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灾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水坝之灾
两位研究者比对了中国怒江支流上已经建设的31个小型水坝的环境影响,和计划建在怒江干流上的四个大型水坝的潜在影响。他们发现,在14类影响中,小型水坝有9类影响超过大型水坝。也就是说,小型水坝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带来比大型水坝更大的威胁。
其实,不单单是国外专家关注到了小水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威胁。国内知名环保专家、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这些年一直在我国进行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的有关调查,其中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他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调查中他发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尤其是西南等河流落差较大的一些省份,盲目修建小水坝、小水电给当地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灾难。
马军说,几十年来,我国很多地方一直鼓励发展小水电,但是很多小水电所建造的小型水坝一般都是采用“引流式”设计,它们通常需要建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的引水渠,将绝大部分水流引至发电站,从而导致下游河道水量减少,大大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生态。虽然大部分引流式水电站最终都会将大部分水回送至下游河道,但中间段水量大幅减少已经成为现实,更为严重的是,在很多水量不太大的河流,河水全部被引流到了引水渠,在大雨时节以外,剩下的只是干涸的河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河流中的鱼类无法幸存,整个河流的生态也被彻底破坏。”马军表示。
更为严重的是,在很多落差较大的河流,水电开发常常采取梯级开发的方式,结果是河道被分割为多段,多段河流出现长时间干涸。
凯利·凯博勒和迪斯里·图罗斯在对怒江的一些支流进行调研时看到的也是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小水坝危害被忽视
凯利·凯博勒指出,虽然大型水坝往往因不良的社会、环境与政治影响引发争议,但中国和很多其他国家当前的政策都鼓励发展小型水力发电行业。但小型水坝具有隐性的有害影响,尤其当这种影响通过多个坝址获得累积的时候。不过,这些影响并未被充分重视。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姜加虎对记者表示,河流是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如果河流的水长期干涸,其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姜加虎认为,这些年我国小水坝泛滥并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与政府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关系。多年来,我国一直鼓励发展小水电,但是在科学布局、规划以及生态方面的关注并不够,因此在有的地方就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迪斯里·图罗斯认为,中国小型水坝项目缺乏监管,各项目间也缺乏交流,这使得小水坝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可通过多个坝址得以倍增和累积。他们建议,为了减轻小型水坝的有害影响,应对能源开发进行综合规划。
警惕大坝小坝叠加破坏
马军表示,小水坝数量众多,并且常常建在河流的上游,这些地方常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的生态环境还极为敏感和脆弱,如果从建造数量的总体来看,小水坝在很多方面对生态的破坏比大坝更为严重具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他也表示,从某些角度来看,大坝所能够造成的一些影响依旧是小水坝不能比的。
“例如大坝常常移民众多,劳民伤财的规模远远大于小水坝,另外,小水坝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常常只局限于一个支流,对整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一般不会有毁灭性的后果,但是大坝的建设有时要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物种,极有可能会造成一个地方一些物种的彻底灭绝。”因此马军表示,也不能简单地说小水坝对生态的破坏比大水坝更为严重。
“其实,不管是建设小水坝,还是大水坝,都应该合理规划,做好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充分评估,避免过度开发。”马军表示,唯有如此,才能尽量减轻水坝修建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和破坏。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甘南州
一、甘南州的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建州于1953年10月1日,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合作市、舟曲、卓尼、迭部、玛曲、碌曲、夏河、临潭七县和,99个乡(镇、街道办),其中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合作五县(市)为纯牧业县(市),迭部、临潭、舟曲三县为半农半牧业县。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州内总人口68万,有汉、藏、回、蒙、土等24个民族;农牧业人口56.04万,占总人口的82%。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东部为丘陵山地;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其中南部群峦叠嶂,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是全省主要牧区。
二、甘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利用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数模型进行计算,计算及分级结果见表1。
根据表1不难得出甘南州8县(市),从2000年、2004年、2008年、2016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变化情况,而根据此变化情况则较为直观的反映了这些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水平差异,见图1。
根据表1、图1,不难看出人口相对较少和自然资源比较充足的玛曲、县碌曲县有较高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而且发展状态稳定;而甘南州的迭部、卓尼、夏河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迭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2000年开始,下降趋势非常明显,由高承载力的状态快速下降为低承载力的状态;而人口数量较多的合作、舟曲、临潭,在2000年开始到2004年的4年里,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则从低的状态下降到较低的状态,下降趋势同样比较明显,而该地区其余年份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则下降缓慢。最后,甘南州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平均值,得出了了甘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仍然处在低稳定的状态,但总体上始终呈下降趋势。
三、结论
根据结果分析甘南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生态承载力的发展状况,本人认为应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降低甘南州生态足迹,保障甘南地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注重建设生态县,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升级,从而发展知识经济,用最小的资源来谋求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多方面保护和重建自然生态资源环境,对即将经处于失衡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重点保护,对现阶段已经遭破坏,导致该地区生态失衡的要进行系统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可使自然资源得以再生。
3、控制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过度进程。人口的数量将直接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而过快的城镇化进程也将大量的占用生产性土地,从而增大对生态安全的威胁。(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岳东霞,等.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3).
