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短歌行原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短歌行》曹操
正在进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的曹操《短歌行》教学,记得去年讲到此诗,学生用疑惑的口吻说道:怎么老是照抄《诗经》的句子啊?
仔细想想,也是,其中有不少都是《诗经》原句。但是,至少可以说明:
1.《诗经》手法对后世诗作的影响深远,魏晋诗歌对《诗经》依然有传承。
2.曹操熟读《诗经》,也证明了《诗经》的地位很是重要。
除此而外,还有什么?我也不断思考这个问题,也不仅仅局限在此诗对于《诗经》的引用上。
今年再次执教本文,忽然从诗行间看到了那个备受争议的曹操,由隐约而清晰,便觉得此诗魅力无穷。
曹操这首《短歌行》起于“忧”,落于“志”。这种“忧虑”是雄心勃勃者的忧虑,胸襟宽广者的忧虑,目光长远者的忧虑,也是余年不多,时日有限者的忧虑。在天命不能违的规律前,年过半百的曹操依然能够葆有年轻人的宏远志向,并为之奋斗,且以睿智的头脑看到了贤才对他的重要性,多么可贵。
在宏远志向与天不假年的矛盾中,曹操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各种人才是他成就大业的凭借。他对人才的渴慕通过形象的诗句让人们觉得曹操不再是戏剧舞台上、文学作品中的那个狡诈的奸臣,而是一个睿智可爱的老者、慈爱家。
如果说有人喜爱收藏珍宝的话,那么曹操是喜爱“收藏”人才的。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不仅仅在于认识“收藏”和欣赏,更在于人尽其才,真正做到礼贤下士,“不以一眚掩大德”。
曹操爱才,名闻天下,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旁证。他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在这些求贤令中,要求“有司”做到英雄不问出处,不论德行,唯才是举、野无遗贤。由此可见曹操是多么求贤若渴。《三国演义》中对关羽送新袍、赠良驹,对许攸曹操是忘履相迎,对徐庶则是不择手段。且不论他的不择手段导致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否埋没了一位人才,但就其爱才一点来说,应该是至极了。
那么这首诗是如何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心情的呢?诗人大量地引用诗句和典故。
好的引用不仅仅是词句的照搬,而应与自己的作品内容、情感的契合,为己所用,大象无形,自然天成,天衣无缝为最佳。否则只会增添辞藻的华美,不会对内容和主题提供帮助,甚至以文害义,弄巧成拙。
而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艺术手法则是高质量的,有对《诗经》的引用,也有对《管子》的引用;有眼前的实景描写,也有见景生情的慨叹。如此多的引用、典故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博学多识,更重要的是这样方可最恰当地表达出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试举几例:
一、巧用引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原是一首情诗,应该是一个女子的口吻,她在思念自己的心上人,沉于深情的爱恋之中,有思念之苦,有娇羞之态,亦有埋怨之意。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但是曹操信手拈来,模拟女子口吻,用情人的关系来抒写自己对人才渴求。作者只引用前两句,后两句只字未提,却引人联想。他想说的是:你们可让我想苦了。我如此地爱你们,无时无刻不思念你们,你们怎么不跟我联系,到我这来呀?这是一种平等的甚至是恳求的语气,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情。试想,假若曹操不用沉于爱情中的女子口吻,而是模拟天子口吻来表达,那么会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恐怕就只有命令的意思,再无巧妙有趣之感。想见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老者,模拟怀春少女的语气,你不觉得很可爱吗?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首章),原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送)。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指大路)。”
鹿发现野苹时欢快地鸣叫,既是自己有美食的享受,又是呼朋引伴地分享。此句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用在此处恰和曹操眼前之境。曹操从建安十三年“挟天子以令诸侯”起,一路走来,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的豪强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想来此时的曹操,定是雄心满满,志在必得。
平定孙刘,应该比官渡之战时强多了。不说刘备此时还不成气候,自己已经今非昔比了。眼下,大战在即,即是一统天下在即,功业即建,怎能不“横槊赋诗”?
