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北爱插曲

北爱插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北爱插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北爱插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学生;抑郁障碍;影响因素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and Maior Factors of Depressive in Junior School Students in Huaibei City. Fan Chunling, Tang Denghua, Zhao Deming, et al. Huaibei People's Hospital, Huaibei 2350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major factors of depressive disorder in junior school students by sampling. Methods Depressive symptom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DS self-rating scale in 2171 junior school students, chosen from four different middle schools in Huaibei City by clustor sampling. In 104 students diagnosed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90 people volunteer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wo group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gender, age, living environment, faming income, and so on, with self-writing, sociological scale, meanwhile self-rated with answer-questionnaire, parent's rearing beharior and rating scale. Results A total of 2158 copies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104 stud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he disease in junior students was 4.8%. The emergency and severity of depressive disorder may be related to parent's rearing behavior, stress living affairs and family relations. Conclusion Depressive disorder is a common psychosis in adolescent group, which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public health and instrctive workers and treated early.

【Key words】 Junior school students; Depressive disorder; Influence factors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过去对神经生物学的因素研究较多,近年来心理社会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抑郁障碍的社会、心理的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青少年作为一个在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群体,患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更多[1]。本研究针对这一年龄阶段抑郁障碍发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做初步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5月以淮北市区4所中学为抽样学校,从每所学校抽取一个年级,共抽取217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173人,女生998人。初一117人,初二232人,高一1822人。

1.2 方法 调查前先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和指导语,由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按SDS自评抑郁量表[2]评定要求,学生独立答卷,并当场收回,并对检出有抑郁症状者逐一进行精神科检查。抑郁障碍的确诊以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3]为标准,确诊患有抑郁障碍的104人中自愿入研究组90人,在排除抑郁障碍的学生中抽取90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集体心理测查。

1.3 心理测查工具 ①用自编社会学量表对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家庭收入等进行调查。②用应对方式问卷[2]对青少年生活中发生应急事件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进行自评。③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BMBU)[2]用岳冬梅等修订的中文版,共66个条目,父亲为6项因子,依次为FF1情感温暖、理解,FF2惩罚、严厉,FF3过分干涉,FF4偏爱被试,FF5拒绝否认,FF6过度保护;母亲为5项因子,依次为MFI情感温暖、理解,MF2过分干涉、保护,MF3拒绝、否认,MF4惩罚、严厉,MF5偏爱被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系统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58名中学生中检出抑郁症状156人,检出率为7.2%。进行以ICD-10为标准的精神检查,最后确诊抑郁障碍104人,抑郁障碍患病率为4.8%。

2.1 一般资料分析 研究组90人中,男46人,女44人,年龄13~18岁,平均15.5岁。大部分来自矿区和来自周边农村,半数为住校生,少数家庭经济状况好些的在学校附近租房,家住市内的不足三分之一。独生子女46人。35人家庭关系和睦,39人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睦,很多同学对自己家的收入不清楚。

2.2 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 见表1。如表1示:FF5(父亲拒绝、否认),MF2(母亲过分干涉、保护)两因子P值分别为0.029和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

2.3 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 见表2。如表2示:EF1-EF6因子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显著性,但EF4(丧失)因子的值大于对照组0.69,EF6(其他)因子的值大于对照组0.49。EF1(人际关系)因子低于对照组0.2。

2.4 3个年级抑郁障碍患病率比较 见表3。如表3示:3个年级中初一年级患病率最低(4.27%);初二年级患病率最高(5.17%);高一年级患病率为(4.81%),低于初二年级(0.36%),而高于初一年级(0.54%)。

