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好雪片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仿佛是在梦中一般,她怀里那个呵呵傻笑的小宝宝倏地长大了,进了幼儿园,戴上了红领巾,而终于成了中学生。妈妈,当那年你目送载着我的列车远驶他乡时,你的心中是否真的喜悦多于惆怅呢?当从列车向你挥手时,我看到了你眼角的泪。妈妈,从那时起,我就在想,你会期待你的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女强人?或是成为像你这样的好女人,你就会满足了?
想起了《小妇人》中的马奇一家的四个姐妹。梅格,乔,佩斯,艾美,四个姑娘最终都有了自己美满的归宿,她们成为了贤淑的妻子,有着如她们的母亲一样的美好品德。可是,她们少女时代的梦想却都没有实现:梅格是一个平凡的小职员的妻子,乔的作家梦无法圆满了,艾美也放弃了绘画而选择高贵的劳伦斯太太。但是在书中最后一章“收获季节”中,她们所尊敬的母亲、马奇太太曾讲述起对女儿们无法掩饰的喜悦与骄傲,因为,她们都成为了有爱心、有美德、有家庭的好女人。
妈妈,你会希望我成为这样的“小妇人”吗?
可是,我受过的教育、我的头脑告诉我:我不应该如此目光短浅。我也一直认为,我更应该满怀抱负,而不只期待有美好的家庭。
但,妈妈,我却羡慕你的幸福。你或许没有我所经过的和将要经历的辉煌,我或许比你受过更好的教育、更有知识,但我却不敢说我一定比你更幸福。当你每晚替我关上灯、盖上被子,轻轻亲吻我的额头时,当你看到我一次又一次带回让你骄傲的成绩时,当你满含欢乐泪水拥抱你风尘仆仆归来的女儿时,妈妈,你的幸福让我羡慕。
所以,我总在不停地问自己,我想要的,是拥有崇高的名誉和地位,还是拥有妈妈那样简单而充实的幸福呢?
日子总在慢慢地过去,每日的忙忙碌碌,都是在不停的学习。一所中学的环境是无法让人悠闲下来去思考太多与课业无关的事情的。或许,稍不留神,我便不会成为“良才”,更无从谈起“幸福”了。日复一日,一切的一切,似乎我都在不假思索的把自己向追求成就的路上推,而稍有喘息时,看着自己走过的路,却不只是骄傲还是无奈:背后已经有了那么多的鲜花和赞颂,已经走了那么远,也许真的无法拥有另一种幸福了。
也许是无意中想起了禅学中某位居士说过的话: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恍然间,似乎有了一种禅宗的“顿悟”一般。是啊,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每一片雪花,都有自己的归宿,轻轻扬扬,落入属于自己的一方。或许落在门前的亭院里,或许落在皑皑的山峰上。可哪片雪花不是晶莹剔透,物若精灵呢?妈妈,也许我已经明白了一些: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生命,但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是美好的。总会有自己的归宿,不管是在何方,不管我要追求成功或期待家庭,幸福,总是会有的。也许我将要得到的幸福不同于你的幸福,但我总会得到,我也将会珍惜。毕竟,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又何必在意它们将飘向何方?
