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需要掌声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女孩成功了,是因为老师的掌声。这掌声对于一个需要鼓励的女孩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的。同样,我的爸爸也常常给我这样的掌声,使我有了信心,一步步走向成功。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待在家里很无聊,爸爸就带我到少年宫广场去溜旱冰。爸爸给我租了一双溜冰鞋,让我穿上,随后,便开始教我“走路”。我小心翼翼地挪动着双脚,刚想跨大一点就摔了一个仰面朝天,我疼得差一点哭出来。这时,爸爸走过来,为我鼓掌,我生气地说:“我摔得这么疼,您还取笑我。”可爸爸还是笑眯眯的,并对我说:“我不是在取笑你,我是看到你进步了而为你鼓掌。你看,你刚才摔跤是因为你挪动的脚步比以前大了一些,这是不是进步?”我点了点头,爸爸继续说:“摔倒了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加油,你一定行的!”在我最需要帮助时,爸爸总是给予我鼓励与安慰。就这样,一次次摔倒,一次次掌声,我终于学会了溜冰。现在,我再也不羡慕小伙伴在溜冰场上的出色表现了,因为信心告诉我:我同样可以!我要感谢爸爸,感谢爸爸的掌声,是爸爸的掌声让我有了勇气,有了信心!从此,我也学会了为别人鼓掌。
其实,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别人需要帮助和鼓励的时候。掌声既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肯定。不需要花费太多,却能给人以信心和勇气,我们何不给别人更多的掌声呢?
关键词:逆向思维;思维定势;创新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十分必要,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发明创造。是板桥的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就能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希望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活动中,张庆老师向七彩凤凰母语发展基金会和获奖孩子捐书的一幕最令人感动。张庆老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主编、凤凰母语教科所的所长,已经是一位满头银发74岁的老人了。六年前,他被查出患上白血病,这无异于晴天霹雳。但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张老师没有悲观、失望,更没有被击垮。在“不怕死,争取活,活得好”的坚强信念的支撑下,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在家人、朋友、同事,尤其是那么多热爱他的教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终于战胜病魔,渐渐康复,书写了一段精彩的人生传奇。当张老师在会上大声宣布:“超过五年没有复发了,可以说我已经战胜了白血病”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饱含着大家对他由衷的敬佩、热爱和祝福,还有深深的感动。
不仅如此,在康复治疗期间,张老师克服眼睛高度近视和病痛折磨等重重困难,把自己指导两个孙辈写作文的一些鲜活的事例,以及自己多年的教作文的经验编成了《爷爷教我写作文》一书,自费印刷数千册。今天他特意从徐州赶来参会,并利用这个机会把书捐给我们这些热爱语文和写作的同学们。捧读这本凝聚着张老师的心血、爱心、智慧的书籍,我们再次感受到他爱孩子、爱语文的浓浓情怀,让人感动不已。
相识张庆老师是2008年4月的苏教版全国小语写字教学研讨会。我们在一起观摩了写字示范学校、探讨了写字教学真谛……几天的活动,与张老师零距离亲密接触,他高深的学识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平和的为人,令我景仰。记得在一次酒会前联欢时,大家一致要求他表演一个小节目。盛情难却,他只好站起来,学几声鸡叫。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老师竟然能把不同的鸡叫演绎得惟妙惟肖,技惊四座,掌声不断,把联欢的气氛推向。据说这是他下放农村时学来的。一个凤凰语文泰山北斗级人物,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更没有盛气凌人的气势。真的,在我们面前,他就是一位平易近人、可亲可敬的长者。从张老师精彩的表演中也不难看出,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以及拥有那近乎童心般的生活情趣。难怪在张老师的笔下能写出那么多令孩子们喜爱的文章了。
今天与张老师见面握手,感受到他的手是那样的温暖、有力,如果不是朱家珑老师的介绍和他自己的陈述,很难想象他曾经因罹患白血病而离死神那么的近。今天分享张老师的感人故事,并见证了张庆老师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心系母语、情爱孩子的大爱情怀,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教学的两大主要目的。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试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角度打破阅读课和作文课的界限,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陆游说:“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应当多读书,多积累,勤观察,多思多想,就会萌动文思,就会有写作实践的欲望,不积累无以促质变。