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周末时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
王
自1995年5月1日实行双休日休假制度以来,人们的工作、生活、休闲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家庭和个人每周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丰富多样。如何把双休日中蕴含的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掘出来,让家长和孩子共度周末好时光,是很多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家长很关注的问题。
双休日带给家庭教育的新变化
实行周五工作制以来,家庭教育有了很好的政策支撑,在社会福利性政策的拉动下,家庭教育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间增多,亲子互动的几率大大增加。一周五天工作制留给上班族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明显增多,很多家长利用双休日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参加社区和社会教育机构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也同样是周五工作制度的直接受益者,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父母呆在一起,享受亲子互动交流的快乐。
周末幼儿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从我们掌握的资讯看,双休日推行后,除了出现公益性的周末家庭教育组织以外,市场化运作的周末和节假日促使家庭教育机构迅速出现,家庭教育内容比过去更加丰富多样。不但有传统的周末带孩子去兴趣班、特长班、青少年宫、动植物园、博物馆等,还有家长带孩子进行旅游、爬山等户外娱乐活动。
双休日也带来问题
双休日孩子活动缺乏计划性。家庭教育尽管具有随机而教的灵活性和寓教育于生活的情境性,但它并不排除家长有计划地安排教育孩子的诸种活动。有些家长在周末孩子的教育中随意性、任意性较强,很少考虑围绕孩子成长应该开展哪些系列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和儿童发展有什么关联。计划性差与家长对孩子教育知识不足有关,也与现阶段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较低有关。
双休日孩子活动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科学。从一些地方的抽样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城镇孩子周末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在家看电视、玩游戏;去校外教育机构参加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去公园、动植物园等场所;父母带着走亲访友。总体上看,家长在周末对孩子教育方面存在重知识性接受轻心智开发;重营养轻锻炼;重室内活动轻户外活动的趋向,在孩子活动的安排上创新不够,资源利用开发不够。
孩子对双休日活动的参与权没有得到尊重。在周末孩子的活动安排上,往往是父母说了算,不征求和尊重孩子意见。如父母喜欢去动植物园,就常带孩子去玩,很少考虑孩子感受。孩子是正在成长的人,是有权利诉求的人,不能认为孩子年龄小,就忽视、无视他们的需求和权利。
共度周末好时光
王
双休日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大好时光,这是由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孩子在园活动场地的狭小,教育保育活动的有限,人际关系的相对单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使得幼儿园的教育在好多方面没有家庭教育有优势。在家庭,血缘伦理关系使得夫妇对子女的爱绵绵不尽,轻易不言放弃;家庭教育实际场所没有限定,孩子能接触更为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融教育于生活使得家庭教育的根基很深,对孩子影响持久甚至终身。那么,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周末好时光呢?
做好活动计划
双休日活动要有计划,制定计划要考虑四个参数。
一 活动要满足孩子需要。
生理的需要,即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有利于安全健康是一切亲子活动的普遍原则。
心智成长的需要,即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在探索性的动态过程中满足的,所以亲子活动重在鼓励孩子“动”起来。
语言发展的需要。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刺激,语言生成的社会模仿学习和自我创造均需要多和孩子交流,多提供语言发展的激活性因素。
情绪发展的需要。情绪发展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巨大。亲子活动设计应注意培养孩子对情绪的辨认、理解、表达和控制的能力,应避免孩子在不利环境下负性情绪(如悲伤、抑郁、恐惧等)的累积。
社会性需要。主要包括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同龄群体之间的社会互动及社会规则的学习。包括遵守不同场合的礼仪和规则、建立和亲人的依恋关系、建立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学会合作、分享、移情等,社会性发展的满足是亲子活动极为重要的内容。
二 是调动父母的教育资源,即父母自身拥有哪些教育孩子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可以支配的时间等。
三 是家庭外部拥有哪些可以供孩子所及的成长性教育资源,这种资源是广泛意义的资源,绝不是单纯的文化课学习班和那些特长班。
四 是要对孩子的发展进行诊断,了解自己孩子的心智及个性发展水平和状态,明白自己设计的活动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一般性问题,还是针对孩子发展中的心理、情感、社会适应障碍(自私、任性、爱发脾气等)的矫正性活动。
精选活动内容
精心确定好双休日活动内容,要防止前面所说的问题,不要进入误区。周末孩子的活动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家庭内活动和家庭外活动。
家庭内活动应避免家长忙自己的事而忽视孩子的存在,让孩子孤单的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做作业。家长可以和孩子做游戏、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涂涂画画等,总之,要让孩子的手和大脑动起来。
家庭以外的活动内容更多,除了常见的去动植物园、博物馆、自然馆等外,要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如郊游、爬山、野炊等。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根据季节和地域文化特点合理安排。
温馨提示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简・B・布鲁克斯提出了3~6岁孩子养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供我们借鉴:
父母成为一个敏感、反应及时的照顾者,给孩子安全感;提供玩具、人等刺激孩子的成长经历;帮助孩子面对挑战,让他们感到成功;像教练一样养育孩子,提高孩子在自我控制和社会关系方面的能力;帮助孩子遵守家庭以外的规则;提供玩伴和游戏。