[2]张瑜英,李占斌.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
关键词:“男左女右”;俗民生活;社会性内涵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72-01
“男左女右”这一习俗早已被视为默认的生活准则,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而且这一说法已经被大家毫无疑义地无条件地接受,并在自己的生活中,时刻贯彻着这一理念。既然,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并且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那么,对它的起源和存在状态的考察就成为一种必然。
关于“男左女右”习俗的源流,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哲学说。“男左女右”是由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取象比类推演而来。根据阴阳学说的理论,宇宙间凡是“阳”所指向之处,便是功能旺盛之处;就人体而言,“面南背北”站立为正为顺,则人体之左为东属阳,之右为西属阴。就男女而言,男性刚暴为阳,女性柔和为阴。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就有了“男左女右”之说。
二、神话说。开天辟地以后,制造了日神伏羲和月神女娲,伏羲是从的左眼里诞生的,女娲是从的右眼里诞生的,所以就有了“男左女右”的习俗。
三、社会发展说。在母系氏族时期,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主要的作用,人们以右为大,左为小,女为右,男为左。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习俗上仍然是男左女右,但其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左尊右卑,男尊女卑,这从各地出土的文物、合葬墓等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四、生理说。据说新生婴儿在出生时,抓挠其双脚,右脚会有反应,左脚却没有反应,因为左脚主要起支撑作用,右脚则是负责做出各种动作的。人的大脑也一样,左大脑掌管理论思维,右大脑掌管判断创造。这些都被认为是男尊女卑,男左女右产生的生理基础。
五、民俗说。在俗民生活中,一种说法认为,“男左女右”是因为右手力气大,为了防止女人跑掉,所以女人要走在男人的右边,男人好及时抓住女人;另一种说法认为,男人对社会和家庭负有重大责任,他要保护自己的家庭免受各种伤害,所有女尊于男,男左女右既是男性地位的体现,又是保护女性的方式。
从以上说法中,不难看出,“男左女右”习俗在国家或阶级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对于民俗学来说,我们更为关注的这一习俗是如何广泛地体现在俗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它在俗民生活中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社会性内涵。
概括地讲,在俗民生活中,与“男左女右”有关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婚庆习俗。在婚姻和各种庆祝活动中,“男左女右”的习俗被广大民众,尤其是汉族民众尊崇着。在酒席上,根据房屋的朝向,分出左右,左边的酒席比右边尊贵;新婚夫妇拜堂的时候,同样根据男左女右的规则站立于大厅中央行礼,父母则按照男左女右的习俗落座,接受新人的叩拜;拍婚纱照,戴婚戒也讲究男左女右的原则。
二、丧葬习俗。在夫妻合葬墓中,男左女右是自古以来就遵循的规则,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大演口文化男女合葬墓的葬俗多为男左女右,至今,在广大实行土葬的地区,都沿用这一习俗。而且,在祭祀的时候,男女的遗像、神举牌位等都是按照男左女右的惯例摆放,在祭拜的时候也讲究男左女右,男先女后的次序。
三、居、行习俗。人们在盖房子或买房子的时候都会考虑风水方位的问题,按照阴阳学说的观点,北、西为阴,南、东为阳,因此在房屋的朝向上都喜欢坐北朝南,而在房屋的落成大典等正式场合,都是严格按照男左女右,先男后女的次序进行。
四、命理习俗。中国民众都信奉风水命理学说,尤其是南方各省巫文化浓厚,在推算命运,占卜吉凶等与神秘事物对话的问题上,“男左女右”成为命理师和俗民遵循的基本原则。
五、医药习俗。中医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状者,阴阳之征兆也。”“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因此,中医在诊脉时,分为男左女右,而且在治病时,也要结合男左女右来诊断,各种药典医术也按照这一原则对症下药。
“男左女右”在俗民生活中的运用远不止以上方面,在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男左女右”应该予以摒弃。但是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来说,“男左女右”不仅作为一种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俗民的生活之中,而且作为一种习惯、风俗而延续着。它的存在并不完全是消极意义上的,在医学、命理等方面也许有其合理性,符合中国人的哲学观。在此,笔者仅将其作为一种民俗事象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参考文献:
存贷款增幅大 存量创新高
云南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任树云主任说,在2010年1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在全省各银行机构中存款首家突破2000亿元,之后保持了较高的增幅。截止2010年7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222.98亿元,净增272.05亿元,增长13.94%;各项贷款余额1545.45亿元,净增233.31亿元,增长17.78%;存款存量市场占有率17.5%,增量市场占有率17.18%;贷款存量市场占有率15.44%,增量市场占有率18.93%,存、贷款存量和增量暂居全省各银行机构首位。
支持抗旱、“三农”及中小企业显成效
2010年,云南省遭遇百年不遇旱灾,为此全省农村信用社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缓收利息、免收罚息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措施,积极支持云南省农民抗旱保春耕生产。任树云说,上半年,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向171户企业及63.79万户农户发放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贷款105.8亿元,办理受灾企业和农户展期贷款31377户,金额达65114.18万元;缓收利息43768户,缓收金额8441.46万元,为大旱之年夺取农业丰收提供金融服务。
同时,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截止7月末,涉农贷款净增188.57亿元,增长17.29%,余额1279.11亿元,涉农贷款存量占比82.77%,增量比80.82%。
