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激发写作欲望
“写作难,愁写作”是当前作文教学中极易出现的让人很头疼的局面。老师“逼迫”学生硬着头皮完成,大部分学生把写作当成任务,很少出现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心里话,缺乏写作的主动性。欲望指导着行动。没有写作欲望,学生写的作文也是生搬硬套、应付差事,很少能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来。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利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将“要我写”的被动局面转变为“我要写”的主动战场,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比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利用课件让学生感受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对小女孩产生同情。在课文学习完后,通过播放视频来升华感情: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大年夜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天光着脚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就因为没卖掉一根火柴怕爸爸打她,最后实在忍受不了寒冷擦着火柴产生幻想,最终带着美好的愿望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期间,学生边看画面边听配乐朗读,从而对小女孩产生了强烈的同情。这时,让学生展开想象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会怎么样”。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真实感受小女孩悲惨的生活,从而情满而溢地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来。另外,在教学《稻草人》《詹天佑》《文天祥》《刘三姐》等感情比较充沛的课文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学生有了想表达自己感情的欲望,也就有了写作的欲望,久而久之,写作能力也就提高了。如此便扭转了他们“写作难、愁写作”的局面,逐步养成了“有感就发”的习惯。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如果学生平时积累少,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那么,他们写作文时即便绞尽脑汁也是无话可说。而多媒体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例如:在练习写景的文章时,由于学生很少走出本市,个别学生最远也才是去过省会银川,即使平时在电视上看到名山大川的介绍,也没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所以,学生们的思维往往定势在自己身边的景物,大部分学生都只想到了要写本地的南沙海景区,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又缺乏感情的抒发,三言两语就概括了景物,篇幅短小,枯燥无味,不能吸引读者,更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笔者发现此问题后,便与学生们一起搜集风光片,然后利用“我是小导游”“旅游专线”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两个景点,向其他同学作介绍。在观看风光片的时候,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仔细观察,给他们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条件,以便学生们能贴近真实地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了美感,不至于空洞,从而改变了学生提笔“无话可写”的局面。
写作方法与技巧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相辅相成。阅读教学可以服务于作文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不断发现和总结好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写作方法及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虽然在实际习作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搭建了便利的桥梁,能将阅读教学中渗透的写作方法及技巧有效地运用到习作中去,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创设有利条件。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作者语言描写的妙处,讲解语言描写的方法,并随机让学生进行当堂练习:“‘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父母会吵些什么呢?”让学生将学到的语言描写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在学生写完后,选取学生写得优秀的片段在多媒体展台上展示,做到了学以致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探微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境教学,以它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从而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下面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表演情境教学
故事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其特点是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角色不同,个性鲜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强的篇目,特别适宜表演。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不同角色之中,深刻体验不同角色的个性,这种表演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而且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提高。如教学《矛与盾》一文,在学习理解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本剧作业。为了完成这道作业,学生之间会主动合作完成:他们通力合作,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基础上改编成剧本,然后选派胆子大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自己动手做简单的道具,一根晾衣服用的竹子,稍做加工,就成了“矛”,一片荷叶便是“盾”。这样,在完成这道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的各种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同学们入情入境,把课文故事表演得栩栩如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联系生活实践,加入一些自主创作的语言,如:“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快来看啊!”“货实价真,啥钱啥货,没有卖错货,只有买错货”。学生在表演时,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
二、问题情境教学
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设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袁卫星说:“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之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求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从这些优美的描绘可以看出语文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例如在讲《称象》一课时,我先用课件播放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让孩子们从视觉及心理上感受到它的大、重。接着问学生:“谁有办法称出这头又高又大的大象的重量?”学生满腔热情地思考、探索这个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后来我就与学生对提出的解决方案一一商讨它的可行性,最后引出曹冲利用水的浮力这一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办法。这样根据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巧妙地利用设问,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迫不及待地想得到正确的结论来创设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想象情境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翱翔。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情境。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快乐和幸福的小女孩第三次擦亮了火柴,在奇异的火光中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我抓住“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一灵动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快乐的小天使、可爱的小精灵在对小女孩眨眼睛,你知道这眨着眼睛的小画片在对小女孩说什么悄悄话呢?”一语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是快乐王国的精灵,你愿意和我一起去遨游世界吗?”有的说:“寂寞的小女孩,你愿意和我跳一曲舞吗?”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有的说:“可怜的小女孩,你冷不冷?我有一件礼物送给你,你喜欢吗?”这样,情境的创设唤醒了孩子们的爱心,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之后,我就让学生带着这种对文本的体味朗读相关段落,每一个学生用她的语言,她的眼睛,还有她的神情告诉了我,她们在用心读,读得情深,读得意浓。