双休日能不能给孩子带来美好愉快的时光,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智慧和人格力量。任何教育都是一种互动,都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孩子在一起,父母也会悟出很多道理,学到很多东西。和孩子共度周末好时光,父母的生活会更有意义,更有质量和价值,我们不仅是负责任的家长,也是负责任的公民。
请给孩子留点时间
殷飞
做父母真不容易,周一到周五早晨要忙着接送孩子,到了单位自己还有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想好好放松一下,补补那永远补不完的觉,看看那期盼已久的电视节目。可是,对很多父母而言,周末早晨酣睡的美梦还没做完,“噩梦”就悄悄地来临,一个精灵揪着你的耳朵,在你的身旁爬来爬去,喊着口号:起床,起床,去儿童乐园。美妙宁静的周末早晨就这样被打破,睡眼朦胧的父母们背负着如此甜蜜的负担翻身下床,父母的“休息日”就这样泡汤了。当然也有厉害的父母为了把休息日继续下去,会把孩子重新按倒在床上“培养”他们陪父母“补觉”的能力。从此孩子的生物钟被父母修改,直到孩子习惯了睡懒觉,父母到了那个时候又会责怪孩子习惯不好。殊不知,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的家庭或者就是父母不知不觉在生活中培养的。
双休日是父母的休息日,那么对孩子而言,他们又是如何理解双休日的呢?工作日的父母和孩子的生活都是有节奏的,每天仅有的早晚亲子时光也还要更多地围绕幼儿园开展,早晨为入园做准备,晚上回来完成幼儿园的任务,孩子的好多愿望和期盼都被父母一句:等周末再说;周末爸爸妈妈一定带你去等给推托了。就这样,周末充满了孩子一周来的各种期盼,周末是他们心中愿望的满足日、是和爸爸妈妈亲密的情感日、也是需要释放各种激情的狂欢日。
父母角色建立得成功与否主要看父母为孩子的到来所做的改变,如家庭生活方式、夫妻互动与分工等。父母应该调整生活方式适应孩子的到来,这是父母角色转变的要义之一。可能有些父母会说“我不能有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活”,这话本没有错,但是对父母而言有了孩子后的“自己的生活”与没有孩子时的“自己的生活”内涵应该会发生变化。陪伴孩子,给孩子时间理应成为父母“自己的生活”中重要的内容组成。
爱孩子,请给孩子留点时间。花时间陪孩子是父母的权利更是你们的义务。
温馨提示
周末,仅仅意味着休息吗?周末意味着情感的满足。工作和学习无论是空间和时间在现阶段都是建立在同事和同学关系的基础上,不能奢望工作和学习的每一步都令人愉悦,可能有竞争,可能有压力,可能会出现情绪垃圾和情感失衡。周末为情绪平衡和满足提供了可能,让孩子和家人在宁静轻松的生活中抚慰情感,滋养心灵。
周末意味着生命的拓展。工作和不完善的教育很容易把人训练成单向度的“人才”,效率遏制了人们的兴趣和爱好,纪律压制着人们的个性。周末的美好时光,满足了我们和孩子对生命张扬的渴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恣意探索,可以享受一场音乐会带来的心灵震撼,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滋养干涸的心灵……
周末的主题是家庭和亲子。家庭和亲子应该成为周末的主题,特别是幼儿阶段的家庭更应如此。孩子汲取营养的根在家庭,家庭的组织水平和运作的健康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充分利用好家庭时光和亲子时光有利于形成孩子稳定的情绪、健康的人格。
活动困惑逐个解
殷飞
周末是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的大好时机,不少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和孩子在一起,并努力给孩子一个多样的快乐时光。但是,这也让不少幼儿父母感到苦恼,到底怎样的周末才算是合适的,该如何给孩子安排一个科学的周末?是该学点什么还是该让孩子无忧无虑地嬉戏;是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是让孩子服从父母的安排;是家庭成员在一起温馨地度过还是让孩子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无止尽的问题和左右为难的困惑让父母为此焦虑和彷徨。我认为周末给孩子的活动安排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符合孩子发展的需要
亲近自然。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主要是以室内活动为主,尽管根据孩子的特点,幼儿园会注意让孩子多一些户外活动,但是受制于场地和组织的难度,通常会以室内和静态的活动为主。这样的环境和课程组织形式对年幼的孩子发展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它制约了儿童心灵世界的发展和对大自然的渴望。贴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所传达的信息让孩子的心灵更充盈更丰满更具有灵性。因此,在周末父母应该多带领孩子走进自然,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赐。
亲近同伴。伙伴是目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中最短的一块板,然而同伴却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期的缺失必然导致儿童发展的失衡。因此,父母要在周末有意识弥补这块短板,尽量为孩子创造同伙伴自由活动的机会,如几个家庭相约周末同行,可以有主题(职业体验、泥偶制作等)也可以不需要主题(在公园的草坪上嬉戏)让孩子们在一起活动,这个时候只要保证安全,父母应尽量少打断和干扰孩子的活动,让他们可以在自然的状态中体验交往和成长的乐趣。
要关照孩子的身心特点
当然,周末的安排除了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父母还需要根据自家孩子的发展特点安排有针对性的活动,所谓有针对性的活动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拓展性的活动,一类是弥补性的活动。
拓展性的活动。有些孩子在幼儿阶段就表现出某些方面的天分,如对音乐方面的特别兴趣和能力,这时父母就需要根据孩子天分所指引的方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带领孩子拓展这方面的天赋。如多带孩子听听音乐会,带领孩子接受专业的音乐启蒙等等。
弥补性的活动。当然父母也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有些欠缺,如孩子显得比较胆小或着动手能力比较弱,这时父母就需要对孩子的发展不足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孩子参与一些弥补性的活动,如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小范围的集体活动,增加孩子的交往经验等。
让孩子做活动的主角
孩子不是随父母摆弄的玩偶,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周末安排时,父母需要有儿童的视角,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把周末变成孩子的快乐成长时光。
首先需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培养他们选择的能力。周末来临父母在做出决定前需要有征求孩子意见的意识,让孩子参与到安排周末计划的活动中来。当然有父母会认为孩子年幼参与和选择的能力有限,因此父母应多带领孩子尝试各种各样的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为他们参与生活打下基础。
这是广州电网23年以来遭遇的最严重停电事件,也是首次发生500千伏变电站全站失压的情况。
据广州供电局统计,故障损失负荷724MW,损失负荷占总负荷8.23%,停电用户40.9万户,占总用户数8.02%。
纵观广州电网在历史上的遭遇,这次强台风造成的停电区域面积最大,影响供电用户最多,抢修复电的难度,也属史无前例!
