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灾难

生态灾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灾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灾难

生态灾难范文第1篇

小水坝之灾

两位研究者比对了中国怒江支流上已经建设的31个小型水坝的环境影响,和计划建在怒江干流上的四个大型水坝的潜在影响。他们发现,在14类影响中,小型水坝有9类影响超过大型水坝。也就是说,小型水坝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带来比大型水坝更大的威胁。

其实,不单单是国外专家关注到了小水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威胁。国内知名环保专家、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这些年一直在我国进行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的有关调查,其中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他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调查中他发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尤其是西南等河流落差较大的一些省份,盲目修建小水坝、小水电给当地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灾难

马军说,几十年来,我国很多地方一直鼓励发展小水电,但是很多小水电所建造的小型水坝一般都是采用“引流式”设计,它们通常需要建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引水渠,将绝大部分水流引至发电站,从而导致下游河道水量减少,大大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态。虽然大部分引流式水电站最终都会将大部分水回送至下游河道,但中间段水量大幅减少已经成为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在很多水量不太大的河流,河水全部被引流到了引水渠,在大雨时节以外,剩下的只是干涸的河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河流中的鱼类无法幸存,整个河流的生态也被彻底破坏。”马军表示。

更为严重的是,在很多落差较大的河流,水电开发常常采取梯级开发的方式,结果是河道被分割为多段,多段河流出现长时间干涸。

凯利·凯博勒和迪斯里·图罗斯在对怒江的一些支流进行调研时看到的也是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小水坝危害被忽视

凯利·凯博勒指出,虽然大型水坝往往因不良的社会、环境与政治影响引发争议,但中国和很多其他国家当前的政策都鼓励发展小型水力发电行业。但小型水坝具有隐性的有害影响,尤其当这种影响通过多个坝址获得累积的时候。不过,这些影响并未被充分重视。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姜加虎对记者表示,河流是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如果河流的水长期干涸,其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姜加虎认为,这些年我国小水坝泛滥并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与政府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关系。多年来,我国一直鼓励发展小水电,但是在科学布局、规划以及生态方面的关注并不够,因此在有的地方就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迪斯里·图罗斯认为,中国小型水坝项目缺乏监管,各项目间也缺乏交流,这使得小水坝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可通过多个坝址得以倍增和累积。他们建议,为了减轻小型水坝的有害影响,应对能源开发进行综合规划。

警惕大坝小坝叠加破坏

马军表示,小水坝数量众多,并且常常建在河流的上游,这些地方常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的生态环境还极为敏感和脆弱,如果从建造数量的总体来看,小水坝在很多方面对生态的破坏比大坝更为严重具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他也表示,从某些角度来看,大坝所能够造成的一些影响依旧是小水坝不能比的。

“例如大坝常常移民众多,劳民伤财的规模远远大于小水坝,另外,小水坝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常常只局限于一个支流,对整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一般不会有毁灭性的后果,但是大坝的建设有时要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物种,极有可能会造成一个地方一些物种的彻底灭绝。”因此马军表示,也不能简单地说小水坝对生态的破坏比大水坝更为严重。

“其实,不管是建设小水坝,还是大水坝,都应该合理规划,做好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充分评估,避免过度开发。”马军表示,唯有如此,才能尽量减轻水坝修建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和破坏。

生态灾难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甘南州

一、甘南州的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建州于1953年10月1日,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合作市、舟曲、卓尼、迭部、玛曲、碌曲、夏河、临潭七县和,99个乡(镇、街道办),其中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合作五县(市)为纯牧业县(市),迭部、临潭、舟曲三县为半农半牧业县。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州内总人口68万,有汉、藏、回、蒙、土等24个民族;农牧业人口56.04万,占总人口的82%。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东部为丘陵山地;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其中南部群峦叠嶂,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是全省主要牧区。

二、甘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利用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数模型进行计算,计算及分级结果见表1。

根据表1不难得出甘南州8县(市),从2000年、2004年、2008年、2016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变化情况,而根据此变化情况则较为直观的反映了这些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水平差异,见图1。

