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科考研条件

专科考研条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科考研条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科考研条件

专科考研条件范文第1篇

1、专科当然可以考研,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可以报考。

2、专科生是可以考研的,但是按照规定,只有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两年或两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3、简单的说,就是专科毕业满2年或2年以上,才具有考研资格。但与本科生不同的是,专科考研需要参加同等学历加试,具体考试科目和要求,各招生单位会在官网上公布。

(来源:文章屋网 )

专科考研条件范文第2篇

(一)大学扩招使得医学生供大于需求。在毕业生逐年增加,伴随着市场用人单位的逐渐饱和,供需矛盾逐步显现。

(二)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对医学生招生就业产生的影响。以前医学院校是独立大学,现在有很多医科大学被综合大学逐步合并后,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在综合性大学各专业中排名较靠后,就造成有的学生是从别的专业调剂进入医学专业,并非自愿喜欢学医,这些学生往往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勉强毕业后又面临择业的困惑,就会出现就业不顺利或者不成功。

(三)地区间和各级别医院间的差异限制了医学生的就业选择。

(四)大医疗环境改变对医学生就业产生影响。如医患矛盾的增加等。

(五)社会环境对医学生就业的影响。

(六)医学生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对就业的影响。

在众多可变或者不可变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和其他专业一样,就业状况发生了变化,况且临床医学专业又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点专业,他们的就业之路似乎也没有过去顺利了,所以他们的就业去更加多元化。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制一般为五年,前三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从第四学年开始进入课间实习,最后一年进行毕业实习,这一时间和考研复习准备阶段与毕业实习时间重叠。如果想保证考研成功,学生就需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复习功课等,必然会减少他们在毕业实习中的精力和时间。如何帮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好的就业,统筹兼顾好考研与毕业实习的关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矛盾分析

一是考研与就业的矛盾,在就业压力和经济原因等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同学还继续徘徊在考研与就业的抉择中。二是考研与实习的矛盾,根据调查分析,现在医学界普遍认为对医学生临床实习冲击最大的是考研。三是就业与实习的矛盾,选择就业的学生经常会外出联系工作,这样会耽误实习,影响实习的学习,最后经常会出现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不及格现象发生,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秩序,破坏了医学生系统培养的过程,影响了教学质量。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毕业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使学生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良好的继承能力和极强的创造力,对于每一个医学生来说,毕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高校的扩招,和上述六项内容的因素,临床医学专业性强,就业面窄,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走上了考研之路来暂缓就业压力,考研队伍正在逐年加大,从而忽视了毕业实习,导致毕业实习质量严重下降,同时也影响就业质量。对带教老师来说,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研与就业上,过多的缺岗导致不能完成实习任务,从而影响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并有可能耽误老师的工作。同时严重影响实习医院的教学安排,师生不能很好配合,学生实习质量更加受影响。教学秩序的影响,学生无法完全遵守教学医院的规章制度等情况。

三、实习、考研和就业之间矛盾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思想教育,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和教学医院共同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时向学生提供信息,让学生看清就业形势,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明确方向,正确对待实习、考研和就业三者的关系。

(二)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主要是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培养目标和对应就业岗位,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本专业就业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社区门诊等基层医疗单位。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转变“铁饭碗、金饭碗”就业观等,避免盲目用升学来逃避就业压力。

(三)学校加强就业保障,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现阶段双向选择成为当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学校应尽早联系用人单位,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减少学生就业盲目联系等情况,安心进行临床实习。另外应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及早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根据学生的想法和要求,学校直接出面帮助联系和推荐,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实习上。

(四)合理利用时间,做到多者兼顾。当实习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后,应作出果断的决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学校可以考虑恰当的安排学生的实习,可以根据学生是否考研的意向,分为两个部分,前半年可以将考研的学生安排在较为轻松的科室进行实习,后半年再把选择就业同学安排在较为轻松的科室,做到统筹兼顾。

