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再见英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而电影真正吸引人的彩蛋正来自于片中的这支抵抗组织,其中的人物耳目能详: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小美人鱼、林肯总统、自由女神、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和他的好基友——另一个叫做米开朗基罗的忍者神龟……很显然,“乐高玩具+漫画英雄”的黄金组合才是华纳兄弟下决心与乐高品牌投拍此电影的关键,近年来这种“怀旧+超级英雄”的组合频繁被市场认可,英雄电影的叫好又叫座已不稀奇。
七千个英雄与两个巨头
虽然超级英雄从来不是国人的娱乐主菜,但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出身于美国漫画的英雄们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超人、蝙蝠侠、蜘蛛侠、X战警、绿灯侠、闪电侠……不可忽视的是,这一个个名字所象征的,实际上是一个由7000多个英雄所组成的漫画英雄的庞大国度。在这个国度里,有好人,有坏人,有路人,也有对立势力。
1938年4月,美国漫画英雄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位——超人,开始在“动作漫画”中亮相。此时距离1929年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尚不足十年,尚未恢复的经济衰颓导致犯罪率大幅度上升,这样的时代召唤英雄,于是超人出现了。被称为内裤外穿的超人甫一露面就将汽车高举过头,奔跑着超越奔驰的列车,还能自由翱翔于天际。这样的漫画英雄,浑身都散发出正在崛起中的美国人所向往的美国理想——崇拜力量,深信自己可以拯救世界,为人类带来自由、民主和希望。于是,在随之而来的二战时期,美国漫画的第一个黄金期到来了。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伴随着动荡的世界形势,支撑超级英雄行侠仗义的源动力一直存在。随着越来越多的英雄出现在世界上,对应的英雄组织也应运而生,那就是“正义联盟”和“复仇者联盟”。而实际上读者们都很清楚这两个英雄组织的背后是美国两大漫画巨头——DC漫画公司和Marvel漫画公司。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两家公司合占着超过80%的美国漫画市场,也成为美国英雄电影的超级输血机,为好莱坞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版权改编素材。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结合着日益发达的3D电影技术,以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等为代表的漫画英雄正在成为电影荧幕上的常客,并为票房成绩做出了稳定而令人惊艳的贡献。
他们也曾走麦城
美国漫画英雄们行侠仗义的道路也并非一路坦途,作为现实社会的另类投影,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乃至科技的发展变化都会对漫画产业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
首先发难的是政客和专家。上世纪50年代初,一位叫做魏特汉的心理学家在田纳西州参议员凯弗维尔的支持下,开始向漫画产业发难。魏特汉认为青少年犯罪率攀升的罪魁祸首就是漫画,原因是他所认定犯罪的青少年都看漫画——如同他们也都喝可乐。这一滑稽的指控竟然成功了,针对漫画出版美国参议院举行了听证会,此后业内组建了一个审查机构,简称CCA(Comics Code Authority)。CCA制定了极其严格的审查制度,当时认为漫画的受众只是儿童群体,所以没有分级制度,而漫画中不能有任何反映现实社会丑恶的不良观念出现。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如履薄冰,什么都不敢画,出版社纷纷倒闭,漫画从业者大量失业,整个行业进入冰河期。
接下来的打击来自于电视的普及,漫画作为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受到了上世纪电视行业大发展的冲击。一方面是漫画家们夹紧尾巴做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自然画不出有想象力有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再加上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生产的电视剧,漫画行业一时间雪上加霜。前面所提到的DC漫画公司和Marvel漫画公司的出版发行量如雪崩般下滑,甚至到今天都仍未恢复到历史最佳状态。在这样的时刻,超级英雄们似乎面临着比漫画中还难以翻转的局面——放眼皆是敌手,走出困境唯有自救。
以电影的名义浴火重生
