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像编辑

图像编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像编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像编辑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电子时代;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59-02

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即为制作出更加清晰、舒服的电视图像视觉效果,在GIS中,扫描矢量数字化的第一个步骤,例如除噪声、分割连线、控制图像跳动和闪烁等均是较常见的电视图像编辑技术。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的视角和维度均发生了改变,使其对电视图像编辑技术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对电子时代下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准确、全面的认识,并正确、灵活的运用直接关系到电视产业的发展。

在进行电视图像编辑的过程中,通过分离器分频器对场同步信号进行处理后会形成不对称的矩形波,此种矩形波的脉冲宽度时间和间歇时间分别与奇数场和偶数场对应,在电视记录或重放的过程中,这种矩形波通过主导轴能够对磁带和磁头间的相对位置进行控制,进而使录像机的两个图像磁头可以分别对应矩形波的两个信号场,完成重放和记录过程,这种技术即电视图像编辑中的图像跳动和闪烁的控制技术[ 2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电视图像进行记录和重放编辑的过程中,如果这种不对称矩形波消失或失真,录像机将不具备清晰记录和重放电视图像的能力,而且在播放的过程中,图像因对应的信号场不稳定或不完全,将出现闪烁或跳动的现象,严重影响电视图像的播放质量。

1.2 相位伺服保证技术

在电视编辑中常用的插入和组合编辑方式所对应的相位伺服存在差异,前种编辑方式在进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代表插入记录视频信号场频和代表编辑带原版磁位形的两种信号,在其均锁定的情况下,相位锁定也随之完成,这也决定在此种编辑方式下,要在图像播放前的5s~10s进行原有图像的重放,为两个信号基准帧锁定相位创造条件。后种编辑方式进行的过程中,主导轴伺服系统先锁定在录像机重放相位,但在转换到录像后,主导轴伺服系统会被录像信号锁定,此时也需要5s~10s的重放时间,完成信号的平稳过渡[ 3 ]。可见,要保证不同编辑状态下的电视视频图像可以稳定的播放,在视频图像编辑的过程中要对相位伺服的锁定进行有效的调整,在电子时代下,电视播放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这对相位伺服的保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不同编辑方式下的图像进行有效地连接,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发展的重点。

2 避免编辑点图像跳动与闪色技术的应用

在电视图像编辑技术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选择质量较理想的编辑带和素材带,采用选用插入编辑方式进行,并在编辑带内事先录入标准的CTL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在编辑的过程中,如果编辑人员使用组合编辑替代插入编辑方式,那么事先录入的CTL信号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使调整后的插入编辑方式因信号连续性差而无法顺利进行,此时编辑人员应将全消磁头拔掉,通过组合编辑的方式输入新的信号,以此避免跳动、闪色等问题的出现。

由于电子时代下,人们对电视图像质量的要求大幅提升,所以在进行电视图像编辑的过程中,对图像各方面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这要求在电视图像编辑的过程中,要对编辑入点、出点的精准度,编辑点的完整度、编辑点图像衔接的平稳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此保证编辑点的艺术效果。在检查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编辑器进行,结合衔接位置的现象判断编辑点的质量,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重新进行编辑,否则可能导致电视图像出现跳动、闪烁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视画面不能重复播放。

4 实现视频压缩技术的应用

4.1 视频压缩技术的应用原理

电视图像中,相邻的像素之间、图像的序列帧之间、色彩平面间、频谱带间所具有的相关性会产生一定的空间、时间、频谱冗余,这些冗余的存在会直接导致数据表示过程中需要的比特率提升,进而导致图像数据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对存储空间、系统反应能力、互联网传播速度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失灵的概率提升。

4.2 视频压缩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视频压缩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图像压缩虽然可以在减少冗余的同时,为图像处理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但在电子时代,为适应网j宽带大小差异和显示中断视频设备差异,需要在压缩的过程中,对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行有效转换。在此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应用压缩域任意比率图像空间分辨率转换、色彩校正、压缩域亮度调整、色彩混合渲染、压缩域饱和度调整等电视图像编辑技术。

