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流通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提高;医用耗材物流系统;效率
1 前言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疗服务方式也发生变化,各种新型材料被大量使用在医学领域,逐渐成为各个医院开展诊疗的主要途径。可以说现在各个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极大依赖着医院对器材的组织,供应及合理使用能力。而建立医用耗材物流系统主要就是依照医疗所需器材内容及约束条件及时送达,为医院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务。因此,探究物流系统的效率具有医学价值。
2 提高医用耗材物流系统效率
医用耗材和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直接或者间接对人体特性产生作用,因此要提高供应效率,就要监控耗材的质量。提供医用耗材供应商必须要给有关管理部门资质证明,但是从现状来看,实际上由医疗机构承担医用耗材购买后的安全管理。因此医院医用耗材物流系统不但要提高物流效率,还必须要和其他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通过科学合理机制与措施确保耗材的质量。要提高耗材的物流系统效率,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建立合作机制
医用耗材物流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精心构建合作机制,能够给双方带来有效的利益,医用供应链主要是两个部门组成,即为医院采购部门与制造商紧密合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和识别需求市场。在买卖机制上建立竞争关系,可能获取价格优惠或者主动地位;合作机制能够带来双赢与改善质量。建立合作关系,医院才能更熟悉产品质量,供应商才能明确医院临床所需。双方共同提高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才能应对竞争对手。在形成合作时,一定要确保目标一致性,互相寻找适宜本院的战略远景。当满足目标一致性,好能够满足双方所需,这样合作双方都能从合作中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增加合作成功的几率。而且医用耗材的技术更新较快,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战略采购是医院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实现战略采购,就需要在双方商业对立外建立合作,不同企业应战略重点差异,也就要确定不同的重点客户。因此在选择战略设备与影响战略发展过程中,与制造商构建联盟关系才能更好实现双方的战略远景。
2.2 完善供应室评价与再评价制度
评价行为,就是一个良好的评价系统将引导耗材供应商按照希望行动,满足客户希望结果。建立医用耗材供应商评价机制,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重要步骤。医院筛选耗材产品时,首先要对耗材供应商进行严格挑选与评价。依据相关质量体系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供应商的制度与体系。医院要将医用耗材采购按照采购时间、品种、数量等各种形态大致划分成重复性、程序性采购与非标准采购。重复性、程序性采购就是在一定数量品种范围内,依照使用周期,多次程序化、重复性进行采购。绝大部分医院采购消耗器材与一些低值医疗设备时,基本上都是选择这种采购模式。非标准采购即为首次采购、非重复性采购和高额采购。这种采购风险较大,就需要和其他机构一起承担风险,经过请求建议方式,比如通过专家判断提高耗材采购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适用性。或者寻找更多信息,包含采购前观摩演示、产品使用及专业指导培训等各种模式。非标准采购时采购前的一次性购买前评估。同时对价格不高、用量不大的重复性、程序性采购细项,因评价成本并不低,就没有必要纳入到评价供应商范围。
按照供应商对医用耗材的影响等级,可将供应商划分成两个层次:即重要供应商与次要供应商;当然重要供应商并不多,这种供应商和医用耗材采购需求紧密相关,次要供应商要多一些,这种供应商和医用耗材采购需求关系并不密切;依据供应商与医院合作关系,可把供应商划分成两类,其一是现有供应商,其二是潜在的新供应商。
再评价就是进一步评价耗材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价供应链流程的关键因子,这种评价主要是采购方或者委托第三方乃至供应商、制造商本身实施。再评价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含制造商、性能以及供应商信誉等级等等,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专家判断以及日常积累的数据指标,当然再评价并非仅仅建立于单方评价上,还要建立采购方和制造商合作的有效保证。
针对上面这些情况,医院要对医用耗材年需求规范进行分析,集中供应商的评价范围。针对年供货金额超过10万以上,就要集中评价采购的供应商,从而降低质量管理风险。实施评价与在评价均能有效提高医用耗材物流供应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3 构建健全的质量检验体系
采购的每一批医用耗材,都必须要通过抽检检验确保医用耗材的质量。要安排专门的库管人员验收与审核每批应用耗材,对库存和二级库房直接送达的耗材要选定合适的样本,抽样检验。临床使用后,还必须要对质量进行跟踪调查。
需要注意的是,确保医用耗材质量并非某一个或者某一些部门的职责,而是医院所有运营系统的共同任铡R虼嗽谝接煤牟奈锪飨低持校加强质量管理是物流系统中的基本职能。只有整个物流系统全面合作,按此能够确保质量检验体系高效运转,真正达到质量合格的目标,从物流各个环节去保证医用耗材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3 结束语
对医院而言,应用耗材是确保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只有确保医用耗材的及时供应,才能够确保医院运转。因此医院各个部门必须要联合起来,互相协调做好耗材物流工作,才能够真正提高耗材物流系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勇,马士华.供应链企业合作机制与委托实现理论[J].南开管理评论,2010(2):15-17.