整个行业的初步复苏,首先来自于英雄们的自我救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超级英雄们不再依赖于天生的能力,也不再完美,他们具有了现代意义上的人性意识。换言之,英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凡人。著名漫画家斯坦·李引领了这场革命,在他的笔下,“蜘蛛侠”和“绿巨人”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弱点:“绿巨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坏脾气,而“蜘蛛侠”竟然追求不到自己喜欢的女孩!随后的英雄们也开始走向人间,由于这些超级英雄形象更具有现实存在的可信性、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因而受到美国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英雄们也随之走进了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视野内。
【关键词】肺肿瘤;数字照相术
0引言
数字照相术(digital radiography, DR)因其影像的采集、成像、传输、存储、后处理等各种技术的使用操作方便、快捷、图像质量好等优势,目前在临床X线摄影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1-3]. 目前我国城市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已经跃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DR系统在批量胸部体检拍片的报道不多. 我们就DR在胸部批量摄影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1材料和方法
Magic View 300 DR系统(德国西门子公司),曝光条件:胸部正位110 kV, 8 mAs,侧位120 kV, 12 mAs,图像显示时间3 s. light speed16排CT机(美国GE公司),重建层厚1.25 mm. 直径小于20 mm以下的肺小结节与CT进行分组比较,使用DR后处理中的局部放大以及灰度和空间频率调节等技术对以上患者的图像进行后处理. 过去有老病灶、小结节X光片或已经刻录存盘的将资料调出来进行比较. 发现可疑新病灶的直接进行肺CT检查. 所有体检的新资料均用DVD光盘刻录、存档. 3 a内用DR机拍体检胸片18330(男14212,女4118)例,年龄19~92岁. DR影像显示肺内直径2 cm以下小结节影161例,其中25例与前1 a胸片比较无变化,行肺CT检查显示肺结节229个,根据结节大小进行分组观察20 mm以下小结节DR显示情况,主要通过CT肺窗图像与DR像比较来判断DR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一台DR机,叫号、摆位、键盘操机3个技师流水作业,上午4 h可以检查患者400个位置.
2结果
161例在DR图像上可疑为20 mm以下肺结节的进行胸部CT检查,部分病例显示2~4个小结节. 2例DR认为小结节CT显示为血管重叠. 肺中外带小结节容易在DR像上显示,CT肺窗像上肺小结节直径往往比DR像结节稍大 (图1~3),肺内带小结节容易与血管轴位重叠像混淆,HRCT薄层(1.25 mm)重建显示肺结节更清楚,与肺门大血管及心脏重叠的肺小结节在DR像上显示不佳或者不显示(图4). 同一组肺部小结节灶DR,CT显示:肺CT 43例直径10.1~20.0 mm的小结节在DR像上显示42例(97.67%);直径8.0~10.0 mm 图2图1的HRCT,显示4 mm×6 mm,比DR稍大,CT值79 Hu,边缘光滑的细结节在DR像上显示率95.29%(81/85),直径5.0~7.9 mm的细结节DR的显示率为47.83%(22/46);直径2.0~4.9 mm的肺结节DR的显示率为29.09%(16/55);直径8.0~20.0mm肺结节DR显示率为96.1%(123/128),DR未显示的5例8.0~20.0 mm结节中被纵隔、肺门挡住掩盖3例,结节密度太低(CT值-80~-60 Hu)2例. 直径2.0~7.9 mm肺结节DR显示率为37.62%(38/101),CT像上未显示,即密度低21例(CT值均低于-50 Hu);被肺门、纵隔遮挡42例.
2.2 mm, CT值-65 Hu,与纵隔重叠,DR像不显示3讨论DR系统具有良好的图像分辨力,分为空间分辨力(高对比分辨力)、密度分辨力(低对比分辨力)以及时间分辨力等. Libby等[4]报道直径15 mm以下肺结节仅5%的为肺癌,肺结节大小<5mm的肺癌罕见. 本资料显示,DR像对直径8.0~20.0 mm肺结节显示率达96.1%,能够满足体检发现肺小结节灶的要求. DR对直径2.0~7.9 mm小结节显示率低(37.62%),但是这一组大小结节中肺癌的发病率极低[5],不会明显漏诊. 本结果显示肺小结节在DR像上是否显示与其大小、密度及部位关系密切. DR成像比CR快、图像质量好. DR对直径小于2 mm、低密度的微小病灶,DR判断显示能力明显降低[3],漏判率明显增高,而要依靠有经验的医师才能准确把握评判标准,这是DR的不足之处. 而实际上CT虽然可以显示直径1.0~3.0 mm的小病灶. 但要判断其良恶性更困难,须3~6 mo定期复查. 有人报道CT检查胸部时被检查者接受的X光射线量相当于普通X光胸部检查的400倍[6].