3 讨 论

青少年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高度发展且不完善的群体,其心理较为敏感、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抑郁情绪导致抑郁障碍。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抑郁障碍有着重要的影响[4]。本文结果提示,大部分的父、母亲很少关心理解和保护青少年,父亲更多表现拒绝或否认,母亲则过分干涉或保护,这与闫珉等人对抑郁症的成年人的研究[5]是一致的。这样的养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无助感,进而发展出无望感,产生负性归因。一旦遇到负性事件,会认为是自己的失误造成,是不可原谅的,自怨自责,悲观失望;父母给予足够的理解、关心,则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较高的自尊,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偶然的,不过分的自责。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往往是权威和力量的象征,是遇到困难求助的对象。父母过分干涉使得孩子无从求助,趋向于回避,这与王高华、唐记华等人对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及相关性研究[6]是一致的。家庭关系即父母是否和睦对青少年抑郁障碍也有重大影响。应急事件常是导致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重要因素。学习是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和最大的心理压力。本文结果提示,在生活事件的量表评定中,强度最大的前3位,依次是学习负担、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升学压力,这与唐登华、潘成英等人7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探讨的研究[1]是一致的。不同年级的发病情况也各有不同,2所初中是市重点学校,初二年级略高于高一和初一2个年级,可能因为调查是在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初二年级的学生临近中考,学校、家长及学生自身都较紧迫,高一和初一2个年级进入新的学校已进入第二学期,学业上松口气,人际交往和环境已渐渐熟悉、适应。初二年级高于高一年级仅0.36%,而高一年级高于初一年级0.54%。本次调查高一年级的2个学校均是省重点中学,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市区以外的矿区和乡镇,住校学生占大多数。他们背负着家庭的希望和亲人嘱托,在原来的学校都是优秀生,老师宠儿,家长的骄傲,同学学习的榜样,突然面对这么多实力相当对手,竞争特别激烈,面对现实,顿感失落、无力应对,心理的落差也难以承受,低沉情绪和自卑心理产生了,导致抑郁。同时也发现丧失、恋爱不顺、父母关系紧张对抑郁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之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病有着复杂而众多的因素,在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中应予更多的重视。

4 参考文献

[1]唐登华,潘成英,漆红.7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68-470

[2]汪向东.心理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94-196,106-108,161-167

[3]范肖东.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7-100

[4]Perris C, Jacobson L, Lindstrom H,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ew inventory for assessing memonrizer of parentai rearing behavior. Acta. Psychiatr. Scand, 1980,61:265-274

[5]闫珉.抑郁症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2,12(2):95-96

北爱插曲范文第2篇

电视连续剧《北京爱情故事》(以下简称北爱)是2011年由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阳狂欢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陈思成执导和编剧,张歆艺、杨幂、陈思成、佟丽娅、李晨、张译、莫小棋等众多明星联袂主演的都市、言情、时装大戏,一经播出收视率极高,首播当天收视率就直冲榜首,网络点击率已经超过10亿。随着《北爱》的热播一夜爆红还有剧中出现的一批优秀歌曲作品,如汪峰的《北京北京》、《再见青春》、《地心》、侃侃的《滴答》、杨幂的《爱情爱情》等。而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汪峰的歌曲,下面谈谈他为电视剧《北爱》创作的三首歌曲《北京北京》、《再见青春》、《地心》,这三首歌曲不断在剧中出现,确实融入了全剧的故事、主题与精神。《北京爱情故事》无不从当代社会各个层面反应人们的生活状态,而这三首歌曲从气质上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这部电视剧的思想内涵,进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因为越是现实的东西,越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及共鸣。

二、简介三首歌曲

《北京北京》作为《北爱》的片头曲,这首歌的气质最贴近故事的主题,深沉、大气,充满沧桑感,这首歌和北京这座城市是紧密相连的,综合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像一个老北京在回忆自己的生活。这首歌一经打榜就拿到冠军,说明它朴实的曲风确实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再见青春》悲伤的曲调、慑人的歌词,作为此剧插曲,每当歌曲响起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剧中角色一次次的失意,一次次的反省,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只身闯荡北京,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从校园踏入社会的那一刹那,他们背负着不同的使命。《再见青春》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的思考,让我们能有更多的共鸣,不知何时,我们又在开始怀念那段青涩的岁月。

《地心》作为该剧的片尾曲,也算是对《北爱》的一次总结吧,苦闷、悲伤、感叹、狂猛的感情从歌曲中迸发出来,歌词充满了汪峰式的忧郁,而汪峰认为,孤独于他,就像每天看见太阳一样,是一种常态,以至于他的歌曲中常向我们表达的观点是:只有明白了孤独,之后才能发现真正的那些光明灿烂的东西。而这三首歌曲,就是影片中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在爱情观,还是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都在向我们透露一个信息:即应该学会珍惜。

