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次北固山下王湾

次北固山下王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次北固山下王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次北固山下王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师;意境开阔;思乡;同工异曲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已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课本中。作者是洛阳人,玄宗年间进士。“次北固山下”,即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面,三面临江,形势险固。诗人家住洛阳,漫游江南,“往来吴、楚间”。当舟行至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时近年关,身在异地,顿生乡关何处之感,于是写出千古名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是写驿道向青山外伸延,我在碧波荡漾的江上乘船向前。此对偶,工丽跳脱,写客路青山、行舟绿水,暗含奔波之意,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羁旅情怀。后来欧阳修的《踏莎行》后两句有:“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却是说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首词上片写离愁,下片是遥想,写思妇别恨。全词含蓄地写出了“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有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最后两句是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不见君的情景。那楼头一往情深的思妇,凝眸远望、神驰天外――正越过春山,伴渐行渐远的征人直至海角天涯,情意深长、哀婉欲绝。但是否受到“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启发,还有待研究。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春潮涨涌,两岸江面更显得空阔无边;顺风行进,有一帆高悬。这是写船上所见。潮平岸阔而风正帆悬,诗人东下,眼前是江水涨涌平阔的情景,恢宏阔大而意象丰富。“潮平”更显“两岸阔”“风正”方能“一帆悬”。写景而寓理,耐人寻味。这一句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及“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可谓同工异曲。前者是杜甫《旅夜书怀》之名句,写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所见。诗人独坐舟中,星垂野阔,月涌江流,孤独凄怆,四顾茫然。他先是写“旅夜”情景,而后“书怀”,用形单影孤的沙鸥以寄托功业未成的慨叹,表达了漂泊无依的苦闷伤感。与王湾句对比相似,又同是写空阔,羁旅漂泊。但“潮平两岸”与“星垂平野”昼夜不同,基调有异。杜甫是用雄浑阔大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风格沉郁,使人感受其心情如奔涌江流澎湃难平。《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渡荆门送别》中的一句,是李白出蜀漫游途中所作。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书写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这里写山逐渐消失,眼前的原野平旷无际;长江一泻千里,流入大荒之地。这是岸边所见,抒写喜悦开朗的心情。也是写空阔,与王湾、杜甫诗句相似,意境却迥然不同。但三人的诗句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则写潮平岸阔而江中日早。红日升起,于残夜未退之时;暖春早到,在旧年将尽之际。这是既写景而又点出时令。海,古诗中也以海指江。还有人认为:海,有四海之内意;江,可指大江南北――是互文见义,也不无道理,如此意象更雄浑开阔。毕竟时过境迁,我非古人,意会其所想也不能武断地非此即彼呀。这第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工稳而隐含哲理,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时序交替,岁月匆匆,而离家日久,怎不叫人顿生乡思?这里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景象:残夜未尽而红日早升,旧岁未除而春意萌动,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遐想,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给人以鼓舞与希望。与诗人同时代的“燕许大手笔”燕公张说将此联“手题政事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誉其“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晚唐诗人郑谷在《卷末偶题三首》中又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钦羡激赏之情溢于言表,真可谓传诵当时而蜚声后世。与此相似的“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的诗句则较早一点,出自初唐诗人杜审言(约645年~708年)的《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全诗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春景,历历如画。这是说太阳升起于海面,云霞升腾初染,曙光乍现;梅红柳绿,仿佛春色渡过长江一般。云霞海曙,梅柳江春,意象更明丽。但此诗抒写的却是诗人宦游他乡,晓天春色而不能归省的伤感。由“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一句可知。二人诗句皆对仗工整而字字锤炼,章法细密而格律谨严,境界阔大而意象雄浑,挫江海天地于笔端,可称妙绝。

尾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家书将何处寄达?烦劳北归的鸿雁捎到洛阳那边。讲见雁思亲,望归雁传书,全篇笼罩的是淡淡的乡思愁绪,不像杜审言“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那样的伤感,也不像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自叹飘零。