我们都是学生,是家里的纯消费者。作为学生的我们,无权说“好便宜”,因为我们是纯消费者,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纯消费者,所以,我们不能说这个便宜,说那个便宜。因为就算你是富二代,你也不是家里的工作者,你会花钱,爸妈会供给你,可你,拿着爸妈的血汗钱去挥霍,然后嘴里还说着好便宜,你能做到问心无愧啊?!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是个学生,就无权说好便宜,只要钱不是你挣的,你就无权说好便宜。因为钱是爸妈的,你挥霍起来那么爽郎,可是,你想过爸妈吗?爸妈会吃得消吗?大家来算这么一笔帐吧,我们假如一天花一元,那一个月下来,就得是三十多元吧,一年呢,就得大概360元呢,当然,有些人会说:“这些钱不算多的。”可是衣服钱再算进去,你一年得花多少元啊?所以,勤俭节约。现在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等到你成了家,立了业之后,你就会得到好处的。
朋友,请记住一句话: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山东潍坊青州市云门回小五年级:马昕琦
自上世纪初始到现在一百多年中,好莱坞大片中生产的一批新物种令人过目不忘。电影制造商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出发,展现出了惊人的想象能力,制造出亦真亦幻的视觉效果。但对人类变异的探索上电影制造商不约而同地对进步速度惊人的基因组研究产生了猜疑和好奇,几乎每一代导演都对其所处时代对人类遗传操作的关注。尽管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但许多科幻电影在表现人类遗传和基因组修饰(human heredity and genomic modification)时惊人地利用了相同的主题和视觉表现手法:我们的基因既编码人类本性善良的一面也编码人类本性罪恶的一面,朝向改善基因组的任何一步都需要足够的灵感和万分的谨慎。
早期的科幻电影含蓄地承认了人性善恶两面都深植于基因组中的概念。人类遗传物质中“兽性”成分引发的抗争成为科幻电影的主题。“恶魔的本质不过是繁琐的收集基因”1996年电影《冲出人魔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的主人公莫洛博士如是说,再加上白色衣袍,罗斯玛丽样珍珠项链和半球形的“Pope-mobile”,Marlon Brando笔下的莫洛如同一个对遗传改变顶礼膜拜的牧师。从早期喜剧《Reversing Darwin's Theory》(1908)到疯狂的进化论电影《莫格街谋杀案》(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1932),兽性的“人猿”(human ape)成为恒久不变的视觉元素,以至2003年电影《惊变28天》(28 Days Later)几乎将笔墨全部放在感染“狂怒”基因的杀人狂上。影片的质量在B级片(B-movie,指在低预算下拍出淼挠捌,因为预算不足,所以品质不是很好)《She Demons》(1958)和顶级大片《狼》(Wolf,1994)之间差异悬殊,但是每部电影都暗示了人类的动物性一面。尽管他们赞同人类遗传物质存在固有性缺陷,然而,这些同类影片不约而同的对任何更改这些缺陷的企图进行谴责。从“人猿”到“人类”的改造经常被描述为从人到兽的改变,如2003年的《绿巨人》(Hulk)。并不是所有的影片都是描写人类基因组缺陷的,许多科幻电影的理论背景是人类基因组充满未被开发的“进化潜力”。从1916年的《Life Without a Soul》到2002年的《蜘蛛侠》(Spider-Man),影片中的科学家都希望将普通人改变为高度进化的超人。通过基因组改造实现“完美”是可行的,但也不合时宜。如同1916年的《变异者》(Homunculus)和1997年的《千钧一发》(GATTACA)所描述的另类怪物:身型和智商超级完美,但被这种完美剥夺了和主流社会沟通的权力。变异者身着黑衣,面无表情的行为以及不锈钢装置带给观众的感觉与精神缺陷无异,如《千钧一发》中遗传改造的角色和不锈钢装置。问题是:为何科幻电影会不约而同地在认可基因组进步潜力的同时,怀疑其人性问题?在开创式的通俗文化中的遗传学作品中,Dorothy Nelkin和M. Susan Lindee奠定了“遗传学家经常赋予DNA精神上的重要地位”的根基。即便将人类基因组描述为人类生命天书的遗传学家本人,也认为“生命的本质”与普遍认为的人类基因组的圣洁有直接关系。这种关于人类基因组的精神语言,反对以牺牲人道取得技术发展的人类基因操作。如科幻影片中见到的:科学家怎样才能视人类基因组为人类的灵魂,然后通过引入一个“圣物”恕罪?通过上个百年中对这些主题的坚持,我们对人类遗传的信仰和关注点仍然停留在后-人类基因组计划时代,如同在重新发现孟德尔规律之前。利用每个有关人类遗传本质的科学新发现,电影制片商抹去这些主题的灰尘,用新的表现手法重新包装。最终,社会,如同科幻电影中所反应的,保留了我们DNA决定我们命运的罪证,并且正像电影中一贯告诉我们的那样,修改命运会带来严重后果。David A. Kirby在离开实验室成为曼彻斯特大学科学传播讲师之前,是一位从事分子进化的遗传学家。他的几本出版物强调媒体、遗传学和生物工程之间的关系,他还探索科学家和娱乐业在打造科幻电影过程中的合作方式。
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时间可以来检验一切。无论人类怎样变异,人类追求美好和谐的向善心我相信是不会改变的。
作者简介:
张新伟,1972年1月生,汉,高校讲师,主要从事生物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
关键词理想职业抱负,职业选择,职业声望,大学生。
分类号B849
1 前言
理想职业抱负,是相对现实职业抱负而言的。是指个体在没有现实限制的条件下他们愿意选择做什么,而不是他们预想自己实际上可能会做什么。
Gotf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将心理学观点与社会学观点相结合,以性别类型(sex-type)、社会声望(prestige)和职业领域(field of work)作为研究职业抱负发展的3个重要维度。但在整个社会中,人们对职业的印象都是沿着职业的性别类型和职业的社会声望两个维度对职业进行划分的。人们对职业领域(即工作的类型)的印象也坐落在这样一个两维空间中。Gotffredson认为,人们可以沿着职业的性别类型和职业的社会声望这样两个维度将自我与自己对职业的印象相联系,从而构成了一幅职业的认知地图。一个人通过对不同职业领域的两个方面――社会声望和性别类型与他们自我概念的两个方面――自己希望将来从事职业的社会声望和性别类型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从而确定自己将要选择什么职业。