[2]大卫.辛奇一利维.供应链设计与管理一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17-32.
[3]苏红森.浅谈医用耗材采供一体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5(7):41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服务 问题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2; G 258.6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一直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窗口,是直接面对读者的第一线岗位。图书馆正是通过图书流通(借还)这个服务窗口,将图书馆与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不仅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好坏和质量高低的一种体现,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体现。如何做好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这对于提高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及科学实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如何做好图书流通服务工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始终处于读者服务的第一线,为教学、科研及广大读者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具了解,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有2000多所,馆藏量约1.1亿册,包括完整的书目数据库、电子文献数据库。近几年,高校图书馆按照教育部高教[2002]3号《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七条:“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各种文献的利用率。”同时在第十五条中还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5〕。”在服务理念上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图书馆积极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开展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图书借还、图书归架、文献复制、解答咨询、课题跟踪等服务,并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办读者讲座、举办读者报告会等活动,受到教育部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与广大师生的肯定和好评。当然,也有些图书馆还存在着馆藏量不达标,馆舍条件差,干部队伍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总之,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向前发展。
2、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馆藏资源利用率偏低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馆藏资源利用率却比较低。据统计: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60―80%馆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图书流通率平均只有30%左右,有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甚至降低到5%〔3〕。这不能不说明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2.2、服务内容比较陈旧
目前,据推算,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占到80%,而馆藏电子资源只有20%,所以,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主要围绕纸质资源开展服务的。例如图书借还、阅览、复印等服务都属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其服务内容比较陈旧。当前,随着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电子信息资源层出不穷,为读者开展信息需求服务提供了新的宽广前景,这种陈旧的服务手段显得比较滞后,也影响了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开展。
2.3、服务功能简单
目前,在一些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中,其服务功能显得比较简单。如取书、归架、借书、还书,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包括馆藏资源外借、阅览、馆际互借、复印及二次文献服务所提供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等参考工具。这种传统的手工服务功能简单、服务手段滞后,很不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读者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和要求。
2.4、服务方式被动
过去,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是按照馆藏布局及藏书规模来反映读者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以往的那种阵地式、守摊子、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模式,已很不适应现代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需要,重藏轻用,老一套简单借还,只能使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率降低。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顺应信息时代新的变化和要求,彻底改变图书流通服务领域里被动的服务方式,主动开展创新服务和全方位服务,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3、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1、树立创新服务理念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只有创新才有前途,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也一样,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和发展,才能使自己在图书流通服务领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要始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要以读者为核心,建立创新服务机制,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已成为现代新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理念,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陈旧被动式的服务模式,变坐等读者上门服务为走出馆门,主动出击,全面为读者建立新型的服务机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者服务活动;要进一步丰富馆藏信息资源,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发挥馆藏信息资源的积极作用,把一切为了读者作为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读者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满意,不断探索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大力度,全面将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2、加快藏书建设
藏书建设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流通服务工作的基础,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和建立藏书规模和藏书体系。高校图书馆一定要有自己的馆藏特色,在藏书建设上绝不能像传统图书馆那样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对馆藏册数不加限制,不进行调查研究,按照老一套计划观念行事。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要全面快速向前发展,品种要多,复本比例合理,要充分了解和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要求,积极稳妥处理好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专业图书与综合性图书的相互关系。在重视图书品种与数量的同时,注意把好质量关,最主要的就是要使馆藏信息资源要与本校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发展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高质量的优秀图书。所以说,只有加快藏书建设发展,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重要作用。
3.3、扩大服务范围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图书馆要因馆制宜,扩大服务范围,积极采取多种形式为广大读者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服务。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基础服务抓起,充分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借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实行借、阅、藏一体化,积极实行开架借阅。全面做好巡库,检查图书是否正确排架,防止乱架,让新书及时上架尽快与读者见面。除做好正常、双休日及节假日开馆、开展图书借还、阅览、复印、声像、VCD点播及信息咨询等服务外。还应利用网络上电子邮件、实时在线咨询、QQ、E-mail及视频等多种途径主动向读者提供新书或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开展网上预约、催还、续借,用建立读者留言箱等形式,密切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加大图书馆宣传力度,及时采纳和反馈读者意见和要求,通过宣传馆藏、介绍图书馆服务功能和馆藏布局,让广大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和最大限度的利用图书馆。
