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演讲口才;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102-02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陈 萌 (1985-),女,硕士,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建筑美学。(广东 广州/510310)

作为一名基础课程教师,过去笔者将课堂教学定位为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拓展见识、培养素质为辅的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定位过于模糊、针对性、实操性不强等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教学真正适应中职教育标准;如何将基础知识与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密切结合,让学生将所学基本知识运用到日后工作中,可以说是笔者思考最多,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心之所在。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递接受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比如学习新课,而课后进行的则是知识内化,比如写作业练习、实践、调查等。而在翻转课堂上,这一模式完全颠倒了,学生是在课后进行知识的接受,通过教师微视频的讲解以及教材和少量测试练习,而在课上进行的才是知识的内化,通过习题的解决,与同学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的方式内化知识。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

以上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为笔者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启发。根据实际情况,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

一、 教学思维的翻转,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功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教师工作的意义所在。很多时候,教师会把成功感定义为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满足,主体是教师。这种惯性思维模式,从根本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改革,使教改流于形式。因此,只有彻底扭转思路,将“教师成就感”变为“学生成就感”,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触及教学改革的核心。

然而《演讲与口才》课程该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成就感,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将《演讲与口才》课程内涵深化及扩大化才能真正解决以上问题。

正如口才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教授该门课程不能只是片面的练嘴皮子或者教普通话,而应将其与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密切结合。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会自我肯定”作为课程核心思想,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一旦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将关注点从知识点完成度、分数等方面转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提升。从而让学生通过教师、同学的肯定,再逐渐转化为对自我的肯定,而这种肯定正是学生成就感的真正来源。

因此,通过教学思维的翻转,让学生首先不再对《演讲与口才》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减轻了当众发言的畏惧心理,最后通过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也让教师最终认识到唯有帮助学生建立起成就感,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二、 教学模式的翻转,学生是课堂的绝对主角

过去的《演讲与口才》课堂,由于着眼点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而且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弱,因此往往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授课。然而演讲与口才课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与胆量为目的,常规的授课模式不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甚至基本的课堂互动都无法满足,因此注定是需要扬弃改进的。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引入翻转课堂的先进理念,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

1.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找

由于不存在升学压力,中职学生明明有大量空余时间,却不肯花在学习上而宁愿白白浪费。笔者认为正好可以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将一些原来课堂上完成的内容放到课前,由学生先自行学习解决。

以《演讲与口才》课为例,教师可引入大量演讲与口才视频设置到教学准备环节,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布置学生课前先自行搜集下载视频,进行模仿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碰到情境对话设置、朗读技巧等诸多问题,当他们带着问题与思考来到课堂上,自然就多了一份过去缺乏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

2.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

演讲与口才的课堂,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调动起大家的兴趣,只有拥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因此课堂气氛要尽可能轻松活跃,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法、模拟教学等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方法。教师只是负责引导控制课堂节奏,在每个环节完结时适当进行总结点评。

3.变静态课堂为动态课堂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课堂布置上下功夫,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将教室布置成不同主题,比如演讲大厅、商务谈判、办公室、会现场等。让课堂不仅是课堂,更像个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绝对的主角,教师只是扮演幕后导演角色。无论表演成功与否,精彩或是沉闷,教师都要及时给予积极正面反馈。通过耳目一新的课堂,贴近实际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程中,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 教学内容的翻转,贴近学生心理,贴近专业需求

想要达到《演讲与口才》教学内容的翻转,首先需要明确这门课程不仅是关于演讲与口才技巧的学习,更是关于人际交往、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增进与学习。所以这门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与综合性,任课教师必须改变对该课程僵化的认识,才能真正推陈出新,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与翻转。

如何改变僵化的认识,笔者认为第一步是要跳脱出教材的限制,去好好认识、了解下自己面向的人群。在授课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中职学生学习就业、生理心理等特点,适当增加人际关系、求职面试、青春期烦恼等交际口才比重。还可通过制作调查问卷,收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当学生学着自己亲手选出来的题材时,相信他们会有强烈的参与感与自豪感。而且这些内容贴近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真实需求,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个宣泄情绪的渠道,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提供了良好帮助。

