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锁记

金锁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锁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锁记范文第1篇

[幕启。

[旧上海,姜公馆。

[欢快的锣鼓声夹杂着爆竹声,丫环婆子忙得不亦乐乎。

(幕后伴唱)

锣声鼓声震天响,

新郎新娘拜花堂。

新郎不愿又怎样?

强拉硬扯入洞房。

[玳珍和云泽扶着盖着喜帕的新娘子兰仙上,七巧拉着季泽上,季泽似乎极不情愿,欲逃,被七巧拖住,众人大笑。

玳珍好了,好了!炮仗勿要再放了,闷声不响大发财,来来来,吉时已到,拜堂吧!

七巧三兄弟!(唱)

做新郎,总该懂道理。

休惹得,新娘生了气。

欢欢喜喜拜天地,

相敬如宾双比翼。

须知道,一家人都是为你好?

玳珍三兄弟!(接唱)

愿你俩,百年好合称心满意。

七巧再不结婚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来来来,拜堂,傧相呢?唷,我来做,我来做,哈哈哈,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没看见老太太,轻声)老太太呢?(急忙掩嘴,又高声)夫妻对拜,送入洞房。哈哈哈哈!(众人大笑,七巧推季泽入洞房)

玳珍好了,好了!大家吃酒去吧!

[九老太爷上,马师爷跟在后面。

玳珍九老太爷,侬来迟了,可要罚酒了!

九老太爷该罚!该罚!

七巧九老太爷怕是看不上我们姜家啊!不给我们面子。

九老太爷(没理七巧)这么快就拜好堂!办完事体了?

七巧劳九老太爷费心,老太太说,革命党造反,办婚事,就不要太张扬啊!

玳珍太爷喝酒去吧!客人都在后堂,老太太等您呢!

九老太爷季泽也不小了,应该给他娶房老婆,收收他的心了!

玳珍太爷说得对,若不再有个人管管他,他怕是还要胡来!

七巧铜钿银子不好赚,像三兄弟这样花钱可是要坐吃山空啊!

九老太爷可姜家也不是没钱,这样的婚事排场,倒是让亲眷朋友笑话。

玳珍这也是老太太的主意,太爷还是喝酒去吧!

九老太爷也好,先喝酒去。我也管不了你们的事!(下)

七巧马后炮,就他闲话最多,一来就指三道四,真是个现世太公!

玳珍少说两句吧,我要去陪客人去了!(下)

[小双急急上。

小双二奶奶,二爷他……

七巧他怎么了??

小双刚才喝了点酒,人好像又不舒服了!

七巧不用管他。自作孽,不可活!(小双又讪讪地下)

七巧(唱)

一边是新婚夫妻同罗帐;

一边是九老太爷论排场;

一边是前生孽债今生偿,

床上还躺着个病怏夫郎。

五年前喜帕盖在我头上,

也是一样欢喜拜花堂,

女儿家总想嫁个如意郎,

一生一世有靠傍,

又谁知一场喜欢成空想。

嫁给了一个多病少爷整日卧在床。

一生幸福如何讲,

我只得慢慢等,

等到夫死婆丧分家当,

离开这阴森森整日无光的黑牢房!

(切光,曹七巧下)

(出现季泽洞房的情景)

季泽:(唱)

五年前一样热闹拜花堂,

姜家来了一位乡下姑娘!

天真烂漫心善良,

无知少年生爱意,

心里想娶妻当如二嫂样!

五年后天真少女变了样,

变成了尖酸刻薄冷如霜!

少年已然长成人?

须知道这种爱恋太荒唐,

我只得整日在外乱游荡,

花钱似水淌,

一家人何曾关心我,

只知道花的钱记在公帐上,

因此上,一家老小齐奔忙,

为我讨上了一妻房。

栓住我姜家门里似牢房。

痴痴想,人生无趣活世上

我只得随波逐流不反抗,

人道春宵苦短日高起

我只觉夜长长等不到天亮

这一双毫无爱情配成婚,

我只得佯装酒醉睡床上!(灯暗)

[新娘久久地等着,没人去揭红盖头。只得自己掀了,看着寂静的洞房,有一种惘然若失的感觉。

[灯暗。

[几天后。

[虽然喜事没什么排场,然而终是还有一股抹不去的气氛。那锣鼓声,那爆竹声,似乎依然隐隐作响。

[新娘子兰仙的声音:我先去给老太太请安了,等你准得误了事!