另外,全省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表现突出。任树云说,截止2010年7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95.49亿元,净增81.31亿元,增长15.81,中小企业贷款占各类法人客户贷款94.87%。
此外,1至7月,全省农村信用社实现各项业务收入69.03亿元,中间业务收入1.44亿元,业务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转化,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不良贷款实现了“双降”,整体抗风险能力逐步提高。
支农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惠及广大农户
任树云指出,全省农村信用社一直注重创新信贷业务,支持云南省重点民生项目。譬如,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6.87亿元,支持了13816户创业人员启动创业项目,完成年度计划贷款任务的45.8%,有力支持全省就业和创业相关工作。另外,在农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新农村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全省农村信用社均给予了大力的金融支持。
同时,省联社和全省农村信用社还积极落实政府的惠农强农政策,积极作好业务。譬如,通过“惠农一折通”业务,在2010年1至7月间,向869万户农户待发18类财政补助款共49.77亿元。另外,在新农合基金业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业务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金融支持。
摘要:生态建筑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却没有实现的建筑,也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这种建筑的全部材料都是绿色的,纯天然的,不会给环境、生态、人类造成任何的破坏与伤害。之所以我们国家还未建筑出来这么一个生态建筑,是因为,在建筑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与困难,是无法解决的。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有自己的生态建筑。
关键词:生态建筑;施工;困难;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always our dream is not out of the building, is China's biggest problems. This building all the stuff is green, pure natural, not to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and human caused any damage and damage. The fact that we are not building out country so a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because, in the building process will appear a lot of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o resolve. Then let us to come to find out, I hope one day in the future, we will have their own ecological building.
Key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The problems of the;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建筑是指以一切建筑材料都为纯天然的,绿色的,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建筑的,它所追求的是建筑、自然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利用自然现有的资源,实施一个索取与回报的平衡。讲究的是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的生活质量,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下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中国在建筑业一直居世界之首,对于生态建筑,全球建筑业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中国更是很“头疼”。
一、生态建筑施工困难
对于生态建筑,我们都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所住的房屋都是生态的,不用消耗能源,浪费资源,不用交水电费、取暖费,建筑所用的材料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无污染、无辐射的情况下所征用,并且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辅相成,就像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一样,这对中国来时真的很困难。在生态建筑的施工中,还是会有很多的困难。就建筑商本身的利益关系,可能会在建筑材料中所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再就是在施工中会大量的耗费材料,这就对生态建筑的要求达不到。施工中难免会有些对附近的人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噪音环境的影响,这些如果要避免的话,真得是很困难,再有就是建筑施工中会产生很多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挥发或是焚烧时都对空气的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要做到无污染施工,就目前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生态建筑会遇到的问题
首先,我国现在大多数的房子的墙皮都很薄,这是建筑商在建筑施工中为了节约材料的后果,所以中国一般的房子都是不保温的,这样就会消耗很多能源。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都处在市中心的位置,在建筑的施工中,噪音对施工地点周围附近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影响,每天施工人员很早就会开始施工,很晚才能结束,这些对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居都带来了影响。