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卫生信息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明确妇幼卫生年报统计及上报时限
省卫生厅规定,从*年开始,妇幼卫生年报及其它监测年报统计时限调整为“3+1”模式。即将上一年第四季度过当年第一、二、三季度合计为当年资料的统计年度。为保证县级报表能按时报市,请各助产单位于每年10月7日前将该年度妇幼报表报送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以便汇总上报。
二、明确妇幼卫生年报种类及其统计范围
(一)年终应上报的报表有:1、0一6周岁儿童保健工作年报表;2、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年报表;3、妇女病普查普治及节育手术情况年报表;4、县、乡镇妇保、儿保检员调查登记表;5、医疗保健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情况核查表;6、出生医学证明作废登记表;7、广东省产科质量情况年报表;8、爱婴医院工作年报表;9、施行人工终止14周以上妊娠手术情况汇总情;10、梅州市各县流动孕产妇反馈登记表;11、梅州市各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反馈登记表。
(二)有关填表事项:表1一3的统计范围为该辖区内的总和;表4仅报助产单位中从事妇幼保健和儿童保健的人员数;表5、6报本单位出生医学证明发放、作废情况;表7、8仅报助产单位工作情况,表8报爱婴医院或爱婴卫生院工作情况;表9为引产点必报;表10、11报本辖区内(或本单位)发现的梅州市内其它县(非本县)的孕产妇及儿童情况。
三、各助产单位应于每月7日前将上月妇幼卫生工作情况月报表和围产儿、儿童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死亡评审记录(附后)等报送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还应将本院分娩的产妇情况以孕产妇系统管理保健手册的形式按月报送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由保健科负责反馈回各镇。
四、各单位所报报表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盖章和制表人签名后方可报出。
五、做好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
按省妇儿工委要求,将本省流动人口统计口径明确为——已在本县居住一个月及以上常住户口在本县以外的人。
请各镇在报送妇幼年报表的同时,将流动人口的产妇数、孕产妇死亡数、活产数、婴儿死亡数、5岁以下儿童数、出生缺陷数如实上报。
六、建立健全孕产妇死亡报告和评审制度
各单位要按要求做好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和评审工作。孕产妇死亡的首诊单位应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病情经过,在产家死亡的由所在地卫生院妇幼组填写。对每一例孕产妇死亡病例都要做好科内、院内和县级评审,分析和掌握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孕产妇死亡,确保母婴安全。
七、建立健全围产儿死亡报告和评审制度
1 引言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是为了得到对公共卫生信息的最大化获取、去伪存真、提高流动性与服务的一种管理,可以对信息自身进行划分、重组、适当控制与引导;所以,公共卫生信息的管理指的就是一项把冗杂的信息管理予以规范化和适当约束,更好的为公共卫生服务。
过去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很多时候是静态的对公共卫生信息进行筛选,也就是知道大部分是记载各个医疗机构中有多少的信息资源,也是依照公共卫生发展的战略进行部署的,配置合理的相关卫生医疗资源。因此,要把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动态化当作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终目标,动态的公共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进而达到最优化的利用。
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公共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对未来的公共健康保护的人健康的关键要素,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目标应当是对相关医疗信息进行扩散化和共享,积极建设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体系,为公众的健康服务。
2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现状
2.1 信息独享
信息独享即是指信息的特权只在很少人可以获得。也即是需要特权才能得到相关的消息;抑或是大部分的资源是隐性的,尽管大部分的资源可以通过资金购买得到,但常常亟需收集信息的高成本。这样特殊的信息获取手段较为复杂冗杂,难以达到信息化,同时实施中有着较大的随意性。
更深层与严峻的问题还在于:因为大多决定是通过少数人提出来的,没有充分使用专家们的专业知识,信息传达会有滞后性,SARS在前期暴发的信息管理滞后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2.2 信息自由
信息系统的建立是各个医疗机构的自由,比较的混乱。各个县市的卫生部门,都能够按照本身的需要,在不依照上级规划的前提下构建信息系统,主要是可以满足自身的要求;而相并列的各个机构,因为资金的来源及工作性质的不同导致各个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样式。尤其是在成立了个人项目资金支持信息体系的前提下,信息在自由状态下更加的凸显。
私人及机构并未规划信息系统加入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因为缺少相关的专业数据库,这些相关的数据库是建立在各个专业机构的基础上的,很少相互的联系,如此的自由条件下原有的混乱和其他组织管理和内部沟通的缺陷形成严重损害。
而在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经济增长时期,都会导致信息快速的增长和发展。成立自身的部门数据库解决方案只是为了实现临时性的效果,因为一旦来自不同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一样的数据报告,就会考虑到真实的数据水准。这些难以准确判定的数据也早晚达到了一致。
2.3 信息共享
在一个单一的组织范围之外,信息更加民主,在公共卫生机构的边界建立信息门户。最明显的类型的信息应用管理的性能是各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的互联网门户网站。
本组织的一个设想是通过Internet成立本身的信息部门,主要是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外在的研究、探索和公用信息的模式。经由这个信息系统,公共机构和合作机构将使他们的业务更智能。单位网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结果:信息检索网络、公共卫生监测网络和信息资源管理和外部网络服务。
这个信息门户将是互联网业务发展部的未来,不像其他单位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机构可以是增值信息,宣传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为市民提供宝贵的意见,并最终获得公众的满意度。