1)在进行图像空间分辨率转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DCT块及其子块间的DTC系数关系,使原始图像得到重组,形成适合新的支撑区域需要的图像,并在此过程中可以同步完成采样,以此保证任意不同比例图像空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实现转换分辨率,而且在实现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对存储的空间大小要求也相对较低,而且可以使视频的质量和PSNR都得到有效优化。

2)在DCT域图像色彩调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RGB色彩空间线性色彩处理方法,在不进行图像解压和IDCT转换、RGB色彩空间转换的前提下,直接针对DCT域进行,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缓解DCT域色彩调整对计算和存储空间的依赖程度,而且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对原始图像的其他方面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达到了视频色彩优化的实际效果。

3)在对DOC域图像的色饱和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建立在亮度自适应色饱和度调整方式基础上的压缩域色饱和度调整技术,即基于亮度快的平均亮度,对各色度快的色度矢量上限进行计算,判断色度快的色饱和度调整因子最大值,在此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属性的色度快应用对应的DCT块进行处理,这种图像编辑方式虽然相比传统的电视图像色饱和度技术并不会对图像的质量产生明显的优化作用,但其在操作的过程中,对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的要求较低,通常可以利用硬件直接实现,可操作性较强,所以在电子时代下,电视图像编辑处理的过程中,应用过程更加理想,现阶段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5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电子时代下电视媒体为满足现代用户的视觉需要,在视角、维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进,但与此同时也对电视图像编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制作人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结合电子时代下电视媒体的特点以及对电视图像编辑技术提出的新要求,灵活的发展和应用电视图像编辑技术,为电视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芳.试论电视图像编辑的自主审美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47.

图像编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像类推; 超分辨率; 遥感图像; 立方卷积插值

中图分类号: TP751

文献标志码:A

Imageanalogies based super resolution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YU Jiye1, WU Wei1,2 , TENG Qizhi1, SHI Yixin1

1.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4,China

2.Jiangx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for Digital Land, Fuzhou Jiangxi 344000,China

)

Abstract: Due to the long distance between satellite camera and the site, the resolu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is low. In order to get high resolution image, Image Analogies (IA) technology and cubic convolution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were combined, and a new idea that studied the highfrequency details of the high resolution image directly in the learning set was propo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amplify images much more sharply, but also generate more reasonable details to enhance the image than general image analogies method. Thus, the amplified remote sensing image becomes more vivid.

Key words: Image Analogies (IA); super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cubic convolution interpolation

0 引言

遥感卫星的飞行高度一般在600km到4B000km之间。由于CCD相机距离景物较远,所以图像分辨率较低。为了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最常见的方法是插值法。包括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和立方卷积插值等。这些算法实现简单,运行速度快,且能适用于任何图像。但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增加任何细节,且会导致放大后的图像轮廓模糊,高频信息受损。因而此类方法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的效果不是很好。

近年来,通过使用超分辨率技术[1-2]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已成为图像复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超分辨率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由低分辨率图像生成高分辨率图像的技术。目前的超分辨率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重构的;另一类是基于学习的。基于重构的方法是指利用来自相同场景的多帧低分辨率图像来重建一幅更高分辨率的图像[3]。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法[4]和凸集投影法[5],基于重够的方法不依赖于其他外界信息,简单,易用。但由于所需信息只能从输入图像序列获得,而需要增加的信息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随着分辨率放大系数的增加,所需信息更多,无论增加多少输入图像,都无法再改善重建效果。而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技术是指通过一个训练集合来作为学习样本,用一种搜索匹配方式将样本的细节信息添加到待处理图像中,用一幅低分辨率图像来复原高分辨图像。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技术最早是由卡耐基―梅隆实验室的Baker等人[6-7]提出的。随后有Freeman等人 [8-9] 提出的基于例子的方法和Sun等人[10]提出的基于图像本质轮廓的算法等。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方法为了获得更准确的细节信息,训练集合中的样本数量往往很大,导致算法运行速度较慢。

