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燕阅读理解

海燕阅读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燕阅读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燕阅读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 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策略

前言

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英美文化一扇重要窗口,是英美文化氛围之外的人走进英美文化的重要途径。英美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很多世界著名的作家的作品,如海明威、莎士比亚等,拜读它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审美体验,也是一次良好的锻炼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机会。对于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领会基本的英语语言表达技巧,这对于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对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方法进行科学探讨,以期对相关的学习英语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当前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存在的问题

英美文学作品中,很多都是被广泛传颂的,其汉译本在国内的阅读量很大,但真正的英美文学作品原本的阅读量却比较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掌握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的学生不多,即使是专攻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也存在英美文学作品阅读困难的情况。这一情况,不利于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真正提升。

客观来看,当前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其一,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初次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学生,面对的语言理解挑战是比较大的,因为不仅仅涉及单词、句子的理解,更涉及英美的文化问题,因此,需要有科学的阅读理解方法作为支撑,但目前多数英语教师都未能交给学生比较成熟、可行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方法。其二,阅读行为不能持之以恒。要想跨语言、跨文化实现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深刻领悟,非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完成,但多数学生在当前娱乐化的社会氛围中,缺乏持之以恒的阅读精神,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稍微遇到点阅读困难就想要放弃,这对于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其三,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找不到快速解决的途径。英语教师在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无法及时给与科学的指导,而学生普遍在遇到阅读困难的时候,会手足无措,只能上网找,一旦网上也找不到答案,就只能干瞪眼,没有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快速地解决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很容易打击学生的阅读信心。

二、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训练的基本原则

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个人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但完成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任务,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整本书阅读完成后都o法解决,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锻炼面前“知难而退”。其实,只要掌握以下几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训练原则,要达到良好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训练效果也绝非不可能。

1.制定完善的阅读理解训练计划。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训练计划,是保证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训练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的前提,可以为在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容易放弃的学生注入继续前进的动力。一般来说,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训练计划应当包含几部分内容。其一,阅读理解训练的整体计划,包括整体训练目标、整体训练内容、整体训练方式等,这是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训练计划的宏观方面。其二,阅读理解训练的阶段性计划,使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训练分阶段地开展,由易到难地确定每个阶段所要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名称,将所有的英美文学作品准备齐全。其三,阅读理解训练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应对策略,要和相关的英语教师打好招呼,确保在遇到确实无法靠自身能力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及时请教老师,并要和其他同学做好交流沟通,适当拓展解决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困难的途径。

2.确定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标准。具体来说,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单词意思理解能力、句子意思理解能力、英美俚语理解能力、英美文化分析能力等,在对自己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积累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务必要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科学、全面地判断自己是否通过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训练获得了英语能力的提升。基于每个人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评价标准是有所区别的。比如,有的学生偏向于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不查阅工具书,而是通过上下文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推断,从而把握整段话的意思,而有的学生在遇到陌生单词时,习惯第一时间查阅工具书,掌握单词的正确意思并牢固记忆后在继续阅读,因此,针对这两种学生所制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价标准中,前者要更加重视语段意思理解的准确性,因为其重点锻炼了英语文段的理解能力,后者要更加重视单词、单句的理解能力,因为其重点记忆了陌生英语单词。

3.掌握适当的自我状态调节方法。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困难重重、阻碍较大,很多学生容易出现情绪焦躁、想要放弃的心理状态,甚至有的学生还会由于困难过多而发脾气,这些对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都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适当的自我状态调节方法,将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训练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及时消除,全身心、高效率、高质量地投入到阅读理解训练当中,获得实际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时间,如果早晨的时候思维清晰,就把阅读时间安排在早晨,如果晚间的阅读欲望强烈,就把阅读时间安排在晚间,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阅读状态出现下滑的时候要及时放松、及时调整,不要一味坚持,否则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反而得不到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锻炼,甚至有可能由于和自己怄气而导致放弃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训练计划。

三、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策略

掌握科学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的策略,是短时间内实现个人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此,结合实践经验提供几点可行的建议。