[兰仙上,玳珍随后上。

玳珍三妹妹,等等我,阿拉一道去。

兰仙我正担心怕迟了,大嫂原来还没去啊,二嫂呢!

玳珍她?(意味深长)还有一会儿耽搁呢!

兰仙打发二哥吃药?

玳珍吃药还要其次!(做抽鸦片的手势)

兰仙(有点惊讶)两个人都抽这个!

玳珍你二嫂(唱)

自小家中少调教,

妇道人家不妇道。

一支烟枪嘴里叼,

年纪轻轻抽烟膏。

你二哥,落地就是生病姥,

抽鸦片,也是过了明路,

解心焦,当麻药,

一家老小都知道。

你二嫂可是,

东方朔贼仙偷蟠桃,

瞒着老太太不知道,

还要我们处处为她,

遮遮盖盖,

假意儿装着不知晓!

(白)年纪轻轻有什么了不得的心事,要抽这个解闷!

[二人进堂,云泽坐着剥核桃,见两位嫂嫂进来,忙起身招呼。

云泽大嫂,三嫂,老太太还没醒呢?

玳珍今儿老太太也晚了!

云泽(唱)

前日路上太吵闹,

老太太困也困勿好。

想是昨夜人疲劳,

今早补足这一觉。

玳珍云妹妹!俗话讲,(唱)

女儿是娘的贴心小棉袄,

众兄妹,还是妹妹你最孝,

太太昨儿一唠叨,

叫做糖霜肉核桃。

别人无心记不住,

只有妹妹记得牢。

兰仙来,大家一起剥!(坐下剥核桃)

玳珍当心你的指甲,养这么长了,断了怪可惜的。

云泽叫人去拿金指甲套去。

兰仙有这样麻烦,倒不如让下人拿到厨房里去剥好了。

云泽(看见七巧)二嫂来了!

[七巧上,抽完了大烟显得清神饱满,把手绢塞在手镯里。]

七巧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唱)

怎怪我不迟到?

摸黑梳着头,

忙着煎药草。

窗户冲着后院子,

黑漆漆,是鬼还要碰墙角,

横竖我的丈夫活不长,

孤儿寡母有气淘。

兰仙二嫂住惯了北京的房子,怪不得嫌这儿闷得慌!

云泽大哥当初找房子的时候,原应该找个宽敞些的,不过在上海,只怕也算是敞亮的了。

兰仙家里人多,挤是挤了点。

七巧三妹妹原来也嫌人太多了,连我们都嫌人多,像你们没满月的更嫌人多了。

玳珍玩是玩,笑是笑,也得有个分寸,三妹妹新来乍到的,你让她想着咱们是什么样的人家?

七巧(唱)

你们是,

公府侯门千金女,

门当户对配夫婿。

虽非是,

郎才女貌称心意,

也是好脚好手好身体。

不像我,

嫁夫是为夫冲喜。

夫不像夫妻勿妻,

整日没有情和趣。

你倒跟我换一换,

我看你,

一个晚上也过不去。

玳珍不跟你说了,越说你越上头上脸的。

七巧侬勿相信,我可以赌咒!这三年里头我可以赌咒!侬敢赌吗?

玳珍怎么你孩子也有了两个?

七巧真的,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越想越不明白?

玳珍少说两句罢,就算你拿着三妹妹当自己人,没有什么避讳,现放着云妹妹在这儿,待会儿老太太跟前一告诉,管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七巧我看云妹妹最近瘦多了,莫不是也有了心事!

云泽(搭讪着)我去看看老太太起来了没有!(走开)

玳珍你今儿个真是疯了。

云泽(出来)大嫂,老太太起来了,进来请安吧!(三人整了整衣服进去)榴喜,早饭准备好了吗?

榴喜早就准备好了!

云泽你叫他们把早饭端进去。

榴喜知道了。(榴喜领着众人小心翼翼地进去,云泽坐下继续剥核桃,玳珍和兰仙出。)

云泽二嫂呢,二嫂不忙着过瘾去,还挨着里面做什么?

玳珍(唱)你二嫂,

是非人,是非多,

还有两句闲话说?

云泽她说什么?

玳珍(唱)

一句进来一句出,

你就当伊没说过。(榴喜出)

云泽老太太哪里会听她的话,榴喜,二奶奶跟老太太讲了些什么?(玳珍给榴喜使眼色示意她不要说,然而榴喜已经说了。)

榴喜二奶奶说,女大不中留,让老太太写信给彭家,叫他们早早把小姐娶了过去,这算什么话啊?