其次,笔者认为要积极找出口才课与其他专业课的连接点与共通点。《演讲与口才》课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可以作为专业课的辅助课程。教师要牢牢抓住《演讲与口才》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特点,在完善演讲口才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专业学科的业务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才能让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具有更强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实用性;也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不仅学到口才技能,更能克服心理障碍、提升自信,成为一名高素质综合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王田.“翻转课堂”带给教师角色的挑战[J].剑南文学,2013(12).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口才,沟通能力, 培训模式,因材施教

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公云集七所高校,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同时也是即将进入社会中的年轻群体,他们能在人际关系复杂、社会关系千丝万缕当中安身立命吗?如今,知识和考分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而就业软实力越来越被众多机关单位、社会团体所看重。而口才和沟通能有显得尤为重要,茶壶里煮饺子或者语无伦次都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然而,如今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锻炼往往容易“有口说不出”“有口说不好”的状态,因此采取有效的口才培训方法对于想要提高口才的大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尤为重要。

1.研究思路

第一阶段:选题立题,确定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查找相关研究资料和理论依据。

第二阶段:前期准备,走访口才培训机构,了解市场现状。

第三阶段:在上海松江七校内宣传口才培训俱乐部活动,选出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加入俱乐部,建立联系。对俱乐部成员进行背景调查以及目前口才能力的调查,从性格、教育背景、 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分析大学生口才现状的原因。根据学员口才水平将学员进行分组,采用辩论法、演讲法、论坛法、听力法对所有学员进行培训,通过360度评价体统测评培训后学员口才水平的提高,并与培训前的数据进行对比。

第四阶段:用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统计分析:学员背景与学员口才水平的相关性。适合不同背景学员的最佳口才培训方式。针对每个类型的俱乐部学员提出建议,让其学有所得,结束俱乐部活动。制定后期跟踪计划,与学员保持联系,以研究口才培训的时效性。

第五阶段:得出研究结论及提出相关建议。

2.大学生口才能力缺乏现状的原因

我们在松江大学城七所大学中做得问卷式调查中,发现7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很好地与同学、老师和社会其他人士进行很好的交往,认为自己的社交口才较差或有待提高。经过细心的调查和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解,我们初步总结出以下两种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口才提高的障碍:

2.1心理原因造成的口才障碍。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使他们口才的发展受到了若干方面的局限。这种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就是缺乏对集体和他人的关爱,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尊重别人,甚至自我欣赏,顾影自怜。这些都属于人际交往中的病态心理。这种病态心理会缩小学生口才锻炼的空间范围,减少口才锻炼的机会。另外,除了以上这些病态心理之外,大学生又是一个优越感较强的特殊群体。在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追求交际形象的完美,因而在言行上往往自我苛求,这样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社会交往中不同程度的表现出羞怯和恐惧。比如在课堂上进行口才练习的时候不踊跃,课下不涉及交际场合,自我封闭等。我们把这种原因归结为自我原因,这是由于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特殊的社会阶层和特殊的社会地位造成的。

2.2知识修养欠缺造成的口才障碍。口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比如演讲,就是集写、导、讲于一身的社交艺术形式。而知识面狭窄确实当代多数大学生的通病,尤其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更新和出现的时代。所以我们在提倡大学生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修养的同时,还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比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天文知识、军事知识、政治知识、经济知识、数学物理知识等。一个人说话是不是有水准,分析问题是不是有独到的见解,都取决于此。

总结:以上两点原因在调查问卷中占同学提出原因的67%和73%,也可以说是目前困扰大学生口才能力培养的两个普遍原因。时代特征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社交口才的提高。

