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节日的来历

传统节日的来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节日的来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节日的来历

传统节日的来历范文第1篇

一、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幼儿园会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包。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图片和资料。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主题活动:

根据幼儿园小、中、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别设计开展与节日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参考方案如下:

小班活动:我们一起过端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

2、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3、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准备粽子、艾蒿等实物及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三)、活动过程:

1、学习童谣《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

吃粽子,沾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2、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给幼儿讲端午习俗

(1)挂艾叶(2)赛龙舟(3)吃粽子(4)佩香包(5)五彩绳……等,可配合图片和动画讲解。

3.吃粽子

(1)出示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2)老师拨开粽子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组成并让幼儿认识粽叶。

(3)将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

总结端午节活动,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在幼儿园的端午活动内容。

中班活动:快乐端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用彩纸、软陶和绳子等自制"粽子",让幼儿在动手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培养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活动准备:

彩纸、绳子、软陶、装制作完手工粽子的塑料盒或展示的纸盘、各种制作工具等辅助材料,准备粽子实物。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让幼儿观察外形,激发兴趣。

2、在老师引导下让幼儿讨论制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通过示范操作后,分组制作。

4、完成的作品展示。

5、将实物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

展示结束,老师对端午节进行概括总结,让幼儿将手工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

大班活动:我知道的端午节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将自己知道的端午节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节日的氛围。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

3、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几个粽子。

4、有关《屈原的故事》的书籍或视频及图片资料。

(三)、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1)出示香包,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带领幼儿做赛龙舟的游戏。

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几个小组还可以比赛。

4、大家分享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传统节日的来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调查报告

一、前言

传统节日在历史长河中产生、发展,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每一个传统节日在历史的沉淀下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串联在一起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当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状态,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反映出他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和态度的情况。旨在基于现实,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功能,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笔者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尽一点绵薄之力。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研组于2010年10月抽样选取了重庆市内十所高校的200名大学生,就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调查。本次调查以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理工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十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总体,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二)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20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知晓途径以及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和态度,重点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传承和态度,并设置主观题收集当前大学生对于保护、创新、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见和建议。全部调查问卷由被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共发出200份,收回193份,可用问卷190份,其中,文科类学生填答90份,理科生填答86份,艺术类学生填答14份;男生91人,女生99人;有来自全国26个省、直辖市的同学,重庆较多有38%,其次是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山西、河南等地。

三、调查结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状况

调查问卷的第一题对“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时间最长的是哪个节日”进行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190名学生中,只有3个学生选错,选择答案“春节”的正确率是98.4%。说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相关常识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大学生大都是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出生在90年代之后。童年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传统节日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中学时代受到学校的相关教育以及电视等媒体在传统节日的报道,传统节日的名称基本都知晓。

(二)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掌握程度

通过上述的摸底调查可知,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对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他们到底对传统节日文化掌握到什么程度?调研组设计了“您能讲出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和故事吗”的选择题,从表2的结果表明,62.1%的大学生选择了B选项(能讲一些,但不太准确),占到被调查对象的六成以上,同时选项D是“没听过,也不会讲”,没有学生选择,说明全部的大学生都知道传统节日是有来历等的,根本没听说过的也不存在,只是了解的程度不一致,也只有少数学生掌握得较深刻。

(三)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

本调查问卷提出了两个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的问题,即“您认为记住这些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有必要么?”和“您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否还需要大力提倡与宣传?”,在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上,前者的肯定回答为180人,占到94.7%,后者的肯定回答为181人,占到95.3%。调查结果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有着积极的态度,尤其肯定要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大力提倡与宣传。

(四)大学生关于传统节日未来的预测

本调查问卷设计了一个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未来的看法的题目,有82人觉得“比较乐观”,占到43.2%,是比较集中的一类,当然表现出“很乐观”与“不乐观”的人数相当,“很悲观”的学生有2人,还有比较多的一部分学生觉得“很难说”,可能是对传统节日的未来一些担忧,也要看政府、学校、媒体、家庭等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有效地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建设。

(五)大学生对于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态度

调查中,我们问及了一个基本问题,在高校中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必要性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94.7%的学生认为是有必要的,其中有过半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持消极态度的共有10人,认为“没有必要”或“无所谓”。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您认为高校还应该怎样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多选题,从统计数据看,有150人选择“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开展校园节庆文化活动”,占到78.9%,比例最大。选择“依托乡土资源,开展节日社会实践活动”有70.5%,说明了,在校大学生还是希望挖掘传统节日的人文内涵,能够开展校园节庆活动亲身感悟和体验。

四、小结

本研究通过抽样走访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调查了高校中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与态度总体状况。由于调研的时间比较紧张,导致所抽取的样本数量较少,因此,调查所得出的结果的代表性不是很强,但通过少量的问卷,我们也能了解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基本常识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的比较浅显,主要是从家庭教育获得相关知识,对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态度都很肯定,表示应大力宣传和提倡,也表示出以比较乐观的心态看待传统节日,希望在高校开展更多更有意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增进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增强对传统节日文化 内涵的认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孙体楠.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

[2] 李欣.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下语境传承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7.