图像类推是由纽约大学的Herzmann等人[11]提出的,图像类推的方法受到人类推理过程的启发,其基本思想来自纹理合成技术。图像类推技术能应用的领域比较多,最主要用于从数字艺术渲染中学习“艺术滤镜”,来实现图像的风格化。图像类推也可实现超分辨率,但是高频图像的灰度值变化范围比较大,会导致类推过程产生较大的误差。国内的古元亭和吴恩华[12]提出基于图像类推的超分辨率技术,用一种自我类推的方法来提高图像的清晰程度。该方法能产生较为合理的细节以增强图像,但此方法因为学习样本只有自身,能获取供学习的信息量较低,使获取的超分辨率图像效果不是很理想,会产生一定的人工痕迹和视觉上过硬的边缘。

本文综合考虑遥感图像的特点和以上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图像类推算法和立方卷积插值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遥感图像的超分辨率,本文将高分辨图像与其退化图像相减获得高频细节信息,再与退化图像构成训练集合,从两者中学习如何由模糊产生细节的生成方式。用学习到的这种生成方式来获得待处理图像的高频细节,然后利用立方卷积插值法将待处理图像放大,将放大后的图像与类推法获得的图像的高频细节相加,就获得所要的高分辨率图像,从而实现超分辨率。由于在图像类推学习过程中只对高频细节进行学习,而高频细节信息的灰度值变化范围很小,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大为减少。本文方法融合图像类推法和立方卷积法的优点,弥补了图像类推法误差大而立方卷积法无法获得高频细节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提高了图像的清晰程度,能产生更大的梯度值,且在放大图像的同时,能产生更为合理的细节以增强图像。使获得的图像更逼真。

1 图像类推基本理论

本文首先介绍图像类推的基本理论[11] ,后面将对其进行改进并与立方卷积插值法结合来实现本文的算法。

1.1 图像类推问题的描述

б阎一组图像A和A′,其中A为未经滤波的源图像,A′为滤波后的源图像和一幅未经滤波的目标图像B。通过这三幅

图像按照规定的合成规则,生成一幅滤波后的目标图像B′。

分区

图片

图1 图像类推原理示意图

A:A′B:B′

通过学习A与A′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来作

用在目标图像B上,从而类推出B′,使B与B′的关系近似的满足A与A′的关系,从而在视觉上看起来B到B′转变类似于A到A′的转变。オ

1.2 图像类推算法

3.2 合成阶段

图像类推和立方卷积结合实现超分辨率的合成阶段示意图如图 4 所示。

图片

图4 图像类推实现超分辨率的训练阶段示意图

合成阶段的具体步骤为:1)将用于待提高分辨率的图像b经过立方卷积插值放大后得到图像B;2)将图像B和在学习阶段得到的图像A, A′,经过图像类图算法得到图像B′;3)将图像B′和图像B相加,然后每个像素都减一个128后,就得到待提高分辨率的图像b的超分辨率图像R。オ

3.3 算法实现方框图

至此,将本文的基于图像类推实现超分辨率的算法流程用框图表示如图5所示。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应用上述基于图像类推和立方卷积结合的超分辨率算法。本文对遥感图像进行了实验,其中的遥感图像来源于网站/data/landsat/的Landsat卫星拍摄的遥感图像,实验用的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30m。并分别与Hertzmann的图像类推算法、双线性插值和立方卷积插值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图片

图5 图像类推实现超分辨率的算法流程框图

图片

图6 本文方法与Hertzmann的IA算法比较

图6显示的是本文方法和Hertzmann的IA算法的比较,原始的待处理图像(a)是2幅256×256像素的遥感图像。分别使用Hertzmann的IA算法和本文方法进行4倍放大后为1B024×1B024像素的超分辨率图像。由于图像幅度较大,在此选取了两个局部进行对比演示。图(b)显示的Hertzmann的IA算法的结果。图(c)显示的是本文算法的结果。