再有在建筑施工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在拆迁时就已经产生了,然后施工开始后,原料的耗费也会制造出很多的垃圾,如果对这些建筑垃圾不及时进行处理的话,不仅对本可以利用的建筑垃圾没有得到很好合理的利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垃圾没有清除,转运不及时的话,给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也带来了很多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其次,在施工中环保意识差也加剧了施工成本,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都很重要,很多建筑商在雇佣的工人方面也是很草率的,一般称为农民工,这些工人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在外打工,他们本身的教育程度很低,都对建筑没有太多的了解和认知,甚至是从来没有接触过,更是缺少安全意识,这样在建筑的施工中,他们不会考虑这样的施工会给环境带来多大的危害,忽视对建筑垃圾的清理和转运,对施工中的有毒害物质控制不严格,一方面对原理的耗费过大,也会使原理泄露。再者,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缺乏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些建筑项目开工过快,而对项目的绿化项目规划的不合理,往往都是破坏后再改造,在建筑施工中,有时可能对未破坏的环境也事先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也加大了对环境管理的成本。而在施工中,施工人员也会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电能源,如何减少对电能源的用量也是很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三,建筑的规范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于中国现在已经在规范中做了很多的措施和改进,在很多重点大学中已成立了建筑的研究专业,在使用建筑的材料等方面也做了很多理论知识,对于生态材料也做了研究,但是没有专业技术的专家,顶级的建筑设计师,这些都达不到生态建筑。并且,在施工中,可能这些专家的意见会很复杂或是因为意见的不统一都会影响建筑的进程,理论有时就只是理论,最重要是怎么把专业的理论合理正确的运用到实践中,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操作融合,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可能在施工中,提到节能减排,可是实际操做起来会发现,有时会因为某个技术或是过程,无法做到生态的效果。比如想用可再生的材料来做原料,为了节省资源,但是建筑对材料的耗费很大,就算可再生但是多次使用后也是会变得不可再生。如何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和防止噪音的影响等,都是在施工中很难解决的的问题。
三、生态建筑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生态建筑来说,随着问题的增多,也激发出了人类的智慧,很多建筑的专家也在不懈的研究中,很多技术已经成型,但是把这些技术怎么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还是比较了困难的。在建筑行业开始时就一直在灌输生态建筑的理念,在建筑施工中,我们为了以后在保温时节省更多的能源,我们可以选择纯天然的材料,保温效果好的,这需要我们在选择建筑地点的时候,要考虑到三方面:冬天日光的充足,夏天遮挡紫外线的辐射,经常的自然通风,能够解决住宅的舒适度和空气的质量,我们也利用了现有的绿色能源,节约了资源。例如我们在施工中,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利用竹子来做建筑的材料,竹子的再生能力很强,砍掉后的竹子可以很快地再生长出来,并且竹子的防风效果很好,有很结石,并且会有竹子特有的清香,这样就会减少树木的砍伐,维持了生态,保护了环境。再例如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可以将冷水加热成热水,这中热水是低温的,我们可以用来洗澡、洗头等方面,这种原理被广泛的应用在太阳能热水器上。它是利用水在集热器的流动方式下,将水不断的加热的过程,但是会因为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影响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还有发电系统,是用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发电系统。再例如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它一般应用在牛奶、鱼肉食品加工、锅炉进水预热、印染、电影胶卷冲洗、医院、住宅、旅馆、空调制冷、温水养鱼、室内太阳能游泳池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太阳光透过玻璃板照射在表面有涂层的吸热板上,吸收太阳辐射后吸热板升温,再将热量传到集热器内的工质,再升温,然后传送出能量。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较低,可同时利用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运行安全。在施工中关于噪音的问题上,首先,我们在使用的工具上做些处理,转上消音的系统,或是在我们施工的周围放上可以隔音的隔音板或是其他的东西,最起码可以使噪音不那么刺耳,影响人们的生活。在施工中,我们利用到这些绿色能源的话,我们就会很好建筑生态建筑,用电方面我们只用太阳能,材料方面我们只用可再生的资源,但是不要过度的单一的消耗一种,我们如果我们在选择地点时考虑到了这些,那么就会为我们节省掉空调、风扇等的消耗,既帮我们省了资金,也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更是节省了很多能源。无论是空气、环境和空间,我们在选择时都要全面的考虑,都要把最好的利用上,节约土地资源,并且我们在利用时不要忘了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在废物排出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污染土地和水,以及减少光污染和声污染,把一切的危害降到最小,这才是生态建筑的理念。
4 结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再生资源会越来越匮乏,生态环境会处在一个失衡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从自我做起,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循环利用,不污染环境,一切都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做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筑不是一个我们一时兴起的想法,它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与人类的生态意识的结合。社会和公众都应该对它有个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并付之于行动,我们是有意识的追求,坚定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只要天然的,还原我们本来的颜色,我想这个生态建筑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参考文献:
[1]段永康,秦现军.生态建筑的探究[J].山西建筑,2004(4)
[2]胡永东.对生态建筑的认识及设计要点[J].工程与建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