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文第1篇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九部委联合《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部门有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的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研究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4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出6到8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GDP比重的5%。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需大幅度降低,不少传统产业增速放缓,而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实现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文化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出台了《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的出台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鼓励金融业为文化产业输血,扩大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资源能源瓶颈的重要举措。二是有助于促进文化大发展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能缓解文化产品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在享受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业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力量。大力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更好地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将有效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掌握主动。

问: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答:《指导意见》分七部分:

一是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意见》强调,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二是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企业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融资租赁等贷款品种,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对于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于处于文化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三是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的差别化定价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充分考虑文化企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建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考评体系。要增强服务意识,设立专家团队和专门的服务部门,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要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为文化消费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继续完善文化企业外汇管理,提高文化产业贸易投资便利程度。

四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等方式融资,探索开展文化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文化业态。

五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指导意见》要求各保险机构应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针对文化出口企业的保险服务,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六是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建立多层次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完善支持产权法律体系,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七是加强政策协调和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指导意见》要求,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制定并定期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强政策的落实督促评估,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问:对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监管方面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对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主要从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一是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创新;二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三是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四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业务考评体系,强化贷款责任的针对性,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五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监管部门将会进一步细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监管要求,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问:如何发挥保险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哪些考虑?

答: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保险业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保险机构可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如在现有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演艺、会展、动漫、游戏、各类出版物、印刷、复制、发行和广播影视产品完工险、损失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新型险种,以及各类责任保险业务,通过创新发展,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保险市场,提高保险在文化产业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有效分散文化产业的项目运作风险。

二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险服务”。对于宣传文化部门重点扶持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保险机构将建立承保和理赔的便捷通道,对于信誉好、风险低的,可适当降低费率。对于符合《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条件,特别是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的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保险机构将积极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鼓励和促进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支持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保险公司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和保险资金融资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投资文化企业的债券和股权,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还可以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保险还可与信贷、债券、信托、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相结合,为文化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探索开展信用保险业务,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融资方面的不足。

问:《指导意见》在鼓励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上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一是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不仅可以推动文化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为文化企业搭建了融资平台,有利于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多年以来,对于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的首次发行上市及再融资申请,证监监管部门一直持积极态度,支持其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及再融资。

二是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积极发挥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的作用,为中小文化企业通过发行集合票据等方式融资提供便利。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中小文化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鼓励中介机构适当降低收费。

问:对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方面,《指导意见》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一是《指导意见》第十五条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将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方式,重点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等。

二是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目前,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着手启动,该基金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重点扶持我国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和发行放映、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网络信息传媒等传统和现代文化领域的发展,部分地方也已开始尝试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

问:《指导意见》在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有关部门打算如何推进?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文第2篇

现今,从3G、4G到5G、6G,类似免费Wifi等现代信息空间已成为人们现代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当今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配置状况与发展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日常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与健身养生方式的方方面面。一个以各种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全天候大空域为典型特征的崭新的“互联网+”之信息化、数字化的科技时代,正如春风化雨般全面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相当多的人从清晨一睁眼到晚上进入梦乡,基本就在“网上”。事事网络办,天天不掉线。“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的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主要时代特征。

古老的太极拳也毫无例外地受到了“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太极拳充分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诸多便利,获得了空前巨大的驱动力,开始了在线传习、网上推广、超时空推广,突破了省界国界,跨越了时间空间,从而成为新时期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新标志、人们精神与物质生活的一种新“活法”。同时,太极拳也面临了“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疑难和新挑战。

一、“互联网+”为太极拳带来了多方面的新转变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再加上空客、高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在天上地下的纵横交错,使社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社会运转的节奏大大加快。由此,人们生活方式也大大改变,用于衣食住行的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有形与无形、现实与虚拟等等方面,瞬间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宇宙洪荒、天地阴阳”等等精神与物质的富足贫弱、高深浅薄、曲直方圆、阴差阳错,正在被扭转、被颠覆、被更新。当代与远古、此时与彼时、地球与星球、A城与B村,“望尽天涯路”,点抹在眼前。推而预测,今人与古人、后学与前贤,乃至地球文化与外星文明,都有了交流沟通的可能。