3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3.1要有练习口才的信念。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环境、出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个人的思想其实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了一个人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可以把口才练好,那么你永远都练不好口才;如果你认定口才都是练出来的,没有练不好的口才,那么拥有良好的口才只是时间问题。一个人对事物的信念,往往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3.2练习口才必先练习倾听。很多人认为能讲的人口才就好,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比如说泼妇骂街,她可以一整天在街上骂,说个不停,但给她一个正式场面时,她不一定说得出来。口才好的人,话不在多,精辟就行。能把话说到精辟的,首先一点要听好,只有听好了,才能说的好。在听时,尤其要听出别人的言外之意。关于倾听的建议。

3.3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想要成为一个演讲者,一个有口才的人,首先要通过阅读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样才能够想他人之所未想,讲他人之所未讲。

3.4日常生活中注重锻炼自己的肢体语言。在口语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人们的面目表情,肢体语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关于高校培养大学生口才的建议

口才不是天生的,它离不开科学的开发与培养。大学生口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是开设大学口才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口才素质教育。大学口才课程应注意与基础阶段语文课中的口语教学内容相衔接。从“应然”的角度来说,口才素质是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的。语文教学是口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朗读)都与口才有关。具体说来,语文课的识字教学要从声、韵、调等方面教给学生正确的普通话语音、词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生动传神地朗读各种体裁的文章;“口语交际”教学则应训练学生适应不同场合、不同情境的会话交流,以及简单的演讲、辩论等口才项目。到了大学阶段,应该在中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上,开设“大学口才”课程 ,进一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一、课前讲话:关注社会 展示自我

大一新生对校园外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充满了好奇,社会新闻、网络话语往往能成为他们谈论的热点。例如“2014年新就业大学生月薪仅2400元 啃老话题”“复旦大学投毒案”“辽宁一男大学生放烟花向学姐表白引大火”等等,此类将学生就业、校园生活、社会热点合而为一的话题往往最能激发他们的谈论兴趣与参与热情,激活其主体意识,引发课堂讨论热潮。因此,每次课前,笔者请三位同学进行课前讲话:主题不限,形式不限,随后以话题所表现的社会现象为讨论核心,在全班范围展开自由发言与辩论,全过程时限为二十分钟。进行此实训环节的优点及其应把握的要点是:

1.“有备而来”:即每次课都做好下一次课前讲话安排,确定发言学生:这几位下次要课前讲话的同学,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2.脱稿练习:不限制主题,让学生讲述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话题,要求他们脱离稿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且思路清晰、用语生动、融合自身见解于其中,由此有助于提高其听知、记忆、理解、应变、概括与表达等综合能力。

3.思维训练:实训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社会热点敏感度很高,但又往往取其新异、弃其深度,即偏好谈论新奇、特异的现象与案例,拒绝深入探询纷繁表象下的根源。作为听众之一的教师此时在总结学生话题兴趣点的同时,及时鼓励、纠正、引导评论的方向,即引导他们运用逆向、发散、纵深思维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分析问题,发表见解。因此这一环节可培养学生分析习惯、提升思维深度。

4.良好习惯:课堂是对话、交流、理解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与倾听的习惯。所以,笔者特别强调,原本看似被动听讲的学生不可无所事事地闲着,而要集中精力、消除干扰,边听边理解边发现:概括讲述者的重点、理解其立场、思考自身评论的角度、迅速调动自身知识储备并组织语言,同时注意讲述人表情、态势等。

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多维训练

在社会实践与人际交流中学习,是提升口才表达能力的高效途径,因而笔者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具体形象为主体的情境,而将情景教学贯穿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坚持以下要点:

1.创设连续社交情境:生活即教育,笔者设计了以连续性社交场景为基础架构的情景模拟环节。例如结合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内容,可将电话联络、初见介绍、握手初识、名片交换、电话再次预约、会谈沟通、送客出门等场景融会结合,请学生以6人左右为小组,自由组合、反复演练、公开表演。这样以语言训练为重心,将职场基本人际沟通环节串联起来,为更多学生创造自我表现与发挥空间。有一定演讲与表演功底的学生愿意传递信息,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在轻松、快乐中得到了一定启发与锻炼。