1.英语原本和汉译本对照阅读。这里所说的对照阅读,并不是简单地将英美文学作品英语原本和汉译本同时翻开,一页一页地对照阅读,而指的是在遇到阅读障碍的时候,通过英语原本和汉译本的对照帮助克服阅读困难。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为了达到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在英美文化语境下,运用很多具有英美文化特色的俚语,但从字面意思看,很容易导致不动英美文化的读者出现误读,使读者难以理解句子的真正意思。此时,就可以迅速通过英语原本和汉译本的对照,寻找句子的真正意思,实现对句子意思和文段含义的准确把握。例如,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西方俚语“Shyness is her Achilles’ heel”,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完全不懂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Achilles’ hell典故出自希腊神话当中,值得是一个人的弱点,可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需要较为深厚的西方文化积淀的。在遇到不懂的西方俚语时,迅速对照英语原本段落位置查看汉译本的内容,将是一个快速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难、把握文段真实含义的有效策略,但应用这一方法要注意把握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对照的准确性,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可盲目略过,而应当继续通过其他的方法进行验证。

2.梳理清楚英美文学作品脉络。梳理英美文学作品脉络,也是帮助读者实现对于阅读理解难度较高的语段的准确理解的一个可行方法。通过梳理英美文学作品的脉络,可以有效把握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故事发展的线索以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将给整篇文章定下一个比^稳定的基调,在遇到个别的段落、句子意思不理解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文章脉络和上下文的推导,大致将文段、句子的意思把握准确。例如,在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塑造了一个贪婪、吝啬、冷酷、歹毒的犹太人形象,名为夏洛克,是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读者在阅读《威尼斯商人》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无法理解夏洛克的某句对话的情况,就可以从上下文以及夏洛克这个人物所具有的贪婪、吝啬、冷酷、歹毒的性格,对句子的意思进行大致判断,夏洛克所说的话,多数是和利益相关的、贪婪自私的。从这个层面出发,读者即使不了解某句夏洛克说的话的确切意思,但是通过良好把握《威尼斯商人》的作品脉络,也可以基本实现对夏洛克所说的话的大致理解,这即是文学作品脉络对阅读理解起到的辅助。

3.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每一部英美文学作品,都是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当中,并且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的特点息息相关,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具体来说,通过在阅读特定的英美文学作品之前查看、了解作品创作时的创作背景、作者境况、社会文化、历史时期等,可以帮助读者在阅读特定的英美文学作品时产生文化基调,减少阅读阻力。在良好掌握大方面的作品背景、作品基调的情况下,读者将会在大方向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较为生涩、难懂的细节性内容。例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创作于18世纪、19世纪女性地位低下的英国社会当中,当时女性在英国社会中长期被男性歧视,女性向往自由、呼唤自由却无能为力,这正是《简・爱》的写作背景。读者在阅读《简・爱》的过程中,应当基于这一作品写作背景进行理解,这将会使得《简・爱》的阅读理解过程更加顺利,在遇到部分文句无法准确把握其意思的情况时,就将文段和其上下文一起置于作品的创作背景中进行思考,将非常有助于读者克服理解困难。

四、结束语

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阅读过程中也容易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越来越强调在英美文化语境中锻炼英语能力的情况下,应当有意识地开展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把握基本的阅读理解训练原则,掌握科学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策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全面实现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覃承华,郭小娟,梁玲.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98-100.

[2]龚金霞.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2:89+91.

[3]曾隆梅.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7:17-18.

[4]唐黎明,孙海燕.浅析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策略[J].青年作家,2014,20:225-226.

[5]葛梁.英美文学作品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6:137.

海燕阅读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修辞格;教学

一、修辞格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汉语修辞格是以汉语的语音、语汇及语法为起点,产生的相对固定的语言表达形式,借助于灵活生动的方式,简洁形象地表达丰富、复杂的内容、思想和情感。修辞格是人们开展言语活动中应用的最普遍的沟通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起到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效果及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

二、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的分布研究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格发凡》中把修辞格分为材料上的、意境上的、章句上的、词语上的等四个方面的辞格。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修辞格的分类

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分类,并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关于修辞格的应用情况,大致可作如下统计:比喻、双关、引用、拈连、仿拟、并提及通感等属于材料上的辞格;拟人、夸张、反问、示现、衬托及奇设则属于意境上的辞格;回环、叠字是典型的词语上的辞格;而反复、排比、层递及互文等修辞格则是有代表性的章句上的辞格。