[3] 舒敏,鄢呈.大学生与传统节日的心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文汇,2007,(05).

[4] 陶柳清,陈淦添.当代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

传统节日的来历范文第3篇

一、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研究的目的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利用节日活动中的人、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3~6岁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以传统节日为纽带,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情怀,无论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厚的优秀文化,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传承本国文明的重要载体。但遗憾的是,人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情人节、愚人节,很有全民皆乐的味道。特别是圣诞节里那位满脸慈祥,背着一口袋礼物的圣诞老人,更为孩子带来了希望和梦想。而我们的节日更多注重大人的感受,亲朋好友趁着节假日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撮一顿,对现在吃穿不缺的孩子来说,缺乏吸引力。所以节日中孩子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价值需要我们的关注。因此,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开展传统节日教育采取的途径

(一)通过环境的创设,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既为节日,则需要气氛,气氛是由环境的设置而产生的,什么节日,什么气氛,就需什么的环境设置。如在进行春节的教育中,要有传统民俗食品,民俗饰物,就需我们师生利用废旧材料或原材料动手创作。师生共同动手创设了节日的环境,环境又反过来为活动过程服务。起到了烘托节日气氛,愉悦幼儿感官、情绪的作用。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能代表中国传统节日的是农历新年。走进学校,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中国风情。学校的操场、走廊上挂满红红的福袋,孩子们踮起脚尖,伸长胳膊,摘下装满甜蜜糖果和温馨祝福的福袋,让幸福顷刻间在脸上绽放。教室的墙面上,孩子们动手贴春联、贴窗花,挂上红灯笼、中国结。主题活动区里,孩子们用十二生肖卡排序、接龙;用彩色纸、丝带等材料制作鞭炮、唐装,学编中国结;耳边听着家乡戏,用手绢、扇子进行自娱自乐的表演……每个孩子都陶醉在这浓浓的节日气氛里,感受着民族文化的璀璨夺目,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紧跟春节的是元宵节,我们开展了最佳亲子花灯展览活动。于是造型各异、别具特色的灯笼,集中展现在大家面前:有可爱活泼的兔子灯,有清新雅致的莲花灯,有雍荣华贵的宫灯,有流光溢彩的流苏灯,有红包制作的特色灯(后面有介绍)……虽不精致,却体现了家长和孩子的智慧。灯笼上挂着一幅幅对联,好多都是亲子共同创作的作品“欢欢喜喜闹元宵,小朋友们好运到”、“正月里来是新春,元宵节里闹花灯”、“今年元宵看花灯,明年元宵舞龙灯”……还有许多灯谜:“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五谷是什么”,“八仙是谁”……动感的情景化环境,使孩子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二)通过幼儿自主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看一看,捕捉节日的特色

每到传统节日来临前夕,教师们依然会将各种特色鲜明的饰物、图片等布置在活动室或校园的各处,如:春节时的鞭炮、春联、红包、春卷……端午节时的菖蒲、艾草、香袋、龙舟、粽子……等。教师不再主动介绍各种物品的来历用途,而是请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教室中细微的变化,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这些东西叫什么?为什么要摆放这些东西,它们有什么用?这些是我们留给孩子的问题。我们以这些“为什么”,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对比,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各个节日不同的特点。

2、查一查,了解节日的内涵

有了兴趣,幼儿主动参与节日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抓住这一时机,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去解释这些“为什么”,大胆地去问一问、查一查,了解更多节日文化的内涵。幼儿通过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他们小时候怎么样过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了很多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的历史。幼儿还在成人的帮助下利用图书资料、网络等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来历、传奇故事、习俗等,主动了解了许多传统节日的初步认识。

3、说一说,丰富节日的知识

了解了那么多的节日知识,自然要与同伴分享,于是“说一说”这一活动也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其实,这也是节日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全班幼儿围坐在一起,介绍自己查问到的相关知识,了解到了的传奇故事和典故,一些原本不太积极的幼儿也会热情倍增。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和欣赏班级中的各种实物,及时进行补充和小结;还可以展示孩子们收集到的其它各种节日物品,并装饰在班级中,从而使孩子们对传统节日有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