根据表1、图1,不难看出人口相对较少和自然资源比较充足的玛曲、县碌曲县有较高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而且发展状态稳定;而甘南州的迭部、卓尼、夏河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迭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2000年开始,下降趋势非常明显,由高承载力的状态快速下降为低承载力的状态;而人口数量较多的合作、舟曲、临潭,在2000年开始到2004年的4年里,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则从低的状态下降到较低的状态,下降趋势同样比较明显,而该地区其余年份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则下降缓慢。最后,甘南州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平均值,得出了了甘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仍然处在低稳定的状态,但总体上始终呈下降趋势。

三、结论

根据结果分析甘南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生态承载力的发展状况,本人认为应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降低甘南州生态足迹,保障甘南地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注重建设生态县,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升级,从而发展知识经济,用最小的资源来谋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多方面保护和重建自然生态资源环境,对即将经处于失衡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重点保护,对现阶段已经遭破坏,导致该地区生态失衡的要进行系统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可使自然资源得以再生。

3、控制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过度进程。人口的数量将直接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而过快的城镇化进程也将大量的占用生产性土地,从而增大对生态安全的威胁。(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岳东霞,等.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3).

[2]张瑜英,李占斌.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

生态灾难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男左女右”;俗民生活;社会性内涵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72-01

“男左女右”这一习俗早已被视为默认的生活准则,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而且这一说法已经被大家毫无疑义地无条件地接受,并在自己的生活中,时刻贯彻着这一理念。既然,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并且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那么,对它的起源和存在状态的考察就成为一种必然。

关于“男左女右”习俗的源流,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哲学说。“男左女右”是由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取象比类推演而来。根据阴阳学说的理论,宇宙间凡是“阳”所指向之处,便是功能旺盛之处;就人体而言,“面南背北”站立为正为顺,则人体之左为东属阳,之右为西属阴。就男女而言,男性刚暴为阳,女性柔和为阴。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就有了“男左女右”之说。

二、神话说。开天辟地以后,制造了日神伏羲和月神女娲,伏羲是从的左眼里诞生的,女娲是从的右眼里诞生的,所以就有了“男左女右”的习俗。

三、社会发展说。在母系氏族时期,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主要的作用,人们以右为大,左为小,女为右,男为左。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习俗上仍然是男左女右,但其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左尊右卑,男尊女卑,这从各地出土的文物、合葬墓等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四、生理说。据说新生婴儿在出生时,抓挠其双脚,右脚会有反应,左脚却没有反应,因为左脚主要起支撑作用,右脚则是负责做出各种动作的。人的大脑也一样,左大脑掌管理论思维,右大脑掌管判断创造。这些都被认为是男尊女卑,男左女右产生的生理基础。

五、民俗说。在俗民生活中,一种说法认为,“男左女右”是因为右手力气大,为了防止女人跑掉,所以女人要走在男人的右边,男人好及时抓住女人;另一种说法认为,男人对社会和家庭负有重大责任,他要保护自己的家庭免受各种伤害,所有女尊于男,男左女右既是男性地位的体现,又是保护女性的方式。

从以上说法中,不难看出,“男左女右”习俗在国家或阶级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对于民俗学来说,我们更为关注的这一习俗是如何广泛地体现在俗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它在俗民生活中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社会性内涵。

概括地讲,在俗民生活中,与“男左女右”有关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婚庆习俗。在婚姻和各种庆祝活动中,“男左女右”的习俗被广大民众,尤其是汉族民众尊崇着。在酒席上,根据房屋的朝向,分出左右,左边的酒席比右边尊贵;新婚夫妇拜堂的时候,同样根据男左女右的规则站立于大厅中央行礼,父母则按照男左女右的习俗落座,接受新人的叩拜;拍婚纱照,戴婚戒也讲究男左女右的原则。

二、丧葬习俗。在夫妻合葬墓中,男左女右是自古以来就遵循的规则,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大演口文化男女合葬墓的葬俗多为男左女右,至今,在广大实行土葬的地区,都沿用这一习俗。而且,在祭祀的时候,男女的遗像、神举牌位等都是按照男左女右的惯例摆放,在祭拜的时候也讲究男左女右,男先女后的次序。

三、居、行习俗。人们在盖房子或买房子的时候都会考虑风水方位的问题,按照阴阳学说的观点,北、西为阴,南、东为阳,因此在房屋的朝向上都喜欢坐北朝南,而在房屋的落成大典等正式场合,都是严格按照男左女右,先男后女的次序进行。