三、歌曲《北京北京》、《再见青春》、《地心》对《北爱》精神内涵的挖掘

1.歌词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对作品精神内涵的挖掘

汪峰的音乐创作属于流行摇滚的范畴,他音乐的亮点在于从他写的歌曲中可以明显看出他接受过“严肃音乐”的专业学习;从歌词创作方面可以感受到亦富有浓郁的文学修辞手法。为此剧创作的三首歌曲《北京北京》、《再见青春》、《地心》采用了“直叙”、“排比”“比喻”等写作手法。歌曲《北京北京》、《再见青春》、《地心》这些歌曲运用的这些“直叙”、“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生活在北京这个特定环境中的人们的身心情况:“他们的期盼、希望、困惑、失落等,”有利于抒发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烘托环境特征,进而达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

2.曲式结构运用对作品精神内涵的挖掘作用

汪峰在电视剧连续剧《北爱》中创作的歌曲其主要结构形式为单二部曲式,这也是当今流行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北京北京》、《再见青春》、《地心》三首歌曲都运用了4/4拍这种规整的节拍以达到歌曲情感抒发的延续性,同时都运用了和声小调的创作手法,通常一般的小调歌曲情感色彩都比较哀伤,情绪比较暗淡,旋律线常用句子重复、段落重复、词曲同步重复等表现手法以达到情绪的堆砌,渲染歌曲情绪情感。进而概括影片含义、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同时延伸影片画面空间,将影片不能直接表达的意义用歌曲加以表现出来,对影片进行贬斥或歌颂,与画面蒙太奇联系起来,使影视作品更加连贯完整。

3.和声调性对作品精神内涵的挖掘作用

汪峰创作的这三首歌曲,从调性上看,第一首是c小调,第二首、第三首都是a小调,这与汪峰在歌曲中想表达的情感是相符的,是为了推动歌曲的情感抒发。如:歌曲《再见青春》中的和声进行I-VI-VII-I,还有歌曲《北京北京》中运用的和声进行I-V7-IV7-III7-I等。从和声上看,这都运用了爵士和声连接的模式,因为歌曲中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用的比较多,但是还是属于I一IV一V一I的功能进行,他打破了传统的I一IV一K4/6一V7一I的功能进行,用I-VI-VII-I和I-V7-IV7-III7-I这种和声连接形式,好似一切都结束了却又心有不甘,从而映射出影片人物面对爱情背叛、事业失去、青春逝去这些遭遇时他们表现出来无可奈何的伤痛与后悔,同时怀恋和向往从前或未来的美好幸福生活。这些都是为了歌曲与影片能够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强影片的叙事功能与观赏性。

4.演唱及配器对作品精神内涵的挖掘作用

听着汪峰的歌曲,总是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令人共鸣的歌词,精致的编曲配器,汪峰用他那嘶吼的嗓音,让摇滚直达心底。配器方面用传统的乐器(乐队常用乐器),复古的失真摇滚吉他,大量使用的民谣吉他,简单不做作的伴奏编配,都是他惯用的表现手法,从歌词到配器旋律,再到演唱,做到高水准的结合,以达到歌曲的完美契合,进而表现出人们生活在北京这种大都市的那份挣扎与追求、悲伤与感叹的复杂心境。

四、影视歌曲对影视作品精神内涵意义的挖掘作用

1.抒发人物内心情感

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时候,常常用歌曲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绪、情感、心理活动等,使人物更加鲜明生动。如古装戏《新白发魔女传》片尾曲中,当男主人公误以为自己的师傅被女主人公杀害,他们自此由恋人变为仇人,而此时响起的片尾曲《流恋》吴奇隆演唱,“我们说好一起到白头,固执着,遥远的相守,眼睁睁看着爱变成仇,你是我最缠绵的伤口,原来爱到痴狂会恋成仇。”充分展现了男主人公的那份相爱又不能爱的苦痛之情。

2.凸显时代特征

一部影视作品必然有着相应的环境及时代特征,不论是古装戏还是现代剧。而我们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也会情不自禁的被剧中的音乐引领,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在影片《三国演义》的片尾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我们从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以体会想象到在那个金戈铁马、煮酒论英雄的年代将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影片中的各种环境在歌曲中都能得到烘托与升华。还有经典剧《上海滩》是以民国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会内的人物情仇和爱情故事。同名主题曲《上海滩》歌词“浪奔 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 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深刻反应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大上海,于人生意义的感慨,对剧中人物复杂性格的概括和升华。直到今日,这首经典老歌依旧还是为人们广泛传唱。

