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vb语言

vb语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vb语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vb语言

vb语言范文第1篇

关键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案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696-02

当前,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在普通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结合各专业课程的需求及人才培养的目标,计算机基础教学继续不断完善。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具有阅读程序、理解程序的能力,并能把程序设计方法应用到本专业与相关领域,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Visual Basic由于语法简单,以其图形化的界面和事件驱动编程机制大大简化了程序设计的复杂度,学生容易上手,可以高效开发出标准的Windows应用程序,成为非计算机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首选。

在传统的“vb 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以教为主”的讲授教学法。信息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尽管可以让学生初步接受VB 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却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案例或者一个情景的描述进行思考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或“学教并重”,改变重视教学的结果为重视教学的过程或过程和结果并重。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涉及到程序结构和一些常用算法,运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作用。

1 VB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征

成立于1908年,被誉为商界“西点军校” 的哈佛商学院之所以能够培养出众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与其独特的案例教学模式密不可分。

布鲁纳认为,应该培养学生提出假设、推测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中心的分析、讨论、总结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符合布鲁纳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观是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当代教育需求的教育观。现代教学强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人类学习知识和积累技能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形象到逻辑, 从感性到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学习过程也不仅仅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2]。

案例教学具有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实践性五大特征[2-3]。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身边案例作为课程学习的切入点,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探讨所讲授的知识,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贯穿在每一次案例中,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空间。

为了解决案例内隐或外显的问题,学生个体或群组自主分析和研究案例资料,不断地从教学案例中感知、提取信息,进行“交互”。学生个体之间相互争辩、讨论、交流,对问题可以形成更丰富、 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问题解决方案。

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不自觉地得到提高,并亲身感受到程序设计的实际价值,提高了学习兴趣及程序设计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 VB案例教学法的框架结构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个案例一般就是一个软件项目。VB案例教学是师生双方通过共同实施一个较为完整的软件项目而进行的[1]。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应遵循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区别于一般的零碎实例教学,VB案例教学法将一个较为完整的软件项目贯穿在VB课程教学中。

作为教学案例的项目被分解为一个个小的子项目,将新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个个子项目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一个个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加深了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VB案例教学实现了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软件开发过程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的有机统一。

VB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通过如图1所示的框架结构进行描述。

VB案例教学以案例项目的分解、子项目的分析、子项目的设计实现和子项目的扩展为轴心,教师的主导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两翼,对称平行推进。

3 VB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有大量生动、丰富和新鲜的案例。多元化的案例来源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基础,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软件项目实践、教师平时的案例积累、教学课题组成员建的交流、师生互动交流等都可成为案例的积累形式。

在案例教学的案例准备阶段,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实用型强、易于扩展的VB典型性案例。对于学生自己准备的、反映兴趣爱好的个性化案例,教师尤其应加以重视和引导。案例成果可以采用案例数据库形式存储。

案例教学开始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3~5人为单位,自主结合进行分组,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案例小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的职责是制定计划、任务分工、人员组织协调、过程监控、难点攻关、业绩考核、文档管理等。组员接受组长分配的任务,进行资料检索和任务实施,并进行个体评价和组员互评。按照敏捷软件开发的方法,每组以两人为单位,进行结对编程准备,相互学习和互相促进。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案例演示,进行案例情景构建,使学生了解项目的背景、实际意义和应用需求,以便达到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效果。案例情景构建通常在案例开始时进行,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

教师通过对案例子项目的分解,将教学案例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教师应注意子项目的层次性,把握好难度梯度,子项目通常与教学章节相对应,并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有机结合。课程开始前,各案例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讨论,将问题细化,做出子项目分解预案。这种练习开始较为困难,但在下一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软件工程思维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对案例子项目的分析暴露出既有知识的局限,继而自然引出本次课的新的教学内容,确定完成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新概念和新知识。案例小组通过子项目分解,明确学习重点,进行子项目任务解决的知识储备。

vb语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 VB语言程序设计 教与学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YANG Yuanhua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Communication, Chongzhou, Sichuan 611230)

Abstract 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is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programming language learning this course contains a lot of grammar, structure, algorithm, and learning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have a certain logic thinking of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half computer opera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mod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is not good in this paper, the way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discussed.