“互联网+”也给太极拳在学习、传授、交流、研讨、互动,以及普及与推广、传承与发展等等方面带来了划时代的转变。在“互联网+”主导的信息化、数字化科技时代,人们学练太极拳可足不出户、人不下线,不受时间、地域局限,网络成为最便捷的工具和平台,爱学就学,想练即练。名师陈小旺在深圳讲授拳理,其现场视频即同步出现在辽河之滨、天山之下。江西省的万明群老师以传统陈式拳刚柔相济、化打结合等技法与以色列顶级搏击专家雅里鲁夫以莱雅对抗,以及与俄罗斯摔跤擒拿格斗名家斯达斯雷金过招的视频,不仅让国内太极拳爱好者见识了太极拳技击法的精妙,也让国际上崇尚技击为王的人见识了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神奇魅力。石家庄陈式太极拳学校的杨合发校长在香港国际太极拳大会上的表演视频,可以随时收看、随时学习。我师马虹老师故世已届3年,他所演练的陈照奎家传陈式拳一路、二路教学视频,可以随时“百度”得到,爱好者即可随时观摩随处学练。马虹老师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数百人建立了多个微信群,同门弟子在群里发信息、发拳论、晒拳照、传视频,相互点评拳架动作,互相交流练功心得,北至黑龙江畔,南达粤桂海滨,沟通如近在咫尺,彼此交流就在眼前,天高地远再也不是阻隔,寒暑展昏也不再是问题。应用网络学练太极拳、交流研讨太极拳,已成为新时期太极拳传承与发展的另一个全新的方式。网上交流、沟通、互动也已是诸多太极拳人除师承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修习渠道。

二、“互联网+”为太极拳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

“互联网+”的大发展,也为太极拳在新时期将拳理、拳法向更高深的领域推进和深化开拓了新格局与前景。太极拳在数百年传承、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个诸如下文所列的疑难,将有希望――科学地被解答。

1.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之说,如何以四两去拨动千斤之重,理论与实践上有怎样的可行性依据呢?

太极的阴阳原理,其一是阴与阳的极限、极致、无限、无穷状态,意即包罗万象,宽广无边。其二则是阴与阳达到极限、极致、无限、无穷状态时,此两极发生突变逆转,静极生动、动极生静,实而为虚、虚而为实,至柔至刚,大有大无。

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这种至于“千斤”的极限、极致之临界转换乃因“四两”之作用力,阴阳双方在反作用力逆变下转化为另一极,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阳互动,强弱转换。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高级功夫,就是这种阴阳整体相生互济、对称平衡的劲力“艺术”。这种大无大有、大有大无之劲皆在虚与实、柔与刚、弱与强临界转换的那一瞬间之所谓“拨”。善于“拨”者,能够从时间、空间上找到“四两”与“千斤”两种劲力转换的突变点,能在维持自我在动态平衡的前提下破坏对方的动态平衡,实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只是,如何找准并把握住这个“四两”与“千斤”强弱转化的“神秘”临界点与最佳平衡点,却是太极拳功夫最高深莫测,且又是最核心的要义所在,亦是最难于I悟最难于把握之处。数百年来,多少太极拳习练者为此孜孜以求,终生不怠而未能窥其堂奥。

“互联网+”这种现代科技的出现,为广泛研讨这种“神功”提供了更优良的条件。科学家可以把“四两”与“千斤”强弱转化的“神秘”临界点和最佳平衡点录入电脑,转换成为数据,使这一神功在科学层面上获得澄清。又或者,科学家可以将相关数据一一制作成芯片,与人脑信息连接,使人能够经过简捷轻松的学习就能搞定这一“变象无形、若有鬼神,浑然无迹、妙手空空,突如其来,人莫知其所以然”的太极神功,与人较手而所向无敌。([按]即便真实现了“简洁轻松”就能学会“神功”,那么是否人人都是太极大师,岂不是又变得无等差了?)

2.太极拳要求“着熟而渐悟懂劲”。多少年来,这由“着熟”而至“懂劲”的功夫进阶成了多少拳人难于逾越的屏障。假如太极拳爱好者们能把装有前辈行功走架信息的芯片与自己大脑信息相连接,使自己在行功走架时的每招每式都能够置于芯片信息的指导下,习练人将可能顺利解决“着熟”与“懂劲”两个功夫阶段中的种种疑难,则难于逾越的障碍将“难乎哉不难”了!习练人将能从每一招式的时空框架中领悟到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定位之整体感,掌握此一动与下一动、内与外、虚与实、蓄与发,以及重心转换的一刹那间之劲力特征,悉数掌握之,就能体验并把握住太极圈瞬间膨胀到无限大的离心力。