诗人际遇心绪不同,即使描写境界相似,所托情怀自然也不尽相同。《次北固山下》景象开阔,抒写了羁旅思乡的情怀。诗人云帆高挂,泛舟东行,在青山绿水间,逢春潮涌动、江天缈远、潮平岸阔而风正帆悬,残夜将尽而红日初生,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早,见归雁而顿生乡思,欲托雁传书,以慰漂泊羁旅之念――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诗情沉郁而迂回,言辞隽永而婉曲,格调壮美、意境开阔,令人激赏而叹为观止,堪称妙绝千古的名篇。

参考文献:

[1]霍松林.唐宋诗文鉴赏举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次北固山下王湾范文第2篇

行舟绿水前: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行舟绿水前出自《次北固山下》,作者为王湾 ,全诗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范文第3篇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夏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次北固山下王湾范文第4篇

译文: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译文: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译文: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译文: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次北固山下王湾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北固山下》的封面。文字: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埙。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和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颔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从字面上看,颔联所写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现的是宽阔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联与首联的联系?

分析:此联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构图。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致,也许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色看成一幅画,那么这幅画的构图如下:因为“潮”水涨满,几乎平了两岸,所以其实可以将“潮”与“岸”看成一条水平面,而这就是这幅画中的主体――“面”,它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幻灯片4.文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图片:出现江水和两岸);而“帆”其实是一叶扁舟,由于风的顺和正,所以帆取直线造型,不过这一条直线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个点(幻灯片4:出现悬着的帆)。同学们可以尝试想象,诗人正在这艘船上,他倚靠着船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灯片5.红日从江上升起,岸边有发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幻灯片3中增加飞行的雁行。文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埙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埙的乐曲)

第二种:联想想象―描摹情境―理解感悟

抓住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描述诗中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而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并能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了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情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次北固山下》(板书)

二、解题、介绍作者

1.学生看文中注释,解释题目。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介绍作者。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开元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①节奏停顿;②轻重缓急;③抑扬顿挫;④感情充沛。

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因此,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分出轻重缓急,读出来才抑扬顿挫。下边把这首诗的前两节标上符号示例(“/”表示节奏,有“/”线的地方应该适当停顿或舒缓;“-”表示中重,“・”表示重读),没有符号的地方可以读得轻一些。请按照朗读诗歌的要求,朗读这首诗。

4.师范读、练习读、分组读、齐读。

四、理解、感悟

1.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请你从诗人的角度,以“我看到――”描述一下。

明确:我看到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变,一叶白帆好象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一行大雁伴着满天朝霞,缓缓向北飞翔……

2.追问:刚才大家的描述中最核心的景物有哪些?为什么这些景物会成为同学们描述的核心?

明确:核心景物有――青山、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平潮、大雁。 因为这些都是诗中典型的意象。

3.大家都知道诗歌是借助意象来构筑情境,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那么根据本诗的意象你觉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对沿途风光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

4.请你再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加上合理的联想、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整首诗的意境描述一下。

明确: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驶向巍巍青山之旁。水涨江阔、风顺帆悬,一群大雁正掠过朝霞点染的晴空。雁足传书,北归的雁儿啊,你定会经过洛阳的吧!烦劳你们替我问候家人、问候我亲爱的故乡。

5.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理由,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重点引导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小结: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五、背诵课文

六、拓展阅读

师:在古代,那些四处漂泊的游子们,有的有家不能归,有的有家不愿归。远离亲人,异乡独居,遥望乡关,悲从中来。那关山万里的阻隔,那思念亲人的感伤,那壮志未酬的失意,那穷愁潦倒的困窘,都化作了游子们的一滴思乡泪。宦游在外的文人,往往是乡愁的主力军。他们有的功业未成,无颜见江东父老。有的虽功成名就,但忠孝不能两全,念家思乡也就在所难免了。

1.张籍有一首著名的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与《次北固山下》从内容和体裁上比较异同。

2.同学们,你还能背出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句?

3.小结:从个人遭际上看,乡愁无疑是令人同情的。而对于中国文学史来说,乡愁曾经焕发出它持久而浓郁的芳香。今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早已消解了人们的乡思,和由此带来的痛苦。千里之遥,往往朝发夕至;相距万里,可以直接对话。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

同学们,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我们要多背诵、多积累,在诗的海洋中畅游,使自己具有丰富的文学积淀,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

推荐:

唐诗素描――夜雨寄北

曾 冬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渡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若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

我拥着你,附在你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相关期刊更多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北省教育厅

乡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政协办公厅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