3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对策
3.1 推进卫生电子政务建设
注重信息资源的流通。电子政务健康信息系统开发的健康信息深度信号,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行政办公自动化,行政部门与社会、行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网络信息沟通渠道,以及政府运作程序、公共物品24h的连续服务。
政府机构与发展要求,政务公开,转变职能的改革,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扩大医疗电子政务应用,使国家公共卫生资源能够独立流转。此外,要落实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各卫生行政部门要实现一个网络的正式文件。一步一步推动电视和电话会议的使用,提高资源的效率。
3.2 加快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
首先,公共卫生信息化统一体系建设的需要。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应加大开发力度卫生信息标准,尤其是提高实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疾病的诊断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定量描述病情和实验室检查,表达和分类标准,并规定了头发。
临床数据标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通过标准规范的制定也不容忽视,医学和医学术语是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的标准可能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它需要像一个机构或关联机构,医学术语标准将继续保持和出版,主要是为了保证标准的,完整的,科学的连续性及先进。如果建设的标准不一致,有可能混淆了信息共享。
其次,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研究工作。要加强组织体系和专家的建设:组织一批专家、顾问和专家的专业知识,丰富了科学技术人员对公共卫生信息标准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的深入研究。
建立相应的永久性管理组织,并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策划、合理科学的治理、起到宏观调整的效果。施行长期研究规划与发展体系:更好地提高公共卫生信息准则体系研究规划与实施,关注全部体系、整体性与完善性。此外,抓好落实科研规划和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3.3 建立市场化机制
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我国,我们要强调政府在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信息化管理和标准化进程,建立市场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政府为前提的主导地位。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健康信息管理必须由政府来提供,由企业参与。
其次,为了创造参与的条件。在信息化管理,从信息的存储和网络运营商,使企业参与公共健康信息的管理。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基本的任务,如建立一个分布式存储网络,由企业来保存数据。未来可逐渐发展到数据处理的企业,并通过公司提供的健康信息服务外包。
经由信息传递,建立健康信息产业协会,在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发展标准化,统一消息系统是依赖于行业,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发展和监管。改变过去,政府来制定标准,实施的做法可以使标准应用的可行性将大大提高。例如,由HL、HL7标准的发展在美国举办的美国有很大的支持和应用厂商和医院。将国家标准、美国政府的入选标准相互参照,并借鉴在美国的医院使用的经验。
4 结语
强化我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有利于优化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医疗资源。从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很多的成就,存在着优点的同时也有不少的缺陷。本文在对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信息独享、信息共享、信息自由是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三大特征。
最后,从推进卫生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建立市场化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与对策,在某种水平上能够改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有利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更加快速的传播,符合各级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与公众对公共卫生信息资源需求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周文君(1975-),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信息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江苏盐城224005)孙晓凯(1978-),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慢性病科主管医师,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卫生统计学教学。(江苏盐城224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0-0144-02
现代医药卫生科技信息化发展迅速,卫生信息管理科学的发展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学院校培养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需要面向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医学信息部门、医学图书馆等部门,从事日常办公事务处理、病案管理、卫生信息资料、医学图书、档案管理等工作和计算机维护工作。①他们除了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医药卫生知识和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较好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部分统计软件的使用,以便为各级医药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为了提高医学统计学课程质量,培养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建立统计学观念,提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近年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课程特点明确学习要求