国内对职业抱负的研究大多是围绕中学生展开的,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后备力量。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一大焦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机制的建立,给高校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挑战。面对各种各样的职业,大学生的理想职业抱负如何呢?大学生对理想职业的选择是否会受到职业的社会声望及性别类型的影响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因此。本研究通过理想职业抱负的问卷,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大学生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以考察大学生对不同职业选择的现状。
进一步,从内隐层面来讲,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声望和性别类型的职业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国内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不同性别类型的职业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也有基于职业的内隐偏见研究,而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声望的职业的内隐态度却鲜有研究。职业声望是公众对某一职业角色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一种评价。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评价的高低,每个社会成员对每种职业都会有其自身的看法,这决定了他们对不同职业所表示的尊敬程度和向往程度。那么。在倡导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的当今社会,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声望的职业是否存在内隐的偏好呢?是否与他们外在对职业的选择之间存在一致性?这很值得进一步探讨。目前职业声望的研究方法。也还滞留在社会现象的调查层面上,大多数在调查描述阶段,少见深层次的探索性研究。因此,有必要采用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工具来探讨大学生对职业声望的内隐的态度偏好。
2 研究方法
2.1 大学生理想职业抱负问卷调查
2.1.1 被试
来自广东、辽宁、上海、湖北、江西、山西、四川、贵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北京共18631名大一到大四学生。年龄在16-28岁之间,平均值为20.42岁,标准差为1.402。其中有效问卷中,有11591名被试未填写性别,填写的被试中,男3659名,女3381名。
2.1.2 材料
“你将来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让被试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理想的选项,其中选项分别为:(1)科学家; (2)企业家; (3)教师; (4)警察; (5)医生; (6)运动员; (7)农民; (8)军人; (9)工人; (10)影视明星; (11)作家;(12)法官; (13)工程师; (14)国家干部;(15)模特; (16)其他。
2.1.3 施测程序
考虑到我国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大类选择了10个省(市、自治区)中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共发放20000份问卷,回收了18631份,有效回收率为93.16%。
2.2 职业声望偏好的内隐测量
2.2.1 被试
选取武汉某部属高校的大学生58名,从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其中男性28名,女性3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平均值为21.6岁,标准差为1.98。所有被试均自愿到实验室参加实验,熟悉电脑操作。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2 材料和设备
根据IAT的实验要求,采用美国Millisecond公司的专业心理学软件Inquisit 2.0汉化后进行实验,每一反应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均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本实验要考察大学生内隐的职业社会声望偏好。
对概念词的选择,请20名研究生(不参加后续的LAT实验)在开放问卷上分别写出10个高低社会声望的职业。然后分别提取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最终确定高社会声望职业为:企业家、教师、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律师、政府部长、大学教授、项目经理、国家干部;低社会声望职业:农民、工人、保姆、清洁工、勤杂工、搬运工、修理工、推销员、服务员、保安员。
根据胡志海等前人所做研究,经20名研究生进行筛选与补充,最终确定积极词汇为:体面、涵养、富有、舒适、精干、独立、慷慨、尊重、灵活、幽默;消极词汇为:低微、无能、肮脏、落后、迟钝、软弱、艰辛、吝啬、粗鲁、冷漠。
2.2.3 程序