Key words 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B是通过事件驱动的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机制的高级语言。VB主要有三大特点:面向对象可视化,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设计结构化。VB语言设计大致的步骤为建立对象,设置对象属性,根据功能编写代码建立事件过程,运行调试。根据VB的特点和程序设计步骤可知VB实际是一种较为易学易理解的程序设计语言,相对其他的高级语言来讲更直观。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以及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而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现对该课程的教与学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教师的“教”

如何“教”才能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窍门,为今后其他高级语言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很必要,因此在第一次课上除了要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兴趣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学习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在VB的开发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创新新项目,掌握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技巧。

1.1 引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VB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种语言类课程。在学生不了解该课程的情况下引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相对来讲较为容易。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不够自信,VB这门课程一定要给学生易学易用的第一印象,不然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会有担心自己学不会的心理。该课程的第一次课要让学生对VB有一定了解,产生学习兴趣,对该课程的学习充满自信和期待。课程的第一次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入VB小游戏,操作演示,并抽取其中一两种游戏告知游戏的玩耍规则,并让学生试着玩耍。挑选的游戏玩耍时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把游戏放VB开发环境中再运行演示,同时对VB开发小游戏的流程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也让学生对VB的开发环境及设计步骤有了比较直观的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选取游戏中最简单的操作功能进行编程和运行演示,给学生易学易懂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自信。(3)布置学生课后练习抽取的游戏,在下一次课程时比赛通关。此过程主要是为了学生熟悉游戏规则及玩耍技巧,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对游戏的设计和编写代码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课程教学的整体规划

第一次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在后续的课程讲解中,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情况,尽量避免学生对该课程产生难学难懂的心理,一旦学生出现抵触的趋势,就应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后续课程主要以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主要的教学流程如下:(1)引入实例或游戏,运行实例或者游戏,进行功能分析、操作规则讲解,设计流程分析。(2)将实例或游戏按照功能进行分解,从易到难的原则选择模块进行分析设计。对每一个模块需要用到的语法、属性、方法进行大概的介绍。(3)每一模块进行模块分析,算法,设计,编写程序,运行调试的过程中,详情讲解如何应用对应的语法、属性、方法,从而完成对应模块的设计。(4)最后分析各模块的关系,联接各模块,从而完成实例或游戏。(5)布置新的游戏或者实例(与讲解的实例或游戏含有相同的语法,属性,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分析设计出新的实例或者游戏。(6)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进度,适当给予指导,设置惩罚和奖励来加强学生完成的动力。惩罚和奖励由学生自己提,以大多数学生赞成的惩奖方式为准。

2 学生如何学习

2.1 基础较弱的学生如何学习 (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33页)

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从入学后,对所有专业的学习都不感兴趣,学习上动力不足,上课听不进去,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全抄袭以应付教师检查。常常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即使偶尔想学习,也很难持久。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并未成熟,仍带有许多少年时期的痕迹,如幼稚,脆弱,自制力薄弱,依附性强等,加之他们没有社会阅历,无法感受到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放任自己。对于这部分同学需要教师特别关心和重视,了解学生,多与该类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尝试的去学习。对于语言类的学习,教师需要特别对待,布置一些简单的有趣的案例或项目让这一部分同学去完成,从而建立他们的自信。这类学生更适合理论知识较少,实践操作更多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处于实践中去理解基本的语法、结构等理论知识。对于不懂或者无法理解并应用的知识点,先让学生学会查阅书籍或者在网络上搜索查询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对应的知识点,并多看该知识点的应用案例,从而理解和应用该知识点完成对应的案例或项目。

2.2 基础适中的学生如何学习

课程针对大部分学生(基础适中的学生)安排的项目或者游戏分组完成时各组都将按照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差的进行组合,均匀各组的实力。组内成员必须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分工协作完成整个项目,在完成后一起梳理整个完成过程,将各自完成的小模块的分析设计思路和流程分享给该组的其他同学,如果该组有不懂的同学,大家应该一起帮助该同学,给予详细的讲解,让整个组的同学对项目或者游戏的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从而使项目或游戏的分析设计流程更清晰明了。

2.3 基础较好的学生如何学习

对于自觉性比较高,领悟力比较强的同学,建议学生在完成课内项目的同时,再布置新项目让他们利用课后时间试着去完成,拓展该课程知识的应用学习,这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自学,更加熟练应用VB的语法、结构、算法去完成新项目,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所有项目或者游戏的分析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一直跟踪学生实施的进度,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引导。