1.课程特点。医学统计学是一门既有复杂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应用技巧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科研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灵魂,可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评价、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医学统计学内容主要是以医学理论及其研究内容为载体,应用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述某个医学实际问题。②
2.学习要求。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并非要成为医学统计学的专业人才,其目的在于建立起统计学观念,学会从不确定性、机遇、风险和推断的角度去思考医学问题。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特别是专科生,医学统计学的数学原理、公式推导等要求可以更加放宽,重点应放在统计方法的应用上。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必须要牢固树立起统计学观念,如生物性个体变异观念,各种医学指标独特和分类观念,抽样误差不可避免及各种条件下样本具有不同的误差观念,各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含有不同变异的观念,等等。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具体要求是:能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记住一些最基本的公式和界值;重点要掌握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统计结果的解释;此外还要再加上认真的课后练习和上机实习。
二、系统安排教学重点
1.合理选择授课章节。目前,各地院校本科、专科生开设的医学统计学课程课时大多在50~100节课间,要在这有限的课时内讲完这么多的内容很不现实,所以各地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选择适当的章节为学生讲解。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除了基本的概念、统计描述、概率分布、参数估计、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医学统计学基础理论部分外,其他的理论部分,如实验设计、调查设计、复杂的相关与回归等章节可以不讲,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学,把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课上讨论和实习课的操作上。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除了基本统计学理论外,还应重点加上在日后信息统计工作中会常用到的关于各种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的章节。此外,还可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比较复杂的统计学方法。
2.明确教学重点。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向:一是基本概念和方法;二是公式的来源、推导和详细的手工计算步骤;三是统计结果的解释与分析。③传统的公式推导虽有利于对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但对非统计专业的医学生来讲,冗长的公式推导已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对它的记忆了。因此,对于统计公式,我们要求学生只要了解其直观意义、用途和应用条件,而不要求掌握其数学推导,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要领和逻辑思维上,而不是统计学方法的计算过程或数学算法的讲解上。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数据处理软件和统计软件唾手可得,统计学计算也很容易实现,相反,统计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显迫切。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已有资料能够找到适合的统计方法,结合本专业知识解释统计结果。为此我们调整了一些教学内容,注重统计学基础、统计学思维、统计学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优秀的统计软件,简化统计计算过程,强调统计方法的选择与报告信息的提取。例如,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十余种。我们要教会学生能够根据研究目的、资料类型选择最适宜的统计方法,如计量资料常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计数资料常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可用秩和检验等,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
三、注重例题的练习
1.从例题入手,提高学生的认识。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以理解为主,而一般医学院校的学生对数学的接触很少,因此,对于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往往存在一种恐惧心理。为消除这种心理,使学生对之感兴趣,从实例入手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论教学课上讲授某个概念或方法之前先举个例子或提出问题,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思路,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再将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融入其中。这里提到的实例,可以是教材中现有的例题或练习题,可以是统计咨询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或医学期刊论著中的一些实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学生的思维经过这样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减轻了接受抽象概念和方法的难度,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帮助。此外,大量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毕业后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多统计方法往往因用不到而不会使用,等实际工作中碰到时候便无从下手,这时他们便可查阅以往教材、参考书上的例题,与实际工作中的材料进行对比来获得合适的统计方法。