从图(b)和图(c)两两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 Hertzmann的IA算法在放大图像时,在细节处理上过于粗糙,有明显的人工痕迹,在放大图像的同时也丢掉了部分图像的细节信息,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差。从对比中可以看出本文方法放大后的图像效果比Hertzmann的IA算法有明显的改进。图像变清晰的同时人工痕迹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更重要的是图像的信息损失明显降低。

图片

图7 本文方法与双线性和立方卷积插值法的比较

图7 显示了双线性插值法、立方卷积插值法和本文算法的效果比较。其中图7(a)是一幅128×128像素的待处理遥感图像,图7(b)、(c)、(d)分别用线性、立方卷积和本文算法进行了200%的放大。从实验结果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本文使用的基于图像类推的超分辨率算法减轻了图像的模糊程度,增加了更多的细节信息,比前两种方法都要好。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本文算法,下面用平均梯度值来对上面三种方法的清晰程度和纹理变化特征来做对比。图像的平均梯度计算公式为:

=1MN∑Mi=1∑Nj=1Δxf(x,y)2+Δyf(x,y)22(6)

式中: M、N分别为图像的高度和宽度:オ

ИΔxf(x,y)=f(x+1,y)-f(x,y)

Δyf(x,y)=f(x,y+1)-f(x,y)(7)

表1中的数据是对10幅128×128像素的待处理遥感图像,分别运用双线性插值、立方卷积插值和本文方法进行了200%的放大,并对放大后的图像分别求取其平均梯度值,且在最后一行分别统计了10幅图的三种方法的平均梯度值的均值。

表格(有表名)

表1 不同方法的平均梯度值

图像双线性插值立方卷积插值本文方法

18.427B19.613B112.139B5

28.468B59.739B913.254B8

37.698B68.788B111.738B5

48.341B09.629B512.980B1

57.308B88.399B1 11.206B7

67.724B38.849B6 11.908B2

75.393B36.233B89.050B2

85.114B75.936B88.784B7

95.514B26.395B99.355B0

107.727B28.998B3 12.121B2

均值7.171B88.258B411.253B9

从图7和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本文基于图像类推和立方卷积结合的算法实现的放大图像平均梯度值最大,它的清晰度也最高,其次是立方卷积插值的放大图像,最差的是双线性插值实现的放大图像,图像也最模糊。

5 结语

本文采用基于图像类推和立方卷积相结合的算法实现超分辨率,在遥感图像上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因为只对图像的高频细节信息进行学习,降低了类推算法得到图像产生的误差,并弥补了立方卷积插值法不会产生高频信息的不足。本文方法能得到更高清晰度图像的同时,更能产生较为合理的图像细节以增强图像,使获得的图像更逼真,为进一步遥感图像目标的识别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1] van OVWERKERK J D. Image superresolution survey[J].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2006,24(10):1039-1052.

[2] CHEOLPARK S, PARK M K, KANG M G. Superresolution image reconstruction: A technical overview[J].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2003,20(3):21-36.

[3] ELAD M,FEULER A. Restoration of a single superresolution image from several blurred, noisy,and under sampled measured imag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1977,6(12):1646-1658.

[4] SCHULTZ R,STEVENSON R. Extraction of highresolution frames from video sequenc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1996,5(6):996-1011.

[5] PATTI A,SEZAN M,TEKALP A. Superresolution video reconstruction with arbitrary sampling lattices and nonzero aperure time[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1997,6(8):1064-1076.

[6] BAKER S,KANADE T. Limits on superresolution and how to break them[J].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ngnition,2000,9(2):372-379.

[7] BAKER S,KANADE T. Hallucinating faces[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ICAFGR).New York:IEEE,2000:83-88.

[8] FREEMAN W T,PASZTOR E C, CARMICHAE O T. Learning lowlevel visio[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Compter Vision, 2000, 40(1):25-47.

[9] FREEMAN W T,JONES T R,PASZTOR E C. Examplebased superresolution[J].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2002, 22(2):56-65.

[10] SUN JIAN, ZHENG NANNING. Image hallucination with primal sketch priors[C]// Proceedings of 2003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New York:IEEE, 2003: 729-736.