云泽我的事也要她管。(气冲冲下)

榴喜小姐,小姐,这下可闯祸了。

兰仙(与榴喜同时)云妹妹,好端端的怎么想起来说这样的话,哎!

玳珍她可是麻油店里的活招牌,见多识广的,什么话讲不出?

兰仙你听,是云妹妹在哭吧!

玳珍我去看看去!(玳珍急急下)

[季泽上,打着哈欠。

季泽谁在里头跟老太太说话?

兰仙二嫂!(季泽抿着嘴笑了笑,兰仙接着问)你也怕了她?

[季泽点头又摇头,一边一手拿着剥好的核桃往嘴里塞。

兰仙(笑阻)人家剥了一个上午,是专诚孝敬你的?

[七巧出。

七巧这么一个人才出众的新娘子,三弟你还没有谢谢我哪?

(唱)

要不是催着你们早完婚,

说不定一仗打上十年整。

到那时红颜熬成白发人,

辜负了三弟三妹好青春。

兰仙(唱)

出阁赶上非常日,

潦潦草草嫁出门。

匆匆忙忙结了婚,

毫无排场可谈论。

她半是取笑半讥讽,

我是伤疤未好怎忘疼?(皱眉)

季泽(唱)

自古好心没好报,

谁都不承你的情!

七巧(唱)

自我进了姜家门,

服侍你二哥三年整。

衣不解带夜不困,

也是个有功无过的人,

你见谁承了我的情,

把我当成姜家的人?

季泽二嫂不是姜家人,

二嫂是姜家的大恩人。

我看啊,还要三牲福礼谢大恩,

谢你服侍二哥三年整,

金锁记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8-0019-02

《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曾被傅雷先生赞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它的成功之处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以及出色的语言描写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小说的电影化特征。

一、蒙太奇手法的应用

《金锁记》电影化的表现最主要体现在借鉴了影视上蒙太奇手法。蒙太奇作为一种艺术方法,是电影艺术重要的特有的表现手段,但并不是电影所独有的,在文学创作中也可以使用。

前苏联剧作家普多夫金在其论著《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里面指出:“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并将蒙太奇定义为:“将若干片断构成场面,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将若干段落构成一部片子的方法。”《金锁记》中主要用了三种蒙太奇手法。

首先是使用了“跳接蒙太奇“艺术手法。跳接蒙太奇属于叙事蒙太奇的一种,其特征是对一个完整的行为或事件作不连续、不完整的呈现。跳接蒙太奇不是一般的蒙太奇,着意创造特殊的叙事效果。比如小说在描写七巧凝视镜子:

翠竹帘子和一幅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但是,再定睛看时,翠竹帘子退了色,金山绿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这样的描写,犹如两个电影镜头迅速的转换,七巧在姜家过的十年被一笔带过,时空迅速也转换,在七巧凝视镜子前,小说描写了七巧在姜家的若干生活片断,她在姜家没有钱没有地位,还必须忍受的折磨。但是过了十年,七巧在姜家的身份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变,她所承受的痛苦也没有丝毫的减少,两个镜头间略去了十年,其实也是暗示着七巧十年间所过的生活每天都是一样的沉闷与窒息,看不到希望。这便让小说有了无尽的苍凉感,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折磨导致了七巧人性的扭曲,以至最后要用金锁去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其次是用了“交叉蒙太奇”手法,这是在两条关联的叙事线索上建立起来的,两条叙事线索在空间上相隔,在时间上平行发展,但是这种平行关系并不是贯穿始终,而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两条叙事线索在空间上的间隔越来越近,最终实现交叉并汇合成一条叙事线。

再次是用了回忆蒙太奇的手法。回忆蒙太奇是心理蒙太奇的一种,表现人物对事件的回忆。它与倒叙结构的不同,就在于具有心理活动的特点。[1]小说的篇末,七巧“似睡非睡的躺在床上”又想起了过去的一幕,回忆的内容与也是年轻的时候,但是这次回忆的,却是和七巧的一生进行对比的,她在出嫁以后就戴上了黄金的枷锁,再也没有得到过幸福,几十年来她用沉重的枷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两种画面的对比,再一次把七巧内心的痛苦展现了出来,她的幸福因为嫁进姜家而打上句号,她被黄金的 枷锁束缚了一辈子,后来她扼杀了自己子女的幸福,可是她自己也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了快乐。张爱玲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喜欢参差对照的写法”, [2]在这里,用短暂的年轻时的快乐回忆与七巧痛苦而又漫长的一生作对比,张爱玲用回忆蒙太奇手法取得了参差对照的效果。接着描写了七巧的泪流下来,她也不去擦,让它自己干了,更是有苍凉的意味。