3.马虹老师传授的照奎公传统陈式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丹田内转”。这“丹田内转”之功法以前曾是陈氏宗师秘不外传的核心技法,外界人们对其根本无从知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陈式太极拳的广泛传习,“丹田内转”功法已在一代代陈式拳习练者中传播开来。但是,这“丹田内转”功法对于拳家不断凝聚、运化、提升内功能量,对于练家调养五脏六腑的运化功能,尤其是其内在的有与无、真与玄、微与著之感觉究竟作用如何,仍是相当模糊的。

“量子纠缠”实验验证,“既然宇宙中还有95%的人所不知的物质,既然量子能纠缠,那么,第六感、神灵、特异功能也可能存在。在这些未知的物质中,有一些物质或生灵,可能通过量子纠缠,完全彻底地影响我们的各个状态”。量子科学的发展,能够帮助解决陈式拳“丹田内转”中缥缈虚幻、似是而非、或得或失、量变质变等等诸多疑难问题。一旦这些神秘的思想――昭明,那么,曾让不少拳人疑惑的神秘性也将不再存在,太极拳的“意念劲”、“空灵劲”等也将被彻底祛魅。

三、“互联网+”也给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互联网+”的大发展既为太极拳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前景,但也同时带来了新的疑难、新的挑战。

比如,人们广泛应用“互联网+”来学习太极拳,虽然实现了人人都可自学太极拳的愿景,但从拳的规矩来看,这样通过“足不出户、人不下线”的方式学来的太极拳是否还是太极拳?

多年前,马虹老师在某市办班。一位外地爱好者来到马老师的办班地,自述是看着马老师教学碟子已经自学自练多年了,这次来学习班就是想请老师给他看看拳。这位看碟子自学的爱好者可以说还是下了不少的工夫,只是动作出规矩多矣,几乎一无是处,让人无从点评。马老师看了半晌,很无奈地说:“你的拳我看不懂。”那位爱好者很不解也有些着急:“老师我就是看你的碟子练的呀,老师怎么看不懂呢?”马老师委婉地给他解释说:“你虽然是看我的碟子学的,但因为你不是现场跟着我一招一式学来的,整个动作手眼身法步真没办法说。假如我给你‘点赞’肯定会误导你,让你觉得自己很好了。若我说你这不对那不对吧,又可能给你泼了冷水。”随后,马老师给他简要讲解了太极拳需要一招一式口传身授的特殊性和必须性,期望他这次来学习班能彻底丢开自学的那些东西,一招一式从头学起,完完整整系统地学一遍。

相比其他拳种,太极拳的招式动作确实没什么高难度,个人身体协调能力和领悟能力稍好一些,多看几遍拳谱或碟子大约就能“照葫芦画瓢”。但是太极拳那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缠绵不绝、潇洒从容、轻灵圆转的神韵与劲道,又哪是看看碟子就能学成的?即使有好悟性能把招式动作模仿得很像,而对于太极拳中内涵的那些独特的神韵与劲道,甚至往往修习多少年的学者也是难以企及的。因而,所模仿的招式动作也只是“内里没有东西”的花架子、空架子,距离太极拳那道门坎还是“南辕北辙”,何况不少人原本就很缺乏学练太极拳的那种灵感与悟性。可以说,要真想学习体验到太极拳那独特的神韵与劲道,就必须访求明师,由明师口传身授、入门引路方有可能登堂入室。“互联网+”固然给人们接近太极拳、学练太极拳开创了新机遇,为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但是由明师亲身入门引路仍然是太极拳登堂入室的必由之路。为此师资队伍的培育壮大仍然不可或缺,仍然是太极拳传承与发展的大难题。

而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自学者并没有访求明师的认识,即使照着碟子把拳学得很糟糕也照常自练自娱、自娱自乐,还向人说起就是跟某师学的,如此会造成不明就里者误以为某师水平如此不堪。可能该师与该学人一辈子连面都没见过,而师的声誉却莫名其妙地被糟践了。这种“互联网+”带来的“新”型师生关系,无疑也是新时期太极拳传承与发展的又一疑难。