的确,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文选烂,秀才半”,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之间一衣带水的关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除旧革新,打破阅读课和作文课的界限,积极探寻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仿写奠基,探索写作入门之道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仿写是读与写结合的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尤其是对于初学写作者,文句仿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仿句或仿段的练习,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典型的词汇、句式,并在仿写中融入自己富个性化的字、词,从而让文字体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东方之珠》一文,语言简洁、优美,对香港的介绍层次非常清晰,把香港这个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风貌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学生练习仿写的绝好素材。如有学生仿写如下:
步行街是张家港城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那里有光彩熠熠的珠宝、设备一流的电影院和各品牌服饰的专卖店。
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也没有商业街摩肩接踵的拥挤的步行街,是人们假日松驰与休闲购物的好地方。每当节假日,各大商店都会挂满花花绿绿的巨幅广告,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眼球 ,可谓是热闹非凡。
……
一到夜晚,步行街就成了灯的海洋。流光溢彩的灯光伴随着轻快流行的乐曲,彰显着张家港现代城市建设和现代商业的繁华。
步行街,无疑是这座城市最别致的名片。
可见,典型例文例句,通过文句仿写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更能在仿写中探索写作入门之道,可谓一举两得。
二、改编扩充,文本拓展翻出新意
入选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曲折生动、意蕴丰富的小说、童话、剧本、诗歌等题材,很多文本都有留白艺术的存在,教师可以抓住文本背后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扩充,比如可以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文章顺序进行复述,还可以对文章结尾给予合理想象等,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能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笔者针对教材中的文本特色,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了如下语言实践训练点(摘录部分):
三、感想思悟,挖掘文本思想内涵
教材中所选的许多课文,都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尤其是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可谓是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 寻找适合学生作为细节描写范例的材料,这不仅能让学生深一层次的体会文本的思想内涵,也能帮助学生获得细节描写的经验,丰富自己文章的感染力。
例如《掌声》一文,虽然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背后包含充沛的情感,尤其是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而三年级的小朋友还不能很敏感地去发现或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并帮助学生以拓展练习的形式内化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比如: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心理变化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课文中写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掌声包含着什么?通过一步步的品读课文、畅谈感受、升华情感,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掌声内涵,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的不好,他很难过,请用一段语言描述出他的难过以及你会对大家说些什么鼓励的话呢?
这样的题型不仅能让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的描写人物、动作、表情、心理的词句进行仿写,也能让学生学会运用细节化的处理手法提升文章的感召力,并在文章最后用自己真挚的情感表达生活中真、善、美情感的方法。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写作方法指导的渗透,才能使学生阅读和写作功底两不误。
【参考文献】
如果说作文是一串精美的项链,那么热点素材就是构成项链的那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没有鲜活的热点素材,即使你拥有清晰的结构、靓丽的语言,也难以写出好的作文来。这就要求考生不断感知、体验新鲜经验和新鲜信息,有意识的在生活实践和课外阅读中仔细地搜集一些新鲜的素材,并把这些新鲜的素材激活,进行深层次的加工。
一、 集中一点法