DR系统从曝光结束到图像采集完毕显示在监视器上需要3 s左右,即可观察摄影效果,实时成像为曝光后立即在显示器上成像,不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可及时观察摄影效果,如果发现因为摄影不准确、患者移动、患者没有屏气、患者身体上有异物等原因造成的影像质量不符合诊断要求时,可以立即进行纠正并进行第二次摄影. 避免了屏胶摄影、CR等摄影方式需要等较长的影像处理时间才能看到摄影效果的弊端,因此减少了患者摄片后等候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DR图像在荧屏上显示应调节合适的窗宽(0~8196)、窗位(0~4096). 窗宽、窗位的调节范围大给图像的后处理留有更大的处理空间,工作界面简捷,易于操作,为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尤其对低密度病灶通过图像后处理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局部任意放大,发现可疑结节或病灶,可以先打印胶片或者直接做肺CT检查.
总之,DR检查准确、快捷、实惠、放射线量少,目前仍然是批量胸部体检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郭长运. 平板式探测器和常规X射线数字化成像未来[J]. 医疗设备信息,2002(2):1-8.
[2]李清军,张建梅,赵洪朴,等. DR在胸部摄影中的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883-884.
[3]欧月永,梁约鳌,阮翔,等. DR胸部摄影影像处理参数的探讨[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增刊):160-161.
[4]Libby DM, Smith JP, Altorki NK, et al. Managing the small pulmonary nodule discovered by CT[J]. Chest, 2004,125:1522-1529.
【关键词】护理干预 胸腔镜 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98-01
胸腔镜手术是将胸腔镜经肋间插入胸膜腔,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直视胸膜腔内病变的机会,并可能对病变进行诊断和(或)治疗,包括内科胸腔镜及外科胸腔镜。
胸腔积液是胸膜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其病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由于技术上的局限,传统的诊断只能通过反复抽取积液检验分析及结合影像学判断。由于很难得到细胞学等病理诊断,胸腔积液的真正病因得不到确诊,从而往往延误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内科胸腔镜的开展确定了胸腔内有无液(气)体,并将穿刺液送化验室及病理检查,以确定积液的性质和病因。
一 胸腔镜检查方法
内科胸腔镜是一项呼吸科医生可操作的安全、有效的、侵入性微创的诊疗操作技术,用于经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膜腔疾病患者的诊治,它能够在直视下观察胸膜腔的变化并可进行胸膜各层活检。易操作、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能耐受,费用低。
二 操作目的
1诊断性穿刺 确定胸腔内有无液(气)体,并将穿刺液送化验室及病理检查,以确定积液的性质和病因。
2化疗性穿刺 通过抽液或抽气减轻胸腔压迫症状,促进液(气)体的吸收,或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
3脓性患者 可进行反复穿刺抽脓引流,配合灌洗及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
三 术前准备
选择好病例,术前进行出凝血时间、肺功能、血气分析、血压、心电图等检查。非气胸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注气300~500ml,形成人工气胸后进行胸部X线透视检查,观察有无胸膜粘连确定进镜部位
手术器械的准备:
无菌铺巾及单;护士铺无菌巾及单,准备胸腔闭式引流瓶;手术刀;手术缝线;皮镊;电凝装置;麻药―利多卡因;止血钳;胸腔镜及影像系统;吸引器及管路;Trocar 套管;胸管(成人24号管)
四 操作步骤
护士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备皮及皮肤消毒;铺无菌巾―按开胸手术;手术医生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切开皮肤(腋中线6―7肋间);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肋间肌肉组织至胸膜腔进入Trocar,选择安全的切口插镜。
五 内科胸腔镜的禁忌
1绝对禁忌症:进镜部位脏壁层胸膜粘连致胸膜腔消失
2相对禁忌症:控制不住的咳嗽;不稳定心血管疾病;通气弥散功能不佳致显著缺氧;出血性疾病。
3术中注意事项:术中检测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引流胸水注意事项;防止复张性肺水肿;以不出现咳嗽、SpO2下降为宜;活检部位疼痛―局部喷利多卡因;不可盲目进镜,胸水尽量抽尽,以便充分暴露病变部位。
六 内科胸腔镜的适应症和并发症
1适应症:诊断困难或难治性的胸腔积液
2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轻度血压升高、低氧血症较严重的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大出血、复张后肺水肿、胸腔内感染等。