此刻,他正在大宴群臣,而且眼前这些文臣武将将是他平定江南的依仗,各个都是贤才。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但是,渴慕贤才的曹操更希望他们能够呼朋引伴,为自己招揽更多的人才。
此处引用不仅主题相合,而且与眼前情景相合,诗人的与思想感情相合。肯定在坐的各位都是人才,希望欢宴能够引来更多的“嘉宾”――人才。
二、巧用比喻
此诗中比喻很多,但是我个人觉得最有韵味的是“明明如月”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应是实写眼前之景。曹操宴请文臣武将,欢宴正欢,忽闻鸦声向南飞鸣而去。见眼前之景,想现今之境,诗人生发联想,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那些清高的、犹豫的人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这是当晚宴会时景象,曹操兴之所至,举头望月,此时恰是皓月当头,明亮皎洁,有感而发。可是诗人用一个“如”字,分明不是写月亮了。那么谁似明月高悬于太空?是那些有着美好才华的贤能,他们有耀眼的才能,但却让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冷峻的远离“明主”。明月有许多别称,以“玉盘”之“玉”喻才华,以“寒宫”之“寒”喻清高,以“高悬于上”之“高”喻不肯屈就,不能相亲,曹操心里是多么焦急挠心,所以发出“何时可掇”的疑问。因此此句比喻人才难得,求贤不得,正把诗人渴慕、急迫的心态表现出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喻贤士,似乎不太雅观,但恰是证明着诗人即景抒情的高超技艺。他用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凤翱翔于天际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这是写诸葛亮的诗句。孔明恰是与曹操同期的高士,他的想法就是当时许多士人的共同心声。凤凰是要选择梧桐树才肯栖息的,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这些贤士或是无处投奔,或是不肯投奔,或是正在犹豫之中。战乱频仍,有些人才不知该投奔何方;在三国鼎立尚未形成的局面下,局势并不明朗,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在这里可见诗人时刻关注着犹豫不决的贤才们,自然界的风吹草动都是他求贤心情的直接写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此句既是引用,亦是比喻。语出《管子・形势解》,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此句字面意思是大山不满足于现有的高度,大海不满足于现有的深度,实际是比喻我也不满足于现有的人才。在曹操看来这些贤士不要再犹豫了,赶快到我这里来吧。诗人在这里用此表达自己渴望贤士人才,有些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贪婪。表达明主不厌人才,广求贤才以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承接上句疑问“何枝可依”,曹操给出有力的肯定的回答:都到我这里来。言外之意是:我就是明主,我有山海一样的胸怀和气度,可以宽宏大量广纳人才。你看,曹操对人才是渴求是多么迫不及待。
此句同样是肯定眼前的在座的各位都是人才,不能一味表白自己渴慕人才,指别人都是人才,言外之意是身边的都不是,那样,曹操就太傻了。大战前夕的兵将一心,文武同力是很重要的。
三、巧用典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吾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洗发)三捉发(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往)鲁,慎无以国骄人。”
此句意为洗一次头发,吃一顿饭,只要有贤士来投奔周公,周公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前去迎接,从不怠慢。曹操表白自己不仅有山海的胸襟和气度,而且还有周公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作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曹操自比周公,也许是自负,但是我想说自负也好,自信也罢,对于那些时刻想着建功立业,展示才华的人才们来说,有这样的领导实在是一件幸事。否则,就不会有时隔千年的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隔空呐喊了。
结尾,诗人还是把自己至于高处了,不再是那个梦想情郎的怀春少女了,但是在我心中,曹操似乎也不再是奸诈的白脸了,他好像是个可爱的狡黠的老头,贪婪地找寻着一切为我所用的人才,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在他晚年助他成就梦想。
纵观《短歌行》,这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应该早已磨去意志,达观地看待一切了,想着安度晚年,想着含饴弄孙。然而,作为曹操,却想着搜罗人才,的确如他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既令人佩服,又令人伤感,确有慷慨悲凉萦绕心头,时不时地用他的事迹自勉一下。
附:
建安15年《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建安19年《举士令》或《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关键词】高中 古诗文 难辨字