抢修复电工作十分庞杂,不过,广州供电局完成这次复电工作,仅用5个小时的时间,就使超40万的停电用户、上百万人重获光明。
事实证明,这次极端恶劣天气诱发的突发停电事件中,广州供电局经受住了考验!并且上演了精彩大救援的“广州模式”。
“抢修复电任务能迅速取得成功,看起来是偶然的,其实不然,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广州供电局局长甘霖告诉记者,广州电网系统从中经受了一次集中、全面而客观的检验,也真实体现了广州供电在硬件、软件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水平。
抢修复电中,亮点纷呈,其中广州电网的管控模式、应急处置能力,则表现得更为耀眼,彰显了“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治理能力和运作经验”。 管控模式,发力
广南变电站突遭台风正面侵袭后,在抢修复电工作中,广州供电局遇到了很多第一次:包括广州第一次500千伏变电站全站失压,第一次多种类型、多重故障集中在30秒内出现,第一次……
但灾难面前,广州电力人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坚毅品格,以及冷静专业、科学有序的救援能力。
在变电处置过程中,广州供电局首先明确了这样的处置原则:事故不得扩大,迅速恢复送电。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相关人员迅速到位,检查变电站站内设备受损情况,判断是否具备恢复送电的条件,同时监控相关正常在运线路的负荷情况,然后在最短时间内将变电站信息上报当值调度,最后在调度的统一指挥下复电操作!
讲起来,只是一两句话的内容,但背后蕴藏的是:过去几年里,广州特大型城市电网管控模式,经过不懈探索和努力后,在这次实操中,获得了突破和发展。
广州供电局副局长刘育权介绍,过去近4年里,广州供电局初步摸索出“集中调控、主配协同、营配联动、快速响应”的模式,将调度中心三个调度合一,合署办公。
这样的好处是,一旦有故障,客户服务调度就能第一时间知道故障发生在哪里。这时,无论客户打电话过来或没有打,广州供电的客服调度就知道了故障,并及时通知客户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什么故障、影响多大、大概什么时候复电,起到安抚客户,让客户了解真实情况的作用。
毕竟,沟通在突发事件中,十分重要。但光有沟通还不够,客服人员必须掌握信息,不能客户一问三不知,否则反而加剧沟通双方的紧张和情绪对立。
快速复电,也是这次管控模式在实践中的又一突破。
据刘育权介绍,以前没有遥控装置,靠就地操作,要派人去现场,时间就很长―比如堵车、发洪水,过不去,就没办法,如今有了遥控装置,在调度中心就可以直接操控变电站开关。
“这一次为什么能这么快复电?就是我们调度台的值班人员在做出正确判断后,果断进行转供电操作,如果是现场实地操作,时间会相当长。”实践证明,特大型城市管控模式在这次实战中经受了检验,证明是成功的,但下一步还需进一步完善、优化这种模式。
据了解,以前,应对突发事件时,从调度到变电监控中心再到变电站,需要走3个层级。现在广州供电局通过集中调控,把变电所的监控中心取消,实现扁平化管理―调度直接操控开关,远程操作。 高效联动,给力
一次成功大救援的背后,凝结着千万人的心血和努力。从10月4日下午5时许起,截至10月9日,广州供电系统就有约1.4万人次,抢修车辆2340辆次,投入到抢修复电工程中。
抢修复电以及电网设施的检查、修复等是一项十分庞杂的工程,如果没有广州供电系统内部科学有效的调控能力,没有系统内部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联动给力,很难想象抢修复电工程会如此顺利。
当然,也和广州电力系统与其他企业、乃至政府部门的高效联动分不开。正是这种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良性、高效互动,才能在灾难到来时的救援中,创下令人惊叹的“广州模式”。
提到联动,广州供电局特别强调了“厂、网、用户”三者在此次大救援中的高效联动。
据介绍,在此次救援行动中,广州区域内的发电厂严格执行调度命令,积极响应,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故障发生后,粤电集团黄埔电厂快速恢复跳闸机组运行,有效避免了中心城区的错峰;华润集团润洲电厂全力保持机组稳定运行,确保小虎岛化工园持续供热,避免了化学品次生灾害发生;电网调度、客服调度发挥协同值班的机制优势,及时向用户通报电网故障信息,并掌握了重要用户、敏感用户的紧急用电需求。广州供电局也在第一时间派遣26辆发电车支援重要用户,及时恢复了海珠客运站、孙逸仙医院、中石化黄埔站等重要用户供电……
类似的高效互动案例,不胜枚举。但无论是电力系统内部,还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或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它们之所以能在关键时刻互动得很顺畅,这绝非一日之功,关键就在于平时的练兵―正是平时的应急演练,提升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据广州供电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将应急演练纳入日常应急管理,各部门、单位按年度应急演练工作计划组织各种形式、不同层次人员演练。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广州供电局共举办应急演练155次、3433人次参加。其中,比较突出的演练就有:2013年成功举行国内首次城市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功能演练;2013年起,每年都参加南方电网公司举办的“迎峰度夏联合反事故演习暨公司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2014年参加了广东省政府组织的“广东省2014年应对‘西电东送’大通道故障应急综合演练”。
此外,针对广南变电站等枢纽设备,该局还有针对性开展大面积停电及外部电源接入站用电演练,今年5、7月就分别举办了500kV北郊、木棉站的“站用电全停应急演练”,模拟在站用变全停情况下,通过发电车电源接入消除电网运行隐患。8月举办的“广州供电局大面积停电暨迎峰度夏应急演练”,则模拟500kV狮洋站、广南站部分设备同时发生故障,导致局部电网全部失压情况下的应急处置……