3.深化主题思想

在一部影视作品中,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候音乐和剧中人物进行烘托、渲染,从而达到深化影片主题思想的作用。例如在电视剧《北爱》里面,每当主角们困惑,迷茫或沉思的时候,总会响起主题曲《北京北京》,“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失去,北京,北京。充分表现出人们的无奈、失望等等,这一曲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是影片主题的灵魂之笔。

结语:

影视歌曲并不独立在影视作品之外,当它和影视作品同时出现时,它又被赋予了新的价值。所以,作为影视作品的制作方,除了重视影视剧本、包装、宣传、演员表演之外,还应该注重音乐的制作;作为影视作品的欣赏方,我们要注重欣赏影视作品的完整性,不应该跳过片头、片尾等去观看影视作品,从而降低影视作品的综合审美感。

通过歌曲在影视作品的作用让我更加认识到了歌曲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歌曲不仅丰富了影视音乐,而且强化了影片的叙事功能,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相信未来的影视插曲将会呈现更精彩的效果和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杰.《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歌曲创作的融合与创新》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J].2009年第一期

[2]张千一.《我的歌曲创作》《人民音乐》[J],2008年第8期

[3]王勇杰、章丰言.《解读电视剧《成吉思汗》的音乐文化》 《电影评介》[J].2008年第13期

北爱插曲范文第3篇

《北京青年》是由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赵宝刚和王迎共同执导,李晨、马苏、杜淳、王丽坤、姚笛等主演。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北京青年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北京青年观后心得1连着一个礼拜地不眠不休,总算把36集的北京青年给看完了。说实话,心里觉得挺堵的,就好像打翻了五味瓶,几种感情夹杂在一起翻云覆雨,有羡慕,有向往,有崇敬,但到最后更多的却是苦涩和无奈。

说说何东吧,他是我这部剧里最佩服的人,一上来便以一个高调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领证当天把相恋三年的女友甩了,把经过多年努力考上的公务员工作给辞了离家出走)。我真不知道那是以勇气会让他想到去重走青春,更是以怎样的一种毅然决然去踏上这条路。

首先必须承认,何东这种做法是极度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行为。无故辞去工作,是为不忠;擅自离家出走逼得其母下跪;是为不孝;抛弃糟糠之女友,是为不义。然而如此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却一路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轰轰烈烈地走完了自己的青春之路,这在如今这种条条框框的世界里发生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这让我特别嫉妒,发自内心地嫉妒。嫉妒是因为我不能像他那样下定决心去走自己的路,不能像他那样不顾自己的父母家庭,不顾自己的亲朋好友,不顾方方面面的.限制,勇于追寻自己的梦想!比起他来,我简直一文不值,一无所有!一个连梦想都没有的人,活着还不如去死。

回顾自己曾经的生活,我好像也有过梦想。年幼的时候,家里对我的期望是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于是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上了学之后,知道了科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于是便梦想着当个人人敬仰的科学家。更大的时候,成为一个医生,治好奶奶的肩周炎是我的梦想。而当自己真正长大懂事了,却发现自己的目标渐渐地变得虚无缥缈,梦想早已失去了勾勒的轮廓。这个时候的我,却更像个被弄坏了最心爱的玩具的孩子,心像消失了一般地痛、

每个人小时候都是一个幻想家,手执彩色蜡笔,给整个天空添上七色水彩。而现在,那支蜡笔逐渐变成我们通过考试的黑色水笔,永远单调的黑色,机器般地在纸上重复着沙沙声。是的,我们的梦想被现实替代了,因为我们知道,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都要通过无数次的考试,无数次的脱颖而出,无数次地分班,无数次地被调剂,无数次地面对现实。到最后,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们黑白色的青春,这不是我想要的,却是我不得不要的。

没有梦想的青春,总是过得很快的,后青春期的我,甚至不记得有过怎样的一段回忆。我没有打过一次架,没有谈过一段完整的恋爱,没有风风光光地考过全校第一,也没有轰轰烈烈地得过倒数第一。然后顺其自然地考上了普普通通的大学,去念着一个我不喜欢的专业。“平凡”是我这段青春的结束语,“遗憾”是宣布这段青春死亡的悼词。

但是我却有幸在这个时候重新认识自己,继而幡然醒悟,便如道家所言,我已明白我所不明白之处,离道不远矣。是的!我仍年轻,依然有大把时间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生命只有一次,但青春却可以重来,纵使青春易逝,只要从现在开始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无论什么时候追求梦想都为时不晚!我的青春,从现在开始!