古诗文一直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有的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思潮,有的渗透着先人的智慧情操,有的凝聚着厚重的人格魅力。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大纲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在积累背诵文言诗句时容易出现默写错误。因此,古诗文语文教学中注意解析字形,确是应该提倡的。虽然老师在教学中做不到“逢字必解”,也不可能繁琐地一一考究字的源流,但是在解字时,对学生常发生的错别字、难辨字大体上要先有个底,遇到这些字就需要解。
一、追本溯源,了解本义
有些难辨字不是因为字形难写,主要是学生对字的本义一知半解,容易混淆,写成别字。李白《送友人》有句云“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其中“班”是容易写错的字,最常见的错误是写成“斑”马,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课文注释对“班”的解释是离群的,老师按照这个讲解了,收效甚微,学生默写错误率仍然很高。这个“班”字就要解析,从本源说起。“班”是会意字。从珏,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说文》也说,班,分瑞玉也。班原就有这个分割的本意。进一步了解“刀”部的词大多跟分有关系,比如“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把“班马”记牢了。
再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谨庠序之教”的“庠”字,追本溯源,了解本义是记住这个字形的好办法。庠是个形声字,从广(yǎn),羊声。“广”表示与房屋有关。《说文》也提到“庠”,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孟子》也有“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之说,庠就有培养的意思,就是古代的学校。
《诗经・郑风・子衿》和曹操的《短歌行》都有这样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的“衿”,也是学生易错的字之一,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衣字旁写成了示字旁,如果学生知道“衿”的本义是汉服的交领,就不会忘记应当从衣,音“今”,青衿指的就是旧时读书人穿的衣服。
二、音义结合,因意象形
古诗词中一些双声词(声母一样),大多属于形声字,结合起来记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这种词,首先要弄懂字音,声部负责发音,注意区分一些字古今异音读法。
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蜉蝣”是目前已知的寿命最短的昆虫,它朝生暮死,只有一天寿命。让学生知道这个有趣的科普知识,就不难写出从虫,孚声;从虫,迳的词语“蜉蝣”了。同样,李白的《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中的峥嵘、崔嵬两词也都属于双声词,知道这两个词修饰的对象都是山,就知道词中四字都是从山部,根据读音,就能写出声部,书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一些单音节词,也都可以用这个辨别形声的方法来处理。“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砺”有学生容易写成厉,要知道“砺”是磨刀石的意思,就不会丢了“石”的偏旁。又比如王维的《山居秋瞑》(误将“暝”写作“瞑”,“暝”本来的意思是“幽暗、昏暗”这里是“晚”的意思,跟“日”有关系,而“瞑”的意思是“闭目”。王维写的是山中秋晚的景色,该用“暝”字才对。
三、形近对比,找出异同
有一些字不但形近,义也相近,甚至还可以通用,这是出错频率最高的难辨字。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分析字源,对比用法,找出异同。并分别牢记形近字的固定用法,以示区分。
古典诗歌单元有曹操《短歌行》,中有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不必说古诗文,就是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唯”字也是一个很容易用错的字,因为还有一个“惟”。
《说文》中对两个字的本意解释如下:
“唯,诺也。“惟,凡思也。”在字的本意上,二者是有差别的“唯”表一种应答,“惟”表示思考。最明显的像“唯唯诺诺”就不能用“惟”。因为“惟”没有表示“应答”的意思。
但是,随着字的发展与应用,这两个字越来越相近,唯,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时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使用。惟,也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已普遍使用,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在现代汉语中,也都有了“只有、只是”等意思。所以有“唯一”,也有“惟一”。因此,从“单单、只有”这样的意思来判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以用“唯”,也可以用“惟”。只是,从尊重作品角度来看,在书写时与原文一致就可以了。