专科考研条件范文第3篇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划分一定的层次类别,能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从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②非临床医学本科的医学相关专业毕业,其中主要包括:a.临床医学类相关专业毕业(如影像医学、检验医学等);b.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中医类专业毕业;c.护理学专业毕业等。③临床医学专科毕业以及专升本毕业。④非临床医学专科毕业以及专升本毕业。除了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外,以上第②、③、④类来源的学生都可以定义为临床医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完善培养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到以生为本、强化实践、质量优先。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必须首先掌握学生的特点。相对于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而言,跨专业学生有其特定的优势,在转入临床医学学习时,可以在新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其之前的所学,发挥其所长,具有专业交叉的优势,形成知识互补,但有时又会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到新知识的接受;另外一个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劣势,也是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这部分学生其临床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影响到研究生阶段的临床专业学习。形成原因:①入学前所学专业不同,原开设的课程与临床医学有差异,所学的内容与临床医学仅部分交叉,其掌握的临床医学系统知识相对较弱;②部分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会选择放弃临床实习而全身心的投入理论学习,特别是部分跨度比较大的应届考生,由于考试科目与所学科目的差异,很多时候要从头开始自学一部分临床医学知识,造成临床实践时间减少;③由于跨专业学生在入学之前其学习的内容、培养模式及教育理念和临床医学均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在转入临床医学学习时适应期较长。

2改进措施

要解决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兼顾整体研究生教育的情况下,抓好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水平。

2.1严把招生质量关,建立基于实践能力考核的研究生入学评判体系

目前研究生的招录模式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考评为主,这种招录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较快较好地适应临床医学实践工作,如果招生时只重理论而轻实践,必然会给后期的临床实习培养带来隐患,学生不能完成临床实践任务,甚至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招录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的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加大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考核方式可以参照执业医师的考核要求,利用实例分析、上机操作等多种实训手段,有条件地采取结合“标准化病人”的考核方式来对考生的医学实践操作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考查、科学评判,确保招生质量。对于跨专业报考的学生则要考虑其特殊情况,在确保临床基本操作考核合格的前提下,结合其所学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同时可以适当放宽待录取专业要求的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要求。

2.2分类制定培养计划,整体与个体相统筹

在考虑到整体的研究生教育的前提下,结合转专业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培养体系。对于医学专业毕业的非临床专业毕业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医学相关知识,在开设课程上可以考虑与临床专业学生一起学习,同时鼓励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适当选修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包括中医系列和护理学等毕业的考生,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其前期所学学科的差异,必须有重点的增加相应的医学课程,可以通过以下主要途径:①加开临床医学专业选修课;②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在校本科生开设的相关医学课程;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学校同时要增加投入,一方面鼓励本校教师开设适应实际需要的网络课程,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其他网站的学习给予一定的资助。对于额外增加的学习内容,其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尽量在不影响学校开设的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为主,并要求取得相应的学习证明或成绩。

2.3建构临床轮转实习体系,加强临床基本功训练

考虑到大部分跨专业的学生特点主要是其理论基础强于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研究生进入专科实习前必须进一步强化其整体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建构适应研究生教育的临床轮转实习体系,通过重新进行临床轮转实习,使学生构建起更加完整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和进一步提升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虑到研究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临床轮转的时间不宜过长,可以考虑安排半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除所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外的全医院的临床轮转实习,并加强出科考核。通过临床轮转实习,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整体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水平。经过临床培养、考核合格后才允许其进入专科培养,该临床轮转实习体系也可以对所有有需求的学生开放。

2.4强化医院统筹管理,构建协同带教体系

与学术型研究生的“重科研、轻临床”不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会出现“重临床,轻指导”的现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监督和培训工作重视不足,有的导师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管理和指导。学生会被要求参加繁重的临床工作,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研究生从事的只是最基础的如病历书写等工作,对于比较专业的内容得到的指导和操作的机会较少,达不到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的。特别是对于跨专业报考的学生,如果纯粹靠其自身在临床学习摸索,不仅效率低,甚至有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引起其他后果。在专业学习方面,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习效率,研究生除了自己的导师以外,医院或科室要抽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为人师表的一线医师组成带教导师队伍,协同指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研究生的专科学习管理到位,并及时与学生的导师进行交流反馈,对学生专科学习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并出具考核意见,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医院或科室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带教效果好的指导小组成员在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2.5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

专科考研条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临床教学;医院;PDCA管理法;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69-02

我院是集临床、保健、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长期承担临床教学任务。医院在自身建设、经济利益、医疗服务不断提升。相对而言,对教学的投入、带教老师的督查相对不足,同时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进行临床技能学习的机会明显减少以及学生就业压力等均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面对现状,如何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是教学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近年来我院将PDCA管理法应用到我院临床教学管理中,积极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强化领导管理,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激发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方努力,我院在临床教学方面已取得可喜成绩。具体分析如下:

P―分析临床教学面临困境原因,进行原因改善,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用鱼骨图分析)。

D―强化领导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1 强化领导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在医院发展的同时 ,我院领导充分认识到教学 、科研对医院长远发展和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性,统一思想认识,完善教学网络管理系统。由分管院长总负责,科教处具体安排,各专业教研室承担教学任务。各教研室主任由科主任承担,设教学秘书一名,由主治以上高年资医师负责带教任务。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是实习任务完成的根本保障 ,我们从教与学两方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如教学领导小组职责、带教老师职责、实习生管理制度、实习考核、出科考核制度等。建立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如实习带教质量评价表、实习生实习效果评价表,采取背对背考核,评出优秀临床带教老师给予奖励,,通过各环节的严格管理,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教、学、管三方面的积极性。

2 重视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整个临床教学工作中 ,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思想素质等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是临床教学的关键。我院有计划、有组织、按步骤、分层次地对临床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如进行医德、师德、临床教学方式方法、多媒体制作、规范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及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短期培训班,不断提高临床教师治学态度、敬业精神、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3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实践能力。

良好的教学条件是保证临床教学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院改善教学条件,配备学习室、示教室,添置各类教学模型(近2万元),办理图书借阅证 、开放电化教育、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等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和途径给学生提供学习便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同时要求带教老师根据实纲要求,以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为切入点,新患者入院由主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接诊患者,通过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记录医嘱并书写相关医疗记录,带教老师检查学生书写的大病历后 ,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 ,学生通过再次询问病史及查询相关书籍进行修正。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与患者的沟通又复习了理论知识 ,同时又保证了病历质量。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能力,合理分配、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参加各种手术),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诊治工作;每二周进行一次教学查房,查房过程中主要采用PBL教学方式。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辅导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1]。有助于培养实习医师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遇到特殊、罕见病种则组织全体实习生共同参与诊治过程和病案讨论,让实习生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密切师生间的联系,加强交流、沟通。鼓励团队协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其创造力 ,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

C―在院领导的重视下,在科教处的协调下,在各科室医务人员的努力下,我院临床教学管理方面已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

医务人员带教积极性提高,优秀带教老师年轻化,规范化,在我院各项操作技能比赛中屡屡获奖,有5名带教老师成为我院优秀医技人员,有3名带教老师评为扬州大学医学院优秀老师,有1名带教老师成为扬州市学科人才后备人才。

2011-2012年在我院实习的扬州大学医学院共有28名实习生,在医学院实习中期考核及毕业考试中均取得不俗成绩,在扬州大学医学院19个实习点中排名连续二年位于前三名。实习生中考取研究生者占60%,他们真正做到实习与考研两不误。参加工作的学生100%通过执业医师法考试。

A――目前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尚存在部分待解决的问题:

1、增强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更需要得到人文关怀,医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临床,忽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有些医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经验欠缺,对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把握不当,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以后我院将模拟相关疾病,让同学充当标准病人进行沟通能力的训练,在实践中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2、加强带教老师安全带教意识

在临床带教中我院带教老师的安全带教意识有待提高,有时忙于医疗工作,忽视对实习生的指导,让同学单独检查病人,遗漏病人的阳性体征,导致安全隐患出现。故我院将定期进行带教老师的培训,要求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在给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坚决不放松。严格监督,把好医疗安全关,加强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强化实习生法律意识风险

实习生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法律意识淡薄,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我院将通过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其懂法知法守法。

PDCA循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对医院临床教学管理来说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我院将继续不断改革和完善临床教学管理,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专科考研条件范文第5篇

两种教育模式共存的矛盾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间、目标、内容及考核与标准很大程度上吻合,但两者却不能互认而导致两个层次的学生必须接受重复教育,造成人力、物力、医学资源的浪费。

1.1医师培训结束后仍需进行研究生教育。

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随着社会及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在用人需求上要求高学历人才,并要求同时具备研究生学历、学位,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接受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而为选拔优秀一线临床医学人才,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具备良好临床技能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束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的本科学历的培训医师90%以上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攻读专业学位还需花费2-3年时间进行与医师培训具有一致要求的临床能力训练。