四、命理习俗。中国民众都信奉风水命理学说,尤其是南方各省巫文化浓厚,在推算命运,占卜吉凶等与神秘事物对话的问题上,“男左女右”成为命理师和俗民遵循的基本原则。

五、医药习俗。中医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状者,阴阳之征兆也。”“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因此,中医在诊脉时,分为男左女右,而且在治病时,也要结合男左女右来诊断,各种药典医术也按照这一原则对症下药。

“男左女右”在俗民生活中的运用远不止以上方面,在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男左女右”应该予以摒弃。但是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来说,“男左女右”不仅作为一种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俗民的生活之中,而且作为一种习惯、风俗而延续着。它的存在并不完全是消极意义上的,在医学、命理等方面也许有其合理性,符合中国人的哲学观。在此,笔者仅将其作为一种民俗事象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参考文献:

生态灾难范文第4篇

存贷款增幅大 存量创新高

云南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任树云主任说,在2010年1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在全省各银行机构中存款首家突破2000亿元,之后保持了较高的增幅。截止2010年7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222.98亿元,净增272.05亿元,增长13.94%;各项贷款余额1545.45亿元,净增233.31亿元,增长17.78%;存款存量市场占有率17.5%,增量市场占有率17.18%;贷款存量市场占有率15.44%,增量市场占有率18.93%,存、贷款存量和增量暂居全省各银行机构首位。

支持抗旱、“三农”及中小企业显成效

2010年,云南省遭遇百年不遇旱灾,为此全省农村信用社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缓收利息、免收罚息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措施,积极支持云南省农民抗旱保春耕生产。任树云说,上半年,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向171户企业及63.79万户农户发放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贷款105.8亿元,办理受灾企业和农户展期贷款31377户,金额达65114.18万元;缓收利息43768户,缓收金额8441.46万元,为大旱之年夺取农业丰收提供金融服务。

同时,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截止7月末,涉农贷款净增188.57亿元,增长17.29%,余额1279.11亿元,涉农贷款存量占比82.77%,增量比80.82%。

另外,全省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表现突出。任树云说,截止2010年7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95.49亿元,净增81.31亿元,增长15.81,中小企业贷款占各类法人客户贷款94.87%。

此外,1至7月,全省农村信用社实现各项业务收入69.03亿元,中间业务收入1.44亿元,业务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转化,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不良贷款实现了“双降”,整体抗风险能力逐步提高。

支农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惠及广大农户

任树云指出,全省农村信用社一直注重创新信贷业务,支持云南省重点民生项目。譬如,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6.87亿元,支持了13816户创业人员启动创业项目,完成年度计划贷款任务的45.8%,有力支持全省就业和创业相关工作。另外,在农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新农村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全省农村信用社均给予了大力的金融支持。

同时,省联社和全省农村信用社还积极落实政府的惠农强农政策,积极作好业务。譬如,通过“惠农一折通”业务,在2010年1至7月间,向869万户农户待发18类财政补助款共49.77亿元。另外,在新农合基金业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业务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金融支持。

生态灾难范文第5篇

 

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而黄南州地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明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并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黄南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确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但是,生态环境的脆弱依然是最大“短板”,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1 黄南州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

 

1.1 草地现状。全州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95万人。全州土地总面积2815.58万亩,其中草地面积2474.48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7.89%,截止2015年初,可利用草场面积2367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5.66%。存栏草食牲畜206.5万头(只),全州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超载过牧等不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1.2 林地现状。全州林业用地面积为788.63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3.6%,其中有林地92.68万亩,疏林地5.9万亩,灌木林地474.1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6.89万亩,苗圃地0.3万亩 ,宜林地208.71万亩。林业面积占全省14.21%。全州蓄积量590.76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0.93%。全州森林覆盖率为19.32%,高于全省水平14个百分点,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

 