乐府诗《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中的“陵”容易误写成“棱”,两字都有ling的读音,都与平面有关。本义都是名词,都是形声字。“陵”字从阜(fù),从纾líng),缫嗌。“纭币馕“四边形的平面”。“阜”指“土堆”。“阜”与“纭绷合起来表示“从天上往下看,平面为四边形的土堆”。本义:底边为四边形的大土山。《说文解字》中指出,陵,大阜也。掌握了本义就可以很容易写好了。
还有把通假字写成本字的例子,例如,“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学生容易直接写成“君子性非异也”,还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等“见”通“现”,都容易出现用通假字代替本字的例子,通假字本来就是借来的字,完全具备了本字的词性和意义,追溯本源或者区分异同等方法在此都不合适,只有通过阅读积累通假字,当作固定结构来记忆,很难找到捷径了。
参考文献:
[1]许慎撰,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关键词]课堂导入 举例 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54-01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就是要求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应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旺盛的求知欲,使之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同时,通过各种艺术手段,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下面依据实例简要阐述以下几种导入的类型和方法:
1.开门见山,抓住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准确凝练的文题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讲解分析文章题目入手,引入对课文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要旨,领悟作者的精巧构思,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题目与内容的关系。如讲《拿来主义》,根据题目设计三个问题:拿什么?为什么拿?怎么拿?开门见山进入课文,要求学生尽快找到答案,进入课堂。《我的空中楼阁》设计问题:空中楼阁是什么意思?作者笔下的孔子楼阁是什么样的?作者对其怀着什么样的感情?你有没有相似的经历?由题目出发,言简意赅,引领学生寻找答案。
2.音乐导入法
音乐比文字更容易打动人,吸引人。在课前根据需要和课文特点,适当插入音乐,往往能起到独特的效果。在讲诗词《一剪梅》、《再别康桥》《虞美人》等课文时,直接放相应歌曲,歌词和课文内容完全吻合,听一遍再哼唱一遍大概基调就可以感受出来,学生也更有兴趣去感受、背诵和探究。但选取的乐曲一定要和文章基调一致,否则便会弄巧成拙。
3.用对联,诗词或仿写句子的形式导入
《孔雀东南飞》一课,篇幅较长,但却类似白话文,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教师可自拟对联:上句是韧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要求学生对出下旬。当然,备课前教师要有合适的下联,可以和学生互相切比较、切磋。《兰亭集序》上联: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可让学生自读注释,理解课文后对出下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探究兴趣。答案举例:少长成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
4.故事激趣导入
如学习《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历史散文时,可以采用讲故事法,让熟悉这些故事的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尽可能提前查阅资料,使之更客观更充实,然后引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这样做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生间的竞争学习。
5.生活化导入
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环境作依据,尽量挖掘身边的事例,以学生为本。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可抓住目前社会对婚姻的态度和系列社会问题谈,要求学生调查祖辈父辈的婚姻观以及现代男女的婚姻观,进而和封建时代的婚姻观作对比,得出幸福感受,珍惜当代生活。
6.温故知新导入
如在学习新闻单元时,《别了,不列颠尼亚》属于新闻,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属于报告文学,可以让学生从篇幅,角度,文字特点等各个角度体会二者的区别。明确新闻和报告文学的要素、特点。
7.创设情境导入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鸿门宴》《林黛玉进贾府》等较长课文都可先播放电影片段。《我有一个梦想》可以播放英文版演讲视频《I have a dream》,让学生被演讲者的魅力折服,从而更有兴趣阅读课文内容。学习曹操的《短歌行》可以先播放专家朗读,也可以教师范读或学生范读,最好配上相关音乐,使学生受到感染,领略诗歌朗诵的魅力。
8.联系写作背景法
高中《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雨巷》《囚绿记》《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文章,都可以在课堂开始时先介绍背景,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尤其《雨巷》《囚绿记》等现代散文,以免引起误读和主题理解的偏差。