2.与应用写作相结合:口语具有多变、易逝等特征,书面语则讲究表达地周密、规范、严谨,并且能突破时空可保存与重复利用。书面语对口语有规范作用,以书面语作为口头语言表达的重要辅助,因此在专题解说与面试竞聘等章节中,笔者在课前做好铺垫工作,将课堂设置为方案解说现场、面试、竞聘现场等场景,而在此之前,亦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写出与场景相应的书面材料,即《自荐信》《简历》《调查报告》《策划书》等,有些要求做出配套的幻灯片。在课堂实训中,他们将以书面材料为辅助,在书面语与口语中寻找平衡点进行发挥,以锻炼阐述、解说、沟通、说服、竞聘、论辩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走入社会:实践锻炼 学以致用

在口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去”,进行实地口才实践。如谈判口才的实践教学环节就可以让学生亲临二手车市场、购物、租房、产品促销会等简单商务活动,让他们观摩或参与报价、讨价还价、磋商较量,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正思维、锻炼胆量、提升口才。如今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以及不肯轻易服输的个性,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参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演讲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55-01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旧版还是最新修订版,都对初中生口语交际提出了“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1]的要求,但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一般学校并没有为此专门开设演讲类的课程,对学生演讲能力的培养找不到着力点,导致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方面较不尽如人意。如何攻克这一难点,我认为抓好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时间虽短,但效果却很显著,就如关羽《风雨竹》所云:“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1 演讲意义

丹尼尔韦伯・斯特说:“如果有一天,神秘莫测的天意将要把我的全部天赋和能力夺走,而只给我留下选择其中一样保留的机会,我将会毫不犹豫地要求将口才留下,如此一来,我将能够快速恢复其余。”[2]可见,演讲能力是个人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演讲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性格的养成 、人格的塑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加强新生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其综合素质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 操作要点

2.1 演讲按学号,准备更充分。

按学号安排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每天1人,同时避免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学生学号的排列是随机的,学生水平参差分布,有利于演讲的顺利进行。

2.2 演讲定主题,内容不限制。

演讲定主题,最好定大一点的主题,如新入学的学生可以设置“校园感受”,“这就是我”,“成语故事”等主题,让学生有的放矢。演讲内容不限,能使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3 演讲要脱稿,点评不可少。

严格要求学生演讲时要脱稿,以求对所写内容的消化吸收。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至于演讲的形式等,则不作过多限制,以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演讲后的评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画龙点睛、给演讲者以鼓励等作用。

2.4 时间可灵活,掌控靠老师。

一般来说,演讲只需三分钟左右,用时过多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但在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问题上,应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把问题弄懂弄透。演讲后的评论,甚至渐渐发展成的争论,则将演讲推向。语文教学不仅要立足于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学作文,先学做人”,这种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的争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了提高。

2.5 点评重鼓励,缺点要挑明。

初中生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颖的题目、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头、一段配乐演讲等等。老师的肯定能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当然,学生演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不能忽略,可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既树立信心,又找到改进方法。

2.6 氛围要宽松,学生显才能。

在演讲的内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评论方面,教师都要极力创造宽松的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允许出错,鼓励发表不同见解。老师以身作则,带头点评,然后请两位学生点评,使学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觉。