通过上述针对性强、贴近实战的演练,提高了应急队伍专业技能,达到了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的目的。
从“10.4”广州大面积停电事件发生后的反应来看,广州供电局相关部门和单位均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而且根据职责分工,有条不紊的开展抢险工作,整个应急处置过程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全员抢险,卖力
成功应对种种复杂局势后,现在,甘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事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过去的演练都是有回报的,实践也证明这次的政企联动机制是高效的”。
故障发生后,广州电网保护装置全部正确动作309次,避免了可能发生更大范围的停电,减少负荷损失35万千瓦。调度果断遥控操作379项,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蕴含着技术人员专业、科学而精准的判断。因为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这次能成功应对“10.4”大规模停电事件,根源就在于:最近几年,广州供电局不断强化“以实操能力为方向加强人才培训”。
操作员看似简单而娴熟的动作背后,是早前千万次魔鬼训练的结果。以广州供电局新入职的员工为例,在一年的实习期内,除要参加局里统一组织的为期3个月的岗前集训外,还需参加“一对一”师徒跟班培训,其中,主网调度培训5期,电网反事故DTS演习6期,参加中心各专业培训8期,在南网总调跟班培训两天,广东中调跟班培训3天,增城站、广南站等500kV变电站培训50天,实地参观学习电厂10个,走访大用户若干。
“要背、要记、要理解的东西很多,许多知识以前在学校没有接触过。”谈起实习感受,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实习调度员魏东宁至今仍感“压力山大”。
此外,从实习调度员起,考试就伴随着每个员工的成长。在调控中心反事故DTS总教练刘奇看来,就是要以考促学,如果没有考试,培训质量就难以保证,而要想打造一支经得起风雨的队伍,就必须做到铁冷面无情。
我们知道,突发事故面前,每一次的成功应对,都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也是现有管控模式、应急联动机制综合优势的体现。但再好的体制、机制和模式,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广南站冒雨工作现场。
抢修人员整理广南站清除下来的飘挂物。
“这次参与调度的调度员,是一支很年轻的队伍,他们工作年限最长就5年。我们让他们独立去干这么大的事,这在过去,根本不敢想象。”刘育权说,但这恰恰说明在过去几年里,广州供电局所进行的一系列实操培训非常有效。
关键词:广州市快速公交;运营模式; 封闭走廊;灵活线路;分析
0 引言
BRT系统不仅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它集合了运营、票务、智能交通、调度、体制等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在规划建设BRT系统时,人们往往忽略了对系统运营模式的选择,而过度关注车站和基础设施的技术选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BRT系统的运营模式的总结、广州中山大道BRT系统的运营模式分析对比,以及广州BRT系统的运营效果评价,提出广州BRT系统的成功运营证明了“灵活式线路运营模式”也可在保证一定系统运营速度下,实现较大的客流运输能力。在一定可能下,避免了“干线-支线接驳”模式运营下需要修建大量换乘站,最大化节省乘客时间,减少乘客换乘时间损失。
1 国内外BRT系统运营模式研究
BRT系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适应力,既可以在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实施,如圣保罗(巴西),墨西哥城(墨西哥),首尔(韩国),巴黎(法国)、北京、广州等;又可以在人口不足100万的小城市中得到很好应用,如佩雷拉(哥伦比亚),基多(厄瓜多尔),南特(法国)等。基于不同的系统模式和建设规模,系统运载能力可以适应5000人次/单向小时~4.5万人次/小时[1]。
1.1国外BRT系统发展情况
1974年巴西库里蒂巴实施了世界上第一条具有完整特性的BRT系统。2000年哥伦比亚波哥大市建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运力最大的快速公交系统-千禧年快速公交,近年来,世界各地多个国家相继建成了多个快速公交系统。
1.2国外BRT系统运营模式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国外至少有超过150多个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在发展BRT系统。综合分析,世界上的快速公交系统大致可以分为3种运营模式。①高标准公交专用道路:如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市,专门修建仅供公交车进入行驶的两车道道路,路段全封闭,公交运营车速可达到55公里/小时以上,是最高级别的公交专用道。②相对封闭式:如波哥大、基多,系统拥有路中公交专用道,岛式站台,车外售检票,干线车辆左侧开门,折返式运营,系统需要修建换乘车站,支线接驳巴士与干线运输巴士实行同站台换乘等; ③相对灵活式:如首尔,圣保罗等,车辆右侧开门或者双侧开门,岛式或者路中侧式站台,车内售检票,车辆即可在走廊内运营,又可以驶离走廊,不需要修建大型换乘车站。
1.3国内BRT系统发展情况
1999年昆明市在国内首个建设了路中公交专用道,北京南中轴BRT系统是国内第一个较完整的市内BRT系统,于2004年12月建成投入运营。之后陆续有杭州、合肥、昆明、济南、大连、常州、厦门、重庆、广州等多个城市的BRT系统建成。中国的BRT系统研究大多借鉴国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尚缺乏结合中国城市交通特点和发展策略方面的系统深入分析。
1.4国内BRT系统运营模式分析
国内BRT系统运营之初大多采用了“相对封闭式”模式,如北京南中轴BRT,杭州BRT一号线,济南BRT等,但并无修建干线和支线同站换乘站,也未考虑完善的支线服务线路与干线形成供给和接驳,运营后专用道内只有一条干线进行折返式运营,客流不足,专用道利用效率不高。