9.作文导入法
学习《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游褒禅山记》等写景类课文,可事先让学生写作文片断,如你眼中的秋色2你笔下的荷花?你游览山水后的感受?也可以搜集相关的大家之文章或学生作文进行比较鉴赏,达到拓展视野的目的。
10.提问法导入
[关键词] 商业广告中英文广告语赏析
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广告已成为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受企业管理者及工商界的重视。企业制造商品,而广告创造消费。可见,成功的广告已成为商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消费者,增加市场占有份额的一把“利剑”,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经济发达,广告兴旺的英美国家,商品广告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与其社会生活几乎形影不离。因此,本文拟对部分中英文广告语的构成及特点做以分析和鉴赏。
一、 广告语言的特色及形式
“广告”的意思是“唤起大众对某事物的注意,诱导于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和汉语中“广而告之”的意思相吻合。因此广告也就具有了告知、说服和备忘的功能。这些功能决定了广告用语要简洁、生动、形象、富有感彩和强烈的感染力。
广告语言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或极具鲜明特色,或行文工整、对仗押韵,或节奏感强、琅琅上口,或富于创新,耐人寻味。
二、广告标题、口号,简洁明了、引人注意
广告标题是表现广告主体的短文,是一则广告的核心。它精炼地概括产品的主题,语言简洁、直接,以强化人们对其产品的印象,维持广告宣传的连续性。不少的广告口号都是从标题演变而来的。
因此,广告的标题或口号中多用直接式广告语,它往往一语道破天机,精炼地将商品的主题表达出来,把最重要的信息和情感直截了当的告诉人们。最常见的方式是以商品名称和广告商名称命题,并多采用短句形式,便于上口记忆,既能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又能区别于其他同类商品。如:威力洗衣机的广告:“威力,威力,够威够力”;《时代》杂志:“阅读《时代》,就能理解时代”;海飞丝洗发水:“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耐克鞋:“Just do it. (随心所欲)”。而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Coca-cola is it. (还是可口可乐好)就更为经典了。再如,七喜饮料的 Fresh Up with Seven Up! (君饮七喜,精神倍增)。上诉广告语都极力用最精炼的语言,将自己产品的名称或特点作为主打广告语,以正面形象不失时机地传递产品信息,语言简洁明了,内容突出鲜明。
三、创新拼写,增强吸引力
在英语广告中,用词往往更富于创新,广告创意人员根据英语的构词规则,创造一个能为读者理解的词,以加强广告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他们或者错拼,或者加上前缀后缀,虽然新词与原词形态不同,但意义尤存。如:
We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 eggs. “eggsactly”是 “exactly” 的变形,并在形态上与 “egg” 相对应,达到了幽默中间机智的效果。这类“构词游戏”可谓匠心独运,大大增加了广告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再如:Introducing the new Infinia with Intouch. (Toshiba--Intouch) (Infina全新登场,好时机就在身旁)。 这则广告中的故意错拼也达到了突出产品品牌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
四、运用多种修辞技巧,语言生动形象
在广告如林的时代,为使广告能够独树一帜,惹人注目,广告撰稿人会利用多种修辞手段,以增强广告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些修辞手段通常包括比喻、拟人、双关、重复、夸张、押韵等。
1.比喻
比喻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运用比喻可使所描绘的事物形象生动,贴切恰当的比喻还可以突出产品的特点或特色,很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比如:有如您第二层皮肤(牛仔裤广告);隐形的手套(护手霜的广告);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loud;轻柔如风,舒软如云 (服装广告);Ride like a feather in your pocket.(汽车广告);A room for five toes.(推销鞋的广告);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这是一则推销口红的广告,把口红比喻成“缎子”,涂抹在最富有激情的地方,好似给红唇穿上光亮柔滑的绸缎一般。这样的比喻恰当贴切,极具感染力和诱惑力。
2.拟人
广告中的拟人是把所宣传的产品人格化,从而赋予它人所具有的情感、感觉,它能使原本呆板冷漠的产品颇具人情味,使消费者读起来倍感亲切。例如:
We are proud of the birthplaces of our children, the grapes of Almaden. On our classic various wines, you will find the birthplaces of our children. (Almaden 葡萄酒广告)
又如:The most thoughtful Nikon of all time. No one cares more about your image than Nikon. (有史以来最体贴人的尼康;没有人能像尼康那样关心您的形象)在这则广告中,没有生命的尼康相机被拟人化地赋予了生命,使消费者在广告中看到的是“关心”、“体贴”人的和最关心人形象的尼康。
3.双关
双关语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同音或同义、同音异义的关系,使某些词语在特定环境下具有双重意义。双关语在广告文案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有效的修辞手段之一。双关使用得当的话,能使语言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
请看台湾“箭”牌口香糖的广告:一“箭”钟情,一“箭”如故。区区八个字生动形象地通过“见”与“箭”的谐音,既起到了传情达意的效果,又显示出该产品质量优秀,深受喜爱,并且还暗含了箭牌口香糖可以传达友谊的功效,促销效果甚佳。
再看中国联想集团的广告口号:“没有联想,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里“联想”是一语双关,精炼明确,鼓动性强。
同样,在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也是见仁见智,风格独特。
比如: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 这则广告的妙处在于把“a good deal”的常用意义“许多”和广告的特殊意义“一桩好买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再看一则“Weight-Watcher”冰激凌广告的标题。“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放心吃吧,别担心体重)就是巧妙的利用了“spoil”一词的双重含义。既表到达了“spoil yourself”(尽情享受),又向消费者传达了“not spoil your figure”(不会破坏体型)的这层含义。通过 “spoil”这一双关语,营造了一种轻松幽默的气氛,自然能为消费者所接受。
4.重复
在广告语言中,为了突出某种产品和信息,撰稿人往往采用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方法,以加强读者的印象。例如:
No ordinary number.No ordinary taste.(非凡的数字,非凡的口味)
这是英国“555”牌香烟的广告,通过对 no ordinary (不同一般,非凡的) 的反复,进一步突出了“555”香烟非同寻常的品味。
再看著名的东方快车的一则广告。 Train of kings. King of trains. (众王之车,众车之王) 广告文案中仅有三个单词,但是通过三个单词在不同位置上的重复,却产生出气势非凡的效果。
除上述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之外,采用幽默夸张的修辞手法,也能制造出奇制胜的效果。美国芝加哥一家美容院的广告牌上曾写道;“不要对刚刚从我们这里出来的姑娘使眼色,她很可能是你的奶奶噢。”语言夸张幽默,真是让人过目难忘。
英语广告中还常常使用押韵的手法,使其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烈,体现出一种韵律美。请欣赏如下广告:
Impossible made possible.
使不可能变成可能――佳能打印机 (尾韵)
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
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头韵)
Hi-Fi, Hi-Fun, Hi-Fashion, only from Sony.
高保真,高享受,高时尚,只来自索尼。 (头韵)
五、借用诗词文化,促进广告宣传
广告的文化魅力,其价值是无形的,价值量常常难以衡量。河南酒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河南人硬是通过文化,打开了酒业渠道,使河南酒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杜康是传说中酿酒技术的发明者,曹操在《短歌行》中也留有佳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1990年河南伊川研发出杜康酒,凭借的就是一个传说和一句佳言,成功地推出了杜康酒。我国代表团出访日本时,曾把杜康酒送给原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并赋有“献上杜康酒,周公古义长”的诗句。杜康酒和这句诗很快就传遍日本,在日本形成一股杜康热。
日本丰田汽车在中国做广告时也曾巧妙地借用汉语成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创新性地推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语。其宣传力度之广之大,令妇孺皆知。
新加坡假日酒店的广告,也借用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众所周知的西方谚语,推出了“All roads lead to Holiday Inn”。
上述例子都是借用某一诗歌、名言或谚语等,在原有形式上改动部分词语,创造出全新的效果,增强了宣传力度,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