IAT测量内隐职业声望偏好,所有的被试都在电脑前完成。为了平衡学习及疲劳效应,每组中有一半的被试先完成联合任务1(高社会声望职业一积极词语,低社会声望的职业一消极词语),也就是第3、4步为联合任务1,6、7步为联合任务2(高社会声望职业一消极词语,低社会声望的职业一积极词语);另一半被试先完成联合任务2。即第3、4步为联合任务2,6、7步为联合任务l。被试坐在计算机前,注视计算机屏幕,对左边的归类按“a”键反应,对右边的归类按“5”键反应。采用Greenwald等改进的IAT,测验7步实验程序。
2.2.4 数据处理
根据Greenwald等人(2000)的数据处理模式,对所获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对内隐联想测验中反应时大于3000ms或小于300ms的被试以及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剔除。这样共剔除被试3
名被试(2名男生,1名女生),因此有效被试为55名。采用SPSSl 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结果
3.1.1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情况
当问及被试“将来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被试的选择。可以看出,在所列出的15个职业中。排名第一的是“企业家”。有5498名大学生选择,所占百分比为29.5%。排名第二的是“教师”,选择的大学生人数为2005名,所占百分比为10.8%。其次,有7.8%的大学生选择“工程师”这个职业,人数为1447名。排名后两位的分别是“农民”和“工人”。其中l%的大学生选择“农民”,人数为179名;161名大学生选择“工人”,所占百分比为0.9%。“运动员”和“模特”这两个职业的排名也很靠后。可能是由于这两个职业本身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另外,有16%的被试选择了“其他”这个选项。当进一步访谈,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大多数谈到“公务员”,“网络工程师”等新兴职业。
3.1.2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性别比较
进一步对填写了性别的大学生所选择排名最靠前的两个职业分别进行性别差异比较。结果发现,对于“企业家”这个职业。男生的选择人数显著地高于女生;而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女生的选择人数显著地高于男生。另外发现,在男生中,选择“企业家”这个职业的人数显著地高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数,而在女生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即选择“企业家”这个职业的人数也显著地高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数。
3.1.3 不同地域大学生职业选择情况比较
为了调查发达地区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有无差异,选取了东部地区的北京、广东、上海作为发达地区的代表,西部地区的贵州、宁夏、山西为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代表。其中,北京1462人,上海2019人,广东1688人,贵州1846人,山西1867人,宁夏2290人。发达地区共5169人,相对不发达地区共6003人。
经过卡方检验发现,对于高社会声望的职业,发达地区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对“企业家”的选择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对“教师”的选择人数显著高于发达地区;对于低社会声望的职业。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对“工人”的选择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对“农民”的选择人数显著高于发达地区。另外,对于“其他”这个选项,发达地区的大学生选择人数显著地高于相对不发达地区。
3.2 职业社会声望内隐联想测验结果
将被试在职业社会声望IAT上的概念词与属性词组合的相容性这一变量的两个水平(水平一:相容;水平二:不相容)上的平均反应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发现被试在相容水平的平均反应时均显著的低于不相容水平,t(54)=-8.331,p
另外,对职业社会声望的IAT效应作被试性别差异检验。方差分析发现,IAT效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F(1.53)=1.03,p=0.31,这说明男女大学生在内隐职业社会声望偏好程度差异不显著。
4 讨论
4.1 大学生职业选择调查结果分析
从大学生理想职业抱负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企业家”、 “教师”、“工程师”等职业,而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选择了“工人”、“农民”等职业。 “企业家”、“教师”、“工程师”等都是高社会声望的职业,而“工人”、 “农民”等职业的社会声望相对比较低,表明大学生倾向于选择高社会声望的职业。这一结果支持了中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妥协策略的特点。即无论何种决策情境。职业的社会声望都是中国大学生优先考虑的因素,符合中国人的特点,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来以久的“官本位”思想影响着中国人的就业观念,而Gotffredson理论中涉及的“职业社会声望”与中国文化背景中“面子”,尤其是能力层面的“面子”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语义重叠。这也与Cotffredson的职业选择的理论相一致,即如果职业的社会声望与个体自身的社会地位不匹配,那么,他们就不会考虑追求这个职业。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知识经济的当今社会,很受尊重和重视,相对也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声望高的职业。
