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糖尿病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糖尿病足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血管障碍(以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为主)、感染等原因,单独或组合引起的糖尿病特有的足部病变。有5%的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在非外伤患者截肢中,57%以上是糖尿病引起的。有些糖尿病足病人不愿截肢,但发展下去,足部的感染会通过血液传到全身,引起败血症,最后危及生命。糖尿病患者一旦有足溃疡,其治疗花费很大,往往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两个共同特点
第一,糖尿病足患者男性比女性多。截肢病人一般40~60岁,且多是单身或离异,家庭对他们的照顾很少。
第二,病人抽烟很厉害。糖尿病足病变绝对需要禁烟,因为抽烟会加重血管病变,加重足溃疡,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
三个主要原因
1.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有微血管病变,也有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足主要侵犯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和动脉等,生成斑块,进而引起阻塞。微小动脉病变主要是微动脉的栓塞、创伤、感染或痉挛引起的微动脉血栓,影响下肢和足部血液供应,经常表现为小腿抽筋。
所以大家一定要当心,抽筋不一定是缺钙,而可能是足部病变的一个早期表现。足部苍白、皮肤温度低,也可能是一只脚热,另一只脚冷。若病人的脚已经发黑,即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怎样诊断糖尿病足的血管病变?如果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当然我们经常用的方法是两只脚进行比较),那么他可能有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变,应该做一次足部彩色B超检查(多普勒检查)。若上述几根主要的血管有阻塞,有巨大斑块形成,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足。
2.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开始症状是走一会儿路脚就麻了,后来疼痛,再后来是很常见的间歇性跛行。为什么会发生间歇性跛行?因为血管阻塞或变窄,血供状况变差,走走路就会疼,坐一会儿就好了,但再走一段又会疼痛。神经病变最开始的症状是麻木,后来是疼痛,再严重一点是痛觉消失,温度觉、感觉(浅感觉、深感觉)丧失。如果在此基础上有外部细菌感染,病情就会越来越严重。
周围神经病变典型表现是什么?主要有两大症状:麻木和疼痛。麻木的特点是晚上比白天多见,下肢比上肢多见,两侧对称。疼痛的特点一开始是刺痛,如果影响到运动神经,会有持续的疼痛,再严重可以引起肌无力、肌型痛性痉挛。很多病人感到不舒服,没有力气,这也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确诊要靠肌电图。早期发现神经病变,主要是看有没有疼痛、麻木、燥热、刺痛等症状。可以做一个尼龙丝感觉检查和电生理检查(做正中神经、趾神经、胫前神经)。
3. 感染。糖尿病足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合并感染是加重坏疽病情发展的始动因素,早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感染较多,中晚期有肠道菌群的感染,25%是厌氧菌感染。细菌大量繁殖,必然造成末端组织的缺血缺氧,为厌氧菌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加重病情。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早期有脚发冷、皮肤苍白、青紫或水肿、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时加重,出现伤口经久难愈,所以预防糖尿病足最关键的是避免出现伤口。如果患者对割伤、烧伤、碰伤等损伤没有感觉,发生严重足病的风险就大大提高。最严重的是糖尿病足坏疽:湿性坏疽有水渗出;干性坏疽时,大块组织像要掉下来。这都是很严重的血管神经并发症。
三个层次治疗
糖尿病足治疗用药分为三个层次。
1. 最便宜、简单的层次。用怡开或广乐,其成分是胰激肽原酶片,可以用来治疗所有的糖尿病并发症,缺点是针对性比较差。
2. 治疗糖尿病足针对性比较强的药。如西洛他唑(培达),对糖尿病足、糖尿病血管病变疗效比较好。
3.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血管有闭塞,有比较大的斑块。可用静脉推注的药,如凯时,一天1针,一般用14天。
糖尿病神经病变怎么治疗?病情较轻的,可以用胰激肽原酶片。病情较重时,多用弥可保(为一种维生素B12制剂)。更好一点,可选用腺苷谷胺(瑞丁)。
预防四要点
避免用烫水洗脚。正常人脚一接触烫水,就会马上缩回来,这是一个保护机制。而糖尿病足患者的温度觉很差,往往会被烫伤,起水疱。水疱一旦破溃感染,就是严重的糖尿病足部溃疡。
洗脚要用38~40℃的温水。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去做足浴,因为足浴可以带来刮伤、擦伤,万一有一点刮擦伤,后果不堪设想。洗脚应当用中性肥皂,用吸水性好的毛巾。
穿宽松的鞋子。不良的鞋袜可以引起脚部畸形,不断摩擦脚部容易生“鸡眼”或是增加溃疡。糖尿病患者应穿布鞋、软皮鞋和运动鞋,不要穿塑料鞋,因为它太硬,最好是特制的矫形鞋,鞋头长些、高些、宽些,脚趾能够伸直。袜子应该柔软、合脚、透气性好,吸水性好,袜子应每天换洗,最好是穿布袜。