二、视觉性的画面描写

小说电影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描绘了一幅幅的极具视象性的画面,让许多形象得以正面、直观的展现出来。而强烈的视觉性正是电影艺术的显著特征。普多夫金说:“电影是用画面思维”。电影剧作家的文字是在银幕上出现过的画面。另一位剧作家与尤・甘特曼又进一步对其加以阐述:“只有能表达某种内用,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画面才是艺术。”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用文字描绘出了若干幅具有强烈视觉性的画面,而这些画面,决不是单纯的场景描写,它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与小说的氛围相适应的,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活动,并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中的视觉性画面又分为以人物为主的场景和以环境为主的场景。

以人物为主的场景的是七巧在姜家时,在季泽面前哭的这一段情节:

她顺着椅子溜下去,蹲在地上,脸枕着袖子,听不见她哭,只看见发髻上插的风凉针,针头上的一粒钻石的光,闪闪掣动着。发髻的心子里扎着一小截粉红丝线,反映在金刚钻微红的光焰里。她的背影一挫一挫,俯伏了下去。她不像在哭,简直像在翻肠搅胃地呕吐。

短短几句,却有动作、声音、服饰描绘。写了七巧的六个动作:顺着椅子溜下去,蹲在地上,脸枕着袖子,哭,背影一挫一挫,俯伏下去。声音是“听不见她哭”,还可以描写了她的头饰风凉针的颜色、光泽,这就像一组电影镜头,慢慢地由远往近移动,到七巧开始哭时镜头却停住了,对她的背影进行特写,把她的细小的动作,连头饰的特征都通过镜头得以放大,而且有意让七巧背对观众,让动作成为人物的唯一语言。而在小说中,正是这迅速变化的几个动作,让七巧的内心痛苦得以充分的展现。

以环境描写为主的场景是世舫与七巧初次见面的场景;

世舫背过头去,看见门口背着光站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捧着大红热水袋,身旁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级一级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

背着光,即电影中常有能够的阴森森的场景,而在这样的情况“脸看不清”便已经让人觉得可怕,而在描述七巧衣着时又出现了青灰、大红这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更加剧了恐怖气氛。再接下来写道: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通向“没有光的所在”,湖绿花格子本是富有生命力的色彩,又与“没有光的所在”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这时的场景,犹如恐怖片中的鬼魂出现一样,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觉得毛骨悚然。这样的场景,让气氛变得沉重而令人窒息,也暗示了七巧的更大的破坏力的出现。七巧接下来用几句看似不经意的话,粉碎了女儿的幸福。之后长安下楼又上楼时,再一次出现了“没有光的所在”,在这里,“没有光的所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昏暗的场景,它既是七巧内心的写照,也是以七巧为家长的整个家庭的象征,渲染了小说的悲剧意味。

金锁记毕竟不是电影剧本,它采用的艺术手法决不仅仅是电影化那么简单,它所采用的一些传统小说的写法,是直观的电影化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但是,应当肯定的是,《金锁记》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和张爱玲巧妙的运用电影的艺术技巧到小说创作中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金锁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张爱玲;接受美学;《金锁记》;自译;读者的期待视野

一、引言

张爱玲是被公认的中国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她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她在中国文学中的永久地位是有保证的,她一直对在台湾和美国的年轻中国作家有着非常有益的影响,恰如鲁迅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的小说作家的影响[1]。但鲜为人知的是,张爱玲还是一位才华出众的翻译家。张爱玲自幼接受英语教育,同时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为她的双语创作和翻译奠定了坚实地基础。除了创作,张爱玲还翻译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默生的诗歌等。同时她还将自己用英语创作的作品译成中文,中文作品译成英文。在她的创作和翻译中,张爱玲显现了她对读者因素的关注和对文化传递的担忧。在她看来,“我们应该始终记得照顾读者的反应,而不是在我们的写作中以自我为中心。[2]”可以看出,她在写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读者因素,始终把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摆在首位。同时,她试图向读者展现更多的东西,以便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张爱玲的翻译也是在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前提下,以服务读者的期待视野为目的。下文将运用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对张爱玲自译《金锁记》进行分析。