[11] HERTZMANN A,JACOBS C E,OLIVER N,et al.Image analogies[C]//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lics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New York: ACM Press, 2001:327-340.

图像编辑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员编制 原则探究 规模和格局

一、图书馆人员编制问题的重要性

人员编制,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结构框架,在得到相关行业越来越关注的情况下,至今图书馆界也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人员编制制度,而人员编制是影响图书馆正常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决定了一个图书馆是否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益体系。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进行,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形式对于图书馆行业的影响,也使得人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在人们的眼前,同时对于正常业务的开展也逐渐产生了影响,有些问题已经不得不被当成阻碍图书馆正常进行的问题来进行处理了。

一是人员的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一个职能部门来讲,效率高并不意味着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只有合理的分配,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一个部门工作的基础,因此对于部门定额的问题要作为这个部门开展工作的基础来进行讨论,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用人计划,意味着在人员分配上能够实现对于图书馆业务的需求,又不至于形成过多累赘,阻碍相关工作的开展。就目前图书馆行业中存在的人员编制存在的问题来看,制定相应的编制,进行岗位分配合理化已经是本行业相当迫切的形势要求。

二是对于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目前来讲,不客气的说,图书馆行业是一个十分冷门的行业,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先进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图书借阅的需求已经逐渐降低,文章在互联网上一应俱全,想买的书籍通过网购的形式就能送货上门,图书馆已经越来越难以发挥出相当的职能作用。对于依靠借阅图书的知识传播方式,除了在大学校园中存在之外社会上对于此方面的关注度已经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在此大前提下,很多人员不愿涉足于图书馆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中,对于人员的分配也存在这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对图书馆人员编制的问题进行改善,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人T分配的强度,保持一个相对积极地人员投入在能确保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在人员分配上,要科学合理化,随着国家岗位聘任制度的开展,加强对人事分配方面的改革是目前图书馆人事编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改革点。

三是图书馆规模对于人员分配的影响。人员的分配本身就是影响图书馆人员编制的一大因素。同样的对于图书馆规模上来讲也存在着人员编制方面的问题。所谓图书馆规模,大概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解释,第一个层面是藏书规模,对于馆内藏书的种类、数量是可以对应不同的人员编制的,目前多数图书馆的情况都存在着人员管理上的不足,影响到图书的正常管理;第二个方面是建筑规模上,一般来讲图书馆的管理规模是与建筑规模成正比的,建筑规模越大所需要投入到管理中的人员费配就越多,而具体需要何种规模进行分配,进行分配的依据又当根据什么,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来进行相关的限制,也就导致了,在对藏书和图书馆建筑进行管理时,对于人员的相关编制不到位,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工作。

二、图书馆人员编制的影响因素

对于一个图书馆的人员编制来讲,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应从藏书与受众两方面来考虑,同时对于客观因素进行补充,作为细化人员编制的参考意见进行补充调查。服务项目与时间、设备设施相关维护、馆址位置影响等因素,均要加入到对于图书馆人员编制的参考当中去。补充对于图书馆人员编制细化工作的参考依据。

(一)城市的规模

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环节,图书馆直接受限于城市规模的限制,然而与医院等城市设施不同,图书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反在近几年的社会发展中,图书馆逐渐被边缘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人员分配与人才争取上,图书馆因为地位和社会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并没有很好地得到相关的人才人员分配,反而因部分文化部门为了减缩人事负担,不断地遭到裁剪。不断从紧的人员形势使得图书馆的相关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制约了一个城市图书馆的相关发展,也不利于一个城市对于城市文化的体现和传播。

(二)图书馆格局的影响

一个部门的格局影响了该部门本身的人员编制和岗位需求,同样的反过来岗位需求满足与否与是否有合适合理的人员编制,同样影响着一个部门的整体格局,而在相关方面的测算和把控上,领导部门对于图书馆行业所进行的力度还是有所欠缺的。影响一个图书馆格局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开放时间。开放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职数和岗位设置,无论是书库还是阅览室,多开放一个时段就意味着人员要成倍地增加。由部门自主决定,这是一个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影响规模较大,需要在相当权威的层面上给出指导性意见。

