱窗、校园简讯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说服,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学校装修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播放心理咨询专题片,鼓励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勇于接受心理老师辅导或咨询师咨询。同时,把有关心理健康的小报发给所有的学生及家长,辅导家长配合学校工作。

心理健康课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并以教师自己在学生时代的切身体会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学生进行群体心理辅导和训练,探讨学生存在的一些共同的心理问题,如冲动、打架、缺乏自制力、迟到逃课、情感失控等问题,并通过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训练学生心理素质。每节课让3~4名学生上台演讲或朗读,训练胆量,树立自信,完善自身形象;让胆小的学生更多地参与活动,为自卑、抑郁的学生多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让其感受成功的快乐,赢得他人欣赏的目光;班主任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自己展示能力和才华,体验心理成长的快乐。

3. 以点带面,发扬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示范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根据学校总的要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尝试。

(1)学期初对所有学生进行了摸底测验,掌握学生心理的共同特点及少数问题学生的特殊情况,对部分存有心理认知问题及障碍的学生进行归类处理,建立心理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特长、爱好,父母亲文化修养、工作单位、爱好,家庭环境、家长与邻里关系及每周与子女交流的次数、时间,等等。从学生的老师、家长及个人身上找原因,分析其问题的关键。

学校心理健康范文第3篇

一、提高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以往的学校教师只重视教学,很少有人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提高教师的认识是当务之急。

我校利用每周三下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小学教师为什么要讲究心理健康”、“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育的艺术”等,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有了好的开端,我校又开办了心理健康简报,每月一期,发给各教学组,帮助教师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另外,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介绍成功经验,以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以评语改革为突破口,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在全校开展了学生评语改革,学校通过讲座、学生及家长读评语谈感受等系列活动,使教师认识到评语改革的重要性。

“高广浩:聪明、幽默的你经常给大家带来欢笑,尤其是你在联欢会上表演的小品,更是令人开心,你的歌声也令人赏心悦目。同学、老师都喜欢你,本学期你的字写得漂亮多了,学习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凭你的聪明你应该做得更好,满足现状只能让人停滞不前。课堂上的大嗓门显示了你的豪气,可它有时破坏了纪律,今后还要注意与同学搞好团结。你很懂事,一定知道今后该怎样做,对吗?努力吧,高广浩!老师在期待着你的成功。”

这样的评语令人耳目一新,透着启发、鼓舞,透着鞭策、信任,透着关爱和希望,叫人看后难以忘怀,这是我校开展评语改革后五年级三班唐老师写给学生的评语。

在评语改革中,大家一改原有的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评语中首先“沙里淘金”,肯定优点,让其感觉到老师喜欢他,唤起自尊;然后婉转提出缺点;最后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进步,提出希望。

我校的评语改革得到了家长和上级部门的好评,在教育局德育年会上曾作过专门介绍,《阜新报》也作了报道。

三、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中的渗透

各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自觉地寻找心理培养的渗透点和心理训练的对应点,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

四、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咨询箱,挂在走廊里。制定了心理咨询制度,明确提出为咨询对象绝对保密,不泄露有关情况。对咨询对象反映的情况审慎研究,不轻易下结论。

还开展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讲座。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二下午第八节课为心理健康讲座时间,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指导,与学生共同探讨成长中的问题以及他们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

五、确立实验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

我校承担了市心理健康科研实验课题,首批五个班参与了实验。每个实验班开学初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要求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进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确定跟踪对象,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的帮助,并作好跟踪记录。每个实验班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做到规范化、系统化。

六、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学校心理健康范文第4篇

一、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很容易民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漠视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必须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里着重指出,可充分利用初一政治教材:这门课程是从德育的高度,以非智力因素的品质修养为主,集品德和心理知识学习、培养能力于一体,重在心理训练和行为指导的课程。

2、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要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奍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3、充分利用其他的各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①可利用各种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如某日报《谨防“黃”从口出》一文告诫人们不应看黃色书刊和录像,更不应嘴巴扩散黃色病毒,败坏社会风气。这对一些爱说粗口的学生很有教育意义;或利用报刊杂志上的心理测试韪,进行测试,使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②开设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可由各年级优秀学生组织成立年级的咨询小组,共讨成长中的烦恼,也可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的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又可以通过建立“悄悄话”信箱,学生们如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反把自己的心里话或疑问以书信形式投入信箱,并很快能得到咨询回复,引导学生、疏导学生,或接受个别咨询。

学校心理健康范文第5篇

1.中职学生青春期的情绪和情感问题

中职学生目前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比较大,具体表现为喜怒无常,因为考试失败或情感受挫而萎靡不振、缺乏关心和理解别人的能力,一些学生还喜欢惹事生非,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深夜翻墙外出、抽烟酗酒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必须对中职学生的情绪问题加以重视。

2.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中职学生情绪较为敏感,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心理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容易产生喜欢交往,却不会交往的尴尬现象,此外,在处理父母、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上还不够成熟,常常发生矛盾冲突。

3.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由于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有的学生常常缺乏人生的奋斗目标,对于就业缺乏责任心,因而对学习产生自暴自弃的不健康心理,自卑、焦虑等不健康心理也随之产生。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自信心的重振很重要。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熟练运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中职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首先,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有关学习的课文,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例如,荀子的《劝学》中就探讨了有关学习的意义、方法以及态度等问题,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为“君子”,学习应该注重积累,学习态度必须用心、专一、锲而不舍,这些积极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效避免了学生认为“学习不重要”、“学习是为了父母”等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其次,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歌赋也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有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的作用。例如,“榆柳荫后搪,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树,依依墟里烟”的悠然自得,李白《将进酒》的豪情奔放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之心等。最后,教材中的文学形象也有助于教师开展中职学生健康心理教育。

2.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在教学中渗透自信自强的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学生不自信。自卑感强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较为常见,所以,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表扬、奖励等方式来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第二,在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中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渗透有关职业理想、道德的心理教育,例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中,强调了“敬业”与“乐业”的内涵,使学生学习到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第三,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的教育。中职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青春期,在处理问题上比较单一和偏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能力,通过适当的引导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此外,也要注重对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加强运用积极地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表现行为的评价,积极地教学评价,例如信任、热爱、激励等,对于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空洞单调,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奖优罚劣制度,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要指出具体“好”在哪里,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也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正建议。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