年轻的感觉,真好!

北京青年观后心得2热播劲头未过。也许看过电视剧的每一个人即使不会冲动的丢下一切,然后重走自己认为可以追逐到让梦想会实现的路,却不能否认多多少少有股心动,希望自己那么的一刻能够有勇气抛开一切,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个个的四方格将我们圈着,似乎很多的时间里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自己,活着的意义似乎也只剩下了赚钱,物质高于一切充斥着我们的思想。

必须得认承,有那么的一刹那,我想到了放弃一切踏上旅途,可是我只是那一瞬间有了冲动而已,太过于理智的人生让我们失去了冒险的乐趣。也许从小早当家,深深地知道生活的不容易和贫困的可怕。于是,在梦想与现实遭遇矛盾的时候,总是会想很多,想这么多年来苦苦熬过的日子;想父母亲劳累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和他们已经见过半甲,已逐渐老迈和孱弱;想工作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疾病对穷人所带来的窘迫和无可奈何……知道即使没人强迫自己给自己的肩上扛上过多的责任,却无法抛弃一份让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从此已经无法轻松上路了。

总会看些关于旅游的书籍,羡慕作者边走边写的潇洒,羡慕他们见过大海浩瀚,雪山无限的纯洁,溪流的温柔……曾经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够轻松地背起背包,只一心一意地一路向东、一路向南、一路向西、一路向北不停地走,我可以去丽江邂逅艳遇,可以去江南水乡聆听美丽的水雾,可以踏着满地的.黄叶沐浴着艳阳慢慢地走进森林的深处,可以看蓝天白云绿水红叶,然后边走边写边画,累了可以停下来歇歇,然后再出发。假如有一天,我老的再也写不动了,就找一个墙角下可以晒太阳的小村庄住下来。只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一切都只是在梦中会实现,在梦想的时分只能独自咀嚼这一份悠闲,这一份为梦想随心所欲的潇洒。

剧中有句话说得甚是明白:有钱了才能出去旅游。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是穷游的呢?恐怕没有多少吧。

青春不会重来,即使我们用心去走一走,即使我们想抓住不放手。

而,现在,也许我可以做到的是,过好每一天,依旧怀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动力,即使梦想很遥远,,即使是很久以后才能实现,即使最后并没有实现,但是怀着梦想生活着,一样会很美好。

北京青年观后心得3初识宝刚作品是看《编辑部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他以思想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当代人生活的作品著称,其青春剧在社会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北京青年》作为青春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整体阵容强大,九位青年实力偶像演员的倾情演绎,采取不断行走实地拍摄的新方法,在人们看腻了的宫斗剧、谍战剧、婆媳丈母娘剧中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首轮热播期收视率持续保持第一,不愧是宝刚导演的扛鼎之作。

针对社会上一些人的看不懂,北京青年是“背景青年”的批评,宝刚导演明确的说,你说能力达不到“重走”,证明你活的不如这几个青年,可是你还不思进取或者改变,电视剧就是写给演给这些人看的。浑浑噩噩的生活,物质社会中的犬儒状态,很多人麻木了,冷漠了,没有激情,丧失了精神追求,北京青年就要刺激一下大众,挑战这种不省不察醉生梦死的精神状态。

重走青春,实现理想,找回激情,让生命之光充满力量,我想这是北京青年要展示给观众看的。

经历过大山大水之后,你会有一个高山的胸怀,才知道什么是你最想要的。第一集里反复出现的王越节目就像是一个青年生活指南,让黑暗中摸索出路的何东朝这个光亮努力着。

大哥何东面对的生活是令人窒息的,他的家庭环境和成长道路有一点像青撞更里的邓家齐,或许他比家齐更不幸,父母之间没有爱情的婚姻让他害怕。母亲的过度溺爱和全方位操控他的生活,使他心里不断产生逆反,在长期的郁闷下被王越节目唤醒,突然做出“断奶”的决定,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找一份让自己心动的爱情,这个想法并不过分,但是却严重伤害到权筝,所以他的改变自始至终伴随着负罪感,并在不顾一切的坚决和善良恻隐之间产生纠结,直到重新认识爱自己的人也是最值得他爱的,心结才彻底打开.何东在行走的过程中遇到叶坦、王越,但她们并不是他所想要的。经历了大山大水,才知道他生命中的唯一还是权筝,这只有他自己做出比较选择之后才知道。他命中注定是先“结婚”再和“离婚”的恋人谈一场真正的恋爱。

