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手抄报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
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地了解数学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爱数学,数学有无尽的乐趣;学数学,数学有无穷的奥妙;用数学,数学有无限的未来的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7日20xx年5月21日(第十三周)
三活动内容
1、通过校园广播了解数学知识、著名数学家小故事。
2、进行数学智多星挑战赛。
3、进行数学手抄报比赛。
4、周五下午第二节进行活动总结及颁奖。
四具体安排
1、校园广播
2、数学智多星挑战赛
(1)活动形式
以年级为单位,由每级数学教师负责出20道智力题,于星期三早上贴到教室门口走廊,然后给每位学生发答题纸,回答题数不限。答题纸最迟在周三下午放学前交给数学教师。每班前5名答对题数最多的同学则评为班级数学智多星。每级答对题数最多的同学则评为年级数学智多星。
(2)奖励方式
每位交了答题纸的同学均获得参与活动的小奖品。数学智多星于周五总结会上颁奖。
(3)各年级负责老师
3、数学手抄报比赛
(1)活动形式
学生自己自愿组队,每组16人,出一份数学手抄报,内容包括:数学日记、数学知识介绍、数学趣题、数学家故事和数学知识单元整理等。版面布局合理,色彩鲜明,做到数学味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版面为A3大小,有兴趣的学生到数学老师处领取白纸。最迟于周三上午上交。
(2)评比形式
每份作品不写姓名,只写编号。老师登记编号对应的学生姓名。发给全校学生每人一张选票。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手抄报投票。投票时间为星期四下午至星期五中午放学之前。(请学校大队委帮忙统计票数)
(3)奖励形式
参与的学生均有参与奖。
每级选出3份优秀作品,于总结会上进行颁奖。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范文2活动主题:活动享受快乐智慧展示自我
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平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从而去发现,去创造。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希望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让数学爱好者能一显身手,脱颖而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中得到快乐,加强我校数学文化建设。
活动时间:
4月18日4月30日
活动安排:
活动:发挥想象,奇妙创造
活动内容:数学绘画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一~三年级学生
参赛作品要求:
以数字、图形等为创作基本素材,可运用平移、旋转等规律做图。绘画形式不限,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想象画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
作品上交截止日期:4月29日。
评委教师:柯晶晶
活动二: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我是小主编
活动内容:数学手抄报创作大赛
参赛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活动要求: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制作数学手抄报,比赛统一用8开美术纸,要求规范、整洁、美观,做出个性。各班选出5件优秀作品交给评委教师,参加校数学手抄报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全校展览。手抄报内容可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等。
手抄报上交截止日期:4月30日。
评委教师:何雅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活动方案范文3为检测各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根据教导处期初计划,特组织本次竞赛。
一、比赛时间:12月30日下午3:00-3:50(收、发卷以广播为准)
二、参赛对象:一至四年级全体学生,五、六年级兴趣小组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化建设
数学属于文化领域的学科,不仅彰显着其独特的理性之美,更记录着人类文明与智慧发展的文化历程。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园地,更应是人性培育的殿堂。可见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观首先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近十几年来,我国对数学是一种文化才有所认识。数学最内在的文化特性应该是数学本身,因此数学文化不应从数学之外去寻找,平时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感受数学文化本色的课堂,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能使数学知识外化为一种现实的数学影响,更好的彰显数学的文化品性。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文化建设呢?
一、对“数学文化”的二个判断
“数学文化”是实现学校优质教育的有效平台,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别样风采,更有助于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数学文化活动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但我相信,数学文化活动的探究与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数学学习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生活。
一个是要让数学文化永驻校园。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不懈的积淀,仅仅靠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时间是很难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要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与数学活动的发展要求,逐步促进和加强数学竞赛的组织活动,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要适当增设游戏竞赛、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增设讲述数学故事环节和智力活动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第二个是要让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我们应与时俱进,用新的数学观,特别是用数学文化视角下的数学观来看待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要素,向学生呈现数学文化视角下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数学的文化修养。
二、数学文化走进教材为教学提供了讲述数学文化的载体
现在,我们小学普遍使用的数学教材,开始就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以“你知道吗?”为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我粗略的查了查,五六年级数学书中以“你知道吗?”作为问题的共有数十篇,每一个点的呈现,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数学给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如“祖冲之与圆周率”“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笛卡尔与数对”“毕达哥拉斯与点阵”等等,这样小史料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家对生活的留心,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是无处不在的。
通读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数学文化气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追求的新的教育目标。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拉链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小方格等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就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其原因了。我还从家里拿来了小板凳,让学生亲自实践,真正的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提炼了数学知识。“年月日”一课是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要挖掘出新意确实很难。在教学时我从数学文化的视角捕捉了“年历”所蕴涵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要素,用一张具有文化内涵的年历作为知识载体贯穿于整节课中,将“大月、小月、闰年、平年”等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一在一个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盘活了“年月日”这一原本枯燥、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无数次的教学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只有融入文化色彩的数学课,学生才会“兴趣盎然”。
三、开展数学活动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是通过数学手抄报渗透数学文化。“数学小报设计制作”能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设计热情,激发他们的无限创意。手抄报作品可以由学生创作或搜集资料,自主完成,其中数学小知识、数学难题、数学家及数学家趣闻等内容,充分挖掘了同学们关心数学,热爱数学的热情,也增进同学们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是通过写数学日记讲述数学故事。提到日记,一直被认为是语文的专利,一提到数学,就好像只有做数字、公式、习题。实际上,将日记的书写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刚接触数学日记,学生记述最多的是自己在超市、菜市场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
三是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开展一些游戏或竞赛,加深或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游戏“拼摆七巧板”,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无论是否接触过七巧板,只要接触上了,学生就很快的投入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不仅能快速的拼出给定的图案,而且能自己设计出独特的图案造型,创意无限。再如“巧算24点”是数学知识中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一副扑克牌就可以玩转24点,玩法既有趣又简单,极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眼、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孩子快捷的心算和反应能力非常有帮助。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这个问题虽然看似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学生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会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学生能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和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要从教师的角度钻研教材。
课堂教学要突出编者的意图,适应学生的特点。但是最终还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案。事实表明,编者要求学生了解的与学生愿意了解的往往不尽统一。因此,教师必须围绕编者的意图,考虑学生特点,对学生的兴趣点、疑难点和希望点做认真剖析,并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如何体现编者的意图,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良好效果,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教师应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在不脱离教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处理教材,要讲究变化,使学生听起来有新鲜感。要适当改编例题,删除重复或已知的内容,补充必要的新知识,适当增加开改性与实践性的内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因此,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生动起来、课堂气氛活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学生才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接受教材内容。
