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春天的诗句

有关春天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春天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春天的诗句

有关春天的诗句范文第1篇

1、通过以"寻觅春天"为主题的畅谈,和春天对话,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丰富学生的积累。

2、通过收集、吟诵、描画、感悟等这一系列活动,创造"春"的儿童诗。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感悟春的含意,让学生更加热爱春天。激励少年积极进取,焕发活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春的特点,创作童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春美

导入: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一个富有生命与希冀、充满梦幻与成长的季节,它总是尽情展示着勃勃的生机,让我们感到幸福与欢悦。

1、一提到"春",你有什么感觉?

(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温风拂絮、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美好画卷。)

(一提到"春",我就会感受到无限的活力和无穷的生命力。)

所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他们传神的笔,去描绘春天的景象。

二、配乐吟诗 寻觅春美

1、吟诵──满园春色关不住,:

古往今来,人们向往春天,描绘春天,歌唱春天,赞美春天的诗词歌赋,美词雅语不可胜数,真可谓"满园春色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是什么?春天是怎样的多姿多彩呢?

(1)请同学们快速汇报"春"是怎么来的诗句。

(春是杜甫感受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是崔护看到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是白居易眼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是僧志南诗中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春是贺知章笔下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是啊,读到有关春的诗句,总让我们向往,总让我们激动,总让我们感到美好,下面,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起来,让美丽的

春光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2)逐个展示有关春风、春雨、春草、春花、春柳、春山、春水等诗与词。配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情感表达、吟诵。

看来,寻找春天的过程就是积累、丰富的过程,春天能在诗人笔下生辉,我相信,她也会在我们心里多姿多彩,让我们继续寻找吧。

三、描画春景 歌颂春美

描画──万紫千红总是春:

(1)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春是秀美的、雅致的。仿佛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春天是怎么来的?春天在哪里呀?每小组成为一个智囊团,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中的春天,让我们的笔下"万紫千红总是春!"

2)矫正画面,评出最佳的"春"的画面。

看来,春天是同学们画出来的,春天是同学们评出来的。

让我们动用视觉、听觉、嗅觉感受画中"春"的信息。

请用"春天是(怎么)来的?它来到了(哪)?(那)成了!"句式把你真切的体会,用儿童诗的表达形式描绘出来。

例如:春天是太阳公公晒出来的。太阳公公来到田野里,庄稼探出了头。田野成了色的天堂!

汇报:(春天是北飞的大雁喊出来的。大雁一路飞,一路喊。它喊醒了蛙民,唤醒了熊族。处处成了动物们的练功所!)

(春天是风姑娘吹出来的。她来到小溪边,溪水跳起了奔跑舞,唱起了欢快歌。山间成了溪水的舞台!)

(春天是春雨淋出来的。春雨来到公园里,淋红了桃花,淋粉了杏花,淋白了梨花……整个公园成了多彩的世界!)

(春天是朱自清爷爷写出来的。他来到了课本上,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成了同学们最佳的营养品。)

(春天是同学们读出来的。同学们来到学校,书声琅琅,歌声一片。校园成了开心的乐园!

……

同学们说得好,让春色装满你的眼,让春风染绿你的思绪,然后,把春天采回来,放在你的案头枕边……

四、春天如画启迪人生

1、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

(1)从自然界的春天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感受到深刻的含意。)

春天是怎么来的?春天在哪里呀?春天是同学们长出来的,春天在同学们的心中。当你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一定有很多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少年。"正处于人生之春的你们,有怎样的感想呢?

(除了大自然的春天,还有人生的春天,学习的春天,事业的春天,祖国的春天……)

2、请同学们自写,小组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悟:

(面对春天,我多么想说:风雨算什么……

我们要抓紧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

我们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要把握好这人生之春,让信念长成一棵粗壮的树……

我们从春天出发,向着太阳,向着未来,放飞我们的理想和希望……)

春天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创造美好生活。)

有关春天的诗句范文第2篇

例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了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后,为了让学生对鲁迅有深刻的认识,就可以用这篇教材作为一个点,引发开去,布置《我心目中的鲁迅》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别人,读有关写鲁迅的和鲁迅著的书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几天后,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大胆自由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及理由。这不仅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鲁迅形象,而且引导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语言。

±?:《气象学家竺可桢》

学了《气象学家竺可桢》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凭借课文为竺可桢举办一次事迹展览。合作提纲可以这样列:“展览内容分几部分?每部分的标题怎么定?该选择哪些典型事例?怎么编排?展览名叫什么?”这样的作业,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应用性,它源于课文,跟课文紧密相连又高于课文,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语文实践能力。

例3:《春》

学习朱自清的《春》之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谚语、古诗、文章、成语等,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春之美。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背背有关春的诗句,看看在大自然中摄下的活动照、风光照。学了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吟春颂春,“音乐能手”选择唱歌,“语言能手”选择配乐朗诵,“绘画能手”选择画图,“写作能手”选择作诗……学生在这样开放的作业中,自主参与,不仅丰富了春的知识,又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开发。