何东不是个讨喜的角色,有点自作自受的没事找抽型的嫌疑,这个人物最受争议的地方时他离家出走的必要性,这是全剧是否真实存在的关键。为了让何东重走青春的理由合理充足,剧里做了不少的铺垫,我想最能理解他的是妈妈在餐馆的那一跪,是任何有尊严的男人最受不了的吧。但是个人觉得,只围绕着妈妈的强势、父母的口角等家务层面是不够的,如果能对他工作环境比如再作点铺垫工作如何令人厌倦、人际关系难以协调或遭受不公待遇等等(不需要太多情节,点到即可),他的毅然辞职会更顺理成章一些。

二哥何西是个乖乖仔,单纯可爱的大男孩,在剧中最讨巧的人物。在优裕的家庭中长大,性情温良随和,没有什么叛逆性,也没什么主见,凡事依赖几个兄哥,他重走青春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男子汉气质和能力,从而获得丁香的赏识和爱情。十分偶然地,他在异地收获了另一份被爱的情意,精神病人任知了的错爱,让他第一次体会到被爱的幸福与快乐,同时唤起他爱的'责任。他同时爱着两个女性,因为丁香的信任,在何西身上最能体现人类爱情的美好理想的光辉,爱的奉献,爱的执着,爱的忠诚和爱的高尚。与丁香的互相尊重和共同坚持发展为不渝之爱,是他重走青春的最大收获。何西无疑属于我们当代最推崇的二分之一童话,如果说这个人物有什么是错误的话,也是美丽的错误吧。

三哥何南是事业心强的海归设计师,一根拐棍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他的重走青春理由很简单,为创业而走四方。何南也是剧中遭受挫折最多的青年,从何南的遭遇看到经济大潮中商人种种见利忘义的金钱角逐,从何南身上我们看到青年可贵的拼搏精神。一文不名的吊丝海归,和白富美的同学叶坦最终走到一起,是美丽而自然的。唯有同样单纯善良的两个人才能不计名利金钱帮助四叔重振企业,同时开创他们的事业,北青的最励志要看何南。他对爱情的迟钝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不敢接受叶坦爱情的原因是与学识地位不符的不自信。而这种不自信来自何方剧中没有交代,因为不靠谱的父亲?还是本身性格的弱点?也许是剧本欠缺也许是演员表现不够充分,造成这个人物的相对单薄。

北京青年最二和最出彩的角色要属老四。四哥何北是京城胡同的小混混,有“富二代”的背景,却没有“富二代”的RMB,用演员杜淳的话来讲,北北不是高富帅,是个极品吊丝。中庸一点说,何北算是二分之一高富帅二分之一吊丝的混搭,白天做小店员,晚上混夜店,喝酒能侃会玩,有点像青撞更中的蒋公子,比蒋公子要潮要浑要牛,因为学历低,话到他嘴里就变味,那一口地道京片子和表情的调侃俏皮,有点像“男版小燕子”。性格外向的北北,有点男性荷尔蒙过剩的,有点自以为阅历丰富的得瑟,因为人够帅、够爷们儿,赢得酒吧妹唐娇的芳心。何北和唐娇是北青中最“接地气”最靠谱的一对恋人,也是重走青春的最佳人选,因为一无所有,他俩可以无牵无挂的轻身上路。何北的改变也是最惊人的,从最二青年到酒吧经理到帮助老爸重振企业的有为青年,经历了一番化蛹成蝶的蜕变。

北京青年的音乐是影视歌曲的成功典范,融合流行音乐的时尚元素,很好诠释作品精神内涵,极大烘托情节和人物,升华生活真实为艺术真实。

北京青年的主题曲插曲,为音乐才子汪峰所作,他的摇滚富有激情,大气豪迈,唱出当代人心底隐藏的最深刻的人性。认识他是那首唱红春晚的《春天里》,曾无数次被这首歌感动落泪,留在春天里,唱出青年的苦难和渴望,忧伤和快乐。北青中的汪峰作品延续他的风格并达到辉煌的极致,很好诠释了宝刚作品直面人生撼动心灵的精神底蕴。片头曲《活着》是一首节奏感极强的rap,叙述生活的折磨与无奈、青春的躁动与受伤、精神的修正与热爱。四个男主角的诵唱充满阳刚之气,低沉与亮色,悲伤与欢愉,唱出现代青年的无悔青春。