3.4、加强网络化、自动化建设
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已经彻底改变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这也是对传统的图书流通服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快网络化、自动化建设。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建设好图书馆主页,建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包括必备的计算机各种软硬件设施;其次,要建立完整的书目数据库、电子资源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学术数据库及各种信息资源数据库。当前,图书馆还应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多媒体、各种数据库及网络信息资源,为读者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服务。如在图书馆网页上,主动各种图书流通信息,开展新书推荐、图书催还、图书预借、还可以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网络检索工具介绍以及利用图书馆知识和方法座讲,举办各种各样报告会等,充发挥高等院校图书馆在图书流通服务领域里的导航引领作用。
3.5、开展机构合作、资源共享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其它机构图书馆开展合作,亦也与省市公共图书馆或社会科研院所建立图书馆联络点,为教学、科研、科学实验搭建新的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可以以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及影响带动公共、科研院所图书馆。构建区域信息资源服务联盟,联合和利用多个图书馆资源,建立区域性图书情报网,购置一定数量的高档数据库,实现远距离信息资源统一、规范、高效、加工、组织、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优势,实现高等院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及广大读者跨越地域或国界与时空的无限服务。使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为教学、科研及广大读者服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3.6、注重提高馆员素质
在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和灵魂,图书流通服务工作做的好坏和质量高低,关键在于图书馆员素质,其中包括业务、政治与综合素质。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员要做好图书流通服务工作,就必须顺应信息时代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要求,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充电”和提高,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达到博学多识。亦可积极参加成人、电大、夜大、函授等各种学历教育及相关部门业务培训,使自己尽快成为高等院校图书馆新型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树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文明用语、行为规范、任劳任怨、耐心细致、尽责尽职,服务育人乐于奉献的主人翁思想,能体现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道德风范和职业风范;有较强的专业素养,精通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有熟练的业务技能和过硬的业务本领,熟悉馆藏布局,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员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同时还应具备相关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有良好的心里素质,爱岗敬业,热爱图书馆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员才能在当前激烈竞争新形势下,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服务。
总之,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员要做好图书流通服务工作,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就必须树立创新服务理念,坚持以读者为核心,坚持以读者的需要和要求为准则,将读者对信息资源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读者的满意,就是图书馆最大的满意,只要我们坚持以读者需要为目的,持之以恒、勇于拼搏、克己奉公、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高质量的文献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莉.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11)57-59
课题组 胡兴 胡鹏鹏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的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容易被忽视和弱化的部分。而在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长久性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并且在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内,一般都自始自终伴有家庭教育。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使得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往往会形成孤僻、不合群、厌学、易冲动等问题,在学习上他(她)们不愿意(也没有机会)张扬个性,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看客”。能力得不到训练,教育得不到实效。往往是学校几年工作还不如游戏机房的几分钟。形成了非智力因素的后进生。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关爱每一学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深思的问题。鉴于此,提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目的在于让这部分留守儿童能乐于学习,生活与学习上都不至于孤独。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题实施的意义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将依据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教育心理学。遵循中小学教育的规律,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并将优秀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概括,努力建构起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通过研究,力求让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理念 、教育教学观念、开放的教学思想、开创适合儿童发展的课堂,形成自己独具的教学特色,学生能产生乐学的情绪,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体验,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学习的品质和水平。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主要在盘州市的乡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生中组织实施。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反映该类学生学习素质与个性心理以及其它素质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现状与实践研究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教育理论对该类学生的发展实施可行性的研究,并运用与实践中,尝试形成可操作性模式。
3.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素质和活动评价研究。
促进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发展,应及时的适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此类儿童对待评价感觉敏感,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多维素质的评价,要将检测和其它的评价放啊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主要选择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并进行跟踪评价的研究。
(2)建立合适的学习小组,将他们融入进集体学习生活中去。
(3)课间活动与放学后学生情况的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跟踪研究法: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对一的跟踪研究,运用必要又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适时的记录每一个有效的数据。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以点到面,层层推开。按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完成总结,并及时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2. 文献资料法:利用各种渠道合理的搜集与运用各种文献和资料,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及时的制定相应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