浓郁的节日环境不再是静态的摆设,而成为了孩子们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节日环境的有效运用,教师指导策略的及时改变,不仅丰富了每个幼儿对的节日认知,也更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了班级节日活动的主人,学习的环境氛围也会更加快乐。

(三)通过家园社区互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家园有效互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纲要》提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当前家园合作共育不仅是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更是教育现实的需要。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要取得最大化的成效,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生活化、自然化的特点,为幼儿社会性等诸方面发展提供了“实践场”,统整社会、家庭资源优势,调动家长合作共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家园教育在目标、价值和追求上的协同,才能使节日教育活动取得真正实效。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对元宵节具有特别的元宵情结。每到元宵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闹花灯、舞龙灯、踩高跷、城隍庙巡演等活动异彩纷呈,节日氛围非常浓厚。每家每户都要包元宵、吃元宵。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元宵节”主题活动。有的班级邀请家长到园与孩子共同制作花灯;有的班级的家长是街道舞龙队的成员,就邀请他们到园进行舞龙表演;有的班级干脆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在班上包元宵、吃元宵。到了元宵节晚上,孩子提着各色花灯与家长、老师组成了一队特殊的踩街队伍,成了元宵节庆祝活动一道独特的风景。通过这次家园合作的亲身经历,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唤起幼儿情感的共鸣,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构建主题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为了使幼儿能全方位地了解传统节日中优美的传说故事、精巧的民间工艺、儒雅的文明礼节,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关系,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把传统节日设计成一个个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涉及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大领域,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全方面发展的需要。

如在开学的第一周,我们开展了“红红火火迎新年”活动,让全校学生一起共同延续和感受农历新年的热闹气氛,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小班组开展了“说说我的新衣服”、“鞭炮响,新春到”、“烟花真美丽”,通过撕纸放烟花、放鞭炮等游戏活动,激发他们的节日情绪。中大班组开展了“红包到,祝福来”、“敲锣打鼓贺新年”、“欢欢喜喜拜年去”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红包,摘下祝福,敲锣打鼓,分别给老师、阿姨和小朋友拜年。他们还进行了“十二生肖来排队”、“唐装秀”、“美丽的窗花”、“观灯猜谜亲子会”等等。在老师们精心策划的庆祝活动中,孩子们自信地展现自我,和同伴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

三、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获得的成效

(一)幼儿能初步了解我国一些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知道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感受丰富多彩的节日氛围。

中国的民俗文化中,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节日活动,孩子体验社会情感,获得社会化技能,促进其社会化的进程。主题游戏以它独特的兴趣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心,通过主题游戏,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初步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节日的具体日期,和节日的风俗习惯。最让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对我国传统的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尝试关心和尊敬别人。

通过重阳节的亲子游戏活动,充分激发了中班幼儿主动关心、爱护长辈的意识,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与长辈的充分互动,而且通过一种年龄差距上的合作,中班孩子在这种过程中自信也得到了提高。发展了孩子的德育水平。

(三)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尝试与同伴、教师及家长共同合作参与游戏。

传统节日的来历范文第4篇

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自唐朝中期以来,元宵节发展成为了我国全民性的狂欢节,因此元宵节是把传统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习俗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3、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4、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5、放焰火

传统节日的来历范文第5篇

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幼儿园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现将端午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端午活动策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传统节日端午活动策划一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幼儿园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现将端午节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内容]

(一)知识分享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二)学习端午节的儿歌。

(三)动手操作

各班开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编制五彩线等活动。

(四)区角创设:

1. 科学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 美工角:放臵制作荷包、五彩线、和制作粽子的材料。张贴赛龙舟的图片,屈原的图片等。

3. 阅读角: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五)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等活动。

[活动过程及时间安排]

(一)活动准备工作

1. XX月XX日(周X)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事先准备好通知条,发给家长)

(二)xx月xx日—xx日区角创设。

(三)xx月xx日知识学习: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四)xx月xx日,学前班包粽子,大班做荷包,中班折荷包,小班编五彩线。

(五)xx月xx日,品尝粽子,挂荷包,带五彩线,学习儿歌。

附:家长通知条、儿歌资料、活动教案、温馨提示。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请各位家长:首先跟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其次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五彩线等过节物品。感受节日气氛。第三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谢谢家长的配合,并提前祝愿小朋友、家长端午节快乐!