随着时间推进,部分城市逐步安排了部分支线进入BRT车站或通道行驶,乘客得以免费换乘,运营模式趋于“相对灵活式”如大连,常州,杭州,济南等。
厦门的BRT系统大部分高架,完全与社会车道隔离,接近于“高标准公交专用道路”的运营模式。
昆明市BRT系统采用了“相对灵活式”运营模式,所有线路进入专用道行驶,车辆右侧开门,路中侧式站台,仍然车内售检票,车辆既可在走廊内行驶,又可离开走廊。
2 广州市BRT系统运营模式研究
广州市中山大道快速公交(BRT)试验线于2010年2月10日建成投入运营,一期走廊全长22.9公里,设置26对路中站台,配置31条BRT线路,投入运营车辆950台,日均运输客流80万人次,平均运营车速20公里/小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2.1 发展定位
广州市已经具备较完整的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目前已经修建了245公里的地铁网络。但是地铁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主要客流走廊,也无法解决地面交通问题。快速公交定位为轨道交通的有效补充,过渡和延伸,同时也是常规公交的骨干。
2.2 系统运营模式比较
试验线走廊是广州市最主要的公交走廊之一,2005年走廊中设有公交线路87条,日客运量约52万人次,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运量约2万人次,平均运行速度约10-13.5km/h。由于公交车、社会车量极大,且相互干扰严重,多个路段存在严重交通拥堵问题。沿线近期无地铁建设规划,但走廊以南已建有地铁5号线,线位与该走廊基本平行,相距1-2公里。
在运营模式研究中,如何更有效发挥系统运力,最大化吸引客流,更合理使用道路空间,如何使得将来系统盈利和融资能力最强,这些都是决定系统成败的关键。
在进行系统运营模式研究中,总结和分析了世界范围BRT系统的两种常见运营模式,在集合其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封闭走廊+灵活线路”运营模式[3] ,公交线路在BRT走廊中,即享有“封闭式系统”的专用路权,车站售检票,定点停靠,多车门同时上下等“相对封闭式”所具备的优势;又享有系统内多线路运营,线路灵活,减少乘客换乘,通道使用效率高,可实现公交和社会车分道行驶等“相对灵活式”系统具备的优势。
综上:选用“封闭走廊+灵活线路”运营模式可以更加科学和合理地分配道路资源,提高系统资源利用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秩序,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汽车交通的集约化、快速化。
2.3 运营模式关键要素分析
“快速通道+灵活线路”模式的关键要素有三点:快速专用通道是基础;灵活线路运营是核心;高效车站服务是保障[4]。
快速专用通道:全线采用路中型BRT专用道,在道路中央设置双向2条专用车道,路段专用道外侧设置双向6条社会车道,拥有完全的专用路权控制;行人过街与BRT走廊实现时空分离;停靠站处设置超车道并结合考虑了综合交通组织优化。
灵活线路运营:
◦ 兼顾干支接驳式服务和直达式服务;
◦ 不仅设置全线在BRT走廊内行驶的BRT线路(B1和B27),也设置多条部分在BRT走廊内行驶的BRT直达线路(29条BRT线路在干线走廊内行驶距离不少于线路总长度的40%) ;
◦ 泊位数可调的模数化停靠站配置,走廊内的BRT线路可根据需求的变化灵活地在指定的停靠站的不同泊位间进行调整;
◦ 实现了同站免费换乘的服务方式,不设换乘枢纽站,乘客在BRT走廊内可以灵活选择换乘站点;
◦ 具有专用道内线路组织相对灵活、乘客换乘相对灵活的特点。
高效车站服务:
◦ 车站设计与道路条件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了灵活运营的需要,做到与现状公交车型兼容。
2.4 BRT线路选择原则
BRT走廊客流分布较为复杂,呈面状分布,西部商业和住宅密集,客流较高,中部和东部以住宅和学校为主,客流需求较低。西部最大断面客流预测为2.3万人次/单向小时,东部最大断面为3500人次/单向小时。因此在线路规划上需要考虑运力与客流需求,配车与站台饱和度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匹配。
图1 广州中山大道BRT走廊断面客流预测量(人/单向小时)
根据BRT线路特点以及BRT通道特性,确定线路纳入BRT系统遵循的原则如下:
营运平衡:考虑乘客候车时间和企业营运平衡,纳入BRT系统的线路必须有较大客流量,较小发车间隔,选择发车间隔不超过5分钟的线路优先进入;
线路可控:“灵活线路”方案中,BRT线路在通道之外行驶的受控程度差,因此需要将线路在通道外的行驶长度控制在线路总长度的40%以下,选择通道路段外里程比例较小,或者是通道外路段交通状况良好的线路;
容量许可:BRT通道有一定容量限制,受车站接待能力和交叉口所限。BRT线路过多,超出通道容量时,将会在通道内出现拥堵,大大降低线路的运作水平。为此,在进行BRT线路确认时,还必须要使通道内的线路总量维持在通道合理容量的限值之下,根据国外经验,站台设计时间饱和度不超过40%(正常情况下高峰小时站台60%的时间空闲)。
对系统内准入公交线路进行规模调整,从开通前的全路段87条线路整合为31条,分3类线路运营:摆渡线:2条,在试验线通道内折返式运营,停靠各站,高峰小时发车间隔1分钟;借道线5条,借用专用通道通行,不在通道内上落客;大站快线24条,高峰小时发车间隔不超过3分钟,进入专用道后间隔停站。整合后,即使在公交线路数最多的局部路段上,线路数量也不超过20条,高峰小时最大断面车辆通过约为350辆/小时,分在四个候车子站定点停靠,每候车子站停靠线路不超过7条,服务车辆不超过100辆/小时。东部客流较低,高峰小时最大断面车辆通过约为80辆/小时,在一个候车子站定点停靠。同时,在确保公交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公交与社会车辆分道行驶,避免了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相互影响。
另外,对交叉通组织和信号配时进行相应优化设计,实施后所有交叉口相位精简为两~三相位, 本着相对优先东西向,相对优先BRT车辆的原则,两相位路口BRT系统通行时间保证不低于55%,三相位路口不低于45%的信号周期时间。
2.5 运营模式可行性分析