例4:《桂林山水》

学习《桂林山水》,看了桂林风光录像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荡舟在漓江上,面对如此秀美的风光,你最想做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名画家,假如你是一名歌手,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假如你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假如……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生闭上眼睛很快地入情入境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学韩愈赞美桂林山水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也水到渠成。然后,再引导学生课外搜集、阅读、背诵有关歌颂祖国名山大川的篇章,进而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吸收与积累。

例5:《笋芽儿》

学习“笋芽儿钻出地面来了,她睁开眼睛一看,哎呀,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辨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一段时,先理解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然后,请学生结合古诗80首,结合课文插图,补充省略号内容:“笋芽儿还看到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例6:《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学了《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要求学生对故事中的文物说几句话,可以对文中的小战士说,也可以对说,或者对老乡说。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课文内涵,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有关春天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点燃 心灵情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加强情感教学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硬性教学目标,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用自己浓烈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来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心灵情感的火花呢,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上唤起学生情感动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又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春暖花开、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的持久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以以情感为切入口进行教学。如讲小说《故乡》时,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地朗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学生脑海中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涌现出一个小英雄形象。然后可以让学生去猜测这个小英雄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创设生活情境,把语文引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供了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可以自由发挥,并且有创造性的发现,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故事总是吸引着孩子们的。各种和课文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始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作家的小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作家的作品来阅读。如上《过秦论》前,将一个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原来这个人物的经历是如此的传奇,提高了听课的兴趣。

五、诗词导入 ,激境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一情境,最快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荷塘月色》这一课中,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荷花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春景仿佛一幅幅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够较好理解课文。

六、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有关春天的诗句范文第4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习兴趣

新大纲强调:“小学各年级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变以往的“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自觉地读,方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小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三、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勤思多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勤思多练。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一想、亲手做一做,一旦当他想出来或者做对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多想想、多练练。想什么?练什么?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差,教师要帮助学生设问,要为学生想想、练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当然,让学生想的、练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更不能负担过重。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负担过重只能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难易适度、多少适度。所谓难易适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努力能获得一定答案的问题。

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语文学科较之数学、常识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而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

有关春天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读书活动;课外;小学生

有这样一个统计,一只蜜蜂酿造一公斤的蜜,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才能酿造味道浓郁的甜蜜。因而,我们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机地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那么怎样搞好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明确目的,想读书

女作家徐小斌颇有感慨地说:“这一代孩子基本上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字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其实,我们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不是单纯的消遣和娱乐,如果仅仅满足于消遣和娱乐的话,那么阅读的水平只能仅仅停留于肤浅和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更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学生只有在有了明确的目的后,才能有紧迫感,思想集中,积极思维,收获自然就会显著。

二、激发兴趣,乐读书

(一)利用教材,激发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童年春天的一些趣事,同学大多能谈到春天在大自然中玩耍、放风筝、追赶嬉戏的情境。再联系古诗词诵读活动,要求吟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有关春天的诗句。复习旧知识后,教师因势利导地启发,把学生带到《春》所描绘的秀丽景色中,学生被这诗一般的意境所感染,不仅学习起来十分有趣,而且还能引起他们课外阅读有关春天文章的兴趣。

(二)选讲故事,创设悬念

老师可选择儿童最感兴趣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平时,我利用晨会课和班会课,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朗读一些优秀读物:《大地的儿子》《水浒》《鲁宾逊漂流记》等;我们还生动地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三)以身作则,与生共读

“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但要读经典性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四)定期交流,激发热情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要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体会、朗读比赛、讲故事、课外阅读小报、读书笔记展览会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三、掌握方法,会读书

(一)每周一诗一文

让学生找到新课标中所规定的小学生必背(读)古诗词、《论语》、文言文和中外名家名篇,每星期抽出一节晨会课举行诗词朗诵会和名篇的评析诵读,长此以往,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做笔记与卡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真情实感、赞美之词及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并就其中一处谈谈自己的想法,怎么想就怎么写,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求,从内容、篇章安排、词句运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三)用精读和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而那些只作了解的信息则可浏览,才能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四)自办手抄小报

围绕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自办手抄报。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相互观摩、互相学习,又会悟到很多东西。能够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组织活动,多读书

大量阅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

1. 定期召开课外阅读汇报会或小组讨论会,交流彼此的收获,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见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取长补短。

2. 利用阅读课、中队活动举行佳作欣赏推荐会;人物评论会;朗诵会;结合语文活动,举行读书演讲比赛等。

3. 展示学生的摘录本、摘录卡,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 经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根据摘录,从一个方面选材,自己编辑、设计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交流、互相学习。

通过以上的方式,体验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兴趣,积淀语文素材,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切实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每一位小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让他们那美丽的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动人的光彩!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只采“百花”的小蜜蜂!

【参考文献】

[1] 葛葆瑞. 如何搞好小学生的读书活动[J]. 新课程(小学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