又如,国家要求把太极拳塑造成为“国粹”形象,让国际社会一讲太极拳就知晓是中国,就像跆拳道代表了韩国,泰拳代表泰国,讲瑜伽就是印度,讲柔道、空手道就是日本。但是,多少年来,太极拳界所呈现出的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家只念各家的“经”,你讲你的拳理,我传我的拳法。即使拳出同门,师兄与师弟也不一样,师妹与师姐也不相同。这种状况,虽然展现了太极拳大兼容的多元化现象,体现了太极拳传承与发展的空前繁荣,但也反映出了“市场化”过程中为追求名与利所出现的种种急功近利的纷乱之象,背离了太极拳本质。在科技大发展的新时代,要在国际社会中把太极拳塑造成为“中国文化品牌”,无疑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对此纷乱之象作相应的“资源整合”。如2006年5月份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暨首届国际太极拳名家论坛”,来自国内各地的名家和在海外传承太极拳的高手们共聚一堂,以平等的身份同台交流。大家达成共识,期盼着能尽早结束太极拳界的一些不科学、不客观的状况,重新澄明传统文化的特性,摈弃强化氏族传承为上的观念,使太极拳真正成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并呼吁各流派各体系“互相理解,团结一致,为发展‘大太极’努力”,以加快步伐把太极拳推向世界。

再如,“互联网+”的大发展,让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大革新、大飞跃。同时,利用“互联网+”坑蒙拐骗的人和事也时有所闻。

太极拳在“互联网+”这一平台上,既有终生都在追求极限、在不可能的完美中追求完美的太极拳家与太极拳爱好者们,却也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某些假“大师”、假功夫也借助“互联网+”编圈套、设陷阱,自己还未摸着太极门就敢立“宗”设馆,开门称“师”,忽悠大众,蒙骗良善,败坏太极拳声誉,给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四、乘借“互联网+”优势更好地传承、发展太极拳

太极拳如何在“互联网+”这一环境下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不仅仅关系到太极拳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更关系到太极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尤其关系到太极拳在国际社会中的符号作用,以及塑造中国文化“地标”的作用,乃至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建设。

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中国要打造互网强国。”

接纳“互联网+”,学习“互联网+”,融入“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乘借“互联网+”优势更好地传承、发展太极拳,乃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文第3篇

   世界读书日活动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书香润泽校园,阅读丰富人生。读书让浓郁书香溢满校园,增添人文气息;让年轻心灵徜徉书海,积淀智慧金砂!

   如今是崇尚文化内涵的知识时代,校园没有了书墨之香,难成教育,天之骄子缺少书卷之气,怎可成才?“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人云:“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在此,我们向xx中学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一、要崇尚读书。

   在读书中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读书中提高生活品味;在读书中成长成才。

   二、要品读经典。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益智明理,从经典名著中汲取精华,从圣贤哲理中感悟真理。阅读经典,震颤生命的琴弦,丰满人生的羽翼!

   三、要博览群书。

   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只有博闻强识,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认清真理和谬误,以扎实的知识储备驾驭人生。

   四、读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将读书、做人、做事有机统一起来,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五、要终身读书。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读出人生的充实与美丽。从而实现自身知识、能力、观念的有机转化,达到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目的。

   同学们,“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让我们共同读书吧!为生命阅读,构建智慧家园!现在,就让我们迈进书籍的殿堂,让书香永远飘荡在xx。

   世界读书日活动倡议书

   春天,注定是一个生命复苏的季节。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号召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西班牙)、莎士比亚(英国)、维加(西班牙)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乐趣,享受读书之美,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

   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阅读是与圣贤智者在时空上进行的谈话,明朝陈继儒在《读书十六观》中说:“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读书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读书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它使人睿智、使人高尚。美国诗人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有没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为此,在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让我们尽享阅读之乐,共建书香校园。

   读书丰富一个人的人生阅历。人,需要思考。书,帮助人们思考。远离了书籍,也就等于抛弃了前人留下来的丰富的精神财富,放弃了帮助自己思考的重要渠道。“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读书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谁在读书,读哪些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的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社会,读书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一个国家是否有广泛的大众阅读,是否有乐于读书的社会风尚,决定了人们能否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中,提升国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引领先进文化。

   世界读书日活动倡议书

   全院教职工:

   古人云:“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增彩,足以长才”、“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阶梯。因此,以“4·23世界读书日”为契机,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创造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工会联合宣传策划部共同举办“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

   老师们,让我们与经典为友,同好书相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颐养身心,积极营造健康向上、清新高雅、和谐文明的校园读书氛围。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学院工会向全院教职员工发出“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倡议。倡议如下:

   一、阅读一本好书。

   希望每位老师在活动期间认真读一本有价值的图书,并与大家共同分享你的读书心得。(学院将在院报和学院网站上开辟读书专栏分享大家的读书心得。)