在市中心客流密集的走廊,有限的交通与环境资源决定了仅仅实现“快速”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对公共交通的需求 公共交通的发展在追求“快速”的同时更不应背离交通资源集约化利用的初衷。因此“封闭走廊+灵活线路”的运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资源利用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秩序,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汽车交通的集约化、快速化。
广州BRT试验线采用“封闭走廊+灵活线路”的运营模式,具有较大可行性。首期实施时,由于仅一条走廊,本线客流有限,但是灵活线路仍可以覆盖较大出行范围,呈现网络效应,而随着BRT网络的扩展,越来越多的线路将被归并入BRT走廊,而系统最终将形成“相对封闭式”更高效率的运营模式。
图2 广州BRT“封闭走廊+灵活线路”运营模式
(31条BRT线路几乎覆盖整个市区,形成网络)
2.6 系统运营模式对客流的适应性
系统运营模式除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外,还需要与所选走廊的客流分布特征相吻合。系统实施后能最大化节省乘客出行时间,使公交出行更安全,高效,体现实施价值。
首先,中山大道上的乘客的出行OD分析(如图2)显示,BRT走廊上的乘客出行OD并不集中,而是分散在城市各地,如采用封闭式运营模式,大量乘客需要换乘才能到达目的地。
图3 中山大道乘客出行OD分布
图4 早高峰出行起点在走廊内,出行终点在走廊外的分布
其次,选定的BRT线路大部分都不是完全沿走廊运行,绝大多数线路均为沿走廊运行若干站后,转至其他道路运行,而对各线路进行的跟车调查和上下客调查数据表明,早高峰乘客多在走廊内完成上车,而在走廊外下车;晚高峰反之。在采用灵活式运营模式下乘客可乘坐同一辆车到达目的地,不需要换乘。如采用“干线和支线接驳”运营模式,则乘客全部需要下车换乘,而走廊西部所在是最繁忙的市中心,车内实载人数往往超过80人/车,若迫使这些人全部下车换乘,即造成大量乘客时间损失,又需要在市中心修建大型换乘站,难以实现。
3 广州市BRT系统运营效果追踪评价
广州中山大道BRT试验线开通后多项统计数据证明了“灵活式线路运营模式”也可在保证一定系统运营速度下,实现较大的客流运输能力。高峰小时单向客流实际运载能力(最大断面客流)已达到2.7万人次/小时,虽然仅实施了一条干线走廊,但是运营在干线走廊的31条BRT线路总长度超过255公里,每日承载客流超过80万人次/小时,在客流量最大的车站,早、晚高峰上车的客流均超过8500人次/小时(不包含换乘),这一数据也创造了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BRT车站;单个车站全日进站量达到5.5万人次(不包含换乘),这又是一项世界纪录;广州BRT拥有世界上最大的BRT车流量,每小时单向经过的公交车超过350台,约每10秒就有一台BRT车辆经过;BRT系统实施后中山大道上的公交车提速30%(干线走廊范围),平均每次出行乘客节省时间6.63分钟(干线走廊范围),每天节省8.8万乘客小时,每年节省3000万乘客小时[5]。
广州中山大道BRT试验线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规范行车秩序,节省乘客时间,实践证明了今后建设发展BRT还需要走公交集约化和系统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道路,发展集快速、高效、便捷于一体的高品质公交服务,使尽可能多的乘客受益。
4 小结
关键词:广州;猎德;城中村;模式
Abstract: The village-in-city is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 effecting, including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ity space Extension,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and so 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for village-in-city would relate to many field, for example, system reforming of “translating villages into Communities”, identity conversion of “translating villagers into Citizens”,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 on. On the base of Clarification about the research for village-in-city in Guangzhou, this paper take the Liede village-in-city as a classic case, and analysis the the Liede’s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location, population, social economy and village environment, historical culture. Then,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onstruction mode, including Main Body of the village-in-city reconstructing, resettlement mode of villagers, capital for village-in-city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so on. At last, the paper had some reflections for environment’s result after reconstruction, protection practic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rol method of architecture square, and the spread of the village-in-city reconstruction mode.