一般我们应在下午时间买鞋,因为脚在下午都会有一定的肿胀。上午试穿合适的鞋,下午则可能不合适。买鞋时,需穿着袜子试鞋。两只脚同时试穿。穿鞋时动作要慢。对于新鞋,穿20~30分钟后应脱下来检查双脚是否有压红的区域或摩擦的痕迹。从每天穿1~2小时开始,逐渐增加穿戴时间,确保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穿鞋前,应检查鞋里是否存在粗糙的接缝或异物。不要穿外露脚趾的凉鞋,也不要赤脚穿鞋。鞋里要用比较柔软的鞋垫,而且要有坡度来保护你的足部。
脚部常护理,勤剪脚趾甲。但是不能剪得太深,太深会导致甲沟炎、出血,不剪又会导致细菌滋生太多,也会发炎。老茧要慢慢地修,“鸡眼”应该请专科医生来治疗。皮肤要保持,防止形成溃疡,防止继发感染。预防外伤,每天检查足部,看看足部皮肤是不是有水疱,是否有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是否有“鸡眼”、老茧。有糖尿病足的病人足部一旦发生损伤,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就诊。
经常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两叉而坐。如果有严重的足部病变,我们不主张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也避免做一些剧烈的持重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时间不要太长。
足部受伤救治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脚不慎受伤,对于小的伤口,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清水或盐水清洗伤口,轻轻拭干,用医用敷料覆盖,每天更换敷料。
需要记住 :病人必须全面严格控制血糖,尤其是当血糖不是很高,但是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甚至要早用胰岛素治疗。每天自我检查双脚,至少每年到医院检查一次足部,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提醒!
夜里小腿抽筋,这很可能就是糖尿病足部病变的一个很早期表现。
小贴士
如何处理低血糖
1.有条件的患者可即刻用血糖仪进行测定,血糖小于3.8毫摩尔/升(mmol/L)者,应作以下处理:
(1)食用15克碳水化物类的食品。举例:果汁约半杯、含糖汽水约半罐、蜂蜜1汤匙、脱脂牛奶1杯、粗面饼干3块、方糖2块、葡萄糖片1~3片、糖果2~3块等等。
(2)10~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消失可再吃一次。若症状消除但离下餐还有一个多小时,则加食一份主食,如1片面包或1只馒头等。若发生在夜间,可另吃含蛋白质及碳水化物的点心。使用α-糖苷酶抑制,如拜唐苹、培欣等药的患者,须用葡萄糖,而不用蔗糖处理。
2.告诉家人或朋友要做的事情
患者无法自己处理低血糖,或神志不清甚至突发昏迷,不管什么原因,事先要教会他人紧急处理的办法。
【关键词】2型糖尿病;诊断;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1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6-01糖尿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占90%以上[1]。2型糖尿病占据原发性糖尿病中绝大多数比率。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强调血糖水平,临床诊断中常常仅仅依据血糖检测值升高就进行诊断,尤其是诊断为2型糖尿病,出现继发性糖尿病诊断为2型糖尿病,以致贻误原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入选2005年到2006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例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6-65岁。随机入选2007年到2008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例共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36-64岁。入选标准: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诊断根据WHO1999年标准。
1.2方法将2005年到2006年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07年到2008年入选患者分为筛查组,主要通过回访、调阅以后住院病历的途径了解患者在初次诊断后2年时间内更正诊断为继发性糖尿病的情况,分析进行更正诊断的原因,并比较患者进行更正诊断的差异性。
1.3统计学方法两组差异性采用χ2检验,P
2.1对照组60例,继发性糖尿病8例,其中肢端肥大症1例,肝硬化1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转移癌1例,胰腺癌1例,慢性胰腺炎1例,甲亢1例,医源性糖尿病1例;筛查组60例,继发性糖尿病2例,其中多囊卵巢综合症1例,医源性糖尿病1例。
2.2两组误诊率比较对照组误诊率13.33%,筛查组误诊率3.33%,两组比较有差异(χ2=3.9272,P
表1两组误诊率对照
组别1N1未更正诊
断病例数1更正诊断
病例数1误诊率(%)对照组16015218113.33筛查组1601581213.333讨论
对照组误诊率明显高于筛查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如下:
观念转变。临床医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相关专业知识,筛查意识得到不断提高。临床诊断糖尿病往往仅仅依据血糖升高诊断糖尿病,忽略了继发性糖尿病排查。除糖尿病外,很多原因会导致血糖升高;如:胰腺疾病、肝原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应激性状态、药物等等。一般认为,95%糖尿病患者为T2DM,目前认为这一估算偏高,其中约5%可能属于“其他类型”[2]。发现高血糖后,应排除各种可能引起继发性高血糖的原因,才能诊断原发性糖尿[3]。