   二、养成一种习惯。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从而实现自身知识、能力、观念的有机转化,达到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实现知行统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读书、做人、做事有机统一起来,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老师们,让我们回归到书籍当中,安安静静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彰显自身人文气质涵养。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倡导阅读、鼓励阅读、享受阅读,让阅读的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整个校园在花香和书香的浸染下,焕发明媚迷人的风采。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安系统;修志工作;公安史志

前言

公安史志,就其名而论,即载录建警以来公安事业建设、变革、发展各个时期的综合性资料性文献集,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是推动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有益借鉴,也是人民警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警察职业教育的绝佳教材。同时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提供了翔实的素材。

1、简要回顾及展望黑龙江省的公安史志工作

近年,由省厅组织编写出版的公安年鉴资政作品在全省党史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取得了好成绩,相关史政专栏专刊也在全省公安机关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厅史志办公室也多次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其中部分同志被志评为全国地方志工作和全省史志工作先进工作者。

历任省厅领导对史志工作的发展与推进均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省内各级公安机关保持对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质,永葆公安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要学习公安前辈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培养公安队伍敢打硬仗,勇于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和顽强作风;把“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要求自觉贯彻于全体公安工作实践中,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以争当北部一流、争创全国先进的精神干劲,全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使全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出黑龙江省公安工作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2、客观评析公安史志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史志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与公安学其他学科相比,其发展状况离现实需求仍存一定距离。

第一,机构尚未健全,史志工作发展不均衡。受制于对公安史志建设工作的重视度不统一、发展不平衡,省级机关与教学科研部门对史志研究的发展状况相对较好,但有的地区则境况堪忧,比如基层机关多出现人员流动频繁,甚至岗位无人等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史研究的有序开展。

第二,尚未形成独立学科,教研工作有待改进。部分修志人员对公安历史的研究不够深人、不够系统,导致部分成果过于粗糙,质量略显低劣。比如没有展开对史料的全面搜集,又或是对史料考证的工作不够细致、欠缺深刻,研究中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大量留存;另有部分立论有失偏颇,甚至出现严重错误;种种不足,都对公安史学科的建立与教学科研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函待改进和加强。

第三,修志人员文化素质水平良莠不齐。有的研究者治学严谨,成果显著;但有的鉴于对史志的不够重视,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有限,政治思想、业务能力不够高,甚至在研究中不时出现泄密现象,为此,对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应加以整顿,促其提升自身修为。

问题的存在自有其客观原因,部分地区公安机关对公安史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不到位,研究人员责任心欠缺。由此可见,公安史研究的任务繁重、人力不足、经验欠缺又条件有限,加之其研究性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责任重大且要求严格,使得修志工作亟须革新完善。

3、推进公安史发展的研究方法及方向

3.1采用比较法,对比中外公安警察史,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安史

将中国公安历史与国外警察史对比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中国人民公安工作的优点及特色,使得开阔视野。比如,在警民关系上,西方国家警察制度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将其纳入重点,而我党早于三十年代便将公安群众工作提升到战略地位,并结合前苏联的劳动改造经验,自创出一套经验和人道主义政策,并成功运用于建国初期的战犯改造,在当时国际国内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经验。

3.2将史志编写纳入内部工作重点,设置高层领导垂直监管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就修志工作中所遇问题,听取意见汇报,提出要求,并作研究方案、分配任务等部署,由省厅领导垂直监管工作流程,实行保证需求,实报实销的经费开支原则,从而保障史志编写工作的有序开展。

3.3建立规范的修志工作制度,确保修志的质量与时效

定期公布修志进度,把修志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修志工作制度,增强各单位对修志工作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确保修志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并对此长抓不懈,使史志编修工作能够更加科学、规范地开展。

3.4强调史料搜集的重要性,发动全员拓宽史料征集渠道

资料收集齐全与否关系着史志是否客观真实,因此对史料的收集至关重要。可采取向厅属单位收集与市县公安局征集相结合,公安内部收集与公安外部收集相结合,收集资料与清理档案相结合,向公安机关对口部门收集等方式。

3.5组织修志工作人员开展调研活动,学习优秀经验

修志工作跨时长、任务重、难度大,故当重视修志队伍的组建。可按新老搭配、专兼结合的模式挑选热爱修志工作的从业人员,定期举办修志培训班,邀请省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行专家分享经验心得;或组织学习考察团,学习各地优秀修志成果。