1.2研究生毕业后必须进行规范化医师培训。

基于用人单位对医学生学历的要求,为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崭露头角,65%以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第一选择为考研。以广州市某医科大学附属教学医院为例,录取的本科学历培训医师从2005年的92.5%下降到2012年的38.9%,而2011年更是达到最低点25.5%(见表1)。然而,按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法》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均需进行住院医师第一、第二阶段培训,国内二甲以上医疗单位招聘医学人才均要求具备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所以取得研究生学位、学历后必须再进行2年的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

2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的实践

整合医学教育资源,提高医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积极探索建立住院医师培养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是医学毕业后教育改革的一项有力举措。国家教育部、卫生部2012年颁布《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2013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正式确立住院医师培养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改革模式,这标志着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即将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2.1学生的选拔

联合培养模式属于精英医学教育,生源质量要求较高,需在两种学生层次中选拔优秀毕业生,一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二是报考全国研究生统考生;所招学生须为参加统招高考并以一本线录取的生源。同时制定入围条件,其本科期间专业课程平均成绩年级排名、外语水平、特长及获奖情况均应作为入围选拔的评判依据。成立专家考核小组,进行基础知识、英语、面试、临床技能操作等考核,考核形式一般为笔试、口试、技能操作等多方面结合,以确保生源的优质度。确定录取的学生实施学校、医院两级管理,以医院管理为主,学生具有培训医师和硕士研究生双重身份。

2.2课程学分的互认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基础理论及专业课。住院医师需完成医学伦理学、传染病防治、医学统计学等公共科目学习和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实行联合培养模式需实现两类课程的相通及学分互认,可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公共科目相结合,专业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的专业理论课相结合。另外结合所学专业及临床工作需要,再选修至少2门课程,达到课程的学分的并轨和互认。

2.3临床培训及考核的量化统一

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基本一致的临床能力训练。因而联合模式的学生在培训期间,将其临床培训工作量统一标准,轮转时间统一安排为30个月以上。培训实行导师团队指导制,由轮转科室推荐,按照二级学科组成导师团,各轮转科室设专职导师一名,负责该科室轮转期间医学人文教育、临床教学、临床研究指导、出科考核等。实施学生工作量登记制度,将临床轮转期间的工作进行量化统计,通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形成一套合理的培训量化体系,以保障高质量完成临床培训。

2.4科研能力训练的并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侧重于从事实际工作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相比科学学位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来说,其科研要求相应较低;而联合培养学生更需确保充足的时间进行临床轮转以达到医师培训要求,所以对其科研能力要求应酌情降低。将导师配备安排于入学第2-3年,科研训练不脱产,灵活安排于二级学科轮转期间,使其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5学位授予标准的改革

许多专家惯用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专业学位论文不能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所以制定分类型的授位标准侧重临床实践训练是保障联合培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适当降低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并组织专家组对其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进行述评,论文评价合格、顺利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通过课程考试、达到相应学分者,即可同时授予其临床专业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及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证书。

3实施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家教育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教育被纳入到教育部进行统一管理,住院医师管理则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医师培训制度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衔接不够,人才培养内容、目标机制有所重叠,如此造成多重培养模式共存而导致临床教学管理混乱。

3.1政府长效机制的建立

规范的培养机制是中国临床医生培养的发展方向,其培训方案、培养目标、考核制度等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两种身份在相互结合统一的过程中,在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乃至不可预知的矛盾,联合培养的顺利实施,须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牵头指挥下,成立有效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构建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培训医师联合培养有机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认定学生的双重身份,规范和统一各试点单位的改革工作,对改革工作给予政策支持及宏观指导,对于提高改革的质量和效率尤为重要。

3.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执业医师法》的衔接

卫生部出台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专科医师标准化培训等制度缺少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通盘考虑,出现与专业学位制度间的不衔接。《执业医师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第九条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才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也规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应届本科毕业生由于没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后不能从事临床工作,缺乏正规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没有处方权,不能独立进行临床活动,毕业时临床能力较难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要求相应的临床能力,即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水平。而国内多数培训医院则将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作为评价第一阶段第一年度考核合格与否的标准,在合同期第一年未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未通过,将终止其合同。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职业医师资格证书是医师培训最基本的培训要求,是学员开展医疗活动,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