2.功能布局。图书馆的建筑结构是影响职数的一个重要因素。集中布局可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安排岗位,而小空间多层次的结构、阅览室与书库的精细化分布就会使用人成本大幅度提高。同时,一个图书馆是否采用门禁管理也会直接影响用人格局,读者自助借还设备的应用和分布又会影响图书馆人员结构的变化,总分馆体制还意味着服务窗口需要重复设置,如此等等,对人员的分布影响是极大的。此外在部分图书馆里,同时还设置有展览馆、艺术馆等,而这些与专业业务存在着一定的功能性质差别,图书馆在考虑布局时却往往没有作人员的特别安排。

3.其他业务开发的影响。图书馆新业务开发是图书馆界共同的追求目标,而这种开发是需要专门的人力资源投入的。目前,图书馆为地方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要求,图书馆作为信息管理部门,也承担着相应的地方服务任务,一些图书馆甚至专门设置对应的服务机构,长期从事与地方经济社会相关的信息收集、出版和对口服务工作。同时,图书馆还经常承担其他额外的任务,有时甚至是与图书馆业务关系不大的专业业务,如有许多院校把教材的订购和发放都交由图书馆管理,这些都需要安排相应的人员力量。

参考文献:

[1]翟建雄,邓茜.中外公共图书馆人员编制标准比较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06).

图像编辑范文第4篇

在原有的出版社工作逻辑中,渠道其实出版社也是不做的,新华书店是系统的发行渠道,而各社自办发行和读者俱乐部,都只是为了对用户进行良好服务,进行发行上的补充。所以,出版社原有的工作环节核心,都是在内容选取和出版物产品化上的。这里边就涉及一个“三优”过程――面向内容提供者的“选取优质内容”、面向图书产品本身的“优化文本质量和产品形态设计印刷等”、面向读者的“推优营销”等。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编辑职责涌现出了一些新特点。这个特点,是和数字化时代的媒体碎片化紧密挂接在一起的。

媒体碎片化,意味着价值观碎片化、用户群碎片化、载体碎片化、文本标准碎片化、营销方式碎片化。这将彻底影响甚至改变,传统图书编辑在策划编辑、文字编辑、责任编辑等各个环节上的职责。数字出版带给传统图书编辑最大的挑战,是数字化媒体将原本明确的用户群、价值观、产品形态和文本规范、营销措施,全部都打乱了。没有一个原来的规则可以一以贯之延续下去,全部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和改变。出版社的编辑职责,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变化。

简单来说,文本编辑环节的重要性下降了,而产品的设计印刷过程,被网站和软件取代了,营销方式则变得越来越网络化、个性化。最难的则是选优环节。针对什么用户群,用什么价值观选优?在哪个数字媒体渠道投放发行?哪个渠道的利润率最高?这些都考验着出版策划编辑的实力。

出版编辑需要离读者越来越近,需要离渠道更近,需要在策划产品之前先明确,这是否适合简体出版的图书?是适合简体和互联网连载的图书?是适合手机阅读的图书?

出版环节被网络和技术精简了。那么,留下的环境就必须是竞争力最强的环节,我想,只能是“选优”了。传统图书编辑需要在新的环境下,针对读者的新需求,瞄准各种不同的市场和读者,准确提出自己的“选优”标准,并在自己的策划当中实施下去。这对出版社内部的编辑分工,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此前,传统图书编辑分工,基本是按照两套规则来进行的。一种,是按照流程来分,有策划编辑、责任编辑、美术编辑,这些都是各个岗位针对同一部作品的职能,基本是属于流程性的。这是因为出版物的体系性较强,需要各自不同的专业分工来保证出版物的完整和有效性。另外一种,是按照内容方向来分,有社科类、教育类、大众类、专业类,这些编辑本身面对的是不同的内容取向。实际上,编辑职责是在两种分类下进行交叉和具体化的。