二、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

1.接受美学的起源

在20世纪,文艺批评理论经历了三个变化,从以作者为中心到以文本为中心再到以读者为中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作者和文本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而译者和读者只能被动的接受。随着文艺批评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读者在文本意义生成中的作用。作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接受美学在70年代开始盛行,之后被美国和欧洲文艺界广泛接受。其代表性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接受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都可以在海德格尔的“前理解”、“视野融合”和伽达默尔的“偏见”以及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中找到根源。接受美学理论直接由诠释学衍生而来。诠释学关注读者以及其审美体验,而诠释学的根源则来自于英伽登的现象学[3]。直到1987年接受美学进入翻译研究的视野,越来越多的相关文献的问世促进接受美学理论研究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二十多年过去了,接受美学已经为许多翻译理论学者所接受。这一理论激发了人们对待翻译的开明态度,并认识到翻译在文化建构方面的重要作用。

2.接受美学与翻译

在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中,有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论”,钱钟书的“化境论”等。而现在,中国翻译理论更加重视对原文的意境转移和以读者的反应为标准来衡量译本的效果。从翻译过程来看,文学翻译就是对原语文本信息的接收和信息传递(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主观性和读者的反应必须充分考虑。接受美学主张文学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历史的对话。这一观点为翻译活动由独白变成对话提供了理论支撑,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新窗口。接受美学的“前理解”、“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等概念,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保障。

三、从接受美学看《金锁记》的自译

从表面上来看,文学翻译过程是由原语文本到译者的翻译活动,最后产生译本。但是接受美学不同意这一看法,它认为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翻译过程。真正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所翻译的“原稿”并不是作者创作的“文本”,而是一个跟“文本”很相似的虚构的文本,这个虚构的文本是由译者在与原作进行对话后创造出来的。所以真正的翻译过程可以这样来阐明:

翻译活动虽源自于作者创作的文本,但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的起点是文本X,也就是译者与原语文本对话后产生的新文本。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处理好两次接受的关系。第一,译者对原语文本的接受,这一接受应该是译者与“文本”通过对话产生的结果;第二,译者必须考虑读者对于译文的接受和参与,从而更好地照顾到读者的“审美经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阈”。

翻译作为跨语言活动,要求译者必须很好地理解原语文本,而对于自译者来说,这个要求显得更加容易,因为他们可以更清晰明了地获得“文本”的意义和目的。姚斯认为文本的意义来自于两个方面,即文本和读者。翻译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读懂并且接受作者的作品,因此,在自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照顾到读者因素。作为原语文本的创作者,自译者必须面对他的读者,更多地去考虑读者的需求、审美情趣以及读者的接受水平并且要预测读者的期待视野。[4]

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品之一,《金锁记》的自译历经波折。通过接受美学理论对其自译进行分析,可以窥见张爱玲在自译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以及目标读者和她自己的翻译标准之间的冲突和障碍。

1.从文化空白角度看张爱玲的自译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必然需要处理不同文化带来的理解问题,特别是文化空白更是翻译的难点。在《金锁记》的自译中,为了更好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张爱玲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在照顾到读者因素的前提下,尽量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

例:我三茶六饭款待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

译文:I treat you to three teas and six meals,you wolf-hearted,dog-lunged thing…

这里“三茶六饭”只是一个比喻,意思是好好的招待客人。张爱玲采取直译法将其译成“three teas and six meals”,试图将中国习语文化带进目标语言中。尽管一些习语对于目标语言读者来说似乎难以理解,但是张爱玲意图通过这些习语传递文化信息的努力难能可贵,尤其是她的补充说明,给西方读者展现了有着丰富文化意象和信息的中文表达方式,因此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占有重要意义。

例:长白在外面赌钱,捧女戏子……

译文:When he gambled outside and showed enough personal interest in certain Peking opera actresses to attend their performances regularly……句中的“捧女戏子”是和京剧有关的一个俚语,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京剧作为人们最主要的消遣方式,深受喜爱。而对于这些缺乏“审美经验”的英语读者来说却难以理解。为了能准确地传递出原文的意思,张爱玲采用了变通的方式将其译出,并在译文增补了“.....showed enough personal interest in……”将原文隐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弥补了英语读者“审美经验”不足带来的理解困难。