3. 行动研究法: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经选择的、有针对性地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做出总结和反思。
4.经验总结法:是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是自己或其他老师教育实践中的直接感受,实践性强、简便实用。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时间:2017年9月——2019年4月
第一阶段;初步开展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1. 研究课题前期准备;
2. 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 确定跟踪研究的对象。
第二阶段:重点研究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进行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
2. 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状况;
3. 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探索教育与发展的操作方式;
4. 积累研究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5. 撰写案例和论文,展示优秀颗粒、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9年2月——201年4月
1.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 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研究成果展示:
1. 课题实施方案
2. 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论文集
3. 学生学习日记、周记,小论文展示
4. 课题研究专题报告和课题实验报告
5. 课题实验经验材料汇编
6. 建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QQ群。
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力量,大多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科研氛围浓厚。
(2)课题研究经验丰富。课题主研人员均是市、县教育骨干,具有很好的科研经验。
(3)区位优势明显。我校处于县城周边。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
2.研究的保障措施
(1)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形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的可操作性方式,并且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2)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者:刘丽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作者:李雯婷,载《四川 教育学院学报》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作者:段成荣、周福林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作者:吴帆、杨伟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思考》载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二、课题开题论证结论
课题开题论证专家组论证结论:
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旨在通过研究了解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内容具体,方法得当;课题研究目标明确,计划全面;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
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合理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分阶段对研究过程性材料及佐证材料进行归档与整理。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2017年 9月 12日
三、开题论证专家名单一览表
参
加
开
题
论
证
专
家
名
单
序号
姓 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 作 单 位
专家签名
1
操明良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2
支坤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教育局
3
蒋泽山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马场中学
4
张春明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5
向永健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6
廖浩
[关键词] 麻醉;人工流产;预吸氧;阿托品;丙泊酚;芬太尼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08-02
妇科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通常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等镇痛药的麻醉方式,这种麻醉方式对术中呼吸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会出现几秒至几分钟时长不等的呼吸暂停现象。而且在初次妊娠孕妇中,因为患者精神紧张、宫颈口较紧、手术刺激较大,也会出现呕吐、反流、血压、心率下降等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1]。针对这些风险,笔者采用术前应用阿托品来预防人工流产反应的发生,术前面罩高流量预吸氧积极预防低血氧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孕妇90例,均为初次妊娠,年龄20~27岁,体重40~70 kg,孕周6~8周,所有孕妇ASA1~2级,均无合并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正常范围。术前禁食水8~12 h,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
1.2 方法
孕妇入室后常规取仰卧截石位,连接多参数生理监护仪,开放右臂静脉,连接三通延长管。术者同时冲洗消毒铺巾,探明宫腔深度。两组均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全麻,芬太尼1 μg/kg稀释后缓慢静推,2 min后给予丙泊酚2 mg/kg缓慢静推,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出现体动者追加丙泊酚1 mg/kg。
观察组入室平卧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6 L/min,并嘱患者深呼吸3次,充分给氧去氮3 min。应用芬太尼之前,先根据基础心率情况给予硫酸阿托品0.25~0.50 mg稀释后静注。对照组不提前应用阿托品,也不预给氧,麻醉开始时再面罩吸氧6 L/min。
术殊情况处理:术中遇有血压下降,平均动脉压低于60 mm Hg者,立即加快输液,并给予麻黄素6~10 mg。如出现心率下降低于60/min者,给予阿托品0.25~0.50 mg。若出现SaO2%低于90%时,人工呼吸囊加压给氧辅助呼吸。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孕妇年龄、体重。(2)动态监测孕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3)丙泊酚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室监测指标情况
观察结果提示,两组初次妊娠孕妇入室时的心率、平均脉动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中异常观察指标例数比较
经过提前应用阿托品和预吸氧的观察组出现心率低于60/min、平均动脉压低于70 mm Hg、出现血氧低于93%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丙泊酚用量比较
结果证明,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为(103.84±13.25)mg,对照组为(109.23±14.41)m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具有镇痛镇静效果好、苏醒迅速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由于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丙泊酚使用后约有25%~30%的患者出现呼吸暂停,两者复合使用时一过性呼吸抑制更加明显,呼吸暂停可以长达30 s以上,呼吸的潮气量和频率需要4~5 min才能完全恢复正常[2],加重了手术中患者缺氧的风险,为纠正缺氧紧急应用呼吸囊加压给氧可增加气体入胃、反流误吸的风险。而麻醉前预吸氧可显著延迟无通气期低氧血症的发生[3],既提高了术中的氧储备,又大大减少了因加压吸氧导致气体入胃的风险。有资料统计潮气量呼吸预氧3 min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在7 min左右[4],而大部分人工流产手术均能在7 min内完成,麻醉前面罩预给氧可有效预防无痛人工流产中脉搏氧饱和度的下降[5],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初次妊娠孕妇因存在宫颈口较紧、精神高度紧张等特点,在丙泊酚麻醉下也可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血压和心率下降等[6],该反应为刺激子宫颈而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作用。而应用芬太尼镇痛也有减缓心率作用。预先应用阿托品可有效减轻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性作用[7-8],加速窦房率和改善房室传导,表现为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有效消除了宫颈刺激导致的迷走神经兴奋反应。并因有一定平滑肌松弛作用,而便于扩张子宫颈[9]。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4.