三、多媒体技术讲究实用。
伴随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不足之处。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地关注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内容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多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它就是好的教学手段。
四、追求实效。
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教师从本身做起,展现数学教学之美。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增强审美意识,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运用美的语言和手段去进行审美教育,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美的创造。
1.简洁、生动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是教师借助口头语言进行师生对话。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尽量逻辑严密,简洁明白,所说的一切必须是有序的。而生动形象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给学生以美感,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工整、漂亮的板书。
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语言,必须做到字迹工整,美观大方,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绘图正确。良好的板书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有示范性作用,给人以美感。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并用规范的板书,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统一美和结构美。通过动手操作,使图形之间相互转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运动美。学生在教师工整、美观的板书的熏陶下,作业不整洁、字迹潦草、格式不规范等现象会逐渐减少,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本本字迹工整、计算正确、格式规范的作业。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师生共同创设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都是围绕教材进行活动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引导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的动机以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兴趣为导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语言环境、游戏情境等,让学生在动手动口中去动脑,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快乐的活动之中。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二、精心选择动手操作的时机和内容
小学生具有好奇又好动的心理特点,小学数学教材中又有许多可动手操作的因素。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能力。动手操作教学比较适用于能设计有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选择能被学生所接受的;选择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的;选择那些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的;选择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的,以此达到精选目的。
三、利用学具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小学数学离不开学具操作,学生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目标及教学活动的特点,从新的视角和教学观念出发,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考性的学具操作、探索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同分母带分数加法”这部分内容时,我通过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学具操作,探求同分母带分数加法法则。我先设计了这样四个学具操作的要求:(1)你能用学具表示题中的两个条件吗?请摆出来。(2)要把这两个带分数合并成一个数,用学具怎样摆?(3)谁能边摆边说,用学具操作将两个数合并成的过程演示出来吗?(4)用算式表示刚才摆学具的过程,谁能试一试?这四个由浅入深、带有鼓励性的设问,切中了学生的疑结。为了解开这个疑结,他们专心操作,凝神思考,相互讨论,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更能激励学生独立操作、思考、讨论的热情,给学生增加了选择、突破、重建知识结构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建立激励机制
摘要:情感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一部分,通过尊重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对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提出来,这就告诫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努力使数学教学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在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在7岁到12岁这一阶段属于一个运演阶段,直到12岁以后才会逐渐形成逻辑思维。因此,年龄越小感性特征也就明显,采用感性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也会越明显,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情感教育为主。现阶段,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情感已被归入其中,这一点充分地证明了国家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关注及重视程度。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再以单调、死板的教学方式去进行数学教学,应该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当中,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情感的教,学生才会有兴趣学。
二、小学数学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1.课外实践。拓宽情感教育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三年级(上)教材实践活动《做一个家庭年历》,教师先安排学生独自调查家中的重要纪念日,学生在次环节中学会尊敬长辈,热爱家庭,感受到家庭的亲情,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挑选材料,查找资料,亲自动手制作,培养和加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看见自己漂亮的年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五年级(上)教学内容《设计花边》,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与自信。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首先,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如开设“数学游乐园”,让学生在游乐园里做数学游戏,让学生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智力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学生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到数学知识,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组织学生自办“数学手抄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数学书籍。其次,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要。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
2.互动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互动活动从根本上颠覆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课堂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学生参与率急剧上升,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互动活动为课堂教学走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子。在互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情感表现的认同,保证互动活动的设计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情感需求。例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这种教学内容学生更渴望有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而且这种情感渴望是很强烈的,较之单独地进行结果讲述和预测有效的多如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可能性会大些然后组织小组进行摸棋子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通过试验,学生便知道摸到红色棋子的可能性就比蓝色棋子的可能性大。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知识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挖掘数学之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数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的本质,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数学中也有美,比如用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几何中黄金分割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这些,我们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数学中不仅有认知,还要有情感、生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基本数学素养。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即使在目前应试制度存在的条件下也是可行的。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数学中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的情感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激情的情感教学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还要做到了解学生精神世界中探索与创造的需要,健康的学习情感才能得到满足。我们只有站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注意利用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感染性、情境性、自主性、可导性等功能,才能真正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
参考文献:
[1]庄美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10):78-79.
[2]余胜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J].科技信息,2009,(28):4l-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