Key words: Guangzhou;Liede village;village-in-city;mode
中图分类号:C9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12-17(5)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城市空间范围大大拓展,原来郊区的许多农村被城市包围,而导致在城市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地域空间――城中村。有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二元体制环境、城市规划等多个视角对城中村的产生原因、特征以及未来出路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1-5]。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广州中心城区范围内登记在册的城中村就有138条,也有学者对广州城中村的历史变迁、经济社会特征、改造策略和模式进行了深刻研究[6-13]。猎德村是广州城中村改造中引入房地产开发商参与的首个试点,具有明显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具有开创意义的改造模式、“拆一补一”的拆迁安置方式以及规划设计方案等都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被誉为“猎德模式”[14-19]。目前,广州市正在大力推行城中村改造,其中计划进行全面拆除重建的城中村有52条,而有不少城中村都在参考或者仿效猎德村改造的做法,本文在有关研究基础上对猎德村改造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改造中的成功经验和客观存在的不足,以供广州及其他地区城中村改造参考。
1改造前的猎德村基本概况及特征
猎德村是广州市天河区所辖城中村之一,改造前的猎德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1.1优越的区位
猎德村位于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珠江新城的核心区范围内,距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约200米,南临珠江,猎德大桥以北,东以誉城苑居委会为邻,西与丽亚湾接壤,北至兴民路及华城大道。整个村落东、西、北三面为高楼所包围,南面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隔江相望,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区位。
1.2稠密的人口
由于地处广州新城市中心区范围内,周边办公、商业等楼宇十分密集,集聚了大量就业人员。和广州中心区内其他城中村一样,改造前的猎德村吸纳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在猎德村范围内聚居着6500人本村常住人口和超过8000人的外来人口。
1.3富裕的经济
2000年时,曾有关问卷调查显示,猎德村家庭人均收入约为5475元,其中74.85%来自于集体经济分配,而另外25.1%则来自于出租屋受益,81%的村民基本处于无业状态[7]。而至改造前,随着珠江新城和周边地区发展,猎德村房屋租金已经明显上涨,并成为村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曾有猎德某村民介绍说其家有两栋房屋出租,每月租金收入五、六千元[20]。另外,改造前猎德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为5000万元,总体上猎德村民经济情况总体上相对比较富裕。
1.4悠久的历史文化
猎德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岭南传统水乡的典型代表,根据现状调查及有关资料显示,猎德村始于宋代元封年间,已有超过900年历史,村内有81个姓氏,其中李、林、梁为三大姓。村落里巷交错,各姓氏宗祠、神庙及书院略有规模,曾有大小祠堂近10座,其中李氏大宗祠原建于1799年,历经拆除与重建。另外,在猎德村范围内有三座庙宇,分别是拜龙母的龙母庙、供送子观音和太上老君的文阁庙、供火神华光菩萨的华光庙,其中龙母庙还是广州市级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此外,龙舟成为猎德村民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每年端午节都举行龙舟赛。
1.5密集的村民建筑
在出租房屋获利的驱动下,猎德村民住宅大都建筑超过三层,甚至有的达到7、8层,使原本极具岭南水乡特色的村落环境变得脏、乱、差,“握手楼”、“接吻楼”、“一线天”等比比皆是(图1和图2),巷道宽度也大约只有1米左右,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现代消防车辆及灭火设施无法进入村落内部,后果将十分严重。另根据统计,纳入改造的用地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地上建筑物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反算现状容积率则达2.4左右,并且严重缺少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绿地率十分低。
2猎德村改造模式特征
在猎德村改造之前,广州市政府部门一直不允许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由于城中村改造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曾有研究人员估算若全由政府负责改造则需要投入资金高达2500亿[17],而政府无力承担如此巨额资金,致使广州城中村改造进展十分缓慢。2007年,因修建猎德大桥需穿过猎德村,若绕行则需增加投资数十亿元,经权衡利弊之后,广州市政府部门终于允许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并以猎德村为城中村改造的首个试点,将村集体部分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通过土地使用权拍卖以筹集改造资金,解决村民拆迁安置和集体物业发展需要,实现改造项目自身经济的平衡,创造了城中村改造领域的“猎德模式”,具体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政府主导,推动城中村改造机制变革
在整个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中村改造,引导与规范、管理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由其垫付资金,以满足城中村改造的资金需要,并且承担对整个改造项目的监管作用,保证不出现“烂尾工程”,同时保护开发商和村集体的利益不受损害。
2.2“拆一补一”,使城中村村民利益不受损失
拆迁安置是城中村村民最关注的内容,也是影响村民是否同意实施整体改造的重要因素。为了完善“农转居”和“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广州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完善“农转居”和“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问题的意见》(穗办[2008]10号),其中明确村民和村集体原有合法产权部分的物业,原则上由改造主体按1:1进行等面积复建补偿,并由村集体统筹安置。猎德村改造在村民补偿安置方面,基本上采取了“拆一补一”的方式,产权证内基建面积不足两层的可补平两层,以此类推,四层为上限,四层及以上按产权证内的合法面积补偿。这种模式被猎德村民普遍接受,超过95%的村民同意实施整体改造,并且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没有出现因城中村改造的村民上访事件。
2.3“卖地筹钱”,为城中村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而政府财政又无力支付这笔巨额资金,在政府出台支持政策的背景下,猎德通过对具有商业价值较高的猎德大桥西侧、猎德涌以北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经过公开竞价,最终由富力地产公司和合景泰富地产公司联合体以46亿元获得该地块土地使用权,后来又引入香港新鸿基地产公司加合体,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2.4统筹规划,“倒推容积率”法确定建设量