2.进行案例讨论,加深对常见错误的认识。统计方法的选择重点在于要根据设计类型、资料类型及分析目的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统计量。我们在讲授各种检验方法时,不但重点强调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还举出具体误用例子加以讨论,将常被误用的方法列举出来,供学生辨析,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比如常见误用有:配对t检验误用为成组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误用为t检验;配对设计卡方检验误用为成组卡方检验;多个率比较应用行×列表卡方检验误用为四格表;应该用确切计算概率法误用为四格表卡方检验;等等。新版的“卫生统计学”教材每章都增加了“案例讨论”部分,教师减少了习题课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案例,给学生足够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案例讨论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调动了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使用统计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1.选择SPSS软件作为教学软件。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避免了在医学统计工作中烦琐的计算过程和记忆复杂的计算公式,使得医学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易于实现。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之前接受过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很容易掌握软件的操作,因此开设统计软件实习课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国内外的统计软件众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针对性、实用性的观点出发,我们选择了功能强大且易于掌握的SPSS软件作为医学统计学实习课的教学软件。SPSS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具有权威性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操作简单,无须编程,易学易用,可以直接读取Excle等数据文件,分析结果清晰、直观,可以直接复制到Word文档中,为学生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④
2.精心安排实习课内容。实习课我们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会应用该软件,能够在学习之后应用该软件独立完成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等工作。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实习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在主机动态演示SPSS软件的操作过程,解释结果,然后让学生应用SPSS软件独立完成书本上或教师精心筛选的习题,并要求学生看懂计算机输出的结果,同时能对资料进行解释。我们重点让学生掌握的是一些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输入和整理、变量的设置、转换等)、主要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和基本统计图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能理解输出的结果,合理解释统计结论中重点指标的含义。
3.避免盲目使用统计软件。统计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依赖于使用者对资料的了解程度与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而SPSS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它无法对统计方法的适应性做出判断,不能取代分析过程。如果不懂得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而盲目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不管是什么研究类型的数据都简单地交给计算机处理,用计算机取代统计,那么大量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将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势必造成统计方法的滥用和误用。另外,学生在课本上看到的是规范化的表格表示出来的资料,很容易选择适当的方法,而日常工作中往往不是这样,因此,如果学生对统计方法掌握不好,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滥用统计软件的情况。所以,我们教学中一再强调不能盲目的使用统计软件,而是要根据统计学原理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然后再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论文摘要】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文献分类学课程教学应编写高职文献分类学统编教材,把图书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文献分类学教学的学术交流,以增强教师教学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接受文献分类学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文献分类学授课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利用文献分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进行文献资源的组织和开发,进行信息的组织与检索,并能掌握和操作文献管理的各个流程。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培养学生具备医学基础和临床疾病知识,掌握现代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卫生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而文献分类学是培养学生利用文献管理的基本技能,进行信息的组织与检索,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的管理。因此,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接受文献分类学课程的教育,可以充实他们的知识,提高信息管理的能力,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文献分类学课程属于高职文献分类学课程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要求掌握的技能等基本相同,因此,本文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文献分类学课程的教学放到整个高职中进行探讨。