[2] Anonymous. Preoxygenation:physiology and practice(Editori-al)[J]. LANcet,1992,339:31-32.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 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3.
[4] 黄绍强,解轶,耿桂启. 给氧方式对全麻插管安全时限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7):587-590.
[5] 孟勇,陆文汉,段满林. 预给氧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痛人流术中脉搏氧饱和度的下降[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6):628-630.
[6] 陆丽亚,徐叶琴,陆文英. 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人流综合征分析[J]. 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0(8):1337.
[7] 黄殷. 无痛人流术中应用阿托品的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2008,37(4):445-446.
[8] 许雁. 人工流产术中两种镇痛方法的效果比较[J]. 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1):60-61.
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各种流通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主要包括流通主体、流通客体、流通载体、运行机制、监管体制以及为商品流通提供直接服务的要素。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变化,取决于流通要素的构成与变化。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同样,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单次流通还是多次循环流通均需要流通体系内诸多要素的配合协调才能完成。从流通主体看,买方的购买力水平,卖方的市场意识、组织化程度、生产与经营的技术水平、资金实力等都会对流通渠道、交易方式及流通效率产生重大影响。从流通客体——农产品来看,其物理化学性能、目标消费群体的多少、生产水平等影响对流通渠道的选择。从交易载体看,其既取决于主体的交易场所、物流冷链与配送设施建设,又对主体的交易方式和交易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从流通运行机制看,流通运行机制既是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受制于流通体系中既存的其他诸多要素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遵循要素协调向前推动发展的原则。
二、河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网点布局失衡
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与管理,随着市场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和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市场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批发市场过剩与零售网点不足并存,有场无市与有市无场并存,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的有序发展。
(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较差,功能不够完善
河南省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市场基础设施不健全,必要的信息、电子交易、检验检测等现代设施缺乏,服务功能有待提升,对产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据调查,在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基础硬件设施较为完备的达到37.1%,软件设施较为完善的在2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新建市场。
(三)流通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
一是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少、竞争能力弱。2010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百强中,山东、广东分别有8家和12家,而河南仅5家;蔬菜50强中,山东、河北、江苏分别有12家、4家和4家,河南仅1家。由于龙头企业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河南省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功能欠缺、组织松散,成员数超过50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仅648家,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44%,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数量占农户总数的比重偏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市场交易中谈判地位低,制约了农户与企业之间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利于农超对接及订单农业的顺利推进。
(四)农产品档次低,标准化水平、品牌化率低
当前,河南省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多以自然状态流通,分等分级、半成品加工和规格化包装等增值服务能力还比较弱,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营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010年河南“三品一标”产品数量1968个,而湖北有3750个,差距较大。
(五)农产品产销衔接不畅,流通环节多,流通效率亟待提高
河南省订单农业发展不足,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脱节,一旦农产品供求失衡,价格即急涨暴跌。据调查,订单销量占河南省农业生产基地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销量的比重不足1/3,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关系松散、订单内容不规范、违约现象等进一步制约了订单农业的发展。
(六)农产品产销信息滞后,对农业生产缺乏指导性
目前,农产品流通基本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但是集中、统一、权威的农产品信息体系没有形成,农业生产得不到信息的有效指导,农产品流通只能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产销信息缺失,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质量低,信息不准确等。例如,受农产品品类繁多、种植分散、季节性强、交易方式落后、经费不足等因素制约,农产品主产地、批发市场对农产品产销信息的采集能力欠缺,采集指标不全。
(七)农产品流通管理手段、扶持政策欠缺
虽然近几年河南农产品流通管理手段日渐丰富,扶持政策逐步增多,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日本,多数批发市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兴办,农产品流通实行高度统一“小生产、大流通”的管理模式。浙江省政府规定将农贸市场纳入各地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详规,建立一套新的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体制,政府全资投入或以成本价控制产权。
河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诸多要素发展质量不高,要素与要素之间协调发展不足,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局面,限制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畅通、高效、有序运行。基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结合河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实际,应按照要素协调推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优化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三、优化河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