3 总结

VB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整个课程的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线,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语言类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卓然.VB语言程序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vb语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种构造性的技术。程序设计教学本身是枯燥、严谨的,而且在学习中是很难理解的,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如果教师在组织程序设计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良好的教学方法,考虑不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这门课程就会既难学又难教。VB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功能强大,应用广泛,使用窗体和控件设计应用程序界面,采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相对Delphi,Visual C++来说简单易学。笔者通过几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现代高职学生的劣势与优点

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的“对口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是学习的方法问题,因此,学习缺乏兴趣,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难以拓展,学习的深度与所能达到的高度受到限制。由于就业的压力,学习的务实心理,许多学生片面重视实践操作,而忽视理论的夯实,也使学习的心态变得浮躁,难以坚持。

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由于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具有盲目性的倾向。由于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主,部分学生片面理解为突出技能,忽略理论,学习追求实用,致使理论课的学习情绪低迷,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难以扩展和提高自己。

高职生虽然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差距,但也有自己的优势:思维活跃爱劳动,爱表现自己“才华”。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所谓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可见,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比较深层次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要我学”,整体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构成,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当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长期占据教育阵地的统治地位,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因此,教学模式的转化已成为在各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

1.教学内容的设计

VB程序设计的内容与大多数程序设计教材一样,首先介绍对象及其属性、数据类型、函数、方法和事件等一系列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接下来介绍程序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数组,最后是一些数据库的应用。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来看,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认知规律角度考虑,毫无知识背景的学生一开始就学习这些难懂、抽象的概念,不仅会增加他们理解这些概念的难度,更会挫伤他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差异,从各个方面创造机会,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课程及本人实际情况来亲自操作。事实上,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中才能学好VB课程,这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开原先以课本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的教学模式,先不讲基本概念,而是化整为零,以案例教学为主,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在前期的备课时,教师将所有理论知识安排在一个个具体实例中,每个实例互相联系层层深入。在授课时,教师引出实例并和学生一起探讨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通过分析来共同完成实例的制作,并总结所涉及的知识点。每次授课都预留一段时间,在学生完成案例的基础上,增加难度,举一反三,这一步需要学生自行动手操作,而且需要学生和教师密切配合。如果有一堂课学生没有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课后又没有及时进行复习,那么可能就影响他下一次上课的效果,如此往复,这门课程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会不由自主地变被动为主动,即“我要学”,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2.实验环节的加强

课上得再好,学生上课效果再好,最终都要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所以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度没有正常授课高,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大多只是对书中的例子依样画葫芦,只求运行出结果就万事大吉。笔者在教学改革中实验课也进行了重新设置,所有实验项目都对课本中的实例进行了改变,并增加了新的任务。学生根据课堂知识进行现场操作,独立完成。而且每次实验的内容都与后续的考试相关,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考核模式的改变

在正常授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并经常把学生中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

过去的VB考核,通常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加,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应该体现学习主体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所以笔者将整个考核改为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按百分制来计算,平时表现为10分,过程考核为60分,期末考核为30分。平时表现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堂纪律、课堂表现、讨论问题的参与度。过程性考核在整个考核环节中分值最高,任务最重。考试的内容是对平时的练习和实验进行整合,并增加难度,学生在测试时觉得题目曾经做过,但又不太一样,测试后就会更加重视平时的课堂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习过程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整个授课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测试,采用上机考试,给出试题,一人一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考试内容,操作完毕后保存,教师评阅学生成绩,这种考试方式既体现了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又检验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职业资格是劳动准入的重要依据,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提出:“要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和劳动准入制教育培训的实施。”我校在计算机专业就推行了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VB程序员认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有针对性的练习,一方面可以达到劳动准入制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能力,获得就业的敲门砖,另一方面可以更进一步掌握控件属性、方法、事件的具体运用和小型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方法,提升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性人才是教师的使命,因此教师需要在授课中不断完善,研究教学方法和经验,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提高教学能力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浩强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宁常鑫,孙达辰.高职VB教学改革的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

vb语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VB;基础教学;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7-31455-02

Research of VB Teaching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GAO Jing,WANG Li-gu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ilin 132022,China)

Abstract:VB is one of high school's computer instruction, it fits various development of MIS.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apply of Constructivism ideas, and analyses the means in course of VB teaching.