2.修辞格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编排不系统

准确并熟练地应用这些辞格可以提高教科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有助于学生的语感、语言表达效果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是,这么多种修辞格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编排却不严密,即未能以一个系统体系出现在教材中,而是分散分布于不同的课文之中,使得这版教科书的修辞格缺乏规律性。

3.比喻和拟人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出现得最多

比喻、拟人作为常用的修辞格,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使用的频率极高。无论是初一的语文教科书中,抑或初三教科书中,比喻的出现和使用频率最多,绝大多数的语文课文均会涉及比喻。拟人作为辞格,本身具备可以激发感情、描述事物和提高语言感染力等优势,所以恰当运用拟人能够使学生对课文感觉到亲切和蔼,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因此拟人常出现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

4.辞格的兼用和连用现象很突出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辞格的兼用和连用现象很突

出。辞格兼用则出现了简单和复杂两类兼用,即在一句话中有时简单使用两种修辞格,有时则会出现复杂修辞格的兼用。如初二下册《海燕》中的一句:“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中兼用了比喻与拟人两种辞格。

经由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修辞格教学进行研究得出:修辞格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效果和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海燕阅读理解范文第3篇

朗读教学是一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中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新课标也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可见,朗读既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又是理解课文的一种重要手段。

我校推行EEPO有效教学实验已多年,我积极探索利用EEPO有效教学的方法训练农村初中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成效。下面就谈谈我在这几年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训练约定

EEPO方法强调训练与学生的约定,除和各学科训练相同的约定(肢体语言、口头语言)外,我还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增加一些约定要求。如说普通话约定:要求学生在校园内都说普通话,看到学生自然地说普通话的,我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们。纠正体态约定:课堂朗读训练中,学生朗读体态和面向不好时,我就打个转变体态和面向的手势,学生主动纠正自己的体态和面向。朗读训练约定:碰到无节奏时我打拍子,学生就按拍子节奏朗读;该抑时,我打个向下的手势,学生主动降低声调;该扬时,我打个向上的手势,学生主动提高声调。通过这些约定训练,培养农村中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

二、训练表达能力,培养大胆朗读的习惯

农村中学生相对城市的学生比较内向,不敢大胆朗读,怕别人取笑;朗读时体态不好,声音很小,也不敢面向同学。EEPO方法特别注重学生的表达呈现训练。我要求学生大胆朗读,声音洪亮,能让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都听得见;朗读时体态端正,面向全体同学,或到讲台上朗读,锻炼他们的胆量;不怕读错,读错后再改正。我常对学生说只要能开口大声朗读,朗读就成功了一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原来扭扭捏捏的体态、声如蚊子的现象不见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大胆地面向同学,朗读时声音洪亮,抑扬顿挫。

三、教师示范,小组合作,激发朗读兴趣和调动积极性

农村学生一般缺乏朗读的兴趣,EEPO方法强调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竞争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教师示范,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朗读气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在教师朗读时要求学生点画停顿,体会情感。如示范朗读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我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时而如春风吹拂,时而如春雨沙沙,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掌声。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朗读兴趣激发了,积极性提高了,自然也就提高了朗读水平。

2.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朗读合作,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中学生争强好胜,当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合作时,为了小组和团队的荣誉,他们争强好胜的天性更容易表现出来。每一节课中,我把朗读任务分到小组,让小组合作解决字音,讨论节奏,试读体验情感等,最后派代表朗读或全组朗读。读得好的小组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一来,学生读起来自然兴致勃勃。如在教学《金色花》时,我让各个小组先讨论,体会课文的情感,找出喜爱的句子,组内试读,然后进行朗读比赛。因为有小组合作的基础,各个小组的代表都能读出小女孩顽皮可爱的特点,也能读出妈妈慈爱关怀的特点,效果显著。