结语

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将学习与宣传公安志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读志、用志的意识,使公安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品质和精神代代相传。以史为鉴,总结教训,充分认清对敌斗争的复杂形势,把握规律与创新理念,不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大力推进公安文化建设,增强全省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努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对策

今天,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已经为公众所熟知。据统计,我国体育旅游业一直以35%左右的速度发展,全国体育旅游产值在整个旅游业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已有2005年的25%上升到2011年的50%,从事体育旅游消费的人数已有2005年的1.5亿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4.5亿人次。在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快速良好发展的大环境下,洛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应对、融合并分享体育旅游盛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的分析洛阳市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才能实现洛阳市体育旅游业的繁荣。

一、体育旅游的概念

体育界近年对体育旅游做了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定义。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体交流活动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讲,体育旅游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各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活动。

二、洛阳市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体育旅游资源基础厚实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2001年以来,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光荣称号,被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现有国家5A景区2个,4A级景区10个,3A景区9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77处;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8处、省级9处。富足的旅游资源,为洛阳体育旅游的展开,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政府重视,体育旅游开发具有政策支持

旅游业是洛阳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洛阳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按照打造“历史文化之都”、“休闲度假之都”和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加快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增加小浪底、万山湖水上娱乐项目,使之成为休闲度假胜地;扩建伏牛山滑雪场,使其成为冬季旅游的亮点;办好伏牛山滑雪节等节会活动,以精品文化项目、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的融合和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3.旅游基础扎实,社会支持系统完善

洛阳是一所旅游基础扎实,社会支持系统较为完善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从交通方面看,地处陇海、焦枝两大铁路交汇处,陇海铁路横穿全市,焦枝铁路纵贯全境;207、310、311国道穿梭而过,境内有省道11条,县道78条,乡乡有公路,村村通汽车;洛阳机场位于市区西北10公里处,是国内净空条件较好的二级机场,辟有洛阳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大连、昆明等城市的航线。从餐饮角度讲,拥有不同档次的星级饭店60余家,具有洛阳水席、烫面饺等众多传统名吃。就旅游组织而言,已成立各种旅行社9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8家,国内旅行社82家。

4.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的场馆设施和一定的运作经验

各种体育器材设备是开展体育旅游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截止到2008年底,洛阳共建设各类体育场馆2700余个,总面积432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约0.70平方米。特别是投资12.5亿元,占地1300多亩的新区体育中心,包括射击馆、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网球馆、自行车赛场等6个大型体育场馆及其他室外训练场地,分别具有承接省级综合游泳比赛和国家单项比赛的能力。这些场馆设施为洛阳举办赛事,开发观赏性体育旅游提供了牢靠物质基础。

在参与性体育旅游方面,已开发出栾川滑雪场、伊河漂流、万山湖水上娱乐、伏牛山登山、青要山攀岩大赛等旅游项目,而且成功的举办过多次牡丹花会、滑雪节等旅游活动。体育旅游的开发探索和活动的举办,为体育旅游的开发运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洛阳市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

1.体育旅游市场主体不成熟

思想观念的落后时制约体育旅游发展的根本原因。洛阳市发展体育旅游的观念尚未形成。从供给方面看,洛阳市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体育旅游旅行社。政府尚未制定出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合理规划,体育旅游市场大发展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从需求方面,体育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消费能力和水平不高。洛阳市是个重工业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不高,直接制约着全市的体育消费水平。

2.体育旅游产品稀少

从对洛阳市旅游市场的调研来看(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旅游管理部门的信息收集和访问等方式),洛阳市真正进行市场化产品“销售”的体育旅游产品很少,比如洛阳雪峰户外运动、绿野仙踪户外运动等俱乐部推出的户外运动项目,这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产品,它属于休闲型体育旅游产品类别。但这些俱乐部都是规模有限,尚没有一家大型的体育文化推广公司。在参与性体育旅游方面,虽然已开发出栾川滑雪场、伊河漂流等旅游项目,但不属于体育旅游精品。至于其它的体育旅游产品几乎没有。比如,赛事型体育旅游产品,洛阳没有能引起市区居民和全国体育赛事观众吸引的体育赛事。河洛大鼓、舞狮、舞龙、高跷等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得到开发而成为体育旅游产品等等,从这些我们不难发现洛阳市体育旅游产品是非常稀少的,但事实上,洛阳并不缺乏体育旅游产品资源,只是开发和市场操作上的缺失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