在数字时代,其实传统图书编辑至今依然沿袭了这种分工模式,只是在出版社内部,新增了一些数字出版部门和一些数字出版编辑。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部门主要在进行平台搭建、数据库管理、版权整理和对外授权的工作,而且和传统图书编辑的工作割裂较大。但实际上,数字出版编辑的工作是应该和纸质图书的编辑融合在一起的。

具体说明一下,数字图书编辑,在工作的工具上,和传统图书编辑差异较大。传统图书编辑在交流工具上,更喜欢打电话或者见面,而数字图书编辑基本使用QQ、邮箱、甚至微博来沟通;在渠道上,前者会关注新华书店、当当或者卓越的排行榜,媒体评价等,而后者则会关注豆瓣、百度搜索榜、甚至是百度贴吧等网民聚集度较高的地方。但是,从整体上来说,纸质图书的编辑面对的人群和数字图书出版编辑面对的读者,只有“存在时段”的差异,而没有本质上的割裂。

数字图书编辑,需要向传统图书编辑去学习的东西很多。除了流程之外,其实还需要学会如何清晰的传达内容价值,这个功力传统图书编辑是非常深厚的。每本书的题目,勒口上那短短的十几个字,都是编辑对作品内容精髓的提炼。其次,传统图书编辑在对市场的整体把握能力上是非常优秀的,很多优秀的出版人、策划人,对于作品内容、作者性格、市场营销、渠道控制,都有非常深入的掌控能力,这是很多数字图书编辑无法做到的。

传统图书编辑,也有很多需要向数字图书的编辑学习的地方。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吸引大家去阅读,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纸质图书面临的竞争者,其实并非数字图书,而是电影电视这样的富媒体,这些富媒体将大部分人原来用来阅读的时间分散了。纸质出版物在如何占领信息传播渠道方面,需要向新的影视媒体学习;而在如何与用户建立牢固的关系上,则需要向数字图书编辑学习。

在数字出版物中,内容本身,是与作者、读者、反馈、订购关系等数据直接生成在一起的。这些“后阅读内容”与文本内容一起,构成了读者在数字环境下阅读的对象。这意味着,数字图书编辑不仅仅是在面对内容的文本,而是同时面对读者的反馈、面对销量、面对传播体系、面对产品和技术。数字图书编辑的集成性,是非常强的。只懂内容的编辑,是很难做好数字图书编辑的。

长远来看,所有的纸质图书都将有它自己的数字图书形态,所以,未来几年,传统图书编辑和数字图书编辑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这两个有区别的岗位之间,需要的是互相学习、互相融合。

图像编辑范文第5篇

Abstract: Lijiang folk residence contains the rich life experience and building tradition of Naxi people. How can these traditions be handed on and transformed into the building of modern folk residence is the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focused on by the architects. The process and main contents in the compilation of Lijiang new folk residence album are introduced, with the role of architects as well as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 to traditional and new folk residents and their working methods described.

关键词:丽江;纳西民居;建造;传统;引导

Key words: Lijiang, Naxi folk residence, construction, tradition, guide

中图分类号:TU-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1-46(5)

作者简介:王冬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教授

在很多西南地区的乡村聚落中,由于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活贫困和教育落后等原因,村民们的文化程度、技术知识等相对而言是较为欠缺的,其思想观念也相对较为陈旧,不少村民们都存有这样的生产经营态度和生活态度:“忙时做庄稼,闲时寻钱花,冬季买柴草,四季干零工,挣钱不挣钱,落个肚儿圆”;“糊汤杂面不断,天天能吃饱饭,不求两转一响、只求瓦房一间”。在村落房屋营造与传统技艺的传承上,一方面,优秀的传统和智慧在时间的长河中以“父业子袭”的方式保持和发扬下来;而在另一方面,这些优秀的传统技艺、建造经验及智慧却不能上升到科学理性的层面上而成为真正的“建造科学技术”。因此,就村落建造而言,将乡土聚落及乡土建筑传统经验进行梳理,同时将现代建筑学思想和现代建筑科学技术引入乡村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师就可以是这种梳理者和引导者。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由科技部、建设部组织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小城镇住区规划设计导则与住宅建设标准化研究”。课题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全面的分析、提炼和总结,深入研究与现代社会、环境、经济、技术的结合,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编制可直接用于设计选用和施工的构造详图,实现典型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的标准化设计”。在这其中,我们承担了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民居的研究工作,分课题名称为“传统特色的小城镇住宅技术研究――丽江民居”。其重点内容是编制适应当前生活居住模式,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延续和保持民居类型特色的“传统特色小城镇住宅设计与构造”图集。