片尾曲《存在》“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如同死去”一句句紧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拷问我们的灵魂“生命沦为何物”乐章饱满,富有激情,哲理深刻,酣畅淋漓唱出青年们如何冲出牢笼选择生活道路的艰难挣扎和唯改变才能前行的精神主旨。

北京青年观后心得4《北京青年》最近在东方卫黄金时段热播,我有一搭没有一搭地尝试着看了几集,总算在昨天晚上迎来了大结局。北京青年收视效果究竟怎么样,我不敢妄下结论;不过对于我来说的确不敢恭维。

现在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像人一样浮躁,喜欢跟风。前一段时间,《北京爱情故事》确实火得不行,让“疯子”一词里巷相闻。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北京青年》应该是在努力地模仿《北京爱情故事》。取了这样一个名称,使我在看它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与《北爱》下意识地作着比较。而这一比,就使口味大掉,打不起精神。

首先我得承认演员的表演技能确实不错,对白自然真实生动。但让人遗憾的是剧情对主题的表现力度不够,面太大,导致剧情空泛。我们虽然可以看出《北京青年》想通过何东、何南、何西、何北堂兄弟四人的爱情故事,来展现当代北京青年的对爱情和事业的追求。但由于面太大,剧情不能吸引人。通篇让人感觉到是在胡闹。

而《北京爱情故事》则不然,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犹如一条红线贯穿着电视剧的始终,充满了悬念。电视剧设置了各种考验故事主人翁的事件,使人物在金钱的考验面前如何变化。例如石小猛面对金钱和事业的诱惑,最终痛苦放弃沈冰;石小猛与程峰之间的爱情纠葛。还有吴荻、秦皇与伍媚之间的复杂而微妙的爱情纠葛,都十分生动感人!

电视剧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现在的观众欣赏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电视剧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视剧剧情非常重要,它是吸引观众的源动力,平淡无奇是注定要被观众冷落的!

然而,文艺界就是有这种传统,尤其是如今的电视剧尤为严重,一旦看到什么题材的作品火了,要么是接着无休止地拍什么续集;要么就是刻意地去模仿人家;最让人生烦的是不同的导演不同的演员去拍摄同一剧情的电视剧。已经被拍两遍的电视剧数不胜数,而且都是上百集的大型电视剧,例如《红楼梦》、《西游记》。而《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被拍了多少遍,恐怕已经没有人能记得清楚了!孰不知,什么续集,什么重拍,什么相同题材,却怎么也难以超越原作。事情不明摆着吗?人家原作之所以能火,就是因为从题材到剧情,再到演技,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不然怎么让能观众喜欢呐,你认为观众是白痴啊!我认为重复地拍这些大部头的电视剧,动辄斥资几个亿,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北京青年观后心得5又是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电视剧,不知道要说些什么,精神和心灵已经随他们上了路,时而跟他们一样颓废,时而跟他们一样张狂,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证明青春还在自己的血液里流淌。

草草一句青春重走一回,斩钉截铁的背起行囊出发,这足以说明你正值青春,因为你生活的背包还未将你压垮。我们一直在追逐青春,怕它溜走的太快;同时我们也在浪费青春,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追逐青春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实现那看的见摸不着的梦想?还是为了抓住在青春期可以再放肆一把的理由?不,不是,我知道一定不是,我们是为了给自己一颗开阔到可以衡量自己生命价值的心?或是为了给自己一双清晰到可以看清自己梦想之路的眼睛?看吧我疑惑了,心态不够豁达;看吧我不能确定了,眼睛还是在朦胧。扪心自问: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我不够热爱。没错这就是我的症结,也许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我们只所以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是因为不够热爱!不够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墨守成规;不够热爱我们的爱人,所以做不到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不够热爱我们的梦想,所以在默然中淡忘它;更不够热爱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看不淡人与人之间的纠葛,理不清事与事之间的因果,困住了原本能飞的那双翅膀。

相关期刊更多

河北画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