二、高职文献分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各专业都适用的文献分类学课程材。目前高职使用的文献分类学课程教材没有统一要求,大部分使用陈树年、俞君立主编的《文献分类学》,这本教材是本科院校图书馆学专业、档案学专业的核心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文献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开发和检索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能够从事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开发与应用的专门人才。该教材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不太适合。一是教材内容过深、理论知识较多、不切合实际;二是没有突出实用性、应用性特点,造成高职专科生学习压力大,感觉抽象。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学校在教学上也是各自为政,教学评价难以进行。
(二)文献分类学的实训不够。文献分类学是一门应用课程,因此操作实习(实训)尤为重要。由于文献分类学在非专业课程中属于非核心课程,各高职分配给的文献分类学课时有限,见习课只能安排在课程准备结束时才能进行,有的学校安排学生到学校图书馆了解一下图书馆的布局、图书的借阅流程和一般的中图分类法,而高职高专文献分类的授课应是基础知识与见习课同步进行,学生才能及时得到动手的机会,及时掌握课程要求掌握的实践内容。实训课时太少,无法实施同步授课,显然不能很好地完成文献分类学的课程教学。
(三)文献分类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文献分类学师资队伍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岗位:一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职;二是由档案管理人员兼职;三是其他专业的教师任课。这样的教师队伍,其自身的知识结构面临着挑战,从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由于缺乏长远的培养计划,教师的进修、深造、晋升也受到影响。
(四)文献分类学的学术交流有待加强。近几年,高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但开展文献分类学教学的学术交流太少,任课教师凭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文献分类学的认识进行授课,视野无法得到开拓,这对于提高文献分类学的教学水平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加强文献分类学的学术交流,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搭起桥梁,才能更好地推动文献分类学的教学。
三、完善高职文献分类学教学的思考
(一)编写高职文献分类学统编教材。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文献分类学教材也应有高职高专的特色。高职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属于高职教育,因此,其文献分类学教材应归人高职整个文献分类学教学的整体规划中。如果高职高专开设有文献分类学课程的各个专业各自编写自己的课程教材,就会使教材适用面过于狭窄而不宜推广,使编写效率大大降低。所以从实践经验来看,由有关部门如教育部教材管理机构)组织编写一本高职高专统编教材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建议教材能突出高职高专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和各专业的通用性。可邀请图书馆学专业、档案专业等不同专业的人员参与编写,紧密结合实际的文献分类及图书管理工作,教材要突破文献分类的局限,将内容延伸到文献管理的各个流程,即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流程,重在应用,适合基层。教材还应包括实习操作内容,使学生易学易懂。
(二)把图书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文献分类学是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献分类顾名思义就是对图书等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它依托的是图书馆或资料室里大量的图书文献,没有文献无从谈起分类。同时,如果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组织和检索文献,熟悉操作图书馆各部门工作流程,那么它已经突破了文献分类的局限,而扩大到整个图书管理工作。因此,把图书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根据高职教学的要求,文献分类课程中理论与实训的课时比为1:1,如果能采用“教室+图书馆”的实践教学模式,每一部分内容的文献分类课先在教室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接下来第二次课即安排学生在图书馆相应的管理流程部门进行见习,就基本上能满足文献分类课实践教学的需要,使学生能真正得到动手的机会,从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文献分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著名的文献分类学家俞君立提出文献分类学教育目标体现两个教育观念:一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二是“德与才同步培养”。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同时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图书专业知识、电脑知识以及综合的人文素质。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院文献分类教师的特点,制定长期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非专业的教师应进行图书馆学专业的进修和培训,建设一支复合型人才的文献分类学师资队伍。同时,对教师的晋升、晋职、报酬等应给予相应照顾,使他们能安心地做好文献分类学的教学工作。
(四)加强文献分类学教学的学术交流。高职院校间应加强联系,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依托高校图书馆间的各种组织,成立全国高职高专文献分类教学的学术组织,定期开展全国性的文献分类学教学学术活动,组织撰写和交流有关的教学、科研学术论文。在相应的学术会议互相交流高职文献分类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不断提高文献分类学的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应与其他开设文献分类学课程的专业一起,加强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文献分类学的教学,促进教材的统一,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使文献分类学课程的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陶立新,医学高职高专医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之我见[J].广西医学,2011(4).