严重并发症:呼吸衰竭或猝死等。
不良反应主要为胸痛和发热胸管拔出时间一般为一周之内,多为1-3天
七 内科胸腔镜的操作注意事项
熟练的检查和治疗技术是防治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人工气胸术后影像学显示胸腔粘连严重,则不宜行胸腔镜手术;选择安全的切口插镜点;镜下见粘连组织较厚或有血管生成时,不宜分离;脏层胸膜有明显病灶时,活检动作要轻,避免硬拉;在膈肌处活检时,需屏气,以防膈肌活动损伤膈肌;活检时应避开血管,减少出血的发生;吸引胸腔积液时,速度不宜快,以防肺复张后肺水肿
八 内科胸腔镜的应用经验
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诊断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对恶性胸膜疾患的诊断、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 胸部 CT 低剂量扫描 健康查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1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待行胸部健康查体者,低剂量CT检查与常规剂量CT检查各30例,两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60岁,平均46岁。检查前均无明显不适。
检查方法:CT低剂量扫描采用Aquilin16层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头,头先进,吸气末屏气扫描。低剂量组扫描条件:管电流25mAs,层厚2.0mm×16mm,管电压120kV,重建层厚7mm;肺窗(WW1300,WL-550)与软组织(WW350,WL35)双窗观察。常规CT扫描条件:管电流100mAs,层厚2.0mm×16,管电压120kV,重建层厚5 mm;肺窗(WW1300,WL-550)与软组织(WW350,WL35)双窗观察。
评价方法:对常规X线胸片检查与低剂量CT扫描及常规CT扫描的诊断价值及检查效率的评价指标包括:发现病变的敏感性、显示病变的准确性、显示胸部结构的清晰度、图像质量、辐射剂量。
结 果
本组60例正常人群健康查体者,在常规X线胸片检查中,52例患者未发现异常,仅6例发现肺内钙化点,2例肺纹理增粗;在30例低剂量CT扫描检查中,23例患者无异常发现,5例患者发现肺内钙斑、肺大泡等陈旧性病变,2例肺内小结节(对发现病变者再行常规剂量CT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图像比较,两者诊断相符合);在30例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中,24例患者无异常发现,4例患者发现肺内钙斑、肺大泡等陈旧性病变,1例左下肺占位性病变,经增强检查诊断为肺隔离症,1例肺内小结节。
讨 论
【摘要】
由胃酸食管反流致食管痉挛所致胸痛较常见,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而误诊误治为心肌梗死,影响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在心肌梗死诊断中,为尽快鉴别排除胃食管反流疾病所致的胸痛,我们对胸痛疑心梗住院的患者,给于口服碳酸氢钠症状很快消失,对快速排除部分因食管反流引发的胸痛,进一步确诊心肌梗死及抢救治疗具有效好作用。
【关键词】 急性胸痛;碳酸氢钠;鉴别诊断
急性胸痛为心内科急诊,多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所致。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急性持续性胸痛,并非心血管原因,而是由胃酸食管反流食管痉挛所致,易被误诊为心绞痛及心肌梗死。2004年5月以来,我们对以心肌梗死收住治疗的65例患者,部分经口服碳酸氢钠,疼痛症状很快消失,经心电图,心肌酶学动态观察排除心梗,诊断为胃食道反流性胸痛,并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或溃疡,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65例,女性26例,均疑为心肌梗死急诊收住院患者,年龄35~76岁,平均59岁,病史1~3小时,发生时间夜间9~12时23例,早进食稀饭,馒头,糖水煮鸡蛋后1小时38例。入院时症状为突发胸骨后持续压窄痛,牵拉痛,向背部放射,并有显著胸闷伴心悸,22例同时伴上腹闷胀及不适。全部均无明显嗳气及反酸。65例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心肌缺血。ST段抬高,心肌酶及铠钙蛋白异常38例。ST无明显抬高,入科后经口服碳酸氢钠疼痛症状很快消失,心电图动态观察心肌缺血随之改善及消失,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动态观察正常27例。
2 治疗结果
患者入院后,立进行吸氧,心电监测,同时口服碳酸氢钠0.9克,边观察疼痛绘解情况,边抽血急诊检查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结果为:口服碳酸氢钠5~10分钟内症状无改善,经心电图,心肌酶,肌红蛋白动态观察确诊为心肌梗死37例。口服碳酸氢钠5~10分钟后,症状很快消失,心电图显视心肌缺血明显改善或消失,心肌酶正常排除心肌梗死28例。其中1例入院时胸痛。胸闷,心悸突出,心电图提示心肌重度缺血,ST段显著抬高,有病理Q波,但经口服碳酸氢钠后症状很快消失,按心肌梗死治疗观察8天,心肌缺血消失,病理Q波及ST无改变,诊断为食管反流性胸痛,陈旧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