整个改造方案将猎德村划分为三个部分,猎德大桥以东的部分作为村民安置复建地块,并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猎德大桥以西、猎德涌以北的部分转为国有土地,作为融资地块进行公开拍卖土地使用权,以为村民安置复建筹集资金;猎德大桥以西、猎德涌以南部分继续作为村集体用地,将建设一座五星级酒店,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些地块建设量确定方面则采用“倒推容积率”的方法,即根据村民拆迁安置需要确定村民复建房总建筑面积,考虑融资地块的市场价值确定该部分地块上的总建筑面积,最终确定整个改造项目的总建设量(见图3和表1)。
2.5精细设计,使传统历史文化得到保护和延续
由于猎德村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猎德大桥以东地块的村民安置房规划建设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因此,整个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精细的设计,将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景观进行了有机结合(图4),最为突出的两点是,保留猎德涌及存放龙舟的风水塘――慈菇塘,并按原状集中复建了5座典型宗祠,保留了市级文物――龙母庙及其南面的莲花塘,从而形成了一条由中小学、幼儿园、宗祠文化区、猎德文化广场、文化陈列馆、林荫大道、滨水景观、村心公园、龙母庙、莲花塘等多个具有特色的节点构成的猎德文化传承带,并在猎德大桥以西的猎德涌两侧修建了传统历史文化街,重现了岭南水乡一河两岸的传统景观风貌。
3猎德村改造模式的思考
截至目前,猎德村民复建安置房已经建成,且村民也已在2010年9月开始回迁,而融资地块――猎德西区商业项目也于2009年8月开始建设。至此,广州猎德城中村改造成效初见,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改造模式进行反思。
3.1推动城市环境改善的目的基本实现
猎德村改造取得了显著成绩,政府未进行巨额财政性投入即实现了城中村改造的目的,猎德村集体及村民利益也得到了保障,未进行大的投入即实现了村落环境的改善,破旧、拥挤的村民住宅被30多幢高层住宅取代(图5),房地产开发商也通过土地开发获得了经济利益,总体上实现了城市环境改善的目的。
3.2保护传统历史文化的做法值得肯定
猎德村在整个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十分重视村落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而非对城中村简单的全部推倒重建,尤其是集中复建祠堂群(图6),形成了具有传统特色的宗祠文化区,并在猎德大道以西的猎德涌两侧规划建设了历史文化风情街,还在在猎德涌东岸保留了两至三幢县有村民的“握手楼”作为猎德改造博物馆。此外,还在宗祠文化区背面新建龙舟湖,将龙舟埋在湖底,寓意未来每年端午节代表猎德文化的龙舟大赛将在猎德涌延续下去。
3.3“倒算容积率”的建设量确定方法值得思考
猎德改造中建设量确定采用了“倒算容积率”方法,即按照拆迁情况和融资需要确定改造方案总建设量及各地块容积率,而在接下来的城中村改造中,很多村庄都在学习猎德村改造的经验,实际上是在攀比猎德村改造中政府所给予的种种优惠政策,直接后果就是改造方案容积率都相对较高,如杨箕村改造方案容积率达到了6.18,林和村改造方案容积率达到了6.21,均较大超过《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中确定的居住区一般容积率标准。
3.4“猎德模式”难以简单拷贝与推广
猎德村改造方案得以顺利实施是有其客观条件决定的,一是猎德村本身具有十分良好的区位条件,地处广州新城市中心区CBD范围内,周边土地资源已十分稀缺,通过拍卖部分集体地块可以实现改造项目经济平衡,同时使村民集体经济发展可以持续,而对于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其他村庄而言则未必适合该模式;二是作为城中村改造的首个试点,广州各政府部门都给予的大力支持,而对于接下来实施改造的城中村,政府部门将采取越来越规范的管理措施。实际上,城中村改造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最终确定需要采取的相应模式,杜绝盲目仿效与攀比。
参考文献:
[1]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1999,23(9):8-14.
[2]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68-179.
[3]张京祥,赵伟.二元规制环境中城中村发展及其意义的分析[J].城市规划,2007,31(1):63-67.
[4]孟维华,诸大建,周新宏.城中村改造的博弈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名城,2009(5): 13-19.
[5]马航.我国城中村现象的经济理性的分析[J].城市规划,200731(12):37-40.
[6]高智勇.广州城中村的历史变迁[J].房地产导刊,2010(4):60-63.
[7]李立勋.城中村的经济社会特征――以广州市典型城中村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05(3): 34-37.
[8]郭谦,吴昊潼.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和改造可行性模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3):182-186.
[9]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 28(3):30-38.
[10]蓝宇蕴,蓝燕霞.关于政府主导城中村改造的探析――以广州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观察,2010(5): 110-118.
[11]蓝宇蕴.论市场化的城中村改造――以广州城中村改造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275-278.
[12]姚一民.“城中村”的管治问题研究――以广州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3]周应堂,叶承志.论广州城中村的管理与改造[J].广东农业科学,2008(12): 190-194.
[14]廖文.“城中村”美丽城市的遗憾――以广州猎德村为例[J].城乡建设,2004(12): 14-15.
[15]池钧.猎德村安置房规划设计探索[J].广东建材,2008(5): 149-151.
[16]梁源源.猎德城中村拆迁安置模式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2009.
[17]李丽娟,朱鸿伟.城中村改造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广州猎德村为例[J].特区经济, 2009(10): 146-147.
[18]李丽娟.城中村改造的经济学分析――以广州猎德村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010.
1、广州地铁3号线首末车时间 :主线6:00-23:30,北延线06:00-0:08。
2、广州地铁3号线(Guangzhou Metro Line 3)是广州地铁第三条建成运营的线路,于2005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首通段(广州东站至客村站),2006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广州东站至番禺广场站、天河客运站至石牌桥站),2010年10月30日经拆解开通运行北延段(机场南站至体育西路站),标志色为橙色。
3、广州地铁3号线,线路起于天河客运站,途经天河区、海珠区和番禺区,贯穿新中轴线区域、番禺区新城区等区域,止于番禺广场站;北延段起于体育西路站,途经天河区,白云区和花都区,止于机场北站,地铁大致呈南北“Y字形”走向。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