Key words:VB; Basic teaching;Constructivism

1 引言

信息社会,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普遍应用。计算机基础课是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是其中之一,而且学生必须参加省级和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获得相应等级证书,以证明其计算机能力和水平。

VB程序设计是多数高校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许多学生觉得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因此,对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讲好VB的第一堂课是整门课程的关键所在。

2 VB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VB课程与C语言相比有很大区别,该课程概念抽象,内容繁杂,实践性很强,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

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顺序展开教学,详细介绍语句、语法、函数,然后举例验证,没有突出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引导,使学生觉得枯燥,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因此, VB教学每一个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3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VB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调整教学:

3.1 调整教学思路,上好第一堂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讲授第一堂课时,可以脱离原有教材顺序,避开VB中概念、语法、函数的介绍,通过演示与实际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实例,如:趣味小程序《字体设置》、《抽奖》等,了解VB的功能与作用,对现实学习和生活的帮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2 调整师生关系,向双主体和互动对话关系转换

3.2.1 双主体关系

即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的合作者,帮促者;也强调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探索者,在学习中起主动作用。师生在和谐协作的基础上,通过“做中学”使学生的学习技能得以不断提高。

3.2.2 互动对话关系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互动对话教学是一种体现新型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3 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边讲边学、边学边练,寓教于学、寓教与做,同时将素质教育融于整个人才培养活动中,在边学边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增强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也提高了专业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3.1 情境教学法

VB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控件,在介绍时,以贴近生活的实例为引导,编制简单的小程序。例如,介绍CheckBox控件和OptionButton控件时,制作一个“08奥运会预测”小程序,既熟悉了二者各自功能和作用,同时又了解了二者区别。

3.3.2 问题教学法

学习VB,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各种方法提出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程序设计思路并进行结果。例如,设计WINDOWS中的计算器程序,黑白棋小游戏设计等。

3.3.3启发教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衔接,让学生做到人人都能动手参与,设计心中的作品,在亲身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启发和领悟,脱离“唯一模式”思想,鼓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

3.3.4教学评价与讨论

以学习者为评价中心,注重其学习观点的生成与建构,重视评价的持续性和实时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时记录学习情况和表现,建立学习档案,开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在相互监督、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施评价。

4 结束语

通过实施以上的教学方法,缩短了传统理论和实践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应用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不但轻松掌握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而不单是追求分数,而且使自己学会一门技能,并将其应用到今后学习之中。相信,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将会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和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马国光.抛锚式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6,(6):127-128.

[2]李晓林,赵彤州,等. 文科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28(6):75-77.

[3]滕文惠.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探索[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6,(2):52-54.

vb语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VB;控件;属性;事件

一、前言

VB(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具有面向对象可视化特点的编程语言,由于其功能强大、语法简洁,目前,不仅国内高校中开设VB课程,在初中也普遍开设该课程。不过,初中阶段的VB课程是属于选修课程,课程安排在初二,课时为每周一节,课程安排周期长,因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与高校的VB教学存在一定的区别。

二、初中VB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时少,课程安排周期长

初中信息技术是副科,特别是初二,课程被压缩到只有每周一节,有时由于各种活动或课务调整,周期会更长,那么在教学上必定受到很大的影响。上第二节课时,第一节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往往已遗忘了。

2.学生没有任何编程基础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接触过LOGO语言,还有极少学生参加兴趣班学过PASCAL编程,但都没接触过可视化开发,对程序设计没有任何基础,这使得VB教学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

3.评价方式的缺乏

由于VB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特殊性,其评价方式也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对学生VB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掌握、学习能力、综合编程能力等进行考核。无论是笔试还是上机考试,只采用常规评价方式不一定适合初中VB课程教学。

三、初中VB课程的教学策略

1.采用愉快教学,从游戏中入门

第一堂课,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VB,如果一开始就讲概念,讲算法,那么接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所以,第一堂课,教师可准备几个用VB开发的游戏,且包含了代码,通过屏幕广播向学生演示游戏,学生的注意力会立刻被吸引,当向学生说出:“这是用VB开发的游戏”时,通过他们惊讶的眼神和跃跃欲试的样子,就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标已经达到了。同时,教师对某个小游戏的界面和代码给学生做简要的介绍,让他们明白游戏开发原来如此。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使学生提高学习编程的兴趣。同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从设计界面入手,掌握常规控件