[2]王崇良,韩爱萍,俞君立文献分类学思想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0(3).
摘 要 强化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质量监控,可以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准则,指导工作重点,提高服务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科学、准确、完整的妇幼卫生信息逐渐被个医疗保健单位所重视,本文就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及如何进行妇幼信息合理利用提出分析和对策。
关键词 妇幼卫生 信息质量管理 合理利用
妇幼卫生信息是保证妇幼保健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资源,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管理决策的有价依据。笔者总结了在妇幼保健信息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做法
1.完善环节管理
为了提高全市各妇幼保健单位总体工作质量,我们在分析了历年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后意识到,信息数据的统计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对此,我们自2000年开始,注重了信息数据的上报质量并定期质控。主要手段有:要求各相关单位固定专人,负责妇幼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上报,所有信息员均培训后上岗;数据统计报表采取月报,各妇幼保健单位指派专人对各单位报表的及时性、数据间的逻辑性、报表填报的完整性进行统计汇总,汇总结果每月一次反馈给各上报单位;每半年一次对各单位上报数据进行核实检查,控制质量;每半年、全年对全市信息上报情况进行分析,形成文字性材料上报市卫生局主管领导和主管科室,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每年度召开一次信息反馈会,对全年数据的统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反馈,同时提出建议和要求;将数据收集及上报质量纳入全年妇幼保健工作考核范畴。
2.注重资料的归档与保存
妇幼保健单位信息科每月对所有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后分类存档,分析资料重点保存。为了便于质量控制,要求分析性材料具有时间和内容的连续性,如半年和年度分析要求有同期数据对比;对下降或无明显变化的指标要求有原因或可能原因的分析,对不满意指标有可行性建议及改进措施等;年度分析则要求有上年度可行性建议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如此环环紧扣,延续存档,为质量控制和领导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源。
二、信息利用与成效
在严格控制信息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有价的信息数据,针对薄弱环节开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孕产妇系统管理指标得以提高
根据逐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3.24%,距《《武汉市“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2001-2003年)评估情况,要求指标(农村地区90%)相差约7个百分点。通过分析原因,对改变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现状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并付诸措施。如多次召开各级医疗保健单位领导会议,分析现状、提出改进措施、划片负责等。随后,定期质控各单位措施落实情况,逐月分析指标完成情况,找出问题及时改进并解决。同时,还将孕早期检查率低作为重点环节加强管理,建立保健与临床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早孕信息,保证妇女怀孕后及时检查并建立保健档案。
2.农村妇女病普查工作得以更好发展
农村妇女病防治是历年的工作难点、妇女病普查率也一直维持在50%左右,对此,我们深感农村妇女的保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同步。于是,从宣传入手,加大对妇女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如印刷“妇幼保健报”,重点宣传农村地区妇科病预防保健知识,“保健报”通过各乡镇卫生院的保健医生发放到农村妇女手中;另一方面,在妇女病普查开始之前,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强调质量,同时要求做好宣传。
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逐年提高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对儿童先天性甲低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此项工作已开展多年,但报表数据显示筛查覆盖率及标本采集质量欠缺。对此,我们分析了近几年相关数据,发现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指标,一是计算方法,以活产作为分母制约了筛查率;二是因病转诊未进行追踪;三是家属拒绝。以上影响因素中后两条为可控制因素,于是,我们提出“严格追踪、到位宣传”的要求并定期质控。主要做法是产科医院确定专人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孕妇住院后即进行新筛宣教,发放小册子,使孕妇及家属了解筛查的目的;对于因病转院的孩子给予电话随访等。
三、体会
1.信息资料的质量管理妇幼信息更具真实
妇幼保健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基础数据的收集、统计和上报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妇幼保健的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文明程度,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依据,所以,对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近年来对信息工作的管理,体会到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是妇幼保健信息质量的保证。如在采取了各种质量控制措施后,信息上报及时了、数据完整了,相关量化指标也更具有了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