2.从隐含读者角度看张爱玲的自译

隐含读者是由伊瑟尔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不是用来指具体的“人”,相反,它是一种文本结构[5]。这一概念可以用于探索原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之间的关系。读者的想象力在阅读中虽受到文本结构的束缚,但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则会主动控制自己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语文化或者特定的亚文化能够最终决定译文是否与隐含读者的要求相一致。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原语文本扮演着一个“控制者”的角色,限制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任意发挥。

在《金锁记》的自译中,张爱玲采用音译法来处理人名、物品以及拟声词。为了减少给英语读者带来的理解困难,她还适时地增加了解释性的说明、插入注释或者脚注。

例: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译文:To young people the moon of thirty years ago should be a reddish-yellow wet stain the size of a copper coin,like a teardrop on letter paper by To-yün Hsüan,worn and blurred.

上例中的“朵云轩”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商号,他们的信纸更是广为人知,但对英语读者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通过音译,译者保留了原文诗意和象征的形象。这既够保留了原文意境的完整性,又为英语读者提供了理解所必须的相关信息。而在处理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人物称呼翻译时,张爱玲也采取了音译的方式,试图更多地保留原语文本的中国元素。如将姑爷音译成“Ku-yeb”,然后解释这一称呼的真实所指,这既能让英语读者体验异域文化,又能理解其真实含义。

3.从读者的期待视野看张爱玲的自译

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在不同时期展现给每个读者相同意义的东西,它的意义对每一位读者来说都会各不相同,这才是文学作品生命得以延续的真谛所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读者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满足读者对不同审美经验的“期待”。每个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期待视野[6]。简单来说,“期待视野”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前理解”和“审美经验”,对文学作品可能提供不同“审美体验”的一种期待。因此,读者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读者产生、改变、调整和重建“期待视野”的过程。正是为了照顾英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张爱玲在自译过程中对一些带有明显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采取了变通的方法,因为读者的期待视野不是学习中国文化,而是通过体验作品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

例:就算她没本领跟他拼命,最不济也得质问他几句,闹上一场。多半他准备先声夺人,借酒盖住了脸,找点岔子,摔上两件东西。

译文:Even if she could not fight savagely with tooth and nail,she would at least upbraid him and make a scene.Very likely he would steal her thunder by coming in half drunk,to pick on her and smash something.

文中的“拼命”、“闹上一场”和“先声夺人”被分别翻译成了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fight…… with tooth and nail”,“make a scene”,和“steal her thunder”。这一处理方法,正是在充分考虑到英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前提下,所能采取的最佳翻译方式。

张爱玲精通汉英双语,深谙东西方文化,自译中巧妙地转化两种语言和文化。一方面,在自译时尽力照顾到汉语和中国文化因素,力图让读者感受到异域文化带来的新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通过归化和异化的交替使用,更好地照顾了英语读者的审美经验,同时也扩大了他们阅读视野,满足英语读者的期待视野。

四、结语

与一般译者相比,自译者更具优势,因为作者身份让自译者更清楚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表达什么以及如何去表达。也就是说,自译者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掌握源文本想要传递的真实含义。也正是因为自译者兼具作者和译者的双重身份,所以自译往往也会对原作进行较大的改动。但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语言表述来看,张爱玲的《金锁记》自译都遵循着一般翻译的规则。作为一名在中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的才女,张爱玲不仅仅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翻译实践和理论也是中国翻译界的一笔宝贵财富。她的《金锁记》自译对一般文学作品的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Hsia,C.T.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Stories[Z].New York& Lond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1:528.

[2]张爱玲.金锁记[A].张爱玲小说[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8-9.

[3]Jauss,Hans Robert.Toward an Aesthetics of Reception[M].Minnesota: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86.

[4]陈吉荣.基于自译语料的翻译理论研究——以张爱玲自译为个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0.

[5]Iser,Wolfgang.The Act of Reading: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M].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7:34.