经费问题。本院农村患者占多数,2005年到2006年多数患者没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支持,因为经费原因,患者住院期间往往不能配合进行筛查;2007年到2008年患者多数具有完备的报销途径,能够配合进行筛查。
患者依从性的改善。随着患者经济状况不断改善、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患者进行筛查的依从性得以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单纯依靠血糖诊断2型糖尿病容易误诊。关键是医生要改变观念、积极推行筛查工作。建议诊断2型糖尿病之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寻找继发性糖尿病可能线索,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解释工作,积极筛查继发性糖尿病;避免贻误继发性糖尿病诊断和治疗。参考文献
[1]丁桂芝,主编.实用内分泌代谢病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3.
关键词:糖尿病足筛查;糖尿病足;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62-01
2013年我科引进了北京迪美德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糖尿病足筛查箱, 先后为40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四肢血流多普勒、感觉阈值测定以协助诊断糖尿病足,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足提供了诊断依据,从而有效的控制了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糖尿病患者406例 ,全部患者均为 2013年10月 20日至 2015年 3月15日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男性209例,女性197例,其中病程 0~5年184人, 6~10年93人, 11~20年78人, 20年以上51人,年龄 23岁 ~92岁。检查前嘱患者清洗双足,保持足部清洁,详细告知此项检查的目的意义及方法,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检查,从而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糖尿病足筛查箱为高科技精密仪器,在进行四肢血流多普勒、感觉阈值测定检查前要认真检查糖尿病足筛查仪器的性能是否良好 ,电脑运行是否正常。检查室环境安静 ,室温最好控制在20~25℃左右 ,患者进入房间无寒冷、发热的感觉。检查一般于患者进餐后 ,以免在检查过程中发生低血糖。足部局部检查: (1)皮肤的颜色 (2)双下肢小腿及足背皮温 (3)左右前足掌、后跟、足外侧、足内侧、趾尖有无胼胝 (4)双下肢有无溃疡 ,有无感染、水肿 (5)双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异常 (6)双下肢有无感觉异常。四肢血流多普勒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其敏感性 ,特异性及准确性较好 ,主要为外周血管检查 ,进行肱动脉、足背动脉、胫动脉血流情况检查 ,计算踝肱指数 (AB I ) ,踝肱指数 =踝部血压 /上臂血压,为一侧下肢足背动脉、胫动脉血压的最高值和两上臂血压的最高值的比值,ABI = 0.91~1.3为动脉正常 ,ABI=0.71~0.9为轻度动脉疾病 ,ABI=0.4~0.7为中度动脉疾病 , AB I 1.31提示动脉硬化。足部感觉神经功能检查: (1) 10g尼龙丝痛、 触觉检查 进行10g尼龙丝痛、触觉检查时应避开胼胝或溃疡处 ,检查前先将10g尼龙丝置于患者手臂上让他感受其感觉 ,尽量使患者说出最真实的感受[ 1 ]。10g尼龙丝分别置于患者双足大拇趾、中趾、小趾趾腹 ,前足掌 ,足外侧 ,足后跟 ,检查时不能让患者看到10g尼龙丝以及尼龙丝放置的部位 ,同一部位只重复 2次 ,但其中一次尼龙丝勿接触皮肤 ,每个部位提问 3次。结果评判:正常:十次检查中有 8次以上是正确的 ,减弱:患者只能感受到 1~7次是正确的 ,消失: 10次检查中患者感受到 0次 (2)VPT震动感觉阈值检查 ,部位:双足第一足趾骨关节头、内踝。进行 VPT感觉阈值检查 ,检查前先将 VPT震动仪置于患者手臂或前额上让他感受其感觉,同一部位只重复 2次 ,如患者在第一足趾骨关节头感受不到震动 ,就应该在其他就近部位进行检查 ,如踝关节、胫骨粗隆 ,结果评判: 0~10伏特为正常 , 10~15伏特为轻度风险 , 15~25伏特为中度风险 , 25伏特为重度高危足。
2 护理 针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给予积极治疗, (1)控制高血糖 ,尽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2)改善微循环:遵医嘱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前列地尔、硫辛酸注射液、胰激肽原酶片等。( 3)改善神经病变: vit B12、甲钴胺等药物能有效的改善糖尿病足的末梢神经病变(4)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吡格雷等。(5)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同时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家属系统的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包括基本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血糖检测及并发症等日常自我护理知识教育。