可视化的编程为所见即所得,对程序界面的设计比代码的编写、算法的实现简单,初二学生很容易掌握,也不容易忘记,通过从设计界面入手,学生很快掌握了常用控件的作用、常用属性的作用等。在评价中,对窗口的设计应作为比重比较大的部分,这样,学生的成绩有了不少的基本分,对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3.编写简单程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初中VB教学的周期性长,复杂的程序和算法不适合在初二教学,在课堂中就算讲清楚了,一周后学生就会遗忘。因此,在教学中应避免复杂的程序,而应选择在半小时内就能编写出的简单程序。涉及的算法也应简单,如教师讲解“求圆面积”的程序,学生可模仿编写“求长方形面积”的程序;教师讲解“求圆周长”的程序,学生可模仿编写“求长方形周长”的程序……简单的任务学生很容易完成,学生有了成就感,对基本控件的掌握程度也越高。

4.用简单例子解决难点

VB程序设计中,事件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界面设计时很容易理解控件属性的概念和作用,但是事件的概念却很难理解,那么可以采用这样的例子:在一个窗口上放多个命令按钮,每个命令按钮对应一种事件,如按钮1对应单击事件、按钮2对应双击事件、按钮3对应……每个事件里用MsgBox弹出对话框,对话框内容为“这是某某事件”,将这样的例子发给学生,边讲解边让学生自己运行看效果,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整个事件的理解。

For-Next 循环语句也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很多教材采用求1~100的整数相加的例子,这个例子学生很容易听懂,但是当要求发生改变时,绝大多数学生难以独立完成,所以,教师在讲解完这个例子后,必须讲一些变形的例子,如,求1~100间奇数或偶数相加的例子;求1~100间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的例子……只有为学生反复地举例,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并掌握。

模块的调用在书本里的很多例子中都有体现,部分例子对初中生来说比较复杂,教师可以把部分代码封装到模块里,同时改写例子,这样例子的代码就变得简洁,学生的编写量也轻松多了。教师甚至可以提供些具有游戏性的模块,学生在调用后能简单游戏,比如提供自动算24点的模块、拼图的模块等等,这样很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分段编写,分段解释,适当注释

教师通过屏幕广播向学生演示例子时,代码需要分段编写,分段解释,并加上适当的注释,每段的容量不能过大,之后学生模仿编写,之后再切换到教师操作。教师切莫一气讲完,然后让学生模仿编写,那样,讲到后面的内容时,前面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遗忘了。新的知识点、关键的代码需要加上注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6.在错误中提高,在错误中收获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纠正,不断成长的经历,学生开发程序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奇怪的错误。比如最常见的是字母打错,如:Label1,很多学生不分l(字母)和1(数字),还有需要空格的地方不空,不需要空格的地方乱空,这是属于概念认识上的错误。那么,当这样的错误发生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找,绝大部分学生学会通过调试来定位错误后,编写程序的准确率提高很快。另外,在代码编写时对属性赋值,很多学生会把属性名称写错,但在属性前都有“.”,要善用“.”,在打了“.”后的弹出列表框里选择需要的属性,这样能减少出错的可能,也能提高编写的速度。

7.合理的评价方式、互动的评价体系

由于初中VB是选修课且周课时才一节,学生对VB只要求了解基本的知识,了解基本的控件、属性、事件,基本的语句结构,而非全面掌握VB知识,所以对于学生VB成绩的评价不能用考试的方式去对待,也不能用高校的要求去考核,期末成绩尽量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来衡量,而平时成绩即为每次课上模仿老师完成的例子,这部分的成绩占50%,而期末考试内容可采取上机操作,给出多个简单需求的题目,学生任意选择完成,完成得多则加分,这样的考查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编程打下铺垫。

四、结束语

VB作为一门重要的编程语言,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应从愉快教学入门,从界面设计入手,采用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远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07.

[2]陈苹.程序设计Visual Basic[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0.

[3]孙秀.VB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师专学报,2005(4).

[4]蒋正炎.基于高职环境下VB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考试周刊,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