四、强调有效朗读,把阅读理解课文语意和朗读训练相结合

海燕阅读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现代诗歌教学 朗读教学 教学方法

一、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

多元媒介飞速发展的时代给青少年的阅读带来了强大冲击与挑战,学生的文本阅读时间越来越少。现代诗歌作为一个特殊文体,青少年阅读起来是有难度的,尤其是中学教师对现代诗歌的认识也有局限性,导致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隔膜越来越深。而且现代诗歌普遍被认为过于朦胧和晦涩,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往往会强行给现代诗歌扣上大而无当的标签,于是现代诗歌变成了师生共同面对的难点。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一)朗读教学不可少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加体验,培养语感。教师应着力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体验,在自由朗读中感受诗歌的优美,使学生通过朗读入情入境地体验作者的情感。

现代诗歌可以说是一种诉诸耳感的声音的艺术,它的恒久魅力和声音密不可分,是和节奏、韵律或内在的音乐性结合在一起的,甚至和其“语感”、“语调”和“语气”有一种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在中学现代诗歌教学中要注意朗读(美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念诗”或朗诵诗,才能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诗歌的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这实际上正是一种“回归”:回归“语文”本身,回归文学本身,回归语言本身。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引导学生朗诵阅读这样的诗歌作品,对学生认识自身、认识社会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朗读法是最实用也最重要的,在一堂课中应该至少有一次策略、方法、技巧的指导和示范,否则便是有缺憾的诗歌教学。诗歌朗读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行为,除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来强化朗读外,高深宏大的理论指导无济于事,唯具体的操作策略才能导入正轨,叶圣陶所提倡的“美读”对于新格律诗和基本押韵的自由诗的教学都是很有益处的,如九年级教材中选入的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就十分适合这种美读的教学方法,可由教师深情地范读,也可学生自由读,合作读,反复朗读之后,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自然便流淌在学生心头了。再如,我在执教里尔克的《秋日》时也曾大量运用朗读这一手段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诗歌意境。

(二)破解现代诗歌中常用的矛盾修辞

“矛盾修辞”,是指在文学修辞中把相互矛盾、冲突、不协调的东西或“异质”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从而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例如,里尔克的《秋日》中,“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为什么没有房屋却不建筑?孤独却不寻找伴侣?可见这份孤独让诗人痛苦吗?孤独时,诗人“就醒着,读着,写着长长的信”,“在落叶纷飞的林荫道上游荡”,对此诗人似乎并不觉得痛苦,虽有落寞不安,但是是一种享受,享受一个人的时光。诗人是在用孤独谱写美丽的诗歌,用诗歌展现孤独的美丽。

(三)互文本的合理运用

在具体教学中,受到学生和课时安排及教师个人阅读面的种种限制,现代诗歌教学往往是“单一”式的视角。换言之,就是缺乏丰富的视野,最行之有效又简单的方法就是互文本阅读,简单地讲就是比较阅读,让具有相同质素(人物、主题、题材、技巧、语言、结构)的文章同时呈现。比如教学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讲授时就可以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及食指的《相信未来》进行比照和互文阅读,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和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的范围很广,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与韩东的《山民》的阅读,同题散文诗如高尔基的《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的比较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蓉的《乡愁》、李广田的《乡愁》诗的比照阅读,都会取得相当有效的阅读效果。在进行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和郑振铎的《海燕》的比较性阅读的时候,可以考虑从氛围、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讲授王家新的这首《在山的那边》如果说能够和与教材配套的《语文作业本》上课外阅读韩东的《山民》及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散文诗《地平线》比较的话,就能够比较容易比较有效地从这些相关作品的主题、立意、情感、形式、语言等方面的比较中找出重点和有效切入点。

如,在执教里尔克的《秋日》时,教师可借鉴阅读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课后我又推荐学生阅读这首诗的其他翻译版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又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因为这首诗是奥地利诗人的作品,国内较有名的翻译版本就有十多个,可以让学生阅读体会,感受不同的翻译风格所呈现出的不同味道。同时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人生有许多朦胧的认识,通过拓展阅读,开阔眼界,让学生在更多的阅读中对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比如,现代诗歌和古典诗词都是相通的,尤其是在意境上,如果教师能将二者融合起来,那么在教学中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著名郑愁予的“我打江南走过/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错误》)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的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诗意上就有融合之处。

总之,教师如果能够在日常的现代诗歌的教学与阅读指导当中有意识地进行比照和互文性阅读,则一定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这种对比阅读对于提升教师的水平尤其是关于现代诗歌及文学的教学经验也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我们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并紧紧围绕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掘教师的智慧,用心为学生搭起阅读理解现代诗歌的桥梁,就能逐渐构筑起“学为中心”的更有效的现代诗歌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奥地利]里尔克,著.冯至,译.秋日.