足部护理: (1)指导足部日常检查:每日检查双脚 ,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检查有无损伤、水疱、皮肤干燥、鸡眼和胼胝,检查皮肤温度、颜色 ,趾甲有无异常,趾间有无溃疡、感染、霉菌。(2) 坚持每天温水泡足,糖尿病患者每天要用 39~40℃温水泡足 ,每次不超过30分钟,有利于血液循环。(3)剪趾甲时应注意 ,边上不能剪得过深,一般剪到与趾尖同一个水平线,以免损伤皮肤发生甲沟炎 ,引起感染。 (4)选择透气性好、质地松软、大小合适的鞋袜。不要穿露出足部皮肤的凉鞋或者拖鞋 ,也不要穿过紧的鞋或高跟鞋鞋子,建议使用专为糖尿病患者而设计的减压鞋 ,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 (5)避免烫伤、冻伤;糖尿病患者冬天不宜使用电热毯和热水袋 ,不宜洗桑拿浴及使用温热型的家庭用理疗仪;外出锻炼注意保暖;鞋袜被雨水打湿应及时更换。(6)禁止吸烟(7)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足主要是肢体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继发感染所致,高血糖也易发生感染 ,而控制血糖是缓解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发生的有效手段。(8)如发生糖尿病足溃疡及时到医院清创处理。
3 结果 对周围神经、血管发生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 ,全身治疗的基础上 ,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 ,指导足部护理 ,给予早期干预 ,通过复诊、跟踪随访 ,406例糖尿病患者无一例发生糖尿病足溃疡。
4 讨论 糖尿病足筛查作为协助诊断糖尿病足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尽早发现和识别足溃疡危险因素,在护理工作中有着早期预警的重要价值,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最近,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报告,推荐用测定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来诊断糖尿病,这是糖尿病诊断的重大变革。此专家委员会的成员是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任命的,我国的糖尿病专家也表示同意。以前也曾有人建议用测定血中HbA1c来诊断糖尿病,但因测定方法尚未标准化而难以实现。如今,测定仪器的改进和方法的标准化已基本实现,至少已达到血葡萄糖测定的水平。应用血中HbA1c测定来诊断糖尿病有以下优点:
一、HbA1c在体内和体外均很稳定。受生物变异、饮食和分析前的影响比葡萄糖测定要小。
二、HbA1c升高水平与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程度有一致关系,便于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
三、HbA1c水平可反映患者近2个月的血葡萄糖平均浓度,而不仅是测定当时的浓度,这对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有用。
四、可随时取血测定,患者无需空腹,且可不采静脉血。
用血中HbA1c测定来诊断糖尿病的要求是:
一、如测定结果升高应于另一日重复测定来确定,除非患者已有明显症状或血葡萄糖高于11.1毫摩尔/升。
二、测定应在中心实验室进行,不能用即时检验(POCT)仪器,因后者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尚有不足。
三、实验室应努力保证使测定值的变异≤5%。
[关键词] 糖尿病;肺结核;CT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b)-0118-03
糖尿病与肺结核这两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在临床上均较为常见,并且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在受到病菌感染时经常会引发其他疾病,肺结核就是最为常见的合并症,两种疾病合并存在时会相互影响,并且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均不典型,加大了临床诊断工作的难度。该研究对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4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以及4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47例并作为观察组,本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在7.0 mmo1/L以上,或者任意时间的血糖水平在11.1 mmo1/L以上,对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2 h后血糖水平在11.1 mmo1/L以上;其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21例和26例;年龄最小的患者37岁,年龄最大的患者66岁,中位年龄:(51.54±4.35)岁;7例1型糖尿病患者,4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病程:1.8~15.5年,平均病程:(5.13±1.42)年。