从性别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具有性别特色,对于“企业家”这个职业,男大学生选择的人数显著地高于女大学生,而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女大学生的选择人数显著地高于男大学生。这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观念有关,社会一般认为男性更适合从事挑战性。具有风险的职业,如“企业家”等,而认为女性则更适合从事稳定的职业。如“教师”等,这表明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符合职业性别类型的特点。前人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存在着显著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两性有截然不同的职业定位,这表明内隐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也对大学生职业的选择存在很大的影响。但调查也发现。同男生一样,在女生中,选择“企业家”这个职业的人数也显著地高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数。这支持了很多前人的研究,即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性别类型的影响,这些已有的研究几乎都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性别类型对男生的限制高于对女生的限制,相比之下,女生更可能选择那些传统更适合男性的职业,表现出更多的反职业性别刻板。而男生则不太可能选择那些传统更适合女性的职业,表现出更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
另外,对不同地域的大学生的择业情况的比较可以发现,发达地区与相对不发达地区学生对高声望职业“教师”及低声望职业“农民”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即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对“教师”和“农民”的选择都显著地高于发达地区。而对“其他”选项的选择。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显著地高于相对不发达地区,经过访谈发现, “其他”选项大多是相对所列举的传统职业而出现的新兴职业。这一职业选择与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对职业声望的评价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东、中部地区大城市及沿海城市居民对传统职业的声望评分明显低于中小城市:而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来的市场色彩较浓的新兴职业,却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可能主要与各地域的经济文化不同有关。
4.2 职业声望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分析
从内隐联想测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将社会声望高的职业与积极的词汇联系得更紧密,而将社会声望低的职业与消极的词汇联系得更紧密。也就是说,在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层面。他们对“科学家”、 “教师”、 “企业家”等职业存在更积极的态度,而对“农民”、“工人”、“保姆”等职业存在更消极的态度。结果表明,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相似,内隐职业声望偏好反映了社会历史文化中长期存在的一种无意识,它是自动化的加工过程,处于这种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获得这种内隐的态度。从以上大学生倾向于选择高社会声望的职业,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声望的职业的内隐的态度与外在的选择之间存在一致性。
4.3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研究主要以大学生为被试,来测量他们对不同社会声望职业的内隐态度及调查他们对职业的选择情况,是一种社会评价的角度来看职业。如果能以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为被试,以一种自我卷入及自我评价的角度来看职业,并比较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职业是否存在一致性,则可为未来的职业声望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另外,针对大学生“将来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所列出的职业选项,可以初步反映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概貌,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除了所列举的这些传统职业外,还出现了很多新兴的职业,从不少被试选择了“其他”职业这个选项,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可能对一些新兴的职业感兴趣,这个“其他”选项中可能包含大量的信息,进一步对现代大学生职业兴趣进行探讨也是有必要的。最后。我们发现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考察职业所在地域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