1.3 小流域现状。全州有较大河流60多条、小河流80多条,大小流泉1500余处。全州年均自产径流量28.66亿立方米,现年开发利用量6548万立方米。截止2015年底,黄南州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共建成小水电站23座,总装机13.612万千瓦。同时,黄南州地处“三江源”综合试验区和黄河上游段,是黄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依据青海省三区划分公告,南部两县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北部两县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1.4 三江源保护现状。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涵盖黄南州泽库、河南县4个乡镇27个行政村,总面积2933平方公里,占三江源保护区总面积的1.93%,占全州总面积的15.5%,其中核心区面积543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1048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1342平方公里。保护区内现有人口3637户、20005人。保护区内的麦秀林场和官秀林场被列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8个核心保护区之一,为森林灌丛核心保护区。

 

2 黄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草原生态环境尚未根本改善。近年来,黄南州草原“黑土滩”治理、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反弹的可能性。草地退化仍未完全遏制,“人、草、畜”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目前、黄南州60%的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超载过牧等不合理利用草原资源的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中度以上的退化草地面积达1341万亩,黑土滩型草地面积99.75万亩,沙化草地面积43万亩,盐碱化草地面积5.5万亩,鼠虫危害面积达1025.6万亩,毒草危害面积达387.9万亩。从总体看草原退化的趋势仍未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由于草原退化,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与上世纪70-80年代相比较单位面积可食鲜草产量下降了50-60%,优质牧草比重下降了20-30%,有毒有害类杂草增加了70-80%,草原植被盖度减了15-25%,优势牧草高度下降了30-50%,原生态景观破碎化,植被演替呈高寒草甸—退化高寒草甸—荒漠化的逆向演替趋势。

 

2.2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黄南州各县河道内无证开采乱挖滥采砂石料现象普遍存在,造成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草场沙化,生态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形势严峻;虽然个别地区把料坑植被恢复工作纳入到生态治理项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黄南州受气候等条件限制,被破坏的植被很难恢复原来的样子,水土流失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2.3 生态监管工作滞后,生态保护意识淡薄。政府执法部门工作不到位。由于矿产资源监管涉及部门较多,相互之间缺少沟通与协调,监管空白和部门之间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联合监管合力尚未完全形成。个别单位执法人员存在有法不敢依、执法不敢严等不规范执法问题。执法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执法责任追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4 排污工作进展缓慢,环评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和“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先建设,后环评”的现象还是存在;黄南铝业污染问题引起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在大部分地区,垃圾随意堆放、垃圾处理厂的修建跟不上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水资源污染严重。对此,相关部门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河道治理工作迟迟得不到解决。

 

2.5 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少数干部群众和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业主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对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认识不清,依法探矿、采矿和管矿意识不强,以采代探、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还时有发生。特别是同仁县的砂石资源点多面广,开采条件相对简单,行政执法又缺乏强制手段,以致非法采砂、洗砂现象屡禁不止。

 

3 黄南州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抓好生态建设。认真落实三江源保护、草原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与造林绿化、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鼠虫害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并重,建立项目生态效益评估体系,完善目标责任化考核办法,科学建设生态,依法保护环境,使每一项工程项目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

 

3.2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依法管理资源。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作用,坚决治理草山、河道内乱批乱采滥挖砂石料现象,保证资源有序开采;凡是在河道内采挖砂石料,由矿产、环保、工商、水务等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以法管理开采资源。要严格砂石资源开采的监督管理;依法打击“乱开荒”、“乱开矿”等不法行为;全面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基本草原保护、基本农田保护、荒山荒坡治理、小流域治理等各项有效措施。

 

3.3 加大环境污染处罚力度。依法开展环评工作,改革完善现有的环评体制,建立“三同时”制度;对于屡次违法、乱丢垃圾的行为可以加重处罚。对连续两次被环保部门抓住超标排污的企业、医疗单位、环保部门在实施处罚的同时,可以提请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出限期治理或者停产整顿决定。

 

3.4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强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领导,健全执法机构,明确执法主体,充实执法人员,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全民生态科普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低碳生活,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生态环保意识,调动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5 加强生态移民工作,努力改善移民生活水平。“三江源”移民搬迁户的后续产业问题是生态移民工程的难点、热点,必须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深入探讨,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态移民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3.6 重视立法保护工作。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重点弄清影响黄南州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因素、需要立法保护的范围、体制机制等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考察吸取省内外先进经验,尽快出台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来弥补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在实施中往往感到无法可依、无所适从的现象。

 

通过对黄南州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有助于提醒人们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想方设法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只有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国家才能持续高效的发展,子孙后代才能够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