同时选取于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47例并作为参照组,其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20例和27例;年龄最小的患者35岁,年龄最大的患者69岁,中位年龄:(51.63±4.34)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CT扫描,扫描前需要先了解患者的体质情况以及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禁食后进行CT检查。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生产的 Esprip+型CT扫描仪,扫描前要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主要查看是否存在冷汗或头晕等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则需对患者及时补糖。检查时要求患者保持呼吸的平稳状态,肺尖开始直到其肺底为扫描的主要范围,将应重建层厚设置为6 mm,将间隔设置为6 mm,将螺距设置为1.0,将间隔薄层设置为3 mm,将光线保持与患者平行并距离5 mm[1]。如果发现患者存在空洞、结节及肿块等情况,则需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并将层厚设置为3~5 mm,在进行增强扫描的时候要叮嘱患者在扫描时闭上眼睛,让患者不要睁眼睛看扫描架上的红光。将扫描检查的资料传到leonardo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肺结核病灶分布情况和CT的表现征象进行比较[2]。
1.3 统计方法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范围和病变形态
观察组患者病变范围累及双肺的发生率、病变范围累及两叶及两叶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85.1%、78.7%,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59.6%、51.1%,但是观察组患者病变范围累及单叶的发生率为23.4%,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特征性病变情况
与参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T表现为斑片状大片状融合的比例较高,55.3%VS29.8%;同时观察组患者的CT表现多发空洞形成和多发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灶比例显著高于参照组,分别为23.4%VS8.5%和57.4%VS3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肺结核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已经对人类生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4]。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因为器官以及各种组织的退化,抵抗力以及免疫力降低,更容易导致以上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结核疾病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由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疾病以及单纯糖尿病、单纯肺结核疾病具有较大的差异,CT影像学变现也更为复杂[5]。因此必须要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对该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以及47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病变范围累及双肺的发生率、病变范围累及两叶及两叶以上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病变范围累及单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渗出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参照组,结节病变比例显著低于参照组;同时观察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CT表现为斑片状大片状融合的比例、多发空洞形成和多发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灶比例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CT检查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在病变分布上累及双肺或多叶以及片状融合和合并多发空洞的特征性病变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荣梅.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刊,2014,19(6):86-87
[2] 韦盛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的影像学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1,22(23):4745-4746
[3] 钱绍文.肺结核合并曲霉菌属感染患者CT的临床诊断[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7(2):418-419
[4] 赖晓宇.CT影像与X线影像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疗程判定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3,3(18):353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