[6]李可婧.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张爱玲自译[J].文教资料,2010,4:17-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院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文学作品自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号:2012SQRW107ZD)。

作者简介:

金锁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怨女;女性;歇斯底里

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来说,重写旧作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张爱玲,几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反而让她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充盈在《怨女》中,使这部作品比《金锁记》更深刻,更人性,也更贴凡女性的遭遇。但《金锁记》同样也是一部高妙的作品,两者同为悲剧,《怨女》更倾向命运的悲剧,而《金锁记》更倾向于性格的悲剧。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张爱玲作品中的怨女》形象重在用佛洛依德的精神解析方法解释怨女怨恨的成因,《从金锁记到怨女》重在剖析两部作品在一些人物和情节删减变动中的不同,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女性视角的观点,比如作者为七巧的疯狂做解析时提到“母爱”同样是男权压迫女性的一种手段,人的心理变动而复杂,不可因某个标准而被禁锢。《他不看她时她在吗》最耐人寻味的是从自我建立、个人观看和想象认同角度分析女性客体的地位,该作品解析的例子是金庸作品《天龙八部》段正淳身边的女性。以上一部作品都对我的写作有所裨益。同时,《想象的认同》(安德森)、《对一个歇斯底里少女的分析》(佛洛依德)和拉冈的境我理论等经典作品同样让我获益匪浅。

在曹七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举止言谈的反常。刚才已经提到过的言辞尖酸刻薄,禁锢儿女的成长,残害儿媳,在戳穿姜季泽谎言后的自责等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将这种对自身的焦虑,对旁人的防御和攻击,压抑,将自己不得的性满足投射在儿子身上,否认女儿是一个独立的自我等等归为歇斯底里症状。这种症状一般用于形容女性焦虑与潜意识投射发泄。在张爱玲笔下,曹七巧歇斯底里的产生是在女性失序现象和性别政治形态下的一种体现,这种体现不只是文化与社会层面的,同时也是心理、和精神层面的焦虑外显。曹七巧在压抑(外部环境)和内囿(性格极端)之下,不断涌现的焦虑,以及身份、欲望和自我否定,使她的心理摇摆于象征与语言、现实与想象之间,而导致歇斯底里。儒家疯女和闺阁身体等的疯狂、焦虑、丑怪、失序,乃至闺阁政治的各种冲突矛盾,都可以纳入歇斯底里的范畴。在父权文化的性别角色规范中,女性的疯狂,实际上表现了女性在生理、性别或文化方面的意识。

《金锁记》另一个悲剧意义的所在就是七巧对自己子女的蹂躏。分家的七巧取得财产的控制权,对她来说,唯有金钱和子女是可以掌控的。在对女儿的封锁和折磨中,七巧无意中打击到自己,也就是被异化后残忍地迫害了自己的分身而不自知。艾伦伍德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对“异化”下了定义:倘若感觉生活无意义,自身无价值感,或除非能对自身或自身状况产生幻想,否则无能维系无意义感及自我价值感,则可以说是“被异化”了。罗伯海尔布隆纳则补充之处,异化是一种深度的崩裂经验。彼此间明明有以、或应该有以某种意义相串联的事物(或人)却被看成相互分离。在一个金钱权衡人生价值的家庭里,七巧和儿女的关系都是崩坏的。这种深度的分崩离析在男女情爱和地位中表现得同样明显。

金锁记范文第5篇

派出所先进事迹

恪尽职守,和谐警民关系,保一方平安。

辽中县公安局东街派出所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社区警务工作为抓手,将大走访工作与和谐民警关系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探索警务工作新模式,主动为群众解难事、办小事,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让群众得实惠,赢得了一片民心。2012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在继承保持历届班子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严打方针,开展安全防范,坚持正规化建设,地区发案减少,群众满意,队伍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班子,带队伍,坚持用制度育警。 二、坚持打防并举,有效维护辖区治安稳定 三、强化人口管理,切实做好特殊群体的管控工作

开展“大走访”活动以来,东街派出所结合县级公安机关综合考评工作中人口管理的内容,要求社区民警深入走访辖区群众,对辖区的人口信息进行准确登记造册,掌握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积极完善各项监督管理措施,了解其基本信息和家庭情况,掌握其社会交往和现实表现,防止了漏管失控问题的出现,从而构建了动静结合的多元化人口管理模式。坚持深入辖区走访困难户、低保户,倾听群众疾苦,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辖区58岁的困难户苏某的家庭生活困难,老伴因脑血栓常年卧床,女儿又在外地打工,苏某既要照顾病人还要料理家务。忧群众之所忧,派出所安排民警定期到他家帮助料理家务,春节前全所民警还捐赠了1500元现金及部分生活用品,老人家激动地说:“谢谢警察同志的关心,现在党的在政策好,时刻把我们挂在心上,虽然我们日子过得苦,但我们心里感觉很甜啊。”

相关期刊更多

学术探索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职大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