3 效果分析

从初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的口语训练,虽然其间也经历了一些坎坷,遇到过挫折,但学生的进步也是令人欣喜的。不少学生由开始的不敢上讲台到现在的争着要上讲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潇洒自如。我真切地感到学生进步了,感到他们通过演讲越来越成熟了,有些学生还形成了自己的演讲风格。记得班上有一位平时给人印象很内向、很害羞的男同学,在第一次演讲时,由于态度认真,准备充分,他一上台就与平时截然不同,信心十足,声音洪亮地说:“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不喜欢下雨?为什么?”所有的同学都耳目一新,立刻兴趣倍增,七嘴八舌地说开来。接着他说:“请一位同学回答,请举手。”等同学回答后,他就针对同学的回答情况来开始自己的演讲内容,他的这次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也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我也抓住这个机会,对他大力表扬,还给他打了全班最高的分数95分。他的演讲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发现这件事对他本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平时的课堂上,以前从不举手的他开始大胆地发言了,声音也洪亮了,成绩进步很大。就这样,这位同学从演讲开始把握住机会,锻炼了胆识,后来,还通过竞选当上了班长。在一次考试作文中,他写了作文《那一次演讲》,文中,他讲了那一次刻骨铭心的演讲经历,他认为那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真没想到,一次课前三分钟演讲,也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4 总结反思

课前三分钟的口语训练寓教于乐,创设最佳教学氛围,也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学生不仅提高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了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提高了评价、分析能力,增强了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完善的人格。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达到以上的效果,但我想,只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从课前演讲中学到知识,就应该坚持去实施。

参考文献

演讲与口才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演讲教学;电视节目;媒介素养;人文素质

1 教学资源的拓展

1.1 优秀电视节目《我是演说家》

由北京卫视和能量传播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我是演说家》第一季自2014年10月4日至2015年1月24日于每周六晚黄金时段在北京卫视强档播出,由张卫健、刘嘉玲、陈鲁豫、乐嘉四位担任导师。被评价为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综艺节目。第二季华少接棒刘嘉玲,和鲁豫、乐嘉、张卫健三位导师组成“三生一旦”的全新阵容,2015年8月28日开播,节目中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的社会正能量和震撼人心的励志故事在观众当中引发众多好评,从成熟的节目形态、丰富的节目内容,到强大的导师阵容、多样化的选手类型,《我是演说家》开创了中国“演说”节目的新时代。

1.2 演讲教学的资源宝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视野、交际视野更加开阔了,人们越来越需要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现自己的才华,演讲口才是现代人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讲授过多,有针对性的训练不足;文字案例多,鲜活的影像案例少;重视课堂学习,轻视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成效。在影视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影像素材可为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有效合理地利用媒介资源,可以帮助我们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拓师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果。《我是演说家》是一档集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获得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可以为演讲教学提供极为丰富的鲜活案例,成为演讲教学的资源宝库。节目中选手身份各异,演讲内容丰富多彩,直观传授着演讲技巧,让我们见证语言的力量;导师风格各异,思维敏捷,分析点评蕴涵着演讲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体会语言的智慧。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观摩――讨论――实践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入演讲教学,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突破。改变原来讲授演讲基本知识和技巧、分析演讲案例、进行演讲练习的模式,采用观摩――讨论――实践的模式。观摩从《我是演说家》中精选的一些案例,感悟什么是好演讲;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交流观看得感受,从演讲内容得选择、材料的组织、语言表达形式、演与讲的结合等多方面展开讨论,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总结演讲的基本规律,;再以亲身演讲实践感受演讲的技巧,用总结归纳处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寻找自己演讲的不足,明确提升自身演讲水平的努力方向。

2.2 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入演讲教学,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课内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说是对学生演讲学习的引导、指导。《我是演说家》节目播放至今已有一百多个演讲案例,可供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在我们教学的新的节目正在不断播出,有新鲜感、有吸引力。布置学生在课外观看《我是演说家》节目,设计观看记录,明确观看任务,概括演讲者的演讲内容,评判演讲的优点与不足,评价节目,从大量优秀的演讲案例中感受演讲的魅力,聆听不同导师对选手的分析指点,感受不同选手的演讲特点,感受导师不同的语言风格,汲取演讲的经验和智慧,从一个个普通身份演讲选手的成功演讲中获得自信和力量。学生对这样的课外作业感到耳目一新,对这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感兴趣、有收获。

3 教学改革的多重收获

3.1 演讲能力的提升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进演讲教学,对演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大量的观摩和上台演讲练习的实践,学生的演讲能力普遍有了较大提升。摘录几段学生的课程总结:

“在学期的结尾,老师还用别开生面的考试――每人上台演讲一次,结束了这门特殊的课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没有多少人会忘记这次演讲,毕竟我们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演讲前我们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在教室里试讲,一遍一遍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不经意的回首,或许也会为曾经努力过的自己而感到骄傲。”

“曾经我一直认为上台演讲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甚至还满带恐怖色彩的事情 ,但是现在我自己终于慢慢走出了这个心理阴影。站在台上,渐渐地不再哆嗦,甚至脸上还会带着点自然的微笑,加上一点动作,可以从容地站在大家面前,流畅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

“期末考试的题目是让我们自己做一次演说家,说到演说家就不能不提《我是演说家》这个节目了,在上课以前我从来没看过这个节目,在老师的建议下无奈地看了,看了后却深深的爱上了这个节目。节目里的演说家们个个具有特色,语言运用很好,演讲也很吸引人。很感谢老师的推荐,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很多,提升了自己的素质。以至于在最后的演讲中我变得沉稳了,自信了,勇敢了,清晰地说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自认为超越了自我,做了一次成功的演讲。”

3.2 媒介素养的提升

“媒介素养”指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选择、理解、评价、质疑、批评和创造能力。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进演讲教学,促进了大学生媒介选择意识的增强。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说到:“在我看来,这个节目还是挺不错的,它可以让各个阶层的各种身份的人站在我是演说家的讲台上进行演讲,表达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在发现民间演说家的同时,也圆了小人物的演说梦。我们观众也可以通过我是演说家去放眼观世界”在我们进行演讲教学的同时,《我是演说家》节目正在播出,不少同学都是每期必看,多接触这样的优秀电视栏目对他们十分有益。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进演讲教学,提升了大学生的媒介评价能力。有同学这样评价节目:“《我是演说家》是一个可以使人变得勇敢、有正义的舞台,通过观看这期节目,我深深的体会到语言的重要性。针对一些社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做一个有正义敢说话的中国好青年是我观看这期《我是演说家》最大的收获。”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进演讲教学,提升了大学生利用媒介为自身成长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有同学有这样的打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更何况我一个零基础的人。看完这最后一期的决赛,我忽然有种感觉,演讲能力好重要,这不仅仅体现在比赛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想在闲暇之余,把这个节目的剩下所有期看完,不求打发时间,而是在其中汲取一点点我需要的、有用的东西。望我哪天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不求站在节目上演讲,能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的演讲,吾感足矣!”

3.3 人文素质的提升

人文素质作为“人之为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积淀、内化和升华结果。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进而深化和固化人文精神。

将《我是演说家》节目引进演讲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情怀。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以下摘录自学生作业:

“各位演说家精彩动人的演讲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原来语言还可以这样说!他们通过语言的力量唤醒我们的内心;他们通过高深的智慧对我们进行启迪;他们通过丰富的姿态、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简朴深刻的语言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感谢《我是演说家》,感谢各位演说家,是他们给予了我一次感受语言力量的机会。”

“在观赏一个个精彩的演讲时,这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享受,同时也能增进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阅历。这些站在舞台上的选手们,他们敢想、敢说、也敢做,他们的演讲,有的述说着人生的艰辛历程,有的述说着生活的悲惨遭遇,有的述说着美好的幸福生活,也有的从述说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引出人生大义。是的,他们在传递着语言的正能量。”

“在《我是演说家》这个舞台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们激情澎湃,他们幽默果断,他们通过这个舞台展示了睿智,展示了坚强,他们深情的表达告诉我,在这个舞台上,不管你是善于表达的演讲天才,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只要敢去表达,敢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所有人自己的观点,就能让自己平凡的一生变得不平凡。语言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看了这期节目受益颇深,先是在演讲的形式和技巧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一期节目如同一次慰藉心灵的旅程,让我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谭永平.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