所谓集中一点法,是指热点素材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适用于多个主题,运用角度多维,好比是“弱水三千”。但在具体运用时,我们只能取“一瓢饮”。不能什么都写,要大胆取舍,集中笔墨找准适合中心的一点。根据文章的需要对热点素材进行剪裁、加工,选取主干,去其枝叶,且对所选内容不仅要定向叙述,还要深入挖掘。将热点素材照抄、照搬到文章中是素材运用之大忌。素材必须为“我”所用,为文所用。“弱水三千,取一瓢饮”并不是随意“取一瓢”,而是要选择素材与作文题最契合的部位,对素材进行深挖,发人之所未发。
集中一点法的速成训练,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要点:
1. 人物凝缩法。人物凝缩法就是将笔力集中到某一个热点人物身上,将热点人物中与主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水分”挤干凝缩,或者舍去细节而总体概括,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人物凝缩法运用时,可以将整篇文章或一个段落只集中到一个热点人物身上。
[高考印证]
对生命的认真是一种坚守。杭州已故的大巴司机吴斌用生命诠释了坚守。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他,决不会料到灾难会降临得如此措手不及。飞进车窗的一个金属块以加速度向他袭来,一瞬间的力度让他的肝脏破裂,生命危急。这样的危急关头,他没有伸手去捂住伤口减小痛苦,而是俯身紧紧把住方向盘,换档,刹车,停车。这几个小小的动作挽救了一车人的性命,让一个个脆弱的生命依旧鲜活。而他,却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对生命是严肃而认真的,他对生命是珍视并坚守的。(2012年北京卷高分作文《头顶的星空》)
对点赏析:作者集中笔力写吴斌这个热点人物,采用舍去细节而总体概括的方法,运用较强的抒情性语言较好地论证了“坚守”这个中心。
2. 事件概括法。事件概括法就是将笔力集中到某一个热点事件上,对事件本身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出与写作话题相关联的主题或结论。
[高考印证]
时光流转,现在的孩子们,还有几个能像数星星的张衡那样幸运呢?“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此口号一出,家长们纷纷行动起来,不仅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要赢在途中,并最终赢在终点。孩子要全面发展,于是,孩子便像陀螺一样在舞蹈班、钢琴班、美术班、国学班等所谓“兴趣班”、“特长班”里转个不停;孩子要提升智力,于是,让孩子上幼儿智力开发学校,吃这种那种益智药。结果又如何呢?由于所学的东西很大程度上不是出自孩子个人的兴趣,加上体力、精神上的透支,为数不少的孩子变得迷迷瞪瞪、委靡不振。于是,洁白的云朵、动听的鸟鸣、潺潺的流水、美丽的花朵,在孩子的眼中、耳中就真的“神马都是浮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腾空的火箭、千年的古寺、翩翩舞动的身影,与孩子“阴阳相隔”,全作虚无。(2012年天津卷高分作文《数星星的孩子与懵懂的鱼》)
对点赏析:为了论证“自己的兴趣成就天才”这个观点,作者把目光聚集到现在的很多孩子身上,他们的“兴趣”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安排,而且这种安排完全是功利的,有违儿童天性的。作者从与中心最契合点进行切入,对事件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精到的分析,做到了发人之所未发。
二、 同类叠加法
所谓同类叠加法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不同的空间关系等,找寻一些同类的素材进行时空组合、相互弥补组合、重重叠加组合等,通过同类素材叠加的相同内涵来论证主题,增加文章说理的气势。
热点素材的事件不同,结果就不同;人物不同,个性也就不同。但是不论何时,不论何地,不论何人,不论何事,总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相通的东西。而同类叠加法就是深入挖掘热点素材的相同点,从而巧妙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来诠释同一个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同类现象互重叠。自然景象也好,社会群体也罢,热点人物、事件亦可,只要是同类的现象,就可以让他们进行重叠组合,从视觉方面进行反复冲击,以达到强化读者印象的目的,从而由此及彼,水到渠成地亮出观点,让文章内容更加厚重,更有说服力。
[高考印证]
我们都只是在路上,他人与自己一样,都是旅行者,何必吝啬自己的掌声,不为他人的惊艳欢欣鼓舞?刘翔的心中不存在极限,因为他跑到12秒87追平纪录前有掌声相伴;德约科维奇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在众人的称赞声里迈入了决赛;杜兰特谦卑的灵魂却有高傲的斗志,只因为周围山呼海啸般的助威;当然还有最美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顾自身性命;最美司机吴斌在生死攸关的七十秒中挽救了其他人的性命。对于他们,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为他们鼓掌吧!坐在他们的路边,欣赏着,鼓着掌。这是理所当然的,更是随性而发的。(2012年浙江卷高分作文《我们只是在路上》)
对点赏析:为了论证“我们都只是在路上,何必吝啬自己的掌声”这个中心,作者叠加了“刘翔”、“德约科维奇”、“杜兰特”、“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方式,给了阅卷老师强烈的视觉冲击,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厚。
2. 形同材料相叠加。热点人物身份互不相同,事件不同,无论身份地位如何,事件结果如何,取其相同的角度,从而叠加在一起,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行文,让文意不断丰富和深化。
[高考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