四、创设渲染感人氛围情境
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运用听音乐的方法制造气氛,一首动听的歌曲或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如《月光曲》一课,课前让学生欣赏了贝多芬的《月光曲》,就可以理解课文所描述的美丽的意境,也可以了解贝多芬在作曲上的高超技艺。在朗读教学中,如果能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更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背景音乐的选择要同范读课文的语调一样。
五、多媒体情境教学
现代电教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对创设一定的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放录像,播放课件,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为了突出表现战士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精神,应该让学生亲眼看看泸定桥究竟险到什么程度。采用录像教学,设置教学情境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看到了连平时有木板时走起来都像打秋千似的险桥,战士却要在只剩下铁链的险上加险的泸定桥上边铺木板边冲锋,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听到了似真枪实弹的呼啸声……这一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那激动的心情,那对战士的敬佩之情便由然而生。由此,学生进一步领略到了课文中党领导下的战士是能战胜任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形象。
一、应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兴趣。
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三种模式的切换功能,对电脑的控制在控制模式下进行,教师能随时暂停控制动画、视频的播放,优美的画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窗口模式或注解模式下教师可以自由地板书、批画,可以根据课堂生成从图库中拖出相应的图片即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直接生成教学的内容,让预设更自由,更贴近学生。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的拖放、放大和组合的功能,使学生在拖放中经历学习过程,强化了学生的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能力。随着学生对白板关注的增多,加强了集体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教师也成了集体中的一员,无形中达成了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浓厚。
如教学《恐龙》一课时,课前我找来各种恐龙的图片放在图库里,在教学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放手让学生说,再顺学而导,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图库中拖出来放到屏幕上,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在需要其他资源时,在白板上输进去一个链接地址,马上就可以带着学生到达这个页面。
二、应用电子白板,突破教学重难点
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是落实学习目标的关键。电子交互白板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互动生成过程,使所学的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容易理解,并通过互动生成过程,与学生的思维过程产生碰撞,使内容直观化,解决了教学中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如一年级上册的《东方明珠》,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此段的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其中的“顶”、“踩”这两个词儿用得非常准确,而“像一个巨人”的比方又打得是那样精当。在这里教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设计,让刚刚接触课文学习的孩子养成咬文嚼字的好习惯。于是,我适时地利用了白板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尝试对事先储备好的图片进行放大、拉动操作,让学生体会巨人之“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由于电子白板的神奇演示,孩子们很自然地理解了课文,难点突破便在游戏中完成了。
又如,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白板的放大、回放功能,是写字教学的得力助手。布鲁纳的教育真谛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写字教学中,为使学生认清字形,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的大屏幕,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字形,解析字理。在《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中,在教学生字时,我利用电子白板方便快捷地调出写字的田字格,并选择好所需要的笔,包括笔的粗细、颜色进行示范,接着通过修改功能,让所写的生字变得更美观;紧接着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将田字格及生字放大,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便于学生观察字形。常言道: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通过步步观察,细细思考,学生头脑中就会重现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大致轮廓,写起字来也就有格可依,有架可搭,不会随意涂写了;最后我再利用回放功能,让学生感知汉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这时,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举手上来进行写字比赛。平时他们在课间早就使用过很多次了,这下可有机会展示一下了。这样的写字教学环节突破了写字教学的难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是一举两得。
三、应用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借助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多媒体是人手、眼、耳、思维的延伸,利用交互电子白板与多媒体课件整合使用,真是如虎添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式;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58-01
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味将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思维去解读文本,学生主体地位被削弱,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标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应转变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判断,进而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一、自读自悟,诱发学生阅读兴趣
自由朗读是常见的阅读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进而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主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注重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读自悟的好习惯。