与过去的研究有所不同,首先,我们在前人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和梳理了丽江纳西族民居在建造过程中的技术思想,它们包括:

1.“内容、类型”标准化与构件标准化的结合

丽江纳西族民居并不简单地采取构件的标准化。除了在开间、进深、构架、屋脊升起与落脉等方面约定俗成的模数尺寸外,更重要的则是建造内容与类型的“标准化”。各家各户建造时,正房、厢房、过厅、倒座、门楼、照壁、院落、围墙基本是必不可少的、标准的基本内容;而一坊房、两坊房、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则是其平面布局及院落的标准基本类型。另外,建造过程中也有几乎同样的建造材料和技术。这样,同样的建造内容、空间模式、材料技术以及相同的建造方法形成了纳西民居建造的同质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在纳西民居建造过程中,更加重要的是建造内容、类型的“标准化”,它与构件的标准化是互为结合的。

2. 基本单元与组合秩序

正房、厢房、过厅、倒座、门楼、照壁、院落、围墙等都可视为纳西民居中最基本的单元要素,利用这些有限的基本单元,组合成丰富多变的院落,是丽江民居的一大特色。然而,在当地民居的建造中,单元之间的组合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组合规则和方法。这些规则和方法主要要求整体规整,突出正房的主体地位,强调主天井的形态和尺度。在组合方法上,对正房与其左右厢房的轴线关系的处理,常用“正位”和“错位”两法。所谓正位组合法,即厢房的前檐柱轴线和靠近正房一端的山柱轴线,分别与正房同侧的山柱轴线和前檐柱轴线完全对齐,错位组合则上述轴线并不对齐,而是错开一段距离。遵循上述组合规则和方法,形成六种模式化的格局,在当地普遍流行,这六种格局是:“两坊拐角”、“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多院组合”。

3. 厚重墙体与南墙开放

在丽江以及所属的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冬季干冷气候,春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早晚温差很大,这就使当地民居在建造中必须考虑冬季保温和春夏季隔热的问题。因此,当地民居在院落建筑的北向、西向、东向多使用由夯土、土坯、石材砌筑而成的,保温和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墙体。而在面向院落的南向(一般多为正房),则因冬季吸收阳光的原因而用木门、窗扇形成较为开敞的围护墙面。

4. 气候与檐廊空间

丽江纳西民居家家都有宽大的檐廊(也称厦子)。同样由于气候原因,冬季较小的太阳高度角使日照基本覆盖檐廊,从而使这里为一处温暖的空间;而在夏日,太阳高度角加大,阳光较为垂直,檐廊又正好成为遮蔽阳光最好的去处。因此,檐廊就成为当地民居建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檐廊的宽度在1.8米至3米之间不等,通常以能放一桌酒席为最小宽度。檐廊具有供吃饭、会客、休息、副业、手工业生产等多种功能,它与纳西人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成为纳西民居及建造中的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与形式特征。

5. 尺度适宜的院落构成

丽江纳西民居中的院落与太阳的日照和正房、厢房的开间及尺寸都有着密切的逻辑上的关联,因此,其院落空间比例匀称、尺度适宜。再加上檐廊和照壁精美的装饰、院落中图案鲜明的铺地以及潺潺流水和花草树木,使院落也同样既成为纳西百姓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场所,也成为其建筑及其建造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型与方面。