[2]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海燕阅读理解范文第5篇

身边一些教师已经将此智慧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听过这样一节课。老师在教授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文时,就注意了文本中的写作因素。他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是写鸭蛋只用了两节文字,其余的篇幅写什么?”学生回答说“还写了有关端午的好多民俗”,老师又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呢?作者为什么不把笔墨局限于家乡端午的鸭蛋呢?这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发呢?”原来,鸭蛋只是个引子,代表着家乡的风土人情,象征着童年的美好生活。我们写作时也应该选准着眼点,将自己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聚焦在可感的形象上。这些对学生写作中如何寻找写作点,如何构思文章有帮助。

无独有偶,另一位老师在教《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时,一文二用,花了两节课。一节课是把这篇课文当着阅读理解的材料,扣住“巨人”一词深入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让学生感悟贝多芬巨人般的人格魅力。第二节课是把这篇课文当着写作指导的材料,老师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本文作者何为是我国当代作家,他与贝多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也不是一个国家的人,他们相隔深远,那本文是如何写出来的呢?原来,何为写作这篇文章是建立在他阅读了很多有关贝多芬的文章的基础上的。这节课毛老师从写作如何选材和组材的角度对学生上了一节非常有意义的习作指导课。写作的材料哪里来?除了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广泛的阅读。这节课引发我们思考:是啊,以前只把课文当阅读的素材,怎么就不能当作指导学生写作的素材呢?

“课文”即“美文”,习作的典范。课文中隐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以及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了习作的范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在课文教学活动中促进作文教学,就能实现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赢,就能实现作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课文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论据库,可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学生若能把课文中的材料充分运用起来,可以以一当十,事半功倍。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正视妻妾客赞美的事例,可用做“认清自己”“正视赞美”等观点的论据;邹忌以此事讽谏齐王的事例,可用做“说话要讲究艺术”的论据;齐王纳谏的事例,可用做“相信自己还要听取他人意见”“兼听则明”等观点的论据。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学生只要能认真分析并总结,就能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讲析课文的同时,可以把课文作者的材料整理好,作为作文材料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补充学生阅读面狭窄,知识贫乏,积累的写作资料太少的现状,提高其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二、课文为作文教学提供巧妙的作文构思

教材中好多课文的结构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例如,《夏感》的“总分总结构”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先叙后议”的结构等,学生写作文时就可以借鉴。比如《蝉》这一课,第一二部分厌烦,第三四部分赞扬,前后对比,立意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欲扬先抑及对比的写法写人或动物。再比如《春》这一课,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通过学习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地写景。再如学习《海燕》,我们可以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象征和侧面烘托,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提升自己的作文档次。

三、课文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古今中外诸多的经典小说及其选段,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如勤劳而麻木的闰土、冷酷贪婪的菲利普夫妇的、勇敢无畏的公输班和唐雎、勤奋好学如痴如醉的香菱、生龙活虎忠义的水浒英雄……这些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得益于塑造人物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的人物刻画方法、环境描写的品析和写作运用,不仅使人物的思想性格鲜明,而且写作人的个人感情表达得充分淋漓。教师在分析完课文后,应及时结合所学到的方法,进行描写人物的训练。

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们认真品析理解课文内的经典篇目外,还要结合课文阅读与其知识相关的课外经典篇目,达到深化和发散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人物刻画方法和谋篇布局方法,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如学生们读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初一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一番言语、动作足可以看出王熙凤奉迎拍马的心理,也见作者塑造人物的成功之处。这都是学生学习的好素材,所以说大量名篇的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四、课文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文质兼美的范文

课文语言的优美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模仿、借用的绝好素材。选择课文中用词生动、句式灵活、运用修辞优美、化用诗词巧妙的句子引导学生仿写,可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江河的诗歌《星星变奏曲》――试仿造这首诗的:“如果……如果……”的句式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期盼。又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芦苇,奔着东南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坚持进行这样的模写训练,对学生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

相关期刊更多

海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

猪业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橡塑技术与装备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