在学习《去年的树》时,教师激情导入,通过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出示课题,通过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有的学生说:“小鸟真是好样的,它信守了对树的承诺,我也要跟这样的小动物交朋友。”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文章的内涵。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人饰演多个角色来朗读课文。在读“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时,学生读出了承诺的语气,在朗读其他语段时,学生也能够根据不同角色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达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二、质疑互动,优化学生阅读形式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阅读形式丰富多样,有合作阅读、自主阅读、质疑互动阅读等,其中质疑互动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思考,产生很多疑问,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换一种写法或者换一个词好不好。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解决部分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通过间接点拨,也能帮助学生解决。
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你见过的鱼钩有什么颜色的?”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你见过金色的鱼钩吗?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一看。”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教师顺势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学生说:“讲的是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病号吃,自己却不吃的故事。”还有的学生说:“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好人,能够舍己为人。”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老班长不再去钓一些鱼呢?一条鱼都不够吃的,老班长怎么就不会想想办法呢?”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给予了肯定评价,接着出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读写结合,拓展学生阅读思维
读是为了写,写是为了更好地读,我们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阅读是一种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让学生写。教师首先要厘清“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阅读可以分为精读和略读,文本内容部分需要精读,而另外的部分只要略读就可以。学生要在略读文本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的重要语段,分析语段的表达技巧、写作方法,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其次,写的内容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必须与读的内容相适应,不能乱写。要让学生因读而写,实现读写的自然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你们的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接着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学生掌握了故事大意后,针对故事结局,教师设计了一个写作任务:“文中的小女孩死了,在大年夜冻死了,非常凄惨的结局。假如你是作者,你会设计什么样的结局?写一写。”有的学生写道:“这个小女孩太可怜了,我不会让她的结局那么惨,我一定会把她接到家里,跟我们一起过年,让爸爸妈妈给她做好吃的,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还有的学生说:“我想,一定会有一个好心人把小女孩的火柴全都买下来,让她有钱买吃的。原来这个好心人身份特殊,她是一名记者,在她的号召下,周围人都来买小女孩的火柴,小女孩的生活有了保障。”这样的写作训练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课文,很多是对孩子们生活情景的描述,不少画面都能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找到熟悉的原形,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就能将语言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继而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感受。我在教学《春雨》时,恰逢春雨绵绵,为我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于是,我引领学生观察、发现、感受着春雨带来的神奇魔法。我以“你们觉得春雨是什么样子”为题,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春雨的理解。在这里,学生用他们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对雨丝进行着真切的刻画,对雨声给予了形象的描摹。春雨给大地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我又顺势而导。学生们又是一连串精彩的发言:春雨过后,桃花绽开了可爱的笑脸,小草探出了小脑袋,柳条吐出了嫩芽儿,……回到教室,学生们在春雨带来的美好感受中品读着课文。而这一切,恰恰是缘于师生之间适时、适机的“对话”。
二、想象意境,真情流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便能够入情入境,对文本的感受就会变得真切而深刻。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展开想象,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小女孩在圣诞夜饱尝寒冷、饥饿和人情的冷漠。对于当时的黑暗社会,对于小女孩的不幸命运,没有真切、深入的体会,要在情感上引起共鸣,那就非常难了。鉴于此,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可怜、无助。在一段曲调凄凉的音乐渲染下,将学生带入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带到可怜的小女孩身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小女孩走出家门后,一整天忍饥挨饿,在风雪中叫卖的情境……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打开了情感的闸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学生就能读出情感,充分感受到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特定的意境展开了想象,实现了与文本、与作者、与小女孩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心灵对话。
三、角色扮演,融入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体验、理解、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并自由地与文本、与教师对话。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巧妙地创设情境,引生入“瓮”,让学生自然融入文本中的角色。如,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不动声色地将学生带入到故事中的角色。
师:谁来当猫头鹰大王,向动物们下命令呢?(连续两个学生读猫头鹰大王说的话)
师: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很好,因为他们读出了猫头鹰神气的样子。
师:你抓住“神气”这个词,真好!谁想再神气神气?(生读)
师:够神气吗?还不够。让我也来神气一下,好吗?
师:你们说说我哪些地方神气了?
(学生从声音、表情、动作方面来评“神气”。)
师:让我们一起来当当这个神气的猫头鹰大王吧。
(齐读。至此,学生读得出神入化。)
师:瞧你们神气的样子!动物们喜欢猫头鹰吗?
生:不喜欢。因为猫头鹰让大家叫苦连天。(板书:叫苦连天)
生:不喜欢。因为大家听了都议论纷纷。(板书:议论纷纷)
师:(展示课件:动物议论图)请看,动物们都开口说话了,他们在议论些什么呢?我们也来当当小动物议论议论,开始吧。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师生一起化身故事中的角色,站在它们的立场上体验并感悟着,不仅使学生对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而且更深切地融入到情境之中。
四、激感,深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