传统节日端午活动策划二

一、活动来源: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节庆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三、节庆活动实施概况

1、屈原的故事(语言)

2、童谣《拍手歌》(语言)

3、观看赛龙舟(社会)

4、美丽的龙舟(艺术)

5、龙舟竞赛(健康)

6、我爱吃粽子(科学)

四、节庆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1、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2、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3、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4、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五、家园共育: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可以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六、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一:屈原的故事(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童谣《拍手歌》(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活动三:观看赛龙舟(社会)

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感受竞赛活动的热闹气氛。

活动准备:了解本地举办“赛龙舟”的活动情况。

活动建议:

1、与组织“赛龙舟”活动的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参观地点及时间。

2、请家长带幼儿前往参观,观察龙舟的外形特征及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现,感受竞赛的热烈气氛。

3、引导幼儿交流赛龙舟的场面以及自己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和感受。

传统节日端午活动策划三

一、活动背景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迎接端午佳节到来,丰富业主们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邻里和睦,营造健康文明的好风尚,现向本小区招募一批积极性强,有意愿参加活动的业主。详细方案如下:

二、活动目的

1、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2、通过“包粽子、献爱心”活动,关爱辖区孤寡、空巢老人;

3、使业主在欢乐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到物业服务品质及文化氛围的提升。

三、活动主题

粽叶飘香迎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

四、活动组织

1、协办:2、组 长:3、副组长:4、组 员:5、参赛人员: 6、相关单位:

五、报名时间

1、报名时间:2020年X月 x 日--2020年 X 月x日下午17:30截止2、报名地点:xxxxxxxx

六、活动地点

xxxxxxxx

七、活动要求

承办、协办单位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人力物力组织力量到位。参与人员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怀着感恩的心情参加活动,并注意保持现场卫生,不能发生乱丢垃圾等行为,也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八、活动方案及具体流程

(一)活动时间

1.时间:2019年6月7日下午15:00—17:30;2.15:00—15:30 负责人致辞、包粽子(限时20分钟);3.15:30—16:00 评选、评优、表彰环节(由与会现场领导颁奖,6位);4.16:00—16:20 品尝粽子(颁完奖即可端上热腾腾的粽子供大家品尝);5.16:20—17:30 送粽子,献爱心(由与会领导分4-6组,分别带1-2名物业工作人员2名志愿者,送粽子)。名单表格事先打印好;6.17:30活动结束收尾工作——全体物业人员。注:15:30活动结束后,参与者每人10个粽子带回家品尝。

(二)活动准备1.***担任活动总策划:负责制定活动方案,邀请相关单位参加,邀请报社,并落实人员分工;

2***负责活动现场布置:横幅(3-4条题字:“粽叶飘香迎端午,幸福和谐邻里情”)、音响话筒准备、桌椅板凳提供(4-6张+10把椅);

3.***任活动现场指挥:负责活动现场计划外需求及临时变更的应急处理,如物品的缺少补给等事宜,***等人协助。

4. ***负责落实购买所需的材料与道具,如包粽子的相关原材料,淘米桶(盆),食品袋、一次性手套等;

5. ***负责文案记录:做好参加人员(领导)及参赛人员的登记或签到工作、比赛名次统计汇总,登记好现场携带的所有物品,并妥善保管。纸质材料表格要提前充分准备;

6.***负责活动现场交通、物品供应保障,确保车辆随叫随到,快速到位;

7.***负责参赛人员所需物品的分发(补充)及参赛选手临时需求;

8.***带领保安现场秩序和应急保障,可配4名秩序维护员,备一个较新的垃圾桶;

9.***负责活动现场拍摄花絮、合影等。要抓住重点照相;

10.***负责活动现场水电,横幅等应急保障,协助***做好现场布置。

注:活动前让会包的“巧手”包好约60个标准型做参考,与食堂联系大锅并在当天提前煮熟,将煮好的粽子妥善保管好(最好专人负责)。以便下午16:00以后给活动现场人员品尝。(***负责)。

(三)学习热身+文化传承

1.设一个学习包粽子的区域,先让参于活动现场的家长手把手教孩子们,共同完学习包粽子,体会包粽子的文化及乐趣,也给参赛选手一个热身(包1-2个);

2.给现场的孩子们带上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香荷包。

(四)比赛活动细则

1.所有相关食材都由物业准备,剪刀自带(注意携带安全);

2.参加人员保证每2人共用一份糯米、蜜枣、粽叶及线绳,根据比赛规定时间开始计时;

3.参赛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用以上材料包出大小均匀,以不露馅、包扎严密、形状规则符合参照标准的为有效数计算成绩;

4.最后评选出最多最好的作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

5.本次活动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1名(10升食用油、10个粽子),二等奖2名(5升大豆油、10个粽子)、三等奖3名(精美礼品、10个粽子),参与奖若干名(10个粽子),奖品由 资助。

九、分享部分

比赛结束,在场人员品粽子,话社区和谐,活动最后环节由社区及物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辖区孤寡、空巢老人进行慰问。

十、活动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